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论文[推荐]
高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发展不成熟,也相对不稳定,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学习压力。面对这个培养学生人格品质的黄金时期,体育运动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有效的影响,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很多学校都把重心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之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因此,需要体育老师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中的优势
首先,高中体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调节学生自身的压力,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我们知道,体育锻炼是一种相对积极乐观的活动方式,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感知理解并且能协调自己的身体来完成相应的动作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变得更加灵活以及敏锐。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合理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正确的指引下的体育锻炼方式,它能够有益于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发展。在学生们完成协调动作的同时,也能够学会更多的与其他人协作的方式,进而有利于学生未来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体育锻炼也能够磨炼学生的性格,使得学生变得更加的坚强,开朗,乐观。在进行一些属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可以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形成一种相对外向的性格,进而有了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所培养的良好的坚强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也是有着无尽的好处的。学生们通过体育训练来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通过这些相对困难的项目来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品格。
二、通过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家长要转变思想观念
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学生能否抽出时间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的直接动因。就学生家长自身来说,应该主动地了解自身孩子的各种情况,改变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的行为,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教师应该在思想上与家长沟通好,让他们知道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孩子身体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改变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偏见。其次,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改革考试制度。只有改变这种应试制度,避免各种辅导班给家长带来压力,从而来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最后,社会媒体也应该引导舆论,改变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而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综合素质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提高教练水平
教练队伍是提升我国校园足球整体水平的一个直接而又重要的原因。教练们拥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之后,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并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建议。在这方面,首先,要给这些教练们一个相对宽松但是又有一定竞争力的工作环境,让教练们能够在这种情境之下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些教练的培训。学无止境,教练们也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学校也要帮助提高教练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他们的理论知识,进而能够提高教练的训练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性的差异的。对于每个人,不管是先天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还是后天的成长中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所造成的个性差异,都会对学生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这导致了学生在智力、兴趣、性格、气质以及学生风格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教学活动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这也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好,有的学生教学效果差一点。因此,教师也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差异,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来进行因材施教。这些差异虽然很难处理,但是需要教师来采取方法灵活地去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差异的原因,又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更好地提高自己。
(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要相互尊重。传统文化中把老师放在较为神圣的地位,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师生平等。因此,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要遵循二者互相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虽然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有学问,知识渊博的长辈。但是,当二者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的时候,这样对于老师教学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二者是一种以朋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也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和老师沟通交流,从而,老师也更容易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难题,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当二者建立了相对良好的氛围,教师也能够变得更加了解学生。老师应该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了解自己学生的兴趣所在,与他们同欢乐。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向老师敞开心扉。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创建一种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反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只有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够激发学生去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不能够统一而论。
参考文献:
[1]李月茹.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2]杨喜涛.郑州市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3]阮美飞.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第二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东山中学李文杰
中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品质的黄金时期,也是其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阶段。体育教师要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一契机和场所,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任务。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和协作竞争精神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动作难看,往往不敢参与练习,或者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潜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把紧张胆怯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1.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然后,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获得相互认同和鼓励。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足篮排项目;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敢于尝试挑战自我。2.恰当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教师善用评价手段,能有效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强的鼓励性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改革评价体系,实施多元的评价方案,用“富有内容”的评价代替“抽象的分数”评价。应根据本校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幅度等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把检查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适当地降低体育技术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巧施抗挫教育,锻炼学生意志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受挫恢复力的教育。抗挫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为了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动作,需要练习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练习者必然会遭受多方面的失败与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
应对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1.利用恶劣天气,锻炼学生意志。体育课户外活动较多,避免不了要碰上恶劣天气。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天气影响,经常要改变教学计划,进行室内授课,其实天气不好恰恰为我们创造了挫折教育的适宜环境,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错失了教育的大好机会。例如,下雪天操场有不少积雪,天气又很寒冷,教师为了锻炼学生抵御严寒、战胜困难的能力,可以组织打雪仗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2.创设比赛情境,磨炼学生意志。体育比赛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短跑、中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双方、比分只差一分等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为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都是对运动员双方心理素质的考验,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心理素质才能坚持到底。为此,体育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创设类似的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其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在利用运动负荷增强学生抗挫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设置适度的项目强度,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一方面,通过体育课中的集体性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与人共处、协调他人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可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体会到集
体的力量,有助于学生从消极、焦虑、苦闷等不健康的心理中走出来,克服自我的狭隘的思想意识,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组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这种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很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例如:在进行接力赛时,在赛前做好动员鼓动工作,使学生树立敢拼的决心和信心。比赛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比赛,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还要在赛后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在成绩的考核中也要建立激励机制,使成绩好的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四、总结初中体育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材施教,通过恰当的课堂形式进行改善、诱导和调整学生的心理障碍,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第三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83-01
摘要 在初中阶段,体育是一门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增强学生的体魄方面,更表现在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对于老师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思想品格塑造的职能,在课堂上,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挫折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锻炼 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医疗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人们的身体素质却在逐渐减弱,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体育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去学习文化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是有关于体育竞技这方面的,但其实,体育教学还承担着学生思想品格教育的重担,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上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老师除了教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外,还应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养成坚韧不拔、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
一、开展体育竞赛,培养竞技精神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个体发展进步的催化剂,在任何的项目中,竞争都是存在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本身虽然是自我知识素养提升的一个过程,但处于一个团体中,难免会有比较,继而演变为竞争,在体育课堂上,同样也是如此。大部分时候,学生们会将体育课当成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课程,在课堂上,不会认真学习体育知识,而且,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运动时也不会很认真。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老师应该改变教学的方式,以体育竞赛为名目,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投入自己的精力,在竞技中享受运动的快乐,收获付出汗水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白,要想得到收获,就必须付出,不畏艰辛。例如,在初中篮球体育教学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一个月后会组织一次班级对抗赛,每个班级派出一个篮球队,参加此次比赛,自此之后,学生们一扫之前的懒散风气,开始认真学习篮球知识及战术技巧,放学后篮球队成员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训练,班级其他成员自发组织,为他们加油打气,并在比赛时做好后勤工作,这不仅促进了班级的团结与凝聚,而且在校园内形成了一股良好的体育竞技风气。
二、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既要担任指导者的角色,教导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维护好课堂秩序,同时,也要做好陪伴着的角色,陪伴学生一起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告知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用自己的体育精神和思想品格去指引学生,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品格。在初中阶段,可能所有的家长都会觉得,学习才是正业,体育只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手段,这使得很多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被压制,最后不了了之。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上发展自己的爱好,大部分人喜欢体育运动,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老师可以教导他们专业的知识,让他们接受相对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在相关领域得到异于常人的成绩。而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得到了个性化发展,其实也是在告诉学生,喜爱是一回事,但是要获得一定成就,就必须在天赋和本能之上,付出努力,这样才能够让你在喜欢的运动中获得持续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爱好得到长远的发展。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喜欢语文,觉得有趣,但是有些同学付出努力,语文成绩名类前茅,对语文更加喜爱,而有些同学没有付出努力,最后成绩逐步下降,渐渐地,也就不喜欢了。
三、实施挫折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成功教育,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贯模式,而挫折教育,其实也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只有经历过挫折,人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才更懂得珍惜成功的可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设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说友生一分钟做70个仰卧起坐,男生做100个俯卧撑,学生尝试之后,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觉得老师很不可理喻,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打击一下学生,并且亲身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育课上花一定时间进行相关锻炼,在学期末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完成了这个任务,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加强,在面对困难时,不再直言退却,而是想办法如何解决困难。
四、结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对于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健康不只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没有疾病或者是体力正常,而是一种躯体、心理、行为、实现与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为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及思考探究提供体能支持。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天性喜爱玩耍,在学习上专注力不足,进行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活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释放出来,以便在学习文化知识时能够更加专注,思维更为活跃。而且,在体育运动过程中,?W生不仅能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论文
【摘要】心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该包括智能与情感两方面,但现在一般所说的心理素质往往指的是人的情感、性格这一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突破口。据上海市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组的分析表明,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诸多的不良心理素质,这些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
体育教学有机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形体的动态之中。他们的个性、情感、意识等更能显示出来,这便于体育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生的社会心理、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助合作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如何拓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务必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合理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和纠正个性的心理、情感缺陷。如有的学生胆怯、怕羞,可安排并鼓励他们多参加跳山羊、垫上活动等项目的锻炼,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他们不断地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动员他们多从事一些接力跑、游戏,组织教学比赛等集体项目的锻炼活动,使他们融合在集体之中,用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由此,逐步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急躁、易怒、遇事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则让他们多参加慢跑或者游戏等一些缓慢、持久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被动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一定的改善。面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遇到重要事情极易出现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如球类、田径等项目,使他们在失败与胜利之间,得到锻炼,慢慢的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二、根据学生各自的体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结合学生技能、体能、兴趣组织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循环练习、不等时轮换和交叉练习。例如,完成实心球前抛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体能组,要求学生的训次数都是10次,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有的学生运动技巧方面表现的潜力较大、在教学中领悟快、技能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多做示范,使他们有自我表现和发展特长的机会。而面对少数技能训练不达到要求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领悟动作要领,树立信心,这样就能充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密度和广度。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休育课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较胖,不愿动;有的学生体能差,不想动;有的学生懒,怕跑,特别是当教师站旁边看着他们训练时,显得更加紧张。根据这类心理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给他们以示范和领会的机会,采用肯定、表扬、鼓励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组织地把他们同体能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使他们多看、多思考,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按图形跑、放音乐、接龙游戏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情绪,及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提高他们练习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练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给学生一定的自动选择训练项目的时间,让他们调整学习心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内容上做到一主多副,让他们更多的选择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四、根据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氖围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业余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终生受益。为此教师要创设—种让学生表观的环境和氛围,使体育课成为—个小社会。如在体育教学中多增加一些自锻和自我创想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里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这过程中,学生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特长等可以进行文流,互想帮助,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各种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竞争自强的活动场所。
当今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代新人。这也就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休育教学的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还与体育教师自身良好的品德、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的感情、知识、才能和品格方面的内在涵养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心胸坦荡、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优美的教态以及动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能让学生产生敬佩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虽然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去努力,就—定会成功的。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应注重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一、前言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并贯穿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它主张将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贯穿于人生全过程,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锻炼和体育健身,促进人体身心全面发育和健康长寿。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将起着基础、指导作用。高中体育教学应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与技术、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选择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观念、意识,并形成自己的体育能力。
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体育教学观念滞后,过分强调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一情况的发生。因此,学生不可能正确认识体育运动,更不要说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了。当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会因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误解及体育意识的淡薄导致其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漠视,进而成为影响体育教育的社会因素。学校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加强理论教育
目前,一般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对体育理论都不是很重视。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让学生在运动时遵循人体运动和生理学规律,让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以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要想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相关部门一定要保证理论课的学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上课时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形成体育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2.教学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终身体育的观念,可以实行“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讲究民主,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体育评价上也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教师评价时不要只注重定量评价,应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的优、良、合格等级给学生评价。实行“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开放型”教学的注意点是放宽和取消一些限制,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准备活动可以在轻松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不必每次都整齐划一地慢跑。再如跳远的起跳点不一定强调一定要准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度不要过分地加以限制,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人愿望,又考虑到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体育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3.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从事工作,取得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条件。中学体育工作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加大体育锻炼意识的宣传,了解高中学生的体育动态需求,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学校体育部门可以设立体育文化节,开设体育选修课,普及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利用学校宣传平台等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和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比赛,也可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体育熏陶,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终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后阶段,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并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自我活动控制和行为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可以采用游戏与竞赛的方式,因为游戏和竞赛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高中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本学校学生的相关体育游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竞赛是促进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方面比其他方式更为深刻。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高中生竞争心理的特点,多进行各项目活动竞赛。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