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5: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能力。驾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在提出这老掉牙的问题好像是不顺应时代潮流,但事实上,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关系到这个学生能学好其它学科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甭说学好相关学科,就连“语文”本身的学习也无从说起了。语文课堂教学无非是帮助学生获得读写听说能力,而着眼点是在培养能力上。

[关键词]: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存以及传播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一方面,语文教学是造就人才的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还应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发展角度看,仅从数量上满足对语文教学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既不可能也不适合。每个人必须有能力特别是语文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其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个工具,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语文能力上。而培养能力的方法在于实际操作。要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这是最基本的三种方法。

一、读写能力的培养

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能力。驾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在提出这老掉牙的问题好像是不顺应时代潮流,但事实上,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关系到这个学生能学好其它学科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甭说学好相关学科,就连“语文”本身的学习也无从说起了。语文课堂教学无非是帮助学生获得读写听说能力,而着眼点是在培养能力上。叶圣陶曾打个比喻,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就像教小孩学走路,小孩不会走时要大人扶一扶,大人扶小孩走路的目的不是要永远扶下去,而是要最终帮助他学会走路。我们语文教学就是老师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当然首先是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门活的学问,最忌讳机械、呆板,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因篇而异,因教学要求而异,因学生而异。如读,我们平时教学总是教师范读、带读、指名读、齐读,要求学生默读等等。而我们忽略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带着问题读;忽略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画,自己质疑;忽略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的自我陶醉。比如学习《游子吟》一诗时,就是要教师在创设情景中指导学生读,再要求学生针对课后相关练习读,后根据语文注释自

由读,进而弄清诗意自我陶醉读。这最后自我陶醉读是教学最终达到的目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已感受到了“读”的技巧,“读”的乐趣,掌握了“读”的方法和技能。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读当然就不会有写。那么作文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习很多东西,但是文章还是写不通,这样的语文教学不能算是成功的。现在大部分做法是由学生自己观察、由学生自拟题目,写前教师指导,写后都是评改。也有不少老师指导学生听写、改写、缩写生、写片断等。有的老师除了布臵一定的作文次数外还布臵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觉得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竞赛,鼓励和指导学生写通讯报道,办墙报,参与课外活动等。平时应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中外名著,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另外,作文评改可以让学生互改、自改,不要由教师片面地妄加评语,由他们自己去评价、评点,教师可以从中指导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写作兴趣会不断加浓。这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实中,有的学生会读会写,但是让他们用口语表达什么问题时就倒不出来了。这主要因平时训练少而导致他们怯场,有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不愿在大众场合口语表达。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起初凭借发言稿,再进一步有一个提纲就行了,再进一步是即兴演讲。平时多让学生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小型的辩论会,甚至是在班级里就一个热点问题组织俩人辩论比赛,例如有一次我们就家长反映的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我们就正反俩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另外平时的课堂教学,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多让他们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甚至让他们走上讲台来分析讲解课文,让他们自己当一回小老师。师生共同评议。这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综合素质也会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一种人生手段和目的,尤其是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我认为,学习一篇课文,不是说单纯的学习写作方法,生字词语,而是要让学生领

悟其中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把它放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例如,我们学习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就要结合它的写作背景来学习,要了解她回忆的不仅仅是园子,更深层次的是回忆她一生中唯一令她感到有一丝温暖的童年生活;回忆的其实是她的爷爷。再如,我们在学习《爱之链》时,要让孩子们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再看一下莫怀戚的《散步》选取的素材是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却于不经意间道出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涉及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如今的孩子被过度溺爱,很容易成为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散步》中悟真情懂真爱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这样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语文学科,每一课里都有相关的练习,教师不应把答案抄给学生让他们记背,应引导和启发他们学会看懂题目,分析题目,养成一种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幸福的家是美好的、充满温馨气息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浸润着浓厚而深沉的情感。走进那田园牧歌式的情境,我的心湖似投进一颗石子,刹那间泛起圈圈美丽的涟漪;我的胸膛如火星落入干柴,顿时燃起熊熊的烈焰。我感到我的心正随着那一行行文字而不住地震颤,不,是我的心灵世界已被深深地震撼。作者首先认为父母的爱其实很平淡,它没有甜言蜜语也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惊天地泣鬼神,但仔细品味课文,从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中我们却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宽容互相体贴,从而引出作者的领悟----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在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认真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知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父母之间的种种关爱,最终达到认知能力的提高。语文老师平时应多加深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训,如有意识地设臵一些问题让他们联系自己已学过的一些知识,联系周围的事物,去分析去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能把这种教育模式变成他终身学习和工作动力的基础,那么可以把它看作是成功的。

语文学科贯穿着“文道统一”的观点。语文教学当然也是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以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影响,这对少年们的健康成长、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是很有好处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一定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教师应积极引导启发他们发现真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水准,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进而达到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教学《钱学森》一文。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钱学森先生不为金钱所动的爱国主义情感,启发他们明辨时非,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既能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再比如教学《早》一文,作者把腊梅花的甘做东风第一支的特点象征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他能够把花同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联系起来,花可以看作是人品的象征。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或熟悉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品,可以用什么花来比拟。这不仅能提高他们分辨能力,又能提高他们思想道德修养,达到“文道统一”的目的。

四、记忆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体现在记忆能力之中。记忆能力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当然语文对这三年记忆能力的训练都有要求。语文的记忆主要是生字、词的掌握,名家名篇的熟背,佳句名段的背诵等。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大的阅读量,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背书是语文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一个法宝,所以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名家名篇的熟背而且每一课都要求很流利地背出来。这也是我们每年都能考出好成绩的秘诀。

语文的记忆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的记忆能力训练,首先是要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诵读,通过反复熟读、默读,为断回忆,以便最终达到对某些知识的永久记忆。我们所强调的记忆不是机械的记忆(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反复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去记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名家名篇,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和一些古诗词等要求学生最终达到熟背并默写。怎样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我看除了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作品思想内涵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和培养。如名家名篇名句可让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经常互相讨论,加强记忆;也可在学生中间互相出题相互测试。当然教师课堂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方法更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手段。有的可以直观,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教师可通过一幅杏花图给学生直观,以增强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和记忆。有的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师的身体语言;有的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或出板报的形式反复训练学生的自身和悟性,但教师的出色培养和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送一条鱼,只够他一顿吃,教人如何钓鱼,他一辈子有鱼吃。”由此可见,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啊。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我想上述能力的培养也是体现这种精神。目前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众说纷纭,我认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总之,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时代创新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教育学》、《心理学》。

第二篇: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读图能力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 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 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 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 实、永久。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 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总结了一套不成熟的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 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 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 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物理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大纲”中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要重在理解,要切实提高理解能力,这是基础的一环。这个基础薄弱,其它方面的能力,诸如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也就失去了依据。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对用来表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各个物理量的确切意义,是否已经都弄明白了;对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是否理解,能否在简单情况下应用它们;是否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对同一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是否已有清楚的认识,能否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等各种不正确的说法;能否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平时学习物理学时,应十分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深思熟虑其含义,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要花力量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素质。否则,若在学过物理学后,只是死记住一些定义和公式,则碰到具体问题时,就难以用科学的物理眼光去分析问题,不能把普遍公式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或者不管条件乱套公式,看不清问题的实质。

“大纲”中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其实,上面所说的理解能力,也包括在思维能力中,下面着重说一说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推理判断的能力,主要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出的物理事实与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或应用必要的数学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到新的结论或公式,作出判断。推理和判断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应该努力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物理学中的推理要以物理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思维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绝不能凭空臆造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因此,透彻了解和熟悉物理学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事实,想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要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只有周密的思考,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部分,主要是指: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弄清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不但复杂问题要这样做,简单问题也应这样做。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独立地、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或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决物理问题。

处理物理问题时,有时可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并力求融会贯通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处理物理问题时才会有较大的“自由度”,否则就会思维狭窄,缺乏从不同角度看清其中道理的眼光和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也表现在要求学生会独立地处理不熟悉或者未见过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学生已学过的,要求学生能独立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这类问题。这种能力对于优秀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这类问题并不一定复杂,有的看起来可能很简单,涉及的知识内容亦不一定多。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有比较准确和深刻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把它们应用到所涉及的问题中去。

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科学,与数学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或多或少总要进行数学运算进行推理的,而且处理的问题愈高深,应用的数学也愈多。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述、分析和处理问题。这里的所说数学运算,既包括数字运算,也包括符号运算。既要重视定量计算,也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

在中学学生实验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实验能力主要是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学大纲”中所列的学生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并会控制实验条件,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应该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验,都要理解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现象。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在物理实验中是离不开观察的。一个观察能力不强的考生,其实验能力也绝不会强。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如果能培养起学生随时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尽管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有些他们还可能不完全了解,但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物理,那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观察能力主要是指: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要引导学生结合学到的物理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中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当然培养这些能力,应该是中学阶段各学科的共同任务。但应该指出,对于物理学科,这几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较弱,那么他们也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与其它学科配合,努力提高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返回页首

上面我们归纳了“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的几方面能力,并简单地对其含义加以阐述。下面着重谈一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

1.贯彻因才施教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要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解不宜过细,老师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灭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消灭这种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不管对学习较好的或学习较差的学生都是不可取的。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课会也应该会启发他们对各种物理问题的兴趣。如果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或者因为高考不考,便一次又一次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中的大忌,应努力防止。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物理”课的教学一定要突出一个“理”字,决不能把“物理”教成“无理”。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物理,必须重在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因为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基础。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独立工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在老师已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做了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有人说,老师多讲一些例题,学生多做一些习题,可以使学生熟悉更多的题目类型及其解法。这样在参加考试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其目的决不能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更多的题目类型,以便应付考试。老师讲例题,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来处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总之,学生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应当要求学生做习题时,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类型。只有这样才能期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以应付各种有关的考验,当然也包括考试的考验。

有人说为了使学生日后能较顺利地应付高考,在平时教学中就要“瞄准高考”,使学生适应高考的要求。这也是某些老师虽明知“应试教育”不正确的,但在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按它办的理由。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大规模考试,是在学完了全部高中物理课程之后进行的考试,其难度、所考查的能力要求以及试题的综合程度等等方面,与学生初学物理时的考试是不同的,要求要高得多。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在初学物理时,就瞄准高考,按高考的要求来考查学生,做大量类似于高考试题的题目,反而会使学生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结果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无数事实都说明,过早地在教学过程中瞄准高考,越是瞄得准,偏差反而可能越大。瞄准高考进行教学的结果是,由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规律不懂,基本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一旦高考的试题有所变化,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便处于无力对待的状态。所以“瞄准高考,一步到位”教学方法是要不得的,因为它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也不是有效的。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历年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考生知识面的。还有相当数量的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并不高,是容易的或中等偏易的试题。这两类试题加起来,按占分比例统计大约占整个试卷的35%左右。此外中等难度和中等偏难的试题大约占整个试卷的45%左右,难的试题只占20%左右。前两类容易或中等偏易的试题,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知识内容,并能在有关的问题识别和运用它们,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对中等难度和中等偏难的试题,如果考生平时学习比较扎实,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得比较深入,又曾经认认真真独立自主地做过一些习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做对一半或三分之二应当不成问题。从这个分析中可以看出,即使这些考生对占20%左右的难题全部没有做,他的物理成绩也完全可能得到70来分。从历年高考物理的答卷中看,非常遗憾,不少考生连一些原本比较容易的考查知识面的试题都没有做对,以致影响整卷成绩。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考生平时在学习时,没有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相反地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做习题上了。所以就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历年高考物理试卷中确有少量很难的试题。这类难题即所谓“生题”,一般难就难在比较新颖,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企图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来对付“生题”是不起作用的。

3.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准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不能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较深的内容,做较多较难的习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学好最基本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适合学生程度的习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第一步。学生能力的提高,首先依靠学生平时对课程内容独立的、刻苦的钻研,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也不能靠复习阶段的突击。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成知识的背诵。这样做,学生能力当然是得不到提高的。还有些人认为,在高

一、高二阶段应着重掌握知识,待到了高三后,再着重花力气去提高能力。这是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分离的教学思想,也是行不通的。其实,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和提高的。当然,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掌握一些知识,但所掌握的知识是死的知识,不会运用的知识。而且在这种不注意能力培养的学习过程中,还可能养成某些不利于提高能力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如果学生在高

一、高二甚至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到高三时再想考虑培养能力,则首先必须花大力气去改变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但是高三的气氛已经不适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了。结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落空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从学习最基本的、比较简单的内容抓起。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正是培养学生能力所必须的好环境。所以说初中、高

一、高二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时机。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难的习题做得少了。于是便花很大力气去攻难题,解一道难题,记住一种解法。这些学生脑子中虽有许多解难题和复杂题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情景,脑子里的记住的各种题型和解法与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对不上号,仍毫无办法,于是更加认为自己做过的难题还不够多。其实这些学生可能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症结所在。如果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解答的,如果学生对求解过程中的依据,每一步涉及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基本的物理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的问题的基础,再经过解答一定数量复杂问题的锻炼,一般他就可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与习惯,因而在碰到陌生的或者复杂的情景时,首先从心理上就感到畏惧,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也可算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却是与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要通过教育和教学来加以培养的。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要注意克服目前在某些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对要求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如何真正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中去做一做。所以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决不能用黑板上讲实验或电视里看实验来代替学生做实验。演示实验也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对演示实验首先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并理解得出的结论。只有这样,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要求只是最低要求,各地各校都应该切实达到,力求做好。有条件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学生实验的数目,特别是增加一些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课题。这种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课题虽然不能多,但做一些确实能使学生极大地提高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教育学生在做实验时要认真思考,独立操作,手脑并用,团结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素质。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应要求学生理解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现象。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篇:英语教学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国人说英语咋就这么难

在世界上堪称投入最大、耗时最长的中国式英语教育,却未能培养出令人满意的外语熟练度。据《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在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地区英语熟练度非常低,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有统计显示,目前约有10万英语母语者在中国教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培训市场之一。很多英语学习者到了国外,才真正意识到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国内的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导致语言学习多以考试为导向,应用能力较弱。有专家认为:“中国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很传统,老师要求学生学习语法、死背单词,这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特别是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外语实景交流的机会较少,缺乏实践锻炼。而学生应该学习怎样自然地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英语教育观念变革迫在眉睫。专家、学者指出,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应当从小培养,并且多加应用。此外,在英语考试方面,要逐渐加强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而非单纯着眼于语法、单词等书本知识。

我的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多读、多说,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培养

内容提要:近几年物理高考题中,部分考试题型的物理情景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模型,但更多的考试题型是创设了新的物理情景。这些新情景题型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素材,源于实验所取得数据。学生遇到这类题型,往往不知道如何着手,不懂得从什么方向思考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建构的能力。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阐述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意义,学习物理模型时归纳成基本物理模型方阵以及物理模型建构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关键词:物理模型 基本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建构、物理模型应用

一、物理模型建构的意义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遍及整个物质世界,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无奇不有,无处不在。面对物质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运动,如果不采取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辩证方法,人们很难摆脱浩如烟海、纷乱繁杂的物理现象的纠缠,理不清道不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的大厦将无法建成。物理学大厦是建立在无数物理模型建构的基础上,经无数科学家不懈努力建立起来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在各自的心中利用物理模型重建物理大厦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把物体、物体的运动理想化、抽象化,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如:忽略物体的具体形状、大小,把物体看作具有质量的几何点的质点和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忽略空气等阻力,认为物体只受重力的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在分析和解答物理过程中,就是识别和还原,开发和利用物理模型的过程。在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不懂得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不能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不清楚物理模型的相对性和适应条件,不会识别形异而质同或形同而质异的问题,就不能识别和还原物理模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不会将复杂的问题等效若干简单问题,就不能开发和利用物理模型。如果不会识别和还原、开发和利用物理模型,在遇到新情景的问题时将寸步难行。

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头脑中进行物理模型建构或直接做成实物模型的过程。如果人们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案转化为模型的能力,那人们一身中所学知识是将毫无意义的。

二、学习最基本的物理模型构成基本模型方阵

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物理模型一般分为三类: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

概念模型一般是把物质、物质运动或为了描述物质运动进行抽象化的结果,如质点、自由落体、单摆、圆锥摆、弹簧振子、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流体、电场线、光线„„。学习这类模型时,要注意学会并掌握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辩证思维方法;注意概念模型的质是什么,究竟忽略什么次要因素(如自由落体的质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忽略一切阻力的运动);注意概念模型的相对性和适应条件;注意比较易混淆不同概念模型间的质的区别(单摆和圆锥摆的运动平面一个是在竖直平面内运动,另一个是水平面内运动;单摆是把重力沿切线方向分解而圆锥摆是把重力沿水平方向分解)。数学模型一般是反映物质的某种属性、物质运动的过程的规律。客观世界的一切规律原则上 1 都可以在数学中找到他们的规律。物理学在建造物理模型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建造表现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规律的数学模型(如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数学公式、、等)。学习数学模型是应特别注意数学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应范围。

理论模型是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发现一些物理现象与现有的物理学客观规律不相符,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人们提出的种种假说或假设(安培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氢原子理论、夸克模型等)。学习理论模型是应特别注意学习建构理论模型的指导思想——探知未知世界的种种假设,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还要靠实践去检验。学习理论模型的意义在于,我们在解决新情景下的物理问题时,不妨也提出一些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去判断假设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假设法。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物理模型进行归纳小结,建立起物理模型的方阵系统。

三、物理模型建构与应用

物理模型的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应用:一类是应用物理模型能直接解决的简单物理问题;二类是在新的物理情景中,通过简单类比或等效找到与已有的物理模型相匹配的物理问题;三类是学生没有经验过的完全陌生的物理问题,很难通过简单类比形成时空图像直接找到物理模型,而要通过人的思维加工后才能形成时空图像的物理问题。一类问题的是为了学生解决记忆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物理模型。二类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的一般能力。三类问题才是为了培养学生开发物理模型的创新能力。下面主要谈谈第二类问题和第三类问题。

1、物理模型在新情景问题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问题与物理模型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一般都是根据物理模型构思、设计出来的。在解题时如果能从新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的特点和本质,通过抽象、类比和等效的方法,将陌生的问题回归到与之对应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去,则会对解题起到事倍功半之效。

[例1]如图1所示,摆长为,质量为m的单摆悬挂在A点,在距离A点处的正下方B点固定一颗小钉。现将单摆摆球向右拉离平衡位置偏角小于50,然后无初速的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10m/s,求单摆由C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

[分析与解]物理问题的情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摆模型,学生不会想到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公式,思维受阻。但如果抓住了题中单摆摆球向右拉离平衡位置偏角小于50的特点时,就会使学生很容易想到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公式,并想象图1中类似为右边是摆长为的单摆,左边是摆长为的单摆,不难求得单摆由C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 2。

[例2]边长为 L的正方形导线框水平放置在均匀分布、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按B=B0sinωt规律变化的磁场中,如图2所示,问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式的最大值是多大?

[分析与解]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直接求解本题,将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中学生将“无能为力”。但若抓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按B=B0sinωt规律变化”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根本原因,就很容易用等效的观点联想到如图3所示的情景:边长为 L的正方形导线框在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绕轴00/由图示位置开始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显然这两种情况中通过线框的磁通量都是的规律变化,这样我们就把图2的问题回归到我们熟悉的交流电模型上来,很容易求得感应电动时的最大值为εm=B0ωL2。

[例3]如图4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的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由某高处自由落体到弹簧上端0,将弹簧压缩,弹簧被压缩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的加速度随下降的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可能是

[分析与解]本题若直接对物体在0/位置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很难判断加速度是a=g、a>g、ag。因为,弹簧振子当处于两个最大位移的位置时,它们的加速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为最大值,它们的速度为零。弹簧振子从上最大位移处往下运动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速度由0达到最大值。因此,只要判断物体在0点的位置是在最大位移位置之上还是最大位移位置之下,由于物体在0点的位置的速度介于0与最大值之间,显见0点的位置是在上面最大位移位置之下,从而判断a>g,选答案D。

2、物理模型的开发应用

物理模型的开发是指解答物理问题中,问题给出的现象、状态、过程及条件并不显而易见,也没有现成的常规的物理模型可直接应用,必须通过细心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后才能构 3 建新的物理模型。

[例4]如图6,用长为L的铁丝绕成一个总高度为h的等距螺旋线圈,将它竖直的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穿在铁丝上的小球可沿此螺旋线从静止开始无摩擦的自由滑下。求小球从最高点滑到桌面所用的时间?

[分析与解]题中的物理情景虽有弹簧但不是弹簧振子模型。小球沿等距螺旋线无摩擦地盘旋而下的情景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茫然,无法找到熟悉的已知物理模型。如果我们借助数学的“无限分割法”将螺旋线分割成若干相等长度的小段,每小段的曲线都可以看成直线构成一个微型斜面,如是整个螺旋线就可以等效成若干斜面的组合,从而等距螺旋线圈等效为一个“斜面模型”如图7。由斜面模型及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得到小球从最高点滑到桌面所用的时间。

[例5](如图8)在无限大的金属板的上方距板d处有一电量为Q正电荷,求金属板表面P点附近的场强的大小(QP垂直于板面)。[分析与解]这是一个按常规的求解思路很难解决的题,P点的场强应为电荷Q与板上感应负电荷在该处产生的场强的叠加,而学生不会计算板上的感应负电荷在P附近产生的场强,也找不到相应的物理模型与之匹配,如果开发一个类似平面镜成像的“镜面对称”的模型,4 即设想在金属板得下方与正电荷Q的位置对称点存在一个负电荷,如图9所示,则P点附近的场强等效为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所产生的场强的叠加,问题就迎刃而解。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场的叠加原理得:。

以上数例中,前三例是课本上已充分分析、讨论过的已知模型,后二例是习题教学中建立起来的经验模型,这两类模型在解题中都有很多应用。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模型,将相关的知识,方法、经验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便于存储、利于提取的灵活系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模型建构的能力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展物理模型建构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发现物理问题,尝试物理模型建构,利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下载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春霞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应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在调研上期六年级期末考试试卷中发现,凡是成绩不......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重视幼儿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重视幼儿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

    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论文

    关于语文的性质,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研究讨论,定论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性质告诉我们:在信息......

    山区语文教学应重视诵读的训练论文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已有三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1903年独立设科,到如今也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对教学的研究十分......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变抽象教......

    素描基础训练中应重视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

    素描基础训练中应重视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素描教学中,长期忽视形象记忆能力的训练。在整个素描基础训练过程中,采用培养视觉记忆能力的方法来训练学生,通过直接写生......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_2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南华县五街中学 鲁有祥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