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艺术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从理念系统、标准系统、内容系统、技术系统、改进系统、外部监控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立艺术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艺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各高校都在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正在逐步构建起系统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影响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受到了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重视,各艺术类高校都在探索建立和完善能体现自己专业特性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将高等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相结合,从理念系统、标准系统、内容系统、技术系统、改进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补充外部监控系统,确立一个艺术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一、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各个学科门类都有自身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而艺术学学科门类在独立之后,更是在探索建立一个独立的有自身学科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艺术教育本质就体现在实践性上,抓好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一个不同于理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符合艺术教育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的实践教学管理标准和体系,以探索和研究艺术教育出作品、出人才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个科学性的、发展性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督促和保障教师和教学单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强化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质,施展学生的特长,注重创意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表现训练。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同,在于其目标直指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策划管理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从实践教学的标准开始,就将目标分解到相应的各个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学生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活动任务中,用各种制度、措施手段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理念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应是基于高校教学实际和艺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艺术专业的特性,弥补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不足,力求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效,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理念,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真实反映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的特性;第二,目标明确,能反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与精神、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客观性,以数据和记录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对实践教学的各关键环节进行多元的评价管理;第四,注重可操作性,在时间上、人力物力上、程序上、标准上都应具备可行性,做到全过程管理的同时又能抓住关键要点,提高管理效率;第五,把握激励性原则,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注意管理是服务、评价是手段的原则,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好激发教师实施教学和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标准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系统,需要结合高等艺术院校人才的目标定位,通过制定分类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标准。首先,学校要结合培养艺术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明确实践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各院(系)再结合实践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从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制定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分类目标,再细化到具体的专业实践课程上,同时包括各类实践项目的目标。在制定分类目标的时候,要明确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构关系,探索双创教育、外出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创作、就业创业梯级递进的关系,明确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上的层次与水平。鉴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尤其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如何服务于行业、企业与岗位,目标要定位在与行业企业需求对应的核心能力上。其次,在分类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找出影响实践教学的关键点,进而在关键点上设立相应的质量监控点,并结合学校各级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硬件、软件情况,进而对每个质量监控点制定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指标。这些指标的质量标准定义有的可以根据国家审核评估提到的标准设立,有的可以通过调研自定义设立,有的可以参照专业评估和国际认证等有关标准设立,指标体系涵盖层次应面多而广,可以包括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毕业设计(创作)标准、外出实践教学(写生、考察)标准、课内实践教学标准、实验教学标准、创新创业实践标准,以及项目制、工作室、工作营教学标准等等,能够完整反映实践教学基本状态,突出专业特色,真实的反映实践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学质量,为学校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内容系统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质量标准系统,设计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由于实践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个性的、自主的多样发展,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更加开放多样,对成果的评价考核也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实行全面的过程管理,以此来适应新时期开放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就要遵循实践教学过程的流程,从教师准备、条件准备、实施环节、考核环节等阶段,确定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理念,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实践教学条件(设施设备、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关键实施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教材、学生成果与综合能力等等,重点覆盖课堂教学阶段性创作、项目创作与研究实践、实习(写生、采风)、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板块,每个板块均应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文件、管理流程和评价方式,形成程序性文件、操作性文件与记录性文件,并通过教学委员会从学术方面,校、院(系)、教研室从管理方面,教学督导组织从督导方面配套相应的管理系统,负责管理、运行、维护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项监控活动,收集反馈信息,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四、技术系统的构建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将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和控制点纳入可控状态。一方面,以管理平台为基础,实时更新与发布日常实践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实践教学质量年报、自评报告等,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同时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开展质量综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另外一方面,利用平台中的各种数据有效监控实践教学质量。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常态检测,利用平台进行数据横向、纵向、趋势分析,一是发挥管理平台数据库的日常自我诊断功能,可以有效及时的发现各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或即将出现的异常,给予提醒并提供数据分析,使运行状态实现可视化与准确化;二是对有关实践教学状态数据进一步深度的整理与分析,对反馈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并全程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辅助依据,及时解决实践教学问题,逐步形成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管理,促进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五、改进系统的构建
建立信息准确、可操作性、闭合完整的信息反馈改进系统。首先是要在复杂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重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定期的有组织的调研,包括走访走访企业、实地考察、问卷座谈等方式,定期针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满意程度、毕业生就业情况、服务地方经济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分析,用多种形式收集社会对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评价信息。其次是及时、准确地归纳和整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反馈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发挥数据的倒逼作用,从数据中找到推进工作的路径,将发现的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调整、改进实践教学活动,建立起实践教学质量的预警机制,并总结和推广有效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采集的信息经研究形成决策,再通过相关的管理部门来实施,实施后对出现的新的信息再进行采集、反馈与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特征的、闭合完整的信息反馈改进系统。
六、补充外部监控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开放性,需要学校主动引入实践教学外部监控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与企业、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学生家长、大众传媒、毕业生代表等,积极发挥各方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具体的监控方式,可以通过一方面学校主动向社会公布实践教学基本状态,同时通过在实践实习基地设立教学质量监督信箱、毕业生追踪、用人单位调研、第三方评价等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本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利用实践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公布,让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实践教学情况,主动拓宽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的沟通,可以形成学校外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主动邀请地方行政机关、企事业代表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制定、实习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尤其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应用开发,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共同研究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切实实现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社会化评价。
作者:李霞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04-106.[2]陈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失控与监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144-150.[3]李淑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242-247.[4]王源远.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4-16.[5]刘俊鹏.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5:345-346.
第二篇: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借鉴企业管理理论,构建“战略目标—任务型团队—结果负责制—教学方法改革—质量检测—自我提高”的质量管理闭环模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凭借灵活的民办体制优势,从2003年开始对海尔管理模式、联想管理思想、A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理论等企业管理理论均有吸收借鉴,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检测及评估指标体系,在信息类人才培养中大胆实践,效果显著。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
1.就业率不代表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对大学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就业率,而对就业质量则很少注意。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不想惹麻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顺利毕业出去,于是,在考勤、作业、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难度等方面放松标准,为他们的毕业提供便利,这样的做法很难保证质量。
2.学习是双向过程,因素不能保证结果
企业的产品生产中不仅需要有完善的产品设计、生产条件、熟练技工等保障因素,更应注重的是产品检测,有缺陷的产品是不能够流通到市场中的。相比较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更多地关注了条件与过程,对结果的检测及把握则相对不足。
二、企业管理理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1.结果导向的思维与行动模式
企业不做结果会被市场淘汰,员工不做结果会被社会淘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结果就是学生学会专业技术,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基本的社会能力及未来发展所需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谋生并持续良好发展。建立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就是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学生成长及发展状态为结果,以此来衡量工作绩效,并修正接下来的行动。
2.建立任务型团队
为实现使学生批量成长,对学生负责,对结果负责的目标,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积极破解难题,从企业入手,在机制上实施了“人才强系”战略,建立了“外引内培”的选拔聘用机制、专兼结合保障机制和评估与奖励机制等,如软件技术系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引进企业项目经理、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引入行业考核机制和行业规范,形成订制班培养。计算机应用系为推进各专业与优秀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并将校企合作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任用外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甚至申办新专业,重组和整合相应机构并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使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建立结果导向型评价
推行考试改革,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和“教考分离”体系。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本位,素质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技能为关键”的理念,并通过不断改革探索,逐步完善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听说、写作、业务操作、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面试、表演、分组讨论、辩论演讲、阶段测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克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实现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4.建立结果导向型工作模式
保证实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资源配置(做对的事):师资水平、实验条件、实训环境、课程安排、课程设计、课程模式、校企合作等都对人才培养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走出任务型思维,明确我们要的工作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实现了想要的结果,不断地问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是对人才培养有利的,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工作。
结果导向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每个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打破常规的协调机制,确保预期结果的顺利实现。
三、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企业管理理论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借鉴与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有助于建立结果意识,关注工作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工作结果的设定与衡量标准
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包含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职业态度的建立、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养成等诸多方面,有些目标很难形成明确的可验证指标,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明确因素。
2.建立与结果检验相配套的绩效体系
多年来形成的教师职能分工与任务结果不相匹配,教师绩效激励体系与结果导向的检测与激励体系不相融合,都是影响结果导向工作模式能够顺利实行的不利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体系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摸索。
3.人才培养结果与办学总体目标的权衡
一所学校的办学总体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等,而人才培养结果的实现可能要求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在诸多方面综合平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篇: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市政建筑工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质量管理作为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市政工程质量水平。要想顺利开展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积极创新质量管理的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施工监督,进而实现工程的最大化效益,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设计全局意识。有些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整体的设计原则,多停留于局部设计的层面,如对过期无法使用的建筑采用局部整修的方式,这样会使局部小规模建筑层出不穷,而市政建筑整体设计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与一般建筑类型存在明显不同,市政建筑具有服务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如果仅仅只实施局部建设,往往会使城市总体设计呈现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崭新风格的形成。二是施工材料不达标。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施工所用材料的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如果施工材料不达标,则会影响施工质量管理,延误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多是选用混凝土,而水泥、骨料、水、砂等是构建混凝土的原材料,若缺少这些材料中的任何一组,都会降低整体的施工质量,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例如:水的用量、砂石大小、沙粒大小等会干扰混凝土的强度,一旦这些材料的质量与用量与规定标准不相符,或者是没有及时查明这些材料的不规范使用,则会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隐患。三是缺乏监督与指导。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极易出现忽视工程监理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企业不能充分意识到监理的作用,无法积极监理检验工程总体的施工质量。通常监理工作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监督功效,如果在工作中忽视监理,则会为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二、加强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认知工程施工原则。市政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市政建设整体质量,可以将市政建筑工程在人们生活工作的积极意义加以充分发挥。在市政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质量为基础,按照一定顺序解决相关问题,扩大服务功能,将社会价值进行充分体现,发挥出市政建筑的社会作用。另外,实施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握,有机融合施工管理和整体设计,明确施工规范和施工原则,提高市政建筑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二)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必须要加强对合格规范材料的选择,严格监控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对施工质量进行认真监督,从而有效解决施工管理问题,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同时在材料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做好材料选购工作,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选择材料厂商,认真核对材料的型号、规格、名称等,安排专业人员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材料的准确无误。当然在选购材料时应该从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出发,使其与施工标准相符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不达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做好材料管理和存储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存储,控制管理好材料搬运与安放,关注钢筋的防锈和水泥的防潮等一系列工作,按规定标准来处理施工材料,避免不同材料混杂在一起,防止材料损坏和变形,便于材料的使用与安放。
(三)加大工程监督和监理的力度。市政建筑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和心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这就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建筑类型为依据合理设置施工周期,并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一般监理的目的就是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全面掌握施工细微情况,结合具体操作角度、专业角度、技术角度监督及干预工程,对建设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及时纠正,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市政建筑工程的监理可以选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准确把握前中期的监督,认真做好验收阶段的查验工作,以达到全方位监督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加强工程形象设计。市政建筑基本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城市的发展水平,而且城市建设的综合性指标取决于市政建筑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使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市政建筑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将城市建筑风格进行展示,有效满足城市长期的使用与变化要求,因此需要明确建筑类型和建筑风格,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变化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设计全局意识、施工材料不达标、缺乏监督与指导等,导致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发挥出工程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建筑单位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认知工程施工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加大工程监督和监理的力度,加强工程形象设计,从而很好地解决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实现工程的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翁罗敏.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5.[2]郑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质量探索,2016.[3]张鹏,柴磊,廖伟东.市政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技术管理路径探索[J].四川水泥,2016.[4]白晓波.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
第四篇:药物配制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职业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剂师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配置的机构[1]。PIVAS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从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中分离出来,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且使之前开放式、半开放式的静脉配药方式过渡到了在全封闭式、万级洁净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药物配制的方式。这种药物配制方式既可以减少配置过程中的药物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损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设置PIVAS来专门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2]。但是要想绝对保证患者的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医院还需要对PIVAS药物配置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本研究通过对本院PIVAS药物配制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现报道如下:
1人员组成要想保证PIVAS药物配制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工作团队成员的专业性。本院PIVAS工作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以及药品配置、质量监督、发放等工作均由团队内部成员完成。如此不但可以保证药物配制过程的专业性,同时还可以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临床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
2质量管理
2.1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药物配制过程中环境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药物配制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对PIVAS的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应严格区分控制区、缓冲区与洁净区,并严格按照环境消毒、清洁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为了确保环境质量,应定期更换清洗过滤网,每月进行空气质量培养并送检。
2.2加强人员质量管理
虽说PIVAS工作团队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但是人员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为了保证药物配制质量,必须要对人员的选拔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团队候选人在上岗之前,会对这些候选人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包括工作制度、流程、各项操作要求等。培训过后会对这些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择优上岗。而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如职业道德、工作规范、新的工作要求等相关培训,使团队工作人员对待药物配制工作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2.3加强物品质量管理
本科选拔相应的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药品、器械、耗材等的有效期以及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对患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药品、耗材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3工作流程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PIVAS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保证静脉药物的配置质量。在对工作流程的管理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3.1与提交医嘱的科室进行沟通,保证医嘱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医嘱的合理性,审方要认真负责,发现可疑或不合理医嘱时,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确定无误后出库打印标签,临床药师会定期提取临床科医嘱记录,并对其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用法用量、使用途径等进行专业分析,同时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临床科室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双方通过沟通达成一致,从而保证药物配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3]。
3.2严格审核医嘱,防止差错事件的发生
PIVAS虽然是药物配制部门,但是对于临床科室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4]。当PIVAS工作人员接收医嘱并准备进行药物配置之前,一定要对医嘱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科室、患者姓名、医嘱内容等,以防止因医嘱错误、患者姓名错误而出现用错药的情况。
3.3调剂核对配制实行责任制,谁经手谁负责
在药剂调制完成后,将药剂按照病区、批次进行严格分类,同时排药、核对人员均签字,从而责任到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3.4严格输液调配流程,保证成品及时准确发放
护士在操作台上配制药品前要仔细核对,切勿盲目、机械性地加药,发现有疑问或不合理医嘱,及时与药师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入。输液成品送出仓外有药师再次核对,电脑扫描后放入相应科室的送药框中。所有经手人员进行签字后将输液成品送至各临床科室并由收货人签收登记。
4质量改进
以上只是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控制成品药物质量的几点做法,在日常药物调配工作中还会随时发现问题,对于那些新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科室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提高PIVAS的药物配制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5结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在相关软硬件的配置上也增加了更大的投入,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设置正是医院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性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5,6]。PIVAS使得以前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在开放、半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静脉药物配制的工作方式变成了由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药剂师在全封闭式、万倍洁净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药物配制,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专业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了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使得医患关系得到缓和[7,8]。自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以来,本院的静脉用药差错事件未再发生,由此可见,在医院内部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小玉,刘桂秀.静脉药物配制环节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6,31(08):74-75.[2]任莉.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7):10-11.[3]聂亚敏,高群英,钟明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制新生儿静脉营养液流程探讨[J].今日药学,2015,25(12):860-862.[4]邱焕玲,李国红,刘爱清,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3112-3114.[5]龚燕波,方崇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02):232-237.[6]杨军军,曹耀萍.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95-897.[7]陈丽娜,陈丽莉.护士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认知情况调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12):102-104.[8]胡其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探索[J].北方药学,2013,12(01):90.
第五篇:中专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探究式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结合中专语文教学和中专学生特点,总结并阐述了如何对探究性教学进行科学运用。将这些内容作为依据,共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或体验性活动,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以期为中专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专语文教学;专业特点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中专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中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分析并总结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和生动,在使用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相对良好的互动,并且借助较为平等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探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挥空间,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做出科学指导[1]。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自主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方式有所了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一内容进行使用,从而吸引注意力,对中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对《石缝间的生命》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设计,学生对这一文章的相关资料进行查找,认为《命运交响曲》可以充分诠释这篇文章,并且要求在播放音乐时,加入学生剪辑好的视频片段,从而进一步强调生命的顽强。此外,有的学生愿意在视频和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作为解说词,或者将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解说词,从而对文章进行相对直接的解释,这样就更便于对文章进行理解。学生对这一环节进行设计,教师充分配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在他那就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多种实践活动或体验性活动
现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较少,导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让中专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必须要让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中专学生对不同语文技能和学习进行掌握过程中,难以对一些任务情感进行准确的掌握,这就需要中专语文教师积极对教材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学生的专业等,对语文教学实践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对语文知识具有新的体验。教师对语文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重构,学生通过实践也对自己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经验进行重构,进而形成较为适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例如对幼师专业的学生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当教师,并且在课前进行“备课”,学生在“备课”过程中,相当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预习,针对不懂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提高,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变通能力上以及组织能力上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再如,对《职场起点》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友感悟采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当下的就业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口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2]。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当中去,模拟采访过程中的真实氛围进行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对学生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项链》这一文章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主人公马蒂德生命中一共发生了两次巨大的变化,这两个变化是什么?”,“发生离奇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因为这一问题可以突出文章情节当中的情节发展,所以学生对其具有较大的探究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总而言之,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所在,灵活的对探究式教学法方式进行中专语文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尹艳丽.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3,03:111.[2]沈在连.“发现探究表达”——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13,09:85-87.[3]刘洪凤,胡长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