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规律性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规律性 阅读
当今,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待人接物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说,中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遵循语言学的规律性。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侧重于分析课文。一篇课文分几个层次、几个部分、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分析完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中小学阶段既不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也不要求学生讲多少话。这样,明显违背了语言学(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习语言学(语文)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阶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语文教学也要失败。
婴儿从一有听觉就开始了“听”,听得多了,脑里子渐渐地形成了字、词、句的影象,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这个“说话”只是简单地学说。从学说到自己组织语言说,再到艺术性、科学性地说,中间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听、学、读、练的过程。“读”可分为直观地读和理解性地读两个阶段,最后才升上为“写”。我们语文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说”和“读”,忽视了两个环节,这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里,着重就“说”和“读”谈一下本人的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说”是艺术性、科学性地说。诸如谈判桌的辩、辩论会上的驳、洽谈会的讲、招商会上的述,还有演讲、演说等,都很具有艺术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没有天生的演说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从小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字、词、语汇、成语、名言精句等,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多读健康的文章、优美的散文、精辟的诗词,识记绝妙的语句,以丰富语汇,适时拿来我用。第三,给学生创造“说话”的环境,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自我推销会、讲故事比赛等等,让学生多练,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说话”的本领就会逐渐提高。
至于“读”的能力,也要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语汇后,让其多读简单的故事、寓言等,不求深层次理解,只要求能讲出来。其次,让学生识记优美的散文、诗词、典故、段落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性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说话”和写作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开设阅读课,指点学生如何读,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性,如何才能发现作品的优美之处等,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以培养学生乐读、善读的习惯。第四,要提倡学生看课外书,而不是看到学生读课外书就没收,要让学生多读文学艺术水平高的经典文章和中外名著,以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于“写”,不要只局限于闭门造“文”,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体味生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写作水平。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说话时才会左右逢源、妙语如珠,写作时才会“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不会出现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运用不好的“高材生”。
第二篇: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
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上社镇中学教师--------崔书明
语文教学设计遵应循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的原则,这对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此项原则的依据
(一)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确定导向哪里,以后的教学活动就会朝向哪个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语 文教学目标是阅读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使 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它是联系教学大纲总目标与具体课文的桥梁,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一切活 动的主轴。有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后,在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内容,选用的媒体,运用的策略,若有误差,出现后不久便会揭示出来,使教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矫正或补救,实现目标,形成正相关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脱离这些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就无以达成,而离开教学目标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不仅无益于提高 教学质量,而且浪费时间。只有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学目 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选用媒体、采用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只有教学目标的导向正确、教学 内容精要、所选媒体有利于信息传递、教学策略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教学过程得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 设计,在整体上要重视结构,在层次上要着眼于要素,在策略上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整体出发,研究教学系 统内部的结构、层次,求得最佳组合,目的在于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二、遵循此项原则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从我国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一总目标出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由中学语文德育目标要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育目标要素、美育目标要素组成。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要位置上并处处落到实处。语文智育目标包括知 识教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 要求。语文美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两部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教养目标:①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②区别设问和反问,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 中的作用。
智力开发目标:①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认识事件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②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会读通讯一类的文章;②写一则读书随笔。
德育目标: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美育目标:体会松骨峰战斗场面所表现出的悲壮美,防空洞谈话表现出来的战士的情操美。当然,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或增删都是无可非议的。总之,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尚需我们继续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化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应突出情感教育、思路教学、语感训练、欣赏文学形象、评价文章写法等 内容的教学。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总体的把握,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则需根据单元、单篇 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即使就其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可能不只一种,但作 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则很可能是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写作技能有一个清 晰深刻的认识、理解以至准确掌握。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的后 果。
(三)选用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在综合使用各种媒体时,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 体的作用,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合理搭配,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例如,教 学《海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它作为一个主体的艺术品,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 的氛围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当他们逐渐掌握了感情基调以后,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形象思维中再造 想象的广大空间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们讲解自己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作 时代背景介绍之后,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录像作结。
(四)教学策略与学生心理流向一致化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学生初始能力水平的测量了解,制定出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办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一致性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取得最 佳阅读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我们对阅读教学策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选点突破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有嚼头”的地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达到对课文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 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 生初读课文后的心理流向为基础。
2.铺路搭桥
课堂教学中,无论复习、导入、提问、质疑、讨论、训练等都呈现为信息“传递、接受”的往复循环,呈 现为注意力的集中、凝定、迁移、推进,思维的发散、收敛的不断变化;呈现为课堂学习的时空、课文所展现 的时空,教学导向的思维、想象、探索的时空相互交错。所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联运动,直接决定着学生 参与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铺路搭桥”起着引导、疏通、过渡、超越的至关重要的作用。3.掀起高潮
所谓掀起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 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 设计的内容。
一篇课文,有内容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是教学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目标、方向。教学设计要模拟 性地明确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直通高潮。例如,《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对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如能借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就能使课堂里掀起高潮,教学效果则能恰到好处。4.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 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皮 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
第三篇: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指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正确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我认为正确评价一堂课,必须了解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一节好的课,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只要具备了这些特征,他就是一节好课:一是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实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是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三是否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四是否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五是否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六是否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
评价一节课作为一门艺术,自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 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第四篇: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指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正确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我认为正确评价一堂课,必须了解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一节好的课,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只要具备了这些特征,他就是一节好课:一是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实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是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三是否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四是否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五是否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六是否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评价一节课作为一门艺术,自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
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第五篇: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本工具,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那么识字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而进行,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音、形、意统一原则
汉字是由音、形、意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学生识字不仅要会读字音,还要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互相联系,互相沟通,才能达到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字音写字形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原则
小学生的基本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线,把识字与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一般地说,入学前儿童在识字方面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的脑海中已经掌握了一两千个与事物相对应的文字,这为识字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实物、图片、课件、语音、动作、模型等等进行直观教学,使文字与学生熟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物,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获得知识的实践中,从而获得清明确的概念。
(三)同音、近义、形近字的区分原则。
在学生的习作中,同音字、形近字张冠李戴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防止学生写错别字,就必须帮助他们区分同音字、近义字和形近字,也就是在字的音、形、义统一背景上,突出比较差别细微的部分。音同形异的如“工”和“公”,“在”和“再”等,教学这类字时要结合课件和词句,着重从字义和字形上分析比较,说明各有各的用法。音同形近的如“像”和“象”,“跟”和“根”等,学生更容易混淆,教学这类字时要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课件分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并且要多种练习:组词、扩词、填空、造句等等进行辨别。
(四)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原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因此,写字和识字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字的过程就是熟悉掌握字形特点、笔画、笔顺、结构和书写方法的过程,教学生写字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是为了掌握字,使用字。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指导他们书写就会遗忘。因此,学生在初步掌握字的音、形、义以后,通过写来巩固识字。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五)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字词只有落实到文章中以后,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学生识了字以后,就要指导他们认真反复地朗读课文,要求眼、口、脑并用,一边读,一边思考,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的意思真正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也得到了巩固。在讲读课文中,也要有意识地结合讲词和句,用正音、辨形、释义的方法复习生字。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字词。
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词语口头或书面造句,随着学生识字量的逐步增加和语言的不断丰富,可以指导学生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练习观察图或事物,写词语,写句子,写短文,写日记等。
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新福中心校 黄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