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15:2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

第一篇: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

初见迪娜,是在新生见面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日,我刚下了火车,匆匆赶到系图书室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我看到后排好像还有一个空位,就走过去问那个坐在旁边的女孩子这里有人吗?她微笑着摇了摇头,我注意到她有一双异常妩媚的大眼睛,顾盼生辉。中间休息的当儿,她告诉我她叫迪娜,来自俄罗斯。

那一年,我们都还非常的年轻,我二十出头,而迪娜只有十九岁。作为系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新生之一,我们很快就开始结伴一起上下课、去食堂和图书馆,没课而又有太阳的日子。我们会在学生咖啡厅买好咖啡端到外面来,坐在图书馆矮矮的石砌围墙上,眯着眼睛把脸冲着天,一边享受不常见的阳光,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那个时候。我们的手里好像握满了繁华,内心里却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寂寞——青春的寂寞。

迪娜是一个很美丽精致的女孩子,白皙细腻的皮肤,挺直的鼻梁,耳环的式样与颜色总是和衣服搭配得非常协调,每看到她,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中文的形容词:赏心悦目。

时日无声流淌,迪娜与我慢慢地从要好的同学变成了闺密,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结伴去游巴黎,在寒冷的冬天的晚上,我们两个会坐在我宿舍的地毯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手里捧着热热的茉莉花茶,谈论着东西南北、儿女情长的话题。迪娜12岁的时候,她母亲遭遇车祸去世,年少的她转瞬之间与她最依恋的亲人阴阳相隔,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命运的打击,每谈起她的母亲,迪娜都会忍不住地掉眼泪,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也就跟着她一起掉眼泪。

后来,迪娜与我相继毕业,我论文上交之后就南下法兰克福,迪娜则留校任教,并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在此之后的七八年间,我们没有彼此联系。

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我散步归来,电话留言机上红灯闪闪,我一边脱鞋,一边摁下留言机的按键,一个遥远而又无比熟悉的声音传来:“嗨!我是迪娜啊!你好吗?我一直想联系你……你给我回个电话好吗?我的电话是……”我手里握着尚未完全脱下的靴子,仿佛入定了一般,半天也回不过神来。往事如潮水,顷刻之间淹没了我。

我去她生活的城市看她。多年不见,迪娜依然是从前那样的赏心悦目、温婉优雅,她早已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了正式的教职,这对于一个母语不是德语的外国人来讲,能在德国大学里的日耳曼语言文学系任教。是多么罕见的一件事,什么是秀外而惠中?迪娜就是最好的例子。

迪娜结婚较晚,婚后不久就怀了孕,她的生理反应相当强烈,整个孕期都很痛苦,当产期终于临近的时候。我看到她给我发来的照片上仿佛只有四五个月身孕的肚腩,忽然有一种不安的预感。

那年的夏天,迪娜与她的丈夫史泰凡给所有的亲戚朋友发了一封电邮,上面写道:“7月6日,我们的女儿吕迪娅顺利地降生了。她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她比一般人多一条染色体——第21号染色体。也就是说,她患有唐氏综合征。即所谓的‘蒙古症’……”我被这个消息惊得哑口无言。那个晚上,我久久地呆坐在书桌前,为迪娜感到深刻的悲哀——欲哭无泪、欲诉无声的悲哀。

去看迪娜的时候。我望着吕迪娅无辜的小脸,拼命克制自己的眼泪,迪娜并不掩饰她的悲伤,她说,第一次把女儿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感觉就像当年得知她母亲的死讯时一样,我找不出安慰的话,而眼泪却是再也控制不住。

迪娜一度精神抑郁,而且变得非常脆弱敏感,作为她的朋友,我们都能理解她的感受,但在说话上却觉得相当困难,仿佛说什么都不对。孩子满月后不久,我陪迪娜出去散步。这显然是迪娜产后第一次出门,她有些笨拙地推着童车,不时有过往的行人微笑着往童车里看。我生怕迪娜会感到不自在,就说你看今天天气多好,这样的日子里就应该多出来走动,对你对孩子都有好处。迪娜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安慰我似的说道:“那是当然,如果我把孩子藏在家里,那不是自己隔离自己吗?”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迪娜的情绪起伏不定,她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他们遇上了如此的不幸?作为相对高龄产妇,她怀孕时没有做羊水检查,真是太轻率了。如果查出孩子有问题,就应该把她做掉吗?难道有残疾的孩子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

迪娜是一个充满爱心与耐心的母亲,每次看到她逗吕迪娅时的可爱样子,我都会很感动。她爱用手去挠孩子圆鼓鼓的小肚子,把孩子逗得嘎嘎笑:她也爱一边给孩子喂饭,一边轻柔地对她说俄语。吕迪娅稍微大一点了的时候,迪娜就带她每周去做两次物理治疗。让孩子在马背上锻炼肌肉与平衡能力。有一次。迪娜发来了吕迪娅戴着她的新眼镜的照片。上面写道:“小东西戴眼镜的样子超可爱,像一只快乐的小乌龟!”

如今,吕迪娅已经3岁了,迪娜早已不再消沉,她又回到了大学里给学生上课,不时发表专业论文;同时,她加入了德国的绿党,开始从政,准备在维护残疾人权益方面做一些事情;在网上,迪娜与几对有相似经历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一个论坛,互相交流经验与心得;她还专门为吕迪娅开设了一个博客,仔仔细细地记录下这个不平常的孩子成长的点滴……

迪娜的坚强不是装出来的。有一次她带着女儿来看我们,气色与精神都很好。饭后我们坐在花园里聊天,她忽然问我:“你看吕迪娅长得像我还是更像史泰凡?”我瞅了瞅坐在她怀里的小妞儿,小心翼翼地回答:“嗯。说不上来。”她呵呵笑了:“我看她更像我,你可别忘了我父亲有蒙古血统!”我在心里舒了口气,她又有了开玩笑的心情,谁都知道。“蒙古症”与“蒙古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时候,迪娜抚摸着女儿细细的头发,满眼都是慈爱地凝视着她,悠悠地说:“这个孩子让我懂得了人生,这是我最应该感激她的地方。”

好的女人是一本书,读她千遍也不厌倦,迪娜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第二篇:娜迪拉同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沙雅县的二小学 **班

娜迪拉·阿不力肯木,今年十二岁,就读于新疆沙雅县第二小学六年级四班。在学校里,每逢有人提起她,大家总要翘起大拇指称赞。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同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同学,她团结同学,维护民族团结,和同学亲如一家人。她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同学,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一)勤奋好学、阳光快乐

娜迪拉·阿不力肯木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爱学习、热爱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她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自信的小女孩。只要有她在,就充满了笑声。“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她的座右铭,并没有把自己当做特殊的一个个体,对待同学热情,对待学习认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她像一棵冲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里,她和同学们相处得特别好,从来不和同学闹矛盾,整天乐呵呵的。

(二)真诚善良、热心助人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她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她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

刘静然因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她的学习,所以,她的考试成绩常常不及格。娜迪拉主动担起这个最困难的担子,是因为,她始终相信:只要有爱心,就会有回报;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每天上课,她督促刘静然认真听课;放学前,她叮咛,刘静然快写作业,有不懂的就要问;早晨,她比谁来得都早,因为她还要在上课前再与贾凯共同检查一遍昨天的作业,她绝不允许刘静然在每天的新课程前存留昨天的错误。她年纪虽小,却是个心细、善解人意的好孩子,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刘静然,她还在生活上关心别人,有好吃的,分朋友一份,有了新的学习用具也分刘静然一份,真心实意地关心他,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静然在这位执着的朋友的帮助下,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成绩一点点提高,笑颜也一天天的在他的小脸上绽放。老师、同学都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娜迪拉,因为她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老师高兴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各族同学越来越团结,关系越来越亲密。

娜迪拉还总是把自己家的好吃的比如馓子,核桃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好吃的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更是在周末的时候,请班里的孩子去她的家里做客,更是体现了这位少数民族小女孩的热情好客,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这位维吾尔小伙伴。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娜迪拉她都能站在民族团结的高度去审视自行处理,不用去动不动告诉老师来处理。

(三)劳动积极、兴趣广泛

娜迪拉劳动积极肯干,脏活、累活他总是抢在先,对待班级的劳动任务,她都能够提前出色的完成,只要哪天她值日,她总顾不得吃早饭,就急急忙忙奔到学校做值日,等其他同学到校后,教室早就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对于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她不但自己肯干,还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唱歌、跳舞、演讲、办黑板报、写作和主持都是她的爱好。在校举行的手抄报评比和作文竞赛中,她也连续多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中,她也经常取得好成绩。

有一种美可以焕发斗志,有一种美可以温暖人心,有一种美可以洗涤心灵,娜迪拉同学正是这种美的化身。她是素质教育春风滋润下茁壮成长的小苗,更是民族团结的表率,她用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人,用平凡的点点滴滴的德行启迪着每一个生命,她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位名副其实的热爱团结的好少年。她常说:“我们不分你我,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是一朵花儿,民族团结是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我们去爱护它,照顾它,让它茁壮成长,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民族团结每时每刻伴随我们,让我们的明天更和谐、更团结、更牢固!

今天,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我们响亮的歌声唱出民族团结之歌。

第三篇:王娜教育故事

教育孩子要选对方式

------牛庙联小王娜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教育是一门艺术,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孩子做工作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老师对于学生,即是良师也是益友,老师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直接的批评,尤其是在同学们的面前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太丢人或者太严肃而接受不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待后进生,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与他们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让他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方法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要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逐渐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选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教学故事吴迪

用数学点缀人生 以师心点燃梦想

白山市第二中学 吴迪

一、背景介绍

高一下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级,之前在这班带过一节课,男生A是阳光活泼的学困生,特别喜欢去网吧打游戏。

二、故事描述

作为新教师,难免缺少自信,怕自己课讲得不好,所以总是把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技能上,备课特别仔细,讲课十分投入,但往往自己讲得热血沸腾,学生却未必和你在同一个频道上。

一天,我写了满满一黑板,然后让学生整理,自己在过道里巡视,觉得板书工整,布局合理,内心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这时,发现男生A好像在偷偷写语文作业,走上前想去没收,却发现他写的不是语文作业,而是情诗“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本来很生气,一看是仓央嘉措的诗,觉得这孩子还挺有底蕴,就不那么生气了,便和男生A说,“让你见识一下数学人的浪漫”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93=3,42=2,10=”这几个式子,然后说“我的心里除了你还是你,如果没有了你,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学生们听了都很兴奋,觉得很有意思。我对男生A说:“学好数学,富有智慧,可以获得另外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下课后,男生A主动来承认错误,态度很好,保证以后课堂上认真听讲,好好学数学。我感到很欣慰,积极鼓励男生A,基础不好没关系,才高一下学期,还来得及,能赶得上,给他加油打气。接下来的几天,男生A对数学学习热情很高,课后总来问题,作业也都有按时交,表现很好。可慢慢地,一星期之后,办公室再也没有他问题的身影了。

某天下午,五六节都是数学课,学生们有点犯困,我就在他们整理时,走下去巡视,及时纠正一些孩子的错误,竟然发现男生A在用手机打游戏,没收手机,还不给老师,当时特别生气,确切地说是特别失望,但我没有严厉批评,直接让他在走廊站着反思。下课了,我只跟他说了一句:“你太让老师寒心了”就气哄哄地走了。他追上去,到办公室和我道歉,认错态度特别好。我说“自己感觉被他骗了,根本没好好学习”他说“我错了,老师对我很好,我很感动,真心想好好学,可是基础太差,都听不懂”当时我心里也在想,这孩子落下了那么多,是有很多知识点听起来很费劲。我就鼓励他“不读书不吃苦,那还叫青春吗,你就不想做点可能别人认为你永远做不到的事,以后和后辈也有可吹的牛,你敢不敢和老师打赌,拼命学习一学期,期中咱考了36分,期末考63分”他稚气地说:“没什么不敢,好”之后,我很关注他,要溜号就点他,渐渐地他静下心了,没以前那么浮躁好动。一学期过去了,暑假我比任何一次都着急想知道数学成绩,看到男生A的成绩时,65分!先是激动喜悦,后是感动欣慰,一切都是值得的。知道成绩,我赶快在QQ上告诉男生A“考试成绩不是63,而是65,太棒了!”他知道后超级开心,然后和我聊起来,先是诉苦,说暑假在爷爷家种地晒黑了,又说了很多他开心的事,烦恼的事,聊了很长时间,他最后说“老师你知道吗,上学期,有一天我请病假了,其实没生病去网吧打游戏了,回来同学们说今天有位美女老师来代课,就是你啊,我亏了,老师,以后我不去网吧了”在QQ上看到这几个字,内心荡起阵阵漪涟。

三、分析与反思

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些人的整个世界,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得很好但不是同一天,也不是用同一种方法,他们可能会忘记你讲述的话,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曾带给他们的感受,你的微笑可能是他们今天得到的唯一一个微笑,你的教室会飞出很多未来的超级英雄,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用心就好。

第五篇:扶桑纪实故事

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

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背对着我坐在礁石上,淡蓝色棉布长裙把净白的脚踝包裹在里面,她的打扮与周围人不同,透着独树一帜的美,同暮色相映,不染纤尘,我赶忙掏出相机为她拍照。她却从容爬下礁石,踩在沙滩上,步履单薄,如她身影。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会让我甘心停留的女人。

直到她回眸,素净的脸庞变成锣鼓喧天上演在我心头为止。

我跟着她,亦步亦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种女人,让你感到无论以什么方式接近都是亵渎。惟有如此,默默跟着,才不至冒失。

她回头看我,面庞似有笑意。而后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边上,停下来,我目送她进屋。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家。

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想有个家。

人们都说,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想停下漂泊,放下执着,于烟火市井里寻个家,可我觉得不然,这与年龄无关,却与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关。

因为一个人,想要有个家。而家里装着的,必须还是那个人。

我在小屋边上租了一间房,对门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她。

这是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

为了长居我办了假的身份证,在码头上给人卖力气,我每天清晨用人力板车卸下货船上装着的煤气,送往各家。到她家时心跳就会加速,深呼吸敲门,等她来开,脚步踏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声。

她家是典型欧式风格建筑,木质门框堆着厚重的时光感,她在阳台上种万年青、美人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粉红扶桑,开得正旺,占了整整一平方米的地方。

每次我来,她都给我沏茶,青绿的茶汤会发出兰花香味,她说这是当地人常喝的铁观音,解渴消暑最好不过,我端起来慢慢啜,尽量延长这同她相处的时光,她则微笑看我,或端详窗外,很少交谈。唯一一次她问起了我的过去,她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几乎惊慌失措。

因为那是我的劫难。

过去。

那天晚上她送了我一幅肖像,炭笔速写,她把肖像钩在晾衣架上伸到我窗边,调皮得像学生时代的女学生,我接过肖像,上面画的是我,眼角有皱纹,眸子暗淡,嘴唇起皮。肖像底下还写着一行字:你该高兴一点。我放下画,径直去敲她的门。她站在门前早有预料,晚风吹过,青丝浮动。

她说,我给你煮一壶咖啡吧。

这是第一个要在深夜里给我煮咖啡的女人,至少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哑哑的磨豆声有点像梵文唱出的经,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她从橱子里掏出一把豆,交到我手上,她说,这种咖啡豆味道很苦,只有细细磨碎才会好喝。我便认真地把咖啡豆倒进手摇研磨机里,转着金属把柄,像虔诚的教徒,磨好后交给她,让她放进烧开的锡壶,瞬间飘香。这才想起,还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

于是,我问,你叫什么?她指着阳台上的扶桑说,我叫扶桑。我好奇怎么会有人叫这样的名字。和花一样?她点头,我不信,她执拗的强调,她就是叫扶桑。而后她问,那你叫什么,我支吾着,强子。

她摇头,肯定不是真名。

那晚,我们用酒杯饮咖啡,喊着cheers,杯子碰在一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如同青春破碎。我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携手长谈,伊拉克,转基因,落魄诗人,民谣歌手,唯一不提的却是自己。

南国的夜,明月卷云星繁点点。我忽然有一种想永恒待下去的念头。我望着她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好?她亦点头。

然后,我困了,她拉我躺在她腿边,手指捋过我的发,说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我嗅着她咖啡香味的鼻息,闭上眼。像一个男童。

她讲,从前……

那晚我的泪水落得尽透,她却一直吻我的额,唇齿间溢满温暖。我忽然意识到在烟火市井里寻一个家也许并不是我的命。我还得离开,只是,不再选择逃亡。

正如她的故事所说,不能放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我要回家。

在走之前,我最后一次以沉如大地的姿态,逛了一遍小岛,看她外表的喧嚣和骨子里的宁静。我坐在沙滩上,目睹太阳升起,落下,潮汐变动,游人来往。我对着初遇她的那块礁石,按快门,而后大步流星背起行囊,去找她告别,我想告诉她,我不堪的过往,告诉她她素净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的震动。还要和她拥抱,微笑,说再见。

我一步一步像朝圣者一样来到她家门口,用手拍着她家的木质门框。等她脚步咚咚传来。然而良久,却死寂一般,无人应答,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房子以一种奇怪的空旷存在着,万年青,美人蕉,甚至那株硕大的粉红扶桑通通不见了,只剩昨晚咖啡的味道。她消失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喊她名字,邻居却告诉我,她清晨的时候跟着一辆木板车走了,也许搬到了岛上的其它地方,也许离开了这座小岛,没有人知道。我轻轻叹一口气。对着空空的房子说再见。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之后我一路北上,仆仆风尘。

我的母亲得知她逃亡在外两年的儿子要回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老泪纵横于沟壑的脸庞上,望穿秋水,她受了一辈子苦,老了老了却不得不经受儿子锒铛入狱,我打残了那个令她受了一辈子苦的男人。母亲给我煮一碗面条,吃罢,陪我去公安局。

拘留,审判,入狱,七年徒刑,她嘱咐我好好改造。我几乎哽咽地趴在她怀里,她摩挲我的脸,粗糙如同男子。她是隐忍的,从某个角度看像我的扶桑,那个除了母亲令我思念最多的女人。

那个匆匆来,匆匆走,深夜迎我进门,只为给我煮一壶咖啡,讲一个故事的女人。

我就这样在高墙里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被过往纠缠得很痛苦的旅人跑去问布袋和尚他该怎么办?布袋和尚想了想把背后的布袋放在地上对他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他又捡起地上的布袋,背在肩上,你也可以这样。

然后,布袋和尚摇摇头,他把布袋放下去,背起来,放下去,背起来,对那个人说,你不能这样……

我的眸子再次湿润,因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南方的小岛上听到的故事,讲故事的女人叫扶桑,她告诉我,不能逃避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于是我离开她,到高墙里赎我的罪。这封信的署名是朱槿,扶桑的另一种叫法。她说:放不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她终于相信,有一种感情,在历经沧桑之后,能不顾一切并安于颠沛甚至平淡。她要来找我。

扶桑花的花语是新鲜的恋情和微妙的美。

母亲说等我出狱了,给她娶个贤良的媳妇儿,生一个胖胖的娃娃。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福。

下载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迪娜的纪实故事(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

    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

    迷途纪实故事

    他说:“我给你整个范冰冰的眼睛,她的眼睛狐而媚,再给你隆个张曼玉的鼻子。这样,你就变成一个标准的美人了” 青春岁月里,有欢笑,有叛逆,有无限怀念的纯真,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

    苜蓿纪实故事

    即使有公务员身份,乡镇工作也必要当“万金油”。不管财政所土地所司法所,也不管经管站农技站文化站,从来不是专职专用。乡长说,都强调部门工作,中心工作谁做呢?所以每个人都有包村......

    唐三彩纪实故事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1壶油、2袋面、300元......

    抠门纪实故事

    抠门大多数是犯给别人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爱在自己身上犯抠门,不是没钱,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明朝成化初年,学士陈缉熙在老家盖了一豪宅,雕梁画栋,宛如图画。房子盖好了,他进京当......

    谁带来了杜伦迪娜读后感

    读小说不轻松要耐心——卡达莱(谁带来了杜伦迪娜》读后感 因为审稿的关系,我得以在这本书面试前就先读到她,谁带来了杜伦迪娜读后感。 《谁带来了杜伦迪娜》是阿尔巴尼亚著名作......

    第十课教案玛迪娜-2(含5篇)

    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课程:第十课《我在这儿买光盘》 教 师: 玛迪娜·玛依拉 教学对象:吉尔吉斯中学生(汉语初级班20人) 所用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 1》(刘徇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