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

时间:2019-05-15 16: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

第一篇: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不及格分数。”这句话不禁让我反思自己一年来的教育经历。

记得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是班级倒数,一天他拿着作业到我办公室,局促不安的走到我面前,小声说:“陈老师,我这道题不会做。”我接过本子,扫一眼,见是我刚讲过的题型,只是数字变了一下而已,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你上课干嘛去了,我讲的时候你又不注意认真听,现在只把数字改了一下就不会做了,你就不知道按黑板上讲的方法只把数字改一下吗?去,万一不会就去问认真听了课的同学。”

我想这位同学肯定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因为他太伤心了。如果是好同学来问,就算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听课而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呢?当时,我压根就没想想这样做的后果,难道我这么批评他一通,他下次就能改正缺点,认真听课了吗?只怕是物极必反,他会更加不听课。现在想来,他当时能够来找我问题目,说明他很想弄懂这个问题,很想有进步,说不定他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敢走进我的办公室的,而我却轻而易举的扼杀了他的这种上进心。我真的很后悔。

我想,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老师可以说也有不少。有些老师见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刻给予评判“不对”,要他坐下;有学生作业本上错的多,对的少,就给他30分,50分;考试考得不好就给他不及格的分数。

学生虽然是小孩子,可他们也有自尊,他们也是大写的“人”,“差学生”虽然成绩差,但也有想成为“好学生”的愿望,只是有些老师将其这种愿望之火给扑灭了。再回头读读《教师的建议》中的那段话,其用意不就是要求老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想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学中的情感啊!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很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学困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往往会有自卑感,对学习没有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不能威胁和惩罚他们,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不能嘲笑,奚落他们。

教师应从知、情、意、行统一的角度去组织一堂课,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识活动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去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做一个把爱奉献给教育的人!

第二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教学反思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韩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一文

第三篇: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

委延果郑长龙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被教师频繁使用的、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正确地理解这些“有效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价值,把握住教学行为的价值内涵及实现条件,才能使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f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09)10-0059-03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采用他们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开展教学活动。然而,深人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频繁使用的、被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不理解这些“有效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价值,没有把握住教学行为的价值内涵及实现条件,只注重了教学行为的形式,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实现。

一、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绝大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因为教师们认为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值得思考的是,做笔记对有效的课堂学习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在以机械式学习为主的课堂中,做课堂笔记或许能起较大的作用,是有效的学习行为。因为对于无意义音节(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重复,否则就会忘掉。没有课堂笔记,学生课后就难以进行多次的重复学习。

然而,现代的课堂学习多数是有意义的学习,乃至探究式的学习,与已有认知结构有良好结合的新知识不需要多次的重复学习,这使得课堂笔记的效用大大降低。从另一角度看,有意义建构的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他们更需要做的是动手、观察、记录现象、用脑思考,往往顾不上去做通常意义上的笔记,或注重了做课堂笔记,就影响了倾听、思考和参与。笔者曾对某高中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约5/6的学生都有各科笔记本,并且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而其中超过3/4的学生承认课后忙于做作业根本顾不上看笔记。一位习惯不做笔记却成绩优秀的学生说,“记在本上的不一定是自己的,记在脑子里的肯定属于自己”。还有学生反映,课堂笔记容易让人有依赖感,产生听不听无所谓的感觉,有些学生忙于做笔记其实注意力很分散,不能积极思考问题。看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只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如果答对了,教师就在简单重述之后轻松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被广大教师认同为课堂应答的有效行为。

教师用举手且回答正确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代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听到的往往只是举手的学生的思考结果。其他多数学生是否有了思路,是否搞懂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些重要的课堂状态信息却被教师忽视了。用一两位举手的学生的理解代表全体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多数学生陷入了听别人讲的被动学习,学生回答问题衍变成了学生向学生的“灌输”,这实质上与教师讲没有什么区别。

一般而言,就是在多数学生都有思考结果的情况下,由于性格等原因,总有一部分学生不习惯于举手,能在课堂活动中唱主角的往往只是少数几个学生。调查发现,面对提问,有思路但不愿举手的学生的比例,随学段增长而逐年增加,教师如果总是只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的比例必定会很小。同时,这种教学行为突出了个别学生,忽视了多数还在思考中的学生,等于否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长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而又不常举手的学生,其知识结构会有缺陷,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产生课堂倦怠。他们常常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等待他人活动的结果和结论,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降低。看来,只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偏低,又没有用预设好的问题去驱动和引领课堂活动时,为避免“满堂灌”现象的出现,教师会下意识地用随机提出问题的方式去活跃课堂,随机性问题具有境遇性和思维跨度小等特点,过多使用会导 致这种“泡沫”课堂的出现。看来,讲问齐答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三、讲问齐答

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边讲,一边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师说一长句,末了加一问句,学生立即齐声作出回答。教学就这样一环接一环地进行着,看上去好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讲问齐答被有些教师认为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但仔细观察这样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大声回答教师问题的不是全体学生,往往只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时间长了,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产生学习惰性,不再参与课堂活动。一部分学生的声音造成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假象。

再仔细分析一下教师的问题,多数是将要讨论的内容完整叙述后,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或某一句话空出关键的一两个字,让学生填充回答。由于教师没有设计出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有一定思维跨度的问题,学生仅凭感觉就乱喊一气,结果,经常大声齐答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并不大。教师就这样在与几个学生的浅层次交流中,“顺利”地、一节又一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讲问齐答、表面繁荣的“泡沫”课堂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种课堂现象可以发现,问题在于教师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时,只规划所教内容的知识体系,不关注课堂中师生的教与学活动,特别是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师生互动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时机。当教师的教学缄默知识偏少,教学能力为了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很多教师增加了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次也有所增加。在一部分课堂上,教师采用依次轮流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学,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按照学号或座位次序或其他某种固定次序轮流一人回答一个问题。问及这样做的缘由时,教师回答可以节约课堂叫答的时间,还可以体现教育公平。显然,这种叫答方式被教师认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四、要求学生轮流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全体学生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围绕问题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同时还为了制造中度的学生课堂焦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时,提问还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些目的的实现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提问的策略,不同的问题采用诸如学生抢答、教师指定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等不同的叫答方式,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但轮流回答让课堂提问陷人被动的教学操作之中,难以发挥提问这一教学行为的作用,一些学生特别是需要通过提问去驱动和激励其学习过程的学生,很可能会只关注和思考该自己回答的问题,在轮不到自己回答时,就处于散漫和旁观甚至思维停滞状态。而采用灵活、有目的的指定学生围绕问题发言,常常能从学生的思维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促进课堂的生成,轮流回答难以实现提问的课堂生成功能。看来,要求学生轮流回答问题会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降低,更谈不上教育公平,不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五、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

在科学课程中,教科书围绕某一命题,往往安排几个不同的实验,要么为试探某物质的性质,要么为研究某一道理、探究某一定律。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将实验分别分配给各个小组。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分别向全班汇报。这样,一组学生的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就成为全班的实验成果;教师既让每位学生动手做了实验,又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的方法,随着各种公开课、观摩课等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开展正慢慢流行,并被教师认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值得思考的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组实验吗?这节课确实完成了教学任务吗?对于教科书安排的某项实验,多数学生并没有动手,甚至连实验仪器都没看到,只是听听其他组同学的描述,就等于完成了实验,这不等于我们多年来一直批判的“讲实验”吗?这样的教学安排,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未完成。看来,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也不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几个科学团队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担不同的研究任务,然后彼此共享,是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的途径。那么,课堂上这种分工合作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因为科学研究和课堂学习有着根本不同的目的,前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且问题往往非常复杂,需要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分头攻克;而后者是为了培养人,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必学内容,对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应让每一位学生学到,任何其他学生的实验经历都代替不了学生本人的动手、观察和在此基础上的思考。

同时需要指出,当课堂实验内容较多,耗时又较长时,并不是绝对不能让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实验,然后再汇总,共享实验成果。但这只适用于并列的几个实验,其原理相同、操作相似的情况,某几个实验学生不动手亲自做,他们也能从自己承担并完成的任务中感受、理解其内容和原理,不会影响他们对实验整体内容的掌握和认识。如,化学教学中“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测定”实验就可以安排每个组分别测定一个温度下的数据,再共享。

六、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用屏幕上的方案进行实验。紧接着,学生边看屏幕边开始探究实验,好像刚才的讨论和汇报交流没有发生一样。

显然,教师认为分组设计方案再进行小组汇报是有效的教学行为。然而,教师内心并没有真正期待学生能设计出可用的方案,只是为了使课堂上有学生参与的设计和实验过程,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活动了就达到了目的。

无论从学习结果的反馈,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还是从课堂时间利用等方面看,这样的教学行为都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经历了设计过程,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没有得到教师和同学对方案的真正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等没有得到反馈,方案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会留下错误的信息。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结果的反馈对学习成效有明显的影响,反馈越及时越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及时反馈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学生精心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案,而教师没有给予评价,学生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参与实验方案设计的积极性会下降,甚至不再去动脑思考,而直接等待屏幕上教师预设的方案;这样的教学行为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从学生开始设计到全班汇报交流完毕,一般需要七八分钟,甚至十几、二十多分钟,投入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学习收益,还产生了某些副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决不是有效的。

教师让学生设计了方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成果转为下一阶段课堂学习的新资源,促进课堂的生成。在学生向全班汇报时,教师应在黑板上做简要的记录,使每一方案成为全体学生后续思考和讨论的素材;教师还应及时组织全体学生对每一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好能在对几个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出全班公认的可行方案,再让全班动手实验。

课堂情景往往是这样的:为探究某一问题,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每小组则选一位学生代表向全班介绍。在倾听中,教师一般给予“好”、“不错”等简单评语。待几个小组全部汇报后,教师往往用“同学们做得很好”等鼓励性语言做简单的总结,尔后,教师一点鼠标,要求学生

在现实的课堂里,这样的教学行为还有很多,教师要对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 深刻理解先进教学理念的内涵,理解这些“有效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价值,把握住教学行为的价值内涵及实现条件。(责任编辑:韩梅)

第四篇:分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初一政治第九单元(2)

第9单元 分辨是非 对自己行为负责

◆ 内容标准◆

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三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能 力】

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知 识】

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2.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3.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第十八课 看社会 辨是非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第二个项目“在是非善恶面前”。因为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在学习了第一个项目后,学生知道了社会生活中存在是非善恶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懂得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尤其是掌握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生存在是非善恶标准不够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走好人生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课程标准》来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是其中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此部分的分析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选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让学生从中感知,只有有了明确的是非善恶标准,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坚持正确的行为,坚决摒弃错误的行为,才能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切忌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分析,那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且发生理解上的困难。

第二课时“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生活万花筒:下列社会现象,你能判断出它的是非善恶吗?设想一下,如果社会生活中是非不清善恶不明,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明辨是非善恶)如果你置身于其中,你会怎样做呢?(在是非善恶面前怎样做)

面对这些现象大家有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同学们自己看一下课本,看一下自己的观点与课本上的理论作一下对比,自己的哪些观点与它们是不谋而合,哪些需要改进的?先看课本中的页

“要明辨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分别介绍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和在是非善恶面的选择问题。

第一个层次“要明辨是非善恶”

名言:一位社会学家的一句话强调了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思考性的问题,设置了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第一个方面,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读一读”:马克思在生活上遇到极端困难时面对反动政府的诱惑毫不动摇的事例 名言:马克思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因为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我不允许资产阶级把我变成造钱的机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说明明辨是非善恶对把握正确的生活方向的重要意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马克思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对他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也会对学生具有启迪作用。

分析:从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需要做出各种选择谈起,然后就是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强调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试一试”:学生搜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第二个方面,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事例:李帅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欺负弱小、顶撞老师,无故旷课、进游戏厅,最后发展到打群架伤人,被送进少年犯管教所。从李帅身上,鲜明的体现出了一个人是非善恶观念是否正确对自我行为的影响,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就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确地评判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更谈不上进行自我保护,等待自己的就很可能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个方面,明辨是非善恶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分析:社会需要正直的人入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逐步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相关链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2人物” ——王选的事例。她1995年开始从事日军侵华战争细菌战受害者调查和对日民间索赔工作。她积极寻找证据、组织诉讼、联合媒体,代表当年细菌战受害者在日本打着马拉松般的官司。王选的事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直的形象,使其从直观上感受到正直就是仗义执言,坚持正义。

第二层“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上一句经典话“衣冠禽兽尚且有半点恻隐之心,而我连一点都没有。所以,我不是衣冠禽兽。他们对社会上一些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一定的标准。

孝敬父母 杀人放火

没有最基本的标准:凡是道德和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就去做; 凡是道德和法律不允许我们做的,我们就坚决不做。

第一个方面,心中要有一把尺,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首先解释了这个标准的含义: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

分析:有了这个标准后对正确地判断是非善恶的意义。

欣赏徐洪刚为群众签名的照片和孔繁森的名言,让学生去联想这两位先模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以及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那英《雾里看花》)

分析:对比较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做出判断,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比较难以判断,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导致行为的偏差。尤其是当今社会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标准共存,更需要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识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能力。活动:“在下列情况下自己应如何做?”,为学生设置了几种情景,让学生去判断,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行为,摒弃错误的行为。(《大头娃娃》)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做出一些本不该做的事情,不是因为没有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也不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是由于道德信念的不同,过度的私欲、贪欲,以及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当我们一旦认准某种事情是正确的时候,就要坚持去做,而一旦认准某种事情是错误的时候,就要坚决摒弃。

活动,让学生议一议:李峰在已经意识到该送老人去医院的情况下,面对朋友的劝阻,应该怎么办?

分析:把学过的观点应用于解决现实的问题。本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没有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而是选择了不道德的做法。

“走近生活”栏目中两个项目的设置,第一个是一个两难选择,是考察是非善恶观念,把学生置于这样一种情境中,让其思考、判断,也许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如何,都会应用课堂所学,也就达到了设置这一活动的目的。“活动在线”是针对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实际来安排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总结:依板书串讲

练习:目标检测

作业:目标检测 课本78页,李峰应该怎么办?

课后记:本节课理论性很强,学生较难理解。除了从书上找到答案,进行理解分析,学生还应该自己理解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以及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应进一步加强。

第五篇:《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堂课需要落实的课标是:“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内容体系上看,该内容属于自我修养中的品德要求,从程度要求上看更侧重于对学生态度情感的要求。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课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知识:懂得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堂课的具体内容由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个层次讲述“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实际上是从思想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做到自己行为负责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层次讲述“我做事我负责”,这是从行为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该自己做的事认真做好,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做错的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项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教学难点。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但有时爱冲动,不计后果;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想自己比较多,而关心他人和集体较少,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感。本课则侧重帮助学生掌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方法和技巧,这一问题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做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了解不能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调查和访问,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师准备: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的,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自我负责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科书,结合学生情况,我准备这样上这节课:以一名学生高帆的系列故事为线索,逐步设置探究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活动过程分成四个环节:高帆的后悔事、令高帆感动的事、高帆的麻烦事、高帆的委屈事,把有关教学内容合理地贯穿到这四个环节中去。

(简洁导入,推出学习伙伴—高帆)

环节一高帆的后悔事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了一段动漫和两个小活动来突破这一难点。)

展示高帆行为冒失,导致同学受伤的生活场景的动漫,让学生思考问题,这里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1)高帆做了一件什么事令他非常后悔?

(2)高帆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令他非常后悔的事?

(3)高帆以后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后悔事的发生?

因为情景的设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的提出也具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冲动冒失的危害有多么大,从而明白做事要考虑后果的道理。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以下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一):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调查员,用调查采访的形式,让同学们谈生活中有没有做事不考虑后果的现象。

七年级的学生热情有朝气,但缺乏冷静和沉着,做事冒冒失失、盲目冲动的毛病肯定大有人在,这个活动能够启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在生活中学会“三思而后行”。

活动二——“说说我的座右铭”:在这一活动中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老师应对一些好的格言、名句给予表扬和推广,目的是提醒学生以后做事要考虑后果,避免盲目冲动。

活动开展完后,对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应给于适当的评价,对于积极的表现应给予肯定,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得出结论: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老师要把这一问题进行升华,送给学生一句话“三思而后行”,并对“三思而后行”做了一个新解,也就是“一思”:我在做什么?“二思”: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三思”:该不该这样做?

这部分内容教材中虽然没有呈现,但却是学生急需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基本方法。

环节二令高帆感动的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讲故事和一个小活动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高帆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建议后,他感触很多,他决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他想寻找一个榜样,这不,他在课本中读到一个故事,被故事中小护士的高度负责精神所感动,就让他来讲讲吧。

(播放教材中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故事中哪一个细节最能体现小护士的高度负责精神?为什么?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护士高度负责精神不仅体现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还体现在她在困难、压力、风险、挑战面前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她时刻记着她的角色是一名责任护士,她的责任是为病人负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小护士明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活动。

活动——责任与角色同在

这个活动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任选一个角色,谈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家里、学校、公共场所……。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之后,才能进入角色,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才能积极地思考自己有什么责任。通过他们对角色的分析,就能自然地说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教师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环节三高帆的麻烦事

在这一环节中运用了一个动慢和一个体验活动的形式来揭示问题。

通过向小护士学习,高帆明白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把应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可是生活中有许多麻烦事,有时是很难选择的,这不,高帆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大意:高帆参加学校选拔赛考试迟到,又遇到红灯,该不该闯红灯?)

展示动漫之后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请学生推测高帆可能会怎么做?并阐明理由。学生中可能有两种推测结果:闯,因为不闯会耽误考试;不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侥幸心理危害很大。这样的推测加大了课堂的空间性,学生也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争论和辩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正确的行为导向:高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没有闯红灯,考试的确迟到了,他没能参加考试,高帆心里有一丝遗憾,但他不后悔。意在引导学生在帮助高帆进行行为选择的过程中明确:不管有千般理由,万种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做错事的借口,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体验活动——告别不应该”

我运用了抒情的音乐、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庄严而又不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们把最想告别的一件“不应该”做的事写在纸片上,投入到课前准备的封存箱内,让这些“不应该”永远离开。然后让学生谈谈完成这项活动的心理感受。

这一活动借助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学生表达一种决心,在把纸片投入封存箱的同时,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激励作用,真正的意图是引导他们抛弃以前那种“不应该”的事,今后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教师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要严格控制自己。

在体验活动中我也写了一张卡片,投入到封存箱内,一方面体现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环节四高帆的委屈事

情景是这样设置的:同学们想知道刚才老师投入封存箱内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动情讲述我错怪的高帆一件事。

大致情节是这样的:班里图书角的书少了,我错以为是高帆拿的,而且我的方法比较粗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1)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给老师出个主意好吗?

(2)老师担心如果道歉,同学们会看不起我吗?

(3)你们对老师今后的班级工作有什么建议?

问题的提出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请学生帮助老师进行态度行为的选择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该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活动——小小调查员

(二)这时,我用一个小活动再次把话题转移到学生身上来:让小调查员再次调查同学们做了令自己后悔的事以后,有没有采取补救措施。

学生谈自己的做法,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做错的事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且要悔中求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到这里本课的基本内容就结束了,这时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并总结,目的在于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肯定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最后设计了一个走进生活的活动,内容是推选学生身边在各方面做事负责的同学,了解他们的事迹,向他们学习,并写出感受。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榜样人物图片,在教师寄语中结束本课。

最后让学生全体起立,庄严承诺:我做事,我负责!负责青春,无愧人生!

在青春与责任的庄严承诺中,使本课达到了全面的升华。

下载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 汪淼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试用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辨是非 对自己......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能力,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要让学生......

    思想品德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思想品德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学案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导学案一、目标导航 明确任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陈户一中 王延德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一阶段思想品德课的总结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育。这一生活主题单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

    第八单元 分辨是非 对自己行为负责

    第八单元 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 第17课看社会辨是非 一: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美总是与真联系在......

    反思教学行为(DOC)

    反思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技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巧 商南县城关小学汪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汪艺,是来自商南县城关小学的一名一线教师。很荣幸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