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19-05-15 14: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第一篇: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苏武牧羊北海上》选自《汉书·苏武传》,下面是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注释:

1、卫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

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

6、窖:地穴

7、绝不饮食(sì):不给吃的喝的。绝:断绝。

8、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9、啮(niè):吃,嚼

10、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11、羝(dī):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廪食不至:官方供给的粮食没有到

14、弆(jǔ):收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

16、仗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第二篇:《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

教案(2009-04-19 19:04:56)苏武传 教案 标签:匈奴 单于 大组 句 式 苏武 北海 杂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 式, 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 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 法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 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安排三课时,借助多媒 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 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 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 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 分类:教案集

是大汉苏武.(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 武传》与《左传》中“传”)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10 段由 10 个学生来读,其余学生听读,注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在 读完一段后及时纠正)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注释很详细)自读并翻译,确认重 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一)句式积累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何以女为见? 为降虏于蛮夷 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判断)(判断)(判断)(被动)(被动)(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后置)(省略句式)“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沉下 心阅读文字,亲近文字,为后面的解读铺垫.积累句式要善 于抓住特殊句式的形式标志来准确判断,善于在学习中归

类.(二)词类活用 单于壮其节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欲因此时降武 其一人夜亡(意动)(使动)(使动)(名作状)为 什么“壮”是意动?“归”“降”是使动?“夜”是作状 语?推演出一般规律并联系已经学过的句子来佐证.(三)古今异义 且陛下春秋高(年纪)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的尊称)欲因此时降武(“因”,趁机;“此”,这)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3,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 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 牧羊几件事, 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 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 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 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本节课,我们 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 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 心研习课文.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 理出文章思路.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 术手法的作用.第三大组:思量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 存活是否矛盾.明确:第一大组:小标题 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 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 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 劝降,岿然不动 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 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 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⑩艰险 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 ⑦李陵 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 ④舍生取

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被困北地,发白归汉,生动刻 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第二大组: 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 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 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 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 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 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 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李陵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 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 大的说服力,再加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 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 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 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 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对比手法.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 痛苦的李陵来对比苏武.他们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表现 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时,采用 了威胁手段: 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 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 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

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第三大组:写史一般要力求冷静,客观地反映事实.班固在 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则是饱含深情 地以细节描写含蓄表达了对苏武高尚人格的敬佩仰慕之情.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 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顽强求生.“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是“始以强壮 出,及还,须发尽白.”无限沧桑!这些最具感染力的细节, 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至于苏武先欲自 杀后设法存活并不矛盾,只是不同情形下的反抗方式.前以 自刎表示为国雪耻和决不投降的决心,后以存活来捍卫国家 尊严.三,全班学生质疑解惑(这组学生提出问题,那组学生回答, 交相“出招”“接招”)学生的质疑颇有价值的是—— 1,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 其矫正弓弩? 商议后明确: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 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 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 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便是

一种斗争方式.这与廉者, 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 叔齐不同.2,李陵劝降时所说“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 灭者数十家”是实情,苏武为何不接受? 商议后明确:汉武帝晚年的确残忍,班固继承司马迁“不虚 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语带批判,义正词严.但苏武秉 持至高无上的君臣之义,坚定地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 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这正是封建士子的道德原则,是 苏武尽忠于大汉帝国,至死不渝的表现.3,苏武的忠君是否带有愚的成分? 商议后明确:苏武的忠君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 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身为汉使出使匈奴,在遇到意外事件之 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屈节辱命,不能使人格,国格受辱, 而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 愿意赴汤蹈火.如果他变节投降, 那么他个人虽安享富贵,但国家与人民无疑会蒙受屈辱.当 然武帝的恩情也不能抵消其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苏武一味强 调武帝对他们父子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之肝脑涂地 也不免带有愚的成分.4,苏武出使匈奴前曾许诺其妻“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为何还在匈奴娶妻生子? 商议后明确:也许这是人性的弱点,真是“金无足赤,人无

完 人”.娶了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为妻,确实有违当初诺 言.不过所生孩子名曰“通国”恐怕别有寄托吧.同时“水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又怎能苛责两千多年前 的苏武? 第三课时 一,引入名家评价,供学生参考(多媒体显示)1,孔子云:“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又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 矣!——汉班固 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唐温庭筠 3,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 节者也.——清何 焯 4,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 中难,心比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 帏, 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苏武牧羊》歌词 二,学生品评(先思考并形诸文字后举手发言)1,子卿毅然使匈奴,大义不受辱.漫漫十九载,北海牧羊, 望断归国路.威逼利诱不降胡,持节亮风骨.悠悠五千

年, 何谓忠臣?大汉有苏武.——《醉花阴咏苏武》 2,一颗忠诚之心,照耀了千秋史册;一片报国之情,留下 了万世美名.铮铮铁骨诠释了刚毅,匈奴为之战栗;悠悠心 灵写尽了顽强,天地为之动容.千年苏武,不朽忠魂!3,尽管有人说他不是民族英雄,但我认为他是!他抛却小 我的一己私利,而顾全国家的尊严,境界高卓,人格高尚.他先国后家的义举令我肃然起敬,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的历史功绩永不磨灭.4,曹植在他的《白马篇》中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我心中苏武就是这样一个伟岸的 大丈夫.三,教师总结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无疑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评价,而 不能超越人物所处的历史年代.苏武作为汉朝的和平友好的 使者出使匈奴,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

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 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譬如东周时赵相赵盾指使 赵穿刺杀晋灵公,太史董狐秉笔直书.后齐相崔杼指使部下 杀齐庄公,太史伯秉笔直书,其弟仲,叔,季亦然.伯,仲, 叔先后被杀,季依然不改,崔杼只好作罢.董狐,伯,仲, 叔,季,苏武,这气节一脉相承,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 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同时,今天当很多人像李陵一样感叹“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 如此”而难得糊涂时,两千多年前的他——大汉苏武依然坚 定信念,践行信念.他是如此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活着,用 心用力,纯粹而极致.他的坚守使生命有了沉甸甸的重量.他本可以对自己不那么残忍,但他用坚守一笔一笔地镌刻生 命.他告诉我们生命原来需要一种精气神,至大至刚!生命 原来可以如此纯粹!这

第三篇:苏武牧羊课文原文及翻译

苏武牧羊的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来突出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下面一起去看看苏武牧羊原文及课文翻译吧!

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的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历史背景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单于派卫律等人对苏武威胁利诱,迫使他投降,但是苏武毫不动摇,被匈奴扣留19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变成白色了。

分析

出自 班固《汉书·苏武传》。

作者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上文节选的是苏武“杖汉节牧羊”的一小节。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来突出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班固倾注心力,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全文写得清晰明畅,有声有色。文章不是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李陵劝降和送别两节,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人物的形象、性格活脱脱跃然纸上。正因如此,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二千年来家喻户晓,直至今天仍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的舞台上。

第四篇:苏武牧羊教案

音乐鉴赏

——古曲《苏武牧羊》教案

(本节次课八年级音乐教材未录入,是由本人推荐给学生们欣赏,适应于八年级学生。)

执教人:李晨

班级:八年级(5)班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和理解古曲的音乐情感和表达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何为音乐鉴赏、鉴赏的学习内容等。给学生展示大量有关苏武牧羊的照片,引导学生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吃苦耐劳精神。

法制目标:通过苏武的故事给学生引出国家分裂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和需要学习的内容离我们现在的学生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何为音乐鉴赏?赏什么就成为了重点。

难点:苏武牧羊赏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导入,引出古曲一词。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音乐鉴赏的概念

2、歌曲赏析的要素

3、作品欣赏《苏武牧羊》: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2)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3)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4、反馈、讨论。

5、介绍作品:(1)分析、介绍歌曲。

(2)了解《苏武牧羊》的版本多样,不仅有埙版本。(3)简单了解埙演奏的手法。(课件展示埙的图片)

6、分部欣赏,细节分析。

(一)第一部分

(1)欣赏,体会歌曲的演奏效果,从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四个要素来讨论。

(2)教师总结,出示投影片,体会音乐特点。(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一幅画来表现。

(二)第二部分

(1)将歌曲再详细的分成小部分来欣赏,交流,讨论,体会。

(2)教师总结,投影出示表格。

(三)第三部分

(1)欣赏,让学生自己谈此曲画面多还是心情多?(2)教师总结音乐意境。(3)尾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7、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8、引入法制教育:《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9、活动部分:教学生口哨、找埙音色。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古曲《苏武牧羊》,学习了他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意志。

最后在《苏武牧羊》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第五篇:《苏武牧羊》读后感

苏武牧羊【典故】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苏武牧羊》读后感。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 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读后感《《苏武牧羊》读后感》。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牧羊》读后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苏武被任命为使节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苏武,并百般利诱劝他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匈奴首领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上去放羊,还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汉朝去!”苏武来到北海,每天一边放羊,一边遥望前方汉朝的方向。他抚摸着出发时汉武帝亲手交.他的那支使节,思念家乡亲人和朝廷,就连晚上睡觉时也紧紧地把使节抱在胸前。日子一长,使节上的毛都脱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杆子。苏武在北海边一.度过了19年,直到匈奴与汉朝和好的时候才被释放出来回到汉朝。回到长安的那一天,长安的老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的那支掉光了毛的使节,都感动得流泪了。是呀!苏武这一种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深深敬佩、传诵!以前,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有些人为了一点个人的利益,所以弃人民利益而不顾,这种人是受人唾弃,受人鄙视的。同样在社会上立足要一个“忠”字,不然谁要一个出卖自己公司的人呢?没有的。就像狗一样,忠诚的狗会一生一,世跟随自己的主人,任劳任怨。孙中山说过:“为国家效死,重于泰山。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生死之间,在乎自择!”一个就应该这样不违反真理,要忠诚,与自己,忠诚与国家,就像苏武,像那些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的人致敬吧!

下载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武牧羊读后感

    苏武牧羊读后感苏武牧羊读后感1.读《苏武牧羊》有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苏武牧羊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苏......

    苏武牧羊说课稿

    苏武牧羊 说教材 《苏武传》是高中语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人物传记,要在读懂本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旄节、社稷、节、拱服”的意思,会写“社稷、旄、拱服”等词语。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通过诵读......

    《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苏武牧羊》教学反思漕泾小学 陆佩丽《苏武牧羊》这篇课文通过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威逼利诱,仍毫不动摇的事迹,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苏武牧羊教案3

    选修(一)《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昌平二中韩念东 一、教材内容分析: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期间230年的历史......

    答案 学案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蹈其背以出血 蹈 通 搯(tāo) 轻轻敲打 2、畔主背亲 畔 通 叛 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 旃 通 毡 毛织的毡毯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苏武牧羊》课后反思

    《苏武牧羊》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张云蕾 《苏武牧羊》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本篇......

    苏武牧羊(本站推荐)

    《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内容选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单于又把他遣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