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画虫》教学反思
《来画虫》是一课艺术性和科学性综合的课程。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不光要会画一些虫子,还要了解一些昆虫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入了科普性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一些小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整节课分为认识昆虫、观察昆虫、了解昆虫和绘画昆虫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堂开始我借由书本上《小青虫找妈妈》的故事做导入,利用谜语说出蜻蜓和螳螂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昆虫的体貌特点。学生虽然能根据图片展示的说出昆虫的特征,但感觉这样设计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所以第二环节安排学生观察昆虫,进一步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昆虫,激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情绪。昆虫体形一般较小,平时不注意观察的话不容易发现其美感,多媒体的运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局部放大等方法,微观世界的独特之美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学生表现出来的惊叹足以表示出他们内心的兴奋和好奇。
昆虫身上的一些独特花纹又和图案美紧紧联系起来,很好的诠释了昆虫的形态美、花纹美和色彩美。学生很是新奇,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乘着学生兴趣大涨的势头,我加入了第三环节了解昆虫。选用竹节虫和独角仙为例,介绍了有趣的昆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让学生尝试找找昆虫的头胸腹。以此为突破口,为后面学生绘画昆虫做铺垫。在第四阶段绘画昆虫环节里,我先出示了三幅范画。分别以“拟人法、写实法、夸张法”三种方法表现出来,让学生采用更多元的绘画方法来表现。并以简单的几何图形概括昆虫的头胸腹,让学生找准昆虫的形态特点。整节课环节紧凑,涉及面广。
《来画虫》这堂课让学生学到了昆虫的知识,同时学生们创作了一些很不错的昆虫画。虽然很稚嫩,但学生感受了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得到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创作。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基础教育,体现了新课改教学中提倡淡化各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第二篇:12课 来画虫
第12课
来画虫
——苏教版第四册美术
一、教材分析:
虫类是一个大家族,有1000多万种。每一种虫子都有它的特性。本课教学选择学生熟悉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创作以虫为素材的故事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昆虫的可爱形象。通过故事画的形式,激发想象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故事设计。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结构分解图、动画片片段等),风景图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二、教学设计
1、动画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形态各异的蝴蝶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飞入”(介绍:美丽的蝴蝶象花儿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飞行花朵”。)
交流:蝴蝶美在何处?——
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它的美丽其实就是点线面组成。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外形多样。用手指勾画蝴蝶翅膀轮廓,(弧形流畅的线条构成三角形、自由多变的曲线形成圆形)体会形状的变化和线条的节奏感。
(设计意图:以美的花、美的蝴蝶、美的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直接感受昆虫的美。)
2、讨论:蝴蝶由哪些部分组成?
动画:把蝴蝶各个部分用闪烁的线条分别显示。虽然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两对翅膀,靠近头部的一对要大些。小小的头上长着一对圆眼睛,头顶还有一对细长的触须,触须顶端各顶着一个小球。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胸比头大,腹部最长,翅膀长在胸背部,而不是从头长到尾,胸下还长着六条细腿。我们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昆虫特征——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须头上生。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蝴蝶,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教会学生观察、描述的方法。)
3、新授:
根据这个特征,你想起谁?让我们伸出双臂,想象我们就是美丽的蝴蝶,飞呀、飞呀,你会遇到谁?说说自己想到的虫。
(设计意图:以“飞”放松学生,使其在愉悦中触发生活感受。)大家对虫虫的模样都很熟悉。请你猜一猜,它是谁呢? 课件展示谜语: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
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你领教过螳螂先生的大锯刀么,什么滋味?
威猛的螳螂先生的脑袋可不大,肚子可不小。它由哪些形状组成?谁观察的最仔细,概括的最准确,就请你指挥我来画。(螳螂的脑袋象一个倒三角,圆圆的大眼睛长在两角,短小的触须精神的立在头上;胸部细长有劲,它很能吃,吃的腹部大大的,不好意思的用象树叶一样的大翅膀遮盖住一多半的腹部。六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有几节?当它侧对我们时,一部分腿被遮挡住,不需要画出。)
最后给它穿上绿衣服。示范头部。(用深浅不同的绿色分出结构)还见过什么颜色?颜色的作用?
有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虫虫们身上的颜色主要用来保护自己。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螳螂先生独特的模样,利用课件闪动螳螂的轮廓线。小结:只要根据虫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把它的每个部分用线条概括成几何形,就能很快画出它的模样。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设计意图:示范进一步说明观察、表现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
4、课件:昆虫世界(部分图片)
互相说一说,比划一下每一只虫的形体结构。指定学生,说一说昆虫各部分形状特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5、启发想象
虫虫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 视频下载——虫虫小故事
多么可爱的大青虫。这是《虫虫总动员》中,昆虫马戏团的成员们帮助小蚂蚁战胜敌人后离开时的情景,虫虫世界有战争、有团结友爱,有团长、有飞行员、小虫们还会做什么?你想为你的小虫们设计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尝试用拟人方法表现昆虫世界。)
6、作业
昆虫们要开一个晚会,邀请谁呢?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贴到“花园”里。作业展示,自我展示,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以晚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展示中增强自豪感。)结束:
虫虫家族有10000多种,今天,我们只是认识了几种。昆虫有益虫,也有害虫。画法也有多种。课后,可以利用网络、书本,认识更多的虫,了解更多的虫知识。希望大家不仅成为小画家,还能成为昆虫小博士。
整体设计构思: 儿童美感的产生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真挚的美好情感。本课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观察昆虫。再通过示范,教会学生大胆的表现方法,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夸张、变形等处理,从而创作出新颖生动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通过比划,感悟事物的形体是有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组成,有效解决了学生画的小、不敢画等教学难题。
第12课
来画虫
——苏教版第四册美术
一、教材分析:
虫类是一个大家族,有1000多万种。每一种虫子都有它的特性。本课教学选择学生熟悉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创作以虫为素材的故事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昆虫的可爱形象。通过故事画的形式,激发想象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故事设计。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结构分解图、动画片片段等),风景图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二、教学设计
春天来了,百花竞相开放,瞧!美丽的蝴蝶也飞来了。
(一)、动画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形态各异的蝴蝶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飞入”(介绍:美丽的蝴蝶象花儿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飞行花朵”。)
(二)、交流:蝴蝶美在何处?——
1、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它的美丽其实就是蝴蝶身体上的点线面组成。
2、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外形多样。
3、用手指勾画蝴蝶翅膀轮廓,瞧!这只蝴蝶(弧形流畅的线条构成三角形、自由多变的曲线形成圆形)体会形状的变化和线条的节奏感。
(设计意图:以美的花、美的蝴蝶、美的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直接感受昆虫的美。)
4、讨论:那这只蝴蝶的身体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让学生先对照蝴蝶图片找一找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这只蝴蝶究竟有几部分组成?
动画:把蝴蝶各个部分用闪烁的线条分别显示。(边看闪烁的图边与学生一起说说闪烁的部分名称)
总结概括:
自然界的蝴蝶有很多种,虽然它们的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两对翅膀,靠近头部的一对要大些。小小的头上长着一对圆眼睛,头顶还有一对细长的触须,触须顶端各顶着一个小球。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胸比头大,腹部最长,翅膀长在胸背部,而不是从头长到尾,胸下还长着六条细腿。我们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昆虫特征——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须头上生。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蝴蝶,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教会学生观察、描述的方法。)
(三)、新授:
1、游戏:飞翔
根据这个特征,你想起谁?让我们伸出双臂,想象我们就是美丽的蝴蝶,飞呀、飞呀,你会遇到谁?说说自己想到的虫。
(设计意图:以“飞”放松学生,使其在愉悦中触发生活感受。)
2、猜谜语 大家对虫虫的模样都很熟悉。请你猜一猜,它是谁呢?
2、.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3、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七星瓢虫
4、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蜜蜂
5、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蜻蜓
1、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课件展示谜语: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
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你领教过螳螂先生的大锯刀么,什么滋味?
威猛的螳螂先生的脑袋可不大,肚子可不小。它由哪些形状组成?谁观察的最仔细,概括的最准确,就请你指挥我来画。(螳螂的脑袋象一个倒三角,圆圆的大眼睛长在两角,短小的触须精神的立在头上;胸部细长有劲,它很能吃,吃的腹部大大的,不好意思的用象树叶一样的大翅膀遮盖住一多半的腹部。六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有几节?当它侧对我们时,一部分腿被遮挡住,不需要画出。)
最后给它穿上绿衣服。示范头部。(用深浅不同的绿色分出结构)还见过什么颜色?颜色的作用?
有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虫虫们身上的颜色主要用来保护自己。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螳螂先生独特的模样,利用课件闪动螳螂的轮廓线。小结:只要根据虫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把它的每个部分用线条概括成几何形,就能很快画出它的模样。
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设计意图:示范进一步说明观察、表现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
(四)、课件欣赏:昆虫世界(部分图片)
互相说一说,比划一下每一只虫的形体结构。指定学生,说一说昆虫各部分形状特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五)、启发想象
虫虫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欣赏《虫虫总动员》的电影片段
多么可爱的大青虫。这是《虫虫总动员》中,昆虫马戏团的成员们帮助小蚂蚁战胜敌人后离开时的情景,虫虫世界有战争、有团结友爱,有团长、有飞行员、小虫们还会做什么?你想为你的小虫们设计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尝试用拟人方法表现昆虫世界。)
(六)、表现活动
花宝宝们过生日,它们想要在植物园里开一个生日舞会,你们想让哪种昆虫去呢?
学生说:
教师:下面就请你们用手中的工具,把想要参加舞会的昆虫表现出来吧,比一比,看看是谁的昆虫最先到达舞会地点!
强调: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贴到“花园”里。
(七)作业展示,自我展示,交流评价。
花园里来了这么多的昆虫,我看看最早到达舞会的是这一只,最大的 最小的 最漂亮的 最有想象力的
(设计意图:以晚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展示中增强自豪感。)
(八)、拓展延伸
虫虫家族有一千多万种,今天,我们只是认识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有益虫,也有害虫。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你们可以利用网络、书本,认识更多的虫,了解更多的虫知识。希望大家不仅成为小画家,还能成为昆虫小博士。
整体设计构思:
儿童美感的产生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真挚的美好情感。本课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观察昆虫。再通过示范,教会学生大胆的表现方法,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夸张、变形等处理,从而创作出新颖生动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通过比划,感悟事物的形体是有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组成,有效解决了学生画的小、不敢画等教学难题。
课题:来画虫
作者:徐玲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实验小学
电话:***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来画虫》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和昆虫的简单知识,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2、技能目标:通过写生法、拟人法等绘画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教学难点:
1、昆虫相同及不同点的了解与掌握。
2、多种绘画表现形式的引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结构分解图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ppt)
1、出示小青虫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伙伴,看,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虫。师:你瞧它背着行囊,猜猜看它要去干嘛? 生:去旅行……
师:其实啊,它是要去找妈妈。
2、猜谜语,讲特点。
小青虫为了找它的妈妈,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遇到了很多昆虫,老师这儿有两条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猜都遇到了谁:
细细身体长又长,四面旗帜背身上,眼睛大大照前方,专除害虫本领大(蜻蜓)
生:蜻蜓
师:你可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师:我们再来猜一个: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生:螳螂
师:啊,这个小朋友们都知道,螳螂的大刀确实是赫赫有名啊!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王国,来学习第12课《来画虫》。揭示课题:《来画虫》
二、了解昆虫特征及生活习性
1、欣赏昆虫图片。(ppt)
师:昆虫的世界非常神秘博大,刚才我们猜谜中的昆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想了解更多的昆虫吗?走,让我们走进昆虫王国去看一看!(课件流动展示昆虫图片,请学生欣赏,并简单讲解)
师:看了这些图片,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昆虫的身体结构包括了哪些呢?我们来观察下甲克虫图片。生1:六条腿,两对翅膀
生2:身体分为了三个部分,头,胸,腹…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啊,老师授予他一个五角星。大家鼓掌。请坐。(出示昆虫结构图,ppt)板书
2、介绍学生不熟悉的个别昆虫。
师:刚才我们看到一些昆虫都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也有许多我们都不熟悉的昆虫,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两种有趣的虫。(出示竹节虫图片)师:这幅画面里有虫吗? 生:有,它和草很像…… 师:你可真是个火眼金睛!
师:这个虫的名字叫竹节虫。它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的环境很像,这样就很难被人发现。并且有一种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最长的甚至超过30厘米。
(出示独角仙的图片)师:你认识它吗?
生:……
师:这种虫叫独角仙,因为它的头上有一个独特的犄角,不过一般雄虫才有角。独角仙身体强壮有力,特别爱摔跤。有人喜欢斗独角仙,便将它们抓来饲养。
3、昆虫中的益虫和害虫。
师:昆虫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比人类长得多,它们有10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70%以上。其中有很多昆虫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先同坐讨论,再举手发言)
生:蜜蜂,蜻蜓,螳螂,蚕,等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益虫的图片。
蚕:可以吐丝,做成丝绸。
蜜蜂:可以传播花粉,又可以酿蜜。
螳螂:捕捉苍蝇、蛾子、蚱蜢、蝗虫等害虫。七星瓢虫:专吃蚜虫,保护棉花的好帮手。
师:(出示图片)蜈蚣
虽然有些昆虫外表很丑陋,但它在医学上却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具有着特殊疗效,我们不能“以貌取虫”哦。
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药用价值很高的昆虫吗?生: 蝎子。
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我们人类的天敌吗?(学生先同坐讨论,再举手发言)
生:蝴蝶,天牛,蝗虫,苍蝇,等。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害虫的图片。
蝗虫:成群结队的吃庄稼。
蚜虫:吮吸农作物的汁液,让叶片卷缩,花蕾脱落,果实减少。跳蚤:咬人,使人疼痛难忍。
白蚁:啃食木材,房屋、船只等都被破坏,所以常常发生倒塌、沉没事故。
总结:其实大千世界的昆虫们各有各的本领,有好多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当然也有部分昆虫是我们人类的天敌。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三、教画昆虫
师:看了这么多生动、美丽、有趣的小昆虫,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画一画? 教师示范画
1、写生法:画现实中的虫,要仔细观察虫的形状,结构、颜色,特别注意这种虫的独特之处,细致刻画。(师作示范,简笔画,画2-3)
师:翻开书中p35页右下角的一幅图,从局部开始画,威猛的螳螂先生的脑袋不大,肚子可不小。(螳螂的脑袋象一个倒三角,圆圆的大眼睛长在两角,短小的触须精神的立在头上;腹部大,不好意思的用象树叶一样的大翅膀遮盖住一多半的腹部。)好,剩下的部分呆会儿请小朋友来完成。
2、拟人法:通过想象对虫进行拟人化,使虫子的思想和动作像人一样。
师:这些可爱的昆虫形象进行了艺术加工,在卡通片中常见到,他赋予昆虫以人的个性和特征,如勤劳的小蜜蜂,争强好胜的蟋蟀,威武的螳螂,讨厌的苍蝇等,画时还可以添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夸张和变形,最后添上配景,好,一副昆虫画出来了。
画完这些还没结束,小朋友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我们也给螳螂先生也添上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吧。
(师作示范,边画边讲解)
师: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画的昆虫画,我们也来看一看。(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ppt图片)
四、学生绘画
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1.画一只或多只昆虫,画出虫的基本特征构造。2.运用多种绘画表现形式,画面完整,色彩饱满。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评价: 评画作
1、学生自评。(你画的是什么,你特别喜欢它的什么,你给它添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添。)
2、学生互评。(从形态、花纹、色彩、情境上)
3、教师参评,跟讲的好的同学握手表示祝贺或祝福。
六、拓展延伸。
除了绘画的形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很多形式来表现昆虫和昆虫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大胆尝试,一定可以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
第四篇:《大青虫》教学反思
这次我的艺术组的跟进式研讨活动,得到组内的老师热心的帮助,前一周五的教研组活动上组内老师就将我设计的教案展开讨论,听取了我的说课,老师们对这堂课的活动环节和材料准备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原先设计的是用4种材料:棉球印画、手指印画、用彩泥捏出大青虫、用瓶盖画圆片剪下拼贴等,路过、小小心愿、木歌林语提出瓶盖印圆再剪下拼贴时间过长,最好选择其它的材料。最后讨论用三种材料:手指印画、棉球印画和手工纸中的大青虫。结束环节艇艇远航提出了配上音乐(毛毛虫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学一学大青虫扭动身体的动作,那些花儿建议活动过程要设计情境,让孩子们学得跟有趣。接下来几天我又对教案进行修改,还得到了家长游于斯的热心帮忙,看了我的教案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孩子们对大青虫不同形态的掌握可能有困难,可以用磁铁或实物投影摆出大青虫的造型,丰富学生对大青虫动态的把握与了解。
在试教时没有给孩子们观察大青虫不同动态的图片,所以孩子们印画出的大青虫形态单一,基本上都是身体直直的。七尾鱼提出了画范例,上面画上大青虫的几种动态,不需要画出大青虫的头部,就用简单的几个圆组合体现大青虫的几种动态。还有一个就是材料的选择上选用的手工制作大青虫这一方式时间还是很长。所以婉心明月、鱼儿提出手工制作效果很好,但是时间长,可以事先将大青虫一个个圆片剪下,在活动中就提供剪下的图形,只要进行拼贴。拼贴的背景纸选用黄色卡纸,也符合冬天的特点,黄色的草地,更突出大青虫。
周四第三节课是我的美术活动展示,效果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中午的说课评课中,组内老师和西瓜豆豆给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也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出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强,操作积极性很高,每种方法他们都很想试试,活动中,情绪非常好,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根据幼儿讲述的大青虫的动作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出大青虫的动态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方式掌握大青虫的各种动态。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时使用的圆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虫,色彩比较好看,效果可能会较好。但是第一次试教时是让孩子们自己剪下再贴,时间很长,所以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圆片剪下让孩子们只要贴出大青虫的动态,选择圆片粘贴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确,头和触角粘贴在哪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身体圆片怎么连不清楚。所以这个效果不好。我想还是自己用绿色纸剪出圆片再让孩子们进行拼贴并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触角要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出得来。
2、第二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是自己讲解,示范的是棉球印画,示范完了提示幼儿说还可以请小手食指来帮忙,请了一个孩子上来示范手指印画,再让孩子们讨论画得怎样,哪里不好,引导他们说出一节一节的身体要连起来。试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时候是想着先让孩子讨论用手指怎么帮忙,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手指印画,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说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再由教师讲评一下,哪里不够好的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再强调一下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课时也并没有这么做,就直接自己开始讲解示范,所以虽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过孩子们身体一节一节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个孩子上来示范要好。所以出现了有的幼儿没有把两个圆点结合在一起,画得比较凌乱,虽然在操作指导中也有个别提醒过,不过还有的没有改过来。
第五篇:《画》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集锦15篇)
《画》教学反思1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画》教学反思2
课前预设了教学思路,以“读为本,写为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基础过关100%。从上课的情况,学生基本上能跟上本人的教学步子。特别是在读的形式上,多样式,而且落实处,字字句句不放过,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统领单元知识点的代表意义。
尤其是文中爸爸的话(见教材),是作者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不需要谈得多深,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突破难点。(例子略)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突破难点,为本课德育思想教育方面作了更进的升华。为叙事性文章有一显目的层面,学完本课,从学生作业看,阅读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语文在指导读的过程中,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适当或是必要的点拨知识性的`东西。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句意,文意,小结自然段内容,从造句入手或联系上下文读解词意。能在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这是本人在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点,也是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习惯。学文不会说文,不会用文、写文,就不叫学语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写写读收笔记。(低年级可以说说),能写最好,哪怕一句话也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突破。文字科目不同于数学,没有扎实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课外延伸的,本人认为本课能结合生活实际写是最理想的。(我班学生已达到这个层面了,每个学生能写,而且还不错。)
至于基础,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二年级学生已经有识字、写字的能力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是特殊的字,需要点拨。根据近期,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做到有选择性的指导,没有篇篇概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的提高。利用教材外的拓展,提高识字量。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意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只有学生感到快乐时才能乐学,教师也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扩展阅读:玲玲的画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画》教学反思3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包容,并且推崇个性的社会,允许艺术以多样的形式并存,虽然在探索水墨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变革与摹古之争,但是传统与创新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冲突,在矛盾中,两者可以共存,一起进步。
水墨人物画教学是中国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得以培养的手段之一,肩负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担。本文将水墨人物教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水墨人物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当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1水墨人物画简述
水墨人物画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美术教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对于中国文化艺术,乃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和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未来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意义。从“五四运动”发展到今天,水墨人物画呈现出众多风格流派,人有百家争鸣之势,并且在审美及表现角度上更具多元性。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京派人物画、浙派人物画、西北人物画、东北人物画。
2现当代高校水墨人物画教学发展的现状
高校水墨人物课受到总课时和文化课的限制,水墨人物画专业课课时量相对少一些。从国画课程安排情况来看,水墨人物教学整体来说还是从基础速写,线性素描,水墨人物临摹,水墨人物写生,水墨人物创作几个阶段进行。课程结构贯彻了“多课少时”的原则,加强通识课和选修课、创新学分的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美教专业学生的文化艺术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水墨人物画课程教学带来较大压力。学时少,技艺要求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摆在国画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人物画处于重要位置,在历次综合性美术展览中也占有最高比重,然而每届学生的毕业创作以水墨人物画形式出现的却容寥无几。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只几个周的水墨人物画课程,远不能解决有关造型、笔墨诸方面的基本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个本课程教师的慎重思考。
众所周知,速写是锻炼造型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无论东西方的绘画大师们,无一不是速写的高手。何况中国画的精髓就是对线的运用,它有别于现代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依靠照相机的制作方法。多年来,大部分美术院校课程排列总是在第三学期才把速写和水墨人物画并列在一起,若打破原来的次序,在不占用其它课程时间的情况下,在学生入校之初先排上短时间的速写课,使他们在入学之前的速写基础得以巩固和发展,进而又培养出喜爱中国画的学生多用毛笔画速写的好习惯,两年内从不间断,通过与书法课的结合,可掌握住毛笔和宣纸的性能,就为后期的'水墨人物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水墨人物画教学未来发展的探索思考
3.1水墨人物画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初开始学院的教学形式逐渐代替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方式,各地教学因人而异,人相径庭,不成系统。课堂上都不停的挥笔连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要求“三面五调”,由此带来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曝露出了一些弊端,首先,作画时准确无误的确定了所描述对象的明暗关系,像机器一样被动的复制对象,使得学生的思维完全封闭;其次,完成一件素描作品的时间往往很长,每个指甲都要细到面面俱到,使得学生很难跳出画面,反映迟钝,对画面本身缺少了应有的灵感,使得感受僵化;其三,很难把所谓的基础训练应用到所学的专业上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中国人物画注重的是以线造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审美方式也随之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不断的拓展和创新了,可以说坚持原有的素描基础训练的方式无论在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会不断的完善,极近完美的状态。但是美术和社会其他学科一样,都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和创新,如果单一强调传统素描的基础教学,将会产生近似于标准的权威认定,这样就禁锢了素描教学多样化的方针,也不利于水墨人物的发展。
3.2水墨人物画基础教学的探索思考
3.2.1增设理论课程
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学生应该重点加强理论修养并不断补充新鲜信息,学习理论知识是关键,学生首先要了解水墨人物画的的审美追求,愿意和喜欢学习;其次,要懂得学习水墨人物画的道路,要清楚水墨人物画的构图布势,风格意韵,最后,要对与水墨人物画学习有帮助的所有人物画的画理做充分的整理,使之成为适合个人需要,对指导绘画有帮助的理论性材料。教师作为先行者,应该适当地把自己求学经历和所拥有的理论材料梳理加工,分享给每位学生供他们交流学习,让整个班级理论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
3.2.2课堂转移
水墨人物画教学能够将以往的室内写生搬向室外,让学生能够接近自然,受大自然的熏陶,受写生当地民风民情的感染,这样会使我们的画面情感能够上升一个层次。也避免将以往的临摹死搬硬套到课堂模特的身上,室外写生也能有效的从临摹过度到创作。外出写生时,教尽量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亲近,在指导时,要密切关注一个学生的进步规律,随时挽救一些转瞬即失的好想法好观念,这样才真正起到教师的点拨作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熟练的技巧影响和感召学生,并作到与学生一起画画,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安全正确和良性的。
4综述
水墨人物画教学在当代高校中,无论是传统人物画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成教化、助人伦”、文人画情怀,还是近代的“素描加笔墨”,都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人学习传统绘画,不是要把我们变成古人,用古人的头脑去思考,用古人的眼光来观察万物。也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抛弃传统精粹。时代变化了,人们的观念也产生了变化。现代人对传统只能是一种折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人中间的一种反思。学习西方绘画,是因为我们尊重绘画科学,我们只能从传统中拎取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只有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同对现代文化的发展的理解相互结合起来,才能使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道路更加长远。
《画》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以下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作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就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仔细地”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
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画》教学反思5
装饰画在生活中用的也不少,可能我们不会注意,更别说学生,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丁绍光的'那幅《乐园之梦》换上的女人与实际中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很快发现身体、胳膊、脖子比实际中的长,我接着问:那作者这样画给你什么感觉?一帮住学生了解装饰画夸张、变性和注重装饰性的特点。接着在引导学生分析李永平的《凤》与你见过的“凤”有什么不同?很明显是“简单”。第11页上的学生作品用了哪些对比色?对比色之间有用了什么色?由此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另一个特点:简洁。以及如何让色彩和谐统一。通过欣赏你想以什么题材进行装饰画创作?引导学生创作。
总的来说:我感觉引导的还可以但学生创作是个难点,主要是没有突出装饰性。以后还学探讨教学方法。
《画》教学反思6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无知会很自然地做错一些事情,犯一些错误。学生做错事情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课文《玲玲的画》中提取的情节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画画工具时不小心把明天要评奖的画给弄脏了,着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导孩子: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学习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课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样的问题吗?”学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换个思考角度试试看吧。紧接着,我这样问:同学们,在家里你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烦呢?过去!过去!”
“太傻了!问爸爸去!”
“什么对不起不对不起,离我远点。”
“你也太顽皮了吧!”
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农村的家长自身文化的素质水平并没有很快地随着教育潮流而前进。要想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导。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农村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⑴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⑵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⑶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⑷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⑵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反思7
中国画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山水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国人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选择了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来导入新课。这样做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山水,是如何表现的?不能仅仅从看动画片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看。用一个直观的媒介让学生看到中国画中山是个什么样;水是个什么样;树是个什么样?让学生先有一个形象概念。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山水画》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个、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山水画的表现实际是主观大于客观,它和西方的风景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不是客观的照搬现实中风景,而是更多的表现心中最美的“桃花源”,所以透视、比例等在这里比不是那么的重要,更多的.是主观情感的体现,所以教学中我让几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一棵树、一条河、一丛草,组合成一幅水墨画,从中我发现了学生习惯性的用线条(也就勾勒)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画中还讲究块面(也就是渲染)来丰富画面层次,这时结合前面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提醒学生在画面中要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有虚实关系,也就是用笔要有中锋与侧锋的变化,这样画面才会有黑、白、灰的层次、虚与实的关系。
学生先练习,再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
《画》教学反思8
本课是色彩系列课,三原色中的红色的画,目标是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带给人的美感,会用红色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本课是造型,表现为主的教学领域,不能上成单纯的色彩知识课,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原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忆,画面感受,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红色的画进行感受理解,并学习色彩表现,从而提高学生色彩造型的能力,对色彩画产生兴趣。
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在设计时采用了谈话法、观察探究法,课件展示法、演示讲解法等方法。因为技术性比较强,而且学生是初次尝试用水粉来进行绘画创造,所以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演示来与学生探讨色彩的秘密和色彩造型的表现技法。第一次演示为了解决三原色的定义,并调配出有红色倾向的色阶;第二次演示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如何画红色的画。这两次演示也为了打消学生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调色用色彩明暗反差表现画面层次的难题。从绘画情况看,确实达到了目的。
不足:演示讲授时间稍长,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就有些局促,因此在高效上,还需研究教材,设计紧凑而有效地环节,以达到高效。
我启发学生,我们通常在什么样的场面用到红色?为什么呢?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教材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烈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着又让学生欣赏感受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彩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
《画》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主体课文写了苏红不小心把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应对照严密。
在本课的教学中导入激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起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欲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者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逐层深入,使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突出了单元主题。
拓展的《塞翁失马》小故事更起到了激趣,加深体验的作用。深化了中心。
不足之处是,读的不够,形式不够多样,感情朗读流于形式。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到问题。要把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
《画》教学反思10
《我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处在极为幼稚的阶段,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缺陷,如:说话不完整,缺乏条理性,词不达意,带有重复等等。甚至于口语交际课中,有的孩子只管自己说,不去听别人的,有的学生一言不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真正达到新课标中口语交际的`目标呢?我认为要为低段的孩子架起一座座交际的桥梁,搭好平台。
一、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愿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个学生饶有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二、指导交际方法,让学生能说
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之所以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说,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参照系,孩子们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先是看对话表演,初步感受交际要求──用“红颜料”来归纳交际时的要点──生生互动在实践中将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有依可行,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应用,并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一步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形成互动氛围,让学生乐说
口语交际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只有形成了互动氛围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尽量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采用多种互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实践于口语交际之中,都力求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全员参加,把“面向全体”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画》教学反思11
在美术教学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的效果。材料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单纯地让孩子们在纸上用水彩笔、油画棒涂色绘画,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而一些长时间反复使用的作画工具,常会使他们感到疲惫和枯燥,《指南》中也要求我们,要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而选择一些特殊的美术操作材料是迫切需要的,它将会使幼儿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
一、课后反思
中华瓦片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新诞生出来的新品种、新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中国城乡旧时普遍使用的覆盖屋顶的瓦片作为绘画的载体。既可以在它的凹凸两面中的任何一面上作画,也可以两面都作画。此次活动就是利用我们家乡老街上特有的材料瓦片,结合具有民族特色的脸谱为主题,进行水粉画的创作活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多样性,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创作活动的兴趣,同时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呢?在活动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景促情,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我便利用PPT,带领孩子们进入了我们美丽的'古镇——新埭,有小桥、流水、矮矮的老房子,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与城市不同的古韵之美。随后我又让孩子们观察老房子顶上密密麻麻的铺着的是什么呢?瓦除了帮房子挡风遮雨以外,还能干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活动充满了兴趣。在看看、想想、说说中逐步把孩子们带到了瓦片画的创作中。
2、视听结合,提升绘画技能
在孩子们动手创作前,我利用PPT把绘画脸谱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了展示与讲解实践证明,这种难点前置的方法,不但使孩子们有效的掌握了绘画步骤,了解了材料的运用方法,从而使孩子们在脸谱轮廓的绘制时更有把握,运用材料更得心应手。
3、全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信
美术评价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品呈现作全面的评价。活动中,我不仅会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而且对其参与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还会采用幼儿自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对作品的全面评价。当然,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制作和学习的我就会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创作的自信心。
活动中发现:在评价作品时,最重要的是要用幼儿的眼光来评价作品,鼓励幼儿的创作水准,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创作的自信心,而且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
二、点滴思考
1、在讲解脸谱的绘画步骤和工具时,是否可以让孩子们跟着老师进行握笔姿势的学习。孩子们毕竟是第一次画水粉,第一次握水粉笔,只是老师在前面展示握笔姿势,不让孩子们及时尝试,在绘画时,很多孩子还是非常紧张,握笔姿势不够正确。
2、活动中,我总是考虑到让孩子们感受创作瓦片画的乐趣,却忽视了孩子们的艺术要求,作品不够精美。以后在瓦片画的创作中,要逐渐提升作品的精美度。
瓦片画的创作,使孩子们又得到了一次传统艺术的熏陶。也唤醒了他们随时发现和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让我们共同把孩子的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生活,让孩子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去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讲后反思,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 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画》教学反思13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堂课,望着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我除了紧张还是紧张。我紧张着孩子们的状态,也紧张着自己的表现。我深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一堂课除了有教学任务,往往还要有对学生常规的关注与渗透,正所谓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才是一切好的开端。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但孩子们在幼儿园都背过,并且对这首诗很熟悉,朗读和背诵应该没有问题,而识字、写字却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根据教学模式中的六环节设计如下。
读儿歌《猜一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口述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是根据生的述说板书:山水花鸟。在识字环节中。我力争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然后多读几遍,接着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生认真听,听出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题出来,学生教学生。在学生自读自认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还”的.读音。接着进行训练,找整体认读音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体现当堂训练,并且进行了易错读音的检测,做了我会选的练习。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由学生发现新的偏旁,自己找出反义词。生读课文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但是发现了不少问题:1.学生能读正确流利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2.识字没有很落实,还应多抽读,而不应过多停留在齐读上。3.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儿童话的语言和激励评价语言。
在课堂常规方面,这节课孩子们绝大多数表现不错,就连最调皮的刘宇涛也没有违反纪律。但我还得加强孩子的常规训练,让他们有倾听的习惯,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张老师告诉我:对孩子们多鼓励多表扬,及时抓住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这样孩子们才会来神,于是听指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一点上我还要再下功夫。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14
《画》一课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古诗,对于一个没有一点基础的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孩子没有学习知识的积累,如何是学生有滋有味地循环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受到美得熏陶呢?
课堂上,我运用了组词、观察图画以及具体描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理解“远”“色”“近”“无”的意思。
出示“远”,指名认读。谁来组一个词语?(远去、远归、远远、大老远)远这个字和谁相反?(近)
出示“近”,指名认读。辨别“远”“近”的字形,给“近”组词,孩子们组了很多词语:近处、远近、近门
这样,通过组词的办法,学生不仅认识了远和近两个字,而且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为理解诗意打下了基础。
“色”,谁来给色组个词?(颜色、色彩)那“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第一句诗的意思。
我们理解了第一句,第二句诗谁会解释?(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同学们,为什么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呢?
2、观察图画理解诗意
大家看看这幅图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多么漂亮呀!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吗?学生兴味盎然,大家都踊跃举手,争相发言。说的十分好。
3、师描述意境,学生体会
学生中间休息时,教师针对画中的内容配乐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青青的,绿绿的,真漂亮呀!走近细听,可是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可是这些花依然开着。到鸟跟前,驱赶鸟,无论怎么驱赶,鸟依然不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用以上方法,学生感悟到了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收到了美的熏陶。
《画》教学反思15
今天开展了美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蔬菜的切面形态,用蔬菜来印画;通过印画活动让幼儿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画效果,体验印画带来的快乐。考虑到色彩、蔬菜花样的多样化,再加上幼儿之前有过拓印的经验,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采用了“自助餐”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任务。
在第一环节,让幼儿猜一猜“这张漂亮的画是谁画出来的?”一张样画成功引起幼儿的注意。孩子们都很好奇是谁很么东西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有几个小朋友说使用蔬菜画的,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第二个环节,我采用了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蔬菜印画的步骤,而后介绍作画的材料。在示范的时候加上儿歌,鼓励幼儿在操作时边说边做。在第三个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因为我选择的是“自助餐”式的操作方式,孩子们比较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和蔬菜,在自己的操作纸上印上一颗颗蔬菜的切面,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圆形……孩子们边印边交流,自由自主。每位幼儿都非常投入。
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细节没考虑到,比如供印画的纸是普通的纸,吸收性不够,个别幼儿作品上的颜料滴下来,影响了效果。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细节上还需再考虑周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