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排座位到选座位——班主任管理思路的变革-班主任论文
从排座位到选座位——班主任管理思路的变革
文/陈宇
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看上去都差不多,常规管理规律性很强,事情繁杂而琐碎。班主任们往往疲于应付,更谈不上深入思考,谋求创新了。其实,班级常规工作中有大量有价值的课题,如果用心去研究,实践,有了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班主任切身地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多事情班主任都在重复地做、机械地做,而且从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不能换一个方式去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做?这种思维的惰性导致班主任创新能力大大减弱。敢于对习惯思维质疑、向传统做法挑战、尝试新的方法,是班主任可贵的素质。只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常规工作,也蕴藏着大量的创新资源。
没有智慧的班主任会觉得管理一个班级非常困难,没有方法的班主任可能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样的问题在班级常规工作中随处可见,比如,排座位问题就属此列。
为什么说班主任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因为面对一个新班级,班主任根本不了解学情和学生的个性,但是,座位是必须要排的,一天都不能等。所以,一开始,班主任只能凭着感觉指定座位。仅此一项,就够班主任头疼的了,好不容易排出了座次,学生还不一定满意。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需要调整,班主任将再次陷入繁杂的工作中--重新设计、动员甚至动用权力强制执行,又是一番折腾。
长期以来,排座位都是班主任亲力亲为、包办代替的。从一个角度说,排座位是班主任的权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是班主任的一项沉重的负担。归纳起来,班主任在座位问题上的苦恼大致有:
1、不掌握情况却要勉为其难地排出座次,只能跟着感觉走而乱点鸳鸯谱,其结果是自己受累学生还不满意;
2、座位问题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私自调换座位、转纸条、上课时“跨组”讲话……治理这些乱象,需要耗去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收效甚微。
3、遇到学生调换座位的申请很为难,如果认为理由不充分,不能调整,班主任需要反复解释;如果觉得需要调整,也要做大量的工作,尽量让调出和调进的同学都满意,做到这点的难度也很大。
4、遇到家长、熟人或者同事、领导来打招呼,要求照顾某个孩子,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动用班主任的权力调座位,班主任的威信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不调,也会得罪人。
……
调座位,在外人眼里不是什么大事,只有班主任知道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排座位解决方案,可以让班主任摆脱这些困扰?我以亲身的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在座位问题上,我曾经做过两次比较大的创新,不能说圆满成功,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有过一些思考,也取得过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最重要的是,我的工作思路改变了。我发现诸如排座位等老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用制度代替说教,以规则规范行动
在班级管理中,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了制度,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制度代替随意、主观的工作作风,不仅科学、客观,而且高效。制度,克服了班主任人性的弱点,省去了一遍遍重复的解释、说教,体现了公平、公正。
很多班主任不善于用制度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导致了负担沉重、效率低下。比如座位问题,与其反复对申请调换座位的同学做思想工作(看上去很辛苦,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因为学生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不如就排座位和调整座位问题和全班同学共同商议若干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参照规则执行即可。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如下几条排座位的准则: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视力不好可以配眼镜,看不清黑板不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的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没有办法;
3、需要和同座位上课讨论问题的理由也不予考虑,学习上的问题可以课后讨论,上课讨论过多既会影响听课效率,也会影响课堂纪律;
4、男生和女生可以是同座位,大家大家都是好同学,不存在男女界限;
5、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6、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7、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好座位不是终生的。
制定这些规则的最大好处,一是学生可以对号入座,不是什么要求都来找班主任--自己看,符合条件就可以提出申请,不符合,提了也没用;第二,班主任再也不必一遍遍费力地解释,因为有规则摆在那里,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制度文本,就是有它独到的优势。
而关于换座位,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原则。
1、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你的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2、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不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优先考虑。
3、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其中,尤其是第三条,体现了公正。因为我和几乎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在换座位的问题上需要一些境界比较高的同学的理解、合作,才能比较顺畅地解决矛盾。发扬风格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在处理问题上不能体现公平,一味要求学生谦让,造成好说话的同学吃亏,是不合理的。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中,一定要有“责、权、利”一致的概念,付出与得到应该是对等的。
有了这些原则和规则,班主任在排座位的问题上就有了依据,说话也有了说服力,阻力大大减小。在此基础之上,我做了进一步的改革。
二、自选同桌,互相尊重
有了基本规则,学生坐在教室的第几排,就主要是身高决定的了。而具体和谁坐,为什么一定要班主任定?如果换一种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座位会如何?老师们会想,那肯定乱套!关系好的都聚到一块儿了,那上课讲话还不讲疯了!
事实果然如此吗?我做的尝试结果恰恰相反。这里有什么奥秘吗?
先看看过程吧。
我让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最想和谁成为同桌,选择三个人作为备选。这三个人一定是自己中意的,根据意愿,也分成首选、次选、备选,就像填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一样。之所以要他们写三个,是为了在编排的时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可能发生的“撞车”.这样,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又不至于让我没有退路。
很快,纸条交上来了。我带着一大堆纸条回到家里,在桌子上把纸条像纸牌一样排开,开始排列组合,大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风采,弄得家人一头雾水,以为我在破案。如果你选我,我也选你,就基本上满足了。原以为这项工作很繁琐,一做才知道,这样比我自己想破脑袋排座位省事多了,因为三个候选人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搞定,而我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三个候选人中,选择我认为最合适的,皆大欢喜。其中有特别受欢迎的同学,被很多人选择,也有个别没有人选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我很顺利地排出了大概的座次表,剩下几个小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第二天再做了一些个别工作,新座位表就出台了。绝大多数人如愿以偿,情绪很好,没有到我这里来提意见甚至是哭哭啼啼的了。
一份让学生满意的座次,自己选择好朋友做同桌,会不会导致课堂纪律一团糟呢?
习惯上,大多数班主任是有意识地把爱说话和不爱说话的人放到一起,以为这样可以减少上课讲话现象,还会把特别好的朋友拆散,以防止他们过于亲密影响课堂纪律。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我的理由和对策是:
1、充分相信大家选择同座位的动机是良好的,是为了有个好心情更好地上课,还可以互帮互助;
2、所有座位,试坐一个星期,根据试坐情况调整;
3、因为尊重了大家的意向,所以大家都很满意。为了让自己和满意的同桌能长期坐下去,同时回报老班对你们意见的尊重,请每个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同桌,共同为班级良好的课堂纪律做贡献;
4、不自重的,在一起互相有坏影响的,影响课堂纪律的,你们的意见就不配得到尊重,老班再把你们调开时,你当无怨无悔。
其实尊重和自重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你首先尊重了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回报。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懂得珍惜的,即使有人不自觉,也有规则应对,还怕什么呢?
经过这样编排座位,我们的课堂纪律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好转了。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一个星期之后,因为效果良好,试坐就固定了下来。我没有包办代替,同样很好地解决了座位问题。
三、把座位变成一种资源--自选座位又如何?
有了自选同桌的成功经验,在我带的另一个班级,我做了一次更为大胆激进的探索--完全自选座位。改革总是有风险和非议的,无论结果怎样,我觉得都很有意义。而且,从后来实行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让学生自选座位有个前提,那就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否则不太好操作。我的新班,人数36,这样一个近似于“小班”的编制让我的很多教育试验能比较好地进行。所以,我的这次试验,对于班额比较少的班级可能更有参照意义。
首先,改革通常的两人同桌的惯例。两人共用一张课桌是普遍情况,因为现在国内很多学校班额都很大,甚至达到七八十人一个班。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与此相反,小班化教学都已经在各地广泛地开花结果了。所以如果班级人数不多,有条件的话,尽量做到单人单座。
我把原来大家习惯了多年的每间教室四大组、每人都有同桌的传统给改掉了,变成了六个小组,每组六个座位,正好三十六个。这样一来,为我实施下一步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尝试从“抢座位”到“让座位”,经历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感慨。
当时班级刚组建,我对学生并不了解。报到第一天,我有意去得迟了一点,等到他们绝大多数坐下来之后再进入教室。当时学生是自由乱坐的,是一种无序状态,也是最自然最原生态的一种状态。我看了一下,他们自己坐也是完全可以的,不就是那样吗?还能坏到哪里去?课堂纪律主要是班风和管理问题,即使和座位有一点关系,也不是很大。
所以,我在班上作了一个大胆地宣布--暂时不由我指定座位,排座次表,而是改成大家每天自己选择座位,试运行一段时间后,磨合得差不多了,再把座次排好。
此语一出,全班哗然,没有人见过这样自由的事。但我自有打算,所以,我不露声色,让他们自己先坐起来。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是,我的口气又是不容置疑的--每天来得最早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一张最喜欢的座位,以此类推,来得最迟的人只能坐最后剩下来的座位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是我班主任排座位,那么无论怎么排都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这样的不公平并不是短期的,座位排好后,一般很少变化,至少一个学期,有的同学甚至在某个位置上一坐几年。与其让班主任总来当这个恶人,还不如把权力下放。先到先得,也是一种公平。
既然这样做很公平,那么为什么别的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敢去尝试,担心这样搞班级非乱不可!别的不说,座位天天在变动,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学生没有了组的概念,交作业、收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是,我的想法就不一样,我觉得既然这样做公平,那就去尝试着做,至于做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再去解决这些问题不就行了吗?不能因为会有问题就不敢前进,那么,教育怎么能谈得上创新呢?
当我们的临时班长问我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时,我不动声色,对她说,下午就会有解决办法的。
下午自习课,我带着精心准备好的“席卡”走进了教室。“席卡”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开会时放在桌上写着你名字的标签,又叫“席次卡”、“桌签”,开学第一天,我即为全班同学每人准备了一个席卡。
自选座位带来的是老师识别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认识的不便,因为班级刚刚组建,师生双方彼此都不是很熟。如果座位再天天变,那教师更要无所适从了。解决这种混乱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席卡--每人桌子上放一个,一目了然,比座次表好得多。座次表是不便于改动的,但是班级同学的座位却是经常换的,不说我的班,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换座位的问题,这就给老师看座次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现在好了,每个人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席卡放在课桌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就再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解决了这个技术性问题,接下来开始我的改革尝试。
第一步:先到先得“抢座位”
开放全班所有座位供学生自由选择,先到先得。早晨第一个来到学校的同学当然可以第一个选到他喜欢的位置,越早到校,越能选到理想的座位,这个和乘飞机选座位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后一个到的同学,无论性别身高,只能坐最后剩下的位置。迟到的人坐在最差的位置上,也算是一种惩罚。同学们把这个举动叫做“抢座位”.但是,这并不是我排座位的终极目标。我很清楚,完全开放自由选择座位,弊大于利。首先,这样的机制造成了同学们争相早到的局面,增加了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唯恐来迟了没有好座位,特别是对于家住得比较远的同学不公平。其次,此举有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或由此产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帮好朋友抢占座位。再次,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占据了前排的位置,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影响了上课效果,等等。
明知会有种种问题和矛盾,我还是坚持开放的做法,因为我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感觉到好座位的价值,造成“奇货可居”的局面,以利于后续行动的展开。多少年来,人们总是觉得排座位那是班主任天经地义的事,学生习惯了让班主任指定座位。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事情一定只能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办法?更没有人想过,令班主任们头疼的座位原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发挥它的很大作用。运用得当,班主任不仅不会为排座位而烦恼,相反能让座位帮助自己做好很多工作。
要把座位变成资源,首先就要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明白,在班集体中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应得的,获得任何利益都要付出努力。学生通过参与竞争,意识到了好座位的来之不易,同时也目睹了因为座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现象,这是好事。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感悟与收获。开放全部座位,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是座位改革的起点。
抢座位导致班上一片混乱:学生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甚至做恶梦,生怕第二天去迟了没有好位子了;家长向我抱怨,自打抢座位以来,孩子和大人都没睡好过一个觉;任课老师抱怨你们班的座位天天换,对我上课极为不利……我依然顶住压力,改革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要承受压力和非议的。现在的乱是为了将来的不乱,现在的“抢”是为了将来的“让”.这是我整个座位改革计划的一个步骤,少了这一环,下面就不好做了。
虽然班级有点乱,但是我的初步目的却已经达到,因为大家的观念开始改变了,座位已经变成了一种资源。
网是撒开了,接下来要逐渐收拢。
第二步:限制条件选座位
自选座位一段时间后,抢座位的好处和弊端充分显现。这时候,我开始出场了。抢座位不是放任自流,班主任的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而教育或者引导都需要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班级树正气、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首先,在班上暗示,身高占据明显优势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顾全大局,不要只顾自己舒服就不顾别人的感受,不要和小个子女生争抢前排座位。我提议,男生即使来得再早,也不要抢占前三排的座位,以免挡住后面的同学。我并没有硬性规定什么,但是我发现说过这话的第二天,没有一个男生坐在前三排--试问有哪一个男同学愿意被人背后议论为不讲风度、和女生抢座位呢?这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比强制的规定管用得多。而对于很多人都喜欢的第一排座位,我们做了合理的规定--谁坐第一排谁就是今天的组长,负责收本组的作业和完成其他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使权利和义务挂钩,又方便管理。这是一种“找平衡”的做法,获得好位置是要有代价的。如此一来,虽然没有明确地排座位,但是教室的座位变得相对整齐多了。乱跑的野马终于开始套上了缰绳,逐步从混乱走向了有序。通过这个小小的约束,同学们开始明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但是,私心必须受到约束,因为你生活在集体中,你要顾及到他人的感受。
其次,加强教育,对已经发现的不正之风加以纠正。接受大家的投诉,明确表态,如果发生诸如替别人抢占座位或者因为抢座而发生冲突等现象,当事人将被取消选择座位的权利。同时,表扬大家的总体表现,为了好座位而起早,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搞好学习,大家的动机是好的。但希望大家在自主选择座位的问题上要表现出大度、谦让、和谐,规则之外是人情,有很多比座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如果因为座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那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这些举动的指向仍然是把座位当作一种资源来强化大家的意识,不过我们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不是低端的恶性竞争。
第三步:别出心裁“奖座位”
说来也奇怪,座位“抢”了若干天之后,加上我们给了一些约束,抢座位的风潮居然开始渐渐回归平静,大家似乎对抢座位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的同学在同一个位置上做了几天之后,这个座位就约定俗成了成了他的,有时即使来迟一点,也不一定会被人抢走。我知道,心理学上神奇的“定位效应”开始显现。
不过,“好座位和差座位”、“喜欢的座位和不喜欢的座位”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以座位选择权为一种新奇的奖励手段,以取消座位选择权为一种“变相的处罚”.对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表现良好的同学将获得座位选择权。通过努力拿到这个权利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固定下来,不管到校早晚,别人都不能抢占。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早到学校获得好位置,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方式坐上好座位。
第一个座位选择权奖励给了一名男生--在班级卫生工作招标会上,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同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只要为集体多做贡献,就能获得自己理想的位置。在付出辛苦的同时得到了回报,责任和权利再次挂挂上了钩。我们继续规定,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那他面临的第一个惩罚就是取消他的座位选择权。
此后,我们继续逐步拿出一定数量的“座位选择权”作为奖励,配合班里的“班级工作招标会”,让选座位发挥了极好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座位选择权,每次的班级工作招标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班级工作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由过去只由班主任分配到现在的同学自己去抢、由过去“烫手的山芋”变成了一个个“香饽饽”,就像“蝴蝶效应”,排座位方法的改变在班级工作的其他方面带来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可喜改变。
第四步:发扬风格“让座位”
经过了一段时间,班级出现了这样一个格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座位“名花有主”了,其余的座位虽然继续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是,“定位效应”让大部分座位也约定俗成地生成了,混乱的局面终于逐渐安定下来。学生要求结束“抢座位”局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把座位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不同的,是这次我仍然不包办代替,还是由他们自己去选。
已经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坐在位子上不动,其余同学全部站到教室的后面。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号码的小纸签,让他们随即抽取,签子上的数字就是选座位的序号,用随即抽签的方法合适不合适先不讨论,我们开看看结果。
拿到序号之后,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排在前面的欢呼雀跃,抽到“下下签”的同学愁眉不展。且慢,先在纸签上写下你的名字--这次是你第一个选择,那么下次选座位的时候,你就是最后一个选的,公平合理。而过去的一些约束,如“男生不要选前三排”等规则依然管用。听我讲完这番话,孩子们的心理算是平衡了。
很多人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破坏班级团结和谐的气氛,培养人自私自利的品质,人人自危?先选的人高兴,后选的人悲催?那么,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吧:
首先,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完全随意的,我们的规则中有一些限制,我们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结果(比如,个子最高的人选了第一排)都估计到了,采取了一定的防范约束。
其次,在尊重游戏规则、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我们提供了一些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可能是比规则更有力的约束,比如,谦让、和谐、友爱,等等。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自由选择,倒不如说是一次良心的选择。事情的结果也完全在我意料之中--
第一个选座位的人是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并没有选择前排的最佳座位,而是坐在了平时她几乎每天坐的第五排(倒数第二排)!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她的选择为后面的同学定了调子,那就是尊重习惯、尊重他人、顾及到后面同学的情绪。在所有人的注视(其实也是一种压力)下,这个幸运儿放弃了公认的最好座位,而选择了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换言之,她把好座位让出来了。这种姿态,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到了这次冒险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必须在集体面前交出这份良心答卷,这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有的人预料的那样,最后剩下的是最差的座位。第二个同学的选择是第五排……座位被一个接着一个地选走,然后,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张第三排的最佳座位始终是空着的,当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排都基本上被选光了之后,还是空着的。
马乐,班上一个小个子女生,很不走运,抽到的是倒数第三个选择权。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只能坐到最后一排了。这个女在班级里虽然不是干部,也不张扬,成绩平平,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她个子最小,家住得很远,在这个学期“抢座位”风潮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她。为了得到一个好座位,每天天不亮地不亮就起来了,即使这样,她还是竞争不过其他一些住得近的同学,有一次稍微来迟了一点居然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曾经在班上暗示过,让马乐坐在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耻辱!早到的同学要摸摸良心,看看自己的举动是否合乎道德。前几天她的家长特意给我来了电话,拜托我帮个忙。这个忙我当然要帮,因为她确实有理由,坐在后面看不见啊。我本来打算动用我的班主任权力的,但是,今天的结局让我再次不使用权力--大家都知道马乐个子小,这几天她一直坐在第三排。就这样,在马乐之前的所有同学都没有打过这张座位的主意,一直就为她留着,直到被她“选”走。
我注意到很多孩子都微笑着看着那张座位,当马乐同学坐到她的位子上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全班同学为马乐热烈鼓掌。我也加入了鼓掌的阵营。从刚开始的抢座位到现在的让座位,小小的座位折射出班风的变化,预示着班级正气的树立。
座位选好了,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大家不会再为座位纠结了。我对全班同学说了一段总结的话:
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我为什么一开始让你们抢座位吗?然后又让大家通过努力和智慧赢得座位?我完全可以指定座位,但我为什么不那么做?告诉大家,其实很简单,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所有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你天生应该得到的,所有的利益都要靠大家的努力来争取,当然,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即使一个小小的座位,也不例外。不这样做,大家就不会切身感受到座位的珍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并努力改善之!而同学们之间的礼让、友爱更是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在这个新组建的班级里,我们要做的、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因此,班级风气是战略性问题,排座位是战术性的问题。如果前者解决了,那么一间教室里个个都是好位子,排座位的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班主任一定要分清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不要乱使劲,要把主要精力用来抓班级战略性的问题。
座位不是用技巧和小聪明就能科学地排好的,排座位不是博弈,不是和学生斗智,而是基于公正、公平的原则,排出合理的座次。我所有做过的尝试,只是在践行这些理念。座位问题,小中见大,我希望我的改革尝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二篇:班主任管理论文
班主任工作管理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可以接受一个问题学生,却决不要一个问题班主任。”这句话足以说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本人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
一、农村小学班级学生的现状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多方面的,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既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管理式的沟通”,又要体现正确的教育方向。现在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农村小学条件艰苦,而农村小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作业拖欠,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等。
面对这种情况,必须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把特殊的问题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学习成绩做严师,抓生活做慈母是远远不够的。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再加上年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学生不是工厂生产的同一产品,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情理疏导第一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后进生缺点很多,但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闪光点”,例如:虽然成绩不好,但文体方面有特长,纪律性不强,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也有不足,对优等生只看到长处,看不到短处,会使优等生得不到完善;对后进生只看到短处,看不到长处,会使其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困难,影响班级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周记了解学生的情趣、爱好、性格、品质以及心理困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与学生进行对话,思想交流,达到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感情沟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早日成人、成才。
三、结合实情,创建特色班级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的学习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甚至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进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有选择的吸收他人的成果与经验,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另外,还必须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实际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喜欢上课。
四、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队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在工作中,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应把工作放在平时,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科任老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和联系。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及时洞悉学生的动态,找到帮助学生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另外,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现在农村的小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便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有意识地“甩手”,让班委干部自己去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让他们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而且大胆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例如主题班会,办黑板报等有关工作基本上由班干部主管,班主任只是从旁指导。每项工作完成后,都及时找他们来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情绪,同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使干部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在发挥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做好“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作为班主任决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努力做好他们的参谋和后盾,当好他们的“导演”,真正形成推动所带班级工作的合力,产生班级工作前进的共振。
五、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巧树榜样
鼓励学生的好处,充分体现在它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不仅是一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表扬,要会表扬。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复杂的,任务更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努力做一个有特色的农村小学的优秀班主任。
第三篇:班主任管理论文)
爱的三部曲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霍懋征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林崇德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我明白了学生因智力的差异,要教育好他们,就要因爱施教。要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一、“宽爱”后进生,让他们“跳起来摘苹果”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一个班集体不可能全部是好生,也不可能全部是差生。它必有好与差之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红黑胡子一把抓。
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时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爱的前提下宽容尊重、热爱、理解他们。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有日月星辰,有江河山川,有花鸟草虫,有社会人生,有真、善、美、假、恶、丑,关键就在于我们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我觉得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就对他们予以忽视或者歧视。其实,每位后进生都有很多可爱的长处。他们每天上学,即使什么都听不懂,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天天的坐着,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参加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折能力?他们如此劳累、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同情、理解,还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们吃过饭,还能一步步的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自己的学校走来。见了我们的面,他们常常还憨憨的笑笑问声:“老师好”,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我想,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多给点关怀、希望,我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完善些呢!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宽爱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在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樊博和田亮同学,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俩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了他们。课下,我找他们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可没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俩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樊博同学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的家庭作业,我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底;樊博同学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良”。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田亮同学呢,虽然进步不如樊博同学大,但是他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因为,我没有放弃他。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宽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
二、严爱优等生,让其认识自我,立下凌云之志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所宠爱过的优等学生,大多数出了学校就不愿认识你这个老师了,殊不知,这就是我们宠坏的呀!
优生往往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我们教育者应予以保护和帮助发展。但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有些优生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长此以往,会妨碍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妨碍他们发展自己应有的才华,最终妨碍他们成长为老师和家长所期待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单纯的名次排位,通过认识古往今来的少年英才以及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一般说来,优等生都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较为自觉与刻苦。如我班的一位优生把以回家完成作业为第一任务,同时他们的远大志向也是非常简单,学习成绩好是最主要的。为此,对优等生的培养,我们应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能在学习中“一专多能”,将来才能真正担当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重任。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一是给他们推荐名人的传记读物,让“优生”们能在“保尔”的坚毅拼搏、“孔融”的关爱他人的美德中健康成长;二是借学校正在开展的“学习鸿雁之志教育”契机,让他们立下宏伟志向,将来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迈进;三是让他们假定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现在就为能胜任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优等生是教育者的骄傲,也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招牌。只要悉心引导、精心培育,师生共同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等生是能做到的。我班的冯力同学,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始终是同学的榜样。可有一次月考,考英语时,有一个空的答案怎么也记不起来。他就想翻书抄。我知道了这个情况,很严厉的批评了他,并说明了我为什么对他小题大做的原因,使他认识到了错误。从此不光是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其他方面也同样严于律己。
三、博爱中等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中等生人数在班级中的比重最大,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如果受到班主任的忽视和冷落,他们就极可能落伍为后进生;如果教育和帮助得当,他们就极可能成为优秀生。他们是班级体的镜子,是班级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在各个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优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同时他们还存在着各种差距,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并给予热切的期待,使被期待的学生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帮助中等生建立自信心,要善用鼓励性的话语,哪怕只是一句;善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哪怕只是一瞥,也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来这个孩子的智商一般,但老师认定他聪明,经常用肯定、简捷的语言夸奖、鼓励、欣赏他的长处,这样强调多次重复,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很聪明,别人不会的我应该会,别人会的我更应该会。他越这么想,就越努力,内因和外因结合,这个学生就确实变得聪明起来了,自信心从此也建立起来了。比如,我们班的蔡林,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寝室里我发现不了的问题,他都跟我反映,从而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北京光明小学的刘永正校长积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概括总结出“我能行”的八句话,不仅指出了帮助中等生树立自信心的途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从中可以看出:孩子自信,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学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勇敢的去克服困难,争取成功,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使我感悟到:有时我们老师蹲一下身,弯一下腰,比100句说教好的多!我认为一切教育方法都来源于一点,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师,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爱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爱可以播种美好的语言!如果教师可以在教育中给与学生人文关怀,心中充满爱,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使班级形成一种健康、美好的精神面貌。我想今后更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从“保姆”到“导演”
精选范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从“保姆”到“导演”(共2篇)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体,一个班级,要有班魂,才能把几十个学生凝聚在一起,班主任也才能从事必躬亲的保姆逐渐转化成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导演。才能使每个演员(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班集体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快乐大本营。高一学生刚刚脱离初中,带着初中生的稚气和对高中生活的憧憬,也带着对高中生活的迷茫,在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出现断乳期不适应现象。开始,衣、食、住、行,都需要班主任一一去教,甚至连收缴作业这样的小事都要告诉课代表怎样去整理才有理于课任老师的翻阅和批改。还有迟到、早退、卫生、纪律、穿着、打扮、校卡佩戴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差不多是个全方位的高级保姆,工作的繁琐与辛苦不是一个累字能表达的。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班级事务。只能是越管越忙,越管越散,几十个人如果凝聚不到一起,不仅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使自己摆脱不了保姆的角色。怎样才能尽快从保姆式管理转变成导演式管理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目标,形成班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分别来自管理模式不同的初中,成长于背景不同、学历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和追求,要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有一个大家认同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一个班的灵魂,我把它简单的称为班魂。我现在所带的高一(5)班是个b层次班级,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利用两周的时间对学生逐一谈话摸底,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可又没有具体的奋斗方向,为此,我提出了做大志、大气、大度、大量即四大学生的倡议。开始,同学们觉得大志是伟人才有的,离自己很遥远。我就利用报纸,网络上凡人成才的真实实例,鼓动、激励学生的士气,使他们明白:大志并不是伟人的专利,一个人只要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超越了自己,就算实现了人生大志。经过一周左右的宣传与发动,学生们都信心满满,纷纷写下自己的远期(三年)目标和近期规划交给我作为见证,我认真阅读后,和学生逐一谈话,修正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并给以方法和建议,把每个同学的好言壮志变成可实现、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案。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一个切实可行、可通过努力实现的具体目标,等于每个人有了一个奔头,班级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了让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我就开始规范学生的言行,磨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劝告他们:一个人要成就大志,必须做事要大气,为人要大度,对待他人要大量。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52个同学有了融洽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个别同学不规范的言行在集体环境中得到修正,自律性加强了,四大也就成了班魂,大家会以此行事,我也就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忙个不停。二 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是班主任的助手,甚至是班主任的心腹,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有的学生从来没做过班干部,有的在初中虽然是干部,但也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独立和创新,所以选出了班委,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要进行岗位培训,甚至手把手教,有时还要做幕后指挥。但是在同学们面前大胆放权给他们不要怕他们做错,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一段时间后,他们就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话筒。班干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班干从班主任要我做变为我要班主任指导着做,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这样,班主任就从事必躬亲的保姆变成了只需遥控班干部而动全班的导演。当然,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必须亲自解决,而不能将一切重担全部工作都一古脑儿地推给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班干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三、全员参与管理班级,树立主人翁地位。在班级中设立值日班长,每天一人,班级一天的工作全部由值日班长来完成。由于学生管理没有经验,而且每天不同的同学轮流,容易造成管理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对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让值日班长的工作有据可依,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每个学生都有了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全体同学真正担负起了管理班级的职责。全班同学每天轮流的值日班长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平台,班级的荣誉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值日班长制也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做一天的班长,对学生与其说是一个尝试,倒不如说是一种考验。今天我是班长,我只能做一天的班长,班级的荣誉不能坏在我手上。同学们做得格外认真,都想给别的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一次机会感觉得不过瘾,都期待第二次会做得更好。学生也从中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别人。值日班长促进了同学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同学对集体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班级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责任感明显加强。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时时刻刻留心班级的扣分。全体同学的自律性加强了,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运筹帷幄的导演。
四、爱的滋润要把班级五十几个学生凝聚在一起,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要以师长的智慧、父亲的厚重、母亲的慈祥、朋友的真诚关心、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亲其师而信其道。总之,一个班集体(不管是什么层次),要有一个大家共同为之奋斗的班魂,有一双强有力的左膀右臂(班干部),有一群热爱家庭的主人,班主任的工作自然就会轻松很多。班主任也就成了引领全局的导演!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从“保姆”到“导演”(共2篇)]篇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也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仅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的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可以很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这是一门艺术,有幸的是我身边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从“保姆”到“导演”(共2篇)]在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学习了不少也体会了不少,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管与放的尺
作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儿,但一定要注意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不得不承认,这种管理有其好的地方,因为你一天到晚的跟着,假如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三年如一日的坚持,班级绝对不会坏到哪里去,但这种管理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管理,它最大弊端在于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班主任在的时候是一个样,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就是另一个样,从这样班级出来的学生在大学的发展空间不会很大。同时,这样的管理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我认为有些地方班主任是必须管到的,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
包括: 外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警觉的,这样是不可能搞好学习的。
得某个班干部不适合还是要果断的换掉);对于那些成绩很好的同学犯了错误,一定要敢于批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这些同学不能管下来,他们产生的负面作用将是巨大的,班上一定不能有特殊的尖子生;最后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要学会冷处理,要通过管理的手段在班级舆论上孤立他,让他在班内没有市场,甚至有时候他犯了错也不理他,让他和班级的同学都感觉他是一个特殊的人,当他感觉到孤独的时候,他自然会慢慢的回到主流中来的,和这样的人对着杆,吃亏的往往是班主任,受损的往往是班级氛围,最得意的是那些想出风头的学生,除非你已经决定让他离开或者判断他可以用强硬的手段一次性把他拿下。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发现来回避一些矛盾,也就是自己不太想处理的人和事可以巧妙的移开自己的视线,假装没有看见,而对于必须要处理的人和事则要明察秋毫,这也是一种技巧,也需要一个尺度的把握。最后,在原则问题面前,就没有这么多区别了,不管是谁,只要犯了原则性错误,那就是毫不客气的,比如说影响他人学习的,扰乱课堂秩序的,顶撞老师的,考试舞弊的等等。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当然,不管是谁,处罚之后,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的三个一: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就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篇二: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好班级公约,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我又让班中几个行为规范做得好的学生一起参与管理。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七、八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怀里撒娇,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深深的爱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骗”他们。
平时,我就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我帮他们梳头、系鞋带等。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下课了,我不是回到办公室,而是站在教室里、走廊里,和他们聊天,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有时安慰想妈妈的孩子,有时帮孩子旋开拧得太紧的水壶,总之,当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绝不会有厌烦的神色。
三、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
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做到每节课提前到教室。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从“保姆”到“导演”(共2篇)]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一节课以后,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有一个学生早上到校后主动扫地,我马上当众表扬说:“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立刻,有好几个学生过来抢扫帚了。如果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乱哄哄的,这是我会大声表扬一个坐得最端正的学生:“瞧,某某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大家都要学习他呀!”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现在,不管是纪律方面还是卫生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五、因人而异,把握火候
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的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呢,经常给你唱反调。于是我就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间是不可以打架的,别人不小心碰到了要学会原谅别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样的孩子有了不少的改变,也会向同学赔礼道歉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调皮的孩子也一定会变好的。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过酸甜苦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但小学低年级又是学生刚跨入校门,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荣的。我觉得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到达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五篇: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
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以求履行班主任职责也就在情理之中。
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意义在于,透过学校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性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班主任教师能够对班级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结(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学校等)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同时,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教师便可经由自己在师生交往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来对个体或群体施加直接影响。两相结合,班主任教师由此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但是,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鉴于组织管理要从管理目标出发,而班主任又是学校管理者实施和完成学校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尽管从理论上说,学校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但职责的专门化和指标化、数量化的实际运作诸因素,使得事实上的学校管理目标十分易于疏离教育目标的根基——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这样,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便成为班主任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
其实,班级组织的功能自足性(即以满足学生个体自身的个性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直接的、首要的目标)和半自治性(即必须依靠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发挥组织功能),决定了班级组织,一方面需要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另一方面更需要来自他们的尊重、理解、沟通、指导。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正是在这种外在控制与内在诱发相交织的统一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话语意境和行事方式来得以发现、予以发挥并得到发展的。从班级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特性来说,后者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诚如《学会生存》所言:“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的角色更多地应是指导者,而非管理者。而教育领域里的所谓“指导”,即指导者基于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基于班级群体的实际与可能,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给予个体或群体以适当的指点、引导,以求不断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方式、方法,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交往指导、人格指导、发展性向指导等。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时常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
就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来说,“指导”之职一般多由班主任、德育处(或教导处等)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三方力量共同承担。与班主任工作相一致,后二者皆负有团体指导之责,亦负有个别指导之责。只是就个体指导而言,德育处(或教导处)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偏于“先进学生”、“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发展。随着心理教育得到普遍重视,涉及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指导工作,则开始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校中的这种指导工作体系可谓周全之至。(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可是问题却在于,即使是德育处(或教导处等)、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心理咨询室的指导职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大量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却依然容易受到忽视。在此种状态之下,班主任的指导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问题的另外一面还在于,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复杂性、指导人员角色的多重性以及指导人员自身的局限性诸因素,使得他们即便是面对自己工作的“重点对象”,往往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对于德育处(或教导处等)、心理咨询室来说,防患于未然应是上策,而此种“防范”若不依靠班主任教师履行其指导职能,显然也是无法奏效的。
那么,班主任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
第一,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第二,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们)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们)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第三,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
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既然如此,从管理者到指导者,班主任是否仍然需要“靠”学生呢?答案依然是,该“靠”还得“靠”。只是此时,“靠”学生的真正含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依靠学生来强化班级组织的管理功能,更多地则是发挥其互动互促、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