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

时间:2019-05-15 15: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

第一篇: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

各位领导、网友、师姐、师兄们好:

我虽是个76周岁多3个月的老人,但是加入xx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时间太短,2014年经猴子哥的介绍,xx飒飒批准,加入网群,现在仅有近两年的网龄。我就是在座各位的新师弟——一个近80岁的老头。你们都是我的师姐和师兄。一点不会错吧。

今天我参加第四届年会,是来感谢网友们对我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不能顺利写出《忘却不了的xx福兴里》那本长篇纪实文学回忆录,因为几年前没有写回忆录的想法,就没有收集福兴里的照片。因而最初的那本书里没有一张福兴里地区建筑物的照片,我只能回忆手绘南福兴里大楼的正视图和俯视图。过了半年后,当网友“dalny”发来第一张临大同街的南福兴里大楼照片时,让我看到自己家,就像捞到一颗救命稻草,那么兴奋。后来网友“大熊猫”“xx飒飒”“民权街88号”“猴子哥”“老梅”“海南丢”等人断续发来照片。及“Caodaye”“江水长流”及记不住名字的博客里也有这一地区的照片,还有街友郑培德提供的录像,我将那些照片充实到书里,才能图文并茂的展现到读者面前,特别是左小鹏的那张包含着南北福兴里大楼、大众京剧院、中华市场、永丰街、大同街和温馨的三口之家迎面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精美的画面已被我设计装饰到《忘却不了的xx福兴里》的封面上,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我得感谢你们,我深鞠一躬,说声谢谢!

我这个师弟老头儿是网群里的太陌生的面孔,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河北人,1942年,我4岁,随家人逃荒闯关东落户于xx露天破烂市场、福兴里大楼。我上学的学校是xx第一完小、第九完小、大同小学、12中和xx四完中。1960年高中毕业考到国家重点大学——中南大学稀有元素分散金属找矿专业,学习五年后毕业,应党的召唤到大西北为国家找寻制造原子弹的材料的铀矿,贡献了青春20年。趁1985年xx改革开放之时,回到家乡,历任xx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副总工师并任地基研究室主任,工作至退休,也曾是xx地质学会理事、xx土木协会地基基础学会的委员、xx市工程招投标专家库存的地质匠人。直到2007年68岁离开建科院,至今还在私人企业当个顾问。我仍然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资质证书。

70岁后,在电脑里寻找退休后的快乐,想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从2010年正式开始下功夫自学电脑打字、编辑文章,至今还不能盲打,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编写文章。这年的六月由xx招工信息报的小编辑宋虹雨给我起了一个网名“老人与海”,帮我注册了QQ空间和网易博客(xx)后,我才开始网络生活,写了一些回忆文章发表于网上。在那种五花八门的网络大世界里,让我开阔了眼界,也交往了一些网友。在老建筑网友、街友和老同学的感染下,也在他们的引导下,让我从2013年初正式开始进入专门写《忘却不了的xx福兴里地区》的纪实文学回忆录。我用真实的自己展现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我的博客、QQ空间的内容里的文章、照片、个人资料全部是真实的,没有一点假的东西。我不考古、不写史记,就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痛苦的童年、多彩的少年、奋进的青年和为国找寻放射性铀矿贡献我的青春20年创业历程。我的身世是光明磊落的,没有秘密,敢于公开。只要大家在百度网上搜索“xx窦玉祥”,就能看到我的全部真实的内容。

就我是这样的一个人,还能遭到网霸“鱼贩子”在网上用极污浊的臭嘴侮辱谩骂,他骂道:“你不是清华、北大的,注定是胆大的……写者呀,趁着雨后路边凹处一汪水倒映着斜阳余晖的镜面照照不知羞愧的脸面,是浓脂粉黛?还是讨历史的笑颜开!”

我真不是清华、北大的,但是我1960年高中毕业,当时xx只有7所高中,中南大学录取xx的每所高中里的1名学生,xx四中唯有我一人被录取。中南大学在当今在中国的重点大学排名榜也排在前17、8名。难道我不如那个卖臭鱼烂虾的鱼贩子的学历高。师姐、师兄们再看看我这张老脸难看吗?我伤心呀、痛苦哇,平白无故让鱼贩子等人污骂一顿,真是想不通,我真是倒霉!话说回来,写个人回忆文章也不是非清华北大的不行。在座的有几位吗?

2015年1月4日因突然尿血住医院,诊断是双肾和膀胱里都有小癌瘤,至2015年11月6日,在这10个多月中做了五次手术,反复六次住院。在生死线上挣扎,曾在五月初,第二次大手术之后突然高烧40度,昏迷2个小时。我要是真的玩完了,我可不驾鹤西去,到耶稣的圣地巴勒斯坦,那里未完未了战乱,不是好地方。我要顺着xx火葬场的烟筒冒出的青烟,漂浮在xx的上空,逍遥自在,该多好呀。

在得病的这一年当中几乎在网群里休假了,但是我认为那本书里还有要补充的内容,必须在我完蛋之前完成,我为此只要我的病情能让我坐在电脑前

一、两个小时,就补充修改书里的内容,在这期间修改了三次印制了三次书。一次十本,总算是在2015年11月完成了定稿。三月份,补充了破烂市场一区在日本时期就有的临长江路三层砖混大楼的照片。还有左小鹏的那张南北福兴里大楼的照片也在9月版、11月版上了那本书的封面。我现在只要病情不复发,我就坚强的活着。现在还在医院定期做膀胱化疗。

再简单介绍《忘却不了的xx福兴里》一书,那是一本纪实文学回忆录,以我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写出普通人的生活。从大方面说,从侧面反映了从日本统治xx的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之间,xx地区所发生社会变革的各个历程中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的现状。从小的说,就是闯关东的贫苦民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命运的变化。那里没有大革命时期风潮云涌的特写,也没有英雄人物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仅是各行各业的贫民百姓的酸甜苦辣的民间趣谈。也就是生活那里的人们自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婚庆及殡葬小故事及在社会变迁中人们的感受。各行各业包括小买卖人、唱戏说书的、摆摊卖杂货的、挑担子走街串巷的、海碰子、赶海卖海货的、打板算命的、耍猴卖艺的、小偷小摸的、沿街乞讨要饭的及日本狗腿子、初进xx的苏联老毛子们等阶层人物。那些民间的小故事我也是力争全面,包罗万象。90高龄学者薛殿会老人抬举我,他以题目“锁住旧城历史、留住草根文化”评论我的文章。他过讲了,其实就是写我自己的经历而已。

20xx年旧福兴里地区消失了,我对它的回忆,用这本书记录下来,留给世人。我也希望去年拆迁的东关街也会被青年朋友完整的记录在册,留给后人。你们一定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最后我也给考古写史记的一些青年朋友们提两点建议。

第一要发扬祖国的民族优良的品德,要爱国家,俗话说“儿不嫌母丑”,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对苏联人、美国人及日本从不屈服,敢于与他们抗衡,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凡是爱国者是人民爱戴歌颂的英雄人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表“日人、汉人、满人亲如一家……”“满洲国的国民经济比国统区的还要高”等日本和汉奸的言论,让人恶心。我的幼年生活在日本的末年,真是牛马不如的生活。不多说了,有兴趣网友可看《忘却不了的xx福兴里》第13篇文章《幼年记忆亡国奴生活的几点片段》。那是我真实的回忆往事。

第二考古写史记、调查采访时,不能脱离那段历史背景,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为了作品的效果,不择手段添加一些张冠李戴的东西。日本统治xx时期,从五一广场至东的福兴里、破烂市场、北京街消防队、新开路直到东关街这一地区全部是闯关东穷人居住区。住在这里的人到青泥洼桥一带,我们说成为到“街里”,我们这里就是“街外”.因而穷人地区不可能有烟馆、窑子楼和大饭店。饭店也是小饭铺,卖大饼子豆腐脑、油条豆浆、包子饺子大卤面火烧油饼烧麦馅饼炸鱼等,就这些东西也是解放后的1948年结束了国党军队封锁之后,xx经济好转后才有的。日本时期只有配给的杂合面、豆腐渣及野菜等,那时没有粮食供给,就不可能有推车子卖焖子的。中国人吃大米就是经济犯罪。有一些人的作品里的《露天破烂市场》中描素一区有远近著名聚福楼烟馆。那里也是穷中国人居住的平房地区不可能有的。有的是小房子里抽烟、逛窑子。不再举例了。

再次谢谢大家!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二篇:历史文化保护2014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我对祖国始终充满热爱,这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历史长河不会停息,社会文明飞速发展;不能沉湎在绚丽的古代文明里固步自封,我们必须走向现代化;所以,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文物古迹是它们的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物古迹的破坏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当然,重视保护并不是否定开发与利用,我们应该在重视文物古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中采取相应的对策继续加以保护。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将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关键。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不仅可以向世人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厚积淀;又是对华夏儿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可产生的巨大凝聚力;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是人类灵魂的凝结,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保护并发展好,是人们永恒关注的课题。让过去点亮现在,让现在告诉未来。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与前人作出的种种努力息息相关;故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谱写中华文明更加辉煌的篇章,向后代交份满意的答卷。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x月

第三篇:守好文化瑰宝 保护历史文化

守好文化瑰宝

保护历史文化

钟祥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也是楚辞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明嘉靖皇帝的故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典故的诞生地。市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湖泊风光秀丽,被誉为“大地博物馆”。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9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馆藏文物26896件套。市政府先后公布市级非遗名录26项,均认定了保护单位,其中入选省级名录6项、地级名录14项;公布市级非遗传承人29名,其中入选省级传承人3名、地级传承人11名。

近年来,钟祥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悉心指导、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系列方针、政策,以历史文化保护为重点,在加大保护和利用力度的同时,努力提高文物安全执法效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夯实基础,落实保护责任

1、建立保护网络,完善责任机制。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切实做到文物保护有人管事、有章可循。全市基本建成“三级责任,四级保护”的文物保护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责、权、利的关系。市政府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表彰和奖励先进乡镇、个人,扭转了长期以来田野文物保护责任不到位的被动局面。每年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至少巡查两次,并定期对馆藏文物、田野文物进行安防专项检查。同时,对重点古墓葬、遗址、建筑加强管理,每年从文物保护经费中拿出10万元,按每处500元的标准,落实了200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经费和责任人,并与保护人直接签订了《钟祥市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文物保护责任和重点文物安全。

2、完善文物档案,建立保护标志。圆满完成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26896件(套)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到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完成国保单位元佑宫、文风塔记录档案的整理和上报,并比照国保单位要求,对全市20处省保单位记录档案也进行了整理收集。此外,完成了我市500余处文物点巡查记录和影像资料的整理,建立了纸质与电子档案。对全市20处省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 四至和GPS坐标点进行了复核上报。投入30余万元为全市2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保护标志。

3、健全管理规章,提供政策保障。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规定,结合钟祥市实际,争取政府先后出台了《钟祥市文物保护管理施行办法》、《钟祥市文物调查勘探施行办法》、《文风塔、元佑宫文物保护管理施行办法》等地方法规,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

4、理顺职能关系,保护地下文物。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工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地下文物的保护问题日趋突出。为有效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每年争取市政府召开一次由土管、城建、国土、文化等部门参加的文物保护协调会,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源头把关,整体联动,对全市区域内所有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动土单位实行文物“动土许可证”制度。2014年,经市政府协调,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我市基本建设的前置审批条件,有效遏制了生产建设和城市基本建设造成的文物破坏。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

1、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为改善和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加强馆藏文物保护,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历时三年时间在莫愁湖畔建 成了占地1万余平方米、场馆面积5157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于2012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文物项目维修稳步推进。《元佑宫安防设计方案》、《元佑宫消防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到馆藏青铜器维修经费28万元,目前正在修复中。与荆州博物馆签订了馆藏清代杨夫人出土纺织品修复合同。馆藏珍贵字画已安全运抵省博物馆进行修复。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与厂商签订了文物安保储藏设施采购合同,库房文物搬迁顺利完成。石牌戏楼修缮工程开工,兴王府世子府修缮工程正在进行预算评审。完成文风塔护坡、元佑宫三洞阁加固除险工程。

3、文物景点建设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我们在文物景点维修及规划编制、开发利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向国家发改委争取专项资金870万元,对元佑宫街区内环境、东西厢房进行了整治维修,为宫内场地铺设了地幔,使元佑宫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投资300余万元对少司马牌坊实施迁移保护。投资49万元对宋玉井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改造。投资200余万元对市级文保单位江汉日报社旧址和新四军医院旧址进行了维修。成功将石牌镇申报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同时,充分利用我市 文物资源,开发了镀金铜龙、“阳春白雪碑”拓片和青花高足碗等旅游纪念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三、努力作为,推进非遗保护

1、健全保护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一是组建队伍机构。2009年6月,市非遗保护中心在文化馆挂牌成立,设专职人员3人,同时组建市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保护方案,完善了保护措施,全面负责全市非遗普查、保护工作。全市基本建立起协调有效的市、镇两级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二是争取资金投入。2013年来,我们积极争取省厅每年拨付5万元,市财政每年2万元,作为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去年我市又利用省人大开展《条例》执法检查之机争取将非遗保护经费5万元纳入市财政预算,为非遗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财政保障。三是注重收集调查。在全市范围开展地毯式普查和抢救性记录,收集整理非遗资源和线索。各乡镇均建立资料档案室,集结汇编一本非遗普查资料。四是建立传承人制度。建立了详细的传承人个人档案资料,经常开展走访慰问和抢救性记录,定期组织他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回访和考评,提高他们对传承工作的认识。

2、突出创新发展,推进活态传承。一是开办梁山调传习馆和传习班。在文化馆设立钟祥梁山调传习馆,定期开展传承人教传帮带活动。在老年大学开设“梁山调传习班”,以 《钟祥梁山调》为教材,组织学员定期系统学习,培养了聂光明、罗开春等一批新的非遗传承人。二是建立传承基地和团队。在全市建立了“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葛粉制作技艺、市春林医院肖氏万灵膏制作技艺、市技工学校非遗传承学校蟠龙菜制作技艺等传承基地和团队,常年开展传承活动。三是开展民间文艺精品创作和展演。通过举办元宵节民间文艺形式展演、民间故事创作表演培训班、“莫愁湖杯”故事大王表演赛等多种形式,促进非遗传承和民间文艺精品创作,并多次获奖。如采用民歌民谣元素创作的歌曲《豌豆巴角》获省第十三届“楚天群星奖”银奖,根据《莫愁女的故事》创作的歌曲《莫愁谣》获全省“楚天群星奖”金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编的大型乐舞诗画剧《钟聚祥瑞》获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奖,2015年打造梁山调小戏《新婚夜》参加了第二届湖北艺术节群文类展演。

3、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非遗宣传。一是书刊宣传。先后出版发行《钟祥民歌集》、民间舞蹈《海马舞》绘画稿本、《钟祥梁山调》等书,其中《钟祥梁山调》被省非遗中心选为2013年湖北省非遗系列丛书。去年又在《莫愁湖》杂志开辟《非遗集锦》专栏,推出非遗系统报道。二是媒体宣传。拍摄制作地方剧种钟祥《梁山调》、地方饮食文化《张集酥饼》和《钟祥米茶》等非遗专题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宣 6 传。三是展览培训宣传。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举办非遗讲座或非遗名录图片摄影展,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第四篇: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梦魇,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人们愈来愈重视它的存在及他的意义,而它对城市的发展和对人类的进步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清楚城市历史保护的内容,遵循城市历史保护的原则,明确目的,找到问题,结局问题,运用到现实中给与我们帮助。

关键词:城市 历史文化 保护 更新

正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城市改头换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四通八达,但同时,伴随着的是城市中大量的历史文化的湮灭,那些记录着前人的智慧的建筑物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因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而那些有着历史文化的名城是重中之重,这些城市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失去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全人类的损失。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义非凡,城市在发展变化中经历了沧桑,因而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而历史保护就是要保持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城市历史保护“不只是为了过去而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而尊重过去”。

具体而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

1.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价值

2.科学研究——科学价值

3.发展旅游——经济价值

4.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研究着眼,来看待城市文化价值。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整个发展历史的见证,是每个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城市、人类发展历史,借古明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历史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少人都从中得到了不起的发现,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如中国的都江堰,赵州桥,长城,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有非常深奥的的道理,其中蕴含的技术甚至是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都还弄不清楚的科学理论。保护历史名城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凝聚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历史遗产,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这些人类在前进中创造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当今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利而又深厚的条件——城市旅游业,直接用经济价值去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独有魅力。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让人想象不到丰富多彩,它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让外国人向往憧憬,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观光、游憩、获得美好享受的重要场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也随之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长。

而我国的城市历史文化旅游业具有无可想象潜力。与国家政策接轨,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确拥有丰富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遗憾的是在时代进步中遭到了毁灭

性的破坏。解放前的战争摧毁了道不完,数不清的名城,古迹。而在之后的发展中也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70年代的太谷等城,历史价值根本不亚于平遥,现在却荡然无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给“改”掉了。改革开放之后,在城市开发中对历史文化的建设性破坏甚至超过了“破四旧”、“文革”,可见其凄惨程度。在西部开发中,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有意识地、特别重视地保护西部的古“丝绸之路”,它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经营中,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及原则

保护的范围由文物扩展至历史建筑,乃至于地段,城市,其保护内容与方法是逐渐复杂与深广。古城的格局,环境,建筑风格都是重点。

文物——绝对的保持原状的护存

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绝大多数建筑依旧具有使用价值,这就完全不同于文物的保护,保护时所面临的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面临维护与更新的问题。

现代保护的概念已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问题

1.消极静态的保护

以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是以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而没有将历史保护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中应充分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维护并发扬城市的格局特色、街巷空间和场所精神

2.片面单一的保护

脱离城市的实体环境、没有考虑历史城市实际的保护状况、没有评价参照体系与可比性只有文物建筑的保护,没有历史街区、历史保护区的观念,使得传统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割裂、城市的环境意象、景观特征遭到破坏。

3.建设性破坏严重

“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成了“大屋顶”泛滥的保护伞,“仿古一条街”的建设成了许多名城的建设时髦,而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对有特色的名居全部推倒拆除,历史地段的消失状况非常惊人。

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

保护框架是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意义就是将城市历史传统空间中那些真正具有稳定性、积极意义的东西组织连接起来,并将历史发展的因素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进来,形成一个以保护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城市空间框架。

保护框架是对城市的特色的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指有特征的城市地貌和自然景观;人工环境要素是人们的创建活动所产生的城市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要素是指人们精神生活结晶的环境表现,即对居民社会生活、生活情趣、习俗、艺术文化等方面所反映的特征。

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对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之外,还应包括城市的整体环境保护。城市是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历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表现城市特征与风貌的重要环境。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要从整个城市着眼,避免单纯保护城市的几个珍贵的文物或几个历史地段。因为即使划定了文物或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办法,但如果周围环境的变化失控,城市的风貌特色也会失去。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侧重于景观环境的保护,它包含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三方面的内容。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方式

城市更新的方式大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留维护。重建是将城市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整建,是对建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予以改造或更新设施,使其能够继续使用。保留维护,是对仍适合于继续使用的建筑,通过修缮活动,使其继续保持或改善现有的使用状况。

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对的都是已建成的城市地区,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在需要保护的地区还是在需要更新的地区,都同时面临保护与更新两方面的问题。差别只是,在保护地区中,所保护的东西是作为重点来考虑,而在更新地区,需要更新的东西是首要条件。但是,不论是保护还是更新,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通过塑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通过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适应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城市保护》

第五篇: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城镇化与文化遗产;南京老城历史街区的现状;夫子庙的“伪文化”;评事街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了阐述。关键词:城镇化;文化遗产;伪文化;老城历史街区的现状;文化遗产保护 前言: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有历史价值文化内蕴的古城镇、老街区、旧建筑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城市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盲目改建扩建,导致有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遗产被拆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缺乏体制的规范与约束,往往缺乏“群言堂”而成为“一言堂”,既缺乏前期周密的调查,又缺少专家科学的论证;文化名城的历史街区、古老建筑,常常成为缺乏文化意识历史精神的城市规划建设的障碍,甚至认为这些残破的城镇、街区、建筑有碍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在城市的改建复建中,往往形成了城市建设难以恢复的败笔,甚至出现将真文物拆除建造假文物的境况;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诸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遭到破坏,不仅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古城古镇难以得到保护,甚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普遍存在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危机与困境。

正文: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城乡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的大国,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如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极大的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然而,城市的建设会忽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就显得迫在眉睫。

针对我们调查,分四个方面,主要探讨夫子庙的伪文化现象以及老城南评事街在各种利益博弈下的文化传承保护问题。

一、城镇化与文化遗产城镇化,又称城市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 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中国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工业化道路,也揭开了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序幕。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将推进城市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予以实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化率每年增长幅度约1%,2011年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1%。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文化遗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格局表现出明显的组团状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北京及周边、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西南地区四大板块,这些遗产分布地区多为自古以来适宜人口居住的地区,甚至是现如今的人口密集区。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城市遗存的建筑物,这些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民

族精神的象征。这就把文化遗产与城镇化的协调问题摆上历史的舞台,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占有大量的土地,且因为保护问题导致的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但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能够跟上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加剧了城市人口,土地,资源,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南京老城历史街区的现状南京老城南是位于明城墙以内部分,北至秦淮河中支,以门东、门西、夫子庙、南捕厅地区为核心,总面积约5.56平方公里。区内有多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夫子庙等会、秦淮河八绝、花鸟虫市场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区域之一,是南京的“城市之根”,历史上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为发达的地区。先进综合来看,由于老城能够提供更加完善搞笑的服务体系,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市民则聚的心理惯性,老城仍然是南京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虽然历史给了老城区极其大的吸引力,但是老城越来越多的问题让人难以忽视。人口和密度方面,南京老城城墙范围内居住半年以上的总人口占主城人口的一半,是人口和建筑高度密集的地区。老城的各项人均用地指标不仅远远低于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而且也低于现今主城的平均水平。交通方面,老城人口、功能和建设的集聚,使得交通需求不断增长,老城面临日趋严重的交通压力,一是随着新区建设加快,老城、新区通道上高峰小时交通量增长幅度较大,老城与外围片区高峰期潮汐式交通逐渐加剧,二是老城内部道路和停车设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建设,老城的主次干道已经基本形成,且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改造,地面交通设施的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传统民居的改造方面,从住区更新的角度来看,虽然南京老城的大部分主区已经经过了一轮改造,但是由于老城改造和更新并未采用整体规划建设的方式,从而使得剩下的尚未改造的主区目前基本都是十分难啃的“骨头”。同时,这些改造难度大的地区,大部分又涉及传统居民区的保护问题,如门东、门西、南捕厅地区,他们的规模虽然在老城中有限,但却是南京老城传统民居仅剩的代表。如何在改善这些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同时,保护、延续或者再现传统民居的特色是必须妥善区里的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使得老城的保护与更新能够运作成功,更是面临的难题。

三、文化保护中的“伪文化”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伪文化”的存在。所谓“伪文化”即借“弘扬文化遗产”之名,大搞假冒伪劣文物,实质反映了一种以“政绩”和“金钱”开道的虚伪文化现象。例如南京的夫子庙。之所以称南京夫子庙为“伪文化”,主要是因为从外观上看,夫子庙的建筑很有古代的江南气息,但走进去就会发现里面全是现代的东西。现在的夫子庙早已被各种广告牌、酒楼等包围,到处都泛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而那些例如大成殿、瞻园、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王谢故居等最能反映秦淮历史文化遗存的景点早已被周围的商业气氛所淹没。故称其为“伪文化”。

在一次调查中,问及夫子庙给人的第一印象时,15人中有6人选择了“孔庙”,选择商业小吃、综合的分别是6人、3人。在年纪大些的人印象里,夫子庙是文化,它本来是以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命名的,其中又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贡院,徜徉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但是在年轻人的印象里,夫子庙就是小吃街,是卖衣服的地方。由此可见,有很多游客不知道夫子庙是“孔庙”,是历史上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又因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夫子”,故俗称“夫子庙”。现在的夫子庙的文化已被商业气息所掩盖,这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贬低。

在全国十大最名副其实,十大最名不副实的经典的评选中,据说南京夫子庙成为后者中的第一名。的确南京夫子庙在外地游人中知名度很大,已成为南京的名片与代表性景点,成为外地游人必游之处。游客们对夫子庙的期望很大,但实际游过它时失望也很大,主要原因是没有达到心目中的夫子庙、秦淮河的标准,而他们心目中的夫子庙、秦淮河的美好印象又是从数目繁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之前人们从古代文学作品里感受到的夫子庙、秦淮河,是给予他们极大文化冲击与期待的景点,而游过后他们最感到失望的也是因为这里的文化并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的标准,甚至差得还很多!那又是什么造成了今日夫子庙、秦淮河的文化景观让人如此失望的呢?那就是过份的商业化!现在的夫子庙只是一条商业街,毫无特色可言。

那么夫子庙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定位呢?在南京人看来,夫子庙应该是个雅俗共赏之地。理由是自古以来,夫子庙就有“两面性”。以文德桥为界,一面是尚儒之地,一面是歌舞升平,这就是南京夫子庙的特色,所以现在也应朝着这方面发展。但是在外地游客的观念中,夫子庙应以文化为主。他们认为夫子庙作为南京有名的景点,来南京就是看夫子庙的古代文化,但是现在夫子庙的景点全淹没在衣服和吃饭之间,所以南京应把夫子庙打造成古代的风格,不管是商业还是小吃,都要融进历史的因素,走入其中,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古文化氛围。

四、评事街文化遗产保护 评事街,是古城南京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一条老街,曾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它位于南京城南,北至笪桥市,南至升州路,狭狭长长,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无论是街是巷,评事街以其深厚的底蕴,在南京文化地理历史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评事街中多以二层老式木房为主,现在多数的一楼经过改造成了门面房,做起了小生意,门面虽小却样样俱全,卖着各式小玩艺小食品的小摊占着两侧路牙,老人与赋闲的人三三两两地在路边聊着天,来往于这样的小巷中,你很难感受得到外面都市里的繁华与喧嚣。老街两侧多是纵深的小巷,走进去,是相连着的过道与天井,交错着,将十几户人家连成了片。

在评事街靠近升州路的这头,有一条可能是南京目前最窄的巷子了:老坊巷,不足一米的通道仅容一个人通过,不知道的人是不敢进去的,怕是一条死胡同。巷内的门户,多是青石台阶上的老式木门,住户多喜欢在屋外种上一两种绿色植物,小巷极为幽静。评事街的南段万寿宫,是城南一座很有名的建筑,为祝贺西太后寿辰而兴建的。

上世纪30年代以后,评事街人气很旺,先后有几家晚报的报馆设在评事街一带,一些著名报人、学者常在此出没,抗战前有张恨水,胜利后有卢前、张慧剑等人。

综上所述,可见评事街的文化价值是很高的。然而城镇化使旧日评事街里的那种凝缩了明、清、民国时期的井市文化将不复存在;那种民族混居的和谐文化不复存在;那种寄予世外而不灭其志特殊街巷文化也不复存在了。这是对评事街文化价值的破坏。

目前对评事街的改造遇到的几个问题有如下几个应对政策:

4.1、原住民的去留

原住民的去留问题是针对历史街区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出的。对此,专家认为:“原住民是历史街区的一种文化,若完全迁出,历史街区就少了韵味,原住民是发展旅游和商业的根本”,所以应当适当保留。老城南旧城改造中规划混合多元的功能,结合老城南独特的传统风貌,发展特色商业、居住和旅游等,保留部分原住民,提高老城南活力。

4.2、肌理尺度的重构

所谓城市肌理,是指城市的特征,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包括形态、地质、功能等方面。具体而言,包含了城市的形态,质感色彩,路网形态,街区尺度,建筑尺度,组合方式等方面。从宏观尺度,是建筑的平面形态;从微观尺度,是空间环境场所。城市肌理的演化受到自然、经济、政策三方面的共同影响。

改造老城南,要让历史与现在融合,所以要重构肌理尺度。《名城保护机制保障》中明确指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应确立‘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方针,采用小规模、渐进式、院落单元修缮的有机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

老城南更新改造中对传统街巷、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以及非物质文化实行“全面保护、应保尽保”,放弃了资金“就地平衡”的旧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传统的尺度和肌理,对街巷体系进行保留、恢复,不满足需求的向地下要空间,已拆空的片区将按传统肌理恢复,以保护为主。民国建筑、五十年代的老厂房和八十年代的居民楼和谐共存,老城南的街巷尺 度和高度、院落边界不变,在置换功能过程中传承老城区的肌理和尺度,保护和展示城市格局。4.3、制度保障

为了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不断地健全与完善各种文化保护制度。先后制定了《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并 成 立 南 京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专 家 委 员会。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的第三章就是“老城格局和城市风貌的保护”;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中指出“确需在重要建筑或者风貌区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应当依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前款规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应当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原有建筑的空间格局、景观特征、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风貌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等相关内容都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视。此外,还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例如结合南京实际,探索制定《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暂行办法》;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阶段性目标编制保护整治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公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实行专家领衔制度,对批准的实施方案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等。

五、结语

城市化的发展对旧城来说是个挑战,如若改造旧城就是采取“全部拆除,重新建设”的的方法,那么旧城所拥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会被破坏、摧毁,使其失去自身独特的魅力。另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保留其文化价值,不应该让商业气息掩盖其文化氛围,成为像夫子庙那种“外穿古装,内穿洋装”的“伪文化”。老城南作为南京有名的文化遗产,需要被保护和传承,为保护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应该汲取成功的经验,依照保护条例相关内容,科学地改造,让城市更美好。别让历史文化名城在我们的手中沦落与颓败,应该将我们祖宗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王丽丽·南京老城南旧城更新的博弈与启示

薛伟·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

仇保兴·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南京老城区原住民也是文化,应适量保留·城市在线新闻网

赵立孟·游客反映南京夫子庙景区文化气息不足·江苏新闻广播网

周岚,童本勤·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现代城市研究

下载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第四届年会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xx镇的保护与管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框架)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1规划范围 2历史文化价值 3规划目标 3.1总体保护目标 3.2近期保护目标 3.3远期保护目标 4规划内容 5规划原则 5.1整体保护的原则 5.2历史文化遗......

    泉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研究

    泉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研究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别在老城区,既有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又有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

    家乡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开发调查

    家乡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开发调查 --以陕西省咸阳乾县乾陵为例 摘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时......

    德国历史文化风景演讲稿

    世界文化史演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由我带大家走近德国,感受德国的历史与文化。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语中为“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称Deut......

    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我是一位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级学生,我叫赵聪蕾,作为此次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年会的一名志愿者,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在这场以“科技创新与经......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保护情况汇报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规划情况报告 张家界市地处长江四大支流中的澧水中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是革命老区,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关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有关工作汇报

    关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有关工作汇报 (丽水市农办)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