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环境创造和诣社会生活的工作总结
“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环境风险同步进入高发期。创新落实“两个率先”建设目标,需要保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但这与极其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需求日益提升与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善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必将加重“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地方禁、控、限项目呈现反弹、个别企业污防设施“开机迎客、关机送客”应付检查和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现象有所抬头的严峻形势,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环境执法效能水平,稳步构建和谐溧阳品位,是保障永续发展的睿智选择。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永续效能
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重组和结构调整全面加速,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当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同时面临新的巨大压力,突出表现在: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压力剧增,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监管的矛盾更加突出;降低环保要求保发展、“两高一资”项目和企业以牺牲环境“捞利益”的环境违法等行为出现反弹;突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应对环境执法难、难执法,环境矛盾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创新领导决策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快速扭转并切实增强经济与环保并重、同步、优先发展的观念和依法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坚决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决策时坚决扭转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导向,要坚决杜绝以发展第一要务为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论英雄的行为后果,切实减轻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效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要创新环保责任机制。要强化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追究制,将“环保一票否决”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和政府、部门年度考核、评先创优等各个方面,并通过量化指标真正达到与领导的评绩、职务任免挂钩,促进区域环保工作领导力度再强化,依法管理抓到位,环境监察升效能,优化环境促和谐。
三要创新环境监察机制。环境监察机构承担着一个地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任,其工作效能、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环境安全程度的高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切实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县(市)级人民政府权级管理范围的契机,创新举措快速扭转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规格低、编制人员少、经费紧张、执法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察机构的基础档次,加强培训快速提升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管理能力水平。
二、拓宽思路,科学管理提升效能
应对环境保护任务加重、要求提高的新形势,环境管理必须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平安环境。一要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管现代化基础。要在现已建成环境监控中心、4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和在重点企业安装28台水、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环境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点位环境状况“说得清”进程,并为有效实施区域环境补偿和“排污权”交易铺就现代化管理基础平台,促进环境监管科学化再上新台阶,快速提升环境污染事故和矛盾纠纷的预警控防能力水平。二要创新试点并推广“排污权”交易。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难,长期困扰着各地环保效能的提升。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排污总量的增加,反应在环境容量局限性的矛盾将十分尖锐。加快探索试点、推广“排污权”交易,有利于促进排污单位积极主动提升科技发展的含量,科学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推动企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化改良。通过实施“排污权”交易,更有利于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促升发展。溧阳今年重点推进纺织、印染、化工、造纸、啤酒生产等行业试点“排污权”交易企业14家,要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完善创新,进一步加大“排污权”交易扩面实施工作。三要创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防举措。要务实把握xx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契机,强化探索创新控防农业面源污染新举措力度,快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激励发展新型农业规模化合作经济,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收,环境优化。
三、优化服务,科学减排促升效能
在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和经济转型期的今天,环保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控减污染总量。要以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指导和帮助管理对象规避环保风险,提高生产科技能量和控污技能水平,精准实施iso14000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提升企业环保诚信度和品牌档次。要创新实施《溧阳市循环经济规划》,认真总结在对42家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化监控措施,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8套,强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污染减排工程措施,连续三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以及已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审核企业1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8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家、建成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的实践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和急需完善的措施,创优指导和服务企业提升环保诚信品位促发展。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发展循环经济和污控项目的环保资金补助,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动推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优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多措并举,强化执法维升效能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要预警防范抓创新。要创新实施环境现场监察执法由“单一作战”向“综合立体作战”推进,着力扭转“走马观花、被动应对”向“聚焦重点、主动出击”转变,合理运用“蹲点式、伏击式、回马枪式”等监管执法方式,力争做到检查全面不缺漏,违法现行抓实证,同时加大节假日和夜间巡查、突击抽查力度,充分发挥其隐秘性、机动性强的优势,有效防范排污企业打时间“擦边球”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加强并同时科学合理安排特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战演练,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安全。
二要重点监管上水平。重点要在推进、指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限期整治污染、实施雨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的同时,强化推进排污口安装流量计、cod、so2在线监测仪等高新技术污染监控设施,以及重点区域水、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纳入环保部门污染源远程监控管理网络体系,真正做到随时掌控污染企业的排污情况,区域环境状况“说得清”、管到位。
三要环境执法严到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深度叠加和环境保护“执法难、难执法”的严峻形势,环境监管力度不能削弱而必须加强,环境监管尺度不能放松而有必要控紧,坚决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弊端。对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理,坚守首犯教育优先、处罚为副、整改到位原则,对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坚决实施加倍征收排污费、上限罚款、限期停产整治、直至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对造成特别重大环境影响的业主、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要依法采取行政或刑事处分措施,促进营造自觉依法保护环境的氛围。特别要创新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执法管理制度,能量化的坚决量化核准到位,该曝光的坚决曝光到位;进一步深化推进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环境质量日报和企业环境信息行为公开化等制度,不断创新环保工作公众知晓率,提升民众保护环境的参与率和监督水平;完善优化环保信息的部门、银行互动协作机制,扎实提升保护环境的执法效能。
四要科学运用税收杠杆引导调控环保行为。要创新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保护功能,针对现行税种存在的适当性差、征收范围过窄、税负偏轻、减免过宽等缺陷,特别是有些税项对保护资源、控防环境污染起反作用的,要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加强税制立法,税种设定、范围设置、税率额度等的定位要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进一步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有效发挥环境成本在调控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完善加强现行税制立法,探索开征环境税,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力度。要尽快通过修订完善现行税法,使税收征管真正体现调控人与自然和谐的巨大杠杆作用,逐步过渡到环境税征管到位。要通过加大依法征管税收到位力度,在全面促进依法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基金的筹集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尤其要在调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产品和不法污染行为等方面创新举措,让环境成本以科学合理的税额融入投资、经营和消费成本。要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调整、控制的高能耗、高污染以及限制消费的行业和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加大以高税率征管力度,促进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强税务、环保部门的互动协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经营行为、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经营者,税务部门应依据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事实,对其课以一定期限、提高税率征税,并免除其享受减税或免税政策待遇;对长期守法的企业、经营者,予以减税优惠奖励。要结合生态市建设目标,加快实施生态植被恢复和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取消或调整不利于保护环境的优惠政策,合力推进转变科学发展理念,有效规范依法保护环境行为,全面促进绿色和谐社会建设。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瞄准重点,攻坚克难。依法行政,统筹兼顾。创新举措,共促“双赢”。
第二篇:优化环境创造和诣社会生活工作总结
优化环境创造和诣社会生活工作总
结
强,环境监管尺度不能放松而有必要控紧,坚决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弊端。对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理,坚守首犯教育优先、处罚为副、整改到位原则,对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坚决实施加倍征收排污费、上限罚款、限期停产整治、直至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对造成特别重大环境影响的业主、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要依法采取行政或刑事处分措施,促进营造自觉依法保护环境的氛围。特别要创新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执法管理制度,能量化的坚决量化核准到位,该曝光的坚决曝光到位;进一步深化推进
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环境质量日报和企业环境信息行为公开化等制度,不断创新环保工作公众知晓率,提升民众保护环境的参与率和监督水平;完善优化环保信息的部门、银行互动协作机制,扎实提升保护环境的执法效能。
四要科学运用税收杠杆引导调控环保行为。要创新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保护功能,针对现行税种存在的适当性差、征收范围过窄、税负偏轻、减免过宽等缺陷,特别是有些税项对保护资源、控防环境污染起反作用的,要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加强税制立法,税种设定、范围设置、税率额度等的定位要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进一步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有效发挥环境成本在调控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完善加强现行税制立法,探索开征环境税,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力度。要尽快通过修订完善现行税法,使税收征管真正体现调控人与自然和谐的巨大杠杆作用,逐步过渡到环境税征管到位。要通过加大依法
征管税收到位力度,在全面促进依法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基金的筹集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尤其要在调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产品和不法污染行为等方面创新举措,让环境成本以科学合理的税额融入投资、经营和消费成本。要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调整、控制的高能耗、高污染以及限制消费的行业和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加大以高税率征管力度,促进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强税务、环保部门的互动协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经营行为、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经营者,税务部门应依据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事实,对其课以一定期限、提高税率征税,并免除其享受减税或免税政策待遇;对长期守法的企业、经营者,予以减税优惠奖励。要结合生态市建设目标,加快实施生态植被恢复和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取消或调整
不利于保护环境的优惠政策,合力推进转变科学发展理念,有效规范依法保护环境行为,全面促进绿色和谐社会建设。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瞄准重点,攻坚克难。依法行政,统筹兼顾。创新举措,共促“双赢”。
优化环境创造和诣社会生活工作总结
“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环境风险同步进入高发期。创新落实“两个率先”建设目标,需要保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但这与极其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需求日益提升与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善环
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必将加重“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地方禁、控、限项目呈现反弹、个别企业污防设施“开机迎客、关机送客”应
付检查和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现象有所抬头的严峻形势,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环境执法效能水平,稳步构建和谐溧阳品位,是保障永续发展的睿智选择。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永续效能
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重组和结构调整全面加速,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当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同时面临新的巨大压力,突出表现在: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压力剧增,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监管的矛盾更加突出;降低环保要求保发展、“两高一资”项目和企业以牺牲环境“捞利益”的环境违法等行为出现反弹;突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应对环境执法难、难执法,环境矛盾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创新领导决策
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快速扭转并切实增强经济与环保并重、同步、优先发展的观念和依法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坚决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决策时坚决扭转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导向,要坚决杜绝以发展第一要务为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论英雄的行为后果,切实减轻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效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要创新环保责任机制。要强化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追究制,将“环保一票否决”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和政府、部门考核、评先创优等各个方面,并通过量化指标真正达到与领导的评绩、职务任免挂钩,促进区域环保工作领导力度再强化,依法管理抓到位,环境监察升效能,优化环境促和谐。
三要创新环境监察机制。环境监察机构承担着一个地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
任,其工作效能、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环境安全程度的高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切实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县(市)级人民政府权级管理范围的契机,创新举措快速扭转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规格低、编制人员少、经费紧张、执法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察机构的基础档次,加强培训快速提升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管理能力水平。
二、拓宽思路,科学管理提升效能
应对环境保护任务加重、要求提高的新形势,环境管理必须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平安环境。一要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管现代化基础。要在现已建成环境监控中心、4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和在重点企业安装28台水、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力
度推进环境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点位环境状况“说得清”进程,并为有
效实施区域环境补偿和“排污权”交易铺就现代化管理基础平台,促进环境监管科学化再上新台阶,快速提升环境污染事故和矛盾纠纷的预警控防能力水平。二要创新试点并推广“排污权”交易。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难,长期困扰着各地环保效能的提升。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排污总量的增加,反应在环境容量局限性的矛盾将十分尖锐。加快探索试点、推广“排污权”交易,有利于促进排污单位积极主动提升科技发展的含量,科学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推动企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化改良。通过实施“排污权”交易,更有利于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促升发展。溧阳今年重点推进纺织、印染、化工、造纸、啤酒生产等行业试点“排污权”交易企业14家,要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完善创新,进一步加大“排污权”交易扩面
实施工作。三要创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防举措。要务实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契机,强化探索创新控防农业面源污染新举措力度,快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激励发展新型农业规模化合作经济,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收,环境优化。
三、优化服务,科学减排促升效能
在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和经济转型期的今天,环保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控减污染总量。要以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指导和帮助管理对象规避环保风险,提高生产科技能量和控污技能水平,精准实施iso14000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提升企业环保诚信度和品牌档次。要创新实施《溧阳市循环经济规划》,认真总结在对42家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化监控措施,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8套,强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污染减排工程措
施,连续三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以及已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审核企业1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8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家、建成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的实践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和急需完善的措施,创优指导和服务企业提升环保诚信品位促发展。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发展循环经济和污控项目的环保资金补助,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动推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优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多措并举,强化执法维升效能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要预警防范抓创新。要创新实施环境现场监察执法由“单一作战”向“综合立体作战”推进,着力扭转“走马观花、被动应对”向“聚焦重点、主动出击”转变,合理运用“蹲点式、伏击式、回马枪式”等监管执法方式,力争做到检查全面不缺漏,违法现行抓实证,同时加大节假
日和夜间巡查、突击抽查力度,充分发挥其隐秘性、机动性强的优势,有效防范排污企业打时间“擦边球”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加强并同时科学合理安排特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战演练,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安全。
二要重点监管上水平。重点要在推进、指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限期整治污染、实施雨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的同时,强化推进排污口安装流量计、cod、so2在线监测仪等高新技术污染监控设施,以及重点区域水、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纳入环保部门污染源远程监控管理网络体系,真正做到随时掌控污染企业的排污情况,区域环境状况“说得清”、管到位。
三要环境执法严到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深度叠加和环境保护“执法难、难执法”的严峻形势,环境监管力度不能削弱而必须加
第三篇:优化环境创造和诣社会生活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环境风险同步进入高发期。创新落实“两个率先”建设目标,需要保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但这与极其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需求日益提升与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善环
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必将加重“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地方禁、控、限项目呈现反弹、个别企业污防设施“开机迎客、关机送客”应付检查和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现象有所抬头的严峻形势,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环境执法效能水平,稳步构建和谐溧阳品位,是保障永续发展的睿智选择。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永续效能
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重组和结构调整全面加速,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当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同时面临新的巨大压力,突出表现在:大规模集中投资建设压力剧增,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监管的矛盾更加突出;降低环保要求保发展、“两高一资”项目和企业以牺牲环境“捞利益”的环境违法等行为出现反弹;突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应对环境执法难、难执法,环境矛盾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创新领导决策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快速扭转并切实增强经济与环保并重、同步、优先发展的观念和依法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坚决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决策时坚决扭转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导向,要坚决杜绝以发展第一要务为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论英雄的行为后果,切实减轻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效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要创新环保责任机制。要强化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追究制,将“环保一票否决”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和政府、部门考核、评先创优等各个方面,并通过量化指标真正达到与领导的评绩、职务任免挂钩,促进区域环保工作领导力度再强化,依法管理抓到位,环境监察升效能,优化环境促和谐。
三要创新环境监察机制。环境监察机构承担着一个地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重任,其工作效能、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环境安全程度的高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切实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县(市)级人民政府权级管理范围的契机,创新举措快速扭转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规格低、编制人员少、经费紧张、执法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察机构的基础档次,加强培训快速提升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管理能力水平。
二、拓宽思路,科学管理提升效能
应对环境保护任务加重、要求提高的新形势,环境管理必须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平安环境。一要加大投入,夯强环境监管现代化基础。要在现已建成环境监控中心、4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和在重点企业安装28台水、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环境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点位环境状况“说得清”进程,并为有效实施区域环境补偿和“排污权”交易铺就现代化管理基础平台,促进环境监管科学化再上新台阶,快速提升环境污染事故和矛盾纠纷的预警控防能力水平。二要创新试点并推广“排污权”交易。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难,长期困扰着各地环保效能的提升。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排污总量的增加,反应在环境容量局限性的矛盾将十分尖锐。加快探索试点、推广“排污权”交易,有利于促进排污单位积极主动提升科技发展的含量,科学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推动企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化改良。通过实施“排污权”交易,更有利于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促升发展。溧阳今年重点推进纺织、印染、化工、造纸、啤酒生产等行业试点“排污权”交易企业14家,要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高、完善创新,进一步加大“排污权”交易扩面实施工作。三要创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防举措。要务实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契机,强化探索创新控防农业面源污染新举措力度,快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激励发展新型农业规模化合作经济,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收,环境优化。
三、优化服务,科学减排促升效能
在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和经济转型期的今天,环保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控减污染总量。要以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指导和帮助
管理对象规避环保风险,提高生产科技能量和控污技能水平,精准实施iso14000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提升企业环保诚信度和品牌档次。要创新实施《溧阳市循环经济规划》,认真总结在对42家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化监控措施,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8套,强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污染减排工程措
施,连续三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以及已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审核企业1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8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家、建成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的实践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和急需完善的措施,创优指导和服务企业提升环保诚信品位促发展。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发展循环经济和污控项目的环保资金补助,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动推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优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多措并举,强化执法维升效能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要预警防范抓创新。要创新实施环境现场监察执法由“单一作战”向“综合立体作战”推进,着力扭转“走马观花、被动应对”向“聚焦重点、主动出击”转变,合理运用“蹲点式、伏击式、回马枪式”等监管执法方式,力争做到检查全面不缺漏,违法现行抓实证,同时加大节假日和夜间巡查、突击抽查力度,充分发挥其隐秘性、机动性强的优势,有效防范排污企业打时间“擦边球”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加强并同时科学合理安排特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战演练,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安全。
二要重点监管上水平。重点要在推进、指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限期整治污染、实施雨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的同时,强化推进排污口安装流量计、cod、so2在线监测仪等高新技术污染监控设施,以及重点区域水、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纳入环保部门污染源远程监控管理网络体系,真正做到随时掌控污染企业的排污情况,区域环境状况“说得清”、管到位。
三要环境执法严到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深度叠加和环境保护“执法难、难执法”的严峻形势,环境监管力度不能削弱而必须加强,环境监管尺度不能放松而有必要控紧,坚决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弊端。对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理,坚守首犯教育优先、处罚为副、整改到位原则,对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坚决实施加倍征收排污费、上限罚款、限期停产整治、直至关闭等行政处罚措施;对造成特别重大环境影响的业主、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要依法采取行政或刑事处分措施,促进营造自觉依法保护环境的氛围。特别要创新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执法管理制度,能量化的坚决量化核准到位,该曝光的坚决曝光到位;进一步深化推进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环境质量日报和企业环境信息行为公开化等制度,不断创新环保工作公众知晓率,提升民众保护环境的参与率和监督水平;完善优化环保信息的部门、银行互动协作机制,扎实提升保护环境的执法效能。
四要科学运用税收杠杆引导调控环保行为。要创新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保护功能,针对现行税种存在的适当性差、征收范围过窄、税负偏轻、减免过宽等缺陷,特别是有些税项对保护资源、控防环境污染起反作用的,要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加强税制立法,税种设定、范围设置、税率额度等的定位要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进一步增强现行税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有效发挥环境成本在调控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完善加强现行税制立法,探索开征环境税,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力度。要尽快通过修订完善现行税法,使税收征管真正体现调控人与自然和谐的巨大杠杆作用,逐步过渡到环境税征管到位。要通过加大依法征管税收到位力度,在全面促进依法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基金的筹集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尤其要在调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产品和不法污染行为等方面创新举措,让环境成本以科学合理的税额融入投资、经营和消费成本。要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调整、控制的高能耗、高污染以及限制消费的行业和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加大以高税率征管力度,促进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强税务、环保部门的互动协作,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经营行为、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经营者,税务部门应依据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事实,对其课以一定期限、提高税率征税,并免除其享受减税或免税政策待遇;对长期守法的企业、经营者,予以减税优惠奖励。要结合生态市建设目标,加快实施生态植被恢复和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取消或调整不利于保护环境的优惠政策,合力推进转变科学发展理念,有效规范依法保护环境行为,全面促进绿色和谐社会建设。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瞄准重点,攻坚克难。依法行政,统筹兼顾。创新举措,共促“双赢”。
第四篇:优化环境工作总结
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2010优化
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在市发展环境办公室的指导下,市法制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法制办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办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2010年,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权力运行、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主任李竹辉同志为组长,调整充实了副主任尹玉增、副调研员李存松为副组长,法规(综合)、政府法制监督、复议应诉科长为成员的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不利因素,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并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为目的,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切实解决各种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努力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东营做出积极贡献。
二、精心安排部署,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法制办工作实际,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意见。二是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三是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及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学习,使我办全体人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合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每个科室的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使法制办的日常工作与优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认真落实职责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府制度建设质量得到新提高
2010年,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研究利用政策规定,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政策库”的要求,立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积极争取立法创新和突破。在学习考察先进地市工作经验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打破没有地方立法权的制度创设瓶颈,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战场地位,积极向上争取区域及专项立法支持。我办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报送立法建议项目的报告》,并上报省政府法制办。今年3月,在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雪萍同志 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该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12号),《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已列入条件成熟时争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立法项目之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列入抓紧调查研究、起草的立法项目之一。以上两个立法项目已列入我市“三争”工作目标任务,现有关后续推进工作正在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这两项规章的制定出台,必将实现有关国家优惠政策和我市重要改革创新成果立法转化,提高我市综合竞争软实力。
二是审查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年初,我办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所急需,以及事关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东营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东营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东营市广利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东营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等12个文件项目列入完成计划,将《东营市海域占用补偿办法》等5个文件项目列入争取完成计划,将《东营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暂行办法》等5个文件项目列入调研计划。按照计划安排,我办通过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会签、协商、合法性论证、会议研究审议等审查制定程序,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已制 定发布市政府令及其他市政府规范性文件7件,完成审核工作并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3件,完成审核工作正在按程序会签运转6件。同时,制定发布有关黄河口相关水域治理、城市建设整治、土地征收、维护德大铁路等重点项目施工建设、规范客运经营等方面的市政府通告、公告15件;对《山东省电力设施及电能保护条例》、《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省级立法草案,从我市实际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局出发,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74条。
(二)行政审批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我办对照《国务院第五批关于取消和下放184项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0]21号),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实际,依照合法、合理、效能、监督的原则,对市直各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调整,收集、整理、汇总部门上报行政审批事项195项,涉及市政府43个行政执法部门、单位。
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事项,我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文件的相关规定,对照2009年公布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了认真审核、研究,提出了取消、下放、新增和调整等处理意见。并对所有新增、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规范,依法审核确定了每一个行政审 批事项的名称、法定依据、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受理和审批机关、审批程序、审批期限、行政收费及政策依据、审批事项审验等相关内容,确保行政审批事项的准确无误。经依法审核确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项,部分下放行政审批5项,新增行政审批事项10项,职能划转行政审批事项11项,内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38项。
目前,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调整工作已经完成,《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通告》已经市政府批准并发布执行。
(三)政府法制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为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解决“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对全市56个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604部(件)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将带有自由裁量幅度的2042个行政处罚条款,按照不同的适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实现种类,细化分解为8951个条目,形成了《市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从执行和操作层面上对执法者给予明确的指导和有效的规范,在源头上防范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政处罚不当或畸轻畸重等显失公平情况的发生。同时,配套制定了《东营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强化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 监督和管理,建立起严格的行政处罚内控机制,有效地改善了行政执法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满意度。
二是探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形势需要,我市积极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办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在学习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召开了市直主要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会议,对《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在我市开展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将修改完善《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以政府文件下发,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
行政指导工作的全面推行,将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实现由“管、审、批”向“扶、帮、助”的转变,积极采用行政辅导、执法提示、行政警示、整改告诫、行政建议、案件回访等柔性手段行使行政职能,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和谐型行政管理关系。为提倡和指导部门在行政管理中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
三是加强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管理。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树立和提升行政执法队伍良好形象,我办加大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力度。8月23日-8月28日,举办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 培训班。培训班分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培训和审验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培训。新申领证件人员共544人,分三期培训;审验证件人员2590人,分十一期培训。培训班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理念、公共行政法律基础知识、《公务员法》有关知识、公务人员行政纪律知识等。这次培训班既有理论宣讲,又有案例讲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听讲互动,生动灵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创新考试模式,在市级行政执法人员中开展计算机考试试点工作,提高了考试质量,实现了行政执法证件资格考试的无纸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线测试。试题内容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知识及公务员执业道德等其他知识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考查更权威、更全面、更科学。该种考试模式将于明年在全市范围展开。
四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为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为主要形式,由市和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围绕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法律适用、文书格式等方面,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卷宗进行评查。达到以评查促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拓宽执法检查投诉工作平台,在东营政府法制信息网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网上投诉栏目,全面启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有 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治原则得到更好地落实。
(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宗旨,广泛宣传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使更多的企业、群众知晓并学会运用行政复议这一法律救济手段理性表达有关利益诉求。我办今年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21件,涉及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土地征收、政府采购等诸多领域。在对已受理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我办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坚决予以撤销、变更,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采用当面审理、公开听证等多种审理方式,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复议公信力,合理运用调解、和解等多种办案手段,增进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促成案件的妥善处理,并建立了与审判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的定期联系制度,合力化解行政争议及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在已审结的17件案件中,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案件占案件总数的13.2%,以公开听证方式审理的占案件总数23.1%,调解、和解结案的占24.7%,达到了群众权益与政府利益双保障、人民满意率与社会认可度双提升的良好工作效果。另外,建立了行政复议法律建议书制度,法律建议书径送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点出问题,提出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达到了以案件处理促部门执法水平提升的工作目标。
(五)政府法律事务工作达到新水平
紧紧围绕市领导关注、矛盾困难突出、社会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认真细致地做好法律咨询和服务,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今年以来,我办积极融入高效生态区开发建设的各个工作领域,通过开展代政府出庭应诉、文件合法性审查、合同法律论证、事务工作法律咨询等工作,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目前已直接或协助办理市政府民事诉讼案件5件、行政诉讼案2件,撰写诉讼答辩状、法律意见书、民事代理词等法律文书25份,为政府挽回或减少经济损失3千余万元,有效保护了政府利益,维护了政府形象。已对涉及“三争”工作、中心城区企业搬迁、东营港管理权限理顺、加强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的25件非规范性文件从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审查把关,提出意见和建议80余条;已对10余件有关市政府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航空客运合同、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征地补偿安臵协调书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和法律论证,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87条;指导县区政府及市直部门单位处理重大法律事务5件次,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
第五篇:优化环境和效能监察工作总结
优化环境和效能监察工作总结
20××年,******市优化办、两转两提办、效能监察室以省纪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纪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部署,围绕服务保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心,着力在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整治机关作风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7月份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分别荣获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查办案件工作先进集体》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工作先进单位》两项荣誉,县、区等6个县市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查办案件、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工作和市县区12名个人分别受到全省表彰。
一、工作情况
(一)精心谋划,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公开通报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及机关效能作风方面的典型案事件,并对20××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部署。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同时,我们又组织召开了各县市区优化办主任工作会议,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再分解、再安排。同时,各级各单位也组织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并及时调整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五治”活动,推进机关和干部作风效能建设。继续在全市开展深入治理庸、懒、散、软、乱“五治”活动。一是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明察暗访活动。为进一步推进“五治”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先后8次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及效能监督员分别对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了机关纪律作风明察暗访活动。对发现的37个单位93人迟到早退、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现象及时进行公开通报,责成相关单位作出了问责处理。二是开展“千企万人”评议涉企职能部门活动。为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市优化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直机关工委等单位组织开展“千企万人”评议涉企职能部门活动,并委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和企业代表组成评议团,于 11月23日组织了五城区集中测评市直部门服务满意度测评会议。此次测评活动主体为全市重点企业、省市生产经营环境监测点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部分经营服务类企业,共有1000家企业计1万名代表,对30个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的涉企职能部门、垂直管理单位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测评。对测评排名前5位的职能部门将授予“优质服务单位”荣誉称号,全市通报表彰;对排名后3位的职能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拿出整改方案,市、县优化办对整改情况实施跟踪问效。测评结果作为“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活动。联合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举办全市“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广电局等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了全市演讲比赛电视决赛现场活动。来自市直机关和11个县(市)区的18名选手参加演讲决赛,选手们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用生动事例,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塑造了一批唯实、唯效、尽职、尽心的党员干部形象,营造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浓厚社会氛围。孟州市还在电视台开设了“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栏节目,各职能部门一把手结合自身实际,在电视台作出公开承诺,公布办事流程和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四是组织开展财政统发工资人员专项清理活动。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组织开展财政统发工资人员专项清理,先后开展自查、专项监察及完善制度等阶段,对市直233家机关单位进行了清理,对发现9类情况和问题,对照相关规定检查并相应进行处理。通过专项清理活动,有效整治机关干部缺岗离位、吃空饷等现象,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监督。
(三)强力保障,服务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是着力服务保障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我们起草并以市纪委监察局名义印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保障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并与市转型办共同研究,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了《******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切实为产业集聚区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为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提供投资前、投资中和投资后的全程优质高效服务。****市在沁北产业集聚区设立了八个职能服务局,提供上门服务,****县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了行政服务分中心,力求服务企业零距离。二是组织召开全市重点企业座谈会,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环境问题。市政府企业服务办先后组织了3次重点企业及外来投资企业座谈会,积极听取开展服务企业的意见,解决企业生产要素困难。市优化办两次牵头组织企业发展环境座谈会,组织全市18家重点企业和各县市区优化办及相关15家市直部门面对面沟通,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秦海彬出席座谈会并提出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做好与重点企业联系沟通,扎实开展为企业送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影响企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三是组织开展服务企业保障活动。为保障为企业送服务各项活动的开展,联合市工信局印发了《关于实行企业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工作周报制度的通知》文件,建立了企业发展环境问题周报制度联系机制,并组织6个督导组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于第一时间上报市政府和市纪委主要领导。****区组织召开“面对面现场承诺会”,区职能部门一把手面向企业和群众,就优化环境工作进行公开述职,接受质询,回答和解决问题40余个。****县组织开展了“纪检干部进企业”活动,深入集聚区65家重点企业,排查发现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5个,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四是继续实行优化环境企业监测点制度。按照省优化环境工作统一要求,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企业监测点203个,并选择10户省市重点监测点企业悬挂了监测联系点牌匾。****区集中组织开展了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活动,并召开企业负责人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协调各类问题35个。通过以上制度措施,全市共解决产业集聚区及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1200余件,有效维护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健康发展。
(四)扎实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效初显。一是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系统管理制度。参照****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市电子监察管理应用暂行办法》及《补充规定》。各县市区建立相应工作管理制度,为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应用打下了基础。****区还成立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中心,为股级事业编制,高配为副科级,核编8名人员,经费做到财政全额拨付。二是提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子系统应用水平。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7个部门和单位,涉及许可类、非许可类、服务类、监管类共计377类审批事项、495个审批子项,六县四区共计2311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到电子监察系统。全年审批事项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办件量达到90960件。三是推进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建设。5月份,我们集中组织召开了全市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业务培训暨动员推进会,全市具有行政处罚职能的47个单位及二级机构全部开通运行该系统。全年共监控处罚事项3308项,监管执法人员1855人,监督处罚案件337件。****等四个县市区的行政处罚系统已开始试运行。我市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的开通运行,全省首家、全国先行,中央、省市等部分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密集性报道。同时,为保障电子监察系统的高效运行,定期组织督查组开展电子监察系统应用管理监督检查工作。20××年,市优化办先后对14个单位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出现的28笔超时审批红黄牌和只批不录、先批后录、代批代录等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4人实施了效能告诫。
(五)高效服务,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强化服务管理。制定《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组织对33家进驻市服务中心大厅窗口单位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重新核定了承诺时限。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1618个进驻中心项目的作业指导书, 严格规范工作审批流程。继续开展上门服务,开展预约服务,开展特事特办服务,开展大项目代理服务等五项服务,延伸产业集聚区、农村和社区等方面工作服务领域,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全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57415余件,所有办件均做到限时办结、按期办结,有92.1%的承诺件实现了提前办结。武陟县行政服务中心在三大功能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宽服务,增设了公开公示区、投诉管理区和电子监察监控中心,与原来的三大功能区共同组成“五区一中心”,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和领域,创新服务内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二是开展办事公开。市行政服务中心重新将各服务窗口单位项目清理结果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和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并修改印制了审批项目服务告知单,将审批的前置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等向社会进行了公开。编印了《为民服务手册》,免费向社会各界发放,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三是组织监督检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安装了高清晰监控设备,在每个服务窗口安装了服务质量客户评价器、建立了电子建言互动平台,制订了落实限时办结制的具体工作监管措施,实现了全时日监督,全过程监控。并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绩效测评制度,开展对各职能部门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全市47个单位列入电子监察范围的377项审批事项法定办结时限8743个工作日,压缩为6128个工作日,共压缩办理时限2615个工作日,工作效率平均提高29.9%。
(六)专项清理,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围绕影响审批效率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审批事项清理,精减审批项目。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联合市编办组织开展第十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调整工作。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5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5项,合并行政审批项目14项,调整为行政服务项目80项,新增行政审批项目11项,其中省政府下放省辖市4项,新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项目7项。清理后,共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67项。其中,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4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27项。
(七)精心组织,认真开展领导干部问责调研工作。一是落实省纪委安排的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工作情况调研活动,认真组织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纪委。二是对省纪委转发中纪委关于修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案件情况统计表》通知文件进行工作落实,专题起草通知对全市转发,对统计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规范了工作程序。三是服务中纪委应急事件问责调研组临****调研。5月15日,中纪委监察部以绩效管理监察室副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为组长的一行3人临****对中纪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专题调研。我们组织卫生、安检、环保、应急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作了发言,并就《责任追究办法》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调研组对******纪检工作和调研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八)跟踪问效,对重大在建项目实施专项监察。全面落实两项机制:一是市领导联系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分包、一个部门联系、一班人员服务和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全年市领导先后90余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采取听汇报、现场办公、协调督办等形式共协调解决了****城际铁路、****电厂、******电厂等项目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130个。二是落实市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和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联审联批管理。实行了联审联批集中办公和天碰头、周例会、月通报、季督导、年奖惩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两项督查活动:一是对省市重点在建项目建设环境开展专项督查活动。认真落实省优化办《优化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环境工作实施意见》要求,重点对省安排的****中线一期工程、****大桥工程、****城际铁路工程等7个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建设环境专项监督检查,并联合市发改委、项目办,选择****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台发动机生产线项目等市县区10个重大建设项目统一立项,组织开展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活动。为加大工作督查力度,抽调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组成6个督查组,对省市级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资金使用等环节开展集中督导检查。全年共排查矛盾50个,解决“四乱”、“四难”等问题15个。二是组织开展 “国家开发银行政府类贷款项目”资金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活动。其中,检查国家开发银行政府类贷款项目涉及的******市人民路(城区段)区域综合治理项目5.28亿元;******市东风机器厂等四家企业搬迁综合治理项目1.49亿元,对两个自查问题进行了督促协调。同时,我们在去年开展“****移民安置征迁资金”回头看专项效能监察活动基础上,全年组织对涉及6个县区12大类14个有关内容,共1201.05万元南水北调征迁资金情况进行了督查整改。****县组织开展了项目建设环境专项评议活动,评议采取分组入企和集中评议两种方式结合,对29个县职能部门、8个金融部门、3个乡镇和8个村街服务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评议,并对职能部门中排名前三位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职能部门中排名末两位的单位通报批评,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九)积极探索,继续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试点。继续开展政府目标责任绩效管理、财政绩效工作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绩效管理和考核试点工作。同时,开展机关“创先争优”工作评创活动,积极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人民满意公务员”评创,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温县优化办围绕全县开展的“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实践活动,组织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窗口,开展了“十佳服务窗口先锋”评创工作,并对评选出十个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进行了公开表彰。
(十)强力整治,确保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断优化。组织和协调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生在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案(事)件进行梳理,对企业周边地区的出租房屋、暂住人员进行集中清查,严厉打击顶风作案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的村霸、市霸、流氓恶势力。全年共查处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73起;挽回经济损失341.9万元。(十一)严肃问责,认真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我们围绕影响机关效能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强化案件查办,严肃问责处理。20××年1-12月份,市县两级优化办共受理举报投诉522起,立案462件,结案462件,责任追究467人。查纠违规违纪资金265.08万元。
二、20××年打算
20××年******市“两转两提”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要围绕中央、省“十二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和环境品牌,坚持向环境要效益,抓环境促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重点在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树立一个工作理念。即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提高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规格,认真分析问题,认真部署工作,认真抓好落实,认真整改总结;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尽职、称职的重要标准,实行优化济发展环境一票否决制;开展治理“庸懒散贪”等消极腐败现象工作活动,增强各级机关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和个人。形成全方位支持、全方位推动、全方位服务的优质发展环境。
(二)建立一个管理机制。即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在近年来全市政府目标管理,十个百分之百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观念,优化指标体系,规范程序方法,发挥考评结果作用,健全工作机制,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和深化,力争基本形成组织健全、内容科学、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结果公平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市、县、乡三级具有******特色的绩效管理框架。(三)用好一个监管平台。即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施政情况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系统依法、高效、规范行政,确保行政服务升级。
(四)开展一次服务评议。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评议。对全市具有行政审批、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涉企部门、内设科室、二级机构和直属单位开展工作绩效专项评议,通过日常工作考核、动态跟踪问效、实时明查暗访、集中考评和社会民主评议,重点对行政服务的工作流程、效率、质量等环节进行检查。组织对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暗访,实施企业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对“吃拿卡要”、“中梗阻”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实施问责,切实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
(五)开好一次企业座谈会。即服务企业零距离沟通座谈会。组织涉企职能部门与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问题、宣传政策,第一时间内帮企解困,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六)组织一次专项督导。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工作情况专项督导,着力优化重大项目审批、政府资金管理使用、重点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环境,严格责任目标督导落实,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目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