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客栈现代散文
客栈。亲切,拙朴的两个字。不多,如手卷,小心铺展,碧蓝天空、大漠孤烟、广袤无垠之境。黑灰木制粗糙驿站,柜台展一排红纸黑字封存酒坛。店小二吆喝忙碌,红衣泼辣老板娘打情骂俏。着素色棉袍,头戴毡帽马帮,驮沉重货物马队,风尘仆仆而来,拴了马匹,掸掸身上尘埃,落座喝酒。这是客栈浮于脑际全部意象。异域景,旷远情,说不出的喜欢。
客栈,名字古意,少酒店豪华奢靡。看多看厌。突然遇到客栈二字,似银瓶炸裂,惊喜。
丽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转站。大理,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客栈落在丽江大理,锦上添花,似回了土生土长的故乡,原汁原味的好。如若放在北京、上海、广州,不伦不类。客栈,一定要和淳朴民风,独特风物,古老文化相连,应情应景。今日古城,客栈像街边野花,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仅设施齐备,又沿袭素朴民风,多了文艺气息。
携大理的云,丽江的星装进记忆行囊。梦里是大研古城如画的东巴文字;束河古镇静谧的夜色;白沙古镇民风的淳朴。心里,一直珍藏一个地方——半境客栈。
决议住丽江古城,在古城悠悠情里浸泡,闻古香,染古意。怕了喧嚣,选择束河古镇。离丽江古城不远,安静。——半境客栈,院门高大气派,两边长红灯笼高挂。一双眼睛足以窥视整个心灵,一扇门足以领略客栈春秋。选择半境,毫不犹豫。
幽深处,半山腰,远远地望,似曾相识。红灯笼耀眼在蓝天青瓦下,浅浅地笑。院门飞檐翘角,风格独具。
高大灰墙,扇形花窗点缀,院内风景隐约可见。紧邻柴扉,悬挂黑底金字隶书门匾:半境。高古之意荡漾笔墨间。主人言之,客栈落座束河古镇半山腰,取“半”。“境”取之仙境。不是仙境,半个仙境。中年男子,北京人,四十多岁,戴黑边眼镜,清瘦。配上那丛稀疏胡须,艺术气息逼仄而来。
庭院深深。深深庭院。
花园式院落。纳西风格建筑,到处是飞檐翘角,像极了婉约女子欲说还羞,像中国书法,笔画间高低错落,收放自如。
一条细碎鹅卵石铺就小路弯弯曲曲,通向亭子间。两边冬青葱郁,红绿相间,亭子几米见方,宛若落于山顶一枚戒。浅绿色沙发,纳西扎染靠垫点缀。茶几上,茶香氤氲。旁边竹编吊椅点缀,这布局,稳重,又不失生动活泼。
冬青前摆放许多大大小小深棕土罐。罐中摆放山坡野草。不经意点缀,极有质感。
放眼望去,精致客栈。一步一景。主人品味尽在无言的景中。
主人说,朋友出国定居,这么好的院落不忍心交付他人打理,下定决心买了下来。恰逢那时,工作东奔西跑,身体不好,北京雾霾严重,索性定居丽江修身养性。
朋友委托,交付一份信任,宛若交付自己的爱子,期待爱它的人如己所爱。主人接受信任,视如己出,爱着院落春秋,花重金再进行装修布局,种植花草。
主人身居北京,拥有一份人人仰慕职业。是怎样一份决绝,怎样的一份徘徊,最终,远离故土?
院落四座两层木制住宅,错落有致。一座一家老小居住,一座艺文楼,两座仅供客房。客房不多,九间。旅游旺季需要提前预定,否则无房提供留宿。
院内走廊回字形结构。深棕走廊。两边遍植青青绿竹。院墙扇形花窗。清雅花盆植物秩序摆放。廊内有沙发、茶几、落地台灯。累了,可小憩,阅读。
深喜客房。
两座客房之间一片清浅小湖。湖内睡莲的根安静孕育水中。等待夏天莲开。走廊间又一处茶室。这茶室安排此处恰到好处。炎炎夏日,睡莲片片,花香四溢,月夜星满,邀三两知己,喝茶赏荷望月,琴棋诗画。恰恰呼应了这两个字——半境。
一座假山石安置客房一角,一水一石一木楼一莲香,刚柔相济。一躺椅搁置水边。春暖花开,晒太阳,看星星,闻花香,无限惬意。
客房复式小楼。
一楼红色躺椅,圆形毛质地垫,白色圆柱形木墩,一红一白搭配绝妙。桌上采来山坡上时令花草,随意插在花瓶中,这美,恰到好处。
木制楼梯。
二楼卧室,干净整齐。小巧精致油画依次摆放墙壁。有天窗。夜晚来临,拉开天窗,恰好看到依稀可见明亮星火。巧了,或许望见头顶那枚停留半境上空明月。
束河古镇远离喧嚣,漫天星星一堆堆,亮晶晶,停留古镇上空,半境上空。舍不得离去。
半境夜晚迷人。隐幽。
夜归。星星照路。过古老石桥,依稀可见山坡两旁柱形灯柱,昏暗的门楼,红艳艳的灯火。半境的夜色。仙境。
轻推厚重木门,西洋音乐弥漫,悠扬婉转。主人幽居亭子间,喝茶。“回来了?”轻声问候,归家之感,亲切备至。
各色,各种形状灯火,若明若暗,点亮院落。星星来了,月亮不走。
每个夜晚,主人听音乐,独坐。这音乐,绝无摇滚喧嚣呐喊,似山泉缓缓流进客居人的心里,伴着它,入眠。因了音乐的滋润,梦是甜的,香的,美的。
半境的夜晚,清幽极了。
这是束河古镇。这是半境客栈。
一日早晨,独自院中闲逛。
丽江没有冬天的。
院落里的迎春花憨笑。粉色梅花含着苞。一枝玫瑰色月季,仰头对着天空傻笑。石榴一个个孤孤单单挂在枝头。还有很多很多的花,叫不出,叫不准名字了。到处是花啊草的。
纳西风格建筑,院内颇有苏州园林味道。又风情,又雅致。
客栈有狗。安静的狗。
门口守候的阿拉斯加大狗,温顺极了。
纯种卷毛小狗皮皮,真是喜欢它。那么小,那么沉,那么听话。
小野狗面包,流浪狗,捡来的,腿瘸了,治好了,从此不肯走了。
纯种卷毛小狗以前挑食的,自从面包来后,改掉陋习,抢着吃食,不挑了。
两条狗可聪明了。女主人说。对狗,充满喜爱。
女主人豪爽,心底纯净,善良能干。与之相处,心无芥蒂,如遇故人。主人烙的发面饼、烧饼、老倭瓜打成浆和玉米面一起熬的粥,好像吃家乡的饭,想起,回味。
抱着皮皮照相,皮皮像个孩子,靠在我的怀里,望着镜头。
面包野惯了。它突然跑出去,唤它回家,它摇摇尾巴,连跑带颠,扭着小屁股跑得很远。遇见邻家大狗,嬉皮地逗两下跑开了。真是担心它找不到家呢。
晚上,面包竟然在我脚边跑来跑去。
束河古镇安静。还是用静谧吧。狗儿生活在古城里,收了性子,从不汪汪犬吠。
我是怕狗的。丽江归来,时常想念半境客栈的狗,竟然萌生养一条像皮皮那样的卷毛小狗的心思。
偶然的一次,一只黑色小猫咪悠闲走过。未留意。
丽江归来。男主人发了图片,说,捡来的猫咪经过治疗,痊愈,竟然开始爬树了。猫咪躺着、歪着脑袋、眯缝眼睛,做着各种可爱的俏模样。天啊,那么可爱。
流浪狗面包,猫咪,也不愿意离开客栈了。遇见有爱心的夫妇,住在四季花开的院落,怎么愿意再走呢?
丽江,神秘土地,安放心灵的港湾。很多人去了丽江,在丽江寻找到最想要的生活。决定,短暂人生,搁浅在丽江慢时光里,沐浴古城风,聆听古城雨,闻古城香。
人生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没有对错,随心,随性。生命的质地,与金钱名利无关,与心境有关。最短的时间,活出最长的生命,最喜欢的人生,是生命,最好的质地。
半境,不,仙境。
乐不思蜀。友们住进半境,不时地冒出这四个字。岂止她乐不思蜀,我也是。
乐——不——思——蜀。
第二篇:现代散文
(一)文道统一,以情育人
“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道”除了思想内容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语言,而是以学校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在有关母语、民族通用语的教学中,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而且是在教学中同样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散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四个原则即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现代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启迪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是文章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所以我们学习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应该深入教材,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其健全人格。
(二)优化导入,体验情感
薛晓嫘在《现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这一篇文章中提到:先行组织者即“新课导入语”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就在于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尚未具备能够同化新课学习的认知框架时,从外部影响学生,帮助其重新建立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2]
散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导入的设计,教师应该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感情基调一致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让学生渐入佳境,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学习的桥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营造意境
散文,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往往都会营造一种意境,散文内涵的赏析,要借助于意境的体会。营造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作者笔下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散文以意境取胜,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所以教师的导入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境”,感知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神与形的和谐统一,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感情铺垫
散文教学渗透着审美情感和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文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学习散文不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也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作一定的感情铺垫,用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是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行生命的对话。初中现代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只要用心去领会,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
3.介绍写作背景
在导入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散文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的情感受到时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个性不同等,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怀和感触。散文中的情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时代社会的印记。所以在教一些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较复杂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散文时,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是不行的。课文虽然很短但是涉及了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除参照注解外,读懂这篇文章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三)创设情境,欣赏课文
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也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不少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散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给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散文的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同学可能没见过,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从感观上对安塞的腰鼓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所以需要学生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的“题眼”,再以“题眼”为支撑点架起整体结构的轮廓。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后,教师可以选取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语言,积累语感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特色,偏重议论的散文,语言比较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细腻、富有感染力;偏重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传神、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除此之外,同一个作家用的语言在不同作品中也不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又洗练自然《绿》的语言则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栩栩传神,把景色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对散文语言运用的学习,可以丰富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这些散文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概念辨析》一文中介绍了几种阅读方法:浏览;略读;精读;阅读欣赏。对于不作要求的课文,学生可以采取浏览和略读两种方式,简单了解即可;对于教材的重点文章,就要去精读和阅读欣赏,尽可能达到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提高语言的过程中加强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感积累,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一原则,“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文能力,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读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说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坚持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是因为这四种能力存在本质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先学会听说,然后才会读写,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而且一种能力常常可以迁移为另一种能力。在听说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为说写训练提供营养,在说写训练的时候要尽量利用、借鉴听读训练所提供的范例。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从听中学说,从读中学写,通过听读训练提供的范例,进行各种说写练习,给学生的语感积累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多摘录名言名句,或者好的文章;也可以诵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等,隔段时间就办一个经典美文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诵、演讲、辩论比赛,通过这些比赛达到锻炼能力达到积累语感目的。
第三篇:现代散文现状
现代散文文体类型复杂,纯与杂的矛盾一直存在于现代散文的研究中,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批评话语,也造成了批评标准的淆乱,散文史的编撰在史料整理、框架结构方面也举步唯艰,缺少突破与创新,这既是散文研究的现状,也给今后的研究带来困难。
我们步人了全新的21世纪—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创新共生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深情回望2O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道路,自“五四”以来,现代散文对古代散文进行了激烈的反叛,并自觉借鉴了西方的文学观念,把散文提升到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独立的地位,一直到今天已经8O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历经了转型的喜悦、坚守的执着、痛苦的灾难,终至八九十年代的巨大进步:对历史的整合与超越。面对散文发展的潮起潮落、兴衰沉浮,我把目光锁定在9o年代这一临近世纪末的时间段,着重谈谈个人对散文发展现状的浅见及由此引发的思考。90年代社会进人了重要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替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并主导了社会生活。随着苏联、东欧的解体,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导致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浸淫与渗透。文学从过去的意识形态的中心,迅速地走向“边缘化”。在这种客观情势下,各种思想、观念、思潮的活跃是十分自然的。继8o年代末期散文创作“门庭冷落”之后,9o年代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散文热”。一时间杂文、随笔、言论以及“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智慧散文”、“通俗散文等大量出现。
中国的散文研究曾经饱受责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混乱、保守、无所作为、缺乏现代意识的同义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散文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标志是继“大散文”的讨论后,散文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散文的定义、类型以及“真情实感”、“真实与虚构”等概念得到了清理和较为明确的界说; 散文的文体问题也开始引起了注意,并在古典文体研究的基础上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散文理论一直比较懒惰,既安于现状又疏于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现在已经有一些散文研究者尝试着为散文建构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一套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散文理论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边缘化”状态,正在一步步向“中心”位移。尽管这种位移是如此地缓慢艰难,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散文理论的希望和明天。正是怀着这样的文学梦想和想象,本文拟在过去散文文体研究、散文理论话语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诗性散文”这一散文核心范畴,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在我看来,对这一命题的讨论不但有益于当前散文创作,而且是散文理论体系建构的深化与拓展。
第四篇: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一、散文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和比重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例如: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4)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学习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
(三)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聚。“形散”指作者运笔自由,内容上面宽意广,结构上不拘一格,笔法上自由灵活,“神聚”指材料围绕主题而展开,“散”得有度。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的教学重点
四、我总结的散文的鉴赏技法
我认为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 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5、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6、注意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经常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因此教师在讲授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点出文章的写作技巧,以便于学生鉴赏学习。
7、借助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8、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集哲理、诗情、画意于一身。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9、讲解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第五篇:家现代散文
每逢节假日,总想回老家住上几日,不为别的,就为那份难得的宁静、悠闲。
我土生土长在农村,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居住着百十来口人的小山村,三面环山,所以从小与山有着不解的情缘。记得从孩提时迈出第一步的蹒跚始,出门不是爬山就是下坡,从未走过平坦的大道。地方虽偏僻、坎坷,但却山清水秀。
山清,白日可见岩峰晓云蒙,户外野花香艳艳;夜晚促织助寻路,又见待月叫门开。
水秀,白日可观山泉溪水流,青山绿水潭中影;夜晚宿鹊惊不起,却见天际彩云间。
下了车,看着眼前满山的松柏野花,静静流淌着的河水,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花香气息的空气,心里感到无比的亲切、熟悉。漫步在回家的土路上,环视着生我养我二十多年的地方,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让我又想起了自己快乐的童年,那时的自己会和伙伴们在山上玩的忘了吃饭,一天到晚土眉土眼却满怀欢喜。
田里已经快要播种完了,时不时看见山地里有自己熟悉的面孔在不停的劳作。“放假了?”老伯们热情的打着招呼,露出一脸憨笑。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村口,一抬眼便看见自家门前足有两米多粗的大槐树已是满枝槐花。这棵老槐树已经八十多岁了,树枝粗壮繁茂呈圆形,在村里也最显眼。村里人对院落有一种讲究叫“前槐后榆”,说是吉利,所以从我记事起就觉得这棵树是一棵神树,非常敬畏。
进了自家略显破旧的四合小院,用石头铺成的院子,打扫的干净整洁,母亲在檐底看到我进门,高兴地说:“回来了。”话虽不多,却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心情,儿行千里母担忧呀,看着母亲因操劳而略显弯曲的背,心里不由的有点酸。母亲为人善良、谨慎,从小吃苦耐劳,身体虽不好,却一刻也闲不住,一早起来便在屋里屋外忙个不停,营生总也做不完,瘦弱的身体觉得有使不完的力。
晚上八点多父亲才从学校回来,平时父亲是住校的,今天知道我在,特意回来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从学前班至小学五年级一直是父亲的学生,父亲很严厉,教学也很严谨,近三十年了,学生虽然不多,但教出的成绩总是在联校名列前茅,所以多次都被评为模范教师,一直至去年,县里试行小学寄宿制,父亲也被派到了村外任教,五十多岁了仍然那么认真,他常说:“教小学就得有耐心、有辛苦才行。”
父亲为人很正派、耿直。和人相处宽厚实诚,也很大度,在我们村里乃至他们联校威望很高,人缘也很好。自己从小到大,耳听目染的在父亲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父亲平时嘱咐我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事,今天也不例外,一进门就询问我工作上能不能胜任,接着又吩咐出门在外要能吃苦,待人要真诚、热情,一席话,总能使我浮躁的心情变的平和、安静。
如今,我已初为人父,对于父母给我们子女的爱感受更为确切、更加深刻。细细品味感觉父爱更像丁香,淡淡悠长,只有当岁月走过,才渐渐品出那淡淡的父爱中所蕴含的深远韵味,像微风细雨,润物无声,在我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阴,供我歇息,使我们在努力生活的同时,更加深刻的领悟血脉的奔腾……;母爱则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惊人的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份沉甸甸的爱,有谁能够掂出它们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每每想起父亲、母亲总是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给我的爱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他们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也是我一生最敬重的人,在父母跟前,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