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反思
该内容在四年级已经上过,所以安排了回顾复习及新增一个模拟实验内容。复习非常顺利,但做模拟实验出现了问题,石膏糊结块了,倒出来一浸水,又重新变成了石膏糊。重做,等石膏糊结块硬了,它自己早就破碎掉了。看来这个实验很难把握度。为了弄清楚这个度,以便后面的几个班级开展教学,课后实验不下于10次,结果石膏粉都用完了,实验一个都没有成功,心灰意冷。
不知各位是怎么做的?请介绍介绍吧!在此先感谢了。
在本课教学中,希望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冷热的作用”和“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用事实说话,培养其实证意识。
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我所理解的实证,就是任何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解释、结论都是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不作伪并经得起事实反复论证的。这种意志品质会使一个人的思维严谨,影响其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实现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本课设计与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模拟实验进行修正、改进,寻找科学证据来说明问题。
导入时,我提出:“岩石都很坚硬,可是它们会改变模样吗?”学生顺着老师的话语,异口同声地说:“会!”“能说说依据吗?”学生马上面有难色,似乎刚才根本没考虑过,“什么力量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呢?”慢慢的,小手举起来了,学生作出了几种猜测。
紧接着,我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因为科学探究需要科学证据来说明问题,我特别强调学生寻找证据来说明自己的假设与模拟实验。于是学生第一次进入了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他们要想方设法使实验和生活类似。
为突出探究过程的层次性,我给学生提供的岩石块是坚硬的花岗岩,研究水、冷热对岩石的风化作用。那么把花岗岩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两分钟,然后放入水中,反复三次,坚硬的花岗岩改变模样了吗?没有。学生非常失望,以为自己的推测是错误的。花岗岩真的没有改变吗?我再次追问学生,让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学生发现岩石还是发生了变化。虽然,变化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遇到水仍有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一些小颗粒掉下来。不过,这样同时感悟到岩石变化过程是一个及其缓慢地变化过程,这也正是探究活动的真正追求所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猜测是需要验证的,验证的过程是严谨的,科学更是靠事实说话的,探究中不能遗漏一丝一毫的现象。
第二篇:《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实录及反思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知道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能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然后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并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4、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小的岩石块(4块),酒精灯,火柴,镊子,水槽,水,带盖塑料瓶。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动植物对岩石影响的图片资料,较大坚硬的岩石一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体验岩石坚硬
师:(举起事先准备的一块较大坚硬的岩石)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块岩石,谁愿意上来用锤子敲打一下岩石?(从很多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了一个力气大的男同学)
生:(用力敲岩石,岩石没碎)
师:同学们,现在说说你眼中的岩石是怎样的? 生:很硬。
生:锤子用力敲也不容易碎。
师:(顺势板书:坚硬的岩石)如果我把这块坚硬的岩石放在大自然中,日积月累,大家思考一下,它会不会改变原有模样呢?
生:会(生活经验,一般都认为会)。
二、发出疑问,推测岩石变化原因
师:那大自然的哪些力量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呢? 生:太阳晒会使岩石热胀冷缩出现裂缝。
生:有些植物长在石头里,随着根茎长粗把石头撑裂开了。生:动物也会破坏岩石,如穿山甲钻洞。
生:还有河水,把尖尖的石头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
师:(在学生说出想法时顺势板书:冷热作用、植物作用、动物行为、流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推测,想要知道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怎么办?
生:(大声合说)做实验。
三、模拟实验,探究岩石变化原因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种实验材料(PPT展示),分别有:镊子、酒精灯、火柴、塑料瓶、石块和水槽。这些材料可以做哪几个实验?怎么做?2分钟时间讨论,然后举手告诉我。
(学生4人小组激烈但轻声讨论)
生:可以做冷热作用实验,用镊子夹着石块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放入水中,再拿出来继续烧,再放入水中,如此反复几次后观察石块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做流水作用实验,用塑料瓶装些水,放入石块,使劲得摇,看看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们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真得动了脑筋了,鼓掌表扬。生:(鼓掌)
师:为了保证我们实验的成功,有两个小细节需要讨论清楚。第一,如何正确使用? 生: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生:要用外焰加热。
生: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还要盖两次。
师:说得很完整哦,该注意的都注意到了。第二,你觉得如何摇动塑料瓶比较好? 生:(双手装样子)上下。生:(双手装样子)左右。
师:为了实验结果明显,我们统一上下摇晃。师:对这两个实验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左右看看,摇摇头)没有了。
师:(指着PPT)这里我给大家带来几点温馨提示,大家一起读。
生:①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被烫伤;②岩石加热1分钟就浸没水中,反复6次即可;③及时观察,及时记录岩石变化;④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整理器材。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个实验。生:(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师:(来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相机提示学生诸如镊子要加紧岩石,岩石浸没水中即可,不要扔到水里,流水作用时加热过的岩石也可以放进塑料瓶里,瓶中的水不要太多一半左右,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等等。同时把学生的火柴都收走,以免学生玩火。)
生:(冷热作用时很快发现岩石发出了爆裂声,岩石裂开了,放入冷水后更是碎成了好几块,但是有三个小组还在静默以待,可岩石就是不爆裂,因为他们的岩石和其他小组是不一样的,这是事先设置的。流水作用时由于事先强调了摇晃方法,所以大家很快发现瓶底出现了石块碎末,好多棱角没了变光滑了。)
师:(20分钟左右,看大家实验都做得差不多了,记录单也填完了,播放音乐。)生:(组长带领组员整理实验材料。)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记录单,说说他们的发现。(选了2组岩石爆裂的和1组岩石没爆裂的。)
生:第一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是整块的,实验后岩石裂开了,出现好多碎渣,说明冷热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第二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有很多棱角很刺人,实验后棱角少了好多,也不那么刺人了,说明流水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生:第一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扁扁的一块,有点黄,实验后岩石变黑了,分成了好几块,水也热了。第二个实验,实验前岩石坑坑洼洼很粗糙,实验后岩石变光滑了许多,说明流水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生:(看看老师和其他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的岩石就只是烧黑了,没有裂开,不知道算不算改变了岩石的模样。(开始有信心了)第二实验和其他两组一样,岩石少了很多棱角变光滑了,瓶底出现了很多小石块。
师:三个小组包括我们其他同学对于第二个实验,都认为流水的确能改变岩石的模样,这毋庸置疑。但第一个冷热作用实验中,有的组岩石很快裂开,有的组却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爆裂(那三个岩石没爆裂的小组特意补充)。生:有些爆裂得快,有些要过比较长时间才能爆裂。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正是如此,岩石模样的改变有些很快,有些则很缓慢,需要一个日积月累长期作用的过程,好比说第二个实验中岩石虽然摩擦得光滑了一些,但有没有像河边鹅卵石那样光滑(出示图片)?
生:(摸了摸)没有。
生:时间还不够长,要天长地久才行。
师:除了冷热作用、流水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动植物呢,请看屏幕(播放植物长在石缝里和动物打洞、人类石雕等图片)。看了图片说明什么?
生:植物作用能改变岩石模样。生:动物行为会使岩石发生改变。
师:像这些,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者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PPT出示)。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不满了裂缝,山脚下问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生:山上的岩石在白天受到太阳的暴晒,晚上温度降低后,岩石热胀冷缩容易出现裂缝。师:这些过程我们可以用岩石变化过程图把他表示出来,也可以用书本中图画的方式表示。
四、图片欣赏,鼓励课后调查
师: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播放相关图片)
师:大自然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鬼斧神工般的作品不止这些,同学们回去后可以调查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特殊的地质景观,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然后和其他同学探讨探讨,好吗?
生:好!
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本课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过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会借助观察、实验等手段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充分描述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指出:“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在教学中,从感受岩石的坚硬到推测改变岩石模样的因素,再到模拟改变岩石的模样,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卷入”到有关“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探究活动中。从整节课来看,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能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彰显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主
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的训练。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冷热作用和流水作用能否改变岩石的模样”模拟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两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器材来设计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实验的坡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较轻松地设计出了相应方案。只是在加热时间、加热次数和塑料瓶摇晃次数方面,设计的不完善,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加以指导,有效避免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弊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指导学生搜集实验证据,培养实证意识。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关键。本课中,教师结合实验前后岩石的变化,特别是设计了几组课堂内短时间无法发生改变的岩石,知道学生分析比较延伸,从对比不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第三篇:《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
沐石河镇横道小学
王云莉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上《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三课,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大致了解认识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从本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教材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孩子们来说,玩石头的兴趣是天生的,但他们对“岩石会不会变化、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几乎没有理性的认识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获取科学的结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形象直观、动手操作的实验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本课的实验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经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目标分析: 科学概念: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岩石,但这种改变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原因的探究过程,从而认识岩石的风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多媒体展示探究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或动植物作用等对岩石变化的影响。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水槽、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塑料瓶、形状不同的岩石、水、手套、等。
电教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动植物对岩石的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录像资料)。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谈话:我们知道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那么,你们知道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吗?是这些同学们随处可见,却从没在意过的岩石,他们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岩石,同学们试试能用手捏碎吗?那如果用锤子用力敲呢?为什么只有敲击才能使它破碎呢?
2.大多的岩石都很坚硬,不会轻易改变摸样,那么,你们认为自然界中的一些力量会使岩石发生改变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会改变模样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作出假设 1.提问:同学们看到过的哪些情景能说明自然界中的岩石会改变模样?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谁来猜测一下自然界中的哪些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模样?
2.汇报交流。
3.谈话:大家推测的岩石变化的原因可真多!可是,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怎样来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学生走进科学课时,并不是一张白纸,对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测,猜测有利于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探究学生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科学结论。而且,很多事实证明猜测是无数伟大发明的源泉,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思维、开发创制潜能。)
三、自主探究(具体研究顺序将视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处理)
1.谈话:我们有这么多的猜测,可是根据你们小组现有实验材料及条件,哪种推测是你们小组今天在课堂上可以试着进行模拟实验的?你们计划怎样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组织学生讨论。
3.组织学生汇报:哪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研究内容?怎样进行模拟实验?
教师根据汇报顺序提出实验要求,指导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适时提问:我们反复给岩石加热和放入冷水中,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呢?
适时提问:刚才我们摇晃塑料瓶,相当于自然界中的那些现象呢?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尤其是对使用酒精灯的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的设计、探究的全过程,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科学结论,要比单纯的传授、训练更有效,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科学探究是艰苦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在期间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学会与人合作就成了科学启蒙课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能为后继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谈话:研究好的小组把酒精灯熄灭,其它组也请将实验器材放好。哪组先来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组织汇报:
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其它小组和他们发现的情况相同吗?
观察一下你们烧杯内是不是都有碎裂的岩石?
总结:那么,同学们认为自然界中的温度变化会像我们实验时这么快吗?岩石的变化会这么明显吗?那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岩石在温度的作用下会慢慢改变模样对吗?
讨论:你们瓶中的岩石有没有变成像鹅卵石这样光滑圆整呢?(出示鹅卵石)为什么呢?
讲述:自然界中水流对岩石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
(设计意图:科学是无止境的,不可能全部通过亲自探究去获取,因此,让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获取知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6.出示课件:动植物对岩石的作用。提问:通过影片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虽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方法,当某些教学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法进行时,借助多媒体就可以打破这一限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能达到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率更高的效果。)
四、认识风化
1.谈话:通过同学们研究,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的温度、水流、生物确实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其实在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往往是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共同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科学上把他们称之为风化。
2.课件出示概念,阅读。
五、课外拓展延伸
前面我们还作出了其它假设,是不是也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呢?课后请大家搜集资料、寻找证据继续去研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我们共同研究。
(设计意图:我们的小学科学启蒙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和探究自然科学的热情。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入到课外更广阔的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认识,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第四篇:《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的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并且知道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做冷热变化、流水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岩石风化的原因和风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岩石改变的原因和对自然界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一名学生一张白纸。
每组需要:酒精灯、火柴、镊子、装大半杯清水的烧杯、带盖的矿泉水瓶(里面装少半瓶清水)、水槽,一块干抹布,小石块一块,碎砖块四五块,两张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张图片上是什么?(指图片)生:石头或者岩石。
师:那你们知道,这都是哪里的岩石呢? 生:山脚、河滩的岩石。
师:你怎么说得这么准呀?确实是山脚下和河滩上的碎石。(出示图片山脚和河滩)
同学们知道,这些小的岩石碎块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山上的大岩石崩落的。
师:哦,你是说山上的大岩石会产生变化,那么,(指卵石)山上崩落的碎石又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生:河水的冲刷。
师:也就是说,岩石会改变模样,这节课我们就是要研究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好,孩子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认真的写课题。板书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并在课题下面划一个问号。
那么,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我们的答案是:会!
(二)探索岩石改变的原因 你知道,岩石改变模样的原因吗?换句话说,什么原因影响着岩石的改变?猜一猜。
小组内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再回答。板书:
1.冷和热的作用 2.流水的作用 3.植物的作用 4.动物的作用 刚刚几个原因,都是我们的猜测,怎么验证这几个原因是不是影响岩石的变化呢?
生:实验。实验一:
师:是的,我们 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来研究第一个原因,冷和热的作用,你打算怎么做实验来验证呢?
口头表达。
师:为了我们课堂上研究方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能不能利用你面前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冷和热对岩石的变化的影响。介绍材料,小组同学先探讨一下,再汇报。
那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
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山上的大岩石搬来研究,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模拟实验。小石块模拟(岩石),酒精灯加热模拟(热,白天温度和春夏季高温),冷水呢(模拟冷,夜晚或者冬季的低温)。
实验的时候,要反复加热石块,一个人操作手会酸的,那就换一个人来操作。千万不要触摸加热以后的石块,会烫坏的。
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实验的记录单。(课件出示)
记录员同学拿出第一个实验的记录单,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关注记录单内容,因为记录单上将要填写的内容是由你们小组讨论得出来的,而且,记录员在填写记录单的时候,材料员在整理材料,其他组员就看着记录员填写记录单,起到校对的作用。
好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关注各组情况。停。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听,看和你们小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幻灯展示学生的记录单。汇报。补充课件的记录单内容。
在自然界中,昼夜的温差和四季的更迭,使岩石的模样慢慢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用一段视频带着大家去感受这种变化。(视频:冷热的作用)
实验二:
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原因:流水的作用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就用这些材料来进行实验好不好? 实验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实验的材料和实验步骤。课件出示实验2记录单,介绍材料和步骤。
师:剧烈晃动两分钟,中间累了要换人。开始实验。
停。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论。幻灯展示实验记录单,学生汇报。一组即可,关注一下其他组,是否一样。
补充课件记录单,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流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是瀑布对岩石的冲刷,石林景观,属于岩溶地貌,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不止是冲刷,还有其他作用,而且,流水还和大气一起对岩石产生着影响。点击观看视频。
植物的作用,你看,多么顽强的小树苗啊,当它长大的时候,岩石会怎么样呢?看,这块岩石已经裂开了这么大的缝隙。甚至,这块岩石已经被大树的根包裹了起来。
还有动物的作用。那么,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还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在动物植物,大气和水,冷热的作用下,岩石破碎了,你知道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吗?课件出示风化。
默读一遍,什么是风化。
大块的岩石风化以后变成小块的岩石,小块的岩石继续风化,会怎么样呢,如果再继续风化呢?
同学们,你能用图示或者简单的图画,表示出岩石风化的过程吗?可以加文字。画到白纸上。
汇报。展示。
(三)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岩石风化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件出示风化形成的地质景观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图片,并讲解。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作业:调查家乡由于风化形成的地质景观,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是那种作用形成的。
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冷和热的作用 2.流水的作用 3.植物的作用 4.动物的作用
第五篇:《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反思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反思
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潘海燕
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过鹅卵石等岩石。对孩子们来说,玩石头的兴趣是天生的。他们对“岩石表面为什么有美丽的花纹”、“小草怎么会长在岩石缝中”等问题备感兴趣。但是对于“岩石会不会变化、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感性体验,教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自然中岩石的变化是一个漫长和细微的过程,不易在短时间内察觉,学生平时也很少注意过“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一开课,我就向学生提供比较出名的景点岩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岩石是千奇百怪各种形态的,再追问“这些岩石几亿年以前也是这样的吗?”,从而把学生引导到“岩石会发生变化”这个探究内容上。
接着在猜测岩石改变模样的原因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猜测可能有哪些因素会改变岩石模样?再引导学生根据课堂的可操作性选择出“冷热”和“水”两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的变化,让学生经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论证等环节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
重点对以下几方面感受很深:
一、适宜实验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前一直认为科学教师只要在课堂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就行,通过这次教学练功课,真正理解到适宜实验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验“冷热是否能改变岩石的模样?”的模拟实验中,我反复选择不同的岩石进行实验,花岗岩、石灰岩、大理石、砂石等岩石都尝试过,但实验现象都不明显,后来通过科学向有经验的科学在科学教师征询建议,自己又利用周末特意到河边去找岩石,终于找到合适的薄片页岩,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快的就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这就为学生认识冷热改变岩石模样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同样,“水是否能够改变岩石模样?”的实验,对岩石的选择也是有要求的,我选择了砖的碎块让学生很快就观察到岩石在水瓶中摇晃一会儿后就碎裂成小块,而且原来明显的棱角也被冲刷圆滑了,课堂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由牵着学生走——引着学生走。
开始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通过三个环节,让教师一步步牵引着学生探究改变岩石模样的因素,虽然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明白原因,但是整个课堂太束缚学生的自主探究。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知道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课标》要求从五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开始自己讨论实验方案,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我把引导探究的三个环节改为学生把两个主要探究的因素一起讨论和一起做实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也大大地节省了时间,为后面充分讨论“冷热和水能够改变岩石模样吗?”的原因节省出大量时间。
小学科学教学肩负的任务就是要善待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探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求证意识,树立运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们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生多一个渠道来了解自然,了解世界,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