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5: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2008,(10).[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3]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第二篇: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1.知识体系构成呈现实用化

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倾向性的选择实用化的专业,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计算机、英语、机械、土木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忽视文史等学科;即使选择文史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未达到“修养”的要求。

2.价值观呈现功利化

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应困惑而被误导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在择业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是选择大城市,或是体面职业;在人际交往时,也存在实用主义心理,甚至将实用主义运用到师生交往之间。在处理个人、集体或是国家的利益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缺乏独立思考,心态浮躁。

3.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

由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比如: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恋爱易引起情绪波动等,同时在他们身上还表现出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冲动、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学生应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关键还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及路径探究

1.厘清对人文素养学科的定位,实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首先要培养成一个心灵美、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料,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学即是人学。在文史类教学中,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称,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响着我国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在教授理科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授基因知识的同时,可介绍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和巨大贡献,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艰辛的付出,使学生受到启发,感受到人性的价值,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多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机制,体现传统教育至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成绩的优劣,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和功利性,忽视了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无法培养起社会责任感,最终教育出来的人才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却不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人,表现出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所以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因此,社会和高校应转变“人才”的传统观念,推广施行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机制考核指标,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应不断优化人文素养培育的外部环境,从社会、校园、家庭等层面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周围环境。首先,加强对社会环境的营造。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科学理念引领社会发展潮流,避免大学生过度的物质崇拜和个人意识膨胀,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更应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社会公德和价值体系建设,填补学生价值判断的空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加强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员,小到宿舍集体生活,都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搭建好平台,比如教职工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优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最后,家庭的人文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只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家庭才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战地,因此父母应做好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谦虚、无私、勤奋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素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对于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息息相关,尤其教师自身的表现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对于学生素质的高低联系相当密切。这就表明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个人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指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教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困惑,对于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传播,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广泛的爱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生活状态及时了解并关注,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困难,除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还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推进实践教学,因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参与的社会实践中能较好的得以体现,教师改变学习方式,更多的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是创造更多的条件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育。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养成服务理念,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传统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更是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必备素质,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建设有着不可或缺性。其次,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需要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的担当起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大任。因此,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高等院校,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探寻出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路径,并保证措施的及时高效完成,最终才能为不断满足社会化的人才需求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引言

大学是知识的宝藏,有歌声、笑声、读书声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结识很多的朋友。可是有一件事是,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我是大学生了,上了好多年的语文课,到了大学了,还要让我们学习语文,真是不理解,就认为大学语文的学习不重要,所以就轻视,甚至厌烦大学语文,果真是这样吗。下面谈一谈大学语文在那些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有益处。

一、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大学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虽然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可是这种进程本身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为之苦恼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而大学语文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大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大自然之美。《大学语文》的课本里选编了好多篇描写大自然美色的文章,其艺术效果可谓达到了晶莹亮丽、明朗清澈、生机勃勃。反复的诵读吟咏,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宋代大文豪苏轼评价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晚秋之际,新雨刚过,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照在溪水之上。自然美与心境美那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水月交辉,人、物两忘的意境。

二、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很少能真实的感受生活的艰辛,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甚至更有甚者,拿自己的生命做儿戏,大学语文的学习就能帮助同学们培养乐观、豁达的胸怀。比如,大学语文里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苏轼本人的了解就知道,苏轼一生坎坷崎岖,在遭遇“乌台诗案”以后,他被贬黄州,可是他并未觉得凄苦难忍,反而在《定**》一词中发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情怀。此后被贬岭南,他依旧乐观。几次的贬谪,并没有使他觉得人生的绝望,反而还促成了他创作的高峰,他的佳作不少都是在贬谪期创作出来的,比如说《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等。当代大学生可以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经不起大的挫折磨难。大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生这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给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旷达潇洒,积极乐观。

三、大学语文可以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孝”的含义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是很少离开过自己的父母的,他们大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大小姐。在他们的意识里,好像“孝”这个字离他们很遥远,有好大一部分同学就认为,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把学习成绩搞好,就是对父母的报答。这样的理解当然没错,可是只是这些就足够了吗,平时课余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们,在学校不乱花钱,身在外地求学,照顾好自己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孝,并不是说我现在还是学生,等我将来毕业了,工作了,挣了钱,到那个时候再好好地孝敬父母。大学语文课里《论语》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四、大学语文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友理念

大学语文课里选编的先贤的名言名句,在当下的这个时代仍然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比如《论语》里有句话说“勿友不如己者”,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说,交朋友,要交比自己优秀的人。细细品味确实很有道理,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可不慎重,和比自己无论是在德行上还是知识上强于自己的人交朋友,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观看他人,类比自己,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慢慢地也向朋友看齐。这个并不是说你要就交的朋友,他是多么富贵,而关键是看他的德行才华如何。

五、大学语文可以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看待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是啊,爱情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谈论了千年,还会这样长盛不衰的谈下去,究竟爱情是什么,好多人都在谈论,可是没有人能非常明晰的谈清楚,大学语文当然对这个话题也不能给出自己很好的答案,可是它蕴含一种大多数人接受的理念。舒婷的《致橡树》给我们说明了爱情应该独立,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爱理念。《孔雀东南飞》给我们描述了什么叫做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的方式,等等。这些显然能够启发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某些大学生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谈恋爱,自己如果不谈恋爱,就是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的谈恋爱是只看外表长得如何,家里是不是有钱,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这样的意识想法和大学语文里那种描写的纯美的爱是不是相差甚远。

结语

大学语文课的功用远不止与上述的几个方面,比如,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等等,总之,它能教人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所以无论是大学语文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大学语文的学习,都应该重视起来。

第四篇: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为现在的教育担心;作为一位薄弱学校的老师,我深深为学生的前途忧虑;作为一位母亲,我为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而烦恼。

在我国,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的概念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片面的强调分数,因此这个目标形同虚设,这真是本末倒置。

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培养人,培养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个有德行的人,而人的德行的培养需要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强调人文素养的教育。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

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沉淀着多少是非成败的故事,多少舍生取义的人物。做为今天的人,我们可从中得出多少经验教训以及生活的智慧。但现在历史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历史教育学已偏离了它的方向。

那么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以下是鄙人的一下拙见,贻笑大方了。只希望反映一线老师的一点心声,如有僻漏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在此只想用自己的一浅陋之说,来抛砖引玉。

一、只重视形式的改革,而忽视内容的丰满。

教育改革以来,义务阶段的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获得了很多的成功。如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以往注重教师的教,现在注重的是学生的学;如以往教师是一支粉笔打天下,现在注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完善教学。这些新的气象同样也出现在历史学科,现在的历史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教学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历史资料、图片、影视和动画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不再是一个让人乏味的学科。

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内容呢?目前历史课教学内容的主旨在于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来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其对人成长的教育作用。人文素养更多的应该是从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中去寻找。在他们 身上寻找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目标。所以,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永恒意义与价值,体现着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局限的情感、意志、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应该纳入历史教学的内容之中,甚至成为主要内容。

同时相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很难通过现象去把握本质,更很难谈得上掌握规律。但初中阶段却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时期,而此时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不再轻易接受别人的或书上的言论。因此在此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极其必要,他们更需要从那些德高望重、襟怀坦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

二、在重视国家意识的培养的同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

义务阶段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太多,在此就不做节选。对于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培养人的个体素质。

人类自诞生之初就是社会的人,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热爱这个民族的继承人和接班人;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世界闭门造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社会、国家、国际意识的培养是必须也是必要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要强调与注重的。但我们在强调对国家情感和社会责任及世界意识的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素养的提高。

社会、世界、国家都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分子,大多数人的素质将决定整个社会的素质。所以个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国家以及世界意识培养的基础。而我们的初中历史教书中这方面的内容片幅极其有限。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历史教学的科学性,把历史肢解一个个的片断,然后根据这个片断去断章取义。这样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误解,这种误解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中会起到反作用,也不利于他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意识。

比如唐太宗,我在讲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喜欢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千古一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给予他这样的一个评价不仅是因为他在位时期的雄才伟略,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帝王,他有着超越常人的宏大心怀,他有着不同市俗的民族观念,他怎能不受万世景仰呢。但课本中只有他的治国方略,只有他的民族政策,而对他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故事却少之又少,无法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唐太宗,无法在他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三、片面强调历史的功过评价,缺失道德评价。

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这种客观的评价我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全面的评价。自教改以来历史学科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相对客观如对武则天的评价,如对文化大革命的定性,这些都体现了教改的成果。

但同时我们对历史现象及人物进行评价时基本是功过评价,而缺失了对历史现象及人物的道德评价,还比如新航路的开辟,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而言它的历史作用无疑应当肯定,但是对于当时无辜的印第安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残酷、极其血腥的殖民掠夺和扩张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中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在当时来讲这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的解决土地问题方式,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它对以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历史的”评价与“道德的”评价结果常常是不一致的,真正科学的态度应该两者同时并举,而不要只片面看到它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缺失的道德评价会给学生一种成王败寇的错觉,这种错觉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我们历史教学中,对历史现象与人物的评价既要承认它推动或阻碍历史进步的客观作用,也要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认识它在道义上的是非善恶。让学生在评价历史现象与人物时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在历史教学中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提以下两点建议:

一、增加历史教科书的人文素养的内容。

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历史教科书人文素质内容,这可以是一些人物的小故事,小的历史事件,可以做课后阅读的方式出现在历史教科书的后面。这样可以让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能了解到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了解知识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二、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不仅是知识上的,还个人格魅力上的。

历史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在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直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注重知识修养提高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有趣和生动;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会更多的东西。

教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姓名

陈 安 菊

单位

板桥初级中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论文

教育是强国之本,只有一个国家把教育放在发展的首位,才能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取得长远优势。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因为其潜移默化中培养的人文素养,可以为学生铸造更加优秀的精神世界,也是每一个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捷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是教师和整个教育领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文就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提高与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做出浅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

为了让人文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可以构建发展评价,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按评比的方式进行。例如,期末或者期中考试中,可以不光以成绩做评比,而是把课堂气氛或者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比标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文情操,语文的教学也会更加丰富。

总之,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在学术上与特长培养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与人文素养层面。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相信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下载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论文

    一、回顾历史(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学习外语的大潮风起云涌,全国人民上上下下开始学习外语,学生阅读的教材多是一些小故事、对话、短剧等等。内容不外乎讲述的是工人、农民、解放......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关键词】中学教育 语文教育 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水平一方面与个人成长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还好家庭和谐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及人文素养为最终目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仅注重学生......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目前真正喜爱这一学科的大学生逐渐减少,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也不断下滑。因此大学......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宁艾小学 李瑞梅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慈溪市掌起镇第二小学 乐小波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且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摘 要]历史是一门饱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自然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只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师、教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