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

时间:2019-05-15 14: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

第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那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第二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注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l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人世的某些思想矛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人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朱:朱红,正红色。阁:我国旧时一种楼房,可供游息、远眺、供佛、藏书之用。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不应:这里是不应该的意思。何事:为什么。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第四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赏析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饮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

明月从何时起照耀人间?我手举酒杯向苍天发问。不知道天上的仙宫宝殿里,今年是那一年?我真想驾长风,归月宫,又怕那儿的碧玉楼阁,孤高而严寒。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光转过装饰华丽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过门窗,照着窗内的不眠人。明月不应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人们别离时才圆?人生一世,有相逢之乐,就有离别之悲;月出一轮,有圆满晴朗,就有残缺阴霾。这种事自古就难两全。但愿远方的人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也能共同沐浴明月的光辉。

赏◇析 ◇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熙宁九年,那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不禁对月思人。他便乘着酒兴,尽抒情怀,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的上阕写作者对月遐思,以问句开头,而问的又是明月,苍天,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浩渺的仙境,如梦如幻,意境深远。“不知天上宫阙”几句跌宕起伏,妙笔生花,表现了作者内心之中的波澜起伏。当时的苏轼正徘徊与“出世”与“入世”之间,不知所从。“何似在人间”是作者给出的最后的答案——还是人间的美好更值得去珍惜,去留念。词的下阕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转朱阁”三句,写月下之人,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上接“照无眠”,运笔流畅,表面写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其实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是作者自己的解答,是他经历风雨人生之后的领悟——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在这天地之间,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不是我们所能够去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崇高法则,去努力,去珍惜身边的美好,积极乐观的生活。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旷达的胸怀。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第五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

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难点: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板书)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板书)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4)学习诗词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板书)1.听 认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 2.读 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3.找 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4.说 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2、与作者对话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苏轼。下面老师来对苏轼做一下系统的介绍。

(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师生齐读全词。)

3、与环境对话

问题(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明月)

(2)“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例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例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例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3)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师生齐背全词。)

(四)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十年以后,你还会再读这首词吗?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四、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五、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课后将本文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

2、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下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及注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细读

    龙源期刊网 http://.cn《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细读作者:丁宏兵 张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3期一.第一次细读:丰盈的意象 旷达的胸怀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序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本词是苏词的代表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讲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义 1、背景: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词。 2、能体会并用简要的语言说出月亮在词中的意蕴。 3、能探究月亮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意......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汝城县第四中学 周静 《水调歌头》教案 汝城县第四中学 周 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理解整首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