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

时间:2019-05-15 15: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

第一篇: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

1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表现

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普遍表现出了对工程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实验课程需要指导培训。很多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工作,而很多专业课是有配套实验课程的。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很多青年教师对于一些专业课程的基本实验也不了解,基本的动手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教师的指点、指导,才能够完成实验课程。这表明很多青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是欠缺最基本的动手实验能力。

(2)专业生产知识亟待补充。很多学生在生产实习、定岗实习及工程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中,会对生产实习工艺过程或者一些生产环节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存在疑惑,而青年教师普遍不能给出满意的解答,这就表明青年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对专业生产技术及工艺环节存在一定的知识脱节。

2原因分析

青年教师大多具备很高的学历,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但是为什么其工程实践能力普遍欠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导向政策存在一定偏颇。很多地方高校往往一味重视科研成绩,如每年申请多少个国家级项目,获得多少奖励等等;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自然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作用下,很多青年教师也着眼于科学研究,从而忽略了教学研究,也忽略了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青年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青年教师往往把学术研究看得很重要,但是对于本科教学,尤其是工程实践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轻视。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存在晋升职称的压力,往往更加看重具有量化考核指标特点的科研,自然就再无精力用于教研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校工作量考核方式存在误区。很多本科院校的工作量考核方式存在一定误区,青年教师往往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科研成绩不是很突出,为了完成每个年度的工作量考核,只能通过教学和指导学生竞赛等方式来弥补工作量的欠缺。而这样的考核方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青年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题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而在科研领域,及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则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其最终结果就是影响到了整个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质量。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1)高校应当为青年教师开设系统的工程实践培训课程。高校将青年教师引入之后,不能立即给青年教师布置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反,应当为其开设系统的工程实践培训课程,这对于青年教师日后自身的发展,以及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都是有益处的。通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培训课程,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培养其工程素养,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2)青年教师自身应当不断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怕吃苦受累,很多人不愿因承担工程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教学等任务,因此而丧失了培养和锻炼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机会。实际上,一方面高校应当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给勇于承担实验课程和工程实践教学的青年教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也应当通过工程实践教学来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3)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计划。高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勇于走出去,到生产企业定岗实习。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发放适当的实习补贴,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集中生产实习,掌握生产技术与工艺环节,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定期将校外名企的技术专家、工人师傅等请到校内,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实地演示、上岗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耳濡目染的工程实践引导和能力培训,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引导青年教师多参与横向课题。青年教师在纵向课题的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普遍在横向课题方面表现较差,究其原因,本质上还是因为横向课题是与企业签订的课题,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而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的青年教师而言,做好横向课题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应当引导青年教师在横向课题方面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通过到企业实地考察,钻研生产技术,提出并解决设计方案,实施技术方案等环节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对专业技术的理解程度,在提升了自身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在卓越计划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为青年教师才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性人才因素。本论文简要探讨了当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和表现,并且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方法与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提升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和突破点。从“卓越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一年以来,我校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架、整体推进、配套实施、逐层落实,相继完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完成了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重构,完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内外)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了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制订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首先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予以确定并进而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予以落实,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正确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保障。

在培养标准制订的理念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点”确定培养标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各种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新模式。在培养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

首先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学校出台专业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专业针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全面梳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专业先后进行了主要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典型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和在校生调研。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各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四支调查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行业调研和区域调研对不同区域和主要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以及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有一个总体把握;通过典型用人单位调研为用人单位的侧重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进行座谈,掌握学生提供的详尽需求和建议。

其次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在组织各项调研的基础上,为更为全面、定量地掌握客观数据,学校连续三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当前人才培养效果分专业予以分析评估,充分掌握当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情况,找到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形成有针对性地制订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启动培养标准制订工作。按照“面向工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要求,我们借鉴国际、国内可以参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工程人才标准,包括ABET的EC2000标准、CDIO的能力大纲、国内部分专业规范,融合我校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具体到专业的培养标准,涵盖“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细化的标准,指引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二)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标准确定后,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培养标准,成为工作的重点。学校启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其核心内容即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整合。为引导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整合工作有序进行,我校出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指南》,首先让每个专业重新审视并回答“为什么办专业?”、“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好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学校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理念、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以及质量工程、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国际化等教学改革与建设等相关内容系统地组织到到专业建设之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并体现了以下六大原则:

一是需求统领原则。以国际视野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学科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是一体化设计原则。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一体化建设。切实将总体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以及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

三是实践引导原则。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融入实践项目的设计中,通过实践项目中问题的分析引导出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3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能力培养。

四是能力递进原则。各类重要能力的培养须贯穿到四年培养过程中,在大一至大四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能力培养主线,从认知到应用,从被动到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统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体系。

五是特色凝练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在综合考虑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国内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和已有学科基础,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

六是科学评价原则。逐步建立侧重能力评价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加强过程评价的体系建设,将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全校各专业按《指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制订,包括企业领导、资深工程师在内的专业教指委委员多次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充分探讨,明确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群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课程和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2010年7月和9月,学校对全校48个专业进行了两轮专业论证工作,完成了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详细论证和确定。通过重新梳理、调整、优化、形成新的以工程实践为引导、核心课程为支撑、以方向选修为补充,全部教学环节有机联系协同实现培养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是决定培养标准能够真正实现的关键。在引导各个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同步推动了全校公共基础课、工科专业公共课的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数理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4 英语课、体育课在内的公共课确立了适应本校工程教育需求的课程改革目标,并在学期学时分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不程度的改革。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均按不同专业需求设置了多套课程方案,并由专业学院和基础课程承担学院共同制订课程大纲,专业教师参与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案例设计。英语课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构成,大一统一设置基础英语部分,大二开始根据基础英语成绩进行分层分流培养,提供8门课程供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修读。思想政治课程和体育课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原来五学期和四学期的课程延长至六学期,减少每个学期课时占用的同时保证思想教育和体育锻炼不断线。思想政治课还增加了实践学时的设置,强调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打破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衡量学生成才的旧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和由总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制定基于能力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C语言》为代表的计算机类课程,采取分模块机考的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强调编程规范和标准化;以《工程实践》为代表的团队实践类课程,在阶段检查基础上采取团队随即抽人答辩的方式给予团队总分,个人总分由团队制订标准和规则自行协商分配。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倡导并引导课程组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四)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目前学校已根据“卓越计划”专门制定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在原有“3+1”校企联合实验班继续实施的基础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专门与中国最大的气象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中国华云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企业仁宝 5 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广电行业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协议,并已在高年级率先开始实施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试点,具体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全程参与4年

该模式以我校现行的周立功“3+1” 创新教育实验班运行模式为基础。公司从大一即为实验班学生每人提供一套电脑和主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器件与材料,派遣公司专家定期来校或通过网络远程讲学和指导。学校为“3+1”实验班提供固定教室(实验室),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早操、集中晚自习、演讲、讨论会以及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将企业已开发项目分层次引入,一个月左右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每月一考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形成。大四时学生直接到周立功公司参与其项目的开发或在校参与周立功公司提供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周立功公司直接在周立功“3+1” 班毕业生中录用出色学生,或者把他们推荐给其他对口企业。

2.企业集中参与1年

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前三年在校内组织教学,后一年在企业组织教学。合作企业提前半年列出企业阶段学习(实习)计划,学校根据联合培养单位提出的岗位需求,在校内进行双向选择预招聘,学校统一组织经双向选择确定下来的学生与企业签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企业培养阶段培养协议》,手续完备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完成企业阶段学习。

3.企业累计参与1年

该模式将企业阶段学习分解为递进的两个部分,时间上主要以“0.2+0.8”和“0.5+0.5”的方式构成一年企业阶段学习。“0.2+0.8”模式中第一部分“0.2”一般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学生利用暑期进入企业学习两个月,主要学习企业文化、工程环境、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工艺流程,学生在此阶段结束后选择由校企双方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二部分“0.8”在完成校内三年学习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入企业对应部门全程参与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0.5+0.5”模式中第一部分“0.5”指第七学期在校内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部分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以企业工程师 远程教学为主、现场指导为辅;第二部分“0.5”指完成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教学后,在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毕业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4.企业项目驱动模式

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经培训后进入中心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该模式主要针对因企业承接能力变化或学生个人意愿等其他原因无法进入企业完成学业的部分学生。学校参照原学籍管理规定,补充工程实践学生团队计分管理办法和学分替换方法。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

“卓越计划”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尚存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校将始终坚持“卓越计划”指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把改革目标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卓越后备工程师培养之路。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江南大学(2010.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

自201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从2010级信息安全专业和2011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中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开展多方研讨和调研,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加入企业培养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与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开展积极研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加强教师、企业和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学校和学院多次组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企业资深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开展座谈研讨,明确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统一了思想。

(二)组织广泛调研,开展理论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国家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各高校与企业都是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我校通过参加一系列全国性的研讨会,多方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 加强同企业沟通,听取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之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和“基于大工程理念‘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获学校2010年教改立项支持。信息安全专业持续多年对国外工程教育开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题组成员于发表了“国外信息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篇教改论文,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三)改革教育理念,制订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10级全体学生90人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该专业依托信息安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强大优势,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培养信息安全研究型、创新型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义先教授通过整合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科研合作单位的强大资源,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攻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力量,制订了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实施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或科研院所学习实践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硕士。

2010年版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在保留2009年版培养方案中厚基础、重实践的理念,将专业课程分为密码学、网络安全、数字内容安全、信息系统安全4个模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实践常态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四)实施内引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努力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学校正在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以及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措施。计划引进有工程和研发经历的博士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和轮训的制度。

从2010年开始,信息安全专业计划在4年内达到6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数字内容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工程概论的师资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每年安排教师到信息安全企业或研究院所兼职、挂职锻炼。计划从2011年开始,启动信息安全专业教师认证资格计划。

(五)学校大力支持,专项经费保证

学校对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10年支持每个

试点专业10万用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并将随后的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计划的经费报学校明年预算。

(六)依托学科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战略联盟是关键所在。学校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成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信息安全专业已经与国瑞数码安全有限公司、北京安码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行业企业探讨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建,具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产学研强强联合的优势)联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灾备系统实习工作。

(七)促进国际化交流,培养国际型人才

我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推进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和法国亚眠大学开展互派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同时邀请了美国,意大利等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洽谈国际合作教育事宜。

二、意见和建议

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实施以来,教育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有以下问题希望教育部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学制问题

目前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模式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环节两者均要求有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如果学生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实践环节存在一定重复性。可借鉴国外(欧洲)普遍实行的5年本硕连读,其中含半年至一年的实习环节,更为合理。

(二)配套政策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企业感到有责任、有积极性接纳实习学生。以往的实践环节多依赖于学校、教师与企业的“私交”,这是不规范、无保障的。国家应尽快制定鼓励企业和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税收、安全、保险、教师聘任制度等制度,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

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在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和论证办法的建议

目前我校联系的大部分企业对申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抱积极态度。希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对学生培养的责权利要求、设立学生实习伤害保险,对企业税收制定优惠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单位应不局限于企业还可以是科研院所,后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要培养卓越的高级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卓越科学家。国家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之间机结合,做到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

北京邮电大学

2010年11月22日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获悉,我校已经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有61所高校进入。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共有133所高校进入。

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必将会对我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篇: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合肥工业大学20101122

下载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作者:齐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高等院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共5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

    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情况汇报

    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情况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 (1)建立了“3+1;1+1;1+2”的培养模式,实施三段式的多级进入、有条件转换、分流出口的培......

    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0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以及......

    卓越工程师感想

    2012级卓越工程师素质训练营总结汇报 在前几个月里,我参加了由学院及英飞凌公司举办的“英飞凌卓越工程师训练营”,感慨颇多。如今,时间一晃而过训练营就要结束了,我从也中学到......

    卓越工程师论文

    学科导论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方向培养特色,及设立原因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卓越工程师5篇

    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思考 高虎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摘要: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