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

时间:2019-05-15 16: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

第一篇: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老龙湾是全国七十二名泉之一,是山东著名的风景区。

2、简单了解明代散曲家冯惟敏,知道他曾在此居住

3、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和谐与快乐

活动准备:

1、毛巾、水、点心、卫生纸、常用药品等

2、根据天气让幼儿穿合适的衣服和鞋子

3、出发前请幼儿整理衣服、上厕所,并清点人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任务要求和地点,并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应急方法

2、游览老龙湾:

(1)观赏一路的景点,知道铸剑池、雪化桥、白龙观、秦池等得名的由来,通过老师的讲解及管理员的介绍,知道老龙湾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低矿化度的优质饮用水,还是酿造酒类和饮料的优质水源,并且是全国著名的七十二名泉之一,老龙湾景区被誉为“北国江南,鲁中桃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所到之处的风景,讲解所到风景的神话传说,知道冯惟敏是明代著名散曲家,老龙湾曾经就是他的家,他在这度过其晚年,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3、教师组织幼儿在离水面较远、安全的地方休息、喝水并加餐,引导幼儿清理垃圾,增强其环保意识

4、清点幼儿人数,返回幼儿园,教师注意观察体质较弱的幼儿并给予照顾

5、活动延伸

(1)、结合图片观察景区内古代建筑的特点,尝试利用油画棒,胶水,毛线,皱纹纸等各种材料进行手工粘贴或绘画活动。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桥的形状、结构,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桥梁

(3)、收集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及不同风景区的门票,利用绘画工具、剪刀、彩纸、胶水等各种材料,请幼儿来当小小门票设计师,来为老龙湾风景区设计独特、个性的门票。

第二篇:国学《苏老泉》教案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见《三字经》第136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

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篇:无锡天下第二泉介绍

无锡天下第二泉介绍

惠山有九龙十三泉,锡惠公园内的第二泉自古就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这可是古代杰出的品茶专家陆羽评定的。

宋朝二泉的水被列为贡品,每月要进贡朝廷百坛,也有不少文人骚客为它留下过许多佳句。近代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所谱写并演奏的“二泉映月”,也与它有关。如今到“天下第二泉”,只不过是一种慕名的心情,留个影也就罢了。园内还有瞎子阿炳的铜塑,只可惜阿炳手里的弓弦永远都是缺着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答案去问无锡人吧。景点信息

地址:无锡市惠山直街2号

门票:锡惠公园门票(名胜区门票)25元。联票(名胜区门票+动物园门票45

元,儿童票30元;联票(名胜区门票+索道上下行)45元;联票(名胜区门票+动物园门票+游乐7个活动项目)55元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公交2、4、10、15、16、56、81、83、88、91、208、216、801路,旅游观光巴士到锡惠公园或巴士酒家站下车。

景点相关资料

天下第二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一曲悠扬的“二泉映月”乐曲,把你带到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旁,泡上一杯二泉茶,喝到口里,甘美醇厚。当你倒茶时仔细观察,还能发现 茶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这是含矿物质多的缘故。专家认为:二泉水 有消烦解渴、延年益寿之功。惠山多清泉, 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 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未年(公元779 年), 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 上池圆, 水色澄碧, 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 虽一脉相通, 但水质不如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 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 "适宜於煮茶的泉水有七眼, 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拭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 留下了"独携大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 更使惠山泉生辉.惠山泉名不虚传, 泉水无色透明, 含矿物质少, 水质优良, 甘美适口, 系泉水之佼佼者.

明朗, 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 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 请湖州竹工做了个天圆地方, 形成乾坤壶的竹炉, 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级於洪武甘八年(公元1395 年)为竹炉作画, 并有诗云: "寒斋夜不眠, 瀹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 敲冰汲涧泉, 瓦铛翻白云, 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腋, 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徵明, 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 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 与友人茶会於惠山, 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 设色纸本, 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 茅亭小想的情景, 这一珍贵画卷, 珍藏故宫博物院.

唐相李绅酷爱家乡此泉,并携泉水赴京,分赠友好、同僚宰相李德裕品尝后,特命驿站把二泉水千里迢迢专送长安。晚唐诗人皮日休,把李德裕的嗜饮二泉水与杨贵妃爱吃荔枝相类比,写有讽刺诗: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后宋徽宋将二泉水列入贡品,月进百坛。著名诗人苏东坡咏有“独 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名句。康熙、乾隆都曾到惠山品泉 题咏。近代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曾在惠山一带颠沛流离,谱下了“二泉映月”一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千百年来,石槛已被汲水者踩陷十多厘米。中心是泉亭, 亭内有上池和中池;泉亭之上为"景徽堂": 泉亭之下为"漪澜堂", 堂前为下池.上池, 中池和下池组成了"天下第二泉"的完整水系.三池形状各异, 均砌以精致的青石栏杆.中池方 形,紧靠上池,相距仅三尺,石底“活水细流,澄澈可爱,惟水质较 差”。上池和下池之上,筑有“二泉亭”。中有元赵孟頫所书“天下第二泉”石碑。下池最大,长方形,开凿於北宋明道年间,池纵二丈,宽三 丈,深一丈,紧倚漪澜堂下。池壁有明弘治初年无锡人杨理良良工雕刻的石螭首,形制苍劲朴。池内有太湖石数块,叠成观音立鳌鱼像,世称 “观音石”。左右两边较矮的湖石,似善才、龙女,系明代礼部尚书顾 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间移置到这里。方池北边墙上,嵌有"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 笔势雄劲, 系雍正时清朝进士、吏部员外郎王澍手书.

漪澜堂,是二泉方池上面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宋代。因苏东坡吟 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之句命名。现存的漪澜堂,是清朝重建 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歇山顶,四面环廊。漪澜堂一额,由费新我 左笔所书。楹联取苏东坡的诗句,由曾可述所篆: 雪芽为我求阳羡; 乳水君应饷惠泉。二泉亭上有景徽堂,歇山顶敞厅三间七架,正面环廊,危立于石级平台之间,这里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堂屏门上制有漆画“陆羽品 茶图”,两壁屏书陆羽的《慧山寺记》。钱玉麟根据旧句重书: 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菊; 二泉清且冽,先后槐火试春茶。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 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天下第二泉侧,有个“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 上,有廊若“长龙卧坡”,名“垂虹廊”,南北连结着一处名胜古迹。它就是南京礼部尚书万袤的遂初堂和

锡麓书堂。还有遂初泉。尤袤晚年告老还乡,在故乡锡山惠山之间的秦王坞,结屋数椽,名 锡麓书堂,作为读书处。他又把祖上的“依山亭”故处,改建为“遂初 书院”。现存的建筑,由尤氏后裔修建,现在堂屋三间,立于“垂虹” 廊的石洞门上,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古色古香。石洞横梁上,镌有 “锡麓书堂”四字。二泉旁一幢古建筑,就是尤文简公祠,紧依于二泉 的就是“万卷楼”。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 楼。1982年大修时,万袤后裔尤巽照,特撰《万卷楼记》一篇,请黄怀 觉刻石,立于壁间。两旁一联,取顾光旭句: 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 允矣龟山道咏,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

2006年05月25日,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景点图片

第四篇: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

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

1、趵突泉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灵魂的话,济南的灵魂便是趵突泉。

自古至今,趵突泉就是济南的象征。号称“泉城”的济南,以“七十二泉”名闻天下,趵突泉居“七十二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历来就有“不到趵突泉,空负济南游”之说。奔突腾涌的趵突泉三股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喷涌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透出一种灵气,一种神秘,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历史沧桑。

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代,迄今长达3000多年。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在所著的《齐州二堂记》中为其定名为“趵突泉”,意跳跃腾起的泉水。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观看并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故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2、金线泉

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最奇的应数金线泉了。

金线泉奇就奇在:水盛时,若光线合适,可以看到泉水从池的两旁对涌而出,在水面相交,形成一条漂浮移动的水线,时隐时现,阳光一照,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

金线泉由来已久,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对金线泉描写到“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明清两代,经常能够清晰地看到泉中金线,后来金线泉水面缩小,水势减弱,金线便不常见了。后在金线泉东约 20米处的一个小泉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

3、皇华泉

皇华泉,一个听起来非常气派的名字。听泉名便能猜到,皇华泉内涵的故事中必然与帝皇有些关联。

皇华泉的名字,“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华”为古时对国王派出使臣的尊称。上溯到两千多年前,国君派使者外出,所到之处,百姓夹道相迎,因为使臣是带着国君的光华而来,人们因此称颂国君派出的使臣为“皇华”。

皇华泉目前为一石砌泉池,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柳絮泉西,亦名木鱼泉。其泉水自池底沙隙中涌出,澄澈晶莹。明朝文人晏璧观皇华泉后赋诗赞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金、明、清三代评出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皇华泉均位列其中。

4、柳絮泉

柳似女子,而贾宝玉却称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柳絮泉——一个集柳的婀娜多姿与水的活泼生动于一身的名泉。

柳絮泉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四周植有垂柳多株,到了阳春三月,清泉倒映,柳絮纷飞,流光溢彩,春光无限。加之泉水“泉沫纷繁,如柳絮飞舞”,故名为柳絮泉。

柳絮泉边,历代多有文人居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在柳絮泉边。清朝乾隆年间,《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宏远曾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柳絮泉水质清盈,泉池虽不大,却集柳树的婀娜多姿、清泉的活泼流动于一身,给人以清新明丽春意盎然的感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5、卧牛泉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宋代大文豪苏辙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画面。但现在的卧牛泉边,只能依稀找到这种感觉了。

据有关史书诗文描写,当时此泉周围泉水丰盈,水草茂盛,时常有牛羊饮其水、卧其旁,卧牛泉也因此而得名。明代有诗云:“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象昔日这里清泉潺潺、绿草茵茵、牧笛悠悠、炊烟袅袅,一片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

关于卧牛泉名的来历,还有一传说是为纪念大舜曾耕种于历山脚下。卧牛泉现为石砌方型泉池,泉面水平如镜,倒映蓝天绿柳,依稀见到昔日日暮牛羊饮泉边的田园牧歌境界。卧牛泉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6、漱玉泉

看到漱玉泉,首先想到济南才女——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和她的《漱玉词》。

相传,李清照曾于此泉边居住,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其作品集《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了古色古香的“李清照纪念堂”,庭院与泉池相映,更为漱玉泉增添了词女的玉洁与妩媚。

“漱玉”一名由《世说新语·排调》中“漱石枕流”这一典故演化而来。史载孙子荆年少时想隐居,他告诉王武子自己要“枕石漱流”,可他却错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问池:“流可枕,石可漱乎?”孙灵机一动答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隐寓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将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达了泉水清洁柔润的水质。

漱玉泉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如同漱玉,后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池内五彩锦鱼漫游,池边垂柳雪松环绕。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7、马跑泉

中国自古就有忠奸之说,爱国忠臣流芳百世,祸国奸臣遗臭万年。浸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济南泉水,更有许多与忠良相关的名泉。

马跑泉,得名于一个传说。相传南宋建炎三年,金兵迫临济南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大将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亡。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假山下,水流成溪,与假山浑如一体,泉水绕假山北侧流入东泺河。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叫“浅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8、无忧泉

无忧泉泉如其名,当你看到清澈碧透的无忧泉时,所有忧烦就会抛诸一边。位于趵突泉公园南的无忧泉,泉边绿树成荫,泉池用不规则自然石砌就,因泉池较深,大股的泉水从池底涌出后,在泉面激起层层涟纹。泉水清澈碧透,水中清石随波颤动,水草飘浮,群鱼戏游,长者近米,小者盈寸,色彩纷呈。老人孩童戏嬉泉边,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明人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无忧泉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诗中“酌水能消万斛愁”一句,正道出了“无忧泉”名称的由来,而“白叟黄童争击壤”的描述,更是世人来此后“无忧”的具体写照。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9、石湾泉

石湾泉是用太湖石砌成的不规则的水湾,泉水也比较温和,所以春天的石湾泉看上去格外美丽,泉水中倒映着泉边众多盛开的鲜花和掩映在绿树丛中古色古香的白雪楼,更显得幽雅文静。

石湾泉池北侧的白雪楼,是纪念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济南历城人。他倡导文化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他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辞陕西按察副使职归故里,筑白雪楼读书其中,著有《沧溟先生集》。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假山北侧,与酒泉、湛露泉三泉并列。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10、湛露泉

一听“湛露泉”的名字,便可猜知此泉必定甘甜。济南七十二名泉个个味甘水甜,湛露泉能在诸泉中得此佳名,可见其味必定不同凡响。

明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诗云:“泉如湛露味甘香, 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与石湾泉、酒泉三泉并列。湛露泉泉水清如湛露,其味甘香,故名“湛露泉”。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11、满井泉

满井泉历史上四季“泉盈”,水溢井口,清可鉴人,故名。明人《七十二泉诗》里咏满井泉道:“川流不息井泉盈,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娥英祠院西北角,泉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池岸绕以花岗石栏杆,南侧嵌泉碑。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满井泉所在的娥英祠院内南北有3座古朴建筑,最南为“泺源堂”,面阔三间,高架两层,歇山飞檐,堂南为著名的趵突泉,堂前抱柱上有元朝大画家赵孟兆页写趵突泉的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楹联。中间为“娥英祠”,三楹两层,斗拱错落,红柱绿瓦,祀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三大殿古朴无华,祀尧、舜、禹。

12、登州泉

济南众多的泉水中,喷涌的形态各不相同,但看起来最与众不同的应是登州泉了。

游走于趵突泉公园和万竹园之间,翠竹瑟瑟,忽见平地凸起一池,且泉池造型独特,长方形的泉池中池中有池,外池内壁刻有“登州泉”三个苍翠的大字,泉水从内池溢出后,沿内池四边跌落于外池之中,状如满溢的一盘琼浆,水面如镜,光洁如缎,落水如珠,丽影扬辉。

“登州泉”一名的来源,是因为传说此泉的水脉来自东海边的登州。古人曾有诗曰:“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安得雪堂苏学土,朗吟万竹濯清冷。”其实,登州泉与趵突泉应为同—水脉,均来源于济南市的南部山区。

登州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明晏璧《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13、杜康泉

一说到酒,无人不晓杜康。当年三国时代的曹孟德手持酒杯长声叹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中以酒命名的也仅有杜康泉。

泉以杜康为名,自然与古代酿酒名家杜康有联系。

相传,杜康为了酿造美酒,遍访天下名泉。一日,他来到了济南,见城里城外遍布泉水,清冽甘霖,喜不自胜,可是,众多泉水,哪处最好呢?杜康心里犯了难。朦胧间来到泉边,忽见天上飘飘袅袅下来几位仙女,手捧金质水盂,来到舜庙西南方的一井泉旁,取毕泉水飘然而去......杜康醒来,却是做了一场梦。他按梦中所见来到舜庙旁边,果然发现一井泉,取水品尝,甘美无比。于是,他便用此泉水酿酒,果然酿出了世间最佳美酒。由此,人们便称这处泉水为杜康泉。

杜康泉在济南有两处,列入新七十二泉的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的西北侧,为石砌井泉,并建有一露顶石亭,四周树木葱郁,被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14、望水泉

“吾家望水泉边宅,旧是平泉竹万丛。几缺土垣乔木下,半间茅屋菜花中。”这是清代诗人王苹题咏万竹园居宅二十四泉草堂诗句。

望水泉在万竹园西院,明代诗人晏璧认为此泉与园外不远的登州泉水脉贯通,故有诗云:”万竹园中景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

万竹园历史悠久,元代开始建园。那时,万竹园竹林成片,万木葱茏,名泉迸发,溪流交错,恍如世外桃源。大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殷天官《狐嫁女》,即描写此处。民国初年扩修,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在亭内观鱼赏景。

明代隆庆年间的宰相殷士儋辞归故里后,居住在万竹园,将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到了清代,万竹园归诗人王苹所有,他在望水泉边盖了一座书屋,因在金代所立的《名泉碑》中,望水泉在济南七十二泉中列第二十四位,故将其书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并将其诗作题为《二十四泉草堂集》。

15、珍珠泉

因形取名的珍珠泉,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

清代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描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亦有众多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南巡经过济南时,御览珍珠泉后,作《观珍珠泉》一诗:“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珍珠泉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有泉池21处。过去《老残游记》所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此处,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16、散水泉

散水泉位于清巡抚大堂前。遥想当年,堂外的泉池光洁如镜与堂内的“明镜高悬”牌匾交相辉映,在此为官应该益发清正廉明吧?

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内珍珠泉泉池以东,北邻清巡抚院署大堂。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呈方形,石砌,上饰石栏杆。池南石柱镌”散水泉”石刻。

此泉古时水势旺盛,泉水汩汩奋涌,水流回旋,涟漪荡漾,去而复还,聚而复散,并因水流量大,水色空明,故名”散水“。

该泉泉水清澈,须眉可辨,天光云影、亭阁绿柳倒映其中,明丽如画,深邃隽永。有诗赞曰:”珠泉东向水萦回,荡漾涟漪去复来。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

17、溪亭泉

溪亭泉在人们的心中,必定与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联系在一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品味着杰出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遐想着当年溪水潺潺,亭台楼榭,有位佳人,荡舟溪亭泉中。

现今位于珍珠泉旁的溪亭泉,已经没有了女词人当年争渡的溪流湖泊,仅留一方泉池。据记载,古时的溪亭泉紧依濯缨湖,北接大明湖,水面广阔可通舟楫,即使到了明代,这一带水势依然旺盛。明朝诗人王象春在所著《齐鲁——济南百吟》中描写了当时这一带泉水旺盛的景象“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水瓢。家家尾后停针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此泉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东面山石叠成的假山上镌“溪亭泉”三字,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18、楚泉

济南称为“泉城”,确有其理,随便在地上挖掘,就可能挖出一泉来,楚泉就是这样挖出来的名泉。

据清朱彝尊《楚泉记》记载,此泉出现于清康熙七年(1688),当时在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深至二尺时,有泉水涌出,复凿二尺,其水增大数倍。之后砌岸,蓄养锦鱼百尾之多,山东巡抚刘芳躅见状,欢喜异常,便和他的幕僚朱彝尊商议命名。朱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淮’、‘济’为‘楚’之意”,因此泉为济水的伏流而出露,故起名为“楚泉”。因过去认为济南泉水为济水的潜流,所以其名含有济水溢出之泉的意思。

楚泉位于珍珠泉东30米处,属珍珠泉泉群。水自池底岩隙涌出,清澈见底,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

19、濯缨泉

位于王府池子街的濯缨泉,是目前济南七十二泉中最能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景象的泉水。

濯缨泉泉池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盛水期水势甚佳,池中泉眼数不胜数,水珠串串在飘袅碧绿的水草丛中层出不穷。池的东西两岸民居错落,居民院中可以取水,隔窗可以观泉。池边垂柳飘拂,水边浣衣女笑语欢声,泉水汇流成河,穿过小巷曲桥民居,构成一派江南景象。

濯缨泉名的“濯缨”,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又传,南宋时金兵南下,守将关胜拒降,率部与金兵血战时,曾在此洗濯枪缨污迹,后人便称此泉为濯缨泉。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写濯缨泉:“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明代修建德王府时,濯缨泉在德王府内,故民间将其称为“王府池子”。明代《历乘》记载“濯缨湖今归入德藩,建濯缨亭其上。俯视澄渊,须眉可鉴,杨柳交匝,金鳞游泳,龙舟荡漾,盖世奇观也。”濯缨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20、玉环泉

玉环泉是济南泉名中最具美人味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因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芳名远播。享得美人名的玉环泉水也具有女子的百媚柔润。

“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这是明代诗人晏璧题咏玉环泉的诗句。传说,当年杨贵妃(名玉环),在陕西温泉华清池洗澡,把泉水染脏,天上神仙不忍,便将一股清流引到济南,便是玉环泉了。

玉环泉为两个相依的圆井泉眼,因两泉相通,水纹相扣如环状而得名。此泉由来已久,早在金代的七十二名泉中就有记载。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泉成井状,石砌井壁,四周绕石栏,西侧立山石,峭拔雄伟,掩映在绿树之中。泉水终年不涸,水质甘美,昔日附近几条街巷居民皆饮用此水。

21、芙蓉泉

虽然《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但现今位列七十二泉的泉水中,真正涌泉于居民院落内的泉水较有名的只有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芙蓉街69号居民院内,为石砌长方池,池中间横跨一石桥。芙蓉,亦为古时荷花的别称。清朝曾于泉边建芙蓉馆,不知泉馆是以谁起名芙蓉。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

明末清初,从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泉水溪流,人称“梯云溪”。溪上架桥,建有牌坊,额题“腾蛟起凤”,寓其前程腾达。清康熙初年,景色渐衰,梯云溪改为暗沟,上铺青石,桥坊皆毁,仅存芙蓉泉池。芙蓉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22、舜井泉

济南历史最悠久的名泉,应非舜井泉莫属。

四千多年前山东的一带,是东夷部族的聚居地,东夷领袖大舜被尧王推荐为帝王,建立了虞王朝。据记载,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耕于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他在历山脚下耕种时挖出了泉源,即是舜井泉。

今天的舜井泉,位于济南舜井街中段的“舜园”门前,泉已干涸,周围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不经意间很难发现舜井泉的所在地。但走在舜井街上,看到舜井泉时,总给我们平添了些许历史沧桑,正如近一千年前的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所言,“虞舜已殁三千年,至今遗迹还依然。功名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舜井泉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历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此处原建有规模宏大的舜庙,舜井即在舜庙的重华殿前。历史上舜井的名声很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文学大家多有赞颂。

关于舜井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孽龙常在济南地区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大禹捉住孽龙,并用粗大的铁链将其锁于舜井,除非到“铁树开花”的时候才能放它。所以井内至今犹有两根铁链悬在井中,寓意“舜井锁蛟”。舜井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23、腾蛟泉

名字颇有气势的腾蛟泉,本以为应是呈瀑布形的跌泉,或水面奔突的涌泉。但腾蛟泉,只是在民居小巷墙边一个呈普普通通长方形的小泉池。虽然泉形平淡毫无腾蛟之感,却为周围居民提供了饮用之水。

腾蛟泉这一名称的来历,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清《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朱砂泉等诸泉汇流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

腾蛟泉泉水清甜,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泉池的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举人、历城人李建题写的“腾蛟泉”石刻。

24、双忠泉

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据说是当年为纪念抗清将士建祠时,掘地而成泉。现今双忠祠已没,双忠泉仍在,绵绵喷涌的清泉追思着昔日的英魂。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入关,绕北京直取济南。时山东巡抚御史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宜率领留守城内的千余乡兵及民众拼死抵抗,后因寡不敌众,外无救兵,城陷身亡。后人为纪念宋、韩二人忠贞殉职,建“双忠祠”祭之。掘地时忽然涌出一泉,水流不息,清澈甘美,遂以祠命名为“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双忠泉和双忠祠于解放前祠毁泉埋,泉址上建了民居。2000年重新修复了双忠泉。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记》中。

25、黑虎泉

在济南泉水中是最有气势的,巨大的泉水从三个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动人心魄,令观者无不惊叹,夜色中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泉为一天然洞穴,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上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黑虎泉”。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昔日,黑虎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呜鼓击缶……。”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

黑虎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26、琵琶泉

提起琵琶泉,就会联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顾名思义,琵琶泉取于其声,泉水涌流时,水溢出池沿,经石阶跌宕四泻,迸落河中,发出铮铮淙淙的声音,夜深人静听之,如同有人在弹奏琵琶,故名琵琶泉。有诗云:“泉水流注生琴韵,劝君聆听琵琶音。”

琵琶泉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从前,黑虎泉边住着一户人家,女儿名叫莲花,特别乐于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龙王四太子得知后,便托梦送莲花一只拿着能避水,落地变清泉的琵琶。知府的公子见莲花长得漂亮,要强占为妾,莲花不从,便抱着琵琶跳进护城河中,护城河南岸便又冒出一处清泉,泉涌水流,犹如琵琶扬韵。人们都说那是莲花姑娘在弹奏琵琶,所以给这泉起名叫“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

27、玛瑙泉

以玛瑙命名的玛瑙泉,自然如玛瑙般光彩夺目。

玛瑙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宝石,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具有玛瑙品质的玛瑙泉吸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灵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湛清剔透,数处泉眼竞涌,串串水泡从池底晃晃悠悠地飘然升腾,光彩夺目,状如玛瑙,玛瑙泉名也由此而来。

玛瑙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护城河南岸,为一石砌泉池。

28、白石泉

漫步在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岸边,抬眼望去,绿柳成荫,游人如织,烟波画船,云蒸霞蔚,白石泉水流淌其间。

此泉北依河岸,东、西、南三面与护城河连接,形成广阔水面。其水势旺盛,盛水时节,日涌水量近3万立方米,串串水泡从池底沙砾中溢出,飘摇而上,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交,编织成一幅迤逦画卷。清代济南人乔岳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

关于白石泉的来历,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护城河道,清挖淤泥至岩石时,忽涌出股股泉水,因周围遍布白色岩石,故取名“白石泉”。

29、九女泉

白石泉旁,清灵的九女泉以秀丽之容和碧玉之质引得游人驻足观望。

九女泉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由假山石砌岸,起伏跌宕。水泡袅袅自池底升起,淡淡水雾飘忽弥散,泉高于河,水自石缝中溢出,泄入护城河内,击石有声,如溅珠玑,仿如银河落尘,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

关于九女泉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传说是,泉水清澈甘美,冬温夏凉,引得天上的九位仙女在风清月明之夜到此浣纱洗浴,轻纱曼舞,仙乐声声,故名“九女泉”。30、五龙潭

五龙潭又称龙居泉、灰湾泉,潭水深达6米余,是济南最深的一处泉水,水流常年不涸。相传,昔日五龙潭水深莫测,每遇天旱,到此祷雨辄应。元朝初年,潭边建庙,内塑五方神龙,后人便称其为五龙潭。

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周围有泉29处。五龙潭水面宽阔,澄澈如镜,潭边曲栏画桥,亭台楼阁,倒映潭中,恍如仙境。倘若雨后初晴,潭水湛蓝,鱼儿戏游,水面上飘浮一层淡淡的雾气,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很多。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护国公秦琼府邸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北魏时,五龙潭边建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著名诗人杜甫与李邕在此宴饮,即席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五龙潭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31、古温泉

古温泉其泉如名,古朴而温润。隆冬季节,朔风劲吹,冰雪覆盖大地,此处水面仍然暖气飘袅,如轻纱浮动,故称古温泉。泉水与亭台楼榭交互融合,更显古色古香。

五龙潭公园内水木清华,竹影粉墙,曲桥卧波,游廊倚虹,景致清雅优美。古温泉就掩映在公园的东南侧,泉眼众多,水泡串串自池底涌出,晃晃悠悠缓缓升腾,从不间歇,水光粼粼,宛然如画。泉池中尾尾金鲤悠然徜徉,池畔秀石上雕刻着“古温泉”三个苍劲大字。该泉冬温夏凉,水温常年保持在18°C左右。

过去,这里是东流水街,所以古温泉在古代又称“东流水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庭院,名“漪园”,当时的诗人汪士慎曾作《游漪园记》,描述古温泉的景致:“济南发地皆泉,而其奇尤在城西。温泉者,七十二泉之一也。”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对古温泉均有著录。

32、贤清泉

人们往往走到贤清泉跟前还在寻找贤清泉,看不出眼前这泓沉静的碧水就是贤清泉。朴实无华的贤清泉确有圣贤隐居山野之风。

贤清泉又名悬清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侧。泉呈不规则形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荇藻漂浮,杨柳垂荫。后归李家所有,故亦名“李家池子”。

贤清泉水势很好,清按察使沈廷芳曾在《贤清园记略》中赞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乾隆时期(1736-1796)利用悬清泉建成一所水景园“朗园”,景色怡人。现在,朗园早巳湮没,清泉仍在。贤清泉在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亦有著录。

贤清泉南侧有聪耳泉、濂泉等数处名泉,泉水自石缝中涌出,漫过青石板路,形成“清泉石上流”的著名景观。

33、天镜泉

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形容天镜泉是再合适不过了。

天镜泉水面平静如镜,日月星云倒映池中,如天垂镜,天镜泉也因此而得名。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角,又名“江家池”,因明代江浚六世祖江湖来济南定居在泉边,故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见其泉水明如镜,景物倒映,“如天垂镜”,将其改名为天镜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

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盛水期水势很好,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清澈见底,鱼如穿梭,上下荡游,好像在琉璃池中,很是好看。有诗描写天镜泉,“池涌千珠乱,天垂一镜明。”清朝列为七十二名泉。

34、月牙泉

济南各种形态的泉水都有,但没有一个如月牙泉般奇妙。

见到月牙泉的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泉水从高出地平面近三米的山石上飞泄而下,在山石的碰撞下,激溅起蒙蒙雨丝,飘者如练,断者如珠,撒落在一池碧水中。

清人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载:“月牙泉,在西北外北巷中,故名。月牙泉泉水极其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尺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

月牙泉是济南泉水中喷涌位置离水面最高的泉,足有三米,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隅,用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状,四周植以垂柳。丰水时节,月牙泉水自高出水面三米多的蘑菇云状山石的顶部涌出,形成瀑布,倒泄入池中,颇为奇特。

35、蜜脂泉

如果让你在济南名泉中选一泉饮用,你一定会首选蜜脂泉,因为蜜脂泉名给我们的印象太甜美了。

该泉水势良好,盛水期泉溢池清,泉水汨汩自池底涌冒,尔后从池北壁石洞中往北潜流30米许,与醴泉泉水合流,往东北方向注入五龙潭,因泉水甘甜似蜜,故名。明朝晏璧曾赋诗赞美西蜜脂泉道:“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蜜脂泉分东西蜜脂泉,列七十二名泉的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边的关帝庙中,泉池东南为蜜脂殿,殿室两间,庄重古朴。据传闻,此处为清末山东巡抚丁宝桢秘杀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即小安子)处。西蜜脂泉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

36、官家池

官家池听起来很有些官宦世俗之气,但泉池自然生成,周围更是茅亭翠竹充满乡野情趣。

官家池泉名的由来,是因为相传古时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水质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本地居民多到此取水,官家池因而得名。

官家池泉眼众多,水质清澈甘美,冬温夏凉,泉水周围桃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诗中所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由于此处地势低洼,官家池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因此在市区泉群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

37、回马泉

猛一看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在泉水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五龙潭内建有唐朝武将秦琼府邸,一日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

回马泉地势较低,水涌旺盛,池中有几十处泉眼,此起彼伏,间隔不断地涌出水泡,有的几十个一串,有的三三两两,大若圆枣,小若豆粒,飘飘摇摇上升到水面,纷纷炸开,形成一圈圈细密的波纹。池底水清见底,泉眼处涌出团团细密的沙砾,无数尾小鱼在沙砾边游来荡去,煞是好看。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南侧,条石砌池岸,水面与“净池”相连,池中间建一曲桥回廊,设有座栏,供游人凭栏观鱼赏泉,名“曲池观鱼”,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石刻。

38、虬溪泉

看过虬溪泉的人,无不为它的清幽而动心。

虬溪泉为假山石垒砌的不规则泉池,泉边绿柳翠竹环抱,池水碧透,池中央有一条弓形石,石中部有一泉眼,碗口粗细,汨汩泉水自泉眼中涌出,哗哗有声,溅起层层涟漪。

虬溪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东北方。20世纪60年代,水文地质部门在此钻探,钻孔中涌水甚盛,遂作为一处泉眼保留。因其涌水量大,如蛟龙吐水,故名虬溪泉。

39、玉泉

千百年来,济南没有哪个泉能像玉泉一样,让帝皇和平民共饮一泉水,共烹一壶茶。

玉泉泉水玉洁冰清,为优质矿泉水,饮后有涤尽尘嚣,令人心旷神怡之感。清乾隆南巡路经此地,品尝玉泉水后题诗曰:“灵泉清霖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侧的玉泉,用自然石垒筑驳岸,上刻玉泉二字。泉边假山叠石,翠竹林立,曲水流觞,泉自石下流出,熙熙攘攘,溶入水溪与月牙泉相汇后流入五龙潭。40、濂泉

地处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泉池由自然石砌垒,北岸水边石上刻濂泉名,四周垂柳成荫。其泉池面积广阔,水质清澈。晨曦初升时,濂泉犹如一块凝璧;夕阳西下时,濂泉状似一盘金汤;迷雾烟雨中,它碧波荡漾;艳阳高照下,它熠熠生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濂泉清逸凉爽,倒影成辉,聚柳树的婀娜多姿、清泉的温润碧透于一身,给人们清新明丽之感。

濂泉池中立一小亭,名“寒玉亭”,亭接水廊,廊接“濂轩”,沿廊修竹郁森,巧石秀丽,临轩花木葱茏。

41、华泉

华泉出名,是因为公元前589年的齐国与晋国之间的“齐晋鞍之战”。当时两军交战,齐军大败而逃,晋军紧追不放。齐顷公危急之中绕华不注山转了三圈,仍不能脱逃。这时,大臣逄丑父让齐顷公脱下锦袍绣甲与自己更换衣服。齐顷公佯装到华泉去取水,钻进草丛中逃脱了性命。由此,华山和华泉名声大震。

华泉位于济南历城华山风景区内华阳宫南侧,为一长方形的泉池,泉池周围荷叶连碧,柳影绿荫,充满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色。华泉也称华水,因华山得名。

历代文人对华泉多有题咏。宋代曾巩《登华山》诗曰:“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清人赵执信作《华不注行》诗说:“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

42、浆水泉

浆水泉孤零零的处于济南回龙山西麓浆水泉村东南的山坡上。秋日的回龙山坡,松柏森森,枫叶金黄,浆水泉水自洞穴石隙中滴落,汇为清池,常年不涸,因其水质甘冽,恰似琼浆,故名浆水泉。

关于浆水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昔日有一蒋姓老者,甚好游历,走遍全国名山大川,偏偏迷恋上这里,于是决心定居下来,但苦于无水,便沿山崖寻找,忽然发现此处山石湿润,料想必定有泉,便开始凿山。日久感动了神灵,喷涌出了清泉。人们称这泉为“蒋水泉”,后人又将“蒋” 改成“浆”。

历代文人对浆水泉多有题咏,清《山左诗抄》中张善恒诗曰:“沁齿琼浆寒,飘飘生遐想。好入铜瓶中,点滴听秋响。”明人晏璧有诗赞曰:“泉流乳窦比琼浆,入口浑疑透骨凉。若比醍醐滋味异,较他马潼更甘香。”浆水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43、砚池泉

泉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不会有太大的面积,但砚池泉之浩瀚可用湖光山色来形容。

砚池泉南依砚池山(燕翅山),泉水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砚池山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的秀丽景象。砚池泉成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开矿时,挖通地下水脉,泉涌如注而成。砚池泉水位长年保持平衡,不涨不涸,水质清澈,周围巨石危卵,池壁陡峭,并因地处砚池山下而得名。若在傍晚游赏,山色微紫,晚风渐生,潋滟的水波,愈觉沉碧,别有一番意境,令人流连。

44、甘露泉

济南民间传说,先有开元,后有济南。甘露泉之所以这么有名,与其所在的开元寺有关。

甘露泉又称“滴水泉”,位于济南佛慧山开元寺遗址南侧山崖下。此泉在山崖下的一个山洞内,泉水从岩壁流下,如露珠滑滚。因水味甘美,得名甘露泉。据《历乘》记载:“大佛山寺中有一洞,其水涓涓而下汇为一池,味甘甚洌,经岁不竭,有‘天生自来泉’五字刻石上。”

清朝诗人董芸也赋诗曰:“文壁峰高鸟道悬,开元古寺夕阳边。何时自扫风林叶,一试山中甘露泉。”

甘露泉水清凉甘美,最宜泡茶,故此泉又名“试茶泉”。过去,泉边旁生有多株海棠,枝叶茂盛,每到春季,海棠花开,如火如荼,花落池中,如胭脂色,所以这泉池也被人称为“秋棠池”。崖上建有“滴露亭”,石壁上还刻有历代古人的题刻,如今这些古迹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这泉却年复一年连绵不绝的滴落于一池碧水中。

45、林汲泉

在济南泉水中,环境最幽静的就是林汲泉了。林汲泉位于龙洞南佛峪东崖上,泉眼隐在悬崖上的绿树青藤中,泉水自石隙中流出与山溪汇合,跌落悬崖形成瀑布,浪花飞溅,十分壮观。从崖壁泻下的泉水,形成水潭后漫流石上,蜿蜒在绿树夹岸的溪谷中。

林汲泉四面环山,幽境中开,树影婆娑,鸣禽去来。远望,台秀亭娇;近察,石洁泉清。在潭与谷的交界处,有一巨石盘出,上刻清乾隆年间阮承信书写的隶书“浴佛池”。游人在此观流听瀑,别有一番情趣。

据记载,清代《四库全书》主要纂辑人、著名学者周永年曾在此建“林汲山房”,绘制《林汲山房图》,因自号“林汲山人”,此泉故此得名,曾列为金、清两代七十二名泉。

46、斗母泉

但凡泉水大都处于山坡低洼地带,而斗母泉却在海拔达745米的青铜山近山顶处,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位置最高的泉。

从十六里河镇沿着弯曲的山道一路上行便来到青铜山北麓斗母泉村的斗母泉。虽然斗母泉位于高山之上,但水的流量却不小,泉水自山半坡崖壁喷涌而出,长年不息,又称“大泉”、“窦姑泉”。

其实斗母泉的吸引力除了水之外,关键是泉边上的两株奇特的大树。一株是树冠呈平顶形的刺楸,现长势旺盛,一株是树冠呈伞状的车梁木,盘曲悬卧在悬崖上,据当地人介绍,此树为济南地区该树种最大的一株。两树根部盘曲连生,状如虬龙,让人一见顿生历史沧桑之感,不由心中凛然。

斗母泉的来历,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均有著录,称在大佛寺北山顶,今斗母泉村的山之南麓,原名为“窦姑泉”,后来由“窦姑泉”谐音为“斗母泉”。清郝植恭将其列入《七十二泉记》中。

47、无影潭

走近无影潭的时候,感到无影潭不像是一处泉水,更像是当地居民小区的后花园。

无影潭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西北部,因位于无影山一带而得名。潭的周围块石砌岸,植有高大的垂柳,有的垂柳根在岸边,郁郁葱葱的树冠却整个探入潭中,与平静的水面相映,柳枝淡荡,美丽至极。

无影潭水面宽阔,水质清澈,水体面积为0.5公顷,最深处为2.65米。据水文地质勘察,此处为花岗岩层与石灰岩层的切合部,泉水来自岩溶断层裂隙及沙砾层,涌水量虽不湍急,但能保持终年不枯涸。

处于居民小区内的无影潭,现为一处四时开放,风景优美的小游园,园内花木扶疏,碧树成荫垂柳抱潭,潭边健身游玩的居民络绎不绝,别有一番江南水乡景象。

48、白泉

白泉实在是很奇妙,在平地里不断喷出一股股含有大量白沙的细小泉水,日积月累,白沙积成一个个白色沙堆,远望如同蚁巢。

白泉位于济南市东郊王舍人镇,为一独立泉群。有白泉、花泉、草泉、柳叶泉等泉20余处。白泉泉眼涌出的白沙,细腻如面,形成一片白花花的沙滩,由此便演绎出历史上“唱筹量沙”的战争故事。

南北朝时期(420-589),宋文帝派名将檀道济率军与北魏军作战,进驻历城。当时北魏军断绝了宋军的粮草来路,宋军军心浮动,欲撤军。此时若魏军得知宋军缺粮,乘机进攻,后果不堪设想。足智善谋的檀道济看到白泉涌出的白沙后,顿生奇计,何不以白沙充粮迷惑敌人?于是夜间,他让士兵把沙子堆成高高的沙堆,天亮前把很少的粮食撒在沙堆上,远远望去很像一堆堆粟米。北魏军看到宋营中堆积如山的粮食,不敢贸然进攻。宋军乘机撤退,摆脱重围。“唱筹量沙”军事典故也由此而来。

几经历史变迁,白泉现水势已远不如前。因泉周围尚有众多的小泉,当地百姓又将白泉称为

“百泉”,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亦收录。

49、涌泉

当走近四门塔内的涌泉时,林竹苍翠、清泉成溪,不仅让人想起古人赞美涌泉的诗句:“百尺飞流,千章古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

涌泉位于柳埠四门塔景区涌泉庵内,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泉水从谷中白虎山腰处岩隙中涌出,通过暗渠由一石雕龙口中吐入一方碧池中,池名“净池”。

据崇祯、乾隆《历城县志》载,涌泉“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池旁明代《重修涌泉碑记》载,此泉池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泉水旺盛,四季不涸。水从池南壁流出,依山势向南三迭而下,一迭注入石砌方形“青龙潭”;二迭流入山石前的不规则小池;最后一迭由10余米高的悬崖上跌落至名为“卧龙洞”的小石潭,称“悬崖飞瀑”。50、苦苣泉

见到青翠欲滴的苦苣泉的时候,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苦苣泉因长期的泉水浸泡,由山石叠成的假山上生出厚实的青苔,却并无潮湿的霉意,让人只觉满眼收不尽的绿色。泉水自山崖岩缝中流出,由假山上跌落,形成瀑布跌水,轻柔缥缈,清澈碧透,竟似女子的婉约和妩媚。

泉名虽冠以“苦”字,但水质甘美,泡茶醇香。明朝晏璧曾咏《苦苣泉》诗云:“泉名苦苣一河清,万事咸由清苦成。寤寐不忘冰蘖操,菜根咬得见高情。”苦苣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51、避暑泉

炎炎夏日来到避暑泉,风起泉冷,给人带来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

位于柳埠镇袁洪峪南岭山坳间的避暑泉,为封闭式石砌圆池,水从池壁圆孔喷涌而出,汇入山谷中半圆形的自然水湾中。泉水清凉丰盈,其所处环境更是丛林茂密、清爽宜人,泉也以避暑而得名。

在泉水的滋润下,避暑泉山谷里山清水秀,茂盛的核桃、柿子、山楂、梨树、杏树覆盖了整个山梁。春季,繁花似锦,白的如雪,红的似霞,蜂飞蝶舞,花香四溢;夏季,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秋季,山楂红透,柿子金黄,丹栌似火,一派丰收景象;冬季,落叶飘零,白雪皑皑,山峦沉静。任凭四季变换,避暑泉清澈的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焕发着勃勃生机,清郝植恭将其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

52、突泉

在安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宏村中,最出名的就是村中溪水的利用,清清河溪穿家过户。如果说济南能有与之比美的村落那就是突泉村了。

突泉给人的最深印象是清泉成渠绕村流淌的感觉。突泉又名都泉,位于柳埠镇突泉村内,村以泉而名。泉在村子的中部,泉池1米见方,以乱石砌就,泉水澄澈甘美,四季涌流不息。水经池壁暗渠流至街旁注入明渠西流,沿村街民居形成溪抱渠绕之势,泉边村妇浣衣嬉笑,处处彰显着济南近郊的淳朴民风。

突泉泉水旺盛,水势很大,从不干涸。因泉水从洞穴中涌出呈凸起状,后人以形为名,称其为突泉,但也有聚诸泉于此而得名“都泉” 的说法。乾隆《历城县志》载:“都泉,在中宫东南皇姑寺,溪抱村,流为岱北诸泉之总。”

都泉村群山屏列,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朱倬在《都泉诗》里描写到:“稻池林壑太幽偏,柳埠人家近市廛。最是都泉好风景,山花如绣锦阳川。”

都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53、泥淤泉

泥淤泉水清澈晶透,被山洪冲积的泥沙多次淤塞,又经人们反复掏挖成泉而得名,泥淤泉在七十二泉中可谓别具一格。

泥淤泉又名印度泉,位于柳埠镇西南的泥淤泉村中。今泉池位于村中街旁,有三眼,相距不足5米,呈“品”字形布局。水质甘冽,水势极佳,其东侧之泉为主源,池深10米,底部向北斜下有洞穴,深不可测,传与海底相通,故又俗称“海眼”。泉旁有一株古槐,干虽枯朽,仍萌新枝,乡人称之为“唐槐”。崇祯、乾隆《历城县志》载:“阎家河在梨峪中,源出印度泉,流入锦阳川”。

泥淤泉的泉水涌出后,分为两股,一股流向东南,一股流向东北。清澈的溪水有时明渠流淌,有时潜入地下,弯弯曲曲,流过街巷民居,到处可见落差跌水和门口石板小桥,宛然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清郝植恭将其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

54、大泉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清水秀,历来就是文人名士向往的地方,大泉就坐落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锦绣之地。

大泉位于锦绣川乡大泉村南首,因泉出石涧泠泠有韵而闻名。泉水自九曲河西侧岩孔涌出,汇为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大型池塘,即使连续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涸,以其状人称“大泉”。

大泉周围峰峦叠嶂,花果溢香,景致清幽。由于受水位深浅、距泉源远近及池岸花木环境的影响,池水呈水彩状,尤其在阳光照射之下,更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让人一见倾心。水盛时泉水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北流入锦绣川水库。清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记》。

55、圣水泉

古寺、古树、古碑,山水灵秀,相映成趣。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南部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圣水泉,自有一派古风古韵。

圣水泉自龙山腹中缓缓流出汇成小溪,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呈瀑布跌进一潭碧池,泉水长年涌流不息,久旱不涸,水质清凉甘美。

泉水所在地为古老的兴教寺,据寺内大明万历二十年的古碑记载,“殿之楹,后枕龙山,前圣水,左建伽蓝,右配僧室,不知创建何年。”圣水泉为深山修身养性的僧众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经千年经声佛号的浸染,圣水泉不可谓不“圣”。

56、缎华泉

名泉伴名寺,九塔寺南的缎华泉与九塔寺的历史一脉相承,几百年来历尽沧桑,风采却依然如故。

泉池用片石砌岸的缎华泉,周围绕石雕护栏,水质清澈,常年不涸,泉池东侧的自然石上刻有泉名。水盛时,溢出的泉水沿山沟漫流,因水平如缎,水纹如花,故名缎华泉。

缎华泉位于柳埠九顶塔民族风情园内,北距九塔寺300余米。清董芸在《九塔寺》中云:“九塔凌空插碧霄,齐城烟树郁,空余一片头陀石,右史雄文压六朝。”

57、玉河泉

《水经注》作者、北魏的郦道元在提到玉河泉的时候,说它甘甜醇厚,酷似圣水。

玉河泉位于历城区彩石乡玉河泉村,泉从村中渠道边民居石基上的一石洞中涌出,泄入一石池之中,晶盈清澈,宛如翠玉,四季有水,从未干枯。

关于玉河泉名的来历,有一个出处不详的故事。元末明初,有三户人家逃难于此,以泉眼砌井,后井底淤泥沉淀,淘井时挖出三条小鱼,将泉更名为“鱼河泉”。后因该泉与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泉和东老泉七处泉水汇集成河,像一条玉带绕村一周,故更名为玉河泉。

据史书记载,玉河泉原名榆科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巨合水源于鸡山之西南50里,榆科泉……,泉水来自百米岩层下,甘甜醇厚,酷似圣水也。”巨合水即现巨野河,榆科泉即今玉河泉。

58、百脉泉

在众多的名泉中,百脉泉因泉脉众多如珍珠聚涌而享有盛誉。

百脉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内。因“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百脉“寒泉珍珠滚”自宋代起即为当地著名景观。

百脉泉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多有题咏。宋代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称:“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明代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云:“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颗颗如珠碎,比镜平。不能容小艇,但可濯长缨。”

59、东麻湾

东麻湾看上去更像个湖,但二者不同的是,近观水面,泉脉自水底涌起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不断飘至水面,令人惊叹。

东麻湾泉眼众多,处处泉涌,如漱玑泄玉,年涌水量高达1.5亿立方米。众多泉眼姿态各异,一簇簇、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有大有小,有聚有散,有急有缓,飘摇而出水面。有的砰然炸开,有的则在水面上随波浮动。水中绿藻曳动,青莲溢香,芦苇丛丛,雁鹜成行。

东麻湾泉涌成湖,湖中有岛,由长堤拱桥与湖岸贯通。岛上山石蕴秀,“汇泉阁”高耸。湖畔绿柳扬波,荷塘片片,溪渠纵横,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尤其冬日,泉水水雾弥漫,水草碧绿,形成独特的泉水景观。60、西麻湾

列七十二泉的西麻湾并不是一个泉,而是由数不胜数的泉眼组成的河湾,因而有“一泉成河”之誉。

西麻湾位于章丘市西郊河湾,与东麻湾遥相对应,是明水泉群的集中喷涌地带,在明水泉群中涌量最大。湾底为一条南北方向的奥陶纪石灰岩断层,泉水自断层裂隙上涌,形成天然泉群,涌流成河。河沿岸著名的泉水有净明泉、黑虎泉等6处。

西麻湾河底簇簇泉眼竟相涌流,串串水泡,状若珍珠,忽急忽缓,忽聚忽散,宛如升起一片玉花,在水面炸开,砰然有声。水中水草一年四季柔长碧绿,随流水而摇曳,美不胜收。三三两两的鹅鸭卧波,鱼儿戏水,饶有诗情画意。浅湾荻花飞舞,岸边杨柳依依,一派泉林郊野风光。61、墨泉

不论是谁看到墨泉时,都会被它色如浓墨、翻腾突起的喷涌之势所震慑。

走进章丘市百脉泉公园,滚滚之声不绝于耳,寻声而去,只见墨泉之水鼎沸突涌,水色黝深的泉水从直径0.4米的泉孔喷出后,呈一直径达一米的墨球状后翻落于方池内,气势恢弘,状如趵突,但喷薄之势远胜趵突泉,声如隐雷,昼夜奋涌,大有挥毫泼墨劲笔欲书之势。

墨泉因泉井深幽,涌声闷重如沉雷隆隆,水色苍苍如墨而得名。

墨泉泉水从池内汇入石渠后,即变得清彻透明,而后分东西而折向北穿堂过院汇入绣江。墨泉水质接近天然矿泉水,清洌甘美,沏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极为爽口。62、梅花泉

赏尽天下泉,最奇数梅花。一池碧水中五朵喷涌如玉的泉花,形成状如梅花的泉水,恐怕在世界上也只有章丘的梅花泉了。

梅花泉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的清照园内。一池碧泉辉映着园内的亭台楼阁,池水中五股清泉喷涌,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

该泉泉池面积约1800平方米。泉水自五个泉孔中激涌而出,五峰直上,跌落的泉水在碧绿的泉池中溅起五朵雪白的浪花,如盛开洁白的梅花,中心花蕊涌动,时波时涟,好一幅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迷动人景象。

泉水汇成方塘后,从溢水口流出,过锦江桥入绣江河。站在梅花泉畔的感月亭中,观泉水鼎沸浪激,水气蒸腾,疑是人间琼池。信步漫水桥头,但觉泉飘雨丝,飞沫沾衣,泉风袭人,丝丝清凉,美不胜收。63、净明泉

观其名而知其意,所谓“净明”,就给人清清亮亮之感。净明泉,位于章丘明水西麻湾泉群,又名“眼明泉”。

净明泉与西麻湾众泉自西北麓石隙中汩汩流出,水量极大,站在泉边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水底的小石子,清澈见底。元代于钦所著《齐乘》称:“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里余,入绣江。” 64、袈裟泉

袈裟泉实在是个充满佛教禅意的地方,自崖壁石隙流出的泉水,千百年来滋养着古刹灵岩寺的袈裟僧众。

袈裟泉又名印泉、独孤泉,位于灵岩寺“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因泉边立有一座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故取名为“袈裟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城人刘亮采隐居灵岩,于泉旁建“面壁斋”,因厌“独孤”二字,便改称为“印泉”。袈裟泉名的来历,是传说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掘出,高可五六尺,重达数千斤,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泉因此得名。清乾隆皇帝曾述:“铸铁不成想以废,置此半途徒费勤。” 现在,泉旁仍立有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

此泉泉源旺盛,水质甘美。泉水自崖壁下石隙流出,汇为一半圆形石池,尔后盘桓曲绕,经石雕龙口泻入一大水池中,池内锦鱼戏游。池周曲廊环绕,危崖峭立,丛木悬生。“铁袈裟”立于泉边,两物相伴,别有情趣。65、卓锡泉

卓锡泉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幽“字。虬枝盘绕的青檀、苍劲峥嵘的翠柏,衬着泉水的碧透,是一种可以涤荡心灵的清静。

卓锡泉在素有“天下第一名塑”之称的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此处泉水竞流,古柏参天,题刻众多,是著名的灵岩八景之一。

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三泉相邻,俗称“五步三泉”。三泉当中,以卓锡泉涌水最盛,由岩壁下一洞穴中涌出,泉水涓涓,终年不竭,从石间冒出,汩汩作声,注入池中,宛如明镜,池中倒映的苍松翠柏,给人以满园春色的感觉,灵岩“镜池春晓”奇观,就在此处。

第五篇: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济南七十二名泉介绍

1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有‚温泉‛、‚瀑流泉‛、‚槛泉‛等名称。‚趵突‛之名始见载于北宋文学家曾巩《齐州二堂记》。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泉水恒温18℃,最大涌水量达16.2万立方米/日,是城区涌水量最大的泉。三股泉水从地穴喷涌而出,雪浪腾空,声若雷鸣,其景观奇秀而壮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其‚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元代赵孟頫有诗赞之曰:‚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趵突腾空‛被古人列为历城八景之一。历代雅士如曾巩、苏辙、元好问、张养浩、李攀龙、蒲松龄等多有题咏。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先后题字撰诗,刻石立碑。趵突泉水质清洌甘美,相传乾隆皇帝品尝后以为胜过北京玉泉水,封其为‚天下第一泉‛。泉畔有观澜亭、泺源堂、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双御碑等胜景。

2金线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1956年扩建公园时发现。泉水盛时自池底两边涌出,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成一条水纹,漂浮移动,阳光下宛如金线,故名。其西约20米处有老金线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即有描述,曾巩亦有诗咏之曰:‚玉甃常浮灝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3皇华泉

皇华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名取自《诗经〃小雅〃皇华》篇,《毛诗小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后遂以‚皇华‛代指使臣。晏璧《皇华泉》诗赞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者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4柳絮泉

柳絮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以泉沫纷翻如柳絮飘飞而得名。相传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畔,清任宏远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咏之。

5卧牛泉

卧牛泉位于趵突泉东北。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相传东晋陶侃葬其父于牛眠之地,后位极人臣,后世遂以卧牛之地为福地,故名。晏璧有诗咏之曰:‚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迹胜,秋风禾黍满虞田。‛

6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前。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名取自《世说新语〃排调》之‚漱石枕流‛一典。水自池底及池壁不断涌出,形成串串水泡,池水由南壁漫石溢出。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少年时在此掬水梳妆、吟诗填词,其词集即题名为《漱玉词》。

7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以北宋末年抗金英雄关胜战马奋腾、刨地出泉之传说而得名。

8无忧泉

无忧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传说饮此水可解忧消愁,故名。晏璧诗句云:‚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9石湾泉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巨石驳岸,状如水湾,泉池呈不规则形,故名。

10湛露泉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清湛如晨露,故名。

11满井泉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池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四季涌泉,盈溢井口,故名。

12登州泉

登州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传说其水脉暗通东海边的登州,故名。内套小池,亦为长方形,泉水由小池溢出,沿四壁而成水帘状,泄入大池。

13杜康泉

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原名北煮糠泉,后人因其名不雅而易名杜康泉,相传杜康乃制酒之祖师,盖取其水质清洌可酿美酒之意也。泉池自然石缀岸,南侧连一井形泉池,池上建彩亭,额悬‚杜康泉‛木匾。

14望水泉

望水泉位于趵突泉迤西万竹园内。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水北流成溪,穿墙绕屋,过桥环亭,岸石嶙峋。万竹园,明代称通乐园,为大学士殷士儋所筑。清初著名诗人王苹曾在泉畔典屋而居,因此泉在金《名泉碑》中列第二十四位,故将其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其诗集亦题为《二十四泉草堂集》。清代诗人董芸有诗咏之曰:‚阁老亭荒望水边,赤霞山色落窗前。诗人酷爱‘王黄叶’,占断西郊廿四泉‛。

15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泉城路珍珠泉大院内。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济南旧城东南隅护城河畔有南珍珠泉,故又名北珍珠泉。珍珠泉大院明代为德王府,清代为山东巡抚衙门,现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泉池于1980年重新整修,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240平方米,池岸以青石垒砌,环以汉白玉雕花栏杆。池底遍布泉眼,水泡自泉眼成串涌出,此起彼伏,时断时续,忽聚忽散,忽急忽缓,日光映照,如喷万斛珠玑,故名。池水一澄如璧,锦鳞嬉游。绕岸古树垂阴,怪石嶙峋;其南有水榭俯临,如鹏展翅。泉水由玉带河北流,经百花洲注大明湖,溪流潺湲,杨柳怡情。元初济南知府张荣曾于泉畔筑白雪楼,‚白云雪霁‛被古人列为历城八景之一。

珍珠泉久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金代雷渊、明代晏璧、边贡、李攀龙,清代蒲松龄等皆留有脍炙人口的诗文。清康熙皇帝赋有《观珍珠泉》诗并亲题‚作霖‛二字;乾隆皇帝赋《珍珠泉》诗并书丹,其碑今仍立于泉之北岸。

16散水泉

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清代巡抚大堂东南侧。金、明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池呈方形,石砌,围以石栏。古时水盛,汩汩奋涌,水流回旋,聚而复散,故名。水色澄碧空明,须眉可辨;天光云影,红亭绿柳,倒映其中。

17溪亭泉

溪亭泉位于珍珠泉东,又名王氏溪亭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池为自然石砌岸,石上镌近代书法名家王讷所题‚溪亭泉‛三字。泉畔溪水潺湲,溪上原有王氏溪亭,故名。宋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濋泉

濋泉位于珍珠泉东。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清康熙七年(1668年)发现并筑泉池,著名诗人朱彝尊据《尔雅〃释水》‚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定名为濋泉,意为由济水潜流而成泉。池壁镌篆书‚濋泉‛二字,为近代书法家王讷所书。

19濯缨泉

濯缨泉又名濯缨湖,俗称王府池子,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取《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而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清山东巡抚衙署,即今珍珠泉大院)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巷,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今泉池乃重修,周边泉水众多,涌流成河,小桥曲巷,绿柳飘拂,到处可见清代刘鹗《老残游记》所描绘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

20玉环泉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池呈井状,因两泉相涌,水纹相扣如环状而得名。泉水终年不涸,水质清冽甘美,昔日居民皆取此水引用。

21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芙蓉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旧日泉水外流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府学文庙之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西流过文庙,经原贡院(在今山东省政府大院内)内之华笔池、凤翥池注大明湖。金、元时此处建有姜家亭,明代诗人许邦才建瞻泰楼,清前期有芙蓉馆。明、清时,由芙蓉泉流入泮池一段溪流,称‚梯云溪‛;溪上架桥,名青云桥。嘉庆年间平原诗人董芸寓居泉畔,赋《芙蓉泉寓舍》诗曰:‚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22舜井泉

舜井泉亦名舜泉,位于舜井街中段。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池呈井形,深5米,井口围以石雕栏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历山(即今千佛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西汉刘向《列女传》及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有传说:舜之继母唆其父命舜淘井,欲加害之,而舜最终成功逃脱。其井即在此处。又相传禹时井中有蛟,兴风作浪,大禹以铁链将蛟锁于井中,故后世又有‚舜井锁蛟‛之说。舜井久享盛名,宋欧阳修、曾巩、苏辙及金代元好问皆有诗文赞咏。泉畔原有规模宏丽之舜庙,《水经注》即有记载,历代均予重修,后废圮。舜庙东院旧为道观迎祥宫,始建于金,元代重修并立碑为记,史学家张起岩撰文并书丹,文学家张养浩篆额,今立于舜园中。

23腾蛟泉

腾蛟泉位于王府池子街北端。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西侧原有牌坊,额书‚腾蛟起凤‛四字,泉因之而名腾蛟。牌坊旁有石板平桥跨溪上,名起凤桥。泉池呈长方形,池壁上方嵌清道光年间举人李僩所题‚腾蛟泉‛刻石。

24双忠泉

双忠泉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明崇祯十二年,清兵入关,绕北京攻至济南,山东巡按御史宋学竹、历城知县韩承宣率城内兵民殊死抵抗,城陷阵亡。清兵退后,乡人建双忠祠以祀之。清康熙四十五年重修双忠祠,掘地涌泉,遂以祠名之为双忠泉。清山东学政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立于泉畔,今已无存,泉亦堙填,后重新修复。

25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从巨石下一天然洞穴中涌出,穴口下砌以青石,上有奇石垂挂,下有莽石抵波,左右秀石错落,远望其状,宛如猛虎吼天,夜半劲风吹入洞中石罅,巨声回荡,酷似虎啸,故名。晏璧有诗咏之曰:‚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洞前为一石砌方池,长13米,宽9米,深2米。其南壁雕兽头三个,洞中泉水通过暗道由兽头巨口喷出,泻如匹练,溅落池中,声若雷鸣。此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名虫八虫夏,性喜水。池内碧波涵荡,澄澈见底,注入护城河内。泉水最大涌量约41000立方米/日。

26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迤西、南护城河南岸。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栏杆装饰,池底遍布泉眼,喷涌如串珠。池水澄澈如镜,由池北开口处漫石阶溢出,跌落护城河中,与河水相击,声如琵琶,故名。泉东侧有桥如虹,横跨护城河上,名琵琶桥;泉南高阁临风,为清音阁;皆可凭栏俯瞰清泉,聆赏琴韵。

27玛瑙泉

玛瑙泉位于黑虎泉东侧,南护城河南岸。民国《历城县乡村调查录》有载。池壁以块石垒砌。盛水时,串串水泡由泉底涌出,飘至水面崩裂,涟漪泛荡,映日而成五彩,状如玛瑙,故名。

28白石泉

白石泉位于南护城河北岸、解放阁南侧。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乃乾隆末年疏浚护城河时发现,因泉周遍布白石,故名。泉池呈不规则形,水质甘美如醴。嘉庆二年著名学者桂馥撰文并书写白石泉碑。

29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南护城河北岸、解放阁南侧。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泉水清澈甘洌,由石缝间泻入护城河。相传月明风清之夜,常有九位仙女来此浣纱沐浴,故名。

30五龙潭

五龙潭亦名乌龙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金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云:‚其水(即指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侧面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原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乃杜甫陪北海太守李邕宴饮之处。五龙潭之名始载于元代于钦《齐乘》,乃以元初在潭侧建龙祥观,祀五方龙神而得名也。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云:‚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此说久相传沿,今仍存清代所刻秦琼故宅碑,立于公园南门西侧。泉池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水深4米余,涌水量8600—4300立方米/日。潭水澄澈如碧,凫游鱼戏。清乾隆年间,学者周永年、桂馥筑潭西精舍。1965年于潭西精舍旧址重建潭西阁,凭栏可观鱼趣。潭之北、东岸边,皆叠石为假山,陡崖垂绿,曲洞通幽,有亭隐于花木丛中,取《庄子〃在宥》‚渊默而雷声‛句意,名之为‚渊默亭‛。

31古温泉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又称东流水泉。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恒温18℃左右,隆冬季节,水面热气蒸腾,故名。清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泉畔建园,名漪园,俗称张家园子。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游漪园记》述曰:‚济南发地皆泉,而其奇尤在城西,温泉者,七十二泉之一也……‛。泉南原为四合小院,院东有青砖灰瓦之二层小楼,1925—1927年间,曾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秘密驻地。院中另有净水、洗心二泉,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时,与古温合为一泉池。架建双亭于水面之上,以曲廊相连,其下碧波回旋,令人情怡气爽。

32贤清泉

贤清泉又名悬清泉,位于五龙潭西北。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此泉俗名‚三娘子湾‛,后一度归李姓所有,故又称‚李家池子‛。迤南有聪耳泉、濂泉,其间地面以青石铺成,泉水由石缝涌出,汩汩漫溢,流入泉池。明代曾在泉畔建‚伊人馆‛,后改称‚贤清园‛,清乾隆年间又改为‚朗园‛。1986年在朗园故址建水榭,名为‚揽泓榭‛,与南侧之寒玉亭、濂轩回廊勾连,形成一组怡人的水景园林。

33天镜泉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西。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明代陕西按察副使江浚世居于此,后扩建宅院,将泉据为己有,故俗称江家池。万历年间,山东按察副使张鹤鸣以‚池水平明,如天垂镜‛而名之为天镜泉。池底遍布泉眼,水如串珠涌出。旧日池中群鱼聚游,多为人们所放生,故又名‚放生池‛。北岸旧有汇泉楼,以‚烹制活鲤‛等名菜而闻名。

34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云:‚月牙泉在西门外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有载。泉池呈不规则形,自然石驳岸。池中立苍黑色蘑菇状巨石,盛水时节,泉水从石顶喷涌如瀑布,日光映照,灿如锦衣。溢水标高是诸泉中最高的名泉。

35西蜜脂泉

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迤西。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池壁以块石砌垒,中架石桥分割为二,绕池有石柱、石板组建的栏杆。此处有关帝庙,创建于元,历代皆予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碑记载云:‚历邑西城处不数步有蜜脂殿,旁有泉曰蜜脂,邑志所谓西蜜脂也。‛

36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相传,旧时由官家管理,任由民众汲水,故名。泉池呈不规则形,自然石驳岸。池底泉眼众多,喷涌如串珠,池水碧无纤尘,清洌甘美。此泉在周围众泉中出水最早,断流最晚。

37回马泉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水自池底多孔喷涌,串串如珠,碧波涵漾,锦鱼嬉游。临水建亭榭回廊,榭名‚鱼乐‛,可凭栏观鱼,誉之曰‚曲池观鱼‛。

38虬溪泉

虬溪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泉池呈不规则形,以自然石驳岸。泉水自池中央状如虬龙的岩石空穴涌出,高出水面10余厘米,哗然有声,如龙吐水,故名。

39玉泉

玉泉位于五龙潭东南。水自岩石洞穴中涌出,顺自然石驳岸小溪蜿蜒东流。水质清洌甘甜,时有居民来此汲水烹茶。

40濂泉

濂泉位于五龙潭西北。泉池石砌,呈不规则形,池上架平台,建亭曰‚寒玉亭‛,有曲廊连接濂轩。曲廊两侧,巧石秀立,修竹滴翠,花木葱茏。轩前地面开阔,铺以青石板,泉水由石板缝中渗涌,漫溢其上,呈现‚清泉石上流‛景观,为夏日戏水之乐园。

41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龙泉寺内。金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八》载曰:‚百脉水出土谷县(即今章丘)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元代于钦《齐乘》记云:‚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泉池呈品字形,周边绕以花岗石栏杆。泉水自池底众多脉孔中涌出,参差错落,腾跃闪烁,晶莹如珍珠。一泓碧水,常年不涸。池水东流,汇入明水湖。

42墨泉

墨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龙泉寺门外。泉水色黝如墨,故名。盛水时银浪喷涌,雪涛飞溅,声若雷鸣,为济南地区单泉涌水量之冠。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墨泉‛二字,镌刻于壁。

43梅花泉

梅花泉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内。泉池面积约1800平方米。池中五股清泉竟向喷涌,宛若梅花盛开,故名。雪浪腾跃,云蒸霞蔚。池岸楼阁端秀,廊榭静雅,倒映于碧波之中,诗情画意。池水由东岸漫桥外流,汇东麻湾水入绣江河。44东麻湾

东麻湾位于章丘百脉泉公园内,为绣江河之源。清康熙、道光《济南府志》均著录。1958年扩而称湖,称‚明水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1986年建百脉泉公园,辟为主要景区。湖中处处泉涌,漱玑泻玉,碧水涵漾,鹭翔鱼戏。岸周绿树成林,亭阁雅丽。湖心小岛竦峙,有长堤、虹桥可通。

45西麻湾

西麻湾位于章丘眼明泉公园内,古称‚十二芹沟‛。清道光《济南府志》、《章丘县志》有载。呈河湾形,俗谓之‚一泉成河‛。《县志》记云:‚水从西山北麓石壑中出,东北流与百脉诸水会合于沙河口,北入绣江河。‛河底多岩层裂隙,水簇簇而涌,缓缓而升。岸边绿草如茵,垂柳飘拂。

46净明泉

净明泉又称明水泉、明净泉,位于章丘眼明泉公园内。元代于钦《齐乘》、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清道光《济南府志》皆有载。相传以此水洗目,可愈眼疾,故名。《齐乘》载曰:‚明水泉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之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合流三里余,入绣江河。‛旧时泉边建‚眼明王庙‛,今尚存,有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眼明殿记》石碑一方。

47华泉

华泉位于华山(古称华不注山)南麓。最早见载于《左传〃成公二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元代于钦《齐乘》皆有记。古时,此泉‚方圆百步‛,‚绿波脉脉‛,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尚载其水可‚灌注陂地‛,后淤塞,2001年修复。泉水东流注入华山湖,即旧称之广平湖,华山倒映其中,碧波涵荡,诗情画意。

48浆水泉

浆水泉位于历下区姚家镇回龙山西麓。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自洞穴中涌流,常年不涸,甘甜如米汁,故名。

49砚池

砚池位于历下区姚家镇砚池山北麓,因山而得名。池水面积4000余平方米,深达20余米,澄澈空明,常年不涸。

50甘露泉

甘露泉位于历下区佛慧山开元寺遗址南侧石崖下。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水味甘甜如露而得名。水自崖壁渗出,淋漓如滴露,故又称‚滴露泉‛;泉畔原有多株秋海棠,亦称其为‚秋棠池‛;此处历来为游赏胜地,崖壁上曾有北宋以来名人题刻多处。清诗人董芸有《大佛山》诗咏之曰:‚文笔峰高鸟道悬,开元古寺夕阳边。何时自扫枫林叶,一试山中甘露泉。‛

51林汲泉

林汲泉位于龙洞风景区钓鱼台东崖壁上。金、清两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自崖壁石穴中涌出,周围奇峰深涧,林木丰茂。清代著名学者、邑人周永年曾筑‚林汲山房‛,读书于此。

52斗母泉

斗母泉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镇斗母村北石崖下,原名窦姑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有载。后俗称为斗母泉,斗母为道教所祀之女神,传为北斗七星之母,附近原有斗母庙。泉水自岩壁洞穴中流出,汇聚于池,供村民饮用。池畔有连根同生之车梁木与刺楸古树。其东南即为青铜山大佛寺遗址,号称‚齐鲁第一佛‛。

53无影潭

无影潭位于城区北部无影山上,潭周边砌垒了内外两层护岸,绿树成荫。水面标高海拔31.80米,最深处为2.65米,水体面积为0.5公顷。无影潭水质清澈,水源为无影山多处岩石泉涌而出,终年不枯。

54白泉

白泉位于历城区王舍人镇纸坊村北。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清乾隆《历城县志》载云:‚白泉出纸坊庄北,方十亩,中有大泉,间数刻一发,声如隐雷,多涌白沙,故名。‛此泉旧称白野河,白泉河,当地又称其为‚百泉‛,乃因其周围有张家泉、唐家泉、李家泉等众多泉水也。白泉为坝子河之源,水量丰富且水质优良,素有鱼米之利。

55涌泉

涌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四门塔西白虎山南麓,旧名涌腾泉。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水由白虎山半腰岩溶缝隙中涌出,经暗渠从一石雕兽头口中吐入长方石池。石池建于明天启三年,池畔今存明代《重修涌泉庵碑记》。池水由南壁流出,穿过建于明万历三年之涌泉桥,依山势向南三迭而下,先跌入崖下之青龙潭,再下泻入小石池,继而由10余米高之悬崖落入名为‚卧龙洞‛之小石潭,形成‚悬崖飞瀑‛之景观。潭周石矶卧波,古树蓊笼,巨藤缠绕,虬曲龙蟠。泉畔原有涌泉庵,年代久远,据记载隋开皇年间曾重修,今尚存吕祖祠、送衣塔及宋代摩崖造像等。

56苦苣泉

苦苣泉又名莴苣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袁洪峪北侧崖下。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泉名虽冠以苦字,实则水质甘甜。原泉池呈井状,今已用石板覆盖,泉畔立当代诗人孔孚所书‚苦苣泉‛石碑。泉水经暗渠流出,飞泻而下,形成瀑布,跌落石池中。

57避暑泉

避暑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袁洪峪南岭西侧山坳中。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此处谷幽林茂,宜于避暑而得名。今泉为圆形石池,半露于地上,泉水注入自然水湾中。

58突泉

突泉又名都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都泉村内。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七十二泉记》载曰:‚都泉在中宫,为岱北诸泉之聚也。水之所聚,曰都。‛实则泉水从池中突涌,故当以‚突泉‛之名为是也。泉池以乱石砌就,约1米见方,深达7米,水澄澈甘美,四季涌流不息,由池壁石洞外泄,沿暗渠东流而南折,至街旁注入明渠西去,形成‚溪抱渠‛之势,故古时此村曾名‚溪抱村‛。泉畔原有唐代所建皇姑庵,庵中有唐代所造龙虎塔,俗称小唐塔,久毁。

59泥淤泉

泥淤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泥淤村内,旧名印度泉。清代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泉常被山洪所挟泥沙淤塞,故名。村亦常以泉之状态而更名,初名印度村,泉淤,缄而不涌,更名为缄泉村,再改为泥淤村。泉在村中街旁,有三眼,各相距不足5米,呈品字形,四季常涌,夜间可闻‚突突‛喷涌之声。其东眼为主泉,池深10米,底部有洞穴,北斜而下,深不可测,传与海相通,俗称‚海眼‛。泉侧曾有‚九圣堂‛庙,久毁。今仅存庙前古柏五株,其树干4、5人牵手始围;另有古槐一株,传为‚唐槐‛,老干新枝,依旧生机盎然。

60大泉

大泉位于历城区仲宫镇大泉村南。泉水自九曲河西岸山崖岩孔涌出,注入石砌大型池塘,面积约4000平方米。池水久旱不涸,盛水时由溢水口外泄注九曲河。此泉涌水量大,可供周围村庄饮用,并饶有灌溉之利,故称之为‚大泉‛。61圣水泉

圣水泉位于历城区仲宫镇红叶谷景区内。泉水自龙山石崖洞穴中涌出,跌入崖下石池,常年涌流不息,盛水期日涌水量约1000立方米。水质清洌甘甜,据说饮之可延年益寿,故誉称为‚圣水‛。

62缎华泉

缎华泉亦称段华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齐城峪南侧。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及清道光《济南府志》均有载。泉池呈井状,片石砌岸,水澄碧柔润如绸缎,故名。此泉常年不涸,盛水时漫溢四流。泉北有九顶塔,为唐代所建,一塔而九顶,造型精巧独特,享盛名于海内外。

63玉河泉

玉河泉位于历城区彩石镇玉河泉村,古时名榆科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元代于钦《齐乘》有载。其与周围之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泉等汇为小河,绕村一周,宛若玉带,乃巨野河(古称巨合水)之源。

64袈裟泉

袈裟泉位于长清灵岩寺转轮殿东南陡崖下。金、明、清三代均著录为济南七十二名泉。因泉边立有一形似袈裟之铸铁而得名。又名独孤泉,清康熙《灵岩志》载云:‚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边,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城人刘亮采隐居泉畔,建‚面壁斋‛,改泉名为‚印泉‛,乃取佛家印证功果之意也。泉源在封闭的岩洞中,水自崖壁石罅流出,汇为一半圆形石潭,溢而为溪,盘桓曲绕,由石雕龙口泻入大池中。池畔危崖峭立,丛木悬生,曲廊环绕。泉畔之铁袈裟据传乃汉代铸铁之遗物,与幽泉相映,古趣盎然。

65卓锡泉

卓锡泉位于长清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清代《济南府志》、《长清县志》及《灵岩志》皆有载。相传北魏正光元年法定和尚至灵岩创建寺院,植锡杖于地,拔杖出泉,故名。泉水自崖下洞穴中汩汩涌出,崖壁满布苍苔,其上镌篆书《卓锡泉》三字。东有白鹤泉,南有双鹤泉,俗称‚五步三泉‛。细流潺湲,汇为小潭,名曰‚净池‛。池畔旧有清乾隆年间所建之卓锡亭。岩壁西侧嵌有乾隆皇帝咏泉诗刻五方,其咏卓锡泉诗曰:‚泉临卓锡一亭幽,万壑千岩景毕收。最喜东南缥缈处,澄公常共郎公游。‛

66清泠泉 清泠泉位于长清五峰山玉皇殿东。清《济南府志》、《长清县志》均有载。清泉激石,泠泠作响,似琴筑之声,故名。泉上有石亭,名‚清泠亭‛。泉在亭下,水自石雕龙口流出,注方形小池,溢流为二脉:一脉西流穿小石桥;一脉伏流至亭西,潜流至玉皇殿前石桥下。泉西有古银杏一株,树围约6.5米,繁枝密叶,浓荫可蔽半亩。

67檀抱泉

檀抱泉又名檀井、东檀泉,位于长清区万德镇第三峪村东。因泉穴上方岩壁上,有千年青檀茂生,俯抱此泉,故名。泉水由树下石穴涌流,注入下方石塘中,常年不涸,清澈甘洌。

68晓露泉

晓露泉又称肖汝泉,位于长清区张夏镇积家峪村西北山崖下。泉水澄洁晶莹如晨露,故名。泉水源于陡崖下洞穴中,洞深4米,宽、高皆约2米。水自洞底石隙中涌出,注入洞前石池中。洞之上方,有翠柏悬生,青藤绕之,虬曲龙蟠,古奇苍劲。原泉池为明洪武年间所建,今存清同治二年《重修晓露泉记》碑刻。近年又重建泉池,水自池壁石雕虫八虫夏口中涌出。因其毗邻灵岩,旧时此泉列为‚灵岩外八景‛之一。

69洪范池

洪范池又名龙池,位于平阴县洪范镇。‚洪范‛意为天地之大法,源自《尚书〃洪范》篇,泉据此而取名。泉池高出周围地面数尺,呈四方形,边长7米,深6米余。泉水四季长涌,水势均衡,不因旱涝而消长,水面平稳如镜,旧时有‚洪范浮金‛之称,列为县中八景之一。池岸围以石栏,栏外为回台。泉池南侧外壁,镌行书‚龙泉‛二字,水自龙口涌出,如喷珠泄玉,落入2米见方之石池,流注狼溪河。池北岸有石桥,桥北为龙王庙,乃金末所建。殿前两侧,各有金代古柏一株。洪范池水质优良,著名中成药‚阿胶‛,即用此水浸皮熬制而成。

70书院泉

书院泉又名东流泉,位于平阴县洪范镇书院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曰:‚天池山下有泉,名东流泉。‛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遂称书院泉。泉水自村东天池山麓石隙中涌流,注入石砌方池,绕村过户,汇入狼溪河。此泉日涌水量达8000余立方米,为洪范泉群之冠。泉北旧有洪福寺,创建于唐,今仅存遗址及唐摩崖造像四尊。元东平路总管严实曾在此筑别墅,明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也曾读书于此。泉畔今存明万历年间诗碑四通。

71扈泉

扈泉位于平阴县洪范镇张福村东扈山山坳中。因北临古扈城遗址而得名。四周陡崖峭立,西崖下有溶洞,其深莫测,泉源即在洞中。平时涓涓细水由洞口流出,盛水期则喷涌如银柱,经石潭跌入崖谷,瀑布飞溅,声传数里,古人称之为‚扈泉涌碧‛,列为县中八景之一。泉南石壁上,镌‚扈泉涌碧‛四个朱红大字,乃明大学士、邑人于慎行所书。

72日月泉

日月泉位于平阴县云翠山南天观遗址内。遗址北侧有‚回阳洞‛,又名‚长春洞‛,洞内南壁有泉,水涓涓流出洞口,跌入二石池中。一池为圆形,一池为半圆形,状如日月,故名。泉水长年不涸,可供数百人饮用。南天观创建于元代,为当时国内全真派道教四大名观之一,相传邱处机曾在此修行。今观内玉皇阁、蓬莱阁、凭虚阁、长春阁等建筑尚存,苍松翠柏,影接荫连,其间多有百年杏树、大果榆等古树,生机盎然。

下载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览天下名泉,老龙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泉乡龙湾小学迎明查暗访方案

    双泉乡龙湾小学关于上级领导针对 校园安全明查暗访迎检方案针对8月3日淄博博山某机关发生的幼儿园安全事故,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召开会议,并且于8月9日开始进行校园安全明察......

    天下父母心教案

    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 第二框天下父母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能力目标:学会感恩,学会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父母的艰......

    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桔园小学 钟艳 一、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突泉游记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突泉游记 突泉又名都泉,位于柳埠镇突泉村内,村以泉而名。泉在村子的中部,泉池1米见方,以乱石砌就,突泉泉水旺盛,水势很大,从不干涸。泉水澄澈甘美,四季涌流不息,后人......

    济南72名泉地址及游览方案[5篇模版]

    一、市区四大泉群(43处七十二名泉) 可以集中游览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 第1站:黑虎泉泉群 乘坐101、5路等公交车至解放阁下车,游览黑虎泉泉群。 黑......

    拉拉闯天下教案

    拉拉闯天下教案1 【活动目标:】1.喜欢故事主人公“拉拉”,了解拉拉的旅行经历。2.知道一直在帮助“拉拉”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产生独立自主克服困难的愿望。3.了解外出旅......

    天下父母心教案五篇

    天下父母心 导入新课: 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并且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里,都倾注着父母无私的爱。正是这份爱,使我们走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有的父母之爱惊天动地,更多的父母之......

    平安走天下教案

    时间:2015年6月4日 教研组:品德教研组集体备课次数:第四次集体备课人: 《平安走天下》教学设计 温江区玉石小学校任红丽 教材分析: 《平安走天下》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