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模仿记忆法论文
内容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日后进行音乐创作、表演、评论等工作的必备技能。本文打破传统的“教师弹、学生唱记”的教学方法,采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原理,结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实践和自身特点,提出了“模仿记忆法”,即运用旋律融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于一身的特点,采用学生熟悉的旋律作为教学模板,然后逐渐对旋律中的这些要素进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改变,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怎样前后变化的,从而轻松地掌握各个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模仿记忆法 旋律 逐渐 改变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在高师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院校课程体系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调性感等多种音乐感觉;提高视谱能力和记谱能力;发展音乐记忆能力、内心音乐听觉能力;最终能够准确地去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逐渐“人本化”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也理应得到切实的完善与改革。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句中的“事”就是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器”完全可以视为是技术、教学方法。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借以抛砖引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构成的有表现意义的乐音线条,是音乐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直观“色彩”,也是人的感官最容易接受、最容易记忆的音乐信息。而且,旋律的形态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态之间有着直觉的联系,更能引起听觉的注意和内心情感的共鸣。人们可以随时哼唱出他们心中熟悉的旋律,这些旋律是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而不同的旋律包含有不同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因此,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旋律这种特性来进行教学。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都采用老师弹,学生视唱、听记的方法。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忽略了低水平的学生,无论旋律有多难,都是一概而论。而且各种知识点比如节奏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学习旋律时有什么节奏型就学习什么,更不谈让学生知道各种节奏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这样,必然会影响低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这种“一法独尊”的教学现象必须改变,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达到共同的教学目的——提高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效率。
本文所论述的“模仿记忆法”采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具体嫁接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模仿” 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告德所写的《构理与政治》一书中。“模仿指的是效仿特定方式的动作或者行为规范。”①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婴幼儿就是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的。模仿也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人和动物都会模仿,但重要的是怎样模仿。模仿不应该是教条而刻板地重复他者的动作或行为,而应该是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因地制宜”地模仿。“模仿记忆法”就是用一段学生耳熟能详的旋律作为教学的模板(模仿对象)。它可以是一首歌曲或是其他音乐体裁的主旋律,其标准是学生必须对它非常熟悉,能够随时哼唱,且难度较低,以有利于之后逐渐加大难度,逐渐对旋律中的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要素进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改变,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从而轻松地掌握各个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进行的一组实验证明:如果进行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使新旧知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而且应该注意在原有知识较为巩固以后引进新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先后学习的相似而又不一致的材料不仅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②),而且,可以使新旧知识的学习相互促进。”③这里的“原有知识”就是本文所述的模板(模仿对象),“新知识”就是逐渐进行的各个要素的改变。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的主旋律为例,具体地介绍“模仿记忆法”的操作步骤:
模板旋律:
第一步,进一步熟悉模板旋律,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分析旋律。
如下:C大调,四四拍子,一共十二小节,和声多以二、四、五度进行,节奏均为 × × × ×︳× × ×—︳进行。总的来说,这条旋律是比较简单的。这样,让学生总体上把握了这段旋律,然后,教师弹奏,学生即时视唱和听记。
第二步,遵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旋律进行各个要素的逐渐改变。
一、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基础,而“节奏型就是乐音在音响运动过程中将旋律线赋予生命活力的脉动机,它产生各种不同的节奏组合以推动乐音的运动。”④因此必须重点进行不同节奏型的练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节奏型。
首先,把旋律的第三、第五小节的原有节奏型 × × × ×分别改变为× ×× ×× ×和×× × × ××,同时把原有的四分音符FA、MI和SOL分别变为两个八分音符的FA、MI和SOL。此时训练的节奏型就是×× ×与× ××。然后教师按照上述改变弹奏,要求学生视唱和听记,并且让学生说出与原有旋律的不同之处。下面,可以逐渐加大节奏型的难度,如附点节奏型、切分型、十六分音符型等。如下表:
二、音高(音程)对旋律的分析可知,此曲仅有二、四、五度进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三、六、七、八度进行。具体做法还是遵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由一拍到一小节,再到一乐节,直到一乐句进行改变,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在各种变化中掌握各种音程。
例如,可以把第一小节第三、第四拍的SOL分别变为MI,这样就由原来的DO — SOL纯五度进行变为了DO — MI大三度进行;之后可以把旋律中的二、三度音程分别转位,进行六、七度音程的练习。
三、休止符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话说明了休止符在音乐中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通观全曲,没有一处休止,因此有必要进行练习。
休止符的练习可以和节奏练习放在一起进行。即把×改为×O把×—改为× ×O或者×× O×;也可以逐步进行十六分休止符、切分的练习。
四、其他 如调式、节拍、速度、力度都是视唱练耳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大小调之间的转调,四拍子与二拍子、三拍子之间的转换,速度由快到慢或由慢到快的改变。这些都可以运用“模仿记忆法”给予练习与解决。
“模仿记忆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简单易用的方法,适合于初中级程度的学生。操作的关键是遵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知道前后要素之间的区别和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教师来说,则成功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达到了共同的教学目的。
注释:
①见教育心理学[M].(美)J.M·索里等著 高觉敷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 第237页
②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引自《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M].李铮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第82页
③同上 第83页
④见《音乐:生命的沉醉》[M].曾田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第45页
第二篇: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教学-华夏爱婴幼师学校声乐教师供
节奏、节拍①
节奏(广义):事物匀整地交替进行。
音乐中的节奏(狭义):由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节奏包括音的长短组合和强弱组合两个方面。节拍:指在乐曲中,强弱拍有规律的交替。节奏、节拍②
节奏与节拍:节拍仅是音的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节奏则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的音的时值长短方面富于变化的组织形态;节奏可概括节拍,而节拍则并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涵义。节奏、节拍在音乐中式永远并行的,节拍与节奏的变化使得音乐(表现)发生变化。节奏、节拍③
节奏源于生活、节奏源于劳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没有了节奏就失去了表达音乐思维的能力 乐曲中某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节奏叫节奏型
节奏型在某些具有特性的乐曲中(进行曲、舞曲),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节奏型也是乐曲发展中获得统一的有效保证 谱例:图1
图1图2重音、拍①
图3 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叫重音;通常出现在强拍上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有时根据需要在非强拍上以∧、>、sf等特殊记号标记而构成重音。音乐进行中的强弱反复交替,由强拍至次一同等强拍之间的部分,叫小节。重音、拍②
乐谱中划分小节的垂直线叫小节线(单纵线);同样粗细的双纵线标记在乐曲分段或乐章中结处成为段落线;一粗一细标记于乐曲结尾的双纵线叫终止线。
每小节所分为的几个等长部分,叫拍;有重音的拍叫强拍●,无重音的拍叫弱拍○。图2 拍子①
乐曲中,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拍子。
标明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以分数表示,分子表示每小节的拍数,分母表示单位拍音符的时值(即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几拍)。
五线谱以三线为分数线,拍号读法为从分母到分子数字直读,如四二拍。拍子②
单拍子:每小节有两个或三个单位拍的拍子叫单拍子,其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现代拍子的基础是二拍子和三拍子。二拍子是一强拍与一弱拍交替出现(强弱均匀交替),其性质是刚健的;三拍子是一强拍后续以两弱拍(强弱不等数交替),其性质是优美的。单拍子:图3 拍子③
复拍子:由同类单拍子(二拍子或三拍子)复合而成的拍子,叫复拍子。其特点是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由几个单拍子合成就有几个强拍,小节以首拍为强拍,其他强拍为次强拍)。其强弱交替效果较单拍子更细微深刻富层次感,有平稳、沉着、含蓄、浓厚的特点,常用于表现宽广、雄伟、庄严的乐曲(尤其是颂歌性质和叙事性质的乐曲,常采用四拍子,抒情性乐曲也喜用六拍子)。复拍子①:图4 复拍子②:图5 谱例:图6
图4图5拍子④
图6 混合拍子:由不同类单拍子(二拍子和三拍子)混合而成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混合复拍子)。
特点:因组成混合拍子的单拍子的序列不同,其强弱规律也各不一样,混合拍子的节奏显得不规整、复杂,并且富于变化性。混合拍子:图7 拍子⑤
变拍子:在乐曲中,不同拍子的交替出现,叫变拍子。不同的拍子可以是有规律地交替,也可以是不规律地交替。变拍子的拍号可以在曲首并列标明(复拍号),也可在变换拍子处分别标出,或二者兼用(尤其在简谱中)。
交错拍子:多声部音乐中不同拍子的同时结合叫交错拍子。可以是小节中强拍相合的,也可以是部分不吻合或者完全不吻合。变拍子:图8 拍子⑥
一拍子:每小节只有一拍的拍子叫一拍子。无弱拍,多快速,表现强烈情绪。常见于变拍子中,多用于戏曲音乐。自由拍子:强弱拍的出现无一定规律,节奏速度较自由的拍子叫自由拍子(散拍子、散板)。其重音位置和单位拍子时值并无明显固定,可根据演唱(奏)抒情的需要自由处理。一拍子:图8
图7图8自由拍子(散拍子):图10 基本指挥图示①:图11 基本指挥图示②:图12
图9 图10图11板眼
图12 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用板、眼来标记拍子,板为强拍,眼为弱拍。一眼板:一板一眼,二拍子。
三眼板:一板三眼,头眼、中眼(次强拍)、末眼,四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
无板无眼:自由拍子(散板、导板、摇板、滚板、叫板)
第三篇:论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
论视唱练耳的教学
摘要: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课程。它的教学分为视唱、练耳两大部分。视唱,即看谱唱旋律,能够有感情的按照标准唱出乐谱上所标记音符的快慢、长短、高低,强弱。练耳,简单说就是听音,包括听单音,音程,和弦。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强化各种音乐元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作用;还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绝对音乐听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音乐素养,有利于使学生拥有音乐听辨记忆、唱谱能力,积累音乐语言,掌握正确的音高、节奏和音乐情绪,使学生能够将良好的听觉运用到音乐表演实践中。关键词:视唱练耳 训练 问题 教学办法
序 言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共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有相对整体优越性。在对于他们的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例如看复杂旋律进行视唱、对和声进行分析处理、分析作品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即兴编创、训练移调、转调以及作品风格欣赏,都应有明显的侧重。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常出现音高不准,节奏不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其基本功较差的问题,虽然有优美的嗓音衬托,却缺少对音高的迅速反映,这也成为了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学习舞蹈和理论的学生,特点是掌握理论知识比较全面,但由于其特殊性,缺少大量实践训练,因此在试唱、听记、节奏等音乐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对于上述问题,针对他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除了教授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外,还应注重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能够熟练掌握。
一、学习视唱练耳的意义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必修的课程,也是听觉的基础训练。众所周 知,音乐作为一种存在,乐谱既是对于音乐这种存在的表现形式,又是人们在进行音乐传递的过程中,一些列符号的记录形式。学习音乐,首先要有具备辨别音乐符号的能力。所谓识别符号的能力,就是指识谱或的读谱的能力。难以想象没有在视唱练耳方面进行系统学习过的学生,连节奏,音高,强弱都无法掌握娴熟,又将如何准确表达音乐情感思想。而经过系统学习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教授的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
视唱练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这门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它也决不是单纯音高、符号,音符等简单单一系列的组合训练,而它应该是一门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试唱练耳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和独立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狗独立识谱,处理分析所接触到的全部音乐语言,从而提高其音乐专业综合素养。音乐艺术具有审美功能,不论是对音乐作品情绪特点的了解,还是掌握音乐情感思想的表达,以及准确把握音乐风格体裁,都需要对视唱练耳训练的加强。只有将一定数量的音乐语言,包括各种节奏型,和弦,调式进行,曲式结构等存储在脑子里,才能够对所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准确分析,并快速反映。大多数情况下,大脑储存的某些内容的记忆总是在经过了大量的视唱训练之后,才会浮现在脑海中。因此通过大量视唱在脑子里形成的音乐语言记忆,就会成为音乐听觉思维材料,发挥其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在进行音乐实践中,脑海里关于这些“储存”记忆便会跳出来参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长时间训练,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潜移默化里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视唱练耳中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音程 和弦的存在问题及解决
不少学生在音程、和弦的练习过程中,只能准确听到或唱准确其中一个音。甚至有些学生在听记和弦时,只能听见“砰”的一声,这种现象真实且大量存在。然而这个练习首先需要的是通过精准的、扎实的音阶、音程训练,这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练习。
开始阶段要以旋律音程为主,让学生练习旋律音程就要进行模唱和构唱。而在首 调唱名法的训练阶段,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其性质特点,首先练习在不同的音区位置上,所有音程的各种对比,例如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在音响色彩明暗上的对比,还有二度、七度,三度和六度在距离上的对比。以及使学生大量进行不同音区的构唱、模唱。
二度音程是视唱练耳练习中最为关键的音程,因此,要想真正深入了解其他各种音程,只有熟练的掌握二度音程的训练。教师应着重在二度音程的训练方法上多下些工夫,而对于和弦训练则是采用先听其音程性质,再听其音的方法,应以分解和弦为首,然后再加入纵向和弦。
对于三和弦的听音训练,因有前期的简单音程为基础,在训练方面比较容易掌握,但后期如果进入七和弦的听音练习时,学生学习时心里难免有畏惧之感。对于一些很少甚至没有钢琴演奏经历的同学来说,对于这一块的学习,就会因为自己的基础薄弱,感到力不从心。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摆脱自身心理的因素,而此阶段教师对学生心理、情绪上的疏导,必定是上好这一段课程的重要一个重要环节。在训练中,七和弦的原位、转位全部算起来大概有二十个和弦,教师应把班上的所有同学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这时请高声部和低声部,四人为一组,分别唱四个声部,接着四位同学重复唱出七和弦的四个音,完成后让该组同学在班上做示范。而在这之前要做的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五大类七和弦(小小
七、大小
七、减小
七、减减
七、大大七和弦,以及它们的转位共二十个)。
而在对和弦连接进行训练时,例如属七和减七和弦的解决问题,应先让学生从理论基础层面上进行浅显认识。如果要听属七和减七和弦,以及其转位的解决,重点是让学生先掌握不同大小调之中的解决。再次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种思维方式进行听辨例如逆向思维。比如在听写属七和弦转位的解决时,若听到的和弦解决后是分解的纵向和弦,则可以判断为前面所听和弦的性质是属三四。而听到的如果是一个六和弦,那么就可推断前面听到的为属二和弦。而如果听到的是一个原位三和弦,则可以推断前面的为属五六和弦等等。大量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此类方法的训练,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种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老师所教授内容的同时感到轻松,并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得作用,使学生在充分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又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想要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部吸收很难做到。因此,教师还要提前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不断练习。(二)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视唱与练耳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两块模块。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通常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视唱的训练,有两种唱名法:一种是首调唱名法另一种是固定调唱名法,一般都认为固定唱名法训练较好。而练耳练习有音高构唱模唱、固定音名的听唱,另外听音程,听和弦、旋律等。这些训练方法虽然都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两种训练方法都是以音准,节奏核心部分。这也是学好视唱的第一步。
(1)能够准确唱出单音、音程和和弦。学生在练习时,首先要以C调为基础,接着进行简单的单音模唱,这时需用耳朵先感受音高的准确性。在练习单音的基础上,再试着进行简单音程和和弦原味的练习。结合乐理基础,先唱准四度以内的音程,这时教师应给学生些简单些的小谱例,节奏上也不能太复杂,当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些内容时,接下来 就是四度以上练习。例如纯五度1 5的构唱,教师首先可以应用搭桥练习,使学生在心里默唱1 2 3 4 5,或者直接让学生唱和弦,如1 3 5。再比如小七度3 2音程的构唱练习中,可以先让学生唱3 5 7 2这个和弦,然后再唱出3、2两个音高就会变得容易许多。而在这个阶断,教师应该适当的融入简单节奏型的训练,接着在节奏型上写出固定的音高,这中方法便形成了有效的旋律听辨。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储存大量的音汇,此方法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音乐听觉和音乐感知力。
(2)学会运用基本音级搭桥方法唱准确变化音。在视唱课程中,音准问题特别是变化音,也是学生最难解惑的问题,更是训练中难度相当大的一项。如果单单凭着记忆和感觉,面对唱变化音,常常出现不清楚或者偏差。其实,唱准变化音,在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不困难,我们在乐理上常用唱基本音级的办法解决,如2#4音程,大三度,根据其性质,可以使用基本音级中13套,将1音唱成与2相同的高度,那么3就变成了#4音的高度,因此#4就十分容易唱准确了。对2#5,先确定2#5是增四度音程,然后从自然音阶中找到最具代表性增四度4 7音程,用上述办法唱#5音,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唱准确了。
(3)针对旋律与节奏的交叉训练问题。节奏与旋律,是视唱练耳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必要的练习。它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良好的音乐习惯和专业素养的训练。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简单听单音、听音程、听和弦还行,可一设计到听节奏,旋律则表现出十分吃力。归其原因是对常见节奏型不够熟知,这样几小节连接起来以后,就迅速打乱了,旋律上也没有了清晰地条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于节奏的训练,应该着重从最基本的简单节奏型练习开始,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一拍的音符时值有多少,然后学会分划单位拍。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后附点音符,和大小切分音等等。在训练过程中,还要与音乐节拍相连系,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最有基础性的简单节奏型组合成小节,然后让学生用嘴念出来,要注意稳速。切记抢拍子,更要把握速度上强弱,快慢的变化。等训练过一段时间,再像其加入固定音高,用旋律准确弹奏出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在节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视唱方面更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视唱练耳的情感把握
(1)对学生的音乐敏锐感受能力的培养。人的知觉都是以其感觉为基础的,每个人都会有其自身感受能力,但人的感受能力又会有敏锐、迟钝的区别,一般来说,一个人敏锐的感受力,常常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通常感受力表现明快的人,会通过事物细致的现象,抓住其本质。相反而言,对于一个感知力迟钝的人,只能看清楚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藏在背后的本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旋律等方面的训练时,要求他们对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力、认识,体会中,让其产生来自情绪上以及情感上的反应,有些学生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而其他学生就不会。比如在唱音阶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练习里,要想唱得准确,恰到好处却困难重重。这不只是要求学生准确唱,更要用心去感受。
有些生性敏感的学生能够准确体会到这个练习里所表达的深刻涵义,而另一些同学则毫无感受可言,甚至可能认为这是一项最为简单的练习,因人在学习中表现的心不在焉。学生们虽然依旧在唱,看,听,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当然是时不会有任何收获的。教师在训练学生练习视唱过程中,让学生把每一个音要唱得甜美而清晰;所唱每个音都必须是最生动形象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另外,教师在选择课程教材组织教学时,教学内容上应多加注意多样性,对比性,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再者,音乐艺术有它独特的情感特性,而这种情感的特性,其主要表达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心灵感悟和内心创造、(2)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的培养。根据学生感受能力的深入并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也随之丰富起来。因为学生长期的学校教育,场所是在课堂里,自己很少亲 身去体验悲欢离合,以及更为复杂的情感,能获得只是间接的体验。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去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宽泛的了解音乐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音乐中,有作品所要表达的复杂情绪,或欢乐悲伤,或庄严歌颂等不同情绪特征表达的乐曲,便会在人脑中留下既定情绪,进一步构成音乐表象,而这种情绪的积累变现越多,在碰到乐曲时,人们对音乐所表达情绪的体验也就更为深刻,强烈、充满激情,从而奠定了以后音乐实践的基础。每当学生听到的乐曲与自己所积累过的带有相似性的情绪特征时,内心便会产生来自情感上的共鸣,脑海中就会再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微妙且复杂的,常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正是人们内心复杂且微妙的音乐变化,而音乐,便可以将人们的这种复杂感情变化,通过聆听的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运用旋律的起伏、乐句,声音的强弱,把视唱练习里曲子细腻的情感表达用演唱的方式唱出,充分将乐曲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带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也与音乐的“审美”价值不谋而合。
(3)对提高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培养。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训练中,要侧重对学生唱谱时情感的培养,而这时内心情感的加深,应该是建立在对音乐的内容,形式进行过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注意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乐谱等方面进行分析处理。这种分析处理有宜于学生对整体音乐基础知识的概念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时,最容易产生一种现象与音乐情绪相悖。识谱,唱曲时音乐节奏的练习以及音程和弦的听辨训练等,这些都是一些枯燥的理性训练,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很困难。而想使这些无趣的知识变得让学生得以接受、不排斥、易于接受的理性认识,还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感性的情感体验加入到理性的课程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理性认识升华。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一些同学因为知识薄弱,基础比较差,一直排斥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有时候又怕唱谱不准确于是害怕张口唱。学生原本课下还能练习打打节奏,但一旦当教师还课提问时便变得胆怯起来,长此以往便放弃了对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这种基础知识薄弱又缺少信心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也可以在提问时给出其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尽量不要首先提问,而是在对几个学生进行提问过后,在让其进行还课。对于视唱与练耳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与思考。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乐谱和教材的选用
一是选用经典的基础节奏型和音程、和弦 进行组合起来旋律。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将基础的节奏型熟练掌握后,随后将音程、和弦加进来。教师的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此后再将其难度渐渐加大,学生领会起来便觉得轻松。二是对选材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多选用经典的民歌。比如从C大调的练习到有升号在到降号,从简单基础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到切分音节奏型。对经典民歌的选用原因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树立多元化音乐的概念性。在学习世界众多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各种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宽,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结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训练课程。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能够培样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使之形成专业音乐素养,不论是对于音乐表演还是理论的学生,都是必须要进行的训练。根据不同学生的阶段特点,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加强音高,节奏,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以及音程、和弦的识辨。
语
参考文献
[1]程诺婷.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互动学习.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2010.[2]杨白雪.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硕士)学位论文[D].东北师范大学.2006.[3]周锦.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研究(硕士)学位论问[D].湖南师范大学.2013.[4]王高飞.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听觉的培养.宁夏大学学报[J].2008..致谢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非常感谢指导老师徐毅,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细心地指导。从课题的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的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徐毅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建议,徐毅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在此,向徐毅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视唱练耳》 实践教学
《视唱练耳》 实践教学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基础课,同时又是把音乐理论转化为感性认识的课程,要用大量的实训内容来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敏锐地听觉、听辨能力。
【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不能简单理解视唱练耳是看谱、唱谱、记谱,这只是训练中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真正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视唱技能和听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全面提高音乐素养。经过长期、科学、规范的实训过程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实验教学环节】
综合训练一: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节奏型,能听写2/
4、3/4/、4/4及3/
8、6/8拍节奏组合,听辨基本音级构成的音程、音组、原位三和弦,视唱C大调旋律及听写短句;
综合训练二:要求学生能模仿节奏组合及模唱旋律短句,听辨各种自然音程(包含钢琴八度内所有键),三和弦转位,各大调内音组听辨、音程连接,二声部节奏训练,视唱两升、两降各大调乐曲并会听记; 综合训练三:要求会听写较复杂的节奏组合(休止、连音线的运用),听辨各种和声音程、三和弦性质,听写三音组与四音组,学习各小调式视唱及听记;
综合训练四:综合大、小调式、民族调式,视唱结合音高、节奏、速度、风格、结构等方面来理解表现,曲目含变化音、转调、二声部等形式,加强和声训练,听写三和弦与七和弦,听写各调旋律。
(舞台实践教学)
(录音棚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每个实训内容都是同时分类训练,各分支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繁地长期训练过程。每阶段又让学生掌握各方面的融合,体现出综合的音乐技能培养。1.节奏训练
基本节奏型分一学期十单元逐步学完。一单元:基本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拍;二单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单元:前八后
十六、前十六后八、四十六;四单元:一拍附点节奏、二拍附点节奏;五单元:二拍切分节奏;六单元:一拍切分节奏;七单元:弱起;八单元:三连音;九单元: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节拍及节奏;十单元:综合训练 教学手段与形式:填空、改错、模唱、听写。
每个节奏型的名称、念读、书写全部要掌握,运用3/
4、2/
4、4/
4、3/
8、6/8拍子任意组合,结合二声部节奏、连音线及复杂节奏组合几方面训练来提高。2.音程训练
听辩音程时,不同的音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和谐、明亮、尖锐、透明、不稳定……体验出各种音程所特有的音响色彩,并与听音高的感觉相结合,才是完整地掌握了听音程的能力。分八课学习各种自然音程,听辨包括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第一课:旋律大小二度、和声大小二度;第二课:
旋律大小三度、和声大小三度;第三课:纯五度;第四课:纯八度;第五课:纯四度;第六课:大小六度;第七课:增
四、减五度;第八课:大小七度。3.和弦训练
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和音响效果上掌握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性质听辨;
第二部分:学习用固定音高练习三音组、四音组的构唱与听辨、听写; 第三部分:听辨三和弦、七和弦的音高。4.视唱训练
即培养学生看谱即唱的能力,从调式分类、旋律音乐特征分类训练,是通过内心听觉和内心节奏接收乐谱中的信息符号,再用声音迅速反馈出来的一个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第一部分:C自然大调及C 宫各民族调式视唱(带词歌曲、戏曲、练习曲选段);
第二部分:其它各大调视唱(渐强、渐弱、连音、跳音、装饰音等音乐处理):
第三部分:各小调视唱(调式变音的掌握)
第四部分:加入变化音、转调的视唱(分析调式、曲式结构)5.听写旋律训练
旋律听写是较复杂的综合练习,分音高感、音程感的训练;节拍、节奏、速度感的训练;调式调性感的训练;音乐记忆能力、记谱能力的训练。配合视唱的四部分几个程度来听写。
【评价标准】
每个学期要对学生做期末检查,考试的范围与深度是按该学期的教学计划制订。通过测试视唱,即学生在视唱乐谱时是否在音高、节奏、速度、调式稳定性方面达到要求,看完成的质量评分;听写,即从单音、音程、节奏、和弦、旋律等项目的听记中,按学生的正确率打分,由此来判断学生听觉能力的优劣。
【实训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方法】
实训内容丰富而繁琐,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合理安排,并看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实事上,每节课不可能把上述训练项目全部练到,要突出重点。如,这节课主要训练节奏,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练习,甚至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训练视唱,那么不仅要求音高、节奏准确,更要从音乐结构、风格、曲式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剖析乐谱,要从每个音、每个乐句、每个节奏型中表现乐曲的音乐性。每位教师必须在认真教学中,不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想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学生再提高,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五篇:视唱练耳教案
视唱练耳
教学内容:
1.视唱:C自然大调2~3度音程练习2.练耳:单音、音程听记。教学目标:
1.准确的演唱C大调音阶,形成基本良好的音高概念。2.了解C大调音阶2至3度之内的音程的音高结构。3.具备基本的节奏感4.具有良好的二声部合唱能力。5.掌握5度以内的单音听记,以及旋律音程的听记。6.掌握基本节奏的听记能力,以及音程的性质的分辨能力。教学重点:
1.C大调音阶视唱。2.音程的听记。教学方法:
感受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 做几个小测验,检测一下学生的程度。1.弹一组单音让学生齐唱出唱名(C大调音阶以内)例1.2.在黑板上写一组4小结左右的旋律让学生视唱。(以C大调为主)例2.3.让学生模唱一组3小结左右的节奏,测试他们的节奏模唱能力。例3.三.开始授课,内容:
1.模唱标准音“拉”。要求下次上课时,学生能够尝试背住此音。2.模唱标准音并找出中央C的音高。
3.齐唱C大调音阶,及以七个基本音级分别为主音的音阶练习。要求气息连贯、音色统一。4.抽查学生的C大调音阶。
5.大家齐唱“二度音程”。(《视唱练耳》教材第14面),并点个别学生模唱二度音程。
6.唱三度音程(教材14面),点个别学生视唱“三度音程”,然后大家齐唱。
7.大家在教师的伴奏下共同视唱课本第4页1至4条。8.让大家将练习本拿出来听记单音(C大调以内)例5.9.教师分别弹大小两组音程让学生熟悉大小音程的音响。10.给根音、冠音和音程性质让学生构唱。13.听记节奏。
14.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合唱“二声部视唱”可先分声部唱再合。
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次课的所有内容,下次抽查。2.练习C大调单音音程性质的听辩。
3.每人分别编写2/
4、3/
4、4/4的节奏各2条。6.背唱标准音。六.小结
回顾本次课的全部内容,简单的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