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体育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朱凤萍
体育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姜堰市南苑学校
(225500)
朱凤萍
摘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首尾呼应的原则。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学设计实力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关研究表明,一些教师由于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难以顺利进行。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健康第一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中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的思想,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就应该紧紧围绕“健康第一”来进行。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提供帮助与指导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把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惜牺牲学生的一切快乐,乐趣来完成所谓的动作技术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的方案被动执行。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讲解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由教师给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机勃勃的学生课内 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的现象。
新课标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校体育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影响的结果。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工作好、生活好,必须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先启后的重任。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除了学习各种必要的动作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健第一”的思想。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终身参与锻炼的好习惯!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跟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通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第一个“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规律,第二个“法”我们理解为方法。任何“物”“事”都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科学。所以。体育教学也就离不开科学性这一原则。
1、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与其学习者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这里所说的行为的改变、包括知识、智力、情感、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的片面化,教师提出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其他目标总被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选定上应确立综合发展的观念,要考虑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既要考虑学生认知领域应达成的项目,也要有从观察、学会、熟练应用等方面设计的学生在操作领域应达成的目标,还要在情感领域体 现学生的道德素质目标。
另外选定教学目标是设计与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工作,而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是指发生最大的效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学的传统表述,常以教师本位,以较抽象笼统的话语来概括表达。例如“通过我们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表述就比较笼统含糊、不够明确。难以测量,很难肯定目标是否达成。因而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往往流于空乏,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具体的阐述各不相同。例如:体育课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学生懂得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学生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跑步、打球、游泳等);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年级、学校运动会的一些比赛项目;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述的笼统性和含糊性,也防止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2)、选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严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学生首先是个体,都在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等等。所谓好的教学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最适当的方法。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要求、教学媒体的运用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备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不要同。而且,教学方法的选用不能脱离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不完全相同,但目标要实一致的,都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 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我们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力求将外部的要求化为内部的驱动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情境性原则。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直观的情境中保持各科学习的良好心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介入与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锻炼,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我们在进行障碍教学时,很多学生有怕苦畏难的情绪。我们可以引用《长征》中的诗词,作为导入语。设计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长征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五、趣味性原则。
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必须要求教学“授之有趣”,因此我们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语言 运用上都考虑趣味性因素。当然,趣味性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
六、激励性原则。
我们教学的目的除了要给与学生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体现激励原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要强调正确诱导与即时反馈,使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中获得快感,增强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
七、实效性原则。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形式、课堂气氛之后很容易忽略一堂课的效益,新的课程标准更看重内在的“效益”--体育教学的质量。它的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不断的“刺激”学生,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感”,使近期目标逐步走向终身体育,使体育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主伴随终生。
八、首尾呼应的原则
“首尾呼应”是作文时的一种表达方法,目的是为了使文章能够紧扣中心,浑然一体。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灵魂,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选择的手段、措施、方法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甚至一节课中每一部分的衔接语以及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要能够联成一气,首尾呼应。这样,一节课的构思就显得紧凑而又圆满。
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时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学科内容不同,具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程式也就有所不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有效的适应性。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反映真理的具体性这一方法论原则,要求针对教与学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设计,设计在特定情况下,从一定标准看是最佳的设计方案。
第二篇: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
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上社镇中学教师--------崔书明
语文教学设计遵应循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的原则,这对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此项原则的依据
(一)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确定导向哪里,以后的教学活动就会朝向哪个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语 文教学目标是阅读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使 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它是联系教学大纲总目标与具体课文的桥梁,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一切活 动的主轴。有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后,在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内容,选用的媒体,运用的策略,若有误差,出现后不久便会揭示出来,使教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矫正或补救,实现目标,形成正相关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脱离这些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就无以达成,而离开教学目标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不仅无益于提高 教学质量,而且浪费时间。只有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学目 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选用媒体、采用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只有教学目标的导向正确、教学 内容精要、所选媒体有利于信息传递、教学策略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教学过程得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 设计,在整体上要重视结构,在层次上要着眼于要素,在策略上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整体出发,研究教学系 统内部的结构、层次,求得最佳组合,目的在于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二、遵循此项原则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从我国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一总目标出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由中学语文德育目标要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育目标要素、美育目标要素组成。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要位置上并处处落到实处。语文智育目标包括知 识教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 要求。语文美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两部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教养目标:①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②区别设问和反问,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 中的作用。
智力开发目标:①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认识事件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②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会读通讯一类的文章;②写一则读书随笔。
德育目标: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美育目标:体会松骨峰战斗场面所表现出的悲壮美,防空洞谈话表现出来的战士的情操美。当然,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或增删都是无可非议的。总之,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尚需我们继续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化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应突出情感教育、思路教学、语感训练、欣赏文学形象、评价文章写法等 内容的教学。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总体的把握,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则需根据单元、单篇 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即使就其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可能不只一种,但作 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则很可能是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写作技能有一个清 晰深刻的认识、理解以至准确掌握。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的后 果。
(三)选用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在综合使用各种媒体时,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 体的作用,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合理搭配,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例如,教 学《海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它作为一个主体的艺术品,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 的氛围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当他们逐渐掌握了感情基调以后,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形象思维中再造 想象的广大空间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们讲解自己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作 时代背景介绍之后,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录像作结。
(四)教学策略与学生心理流向一致化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学生初始能力水平的测量了解,制定出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办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一致性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取得最 佳阅读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我们对阅读教学策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选点突破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有嚼头”的地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达到对课文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 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 生初读课文后的心理流向为基础。
2.铺路搭桥
课堂教学中,无论复习、导入、提问、质疑、讨论、训练等都呈现为信息“传递、接受”的往复循环,呈 现为注意力的集中、凝定、迁移、推进,思维的发散、收敛的不断变化;呈现为课堂学习的时空、课文所展现 的时空,教学导向的思维、想象、探索的时空相互交错。所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联运动,直接决定着学生 参与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铺路搭桥”起着引导、疏通、过渡、超越的至关重要的作用。3.掀起高潮
所谓掀起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 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 设计的内容。
一篇课文,有内容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是教学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目标、方向。教学设计要模拟 性地明确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直通高潮。例如,《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对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如能借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就能使课堂里掀起高潮,教学效果则能恰到好处。4.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 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皮 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
第三篇: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人体活动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特殊规律。
首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有一个粗略掌握动作,改进提高动作,巩固动作、运用自如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明显的界限。它既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变化,去确定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作为身体素质基础的生理机能阶段性变化,又决定了身体素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依赖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来说,只有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锻炼中,才能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同样,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因为身心发展是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条件。任何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都要以相应的体质为条件。学生身体发展水平越高,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快、越好;而体质较差的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就越困难。
体育教学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其生理和心理的自身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也要关注其可塑性。教学过程需要依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特征,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体育教学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是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机体机能的活动能力。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其适应性变化规律。在练习开始的时候,机能活动能力缓慢上升,随着活动加强,机能的活动能力逐渐达到最高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这个水平,然后逐渐下降。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学生的机能水平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而由于年龄特点、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基础水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组织教法以及气候条件等不同,学生机能活动能力上升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最高阶段的高度、稳定的时间,以及承担急剧变化负荷的能力均有所不同。学生的年龄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组织与安排教学,循序渐进,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机体适应性的波浪形曲线变化规律,和与此相适应的学生的情绪、注意、意志等心理活动所呈现的高低起伏的曲线。这种波浪形曲线变化规律,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也具有明显的节奏性,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过程。
第五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规律性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规律性 阅读
当今,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待人接物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说,中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遵循语言学的规律性。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侧重于分析课文。一篇课文分几个层次、几个部分、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分析完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中小学阶段既不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也不要求学生讲多少话。这样,明显违背了语言学(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习语言学(语文)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阶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语文教学也要失败。
婴儿从一有听觉就开始了“听”,听得多了,脑里子渐渐地形成了字、词、句的影象,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这个“说话”只是简单地学说。从学说到自己组织语言说,再到艺术性、科学性地说,中间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听、学、读、练的过程。“读”可分为直观地读和理解性地读两个阶段,最后才升上为“写”。我们语文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说”和“读”,忽视了两个环节,这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里,着重就“说”和“读”谈一下本人的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说”是艺术性、科学性地说。诸如谈判桌的辩、辩论会上的驳、洽谈会的讲、招商会上的述,还有演讲、演说等,都很具有艺术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没有天生的演说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从小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字、词、语汇、成语、名言精句等,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多读健康的文章、优美的散文、精辟的诗词,识记绝妙的语句,以丰富语汇,适时拿来我用。第三,给学生创造“说话”的环境,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自我推销会、讲故事比赛等等,让学生多练,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说话”的本领就会逐渐提高。
至于“读”的能力,也要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语汇后,让其多读简单的故事、寓言等,不求深层次理解,只要求能讲出来。其次,让学生识记优美的散文、诗词、典故、段落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性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说话”和写作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开设阅读课,指点学生如何读,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性,如何才能发现作品的优美之处等,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以培养学生乐读、善读的习惯。第四,要提倡学生看课外书,而不是看到学生读课外书就没收,要让学生多读文学艺术水平高的经典文章和中外名著,以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于“写”,不要只局限于闭门造“文”,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体味生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写作水平。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说话时才会左右逢源、妙语如珠,写作时才会“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不会出现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运用不好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