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0:4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重要期,在校期间需要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健康的身体发育成长。因此,本文就心理素质的培养角度下,探讨初中生体育教学,首先,引出初中生所遇到的心理状况问题;其次,阐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心理素质给出了参考性措施或者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一、引言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期,在校期间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初中生身体良好发育、心理素质良好锻造提供坚实的基石。科学表明,适当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得压抑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释放,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团结同伴、尊重观众,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二、目前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初中住校管理较常见,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形成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单调、刻板,容易让学生产生苦闷、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对于复杂的问题与事情缺乏心理准备,容易气馁,情绪低落,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导致学生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缺乏包容意识,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缺乏意志、毅力。

三、体育教学活动对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促进沟通、交流提升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自由释放自己,让压力靠边。教师可以通过阶段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慢慢从简单动作着手,再到复杂动作,再适当开展竞争对抗比赛,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

(二)能够预防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生整天上文化课程的程序,能够让学生远离枯燥无味的文化课程学习,思路得到更新,思维得到转变,学生也可以从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学习文化课程。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育治疗。

(三)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室外获得新鲜的、充足的氧气,这也是大脑发育所需要的有利因素。体育活动增强了体魄,良好的体魄是大脑灵活运转的物质基础,促进智力发育。

(四)提升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是需要团队意识,比如篮球、足球、排球项目等,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性思维、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那么通过这类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及学会到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观念。

(五)有利于健全学生心理品质

参与体育教学及活动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亲近,有利消除隔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摆脱消极情绪、减轻心理障碍,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打断不良人际关系与自闭人格的恶性循环。

四、措施

(一)通过异性搭配联系法

通过日常经验能够发现人在异性面前或多或少会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很多平时不敢做或懒得做的事情也能够积极去做。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施展异性搭配,比如在篮球对抗中,组织异性混合队进行对抗,这样不仅能够积极的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可以增强合作与协调精神,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

(二)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

(三)利用挫折法培养承受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面对失败、应对挫折走向成功的保障。“温室效应下”培养的人才,对于环境应变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的给他们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其中批评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方法,在他们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经历一些挫折,使他们能够看清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坎坷和困难。

(四)安排科学的运动负荷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精神状况来安排适当强度的运动。

参考文献

[1]张萍.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林芬.浅谈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08

第二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论文

【摘要】心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该包括智能与情感两方面,但现在一般所说的心理素质往往指的是人的情感、性格这一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突破口。据上海市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组的分析表明,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诸多的不良心理素质,这些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

体育教学有机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形体的动态之中。他们的个性、情感、意识等更能显示出来,这便于体育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生的社会心理、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助合作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如何拓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务必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合理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和纠正个性的心理、情感缺陷。如有的学生胆怯、怕羞,可安排并鼓励他们多参加跳山羊、垫上活动等项目的锻炼,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他们不断地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动员他们多从事一些接力跑、游戏,组织教学比赛等集体项目的锻炼活动,使他们融合在集体之中,用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由此,逐步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急躁、易怒、遇事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则让他们多参加慢跑或者游戏等一些缓慢、持久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被动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一定的改善。面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遇到重要事情极易出现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如球类、田径等项目,使他们在失败与胜利之间,得到锻炼,慢慢的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二、根据学生各自的体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结合学生技能、体能、兴趣组织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循环练习、不等时轮换和交叉练习。例如,完成实心球前抛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体能组,要求学生的训次数都是10次,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有的学生运动技巧方面表现的潜力较大、在教学中领悟快、技能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多做示范,使他们有自我表现和发展特长的机会。而面对少数技能训练不达到要求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领悟动作要领,树立信心,这样就能充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密度和广度。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休育课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较胖,不愿动;有的学生体能差,不想动;有的学生懒,怕跑,特别是当教师站旁边看着他们训练时,显得更加紧张。根据这类心理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给他们以示范和领会的机会,采用肯定、表扬、鼓励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组织地把他们同体能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使他们多看、多思考,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按图形跑、放音乐、接龙游戏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情绪,及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提高他们练习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练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给学生一定的自动选择训练项目的时间,让他们调整学习心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内容上做到一主多副,让他们更多的选择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四、根据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氖围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业余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终生受益。为此教师要创设—种让学生表观的环境和氛围,使体育课成为—个小社会。如在体育教学中多增加一些自锻和自我创想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里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这过程中,学生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特长等可以进行文流,互想帮助,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各种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竞争自强的活动场所。

当今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代新人。这也就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休育教学的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还与体育教师自身良好的品德、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的感情、知识、才能和品格方面的内在涵养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心胸坦荡、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优美的教态以及动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能让学生产生敬佩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虽然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去努力,就—定会成功的。

第三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不仅能亲其师,而且还能信其道,这样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外在体现就是情感的真诚,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之处,在于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自参加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因而,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师情感对教学效果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要取得成功,不仅有赖于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自己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新的知识,学生虽然有接受能力,但并不一定乐于接受,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给知识信息加上情感色彩,才能使课堂教学在轻松、融洽、温馨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准备,特别安排一些与主教材相关的游戏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体现出关爱学生,学生上体育课才会有劲头。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和准确优良的动作示范,这样不但会使学生从情感上对老师有好的印象,也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作用很大。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对学生投入情感,会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好的情感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不良的情感也会给学生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的鼓励、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将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育不仅是教师向学生讲道理,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共鸣感和信赖感。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体育课上去,让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是教学成功的可靠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并热爱学生,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正面的。教学中要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适宜的目标,加强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热心、耐心、诚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地进步,使他们也学有所成,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于少数体育尖子,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强对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厚爱。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树立坚定的信心,继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歧视而是关爱,心里热乎乎的。

三、课堂情感交流力求做到师生互动

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真善善的一项伟大工程,老师要与学生做好感情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三种功能: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调节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只有在平等、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师生间积极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育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还应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些意志品质、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抓住时机寓情于教,把育体和育心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地引导、帮助、保护、鼓励学生,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师生的情感要真诚

受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热心,对学生也不够真诚,这必然会影响教育质量。只有真诚才会培养出真诚,只有爱才会产生爱,所以我们老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去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不论是上课下课师生的问好,还是对学生讲授知识,都要真心实意。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不虚伪,不假装,不做作;同时要求学生向老师敞心怀,有事和老师谈,把老师当成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教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注重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热爱学生,以情育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围棋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围棋。比如说:《认识方位空间》。让幼儿先分清自己身体的左和右。

然后在体育活动或游戏中,带幼儿到大操场上(大型的围棋棋盘)。让幼儿统一站在棋盘一端的线上,教师发出口令:左上角。幼儿先伸出左手,接着向左手方向跑,在棋盘的左上方立定。在游戏活动中练习幼儿的方位。

2.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围棋。例如:对于单双数的教学,围棋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利

用围棋黑白棋子让幼儿更清楚的感受到单双数的区别。

3.用围棋学拼图,利用围棋拼摆出各种图、形、物等画面。激发幼儿玩围棋的兴趣及想象

创造能力的增强。

第五篇:论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论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摘要: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态问题,对21世纪的生态问题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并自觉养成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生态道德内化为个人的优良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 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些都蕴含着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科学家预言,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人类数量的剧增和需求,增加了环境的压力,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生物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适时地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态环境,认识人类在生物圈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树立生态忧患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1教学中渗透生态危机教育,树立生态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生态德育的基础,激发学生居安思危,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1森林、草原植被破坏的危害

千百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砍伐毫无节制,毁林开荒,伐木为薪,掠夺式的采伐使得全世界的森林面积锐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ha以上的森林被毁。以我国为例,我国森林以每年50万ha的速度锐减,林木的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每年“赤字”达1亿m3米。森林的破坏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匮乏,还会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等严重恶果。

1.1.1 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的重要作用。大量的森林砍伐、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2%,以我国的黄河流域为例,在3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是原海茫茫、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植被良好,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人类居住的乐园。后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以及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黄土高原、滔滔黄河。黄河每日流失的是黄河流域的肥沃土壤,流失的是“金子”。20世纪80年代国外生态学家考察我国的黄河流域看见奔腾不息的黄河,痛心疾首的说:“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出血!”

1.1.2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人类对森林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式的采伐,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恩格思有句名言:“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以我国的长江流域为例:四川省在元朝时期,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至上世纪50年代尚有20%,但到80年初只有12%。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达73.94万km2,猛增了一倍。植被严重破坏的结果加速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1998年全国发生了大面积的洪水灾害,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截至1998年8月22日的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0.202亿ha,成灾面积0.13亿ha,受灾人口2.28亿,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万间,各地估报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元。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4]。

1.1.3 加速物种的灭绝

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特别是对森林 “剃光头”式的砍伐,严重破坏了动物的栖息环境,加速了动物的灭绝过程。据估计,现今地球上每年有18000个物种灭绝,即平均每天有5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全世界有30000余种野生植物濒临绝灭,有1000多种脊椎动物受到威胁或濒临绝灭。在过去的2000年中,地球上约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己经灭绝。我国现每3年就有2种鸟类灭绝。

1.2 环境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约有7亿以上人口饮用大肠肝菌超标的水,有近2亿的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我国每年排尘量约1445t,年排so21462万t。由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有关资料显示,肺癌、胃癌都是受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水中的有毒物质所致。

1.3 乱捕滥猎的危害

人类对动物资源利用不合理,乱捕滥猎,破坏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结构,导致生态平衡失调。20世纪80年代,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蛙、蛇。昆虫(农业害虫)、田鼠失去天敌的控制,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农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有的颗粒无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学生的危机感,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生态道德意识,自觉将生态道德内化为自己的性格品质。

2.对学生渗透生态信心教育

作为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渗透生态危机教育,使学生具有生态忧患意识,又不能让学生对存在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产生失望、恐惧的心理,对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丧失信心。我们要利用好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小资料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并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生态方面的突出成就,激发学生的热情,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信心。

2.1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 我国政府为了治理、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起,采取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飞播等措施,经过30多年的努力,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多次带领学生到不同山区调查植被恢复状况,见到的都是葱郁的山林。不见荒山,只见绿树。有的生态环境是半成林的树木,有的己经成林,有的生态已经恢复成了整片森林,尤其是公路旁、住宅周围植被生长良好,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一次,询问当地一位老百姓,您怎样看待您们当地生态环境(森林)的变化?老百姓回答说:其他大道理我讲不明白,我也不懂,我只知道以前(治理前)山上光秃秃的,看不见鸟影,听不见鸟叫,看不见野猪等野生动物出没,下暴雨时,河水浑浊;现在山上林子大了,时常有几百斤重的大野猪下山来偷吃庄稼,山上到处都能听见鸟的叫声,看见鸟飞行,下暴雨时,河水也没有以前浑浊了。

2.2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有效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活环境,我国建立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如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26处,到2005年3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自然保护区有26处。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900个。

2.3 建立生态工程

从1978年起,我国先后确立了跨省市的十多项大型生态工程,使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了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我国建立的生态工程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上绿化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等。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世界四大生态工程之最”、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1987年“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2.4.建立环境法规

我国为了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建立的环境法律法规有《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国资源保护纲要》、《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生态环境的法制观念,明确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生态环境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人类与生物圈共存共荣作出贡献。使学生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法者、宣传者、捍际卫者,自觉将生态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3.注意生活点滴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不仅仅是指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还包括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广泛内容。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及时抓住身边点滴的环境素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对学生的行为具体规范,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并养成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等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生态道德内化为个人的良好的品质。

下载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在概念声乐教学要解决的声音,唱歌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理因素在演唱会。歌手胆小,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一系列心理异常,它会影响唱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论文大全

    摘 要:体育教学可以塑造和培养人,她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但......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学校各学科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去,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冀家沟学校谷建旗 当代小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德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德特殊性(独生......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觉得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弄清楚心理健......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那就是要通过塑造初中生健美的身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