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美文摘抄
宋太宗请苏易简给他讲《食经》,问道:“世上何种食物可称美味?”
苏易简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我只知道,加入韭菜、葱花、香菜的调和汤是最好的东西。”
宋太宗:“能说具体点吗?”
苏易简说:“臣想起有一个寒夜,拥炉烧火、乘兴夜饮,大醉之后睡着了。半夜醒来,因酒在肠胃里发烧,加上盖着厚被子,咽喉里燥热干渴,七窍冒烟,浑身焦躁。看看窗外,月亮明晃晃照在前庭,也来不及叫人,我披衣起床,用院里洁雪擦了擦双手,端起壶中冰凉的调和汤,喝了好几碗,把胃中的秽气都洗尽了。咬着切得短短的韭叶香菜,觉得就是天上仙家做的鸾脯凤腊,也比不上这一壶又香又凉的调和汤啊。好几次想写‘冰壶先生传’,因杂事多,至今没有写出来。”宋太宗听了,微笑着表示赞许。
不同的食物,其味道自然不同。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情境下吃,感受也不一样。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适合了就可以视为“珍”。
第二篇:善者生存美文摘抄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的理论后,后来的科学家们却试图解释出合作、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怎样形成的。经过二十年不懈地努力,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马丁·诺瓦克与众多同行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人们生存的最佳方法是合作。
而且他们还归结出,在合作中的五个颠扑不破的法则。
1,直接性合作
即使是处理家庭事务,人们也需要直接合作。如,下厨的可以免去刷碗,反之亦然。朋友帮我们搬过家,我们也有责任帮他抬抬家具。在一些更大的团体中也是如此:公司与公司之间会签订长期的合同,国与国之间会签订互惠的条约。如果我们吝啬,收到的可能也是别人的吝啬。
成因:这种形式的合作是在一个族群内部形成的,在很多的场合中,两个不同的个体都有机会彼此相见。如果两个人有可能再次相遇,那他们在做出损人利己之事时就会有所顾忌。
最早提出这一点的是美国的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沃斯。他坚持认为。人类的很多情感——感激、同情、负罪感、信任、友谊等等,都是来源于一个单纯的互惠法则。
2,间接性合作美国的棒球运动员约奇·贝拉曾经以他的睿智话语著称,其中有一句完美地说明了什么是间接合作:“永远要去参加别人的葬礼。这样别人也将会来参加你的。”
贝拉是在说明一个事实:他的善意行动所带来的回报可能不是直接来自对方,而是来自于在场受到感动的第三方。
现代生活中需要间接性合作。在为一位陌生人付出时,我们丝毫没想要得到他的回报,而另外一个陌生人可能因此在需要时帮助你。在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中,经常是“我给你挠背,别人也会给我挠背。”我们都需要有个第三方,这样,当一个人替别人挠背时,他能有信心知道,自己终将也能受到这样的待遇。
原因:在一个小的族群中,间接性合作会带来巨大的益处,因为当我和你合作时,第三方会从中得到经验,我当然会从他的经验中受益。美德无价,在一个族群中,人们互相之间整体的协作关系能帮助所有单独个体在其领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3,人以类聚
你想一想就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一群一伙的。细菌在特定的环境中滋生;蚂蚁分工劳动:猩猩组成部落生活。同样,人类的不同族群也组成了一个个社会结构。我们建立了村庄、镇子和城市,我们会聚集在同一个工作场所、学校,也会走进同一座剧院或酒吧,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群体。
原因: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需要互相分享他们的电话号码。风俗习惯或其他的共有事物,而群体之间的联系越多,越需要更好地合作。
4,舍己为人的重要
没有谁比达尔文更了解这一法则是如何形成、如何运作的了。他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写道:“无疑,如果一个族群包括众多成员,而这些成员又始终都能够给予其他成员以帮助,或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私利,那么这样的族群就能够战胜其他的族群,这就是自然选择。”
原因:达尔文对于族群选择的见解是独到,但在生物学界对其也有争论。不过,马丁教授在其《超级台作者》一书中说,研究发现,当有很多小的族群并存时,族群选择是合适的,而其中出现一些超强族群时,族群选择就会有失公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族群之间的迁移产生的作用——成员太多或互相敌对可能会毁掉一个族群。他们就会投奔其他族群。所以,不适当的迁移会损害合作。
对于有效的族群选择来说,所有的族群都需要一些机制来控制个体在族群之间的随意流动,比如说,在族群中建立一种忠诚性。
5,血浓于水
除人类社会之外。能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也许就是南美洲的切叶蚁了。切叶蚁的巢非常庞大,蚁后领导下的三百万个成员分别做着几十种工作,而且合作得井井有条。
这些群居型昆虫的每个部族都会与其他一些部族合作,这就又建立了新一层的组织。它们的这种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据一些热带生物学家估计,切叶蚁在哪一片热带雨林中繁衍,它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猎取到百分之十七的森林树叶。
原因:隐藏在这种血缘选择背后的一些基本理念会打破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是亲密,我们可能就会更乐于与其合作。自然选择会促使你和你的兄弟姐妹进行合作,因为你的亲属很可能和你携带着同一种基因。
这种形式的群体关系会自然地发展下去,因为你能够通过向下一代遗传,增加自己的基因数量。从而使整个群体的相同基因越发地生机勃勃。
这五个法则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超级合作者》一书告诉了我们以下几点:
1,你拥有的朋友越少,你对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
2,基因也许根本不是那么自私的。
3,不管我们做或没做什么,王权总是会衰落并倒下的。
4,为了获得成功,你就一定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因为我们做事的本能是从世代承传这些法则中形成的,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不同的族群会有共同之处了。在直接或间接的互惠中,“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一理念几乎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并适用。
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拯救地球、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单单通过科技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学会怎样与他人和谐地一起工作。如果我们希望持续发展,只有一种选择:把这个星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管理。并且能很好地把握我们非凡的创造性。对于我们来说,今天就是我们真正开始新时期合作生活的时候了。
第三篇:珍惜爱的季节美文摘抄
几乎是瞬间,一切都变了,黑夜变长,树叶变黄,天气转凉。如果你再用心听听,就会听到门窗与心扉敞开的声音,甚至可以联想到金黄的银杏叶已经飘满眼前。许多过来人说:“这是恋爱的季节。”
也是在这样一个初秋,我在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的小径上邂逅女友。她撑着翠绿色遮阳伞,从草坪那边走来。不知怎么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们就在甬道上聊天、恋爱。我曾问过女友:“当初怎会对我一见钟情?”她说是因为喜欢我穿的那件粉色衬衫。我不由得说出自己当初“爱”上的是她的翠绿色遮阳伞。之后,我们不禁相视而笑。是啊,除去缘分,秋天的莅临的确能让身心明媚起来。
朋友希拉克说,他和妻子是在北卡罗来纳州那个红叶遍野的秋天相识的。也由此,婚后这许多年中,每到红叶飘飞的季节,他都会到郊外用心地拾两片紧密相连、艳若骄阳的红叶送给爱妻。那一刻是最美好的,一年来二人世界中所有的不愉快都顷刻间烟消云散。更重要的是,看妻子小心翼翼把红叶夹入日记簿时,脸上幸福而陶醉的笑容,那感觉似乎又回到了鲜花簇拥的从前。
老乔治告诉我,他和太太是在秋天相恋的,那是9月的第一个星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他在许多年前就和太太把季节编上号,从秋天到春天,依此类推,这使他和太太在每个季节都能观察和体味到感情的相同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和太太牵手走过了30个秋季。说到这儿,老乔治幽幽地说:“如果她还在,今年是我们夏去秋来的第60个季节了。”
珍惜每一个因爱而携手走过的季节,其实也就是延续人类失不复返的幸福之源啊!
第四篇:自律者胜的美文摘抄
有一天,定一禅师带领弟子做完早课后,一扬手,碰碎了一个瓷瓶,“砰”的一声,福堂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禅师。禅师只是看着那碎了一地的瓷瓶,感叹道:“多么可惜呀!这样一个精美的瓷器!”小和尚们都点头,脸上显出惋惜的神色。
“一堆泥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经过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能做成如此精美的瓷器摆在佛堂之中,成为我们礼佛的圣洁法器。如果善加保存,它是可以千年不坏,一代代流传下去的。可是抬手之间,它就因坠落而碎,变得一文不值了。”看着小和尚们都凝神不语,定一禅师继续说道,“修行也是这样。剃度、得法号,容易,可是悟出境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自律,不把持住自己,那么堕落起来便与这瓷瓶一样。”
小和尚们默默无语。那些平时持戒甚严的和尚在心中告诫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那些经常触犯戒律的小和尚则是跪地拜谢定一禅师,深表忏悔。
这里说的持戒就是戒尺,就是警戒线,就是随时检点鞭策自己。修行之人有一把戒尺,任何人都应该有一把戒尺,这个戒尺就是自律。有了它,芸芸众生才能在尘世间求得安稳幸福,求得成功。这把戒尺是对众生最好的保护。
元代许衡在做官以前,有一次外出,口渴难耐。此时看见路旁有棵梨树,路人皆去摘梨解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众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众人说:“乱世之时,梨没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没有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没有主人吗?”做人当如此!
我们只有不起邪念,不起贪妄,自然心灵恬静,自然夜夜身心安稳,不会有焦虑之症;如果我们不起杀生害命的邪念,自然生活轻松,不会有恐惧之症;如果我们不起淫邪之念,自然夫妻和睦,自然不会家庭破裂。
自律方能自爱。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珍惜名誉,珍重人格,慎言慎行,心存善念,求好人缘,广结善缘,能得善报、福报、慧报。
自律方能自省。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过错,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需改进的地方,积极进行改正和提升自己,以获取更大进步和发展。
自律方能不放纵,不放任,不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即使同样一份工作,自律者能够每天定好一定的工作量,每日都要坚持完成,总是能够按时完成。而不自律者,恰恰相反。
自律就是自我控制、自我引导、自我督促。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冷静的人都是善于自律的人。唯有自律方能使你身体健康、心灵洁净、意志坚强,使你无往而不胜!
第五篇:人生无乞丐的美文摘抄
朋友对我讲起一件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停站时,上来了一老一小两名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
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地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上了车,径直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缓缓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这么多的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了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飘浮着一层雾水。
有一天,我路过广场,看见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以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把微薄的人民币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