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先来》阅读及答案大全
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分享了《你先来》阅读答案,欢迎同学们来练习!
你 先 来
火车站售票厅内,每一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社会环境)
下午三点左右(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位中年妇女(主人公)急匆匆地走(从动作看出心情)进售票厅,望着一列列长长的队伍轻轻地“呀”了一声(从声音看出心情)。她环顾四周,然后排在一列队伍的最后面。(事件:买票)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着急,眼里似乎还含着泪水。(外貌和神情描写)
长长的队伍慢慢地前移动着,妇人等得很急,不停地跺脚(很急的外在表现),时不时看看前面的队伍,喃喃自语:“咋这么慢呀?咋这么慢呀?要赶不上了呀!”(情不自禁的焦急声是别人关注的起点)
站在中年妇女前面的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人,男人不时回过头来,终于忍不住问道:“你要上哪里去啊?”(从起因到经过的转折点)
女人先是一愣,接着答道:“深圳。”也许她也没有想到有人会注意她的存在。
男人又问:“有急事吗?赶不上就明天吧!这队长着呢!”(符合常理的关心)
“明天?”妇人有些急了,“明天不行啊!”(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前后用引号)
“发生什么事了吗?”男人很耐心地问。(对妇女焦急了解在深入)
妇人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了起来。原来,两小时前她接到电话,说她在深圳打工的丈夫出了车祸,伤势非常严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她想尽快赶到丈夫身边,可今天到深圳的最后一趟列车就要发车了,看样子是赶不上了。(由对话转为叙述,可以省去大量的对话内容,又可以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文字简省,信息量大。对话繁琐,但能真实生动再现当时的场景)
妇人的哭声打动了周围的乘客。突然,那男人走出队伍,轻轻地把她推到前面,说了声:“你先来。”(事情由嘴上的关心到行动上的关爱)
妇人有些拘束地站在了男人的前面。(妇女很善良)
前面站着一个酷酷的小伙子,这时他也走出队伍,左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你先来。”(关爱由一人变两人)
再前面的女孩也让出位置,轻声道:“你先来。”(关爱由两人变三人)
前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纷纷让位,说的是同一句话:“你先来。”(关爱由三人到一列队伍,事情到发展到高潮)
就这样,女人很快就来到售票窗口。此时,离开车只有二十多分钟了。她急急忙忙往外赶,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向着整个队伍深深地鞠了个躬,说了声:“谢谢你们大家了!”(事情由经过到结局的转折点)
“还有时间,别急,注意安全!”有人喊了声。(人们的关爱由行动再次到口头)
妇人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她一边赶路一边对遥远的丈夫说:“没良心的,看到了吗?大家对我这么好,你可不能丢下我啊!你要挺住啊!”(对众人的感激与对丈夫的希望)
阅读题
1.课文中的妇人有两次流泪,第一次“妇人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妇人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①处画线部分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先来。”“还有时间,别急,注意安全!”简单的话语,却含着浓浓深情,你觉得用“你先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汶川地震,让国人泣血,世界哀痛。在地震中,发生了许多类似“你先来”的感人事件,请你就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要有具体的人名、事件,不低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文叙述的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妇女丈夫出了车祸,妇女急切想买票,但她前面有很长的队伍,经过是大家都请妇女排到自己的前面去,结局是妇女买到票,匆匆赶路不忘谢众人。
3.文章先后两次写到妇人的“泪水”。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看出,妇人的第一处“流泪”是因为她既担心受伤的丈夫,又担心买不到票,第二处“流泪”是因为众人都伸出援助之手,让她感动得流泪。
.你先来表现了文章的中心;你先来表现了众人对有困难的人们的关心,体现了众人的爱心。(意思对即可)
4.示例:当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用柔弱的臂膀擎住坚固的房梁,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这种精神是“你先来”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先来篇
先来篇范文
星期天,写完了作业,我闲着没事干,便想吹肥皂泡玩。我兑好肥皂水,把塑料管浸入装有肥皂水的小瓶子里蘸了一下,再用嘴轻轻一吹,一串一串的泡泡便从塑料管里飞了出来,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越吹越起劲,吹了一次又一次,肥皂泡也不停地冒出来,好像下起了一场肥皂泡雨。忽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串串的肥皂泡总是先轻飘飘地向上升起,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肥皂泡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吗?
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想和热气球的原理一样吧。”真是这样吗?我知道热气球能飞上天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了热空气,可肥皂泡里有热空气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把家里的书都翻遍了,终于在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当我们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里就充满了我们吹进去的气体。除非是在很热的天气里,否则我们呼出的气体总要比空气温度高。热空气的质量较轻,所以刚吹出的肥皂泡就会向上升;但是时间一长,肥皂泡中的气体温度下降,热空气的体积缩小,肥皂泡就逐渐比空气重,只好慢慢地落下来了。
哈哈,原来我的呼吸,就是肥皂泡的“燃料”啊。
1.什么是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教学设计>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性小品文的社会需要日益增大,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科学小品文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写作、阅读的内容。近几年来,在各类考试中,说明文选材中,科学小品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无论从内容、形式到命题的教学设计>设计都有新的尝试和创新。因此,在说明文学习中不能忽视科学小品文存在的价值,应倍加引起我们的关注。
2.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A.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B.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采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
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C.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B.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C.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既称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D.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教学设计>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在第四册二、七两个单元中所选的几篇课文,尽管文学笔调都比较浓,但形式比较单一,《死海不死》可归为故事式,其余几篇都是描述式。尚没有对话、自述等形式。还需要在今后的阅读中积累教学设计>文章,丰富阅读内容。
4.例文评析
[例文]
我是电
我是电,我是电,哈哈!我唱着欢快的歌儿来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也许你认为我在吹牛吧!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不信,就听我来讲讲:你们生活在缺我不可的时代。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我,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开不动,广播成哑巴,电视无图像,就连你那宝贝的电动玩具,也动弹不得了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说是吧?你们看,在努力实现“四化”的今天,工人使用着机器在做工,农民用抽水机、水泵来排灌,潜水艇能用雷达来操纵,飞机、大炮的神威由电脑遥控„„有了我,技术革命显神通;有了我,自动化好威风。你知道高士其爷爷夸我些啥?他夸我是在“永不疲倦地为人民服务”,这可夸得我心里乐开了花。
也许,你觉得奇怪了,我有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从石缝里蹦出了我?不!都不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化给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目前,葛州坝水电站是我国发电能力最强的一座,听说它的发电能力可达270万千瓦,此外,还有三峡、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正在积极筹建„„总而言之,聪明的人类可利用很多的办法和途径来创造我,让我来为人类服务。
呵!想起来了,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电的两大家族:那就是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所产生的电荷,是正电荷,那么,许许多多正电荷的团体,便是正电荷家族喽。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所带的电荷便是负电荷,许多负电荷组成的团体,当然就是负电荷家族了。还得提醒你,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我的行走可快呐!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人们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则会麻木,重则会身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们利用我时粗心大意,触上我的。可是不懂我禀性的人总是说:“他是触电死的!”“这个该死的电真害人!”唉!“黑锅”叫我一个人背着,真倒霉!那些粗心的人们又不先检讨检讨自己。喂!事先我可打过招呼:你们在用我时,线路可千万不能接错;我穿的橡胶皮衫也千万别弄破;我那家用器具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通入地下,那安全性就大多啦!如果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
第三篇:你为什么拿这一个阅读及答案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22.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3分)
2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② 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24.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5.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5分)
答案:
22.答案: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① 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② 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4.答案: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5.答案示例: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评分:理解恰当得3分,启发合情合理得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让我看着你》阅读题及答案
1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2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3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4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5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6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7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8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经过: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结果: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6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词。(划线句: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加点词为:我想……让我……)
答: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3.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改变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4.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答:这样的方式”指捐献眼角膜。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两方面即可)
答:(1)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2)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3)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4)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5)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第五篇:《你的笑容永远灿烂》习题及答案
你的笑容永远灿烂
老吴醒过来了!
老吴在死亡的隧道里摸索了三天三夜,终于又回到生命的入口。老吴的苏醒让整座城市长长吁了一口气,鲜花和掌声将医院塞得满满的。老吴是个英雄,火海救人的英雄。
老吴很普通,普通得犹如街边的梧桐树,老吴绝对没想到自己今生还做一回英雄。那天,老吴下班本不该从那条街经过,很像是有个导演在故意安排,老吴突然心血来潮要给自己买一条绵绸做的灯笼裤,老吴每天在护城河公园锻炼身体,见人家穿着灯笼裤很精神,就想也来一条。
刚拐进那条卖服装和小商品的步行街,就见有人急赤白脸地往外跑,边跑边喊:“起火了!起火了!”老吴眼睛不太好,一抬头,这才看见不远的一个店铺里有火光,浓烟滚滚。老吴犹豫了一下,准备往后退,可被蜂拥而来的救火的以及看热闹的人流裹挟着,被挤到了起火现场,老吴明显感觉到阵阵热浪的舔舐。有人喊,太危险了,大家往后退,给救火车让道!老吴听到远处消防车的呜叫声越来越近。就在大家纷纷向街对面退去时,老吴突然发现,那起火的店铺里好像有个人。老吴站住了,大叫,里面有人!可没人理会老吴,店铺里不知什么东西爆炸了,人们跑得更快了。
老吴的脚挪不动了,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里面那个人是我看见的,我不能跑,跑了,就是见死不救。老吴在冲进火海的一瞬间,后悔今天不该来这里,更不该看见了别人没看见的那个人。
老吴抱着那个人从火海里冲出来,简直是个奇迹,当老吴浑身是火在地上打滚时,人们一时怔住了。是赶到的消防兵将老吴身上的火扑灭的。人们立即将老吴送到了医院。老吴的勇敢与奋不顾身,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又通过新闻媒体打动了更多的市民。人们手捧鲜花,络绎不绝地前往医院慰问。老吴受到的拥戴有些异乎寻常。
老吴的神志稍稍清醒一点以后,得知从市长到街边捡破烂的盲流都来看过他,心里便忐忐忑忑的。他竭力追忆着那天救人的情形。他问身边的人,救出来的是个什么人?人家告诉他,救出来的是个美丽的姑娘。老吴又问,那姑娘怎么样?人家告诉他,姑娘只受了点轻伤。老吴还问,那是谁家的姑娘?人家还告诉他,那姑娘就是普通人家的姑娘。老吴再问,人家就说,老吴你现在特别需要安心治疗,别消耗精力,因为还处在危险期。老吴便微弱地叹息了一声,心里一堵,又昏了过去。
老吴像多数严重烧伤的病人一样,病情反复无常,一些国内著名的专家也被请来为老吴诊治。专家们说,老吴的伤势太严重了,这样的伤势还能活着,简直不可思议,且随时都会……老吴只要一醒过来,就询问那个被救的姑娘,人们越来越难以应付老吴的询问。那天,老吴凑在前来采访的记者耳边问,那个姑娘为什么没来看我?记者怔住了,许久才说,她会来看你的。老吴说,骗人。昏厥。
后来,人们找来一个姑娘,对老吴说,这就是你救的姑娘,可老吴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人们决定将真相告诉老吴,这样或许对治疗有好处,因为老吴反复询问那个姑娘,肯定是意识到什么,应该尊重老吴。但医生们却又说,风险同样很大。
告诉老吴真相的任务交给了老吴的老伴儿,她噙着泪花,轻轻捧起老吴的头,隔着纱布,说,老头子,人家虽然承认你是个英雄,可你知道吗?你闹了个大笑话,你那天救出来的是个塑料模特!
老吴忽然微笑着,用异常清晰的声音说,其实我知道……说完,老吴就停止了呼吸。人们发现,尽管老吴的脸庞烧得面目全非,但那笑容却像浇铸般的硬朗、灿烂。
给老吴出殡的那天,万人空巷。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5分)
2.老吴临终前为什么微笑?标题“你的笑容永远灿烂”有什么内涵?(4分)
3.老吴为救一个塑料模特而牺牲了自己,但全城的人都认可他是英雄,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请你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4.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和技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老吴在冲进火海的时候,后悔不该来,更不该看见那个“人”,这样的心理描写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 小说篇幅虽然短小,但构思严谨,比如所有人中只有老吴看见了那个“人”,就暗示了这有可能是个假人。
C.老吴苏醒后,虽然自己处于危险期,却仍然不忘他人的安危,一再追问“女孩”的情况,这表现了他的善良。
D.人们之所以找来一个姑娘假扮是老吴救的那个“人”,主要是因为怕刺激老吴,导致病情恶化,这也说明人们是从心底认可老吴的义举,所以才会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E.小说③~⑤段运用比喻、衬托、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叙写出一个普通市民如何蜕变为英雄的过程。
阅读答案
1.老吴火海救“人”——老吴苏醒,被大家认可为英雄——大家掩盖真相——老吴得知真相后去世——送别老吴(概括1点给1分)
2.老吴为人们认可自己感到欣慰。(2分)
②老吴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2分)
3.①使情节更加曲折,增强小说的可读性;(2分)
②用荒诞的笔法彰显人性的光辉,突出小说主题:生命是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3分)
4.CE(C项是老吴要证实自己的疑惑,E项没有“拟人”,且修辞手法运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