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工程师
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思考
高虎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新的“质量工程”。本文在介绍欧美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中国模式,辨析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四对关系,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四个主要要素。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关系辨析;质量保障
Reflection on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GAO Hu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Applied Physic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in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end as well as a brand-new “Quality Project”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ies to foster advanced professional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Based on Euro-American trading model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inese model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and distinguishes four pairs of relationships in the process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Finally, it proposes four major elements of quality guarantee of excellent engineer cultivation.Key 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s;trading model;relationship analysis;quality guarantee
作者简介:高虎(1988—),男,安徽亳州人,合肥工业大学2010级研究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拓新人才培养思路, 借鉴国际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经验,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处理好培养过程中的四个关系,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美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分两大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和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模式。其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学制、课程与教学实践等方面。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 美国模式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创新性, 本科培养集管理、人文、经济、生态、伦理、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工程人才毛坯;大学生就业后, 企业安排一段时间, 对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工程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训。德法模式则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师成品;其工科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大学文凭工程师(Dipl-Ing), 高等专科大学学生毕业后被授予高专文凭工程师(Dipl-Ing(FH))。
从招生来看, 美国工程本科入学要求较低, 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工程硕士要求则较高, 学生必须具备工程本科专业背景, 本科培养计划必须达到美国工程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的认证标准, 对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也有规定。
在实践教学方面, 美欧两大模式的学生都较早开始工程综合训练。一是通过实践课程或项目开发, 将工程实际问题带入课堂, 并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进行分组设计方案、成本估算、生产、检验等一系列工作;二是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学习加工方法、加工技术, 进行工程师岗位能力必需的训练等。②①
2.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对比美欧等国, 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凸现, 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轻课外, 重精深、轻综合, 重灌输、轻自学, 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不适应。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来深化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已经引起高教界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国情, 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 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从培养目标定位、质量规格、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2.1 构建三段式培养模式
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拟采用分段衔接模式,即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式。每一阶段设定明确目标, 本科重在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主要培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工程人才,工程硕士重在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主要培养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博士培养研究型工程师, 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2.2 确立差异性培养目标
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类型的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比如说,研究型大学要致力于培养工程研究型、工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 以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程科学家、研发人员和设计工程师为主;而教学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突出应用型,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 培养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工程师,其特征是具备三个链的能力, 即: 技术链、工程链和职务链。
2.3 重构专门性培养方案
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 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一是实验课,二是课程设计,三是实习,四是毕业设计,五是课外实践活动,2.4 改革培养方式与途径
第一, 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行学校导师+ 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 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和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 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课题研究、企业现场实践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第二, 基于项目的“研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将全面探索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第三,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是校外产学研结合, 二是校内产学研结合,三是教师讲授产学研结合,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 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3.正确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四对关系
3.1 拓宽视野与专业化
当代工程的疆界已远远超出了工业活动的范围, 已成为以制造活动为基础, 涉及科学活动、社会
③活动、管理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复杂体系。工程教育要凸显工程理念、工程伦理、工程文化、工
程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针对过分强调专业化和科学化而割裂工程本身的现象, 改革的路径之一就是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 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由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指向发展,3.2 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
我国工程教育的回归重在突出实践。本科阶段3 年为校内培养, 累计1年参与企业生产、设 计、检验等实践, 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 聘请企业工程师
现场教授;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要实现校企之间稳定持久地联合办学, 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 一要签订必要的协议,二要建立必要的组织,三要根据设定的合作项目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3.3 共性要求与特色发展
教育部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标准分为通用基础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通用基础标准是国家层面的标准。行业专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规定某个具体专业的工程师培养应该达到的专业要求。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时, 必须正确处理共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的关系, 在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各校的专业特色和目标定位, 体现各校的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 避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千校一面。
3.4 小范围试点与工程教育全面改革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未来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一项新生事物, 因而必须经历一个由改革试点到深化、逐步探索的过程。小范围试点是实现工程教育全面改革的必要途径。有基础有条件的部分大学的工程专业可先进行试点, 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最后实现全面改革发展。目前, 全国已有“985 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在内的20多所大学参与“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讨,各试点大学已制定初步工作方案。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小范围、大步走、新标准、高要求”地进行改革试点, 进而加强经验交流, 逐渐在全校其他工科专业推广。
4.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其中生源、教学、经费和政策是质量保障最重要的“四要素”。
4.1 生活保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突出“工程性”和“精英性”,在这方面可借鉴法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保证高考中的佼佼者报考工程专业。对于试点班的生源, 可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 高考录取时以提前批次面向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统一招收。第二, 定期面向全校各类专业, 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 激励优秀学生自觉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习。
4.2 教学保障
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定等多方面改革形成合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应加强教师工程设计力、创造力、管理力等工程经历的锻炼, 不拘一格地将那些设计院、军队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人才聘任为教师。在课程类型和内容上,一方面要重视数、理、化、生等基础科学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三明治”式课程、设计式课程和跨学位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 改变目前静态、呆板的教学方法, 大胆采取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方法。在教学评价上, 从原来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转换为活生生的工程设计式、团队工作坊式考核, 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批判式思考、创新型设计, 以及精确加工等。
4.3 经费保障
如果真正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教学改革试点, 生均教育成本必定会大大提高,只有建立一种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才能持久发展。可行的措施有: 一是财政教育拨款跟学校实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校学生数挂勾, 并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二是学校加大经费投入, 优先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生的培养需要;三是提高收费标准, 采取学生先行“垫资”学习、参加工作后由企业部分补贴的思路;四是争取社会、企业及校友的资助。
4.4 政策保障
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应出台两个层面的政策。第一是政府层面: 建立教育部、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联席会制度, 及时协调解决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体的企业在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的问题。第二是学校层面: 要集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创新实验计划等研究平台及实验资源,优先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开放, 要求具有丰富科研和工程经验、掌握最前沿领域专业知识的教师上课, 全面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 实现教师的优胜劣汰和合理流动;要鼓励研发与生产相结合, 以及教师在企业兼职或挂职;要从以往过分强调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转移到重视工程背景、工程经历和工程成果上来;要推荐优秀学生免试入读工程硕士, 减免少数艰苦工程专业的学费, 对工科在校学生创业提供资助等。
5.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经验, 更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度环境和历史沿革的特点, 政府主导、高校落实、社会支持三位一体, 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师:德国工程教育改革透视》[M],第2版.[2] 陈新艳,张安富.《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M].[3]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M].[4] 杨国志.《美国企业与高校新的联姻》[M].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独立从事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相关道路、桥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养等专业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卓越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石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有限元法应用、隧道工程、地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隧道通风与运营管理、隧道结构电算、结构试验、爆破工程、道路立交规划设计、工程检测与评估、工程勘察、基坑工程、地下空间利用、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测量企业学习、土木工程基础企业学习、土木工程造价企业学习、隧道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企业学习、隧道工程设计企业学习等(其中企业学习一年时间)。
企业工程实践:依托国内大型科研、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基础、土木工程造价、隧道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隧道工程设计等企业实践和实习,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就业服务方向:国家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建设部各级管理部门,省市交通厅(局)、建设厅、公路局,公路、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建设行业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科研、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
从事主要工作: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矿山建筑等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科研和管理工作。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重庆市、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内河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部内河航道整治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工程中心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工程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平台。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制定专门培养方案,自2012年起每年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新生中择优选拔30人组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校外企业实践累计不低于1年。“卓越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科技活动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
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事业发展为导向,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路径,以工程素养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了解国际工程特点、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部分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英语听说、科技英语、跨文化交流、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学建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水运工程施工、港口规划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航道整治、渠化工程、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
企业工程实践:
依托重庆市等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和建筑材料等基础训练,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管理实践,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航道整治、水运工程施工、渠化工程和港口水工建筑物等课程综合实践。
依托以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主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工程技术、工程测量、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毕业实习,联合企业深度参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服务方向:交通、水利、海岸开发、市政建设等各级管理部门及相应的设计、施工、科研等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
从事主要工作: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和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及海洋工程等学科相近专业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是重庆市、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交通运输工程”、“山地城市交通畅通与安全”两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11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制定专门培养方案,自2012年起每年在交通运输专业新生中择优选拔30人组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校外企业实践累计不低于1年。“卓越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科技活动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
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道路运输与物流人才社会需求和学生事业发展为导向,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路径,以工程素养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数理、工程、经管和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与国际接轨的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英语听说、交通运输科技英语、跨文化交流、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学建模、机械工程概论、管理与组织行为、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工程学、汽车原理与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城市公共交通、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物流运作管理、交通枢纽与场站、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统计与决策、国际贸易与货运代理、交通物联网。
企业工程实践:依托重庆市等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交通运输认知实习、汽车运用工程综合实训、运输设施设备生产实践、交通枢纽与场站综合实践、道路货运组织综合实践、道路客运组织综合实践、物流系统综合实践。
依托以新国线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客运、货运、物流、技术管理等内容的毕业实习,联合企业深度参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服务方向:交通运输与物流政府职能部门,道路运输、物流仓储、综合运输、运输服务、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及科研院所。
从事主要工作:政府部门运政管理、技术管理,道路运输、综合运输、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等企业的运输规划设计、场站枢纽设计、生产组织、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系统维护、国际货运代理、采购与仓储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制定专门培养方案,自2012年起每年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中择优选拔30人组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校外企业实践累计不低于1年。“卓越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科技活动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
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机械人才社会需求和学生事业发展为导向,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路径,以工程素养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数理、工程和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与
国际接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优化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工程机械设计、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筑路机械等。
企业工程实践:依托我国工程机械排头兵--徐工集团在内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认知实习、机械加工工艺实践、机械制造设备生产实践、企业综合实践。
依托以徐工集团为主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设计、制造、运用、技术管理等内容的毕业实习,联合企业深度参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服务方向: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行业以及其它机械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从事主要工作: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检测和管理等工作。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感想
2012级卓越工程师素质训练营总结汇报
在前几个月里,我参加了由学院及英飞凌公司举办的“英飞凌卓越工程师训练营”,感慨颇多。如今,时间一晃而过训练营就要结束了,我从也中学到了很多。时刻提醒我身为江大的一分子,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自己的卓越梦而努力。素质拓展中,我们参加了许多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增加了我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个人作为集体中一份子的责任感。各种主题讲座,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的很励志,有的辅导心理健康,有的培养工程素养丰富而多彩的讲座,为我们的素质训练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英飞凌公司里,我真真正正地接触了我将要学习的专业,很大可能也就是我今后的职业。在这里,我看到了在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真的很震撼我。在这里知识不再是书本上那一行行的文字,而是转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我懂得了更多专业方面的内容,让我对微电子的前景也更有信心。除了听了许多老师的演讲,我自己也上网查阅了好多资料,对于卓越工程师也有自己的理解,现代的卓越工程师不仅要联系现代国家及国际变化方向,还要具备多学科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由此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在经历大一的稚嫩,我时常问我自己我在我的专业以及以后相关的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在学生会干部会议上,老师提出“卓越工程师”这一概念,我明白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但何为卓越工程师,在参加学院及英飞凌举办的“英飞凌卓越工程师训练营”中,我似乎懂得了一些。
首先我认为,卓越工程师不是只会工程技术知识的人。我觉得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提高自己本身的专业技能是首当其冲的,许多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可是试问你是否掌握了在大学里该掌握饿知识。卓越工程师,首先必须满足一名工程师的要求,才能再去谈卓越二字。没有量的积累,恐怕没有质的飞跃。基础知识技能就是搭建卓越工程师这座宫殿的基石,有了理论知识才能联系实际,付诸于实践。最后,我觉得每一名卓越工程师并不仅仅只会自己专业的知识,局限在很传统,很狭隘的专业世界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好多问题并不是我们一个专业就能解决的。现在我们畅谈物联网时代,可是我们身在物联网工程学院毕业之后就能在这个领域里畅游吗?显然不能,我们需要补充其他方面的知识,日常的,专业的,化学的,物理的,美学的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进行多学科的学习。在此我还是不得不说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的创新能力,没错,创新能力的确是一名卓越工程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人都说创新重要,在此我就不想强调了,可是我想好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何为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创新是不是就是创造出新的东西?那我只能说我永远都没有创新能力了,因为我不能在大学的阶段像牛顿一样发现牛顿三定律。我想大学里的创新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件事可能前辈们可能已经有答案,但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也得出了答案,这就是创新,当然这只是创新的一种形式,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创新并不是一件未出现的事。最后,我想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条件还有很多,要想具备这些条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凡事抵不过一个学字,都说天道酬勤,虽然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一定只酬勤!我想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有其他很多方面,要想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就要依照卓越工程师所要具备的条件学习。
愿为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卓越工程师而努力。严谨认真,刻苦踏实而自勉。
汇报人:周以鹏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论文
学科导论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方向培养特色,及设立原因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启动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计划宗旨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培养计划
本科工程型学制为3+1年, 硕士工程类学制为1.5+1年,其中在企业的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两类工程师都必须经历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第一、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第二、以企业培养为主,通过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平台进入企业顶岗实训;第三、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项目,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论文答辩。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学士或者硕士学位。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相关国家或市级技能竞赛、开放性的实验,接受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训练。课程实验和独立实验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完全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学位论文主要内容更侧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课题。
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和如此卓越优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卓越工程师方向,也是大势所趋和迫切需要的
第五篇:卓越工程师班申请书
土建学院卓越工程师报名申请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来自土建学院土木1003班的***,得知学院的卓越工程师班开始报名了,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我从小就十分向往土建这个行业,对于它的喜爱使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可以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以及更进一步的接近我的梦想,所以我衷心地希望自己能进入这个班级,和更多的新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篮球,我的格言就是:“学习优先,篮球至上”。我出生于农村家庭,又是独生子女,深知自己的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我努力读书,学业有成后,奉献社会,回报父母。所以,上了大学后,我并没有因为课程少而开始沉迷于游戏,相反,我认真对待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大一一学年曾担任学习部干事、土木1003班班长,现在是土建学院学习部副部长及土木1003班班长。期间,曾获得“我的大学我的梦”演讲比赛三等奖、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五四评优“优秀团员”、以及“十佳班长”等称号。并从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收获颇丰······
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很踏实,态度端正,未受过任何纪律处
分,在这一学年的学习中我深知自己还应该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更应该努力地去上进,我十分期待自己能够加入这个班级中,以尽快实现我的梦想。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的成绩还不够好,我也了解过关于卓越工程师的相关事宜,知道这条路十分的艰辛,但我不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
最后,衷心的希望老师能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加入这个班级,实现我的梦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