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电网建设进入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电网建设发展阶段,对电力企业提高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网建设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直接影响着电力的供应的安全和稳定。为满足电网建设新技术应用的要求,需对其监督管理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在现今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管理的实践方法,为后期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实践
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电力生产质量和安全的压力,如何通过创新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成为电力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
1.1各专业技术监督侧重于电网设备投产后监督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各专业技术监督侧重于设备投产后监督,着重对故障、缺陷、隐患进行分析,发布预警、告警等通知。对于设备投产前的图审、监造等过程的技术监督往往重视不够。随着电网的蓬勃发展,基建项目数量众多,在投产前的技术监督各环节,例如主变压器的总装配、出厂试验时的见证与监造,由于生产部门技术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同、精力不够,或部分工程存在技术监督网成员无法及时安排到位、监督缺失,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1.2电力基建与生产差异问题影响监督工作
在电力基建工程的图审、技术规范把关、监造、质检、验收等各环节,因为不同技术人员的差异,导致部分意见遗漏或者与统一实施意见有不同的见解,形成电力工程建设与生产部门的标准的不统一,造成双方在电力基建工程交接时的推委和纠纷。以往电力基建工程,生产部门的技术监督人员已积累了一定的监督经验和历史资料,这些经验和资料对开展后续技术监督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基础。但以往工程提出的监督意见长期得不到建设部门认可。
1.3监督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
要想保证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质量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到位,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对于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奖惩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各项管理措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技术监督和管理效果。比如生产人员会对规定的标准作业规范偷工减料,简化工作程序,在需要进行设备检修记录的环节,生产人员未能对具体的检修试验报告进行记录并上传系统,或者记录不完整,导致后期无法对设备进行检修记录的查询和状态检修的分析评价。
1.4输变电生产和技术管理专业人员培养速度跟不上电网发展脚步
电网建设不断加快,2009年更是进入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电网建设发展阶段。这种变化对电力企业驾驭智能化电网设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电网生产组织方式,尤其是输变电运维和检修专业面临发展瓶颈,主要是传统模式下设备运检效率低和专业人员培养速度慢,难以跟上电网发展脚步。目前生产一线人员具有相应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较为欠缺,在智能化电网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或设备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在后期运行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电力故障,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
2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实践的措施
电力技术监督是指电网设备在可研规划、工程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安装、调试验收、运维检修、退出报废等全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检测、试验和抽查等手段,监督有关技术标准和预防设备事故措施在各阶段的执行落实情况,分析评价设备健康状况、运行风险和安全水平。通过对监督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并对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以提高电力生产的经济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指标。
2.1电力设备投产前全过程重视技术监督工作
电网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质量;而工程质量又与设计时的技术标准、设备制造材料、结构、工艺水平及建设安装调试质量息息相关。所以,电力企业必须提前介入并重视设备投产前技术监督工作。电力设备投产前项目管理部门一般应至少提前一周提出下周的审图、设备技术规范审查、设备监造、设备到货抽检等计划,运检部安排相应输变电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投产前相关技术监督工作。发展策划部负责组织规划、可研阶段的技术监督活动;基建部组织初设、施工阶段的技术监督活动;物资公司组织物资设备采购阶段的技术监督活动。运检部按照计划,依据标准,重新整合了专业技术人员介入投产前各阶段技术监督活动的有限人力,通过定期分析、总结,通过各项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如集中试验力量强化质量抽检工作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标准化审图、标准化验收等技术监督工作,严格督促落实相关技术标准、反措和已统一的技术规范,有效保障了设备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参加投产前设备技术监督工作的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程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形成具体工程的技术监督记录,录入PMS系统技术监督模块,闭环跟踪问题处理情况。参加人员对新出现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及时咨询专业网负责人或由专业网负责人组织会审,以确保专业管控的有效性。
2.2电力基建与生产差异问题的协调与解决
运检部(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运检部)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网及时汇总本专业的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设备技术规范和有关设备安全隐患必须在投产前阶段解决的问题。在专业网范围内开展宣贯、培训和学习,使得各专业网成员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现场实际的要求。每年年初运检部联合基建部、发展策划部,按照国网十八项反措、省公司专业反措、上级差异统一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结合公司实际,组织生产和建设各部门,针对以往验收等阶段常出现的差异问题,深入分析、沟通协商,达成共识,有效推动工程进展和设备交接。通过这一举措,定期对投产前出现的新问题、新差异进行分析,统一改进和完善措施,及时反馈到投产前各重要环节进行整改。
2.3完善工作考评机制,严格绩效奖惩管理
技术监督网设立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专业负责人员,涵盖全公司从事建设、生产、营销等各部门。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介入电网设备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应与技术监督网组成人员基本吻合。运检部应完善工作考评机制,严格执行绩效奖惩,绩效奖惩机制要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照每周生产工作计划对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和相应的绩效奖惩,以提高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技术监督管理的绩效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反措执行率做为一个关键指标,对可研规划、工程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安装、调试验收、运维检修、退出报废等全过程中的技术监督进行约束与考核。电力基建工程投产前设备缺陷在PMS系统中开辟专门模块进行闭环跟踪处理,参照缺陷管理规定进行反馈与考核。
2.4加强培训,提高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制定合理培训计划,对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分批培训,可减少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影响。深化培训内容,比如针对目前较为新型的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将培训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有针对性加强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岗位技能、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5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方式多样化
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监控管理工具相结合,能在保证监督质量的同时为电力企业节省人力资源。例如在电力设备上安装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将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信息实时传送到远方的OMDS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中,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即使不到现场也可对设备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通知人员进行检修。
3结论
电力生产是我国各项经济生活稳定进行和人民正常生活的保障,在现今电力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和社会对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加大电网建设与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力度,不断创新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方法,并利用现代信息电子科学技术,全面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显兵.浅谈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数字化用户,2013(19):52.[2]张艳霞.综述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以及电力技术监督管理[J].科技展望,2014(16):167.[3]潘进.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运用[J].低碳世界,2014(21):64.
第二篇: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运用
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及实践运用
【摘要】: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企业技术监督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联系我国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问题进行论述,主要突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实践,更好地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实践;举措引 言
在我国对电力体制的改革下,电力生产系统执行力在不断加强,设备运检效率扣效益也大幅提高,为电网公司连创安全生产年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公司本质安全,企业必须以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作用,完善覆盖主网和城农网;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组织架构的技术监督网络,落实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监督,加强对主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退役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健全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异常预警、告警制度。而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践需要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对其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概述和作用
电力技术监督是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具体内容。它指的是按照科学标准利用先进测量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在对发电供电设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从电能质量、热工、电测仪表、继电保护、节能、振动和特种设备等方面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安全水平、稳定性能以及经济性等标准,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调整。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确保发电供电设备在良好的状态或者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运行,最终给用户一个安全的用电环境,让用户使用高效便捷的优质电能。
技术监督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所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相对更严的要求。电力企业在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所以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实践的举措
3.1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3.2 深化管控,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
一要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二是要求各专业上报、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三是强调对关键指
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图1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平台
3.3 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监督不留死角
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3.4 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
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中台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3.5 深化状态检修,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
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
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3.6 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实现人员设备可控
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图2 反馈和监督的关系
3.7 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结合公司精益生产年活动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结束语
对于电力技术管理日后的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应该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而对于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并采取措施解决,积极吸收国内外典型的优秀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现状,合理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从根本出发让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科.加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J].通信电源技术,2012.04:119~120.
[2]娄作义.电力技术监督管理[J].科技传播,2012.16:28~33.
[3]李彭.发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信息管控平台的开发及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06:17~21.
第三篇: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及实践思考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何使高等教育管理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成为每个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华丽转身。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改革的逐渐深化,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不容忽视。
1.教育管理观念陈旧
一是把高等教育管理当成行政管理,当成单纯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肤浅,对管理和教学的密切关系认识模糊。二是重管理轻服务,以行政意志支配教学工作的运行,漠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三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足,不利于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内在潜能。四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简单地看做执行、传达、归纳、整理的技术性工作,对其管理育人职能重视不够。
2.教育管理体制僵化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大多比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设置,运行机制也类似于政府部门,按照政府部门的指示和要求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办学目标上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束缚,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研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都追求规模大、专业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考虑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千校一面。三是管理制度过于刚性,对教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方式、考核要求等管理统一性、指令性有余,个性化、自主化不足。四是教学管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陈旧,缺乏对教师教学创新和学生学习创新的激励,教育教学效率低。
3.教育管理方法落后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形式和手段单一落后。习惯凭传统经验发布各种指令,管理中见物不见人,机械地依靠各种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忽视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和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相对于其他教育和社会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促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高校的内涵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上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教育思想的突破和革新作为先导,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明确高等教育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区别,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有内涵,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将高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关心师生员工在情感与物质上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做好“保障性”工作,实现高校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平等民主精神,尊重师生员工的个性差异、思想认识差异、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差异。四是正确领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属性,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环境,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每个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是高校制度性改革的落脚点,是由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性标志。一是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模式和运行方式的束缚。按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设置教育管理机构,确定运行方式。二是切实推动“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参与。三是结合本校办学实力和学生情况,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按社会的人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设计专业和课程,突出人才的培养特色。四是建立更为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机制,适当降低教育管理重心,发挥院系的管理主动性,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融合。五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和考核方式等环节给教师以充分的自主权,以科学而灵活的教学评价指标检验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学习创新。
3.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以提高效率为主旨。一是在落实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尊重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形式,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参照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各项目标要求,以高等教育管理的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成才创业,增强高校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纽带作用,及时了解高校教职工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直接要素。
一要根据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改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入手,在学科设置综合化、专业设置宽口径、课程设置实用化三个层面开展创新联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构建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平台。
二要制定较为灵活的、弹性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学分制和选课制,使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三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弊端,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四要完善涵盖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素质、个人特长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选人、用人提供科学的导向。
第四篇: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及实践创新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同时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想要在市场营销的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就要将自己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进行改革,接受和应用创新型市场营销理念。文章以项目管理的意义为切入点来分析怎样实现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实践创新
如今社会全球经济化越来越完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之间竞争力的日益加剧,现在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得越来越快,企业营销模式也各不相同,逐渐向多项化发展,企业如果想要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和基础,在市场营销策略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制定并执行良好市场营销策略上还要有一个好的项目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1.市场营销总引用项目管理的意义
现在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得越来越快,企业营销模式也各不相同,逐渐向多项化发展,企业要在市场营销策略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当前社会,很多因素阻碍着市场营销的项目组织创新,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决策部门不够支持。只有决策部门对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深刻关注,提高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将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创新提上来。第二,在企业中,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是推动创新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项目管理的研究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在起步上比较早,培养人才的环境也不如发达国家,所以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这使得企业在多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上有很大缺陷,阻碍了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创新。第三,项目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企业是由一个巨大、完整的系统构成的,要想把整个企业的执行力提升上来,就要环环紧扣,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并且严格按照系统的模式来运行。第四,项目管理不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在项目的宏观管理和信息上都不畅通,最终导致项目的管理不到位,让项目管理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只是纸上谈兵。
2.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监控和制度不完善
我国项目管理中监控制度发展不全面,在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上也远远不够。我国市场营销的项目管理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在起步上比较晚,在重视程度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金投入比较少,还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机构与时间单位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分离的。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对市场营销的项目管理研究并不成熟,项目监控制度不完善。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效率太低,阻碍了整个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发展。再者,企业对可行性研究缺乏重视。所谓的可能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的内容包括市场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和经济方面的,通过研究分析项目的利弊,对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多少进行判断,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依据。但是我国存在着很严重的不够重视可行性研究的现象,这是需要改进的。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需要创新意识,项目管理拥有着多变的环境,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会存在很大变化,有着很强的复杂性,所以积极运用创新意识对待市场营销中的项目管理对市场营销行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项目的实施中,传统模式的不足也会逐渐的暴露,在实施中,不要逃避遇到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找寻原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会对整个行业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3.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的实践创新
3.1建立项目组织
要想把企业提升上来,就需要制定一个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市场走向,是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关键。在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中,要研究市场走向,把握正确的市场走向,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企业中,项目的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缺陷。企业是由一个巨大,完整的系统构成的,要想把整个企业的执行力提升上来,就要环环紧扣,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在管理上加强重视,将项目的建筑理念深入的贯彻到具体的执行环节中,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在自身产品满足市场需要额前提下进行消费者需要的揣测研究,挖掘潜在消费者,让企业获得更多收益。
3.2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市场营销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企业要想在众多企业中建立优势,就要对营销策略进行新的制定,营销策略制定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展望,这就要求企业要抛弃原有的营销理念,通过企业机制的革新来将转变营销理念的想法贯彻到具体的企业市场中。对企业的环节进行总体管理,在企业的职工问题上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增加专业技能,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潜质进行培养和挖掘,让每个工作人员能为企业发挥最大的作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创新项目管理上,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消费人员的心理,明确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项目管理进行不断的调整。在这方面可以采用负责制,建立双角色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收集率。企业的决策和实施在具体的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足和障碍,这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最终收获,所以可以在平时中让工作人员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进行评审,不仅让工作人员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增加积极性,更可以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和研究。
3.3建立产品营销计划
在具体的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中,为了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我们要制定企业营销活动发展目标和计划,让公司在立足当下的前提下可以展望未来,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待上级的指令要认真完成,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加强对其他工作的监督,促进共同进步。对企业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企业的经济需求,把企业的经济需求和自身的经济能力结合在一起,对未来的营销计划有一个长远的安排,然后根据计划的具体目标来设定工作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为了对消费者所倾向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我们可以做好资料收集和资料整合,调查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接纳水平,通过消费者的需求有目标的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3.4制定集体营销策略
在计划方案的基础上要进行集体营销策略的制定,在进行集体营销策略时。注意安排好每一位员工的具体工作,把工作细致划分,安排到个人,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责任感,通过责任感的建立来督促他们工作的认真和积极性,这样可以带来更高效率的工作完成。除此之外,在进行项目管理和制定营销工作的时候,可以不能只让市场部门来制定,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营销策略的制定上,要知道,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部门的积极性,如果只让市场部来进行项目管理和制定,让企业自身每个部门的内部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破坏企业的内部平衡,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营销产品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把企业自己的产品优势找出来,通过提高产品优势来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让自己的产品在百家争鸣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广大的客户群。第二,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安排要通过人员的自身特质来进行合理分配,发掘营销人员的潜力,注重对营销人才的培养,在平时的工作中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以及培训计划,只有把企业的整体员工素质提升上来,才能让企业的未来做最大的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贯彻促进企业发展为共同目标的理念,让员工在共同的努力中养成协调合作的精神习惯,在这方面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团队合作活动,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让员工了解到自己对公司的重要性,提高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得越来越快,企业营销模式也各不相同,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如果想要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市场营销策略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长远的发展。把企业自己的产品优势找出来,通过提高产品优势来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通过工作人员的自身特质来进行合理分配,发掘营销人员的潜力,注重对营销人才的培养。接受和应用创新型市场营销理念。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晓萍,杨尚东.企业集团研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3):123-124.[2]公立.国企市场营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4(09):23-24.[3]刘清华.网上交易的不完全性市场契约及其自我履行机制[J].经济科学,2012(11):85-86.
第五篇:艺术设计论文实践创新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实践创新论文艺术设计论文实践创新论文艺术设计论文实践创新论文
论艺术设计类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使许多艺术设计毕业生因缺乏创意和实践能力成为“半成品”,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好的设计师。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对完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提高设计类人才的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等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字】艺术设计 实践创新 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艺术设计教学中,普遍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另一种则是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前者通过教师课堂传授、讲解来体现,主要讲授设计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即一些方法、技巧、原理等等;后者则通过学生做命题练习来完成,即在程式化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素材信息来进行构思设计。作为基本教学思路,这两种模式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而言,这种传统模式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若不具备一定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不会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社会用人的需求与
潜在需求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技术特色型与知识综合型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还比较少,大多数还是创新和实践能力比较差,而这又是当前与未来用人的发展趋势。因此,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对完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提高设计类人才的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等等,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同时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本质的要求。
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者提出了以下主要研究思路:
一、课堂教学和市场调研考察相结合,开展在实践中引导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
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模式,实行集中讲授、组织学生到实地调研考察、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到不同场所,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思维的不同方向,寻求思维发散的多种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对学生经常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
二、将专业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专业实验室的教育模式。
在成立的实验室里,配备先进设备条件和专任指导教师,把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课堂搬到实验室,做到把教学场所、实验场所和实践场所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践或实验来完成课程学习
任务,通过开放实验室,开设自选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内容上,可以实行“一体三维”的内容建构:“一体”是实施以实验室为主体的专业教学,“三维”是指设计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思维相结合。其中专业教学以创新思维和专业训练为主,包括专业技能深入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职业设计师的标准,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育模式。(1)、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把一些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放到专业教学中去,由教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专业学习。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积极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在实践中自主的获得知识和经验。
(2)、学校要定期聘请一些设计界的专家或设计公司的知名设计师等来校举办学术讲座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们互动交流,从而开阔视野。也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优秀设计师作为外聘教师,兼任设计课堂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3)、另外,还可以开展“假期课堂”。也就是在暑假,设立单独的实践教学学期,让学生到真实的职业岗位上,参与到项目设计实务中去,到社会的设计、生产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因为设计师的实践能力要来自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设计艺术实践经验。为
了避免学生在外地上当受骗,或者做的工作与专业不符,可以建立一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社会实践资源。学生通过完成企业项目,亲身感受自己的设计作品转化成商业价值的过程,直观理解设计的各个环节,了解生产实际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将来成为高质量的创新型设计应用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总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使许多艺术设计毕业生因缺乏创意和实践能力成为“半成品”,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好的设计师。本文中实践创新教育模式的提出,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找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连接点。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得一定的设计经验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它对于改进艺术设计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装饰.2006(12).[2]潘鲁生.“假期课堂”探讨—关于设计艺术专业“假期课堂”教学的构思.2003.09 [3]王犹建,王洁,熊金汇等.培养设计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实践与探索.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