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论文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机制,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GEM;教育资源门户;教育资源发展机制
一、引言
教育资源建设是关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近年来“建网、建库、建队伍”的方针反映了各地教育部门对硬件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当许多地方建设了校园网、城域网后,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便凸显出来了。如何解决学校、地区以及全国的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劲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的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状况明显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需求。例如,教师个人建设的教育网站规模小而分布散,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够充分交流共享,国内大型公司和各级政府机构很少有为教育服务的专门的教育网站,国家基础教育网站建设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怎样的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发展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并把网络上众多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这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探索发展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使我们少走弯路。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先后建立起教育资源站,例如美国教育资源站(http://www.xiexiebang.com),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却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了一起,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它有别于一般常用的搜索引擎,其工作原理和网站建设机制很有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教育资源站的建设,来解决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共享问题。因此,研究他们如何建设教育资源门户,对我们的教育资源建设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二、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基本工作原理
1.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由来
1996年春天,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NLE)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互联网上已存在着大量的、丰富的,然而却又未经分类和组织的教育资源。如何加强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帮助教师便捷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当年秋天,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了一个针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专门项目──Curriculum Gateway Union Catalog(CGUG),大致可以翻译为“课程门户统一目录”。这个项目委托著名的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交换所(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Clearing 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ERIC/IT)具体实施。
1988年,这个项目的名称改为教育资源门户(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GEM)。
2.GEM的基本工作原理
(1)制定GEM的教育资源的元数据编码规范
对网络资源的搜索,已经存在众多各有特色的工具,如AltaVista、Lycos和Google都广为人知。就教育资源的查询而言,也已经有了AskERIC这样优秀的网站;为什么还需要一个GEM呢?
AskERIC和其他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搜索整个HTML文档来查找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结果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高反馈率、低精确率。为了克服这个缺点,GEM引入了元数据(Meta-Data)的概念,教育资源元数据编码的应用是GEM与其他搜索引擎在工作机制上的根本区别。
元数据编码是用来描述、管理和组织网络资源的一种结构化信息。理解元数据概念最简单的方式可以把它比作图书馆中的目录卡。目录卡描述了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并可通过分类进行组织。元数据描述了网络上的对象的各方面信息,用来对网络信息进行定位。
众所周知,设计网页常用的HTML,语言标记了网络文档的外观,利用HTML语言,网页设计者可以设计精美的页面,但HTML语言与其文档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元数据标记类似HTML标记,但标记的是文档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外观。这样,GEM便可以设计一种搜索引擎,利用元数据就能迅速查找到特定的被元数据标记的信息,而不是通过浏览整个HTML文档来搜寻关键词。
应用元数据来描述网络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是GEM项目工作原理的核心,所以,制定具体的元数据元素成为GEM项目工作原理的核心,所以,制定具体的元数据元素成为GEM项目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是GEM项目的核心,也是整个项目的开端。
多柏林核心(Dublin Core)是世界上公认的在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元数据标准,这是由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与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在1995年共同制定的,它是一份用以描述任何信息的元素列表,在其设计时考虑到了不同种类的资源格式(如PDF文档、声音文档、HTML文档等)。GEM首先确定以多柏林核心(Dublin Core)作为元数据的基础。
但是,多柏林核心本身太过宽泛,不适合直接用于描述教育资源,所以,GEM专项研究小组从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范围、教师搜索教育资源的方式、教师所需教育资源的类型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项目包括教案内容分析、AskERICQ&A内容分析、AskERIC调查等。最后确定了专门针对描述教育资源的8个GEM元素。通过整合多柏林核心元素和GEM元素,产生了一个用以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完整标准──GEM元数据描述(the GEM meta-data profile)。整个教育资源门户以GEM元数据描述作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收集、整理、搜索的基础。
(2)建构GEM教育资源门户的技术工具]
GEMCat、Harvest和Browse Builder是基于GEM的教育资源的元数据编码规范来构建教育资源门户GEM的三个技术工具。
GEMCat──GEM元数据编目软件(cataloging software),简言之,GEMCat,对相应的教育资源生成元数据记录,这些元数据记录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和定位,就像图书馆中的目录卡片。所形成的元数据有两种形式,一种嵌在资源之中,另一种可以把元数据记录存为单独的文件。
元数据嵌入资源或存为单独文档后,运行Harvest程序,该程序负责收集特定站点上所有资源的元数据,形成本地站点索引(Local Site Index),并将其汇编后加入门牌号户(GATEWAY)目录列表。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设计原理的亮点在于,Harvest并没有将原来分散的教育资源完整地复制到站GATEWAY,而只是向其添加了一份元数据记录的拷贝。Harvest将所有GEM的记录收集汇编后,构成了整个教育资源门户的基础。
第三项工具是Browse Builder.Browse Builder通过Harvest程序收集的元数据记录,来创建简单HTML页面──这就是教育资源站GATEWAY目录中的单个记录。用户可以查询他们所需的教育资源,或通过关键词或主题来浏览GATEWAY。
以上的三种技术工具都可以从GEM开发小组中免费获取,开发小组中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3)教育资源站(The Gateway)
GEM项目制定了元数据规范,通过GEMCat、Harvest和BrowseBuilder工具的编辑和整理,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描述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记录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教育资源站(www.xiexiebang.com),让教师和学生能够高效而准确地获得这些组织化的信息。
GEM项目对教师的信息需求和寻找信息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从使用最广泛的教育资源搜索渠道AskERIC入手,分析了AskERIC中161个中小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有两类信息──“寻求”的信息(asked-for information)和“已知”的信息(known information)。比如说,如果一个教师向AskERIC请求查找关于5年级社会学的教案,寻求信息是教案,已知信息则年级(5年级)和主题领域(社会学)。
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们最常见的寻求信息是资源类型,其中教安高居榜首(33%),最常见的已知信息是主题领域、年级和课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同时从兼顾搜索结果的精确性和效率的角度考虑,从提高搜索工具的易用性和降低教师使用难度出发,GEM选择了最能集中反映教育资源特征的年级(Grade)、学科(Subject)、关键词(Keyword)三个元素,构成教育资源站Gateway的搜索界面。它采用组合搜索的方式,包括2个关键词组合、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指定年级,以及是否只需要免费资源等5个搜索条件项,可以要求搜索结果同时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项,增加了搜索准确度。
2001年,GEM的项目评估研究发现,使用者搜索教案资源的类型是这样的:76%的资源是课的教案(lesson plan),3%是分类的单元教学计划(unitplan),1%是教学活动(acivities)。可见,大部分的使用者都在搜索教案。
此外,根据研究的结果,学科元素是教师查询教育资源的主要检索方式,所以,站以“学科(subject)”元数据项为编排线索,设计了以浏览(Browse)方式查找教育资源的界面,浏览的具体方式又划分为通过关键词浏览和通过主题浏览。关键词以26个字母和1~9个数字排列,每个字母下有数百项内容,关键词浏览的特点是内容比较具体,但分类特征性相对不强。
主题浏览则是将所有的资源按照学科划分为艺术、教学技术、外语、科学、哲学、社会研究等12个大类。每个大类再细分为十几个小类,如艺术再分为建筑、计算机艺术、舞蹈、戏剧、电影、摄影、大众文化、剧场艺术、视觉艺术、艺术史等若干小类。主题浏览呈现出学科概括性强的特点。
目前,GEM项目拥有438个成员,其中320多个成员提供了23000个资源项目,包括课程计划=活动和资源项目等。如AskERIC自然图书馆为K12教师提供了问题答案和2000多个由全美教师提交的优秀教案;Discovery传播公司使用Discovery频道、Animal卫星和诱行频道的资源来设计课堂活动和在线探险:科学一儿童出版社的网站为儿童提供科学书籍的信息:Mania陈列馆提供在线游戏的连接,使学生能够探究博物馆和历史大事:TeachwithMovies数据库提供了观看电影和入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
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经费和人员
GEM开始时是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的一个专门项目,项目经费最初由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部负担,在TheGateway的主页和所有近期发布的相关文件上,均标明“由教育部资助”(sponsored by 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而在其早期的文件上,标示为“由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图书馆共同资助”(sponsored by 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Library of Education)。与美国其他的教育和公益项目类似,GEM项目可以接受商业或其他组织的赞助,但并不构成其资金的主要固定来源。
由于这个项目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NLE)和锡拉丘兹大学信息技术交换所(ERIC/IT)合作的,所以,两个机构的专家在项目中自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EM的日常管理机构是行政组(GEM Administrative Group),由锡拉丘兹大学信息技术交换所成员构成。GEM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管理委员会,它的组成成员除了来自行政组,还来自GEM资源提供者和GEM用户组。除此以外,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还聘请了一些各个领域的专家在GEM项目中担任相关职务。
2.管理机制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为美国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与用户之间建立了最广泛的联盟。其基本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参与水平,将所有成员分成6个操作性团体,所有的参与者按照统一的活动规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联盟与共享。这6个操作性团体分别是:
·GEM联盟(GEM Consortium)──包含GEM的所有成员,也指所有成员构成的这个整体。
·GEM用户组(GEM Users Group)──使用GEM资源的组织成员,这里主要是指GEM的团体用户,他们为GEM项目提供目标和任务(如代理、公共机构、公司等)。
·GEM资源提供者(或个人资源成员)(GEM Collection Holders)──向GEM提供资源的组织(或个人)。
·GEM管理委呐支(GEM Governance Board)──GEM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设计制定GEM的方针和工作程序。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包含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员。
·GEM工作组(GEA Wording Groups)──基于项目的工作组,为了能对一些有关GEM的讨论提出建议,解决相关的问题,而成立的有一定存在期限的小组,它必须具有特定的任务、特定的工作安排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CEM行政组(GEM Administratve Group)──GEM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对GEM项目提供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的一个部门。目前,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交换所(ERIC/IT──Educational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Clearing 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使用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基金主持着GEM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这6类成员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用户组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资源提供成员,如果愿意参与解决GEM项目的一些课题就可以加入或申请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如果贡献突出就有可能当选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成为决策管理人员。虽然行政组相对稳定,但是他们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这些被雇佣来为项目服务的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那么新的管理公司就会接管基金和日常管理工作。GEM项目联盟与合作者是广泛开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对联盟有兴趣,并同意遵守相应的协议,就可以申请加入,而且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对于各个不同的团体,GEM都有明确的任务、责任、权利和要求的规定,GEM项目的成员在享有各自权利的时候,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例如,用户组的成员有权对管理委员会提出制定政策方针的建议,有权提出GEM成果或者thegateway.org网站中存在的不足;在GEM管理委员会中有代表权,有参与GEM工作组的权力,有权接受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同时,用户组成员必须在一线教师和潜在资源提供者中扩大thegateway.org网站的影响,有任务和责任宣传thegateway.org网站,促进推动GEM描述(Profile)成为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标准,而且必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GEM会议。
资源提供者除了拥有与用户组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外,它还有对资源进行编目,并将记录加入本地站点索引和Gateway的责任,以及向Gateway提交记录的权力。
GEM管理委呐支作为GEM的最高管理机构,它的任务和责任是建立和监管GEM项目,监管Gateway的政策和操作过程,确定GEM资源提供者会员的身份,以及为GEM项目的展作计划。它拥有的权利包括对GEM工作组就政策和操作过程性问题提出建议,就GEM项目作出相关决策,包括工作组的推荐等,以及评价GEM行政组的表现。
GEM行政组作为CEM的日常管理机构,它的任务和责任包含管理GEM项目的各个方面,就政策和操作程序向管理委员会和工作组提出建议,贯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向各个操作性团体和主要的资助机构提供报告,以及各类日常事务等。
3.教育资源联盟的运行机制
GEM项目在日常运行中可以分为5个层面。根据上述GEM管理结构的规定,管理委员会是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策;行政组是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和管理;资源提供者和用户组成员负责建设和维护。除此以外,在GEM的运行机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另两个层面──每年一度的联盟大会,和非实体性的工作组。使不同的操作性团体之间互相沟通,推动GEM项目发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GEM项目网站http://geminfo.org上,联盟的成员不断进行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流;另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每年召开的联盟大会(GEM Consortium Meeting)。
作为一个世界上著名的教育资源建设的项目,GEM始终注重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拥有者本身的力量,联盟大会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早在1996年11月,项目刚提出后,ERIC/IT就邀请了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AskERIC)、航空航天局(NASA)、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等一些组织召开了参与者大会(Stake Holder Meeting),商讨开展GEM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计划。这种以大会形式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式,在之后的项目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组织召开了参与者大会(Stake Holder Meeting),商讨开展GEM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计划。这种以大会形式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式,在之后的项目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12月,召开了由参与GEM项目的各个团体代表参加的第一次联盟大会,1998年2月、12月分别召开了第二、三届大会,以后固定在12月召开,每年一度,最近的第七次大会召开于2002年12月。
GEM的年度联盟大会不仅使项目的参与组织能获知项目的最新发展信息和进展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坛,大家可以在会议上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出参与项目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讨论集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商议解决和应对的方案,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
在GEM项目实施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重要的技术和非技术问题都是在联盟大会提出、讨论,并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例如,在第二届联盟大会上提出的关于GEM目标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GEM的主要目的应定位于资源的查找(Discovery),所以对资源的编目应集中于8个必须元素的一级编目(Level One Catalonging);另一种意见认为,除了查找外,GEM还应当具有资源记载(Documentation)的功能,所以,应重视对资源的二级编目(Level Two Cataloging),在元数据记录中包含更多的元素和子元素。
双如在1999年的第四届联盟大会上,针对GEM参加组织日益增加,教育资源快速膨胀而显现的资源质量问题,会议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推出GEM质量标准,鼓励资源提供者选择权威的质量标准评价自己的资源,积极吸引高明质量的教育资源加入GEM,建立质量标准工作组等。
第四、第五届联盟大会讨论了元数据知识产权问题,第五届大会讨论了资源重复记录问题,这些讨论对GEM项目的发展完善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联盟大会这种组织运行机制对GEM项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作组机制是GEM项目运行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EM工作组是一种非固定的、非实体性的阶段性的组织。工作组形成的过程如下:当项目在实施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时,GEM行政组成或联盟大会确定有建立工作组的必要,并提出成立相关工作组的建议,向联盟成员发出信息,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联盟成员就自发地形成相应的工作组。工作组对所有的联盟成员开放,由志愿者充当工作组主席,主持工作组的研究工作。在工作组成立期间,其主席可以列席管理委员会,参加相关会议。工作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会议的方式工作。研究结果和相关建议将被公布于GEM项目网站http://geminfo.org上。然后,管理委员会就工作组的建议投票作出决定。
一个特定的工作组只存在于一个有限的持续时间中,一般在每年的GEM联盟大会上宣布解散。
四、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运行管理机制对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主导作用,创造教育资源发展的优化环境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是在美国国家教育部支持下创办起来的,但GEM并不是教育部的一个下属机构,而是接受教育部基金资助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的联盟。
美国国家教育部不是去采购或征集教育资源提供给全国学校和教师,也不是由教育部创办一个国家教育门户搜索网站来为全国教育提供服务。美国国家教育部为了达到使全美国教育工作者能获得更好的因特网教育资源服务,仅作了两件事:一是提出基本目标,二是设立项目基金,利用项目基金来优化配置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的要素,从而创造了一个推动全国教育资源发展的公平竞争社会环境。由于基金的动作是公开透明的,所以使用基金的人就必须做到获得的利益和付出的劳动等价;同时基金也是公平的,谁能够干得最好,谁就有机会获得基金。
这样,教育部使自己不致陷入教育资源采购供应、繁杂的科研课题管理以及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和“规范”的等具体操作层面中,而是上升到更宏观的整体调控层面来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主导作用,不仅使有限的经费创造了一个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资源创造和使用的社会环境,而且从机制上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共享。
2.建立全国性教育资源联盟,构建全社会共建教育资源的机制
教育资源建设涉及到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科研等各个领域。目前GEM项目的438个成员中就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大学、中小学、各类协会、基金会、公司、个人等,GEM采用联盟方式将各个领域的力量联合起来,实现了全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
GEM项目树立了教育资源建设的公益形象,注重公众的参与性。项目的目标针对大众,为全美教育工作者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向受公众的影响,公众的需求是GEM的研究方向;项目的驱动力量也在于公众,研究人员研究机构都来自于社会各个部门;项目研究的成果也属于公众,为公众服务。
在建设教育资源联盟和公益机制的过程中,GEM最成功的,或者说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它通过独特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使项目的客体,即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项目的主体。GEM联盟大会广泛参与的形式和工作组志愿组成的结构,充分调动了资源提供者和资源用户组参与项目、推动项目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这种项目客体的主体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决定GEM管理委员会
GEM管理委员是GEM的最高权力机构,根据Gateway管理结构的描述,它拥有以下责任和权利:
·建立和监管GEM项目以及TheGateway的政策和操作过程。
·确定关于GEM资源提供者会员身份。
·为GEM项目的发展作计划。
·对GEM工作组就政策和操作过程性问题提出建议。
·就GEM项目作出决定,包括工作组的推荐。
·评价GEM行政组的表现。
GEM的政策文件(Policy Statement)和管理结构附件中的知识产权声明(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tement)中明确指出,GEM联盟拥有Thegateway中元数据记录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可以使用这些元数据记录。而The gateway中的元数据中描述的资源实体的知识产权仍旧归资源所有者所有。
这样,GEM项目真正体现出教育资源的主体──资源的所有者和资源的用户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源的使用和用户对该项目的主动参与度,这种参与绝非仅仅是教育资源层面的参与,更重要的还包括了管理层面和发展决策层面的参与。这种参与度对教育资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极大地增强了资源主体对资源建设的参与度外,这种管理运行机制的另一点核心价值在于,它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人们都知道,在信息时代,教育资源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出,还有一些网络的教育资源强调在线即时的互动交流。这些具体教育资源的更新、维护和管理工作,只有在原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主体身份和知识产权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证。
3.定位明确,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发展教育资源门户
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站数不胜数的今天,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最需要考虑的不是重复投资,继续制造已存在的同类资源,而是提高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GEM自始至终目标明确,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建设一个便捷而高效的查找教育资源的工具,从而帮助教师切实提高利用资源的能力来进行。
GEM项目The Gateway的整个网站界面只有搜索和浏览两种查找资源的工具,无论是制定元数据规范、设计教育资源评价标准,还是对技术工具的开发、完善,各个项目的开展都集中于一点──更好地描述教育资源,更快、更方便地查找教育资源。这种明确的定位思想是项目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
我们特别注意到,GEM项目伤为美国教育资源建设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多个研究项目为基础的。例如,GEM设计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运用元数据来描述和高效查找教育资源是GEM项目最重要的研究结果;项目开展对网络教育资源类型的研究、对教师需求的研究、对教师查找教育资源行为方式的研究结果等,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元数据元素和子元素的确定,搜索界面的设计,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并整合所有的成果构建了教育资源站The Gateway,都是这些科学研究结果的具体体现。
4.教育资源建设要高度重视培训和推广工作
GEM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初接触Internet的教师在使Gateway搜索引擎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所以GEM十分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站,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帮助教学。在GEM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项目发展的前两年,对加入GEM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项目发展的前两年,对加入GEM项目的组织开展元数据编码和使用技术工具的培训是整个项目和联盟大会的重要内容。同时,GEM项目的网站上提供了Gemcat编目参考手册、Gemcat培训手册、Gemcat培训员培训手册等一系列详尽而完整的技术参考和培训资料。只要用户访问GEM项目网站http://geminfo.org,就可以方便地下载各项技术工具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为了提高项目的效果,加强项目的影响力,GEM始终致力于推广工具。2001年,GEM已经在8个重要的教育界和图书馆界召开的大会上演示、展览了GEM项目的材料,分发了56000份手册和宣传资料。此外,GEM明确地规定,资源提供者和用户组成员都有宣传TheGateway和推广GEM元数据描述的责任。
5.高度重视教育资源项目的自我评价
在GEM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总体青天民果和不足进行评价,以此检验项目是否实现了其既定的目标。通过评价,促使参加GEM项目的成员和项目的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提出改进GEM项目的建议。参与评价的对象既有教师用户,也有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调查的方式包括面谈、专家访问、大规模在线问卷等。
从1999年至2002年,GEM专门聘请MaryFitzgerald博士对GEM项目进行了三次评价性研究,已经向美国教育部提交了3份正式的评估报告,每次公布的评估报告长达数十页。这些报告为人们了解和研究Gateway网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例如,2002年的评价重点主要是探讨元数据的效用,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评估GEM元数据是否朋和、清楚和完整。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评估单位组织了一个51人的小组,要求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中探究Gateway,并对Gateway的表现提出一份正式的学术报告。这些参加者主要是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图书馆专员和媒体专家。评估实施人员向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觉得Gateway的最终表现如何?
·你认为元数据的效用如何?是否正确,易于理解?
·Gateway的搜索功能是否方便和好用?
根据最终的评估研究结果,评估小组向项目开发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在Gateway元数据后提供一个路径图,解释资源是如何被找到的,为什么不能直接连接;或者和提供者协商,要求他们提供与元数据记录相符信息。
·提供支持文件或专门开发一个策略表,让使用者能够共享搜索Gateway的方法,如缩小或扩大搜索范围,一步步调整搜索能数、术语等等。
·研究“年级水平”(grade level)的划分是否太高、太低或范围太大了。
·增加一个项目,让使用者能够在此指出元数据的小错误,或者鼓励使用者使用“联系地址”来向项目开发者指出错误。
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成为GEM项目不断发展的重要参考,为推动项目的前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建设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社会背景,我们需要根据中国的特点研究如何吸取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建设的成功经验。
美国多年发避孕药形成的社会信息化环境和数量巨大的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为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美国社会各界和大型商业公司很多都愿意提供各种类型的面向儿童的因特网教育服务,这些情况都是中国所缺乏的。近年来我国的网上教育资源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网站。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因特网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缺乏丰富的资源本体作为教育门户的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建设我国教育资源门户的同时,必须加强各类教育资源本体的建设,重点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资源发展机制,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发展。
第二篇:教育资源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使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贫困地区学校受经济情况,环境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也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以今年彭水县城中的三所中学为例:在学校校园面积不足100亩的校园中,在校生人数已远远超过4000人大关。如此庞大的学生人数体现了贫困地区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在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各种困难逐步出现。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少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纷纷涌进县城学校,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一个班人数字多达80人左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体育课,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彭水中学是彭水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按理说他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从实际上看.一所4000多人的学校,教学班70多个,可面积不足100亩,教室环境差,相互干扰大,影响了教学秩序,学校的运动场不足500平方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锻炼的场地。
二、教师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应适应发展的要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不浓。其原因在于:由于教师待遇不高,当地教育机关管理不完善造成学校之间不正当竞争。以彭水县城的三所中学为例,大多数的教师千方百计地向彭水中学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有政府的大力帮助,这所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于其它中学,教师的待遇也要好一些,无法去的教师心灰意泠,无心认真教学,许多教师不能进彭水中学便远走他乡,去寻找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转学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彭水中学是市属重点中学,生源、师资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其它中学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地转到这所学校,所以每年的学期开始,总有一大部分学生流失,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学校拖入困境。
三、教学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专设了教研室,学校也设了年级组长,学科代头人,学校举行公开课,教研活动等,但这些活动都流于形式。虽然教学改革是一浪接一浪,而在贫穷落后地区的大多数教师却充耳不闻,安于现状,思想僵化,不求上进。许多教师也想搞科研,却找不到出路。许多教师仍然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题海战术,以求得期末或者是升学考个好成绩,以利于自已的职称晋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忙于处理自己的工作,教师忙于自己的考核而上课,谁都不愿意潜心去搞科研,没有明确教研是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学工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多是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另外,教育部门对教学科研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看教学成绩。
四、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师的不合理抽调和学生生源的流失,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的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来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来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这势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五、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改革效果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推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器材。教师仅凭一双手和一张嘴而没有相关的教学仪器作为辅助,仍然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思维根深蒂固,家长观念陈旧。学生是课改的主要对象,是最关健的因素,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差,不善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绝大多数的家长要求教师严格管理学生,只关注孩子的考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家长的种种压力,导致了许多学生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厌学、逃学,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和考试作弊等等.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由于要得到高分,学生总是忽略了身体的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三是学校评价制度的陈旧老化,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的多少,升学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对策建议:教育关系着国家强盛兴旺,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学生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提高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7上,中国言实出版社(1)马毕勤 孙则亮【新课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黄仕俊【农村小学教研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3)熊武术【农村中学存在目前存在的困境】
摘 要:我国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提高普及的新阶段。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的普九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攻坚”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西部贫困地区不能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因,提出了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后,将逐步进入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新阶段。从“两基”到“两拿”,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我国农村教育整体思路、发展方向的历史性变化。但在“普九”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还有431个县尚未“普九”,其中372个县集中在西部地区。200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底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到2010年,西部地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普九’目标,全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本文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坚定我们对这些地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信心,并认清这些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通过参与世界银行的“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评价”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和隆安县的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过实地调查。本文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一、研究的背景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大石山面积占 89%,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安县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全县由大大小小的15340个弄场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7959个,素有“千山万弄”之称。全县辖20个乡2个镇,247个行政村,7202个村民小组。聚居壮族、瑶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为626018人(2000年农业人口5883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9%)。壮族人口 463701人,占总人口的74%;瑶族人口135278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都在4万人以下。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都安县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教育文化落后,目前全县尚有12.5万人未解决温饱,有28.7万低收人人口,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目前,该县有高中3所,在校学生5032人;初中22所,加上联中(小学初中连在一起)一共41所,初中在校生26645人;完小252所,民办小学4所,教学点867个,在校学生64075人。都安县教育发展缓慢,据该县教育局提供的数字,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2%,还有8%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小学辍学率达22%,初中辍学率达40%。该县计划于200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隆安县位于南宁市西南,总面积226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其中6个镇,7个乡),129个行政村,1358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等士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2/3的人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石山区。全县人口为375561人(据2000年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97%。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种植甘蔗为支柱经济。全县有5个乡镇分布在大石山区,耕地面积少且极其贫瘠,素有“一分土地九分石”之说。该县也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差,资源贫乏,经济结构单一,该县经济发展缓慢。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99908万元,人均2703元;县财政收入1118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03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元。
隆安县全县有3所普通高中,2所私立学校,有420个教学点。初中10%的学生辍学,小学辍学率也偏高。该县计划于200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从上面的介绍中不难发现这两个县的一些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缓慢,地理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群众生活条件差等。这些年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的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来帮助解决义务教育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仍然很大,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和处境不利的学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率偏高、小学毕业生入初中的比例偏低、部分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
二、普及义务教育的障碍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对都安、隆安两县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9。4%的被访教师认为经济上难以负担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阻碍主要体
现为两点:
一是部分家庭难以负担基本的教育杂费,因此不得不让子女退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十分恶劣,农业收成很低,很多瑶族地区家庭的全部家当只值一两百元钱。很多家庭维持基本生活尚且困难,要供子女读书就更不容易了。瑶族地区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差。国家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生辍学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许多学生交不起费用。二是许多贫困学生因为要帮助家里干活或出外打工,不得不在小学或初中阶段中途退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完小学就不再继续念初中。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很多14、15岁左右的初中生出外打工,这也是初中生辍学率高于小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阻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家长不重视孩子上学,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二是家长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两县94.5%的被访老师认为“有些家庭或村庄不重视孩子上学”是不利于农村孩子上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地访谈调查中也了解到,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没有充分意识到让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广西的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在瑶族地区影响着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如都安县隆福乡几个瑶家村寨的女童入学率远远低于村里儿童的平均入学率,瑶族女生上中学的也比较少。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24.4%的教师认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办学条件差,校点分散。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8%,因此教学点特别分散。目前全区有教学点21260个,其中1个教师的教学点11826个;2个教师的教学点4325个;3个教师的教学点2341个;5个学生及以下的教学点1241个;6—10个学生的教学点649个;11—15个学生的教学点4092个。由于教学点分散,山路崎岖,因此学生上学行路难,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这种办学条件的客观限制就会阻碍贫困与处境不利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62.5%的教师认为办学条件差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有49.8%的教师认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学生上学困难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
4.部分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甚至厌学。据隆安县教育局介绍,该县厌学的学生比例约,15%,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差,缺少基本的体育设施、图书、实验仪器,教:质量差,学生觉得读大学无望等。
5.部分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贫困地区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教学能力较差,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产生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在辍学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承担重要职责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根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这些地区实现全面地普及义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1.重视包括教室在内的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善与维修。鉴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小学和初中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尽管自治区正在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但该工程的经费远远不足以全部解决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危房问题。自治区教育厅所规划改造的中小学危房,主要是 D级教室危房,而实际上影响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物质基础不仅是破烂不堪的教室,还有影响师生健康的破旧的宿舍、食堂和厕所。经过实地研究发现,许多学校的师生宿舍、食堂和厕所也是危房。因此,提供资金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善或维修,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困难,有助于降低贫困地区学校的辍学率。
2.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代课教师多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些地区的代课教师往往占到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约三分之一。尽管这些代课教师中许多人认真教书育人,甚至成为有些学校的骨干力量,但他(她)们与学历和职称相似的公办教师在报酬上的巨大差距(相差大约4—5倍)不能说不是影响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个不利因素。笔者认为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可以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淡化公办或代课这种身份上的区分,主要从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人手做工作。这样既可以将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又可以将优秀的临时聘任人员稳定在贫困地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而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
3.发展远程教育,重视卫星电视、影视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从我们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情况来看,尽管“九五”以来都安和隆安两县都重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但由于贫困山区教师到县城参加继续学习难以解决路费和其他费用,从成本一效益的观点来看,以地区为单位发展卫星电视在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是经济有效的。地区高师院校有条件成为卫星电视的中心,依托地区高师院校远程教育的优势,把高师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投入经费加强现有高师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同时将一定的经费用于乡中心校的接收设备,依靠高师院校的硬件和知识信息资源优势,搞好贫困山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4.重视扶贫与“普九”的结合,把“普九”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地调查来看,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基本是脱节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其应有的内容之一。在扶贫资金中,应该划拨一部分用于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上。例如,为特困家庭学生设立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又如,在初中教学内容改革中加强职业准备教育,这可以与扶贫工作的某些经济开发项目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加强扶贫机构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的早日脱贫,又能加快普及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5.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完小和中心校,建立网状基础教育系统。贫困山区的教学点远远多于完小和中心校。撤并一些教学点,完善村完小是必要的,但撤并教学点要实地考察,充分考虑年幼儿童走读的实际困难,不随意撤掉一个教学点。根据调研县有些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见,贫困山区山高路险,山村距离村完小较远,家长不放心儿童上学,因此,保留教学点是上策。关键是要加强村完小、尤其是中心校与教学点的联系和管理,建立中心校一村完小一中心校的网络,提高普及小学教育的质量。
6.发挥贫困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在山区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近4年来利用假期和周末送教下乡的经验值得推广。贫困县
小学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的资源,使贫困山区小学教师有机会学到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在国家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的重点将转移到对新课程思想理念和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理解上,使他们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这项工作让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来承担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7.加强学校“软件”和校园环境建设,让学校成为吸引儿童的地方。学校既是读书的地方,也要成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地方。调研发现,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极度缺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缺少音乐、体育、艺术器材和设施。从实地考察的两个县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学校的经验来看,加强学校“软件”(系指书籍、音、体、美教育仪器和设施等)建设和校园绿化规划,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兴趣,使学校成为吸引儿童的地方,是制止辍学、厌学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力举措。
第三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摘要】:现今,分配问题已成为国家和普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收入、教育、公共资源、政治等方面的分配问题,其中教育资源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表现在分配的起点均等和分配过程的权利公平上。在我国则突出表现在初级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和重点、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分配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得从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出发,重视和加大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应在政策倾斜之外重视本地区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在分配的过程中避免教育资源被少数人占有,走产业带动教育之路,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资源
分配公平
起点均等 过程公平
一.分配公平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平的界定,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西方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总体来看,大致有三种观点。[1] 1.福利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公平观。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思想基础,认为公平是要使社会所有成员的福利达到最大化,而要使得所有成员的福利得到提高,必须通过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2.罗尔斯主义的公平观。罗尔斯认为,分配公平就是要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着眼于提高社会劣势群体的经济福利。罗尔斯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教育、税收以及其他途径改变现实中不平等状况,并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化,以保证分配公平,实现正义。
3.自由主义的公平观。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出于自由主义价值观,认为公平应该是分配起点的机会均等和分配过程的权利公平,反对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市场机制是分配公平的保障。哈耶克认为,国家强制性地在收入分配方面进行均等化,势必使一部分人根据自已提供的生产资源而本来应得的合理报酬,强制地被别人占去,这是不公平的。他认为,公平不能仅被认为是收入和财富上的均等,而应该是机会均等。
我认为,将公平看作一个过程,保证分配的起点和分配的过程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合理化才是公平的真正要义.社会和国家不能保证每个人在分配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是均等的,在前提大致公平的条件下,结果可以是不同的。如果刻意去追求三者的完全公平则就不公平了,就失去了追求公平的真正意义了。同时,寻求分配的公平,光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市场机制虽然利于分配的自由发展和完善,但市场机制是不可靠的,一方面,它容易受到少数人的利用和操控;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会有失灵的时候。再一个,分配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中时不一定会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鉴于此,分配的公平性需要国家干预,配合市场机制共同完成。
二.教育资源费配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 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提供并让公民平等地分享教育中的公共产品部分,是政府理所应当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保证其提供的教育资源应尽可能平等地为国民分享。然而,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难如人意。一方面,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公共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值较低,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教育投人不足,以及现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特征和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等原因,致使教育资源的分布呈现严重不均衡的特征。这种不均衡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纵向比较:
1.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已有的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就越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本末倒置,造成头重脚轻、脑大体小的畸形状况。对各级教育的分配极不合理,各发达国家均重初等教育,轻高等教育,而我国则反其道而行之,重高等教育,轻低等教育。基础教育涉及面广,公共产品属性强,却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高投人;高等教育属于相对少数群体,即使经过较大范围的扩招,但还是属于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精英教育”,但却得到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较高投入。可是如果没有优质的初级教育哪来的高级大学教育;没有根基牢固的小学生,哪来有创造力的大学生?
前面提到,分配的公平包括分配起点的机会均等,基础教育就是一个教育的起点,资源分配与高等教育相比严重不足,造成“头重脚轻”之感。试问根基不牢的大厦如何做得高做得大,那岂不是空中楼阁?
2.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对某些学校优先发展的措施,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抓重点、树窗口、增政绩”,一些地区以至以来热衷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中,而对于普通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导致同一地区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同时,重点、示范学校不仅在教育投入上享有优先分配权,而且在生源、信息等方面占有难以相比的优势。这种优先分配权已经严重违背了公平的起点和过程的机会、权利均等的原则,也不符合中国最古老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其实这也是教育的最核心的前提。
横向比较:
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我国的各类资源的分配带来较大的影响,教育这种公共资源的分配也同样是优先满足城市的需要。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在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后批评,中国政府在公共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排全世界最后几名,人均教育经费之少,连乌干达都不如。她特别指出,在贫困的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往往为了支付基础教育费用而欠下大量债务,某些农村地区的情况“令人震惊”。这番话不仅点出我国教育经费投人太少,还触及教育资源分配上城市农村两重天的不公正事实。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必然带来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机会、过程、结果的不公平,严重制约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境遇的改善。
2.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市、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尤其东西部的差距更为明显。胡鞍钢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指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而西部地区是中国教育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也是知识发展差距最大的地区。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城乡差距不可能产生缩小的趋势,其他的一切经济的直接大量投入也只是短期效果,不能解决其根本。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人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国家的政策。当年优先发展南部沿海特区也带动了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们要清楚的是经济上的暂时偏向可能会造成一时的差距;教育上的偏向将会造成长期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渐进的,影响却可能是一代或者几代人。
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所产生的影响,诸如收入、公共资源只是物质方面的,是及时的;而教育资源是知识文化层面的,它的影响是渐进却又是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所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三.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应采取的对策
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起点均等出发:
1.重视和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源分配问题。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重视并不仅仅是资金和各方面教育资源的倾斜和投入的加大。我们政府有很多政策的出台的出发点和措施本身都是非常好的,都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的,很多政策和措施到受者的一面就被曲解了,甚至造成或加重了另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教育资源问题的重视很可能加重社会对重点、示范的崇拜和误区。所以,重视和支持不仅要落到措施本身,还要注意方式问题,考虑大众和社会的接受情况。
2.给予普通学校均等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这涉及到这个教育机制的问题和社会心态和文化的问题。但单就教育资源上来说,正确合理的政策引导是必要的。政策对人是有引导力的,这种引导长期下来就成了社会的心理和文化。
3.自主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并主动投入教育事业,充当教育资源。对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不能单靠政府政策的支持,还要靠当地发挥主动性自主培养和投身教育事业.通过培训或自主学习的办法使这些地区拥有大量优秀教师,要为优秀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从公平分配的过程出发: 1.分配过程中,避免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少数人或少数阶层占有。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政府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但事实上地方和部门在利益的博弈中一再获胜。结果,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投入仅仅造就了城市里少数几个名校,教育资源和成果主要被城市和相对富裕的社会阶层占有,教育资源配置上日渐生成“富裕集聚效应”。这就要从源头上做好分配问题,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结果处做好反馈工作。
2.建立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联系。由政府出面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资金.设备和人员支持。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定向招收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到发达地区学习,共享优良教育资源,或发达地区委派优秀教师定期到不发达地区支援教育,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传授给他们,进而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3.走产业带动教育的道路。[3]鼓励产业界和教育界联合办学,号召企业在资金上给予教育一定的支持,或在政府的帮助下教育单位建立各种经营性的教学实验基地,通过开展各种生产经营取得收入,再将收入投入到教育中,以解决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据各自条件的不同可以举办养殖厂、小工厂、小农场、餐饮店、服务站、小超市等,以工商产业促进教育发展。这样既可以创造一定的收入补贴教育资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走进这些场所参加社会实践。
结语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已经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它的不利影响也日益凸显。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第一原则便是要给受教育者一个机会均等的共同基础,使得所有自然资质的受教育者都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共同的教育收益,学校也为他们所有人的未来的最基本的发展铺垫了一个相同基准的起飞平台。同时保证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权利均等。在这两个前提下的差异化结果都是公平的。
注: [1]刘斌.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公平观述评[J].山西大 学学报(哲社版),2004,(4):59—62.
[2]张寒梅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7月 , 99-103 [3]郝利建 教育资源均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今日论坛
【参考文献】
韩东林 分配不公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3月, 119-122 唐勇 朱长华
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5月, 87-90 丁媛媛
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第7期下半月刊
徐玉斌 关于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思考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顾拓宇 促进公平,实现教育的本真追求 理论探讨 方巍 魏雁滨 社会发展:社会资源分配的新思路 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彭杰武 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制度探析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1月第1期
包巍
从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视角看教育的不平等性 学术交流 刘延云
试析高校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
教育理论 2004年第3卷第2期
第四篇:化学教育资源
一 常用资源
? A.元素周期表 WebElements-
B.化合物性质(MSDS)
ChemFinder服务
化学专家站点
D.家庭教师索引G.搜索引擎
Google-
Alta Vista
5.查找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a.有机化学数据库
b.点击强力搜索 at:
c.银河-
d.NIMC站点
6.化学物质的应用
a.ChemExpo Commercial Chemical Profiles?b.化学与化工
7.有机物的溶解性
8.毒性
9.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化学物质“计分表”
10.光谱和热力学性质
NIST站点的红外、质谱和热力学数据
NIMC站点的核磁共振、红外和质谱数据银河
? B.概念
o 1.物质的状态和磁性
词汇...utorial/phmenu.html
8.第二定律
9.有效数字、单位和单位换算
a.有效数字
b.单位...sclimate990930.html
c.单位换算
10.理论化学
B.硫酸-硫酸制造、化学工业之门
or
C.石油
o 1.石油:化工原料和能源or
2.现代的石油提炼-一个实例
or
3.化石用于燃料
4.石油勘探...findoils/index.html
D.化学工业
o 1.化学50强(1996)
2.1997 事实和数字
3.2000 事实和数字E.化学应用参见二-B-
F.化工中的危险 http://stats.bls.gov/news.release/osh.t01.htm
G.化工专业引擎-
Keywords: 数据库健康化合物资料库化学
第五篇:均衡教育资源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面对新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及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任务,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一是要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教育发展改革的第一要务。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各级政府要以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工作在各级党政工作中的权重,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训等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失衡的长效机制,把重点放在实现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上。
二是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教育公平难题。要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把享受优秀教育资源招生的操作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在招生、高校破格录取、以及奖学金授予等领域制定科学严密的资格认定标准,最大限度增加透明性。比如,在优质幼儿园入学上可以采用随机抽取家长,再蒙眼抽签录取的方式以保证每个儿童拥有的入学权利。还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群众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者,严防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招生入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难题,让政策真正惠及目标人群。
三是发扬“敢闯、敢试”精神,大胆探索。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制定长效措施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旧体制的框框,发扬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改革精神,对热点领域重点改革。比如,在高考高校名额分配上,要对一些经济落后、基础教育条件较差的省份或地区适当进行倾斜和照顾。另外,探索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贷款助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政策,实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让农村孩子不至于因为教育资源的贫乏而失去参与竞争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要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倾斜。完成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格局,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方能畅通社会阶层流动渠道,这也是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