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校情结随笔
1993年7月3日,是我大学毕业离开西北师大的最后一个日子。从此母校情结伴随着我步上西部更西的戈壁深处,从地处甘肃的玉门油田辗转到地处新疆的吐哈油田,在戈壁滩已工作了二十个年头,可这个情结扎根在我的心中,已积淀的愈来愈浓。
在戈壁荒原工作,为了记录石油人为油而战的工作场景,我攀过祁连山麓的妖魔山,翻过天山、趟过险滩、穿过草原,远行过柴达木盆地的大小柴旦、冷湖、涩北和花土沟,也登过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在中蒙边界的大漠深处做过值守。一路走来,难免会有诸多艰难困苦,也会有寂寞无奈的日子,这个时候,我的母校情结便成了我度过难关、剔除寂寞的精神原动力,催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奋勇向前。
特别是在中蒙边界的三塘湖油田所在地牛圈湖作长时间的管理值守的日子,我每天遥望着拉甫提克山和莫钦乌拉山上的白雪,我的母校情结就会发酵成我对母校以及我的大学时代的回忆与怀念。
回忆起大学时代,我感触最深的是母校的宽容。对于我这个出身贫困山区、父母双亡、生活依靠不足的农村孩子来说,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山村一下子步入大都市且是名牌大学,内心深处的惶恐不安以及生活的宭迫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母校的宽容融化了我内心惶恐外表桀骜不驯的性格,那时我所在的电教系南国农先生、陶立志先生、杨改学先生以及班主任王亚雄先生给与了我无数的精神鼓励和生活关怀,让我倍感温暖,使我得以坚持读完了我的大学课业。
母校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她的人文气息。母校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强劲的文科设置,为这种人文气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学生组织的自主设立,为这种人文气息营造了浓厚的氛围。那时候学校有许多的协会:诗歌学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武术协会等,经常开展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参加,我这个工科生却固执地偏爱文学写作,于是就选择了加入诗歌协会,借学会组织的系列活动,认识了当时活跃甘肃诗坛的何来、李老乡、阳飏、张志选、桑子、阿信、叶舟、唐欣、匡文留、石磊、豆官等,以及中文系老师胡兆明、王珂、李占鹏等。诗歌学会起先由王安民组织,后来是徐兆寿,再后来是颜君,参加的基本上是历史、中文系的文科生,而我来自电教系,徐兆寿、萧音就戏称我为“电工”。那时我们在校报、广播站经常发表一些诗文,偶尔在外面的大刊物、诗歌报等刊物也有发表,我还获了一次全国学联组织的征文活动的奖励。也正是参加这些文学活动,接触这些诗歌前辈或老师,给我打下了一些文字功底,对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帮助委实不少。
现在每每回忆起大学生活,深深感到正是母校的宽容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改变了我,塑造了我,使我自参加工作后,在新闻宣传、文秘、一线生产组织、后勤管理、党务工作等方面都能拿得下来,虽无大的业绩,但也未辱没百年母校的荣光,今值母校110年校庆之际,静思天山脚下,成此文以为纪念,感恩母校的培养,并祝母校青春永驻、荣光无限。
第二篇:我的清明情结
清明随笔
清明刚过,马原课上,老师留下作业:请结合家乡清明节的习俗及亲身祭祀祖先的经历和感受来写清明节的意义。
我有些木然,因自己曾亲身经历的祭祀活动实在是少的可怜,唯有一次当数在高一下半期了。想起以后在外求学亦或工作,能随父母同去扫墓的机会也不多了吧!
家乡的清明节有种观念:清明节前三天去扫墓,说明后辈们十分惦念祖先,如此祖先便会庇佑后辈们。但切不可节后祭祀,因为那说明后辈们不把祖先放在心上,祖先会很愤怒的,至于后果,嘿嘿,你懂得!如此,大部分人会选在节前去祭拜,带上蜡烛,纸钱,果盘,鞭炮,酒杯,酒等等一些。清明时节,山上一片茂盛的绿意,也正是因这份茂盛,丛生在山茶树上的荆棘笼罩下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大黑洞。平日里从这些黑洞旁走过,定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但若这日你是去扫墓,你的精神会绷紧了相信:那黑洞是没什么的,即使有个什么,它也是不敢干什么的,因为这里有着我们的祖先,他们会从它们后面揪起它们的小辫子的。嘿嘿,人总是这样奇怪:拿着自己想象的东西来击败自己想象的东西,来让自己不害怕!
乡村的坟墓不比城市的墓园,上面总是长有茂盛的草丛,坟头上还会有几个稀疏的小洞,一般那是蛇和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每一年,每座坟头都会下陷,因此每一年后辈们来祭扫是都会往坟头上添土,还会在旁边种几棵树。我们家的祖坟的两边种了两棵棕树,很有以前大户人家门前那两头石狮的气派。草割完,荆棘砍完,便会摆上果盘,酒杯,倒酒,点香,烧纸钱,点鞭炮,洒酒,大家同时鞠躬祭拜。这种时候大家都是比较严肃的,父母们会教导孩子要懂事点,切不可在祖先面前失言的,纵然回家后,他们会给孩子讲祖先们各种各样的轶事。
话说至此,观清明,“慎终追远”------清明永远的主题,述及清明的意义,无非是在一个踏青的日子里,怀念那些不认识,甚至完全陌生的名字,那一段曾经活过的痕迹,那一段艰苦的岁月,那一堆沧桑的坟头,那一块长有青苔的碑……于活动的最后,一起踏着那一片绿意,一起回到我们各自本来的生活中去,再次回到原点,这种插曲般的悲伤情节经常让人着迷!
汪国真有诗:忆起少年往事,往事像窗外的流萤,有几多可笑,有几多可恼,全被岁月一一抚平,不知为什么,今夕会想起太多,或许,远行方有一种心境。每一次读这几句,总是不知不觉被触动,竟至落下泪来,从未想过少年时的心境竟被这样轻描淡写的被汪先生道得如此通透!犹记得那时和一群哥哥们看《古惑仔》时,最恋恋不忘的情景就是:寥寥几人身着素装,戴墨镜,手捧一束菊立于墓前,再善再恶之人,在那一刻,都是生命最虔诚的信徒!
您看过《The Kite Runner》(中译《追风筝的人》)吗?犹记得书中有语:离去是为了归来!却又一直不懂为何作者会常常很平淡地说出:那个人便再也没有出现了。如此的出入与矛盾让我迷惘,气愤,明明再也没出现了!骗子,骗给人希望,却又将它打碎,让人失望。
于是在那段“追风筝”的旅途中,我常常会恨,恨一次次转为殇:为重返故里,站在那黄昏中的石榴树下墓园前的阿米尔而哭泣,为就坐在那神圣的清真寺外,看着那张自己与父亲合影的宝丽来照片,却再无法回到从前,却无法得到真主救赎的可怜的索拉博而流泪……
时光荏苒,总觉:人生有太多,匆匆一别,便是永别!然前几日于微博中看了一则话语:清明上坟不是件凄楚的事,春风荡漾,鲜花曼妙,亲人不过长眠于斯并未离去,如盐入水,没了自我,其咸永在。只觉清新的,淡淡的犹如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田,嗯,是的,重要的人,如盐一般,虽然看起来不再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但其味永在!明白于此,也顿悟“离去是为了归来”的真谛:怀念过去,只因已失去,更为珍惜现在,真正的归来不是等待那些过去了的,而是好好期待我们的未来。^-^ 愿以汪之诗篇《日子》与众共勉:
总觉的日子这样简单,走过去的道路那么平凡,没有多少郁悒,可以铭记,也没有多少欢善,可以流连,秋色萧索复萧索,春光烂漫又烂漫。
即使如此,我又怎能
——忘却从前,即使如此,我又怎能
——不向往明天,珍惜现在,活于当下,让希望在不断的寻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断的失去中再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此次不能回家祭扫,但愿遥远的拜念也能到达天国,愿岁月静好!
第三篇:我的教师情结
我的教师情结
在我小时候,母亲还是一位民办教师。她每月领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可放学回家身后总还免不了跟上几个小尾巴,因此我总抱怨:“当老师怎么这么忙,也没空陪我玩耍。”母亲听了,只是说:“孩子,你不懂,等你长大了就理解妈妈了。”母亲的解释得到的只是我一脸的不解。
渐渐地我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我坐在教室里,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时,心中总在想:为什么老师懂那么多的知识呢?他的知识是从哪来的呢?带着满怀的疑惑,我开始仰慕老师,为那渊博的学识,更为那职业的神秘感。
偶然间,宋祖英的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醒了我。我明白了老师就像一棵大树高大、美丽,无私,老师就是祖国的天使、花园的园丁,而我们就是那一朵朵小花,是老师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无数的祖国栋梁。明白了这些,我愈发向往那三尺讲台,希冀自己能成为那歌中的美丽角色。
满怀着憧憬,我从师范毕业了。当跨入了校门,走上那三尺讲台之后,才知道做老师的责任之重,才知道做老师的艰辛与苦涩,才知道那艰辛背后无法释怀的平凡与奉献。
初为人师,我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对不爱讲卫生的小亮,我把他带到住室,亲自给他洗头,并告诉他,要学会讲卫生;对缺少家庭关爱的小辉,我经常给他开小灶,吃美味的饭菜;对学习后进生小伟,我利用闲余时间给他补课,一遍一遍地给他讲题„„
初为人师,我喜欢和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心声;我喜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热心伸手帮助;我喜欢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因为在我的眼里始终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长处,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我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不停地为他们寻找优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我也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
初为人师的生活,有喜有忧,有紧张也有激动。尽管如此,我从不后悔。因为,我感到我的生命因跟学生在一起而变得精彩起来!
记得在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时,为了衡量一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并请学生给我的课提提意见和建议,我在教室设立了一个意见箱。每天当我回到宿舍,读到孩子们的信时,我感动的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每逢教师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制的贺卡会塞满你的抽屉,当你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你会发现教室满是带给你祝福的气球、彩带与话语。这一份份意外的惊喜,在别人看来可能并不起眼,可在我看来却是对我倾情付出的真挚奖赏,同时也会使我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不知不觉间,五千多个日子悄然逝去,我依然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从事着不平凡的工作。虽然,每天还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虽然,每天还是长久伏案、劳力操心;但是,这份“含辛茹苦”的工作让我的灵魂得到甘霖般地滋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我无怨无悔!
于是,每天伴着清脆的铃声,都会有我轻快而坚定的脚步„„
第四篇:我的共青团情结
我的共青团情结
共青团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组织,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怀;共青团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组织,是理想和责任的凝聚;共青团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组织,有无限的活动空间,是个值得青年人为之奉献最美好年华的人生舞台。
初识共青团,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在梦想与希望中成长。当我还是一名少先队员的时候,就渴望加入共青团,当时还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大家一起站在团旗下庄严宣誓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做班级同学的好榜样,不愧对于胸前的团徽。这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感,更是心中的一份使命感。
理解共青团 随着年龄的增长,《光荣呀!中国共青团》始终在我的心中回响,我才真正体会出“共青团”、“五月的花海”、“青春与未来”的含义。五月的花海就是年轻的群体,年轻的群体就是共青团的群众基础,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深深地理解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所以,无论当你戴上光闪闪团徽的时候,还是当你即将离开敬爱的团组织的时候,你都会深刻体会到,共青团——这座学校是多么充满活力,是多么神圣,是多么令人向往。
从小,我就是一个很上进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创先争优”。进入初中,随着对共青团的认识加深,知道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我提交了入团申请书,并获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站在火红的团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依然难以忘怀。在团组织的教育下,我不断追求卓越,奋勇争先。“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也许是由于与共青团的那份难以割舍情结,我总能以一颗年轻的心,追逐着壮丽的事业。感谢共青团,让我的人生时刻撞击着青春的激情。每当有人提起共青团组织或是与共青团有关的事情,我总会关注一下,总觉得他们在说我。挥之不去的共青团情节,就象一颗烙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宋德福曾发自肺腑地道出“没干过共青团工作是一种遗憾”的感言,我也深深感到干过共青团工作就是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华优秀儿女集聚的地方,是在实践中学习前沿理论的学校,是激情奔放、拚搏奉献的突击团队,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的助手和后备军。能够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并为之工作、为之奋斗,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自豪!更是一次升华!
共青团是武装头脑的阵地
感谢共青团组织!是你使我们这些曾经懵懂的少年、激情豪迈的青年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接受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使我们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精神进一步升华,阅历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更新,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共青团组织就象一个大熔炉、大讲堂,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蓄水池和补给站。
共青团是磨炼意志的团队
感谢共青团组织!是你在企业和社会面临“急、难、险、重”任务的关键时刻,扬起大旗,振臂一呼,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化解一个个矛盾,排除一处处险情,攻克一道道难关,完成一份份任务,为青年服务,为党担责,为发展助力。共青团组织就象一块试金石、一个炼钢炉,培养了和锻炼了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大批科技能手、业务骨干、技术尖子、创业精英„„。“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已成为共青团组织最响亮的口号、工作的原则和活动规律。
共青团是实现价值的舞台
感谢共青团组织!是你通过严密的组织、有效的载体、丰富的活动、鲜明的特色把有志青年感召到一起,并为其成长、成才铺路、搭台,共青团组织就象母亲一样为如饥似渴的儿女提供各种所需。有钱有权立即办,无权无钱努力创造条件办,共青团组织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凭借特殊的政治优势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使广大团员青年尤其是团干部,从每次成功中收获喜悦,不断进步成长。个人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示范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为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共青团是永恒情节的纽带
感谢共青团组织!是你将我们这群志同道合、热血沸腾的团员青年组织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经历、同样的话题、共同的言语,使本就活跃的思想进一步交流,很快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堪比“同学情”、“战友情”、“老乡情”的“团干情”。这种特殊的情结不断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上帮助、生活中照顾、学习时提醒、进步途中赶帮,真诚地付出不图回报,岁月的流失但友谊地久天长。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和锻炼一批坚强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同时,有效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人性与和谐不断地升华。
社会人是交往着的,交往是有感情的。传统的交往推崇“礼尚往来”,平淡的交往是物物交换,实惠的交往是以货币为媒介的,金钱贿赂只能称为交易。只有共青团的交往情同手足、充满友情,不分地域来源、没有等级贵贱、不曾有商业利用,共同的信念基础、双向无猜的情感纽带集合在团的旗帜之下,当岁月流逝告别青春步入人生终点的时候,彼此都是会心微笑。
虚度青春的最大悲哀是在于中断了回味历史的欲望,而没有团的工作经历则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我的青春与共青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因为她指点我跋涉人生,授予我一双热情的双眼去温暖社会,教导我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来忠诚自己的祖国,她留给我无尽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情感寄托。
青春是最为珍贵的年华,最为波澜壮阔的生命段落,最为值得回味的人生历史。抓住青春哪怕是青春的尾巴,就难得衰老,永远年轻
激情燃烧
团的工作与时俱进,口号日新,活动方式步步创新。学雷锋送温暖,五讲四美三热爱,兴趣小组,革新能手,建螺蛳山公园,造二冶青年林,发明滚筒洗衣机„„目的只有一个:扬起青年理想的风帆,点燃青春,为公益事业燃烧。团市委《团的情况》1983年3月7日第5期,我以“观潮”为题点评团市委部署的学雷锋月的活动概况:“三月的铜陵,百花争艳,新风骤起。一日,百名青年吹前奏。三日,千名‘雷锋’上街头。五日,万名青少年义务服务春风劲吹。街道村落团旗翻转,歌声盖天,十余支服务队摆摊设点;孤寡老人愁容消散,万名青年乘着三月的春风把温暖注入他们的心扉。观其景:铜官山麓、扬子江畔、十里山城、百里矿区———春意盎然。看其势:波赶波、浪推浪、汹涌澎湃、波浪连天———史前没有。人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我们说:铜陵三月新风之潮,天下之‘奇’观。察其因:雷锋精神,乃万名青年行动之根本,力量之源泉。初潮已过,‘二浪’连天,三、四、五潮在后面。怎样装点山城?如何携各界青年向前?部署已定,任务鲜明,每个青年只能推波助澜,不能懈怠不前。鼓其志,快加鞭,续谱新篇,方才不愧铜陵青年之性格特点。”面对如此新风热潮,在庆幸我们的设计方案悉数得以实施的同时,更为我们团凝聚青年的无穷魅力洒下幸福的泪水。
39年的风雨历程,23年的团组织友谊;扯不开的纽带,挥不去的团干情。是团组织培养和历练了我,我将时刻铭记心中。真诚地祝愿我们的团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祝愿我们的团干部健康成长!祝愿我们的团员青年永远充满阳光!
第五篇:我的英雄情结
我的英雄情结 刘宏伟
我少年时代就有“英雄情结”,当我在读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的鲁莽、关云长的忠义就心潮澎湃;就是在当代大片中展示的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在银幕当中的形象时我也热血喷张,我以为男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然而当我看了一部世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越战大片《细红线》时,我看到美国上士斯塔格面对即将的冲锋,野战炮在头上“轰轰轰”,机关枪在耳边“嗒嗒嗒”从耳边飞啸而过随时面的临死亡时,英俊的战士斯塔格沙哑的喊道:“我不想上战场,我要见妈妈”,看到这里我的心“咯噔”一下,在面临生死之际时,人实际很渺小,普通的受众的“英雄情结”,无非是内心的“英雄化”、“电影化”、“理想化”、“书本化” „„
2007年7月21日,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六,我为揭秘一起绑架和金融黑幕案遭遇陷阱,被九个冒充警察的歹徒绑架至荒野遭到暴力殴打,旋即被扭送到刑警队“立案侦查”,其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比中国著名演员吴若甫被绑架案,法国警察暴打黑人案还要离奇、精彩、也更凄惨,我在被取保候审的那一刻,自身哪有是英雄的感觉,我说的话竟然和斯塔格一样:我要见妈妈。
媒体上说我:迷人的微笑、本真的心灵、坚强的个性、华彩的篇章、大河奔腾的口才、传奇般的经历都不是对我最准确的刻画,真正的我是很有激情、很有浪漫、很有缺陷、很有男人气短的不惑男人。
世界上没有英雄,有的只是忠义和孝,更多的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每天起来太阳照常升起,孩子依旧上学,街头人来人往,世界轮回普度„„ 不要做我们的英雄梦了,做一个小小的老百姓真好!祝牵挂如新、生活如旧、真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