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旧寨小学向斌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而本单元也是整本书最难的一个单元。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主要从这两方面来设计:第一,使学生对岩石首先要感兴趣,第二,学习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观察并能用丰富的词语来描述岩石。下面说说我上好课的一些想法和:
一、提升学习价值,激发兴趣
研究岩石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灰不溜秋的石头的确不能引起学生观察的欲望,也因此使学生对身边常见的石头没有太多的了解。当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各种由山构成的美丽风景图;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石头。而我认为这两种方法虽然能给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但并没有强大的激励学生真正想去观察的动力,从而理解我们观察岩石的价值。
二、树立严谨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学生对岩石是熟悉的,从小看到大,可又是陌生的,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学生描述不清,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学习观察岩石。比如说用手摸、用眼看、用手掂、用鼻闻、用钉刻等可以观察到它的诸多特点,但在每种方法的背后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像用手摸,摸局部还是整体,因为有的岩石有人工切割的面,也有自然断裂的面,我们在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而用鼻闻,又应该怎么闻,更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应该将两块岩
石敲打或磨擦后去闻,因为一般情况下,岩石表面可能残留有其它物质的气味。当我们要观察岩石的硬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就更多了。如果用刻的方法,学生提出可以用指甲刻也可以借助工具来刻。我个人认为科学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树立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就会很自然地去关注周围的事物,去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细节。
三、精心选材,合理安排,促进探究
合理的选材,能提升学生的探索历程,体验感悟,能使孩子比较容易的去自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中,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怎样材料以及怎样提供给学生呢?经过几次试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材料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一则时间来不及,二则又体现不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反复考虑最后我们选择了六块有代表性的岩石:各种颜色的一块;比较坚硬的一块;容易分层、较松散的一块;长兴有代表性的石灰岩一块;有化石的一块等。同时本节课还有第二个活动:给岩石分类。是另外选材还是就用这些材料呢?第一试教下来我们都采用两份材料,结果时间都来不及,因为在分类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岩石的特点,不难发现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它们的特点,如果采用两份材料,学生在分类时就又要进行第二次观察活动,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所以前后只采用一份材料就可以了,这样使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篇:《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开个岩石展览会,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让学生给岩石分类。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孩子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展示了来自长白山区的各种各样的奇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提出: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观察得更仔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课后有些拖堂,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科学探究不能走过场,只有保证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特征,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须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第三篇: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反思)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反思
许多同学在课外都喜欢玩石头,但对于岩石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没有系统全面的去观察一块岩石,没有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中隐藏的奥秘,因此,探究岩石的奥秘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放了一首关于岩石的优美动听的歌曲,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你喜欢岩石吗?从而增添了课堂的神秘色彩。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都在哪见到过岩石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给岩石分类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记清分类的依据,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
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通过记录,把发现多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汇报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描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后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就行,这样学生的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是自由的。
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当我提问岩石的用途时,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因为我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
第四篇:《岩石与矿石》教学反思
《岩石与矿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岩石与矿石》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岩石与矿石》教学反思1在本月的教学中,虽有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值得以后继续发扬。
一、注意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本周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很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本章学习重点是三种岩石(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我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发现,天安门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质很容易被问道,于是我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在课程进行完毕之后给学生播放,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通过视频辅助,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兴趣,也能让他们对知识点加深了记忆。
二、注重小组合作
在我任教的四个班里,我都进行了分组,一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基本上就是7人一组,以便上课需要。在第一节《玩石头》的课堂上,我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带不同的石头给组内同学展示介绍,这样大家见到的石头就更丰富了,而且觉得别的同学的石头很新奇,无形中也扩宽了他们的见识。在辩论赛的时候,小组先讨论,分享观点,组织好语言之后,进行表述,这样有助于把观点集中到组内,既节省了每个同学回答的时间,也有助于观点提炼。
三、记忆方法巧用
在讲到《岩石的组成》这节课时,如果让大家死记硬背三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很容易记混,也容易记不住,于是我几经思索想出了记忆的好办法。花岗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可以通过花岗岩的颜色来记忆,花岗岩是杂色,包括肉红色、白色、黑色,已知长石是肉红色,石英是白色、黑云母是黑色,将颜色与矿物一一对应,就很好记。砂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等,妙记方法就是砂岩是两个字,它的组成是两个词,分别是两个字。大理岩的组成矿物是方解石和白云石,一看到大理便想到云南,白云山是云南的,白云山的白云石,一下子就把大理岩和白云石联系起来了,方解石是我们不熟悉但特征鲜明的(课上有专门讲解)。以上,这三种岩石的组成部分记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懂并学透的,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自己,才能不落后。一言以蔽之,愿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可以早日行动起来,丰富知识、充盈智慧,不吃没有文化的苦,也不吃没有文化的亏。
《岩石与矿石》教学反思2十月份我进行了第二单元《岩石与矿产》的教学,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有一些困惑想来谈一谈。
一、实验材料短缺
每个科学教师都配备的有相应的教学用具,教学用具中有各个单元的教学用具,对于第二单元来说,教具尤为重要。前三课牵涉到岩石和矿产,如果没有具体的岩石和矿物,很难通过图片给学生描述清楚,我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也没有描述很具体很贴合课本的。困惑之余,我想到“学在郑州”的平台,可以借鉴其他老师的优质课,但我打开学习之后我发现他们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相同的材料盒,所以,关于实验材料的部分我还是无法借鉴,于是乎,每节课我都只能在讲相关岩石的时候给他们展示一下,下课前再逐一让他们观看甚至触摸,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总归他们是满意的。
二、学生发散无边无际
我在讲本周课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很丰富的岩石、矿产,这对于拓宽他们知识面来说,无疑是好的。但是,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思维、关注点跑偏的情况。例如,在开“人类能不能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辩论会时,虽然这是一个辩论赛,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理念是不能无节制地开采,毕竟资源有限,且过度开采会带来环境问题,然而学生的思维已经冲破了教室,直达宇宙,告诉我,人类只要熬过几百年,到星际文明的时候什么资源都是无限的,还有的同学补充道,人类的空间是三维的,但在其他平行空间,也可以无限开采。我及时给他们拉回正题,我们要考虑当下,考虑子孙后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能无节制开采。我不想做遏制学生思维的抓手,但现实是我又不得不像一把剪刀随意砍断他们思维飞跃的翅膀。我很困惑,也许一切都是笑谈,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思维发散的孩子反而能写出最标准的答案,但无形中,他们也变成了我们经历过的最熟悉的双面人。
第五篇:7 岩石书 教学反思
《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书》这篇课文,通过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队员的对话,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们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