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孽子》读后感1000字
《孽子》读后感1000字
Kathy
白先勇先生写的长篇小说,内容是台湾60年代同性恋群体不被主流社会接受,游走在社会边缘的生活状态。
小说以阿青为视角,描述了众多鲜活多彩的人物。
阿青是个高三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男男关系后,被学校勒令退学。一直对阿青寄予厚望的军人父亲,视同性恋为奇耻大辱,把阿青赶出家门。阿青流落到台北公园,在莲花池畔找到了同路人——一群游走在深夜中孤独的灵魂。小玉俊俏伶俐,吴敏敏感善良,老鼠机灵执著,杨师傅刀子嘴豆腐心。还有阿凤和龙子的一段虐恋,让人揪心又惋惜。
白先生说,这本书是“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看完书,觉得很心疼他们。想起上大学时,经堂在食堂看到一对女同性伴侣一起吃饭,有时还互相喂食。那时年轻不懂事,看到她们这么不顾忌,还在后面偷笑,跟同学私底下讨论。她们离开食堂的时候,我还一直盯着她们看。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想来在异性恋占主导的世界,她们已是异族。遇到一个和自己性向相同的人本就不易,突破重重阻隔后,还要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她们的世界,好艰难。
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一是龙子求阿凤跟他回家,阿凤不肯。阿凤说,我身上长满了毒疮,我没有心。龙子说,你身上的毒疮,我给你舔干净。你没有心,我的给你。龙子很深情,也很专一,为阿凤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家。我想阿凤为什么宁愿在公园游荡,宁愿跟那些肮脏油腻的嫖客做交易,也不愿跟龙子回家呢?我不明白,直到阿青遇到俞先生那段,我才理解。俞先生尊重阿青,心疼阿青,把阿青当作自己的伴侣一样对待。可是阿青拒绝了。阿青想到的是,俞先生那么好,可是阿青自己,早已沦落了。阿青自卑,觉得不配得到俞先生的爱。在喜欢的人面前,自卑才是阻隔两颗心在一起的原因。
龙凤虐恋最让我揪心。阿凤是野凤凰,龙子是夔龙,两颗心一旦走到一起,犹如天雷地火,一发不可收拾。阿凤一直在逃离,龙子始终在疯狂追寻,大街小巷,白天黑夜,不管哪里,也不管是谁,只要说了关于阿凤的消息,龙子就一定抓着他去找阿凤。如此焦灼热烈的爱情,烧的两人都无法喘息。最终,阿凤倒在血泊里,龙子也发了狂。
书友评论,“一生只爱一人,既是祝福,也是诅咒”。龙子爱阿凤爱的那么深,在国外飘荡了十年,只记得倒在血泊中的,阿凤那双歉然的、痛的跳跃的眼睛。从此龙子爱的人,都像阿凤。
所以他们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是社会,是不理解他们的、大多数的异性恋。同性恋之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精神疾病,世界用残忍的方法“治疗”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那些同性伴侣们只能在深夜的街头徘徊游荡,他们被社会歧视,被家人误解。直到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删除,同性恋们才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些国家已经颁布法令,允许同性恋结婚。在我国,除了台湾,其他地区的同性恋们依然得不到法律的承认。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同性恋们的世界这么艰辛,如果我能做什么,去帮助他们过得好一点,我非常愿意去做。现在,我能做到的,就是不用一样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
第二篇:孽子读后感
《孽子》是台湾作家白先勇所著,它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也是最独特的一部作品,孽子读后感。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一群聚焦台北中央公园里的沦落少年——“青春鸟”,细腻描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以及他们被社会、家庭、亲人所抛弃的痛苦曲折的心路历程。故事以这群下层同性恋者的生活为主,旁及隐身于各行各业的同性恋者,一段段同性恋曲,反映同性恋者族群被家庭、学校、社会放逐的边缘处境,呈现同性恋者身体与心灵双重流亡的困境。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折射。
因为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暧昧行为,阿青被学校开除了。一直盼着他能考进军校的父亲,一怒之下把他逐出家门。这少年打着赤脚,拼命地奔跑,跑出家门、跑出巷口,终于跑进了莲花池边那个隐秘的王国。在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有一群跟阿青一样的“青春鸟”,他们共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挡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午夜,这群鸟儿如同冲破了牢笼的猛兽,张牙舞爪,四处狩猎。他们一个踏着另一个的影子,狂热地追逐着,追逐那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寐……
在现代社会,同性恋依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封建制度下的社会,所以他们只能躲藏着,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读后感《孽子读后感》。书中这样描述他们的王国:“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强弱。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挡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
小说浓墨色彩地描绘了王夔龙和阿凤的故事,龙子英俊高大,家境殷实,用情专一,阿凤潇洒矫健,浪漫多情,他们的爱可谓是轰轰烈烈,凄美而又浪漫。在新公园这个男同性恋的世界里,“龙凤深情”已流传为永不退色的神话传说,无不令每一个倾听者充满着强烈的羡慕与向往。书中这样描述:我对他说:“我一身的毒,一身的肮脏,你要来作什么”他说:“你一身的肮脏我帮你舔乾净,一身的毒我用眼睛替你洗掉。”龙子的爱太强烈,以至于阿凤想要逃,爱的深处没有理智可言,也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
“龙凤之情”真的那么令人羡慕吗?我不这么认为。他们的爱是变态的,不是因为同性恋,而是太过疯狂,爱并不是占有,而是尊重和自由。得不到就要将之毁灭,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同性恋者在社会里属于弱势群体,我们是否应该尝试着去理解他们,而不是投之以歧视的目光?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不应该由于性取向的不同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么一个与自己爱好相同,理解自己,惺惺相惜的人,是那么的神奇难得。有人说他们的爱是病态的,但是又有谁敢说他们的爱不会比我们的更真挚呢?所以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其实在国外有些国家已经颁布了有关同性恋者可以结婚的法律文献,只是我们还太过于封建。
小说之所以取名为《孽子》,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父亲都不赞成他们的这种取向,在他们眼里,公园里的那群“青春鸟”就是孽子,他们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但是结局还是很完美的,阿青他们并不像郭老所说的:“早晚有一天,你们要回到我们这个窝。”“青春鸟”的翅膀还真的硬了,要离开了!
第三篇:孽子读后感
孽子读后感
(一)青春鸟
木木
(一)这里不是主流社会,所有有趣的事都在黑夜发生,他们称这里为“黑暗王国”.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在公园里,那掩藏在每一具身躯里的挣扎与苦痛、彷徨与无奈,像洪水猛兽,在情欲的掩饰下,浩浩荡荡地淹没每一个人。他们,带着往事而来,却不谈往事,在这里寻找救赎。
(二)阿青其实是深爱着他的家的。他对他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一面是羞愧,羞愧于被学校以令人不齿的原因驱逐,有愧于父亲的期待;一面是同情,同情其一身正气,时运不济,又一生潦倒;一面又是怀念,这个感情起先是掩藏在一言一行中,又在经傅老爷子点醒后,愈发强烈。“阿青,你父亲呢,你知道你父亲也在为你受苦么?”他愈发意识到父亲沉重如山的苦痛,那种孤寂、痛苦、愤怒、惋惜、怜爱的复杂心情,却到底不敢去正视那张痛苦不堪、灰败苍老的面容。阿青的父亲,时常让我想起我的父亲。从一生来看,父亲是不幸的,一生流离颠沛,从意气风发到头发花白,我想,他最大的慰藉就是我们那一个安稳的家庭。
阿青早年间是畏惧他母亲的,甚至于愤恨。直到他被赶出来再见到母亲,母亲都是作为一个遥远的记忆而客观存在。而他的母亲,那副凄惨的模样,再加上得知弟娃死去的消息之后的那一声声尖锐的惨嚎,让他恐惧。母亲一生惊恐、窜逃、流浪,最后万分孤绝凄惶的死去。有趣的是,阿青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就好像步上了他母亲的后尘,就像一个轮回。而许多家庭,就真的是一个轮回。年轻时心心念念的逃离,恍惚间却是都成了那副模样。
阿青命运的改变,是从弟娃的死开始的。有三个人,有过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而阿青,是因为弟娃的死。被开除的那天晚上,脑子想的都是铁锤将铁钉敲到棺材里的敲击的声音。极度的悲恸使他的脑袋像被挖掉一般,那支口琴,是弟娃在阿青心里的寄托之物。母亲走后,阿青和弟娃便相依为命。直叙胸臆的场景不多,而无论是之后的赵英还是后面的小弟,在阿青心里都是弟娃的形象。深藏于心的思念与悲哀,是阿青沉沦的源头,也是最深重,最过不去的坎。
阿青的整个经历,与其说是被推着向前,更像是在救赎自己。他是转回去了,去学会放下,去学会理解,而有的东西,只能被遗忘。他最终也学会主动地去走自己的路,在市井中沉沦后,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当他看到罗平的时候,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他的援手,也是对自己的救赎的完成,兜兜转转中,他有了新的生活。
(三)若说有着粉红泡泡的,莫过于小玉了。他一直在追寻没有得到的东西,比如那只精工表,比如父爱。他面上是放荡不羁,油嘴滑舌,又更像一个为自己战斗的勇士。“找寻父亲”是小玉经历的主旋律。但是当他的继父出现时,他抛弃了这个客体上的父亲,而是选择去追寻主观上的“父亲”.转过头想,这个其实是他的情感寄托所在。虽然听起来很难以置信,但是我觉得小玉就是为了这个在继续生活,就像当初坚信美国梦的那群西部仔。在某种程度上,小玉是一种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他不能求仁得仁,而要的正是求之不得。
林茂雄与小玉的纠葛,折射出来了两种困境。林茂雄在日本的被他的孩子所摒弃,而在台湾是一种解脱的姿态;小玉的心思玲珑剔透,看出没人真心对他,只有林茂雄。所以两人在一起后,才会有惊艳的火花。然而,林茂雄是有身份的,总是要回去的,也就注定这场姻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小玉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场哭戏。小玉向来笑嘻嘻的,但是那场哭戏,来的猝不及防,来的轰轰烈烈。小玉在母亲面前,放下所有的防备,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满心的委屈,满心的失落,莫名的,就全都哭出来了。就好像当初规培政策出来的时候,我一时手足无措,打电话去母亲那里哭了一场一样。母亲后来说,当时她在打麻将,听到我的哭声就心乱如麻,她说我哪里知道她当时的那种心痛。或许,这就是家的感觉吧。
(四)吴敏是一个可怜人,小时候四处流浪,总是被人扫地出门,他穷其一生,就是想要一个落脚的地方,所以哪怕是张先生家的厕所,他都感到十分幸福。他说张先生可怜,其实自己更可怜。张先生的反复无常,让吴敏受尽委屈,却又满心欢喜,他处处想讨人喜欢,又让这个刻薄之人耍得团团转的。当他自杀后,得知张先生漠不关心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如何驱走这寒意的。然而,我一想到这里,便想起那些浸在冰窖的日子,便连大热天都生出一层层的鸡皮疙瘩。却有些感同身受,感同身受而已。最后,吴敏还是去照顾了这个绝情的已经中风的“刀疤王五”,连同他的赌鬼老爸,这重压,还是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吧。我未曾知道,只能猜测。
(五)傅老爷子代表的是父亲,代表了无论是龙子还是阿青,还是他的亲儿子傅卫的父亲形象。他可以说是悲剧的,但又不是一个悲剧人物。是啊,越长大才越明白,世界哪里是非黑即白的。他对傅卫,骄傲与失望混杂在一起,汇成自己尝不下去的苦,而儿子的自杀,更是让他精神崩溃。他对龙子说,“你父亲是不忍见你”.这有何尝不是自己对自己儿子的想法,又何尝不是阿青父亲对阿青的想法。有些矛盾,并不是一方痛苦,另一方才解脱,对于亲情来说,尤甚。只会双方都陷入绝望的深渊。
傅卫死后三年,傅老爷子也是形同槁木,而直到遇到阿凤,才又恢复知觉,这此后,才萌生出救在公园里沉浮的孩子们的念头。后来又在孤儿院照顾傅天赐,傅老爷子在儿子死后,一直在用移情的方法,去寻求心灵的慰藉。由爱自己的孩子推广到爱公园里面的孩子,是慈悲,亦或是补救?未曾得知。
(六)龙子和阿凤的故事,是公园里的传奇,这种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哪里都是被传诵的对象。就好像每个地方都需要传说来吸引人一样,龙子和阿凤的爱情,在公园里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虽然是悲剧,但是那里面浓烈的爱,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龙子后来归来,最主要的还是对父亲、对台湾的留念。然而,他的父亲给他的规定,让他甚至无法见到最后一面,这种横亘在两人心中的沟壑,让龙子和他的父亲都备受煎熬。龙子后来在傅老爷子葬礼上的恸哭,心情是复杂的,那种无法再自己父亲葬礼上表现出来的痛苦,在最后一个亲近的长辈去世的时候,一概倾泻了出来。这十年,是漂泊无依的十年,是惶惶不安的十年,是心如死灰的十年。这一哭,把这些都哭出来了,也把自己哭醒了。
龙子和阿青,无法回避的是,龙子是把阿青当做阿凤,但是不一样了。我没有太明白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可能也是一种天雷勾地火的东西吧。两人都痛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互相抚慰。或是如此吧。
(七)无论是公园还是安乐乡,其实质都是“窝”,充当的是,是一个家的感觉,而杨教头就是这个王国的头,也就是家长。在我们一群无所依靠的人被赶出家门后,很幸运的就是,来到公园,进入另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更大,又更复杂,或者说,更简单。情欲构成了这个家的框架,但是不仅仅如此,情,类似于亲情一样的东西,从杨教头出发,辐射到周边的一大群人。这个家,不是主流意义上的家,它不正统,以情欲作为基础,又有那许多的偷鸡摸狗的事,而正是这种不正统,让它流出一种包容的感觉。无家可纳,便自成一派,是无奈,也是自主的选择。
(八)这本书,哪里仅仅写的是同性恋,更多的超越这个题材的东西,亲情的辗转反侧、社会的歧视、个人与社会的对抗、命运轮回,若是因为这个题材,而没有悟出这许多的东西,只能说是暴殄天物。有看过电视剧的评论,大家都太纯情了,以现在的观点去评判过去的事情,在大前提下就已经错误。要真正去感受过台湾60年代的情况,可能才会真正去理解这本书有些巧妙的构思。父亲心里面对大陆的怀念,对戎马生涯的执念;阿青的无奈;社会的歧视;观念的对立冲突;社会底层的生计… …其中描绘的百转千回的情感,那种复杂的心绪,用心去体会,去共情,会发现,平常怎么写都不对的感觉,在文字中透露出来。它不直白的表述,而可能就是那一点的描写,蓦然有一种心绪涌来,而这种心绪有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但是就是自己怎么都表达不出来。我想,我可能感悟到了一点文字的力量吧!
愿我们能一生被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孽子读后感
(二)作者:陈艳飞
轻轻合上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心里的千种念万般想如刚被拽断的珠链,大大小小的珠子活泼生动地在地板上蹦跶跳腾,一阵噼啪过后,满地的零落。我无法清晰地照原样一一串联,只能择其一二,信口胡诌。
看这样的小说如看话剧,当然背景是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卑贱、隐晦、肮脏的世界,这里有一群被抛弃,无所归依孩子。毫无希望的贫穷,压抑阴沉的色调在淡白色的素描纸上慢慢突显,那炭笔有点涩,笔触有些凌乱。灰暗的公园午夜,狭仄闷热的出租屋,残破污秽的巷底那间有辛辣呛鼻霉味的破旧矮房子组成一个令人绝望的场景。也许必须有这样的场景,将这世界上所有的光,所有的希望一点一点捻灭,灭到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在残墙颓垣,荒原疮痍上看到一丝嫩嫩的绿。这绿仿佛生宣上那抹柳芽,随水墨缓缓晕染开去,渐渐春色漾满整个画面。可惜小说里每个这样的鲜亮温暖的场景都是稍闪即逝,让我的情绪刚刚舒缓开来又陷到惴惴中去了。
小说里能带给我丝丝暖意的情节都跟早逝的弟娃,被遗弃的痴呆小弟,福利院里没有双臂的傅天赐,还有略带智障的阿雄仔有关联,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体验尘世的残酷,还是这些尚年幼的青春鸟期望自己能饮下一杯忘却情缘和苦痛的断肠水?但是感动我的是弱势对更弱势的那种悲悯。我觉得这是种很高尚的情感,达则兼济天下是君子的德行,但只有半杯羮也能分一勺与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操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落雨的屋檐下能伸出手去将另一具潮湿的躯体拥入怀抱,对某些人来说总要去权衡计量,但这些孩子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切肤之痛让他们的神经变得异常敏锐吧!但漠然麻木是另一种归宿,所幸的是作者并没有让这种情感占主流。他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带着理解和温柔的眼光来看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边用灼灼的字眼描绘出人性被破坏被蹂躏的阴暗堕落的一面,一边让他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彼此取暖。
小说里基本都是男性,对于同性之间的情感我更多的了解来自于《蓝宇》,但那个是两个人的舞台,《孽子》更多的是群体的众生相,没有具体的同性情感的细致刻画,大大小小的故事基本来自于众人的口口相传,可这种旁观者的描述同样具有震撼效果,同时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所谓的畸形的东西往往是璀璨到罪恶,淋漓到无法承受。一切的情感只要过于强烈总是要遭到嫉妒的,生命力总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且人们总会为了自己的任性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只有水深火热的炼狱过后,那一声穿石裂帛痛不可当的悲啸,那对浮生宿世的淡然浅笑让自己对往昔有所交代并且释然。所以,爱呀!是一种摧毁吧!也是一种成全吧!
这个时候,倒是想起一句话,通篇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流氓的温暖,而那些人都是一群温暖的流氓。
第四篇:白先勇 《孽子》读后感
《孽子》读后感(0.0嘛~你会爱的~~~)
《孽子》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小说自选集的第三本,它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也是最独特的一部作品,这是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描写了生活在边缘世界中的一批同性恋者的故事。白先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描写了聚焦在台北中央公园里一群沦落少年——“青春鸟”,细腻描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他们被社会、家庭、亲人所抛弃的痛苦曲折的心路历程,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粗略地阅读完《孽子》,让人觉得有趣、悲伤、怀疑、忧虑„„总之,百感交集。
小说描写的是一群以肉体交易为生的男同性恋,但一个个人物却并不让人觉得反感,这也是白先勇塑造人物性格的成功之处。看完《孽子》,其实是让人感动的,他们就算不被社会认同,但仍旧在努力去爱,努力去生活。这几个人,他们的生活、性格都是作者特意刻画、形容的,为了证明故事中同性恋的人都存在缺憾,不论是性格、感情、还是生活。
比如书中的主人公李青,母亲曾是一名暧昧的女招待,身份卑微,偏爱弟弟而不喜欢李青,后和一名野戏班的小号手私奔,留下李青和弟弟给性情暴躁、一生郁郁寡欢而不得志的父亲,一位曾经的团长,被共产党军队俘虏过的国民党团长,他们一家住在台湾的贫民窟里。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从小就给李青的心理埋下了阴影。李青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学校开除被父亲赶出家门,弟弟弟娃也在李青被父亲撵出家门前几个月因病死亡。在李青在外游荡的日子里,他生命的情感一直深深得被父母、弟弟所牵引,小说中很多处描写到他对弟弟的怀念。他曾梦见弟娃问他要那个口琴,回到读初中的学校打了一下午篮球看着夕阳便会想到弟弟,意识在那一刻流转,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在路上遇到一个傻子,因为想起自己的弟弟弟娃便把傻子带回家照顾,哪怕带来了很多麻烦却依旧不肯听房东的把傻子送进派出所,最后被人偷偷送走他还一直记恨着与别人产生了隔阂。弟弟的离世,父亲的不理解把自己赶出家门,母亲对弟弟的偏爱,母亲得知弟娃的死讯还把所有的怨恨都落在活着的亲儿子身上,最终,母亲也怀着怨恨死去。这些,无疑替李青的心铭上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当他回忆起童年时和妈妈一起分柿子吃的温柔甜蜜的感觉时,内心显露的却是悲哀、可怜和痛心。
其次是小玉,他或多或少是一个既玩弄又依靠着男人的男孩,但是在玩弄背后却又有着一段凄迷的身世。他一直的寻觅和玩弄,是为了有一天能去日本寻他的亲生父亲。小玉年纪不大,思想中依旧有着幼稚的成分,在对待和应付那些干爹时,他榨取了他们的金钱,又伤害了他们的心,让人觉得他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只会玩弄他人感情的人,而对待日本华侨林茂雄,那个和自己父亲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人,他还是付出过真心的,为了能留在林茂雄身边,他努力工作,用心学习。当然这里也有想和林茂雄一起去日本找寻自己父亲的原因,也因此林茂雄无法带他离开的时候,他就辞去了营业员的工作,不温习,不上课,故态复萌,再一次做着肉体交易的生意。仔细看看,他其实只是一个单纯朴实又幼稚的男孩而已,他千方百计,即使陷入堕落世界,也没放忘记他的目标,当他成功抵达日本的时候,人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并真心期待着他能找到自己的父亲。
其实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凤二人,王夔龙(龙子)是将门之后,学业初成,意气风发。结识了新公园中的“名角”阿凤。两人宛如“天雷勾动地火”,相见恨晚,情意绵绵。龙子随即逃出家门,在稻田边与阿凤共筑爱的小屋。作品中,龙子英俊高大,家境殷实,用情专一,阿凤潇洒矫健,浪漫多情,忧怨频生。二人故事背景中常伴随一望无垠的金黄稻田,忽明忽暗的银色星空,争相怒放的红色莲花等浪漫唯美的景象,再加上阿凤与龙子的感情纠葛始终以过去时出现,所有故事陈述者的口气中都充满着强烈的羡慕与向往,这一切,都使得此二人的感情充满了浪漫与唯美。只是阿凤性格过于特别,书中描写他说 “他是一个一出生就充满灵气的孩子”、“从没有见过一个人的面相这么苦这么贱的”、“他有时候晚上会突然大哭起来,像死了父母一般地哭,怎么也劝不住,一直哭到昏死过去”。他对龙子说他是一个没有心的人,他不再愿意随龙子回去,而龙子亲手将阿凤刺死的结局则使得二人的感情更加轰轰烈烈。在新公园这个男同性恋的世界里,他们的爱情凄美多于真实,已经成为作者笔下的一个只能供传说的神话了。
就像小说的名字一样,这是一篇描写父子关系的小说,不管是李青还是龙子还是其他人,始终都没有得到父亲的原谅。悲情被白先勇表现成一种迷离的如痴如醉,只是他们真是父母眼中的孽子,家庭的羞辱,社会的妖怪吗?他们真的违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吗?人性又是什么?我们中华文化怎样接纳这一群在最深最深的夜里游荡的孩子们?
第五篇:孽子——有感
浴火凤凰
——读《孽子》有感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这些鸟儿啊,拼命地飞,拼命地往前飞,飞到哪儿,连自己都不知道。
——题记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都有那么一群人,在一天中最黑最暗的时刻纷涌而出;他们是被社会、被正义、被光明遗弃的孩子,他们从不奢望自己能够接近所谓的温暖;所以,他们倍加珍惜身边的情感。他们被称为“孽子”,其故事有如一出巴洛克似的歌剧,美化了黑夜,让一轮昏红的月亮高挂在湿煤也似的空中。
整部小说并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也不存在任何故作牵强感染情绪的生离死别,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生活片段,理出了现实的无奈、伤感,将社会的本质演绎成了文字。将最后一页合上,这过程中,不会催人泪下,而是觉得隐隐悲从中来。尽管,是美好的,有希望的结局,但让人觉得这个地方的传说没有断、这几个人的故事没有完,就像生活那条无尽的路一样——一群失去社会地位的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上跋涉——只不过是些回响而已。台北新公园的黑暗掩护着提早独自飞翔的雏鸟们,他们是没有出路的受害者,不过他们毕竟可以飞翔,达到别人仰望的高度,创作了不同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嘲讽、妄想和狂热痛批虚伪社会的谎言。最终,他们还是要在彼此宿命运数中的粗暴、剧烈的温柔里互相取暖。
这些“孽子”们是一些脆弱的孩子,被逐出家门、不被世人所了解、屡次从家中逃跑;他们为了生存,屈服于为他们短暂命运设置信标的长者。他们经历了离家的痛楚,注定了流浪的孤独,冥冥中遇见没有结果的爱,却成长除了一株株妖娆万千的青春之花。没有人可以定义美好的青春,唯一的标准就是内心是否丰满——这些鸟儿啊,心中填满了灰烬——青春就是那把令他们苦苦煎熬的火。
于是乎,这些掉了队的、孤独的鸟,注定灰飞烟灭。
而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放逐
那莲花池畔公园里的青少年们,不知是那家容不下他了,还是他容不下家了,就这么推推嚷嚷地到达了堕落的低端;只有去过他们王国的人才会明白,他们这些人的孽根是发芽在冷漠的家中,才会静静地与他们互相倾诉心中的秘辛。
主人公李青是被他父亲亲手赶出家门的——由于从小不受家人关注,且后来经历了母亲的离家、弟娃的死亡,抑郁已久的精神在某一点喷发,与他人在校行了苟且之事被人发现革除学籍。后来,被郭老拾去,混为了黑暗中的影子。同样地,还有小玉。
人人都说小玉在做着“樱花梦”,他一直希望飞去日本找寻亲生父亲。尽管他们都失去了家庭应给予的关爱,甚至被社会抛弃,成为了这个光明世界不容忍的尴尬的存在,但是,他们都深知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急求温暖的孩子,生来注定要多一些爱,可当他们陷入情爱的烈焰时,又慌张惊愕地逃离,怕自己久已冰冻的心受到爱情的炙烤,所以,这些鸟注定徘徊在辽阔的天空,不知飞往何处。
只要有翅膀,就要飞翔——这是他们选择的青春,是他们骨子里就透露出的猛劲,就好像台北这地的台风一样,来得洪烈、去得惨壮。
其实,小说的主旨之一就是家。不仅仅是这批落队的鸟深受家人的爱恨之苦,还有那些抛弃他们的家人。文中有一位一直做善事、帮助这些雏鸟的老人——傅爷。他有一个曾让他骄傲的儿子,可是后来儿子误入歧途,他丢光了颜面,狠心与儿子不相来往。儿子也伤心欲绝,在傅爷生辰那日吞抢自杀。悔意与思念随时间日积月累,可是改不了爱与恨的事实。若说家与游子无法包容彼此,之间的对立演化生成了恨,那么,就把这种恨当作爱的极致吧。
无论如何,这些鸟都是向着迷茫中的家的温暖飞翔前进。
流浪
孤独的人,用乐观的态度面对这可能一辈子的孤独,强颜欢笑逐渐成为了内心的坦白。若一旦固定下来,心中又会涌起那一团火,挣脱生活的刻板,又回到那自由的、连目的地都形成不了的天空中去。因为,令这些流浪者孤独的原因,是家。
尽管他们被社会遗弃,为了利益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仍然被同样遭遇的过来人所救,也以此,他们向街边巷口那些更加孤独甚至连拥有运气的权利都没有的人伸出援手。公园莲花池畔发生的青春故事、神话的血肉人物,成为了这些后代鸟儿们学会感动与感激的少数渠道之一。他们向往着一天,自己成为了那些传说中的主角,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只要证明自己存在过,证明自己为青春、为生命、为有价值的东西做出过有意义的事,只要可以让后代的迷途者也存有他们此时的奋斗之情,就算死也不足惜。
他们来自团聚,消失于离别,感染了一身的孤独,可是却携带着明日、他人的希望入眠。似乎,这一切是注定了的,今生欠、今世还,只让精彩的青春、略带感激的希望缓解一下平淡的伤痛和孤独的陈旧。
在这个世界里,人群中,没有好人、坏人,没有刽子手和忏悔者,只要是有滚热的心、炙热的血,就完完全全属于那八角亭的莲花畔。他们对生存的欲望无止境,就像野牛闯入了人类文明的世界,不被认可,自生自灭。幸好,有所谓的“希望”和令人羡慕的青春支持着他们,支持着他们抬着头、挺着胸步步向前走去。
就算是社会的最底层,也有自尊。因为,这是生命的权利。
文中,郭老一个个领着这些有家不可回的人回来时,叮嘱他们不要被世人看轻。世界之大、之绚烂,终究避免不了日落的黄昏;处在社会的最低端,若叫人看轻了去,只能依靠自己的尊严继续生活。他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未受到完全的文明的洗礼,失去文明制度的保护,他们是被容不下的人却要昂扬斗志不容世界;仿佛原始的一团野火,却点起了希望的苗,燃起了自尊的焰,是与自然法则、弱肉强食离得最近,也是人性中最孤独的赤子之心。他们因为伤痛,所以赋予他人希望,因为仅有的卑微的自尊,所以注定了流浪者中无根的、最苦的孤独。
无果花
世间上有一种被祝福的植物叫做“无花果”。天神被沧海桑田的爱情感动,不再需
要人间暧昧甜蜜的绚烂过程,直接给予结果祝福恋人们。是以,这无花果,是象征纯洁真挚的爱情的。那么,这些人之间的爱就是 “无果花”。他们的爱是禁忌之恋,连禁果都难以化成,他们的爱是不受自然接受的。
文中莲花河畔的王国里有一则传说,经过几年的风雨人言,成为了让人惊恐的神话。龙子是达官贵人家的天之骄子,有一帆风顺的未来;阿凤,则是当地无人养的夜凤凰,有凌乱蹙眉,眼中仿佛时刻要喷出火来。他俩的遇见似乎是前世孽缘的续章,粘上便一发不可收拾。龙子就像着了魔,疯狂地圈住阿凤,就像要阿凤还前世的缘债,可阿凤毕竟是野凤凰,他粗狂的生命线条是无法用精密的条框去模仿的,否则,野凤凰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因为野凤凰终究是要飞出囚笼的,何况那囚笼是用另一颗滚烫的心脏、沸腾的热血熔成的,他怕自己被活活烧死,烧至灰飞烟灭;于是,他绘刺一条飞腾的龙在自己的胸口,那龙的眼睛像是时刻盯住了阿凤,喷火似的。阿凤逃了。
原来阿凤是夜下影子中的一员,他的希望就是那片温暖。可当他触到真实的温暖时,又迅速逃离开去。如同蜗牛在阴暗角落里小心翼翼地前进,碰到了浓烈的盐水,就立马缩回壳里一样。
面对心中无尽的空虚,龙子如台风般席卷整个台北,天天守在公园的八角亭里。在除夕这天,龙子找到了阿凤。疾风吹过,刮起了暴雨,雨珠子弹似地袭击这段苦不堪言的感情——“你把我的心还给我!”——“你拿去啊!就在这里!我已经把你刻在心上了!”——“劈”一道闪电而过,龙子手中的刀也向那条心口上的龙刺去。心口喷出的滚热的血与骤雨交融,烫伤了他们的青春;那野凤凰也灰飞烟灭,冲入了那片莲花池。
这些人都心受打击,但都温存一丝牵挂,都生活在隐隐苟且偷生的暧昧之中,他们注定要像夸父不断追求那种温暖,却永远负担不起那份爱的责任。即便如此,自知烂命一条,唯一能抓住的就是那仅有的似家的情爱了。
我们是局外人,不明这情,却应晓这理。
青春鸟集
文中,这里的每一个影子,都被郭老——暗世界唯一的记录者——拍照留念,支撑了一本《青春鸟集》。于老人,通过这本相册可以捕捉到唯一的青春气息,其中却有掺和着池中淤泥的沉年香气;于新人,这就是他们独自飞翔的指南,是另一个世界的真实与亲切。自此,他们背负着背叛的希望,以前经历的磨难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这些在蓝天中飞翔的青春鸟,开始于光明的结束,因此他们不受祝福,一直在无边际的天空中寻找自己的边界。这些鸟的身影,像是倔强的鹓鶵,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寻觅着现实中的美好,展翅离去。哪里飞不动了,哪里就是他的窝。
有些青春鸟,心中一直抱着千疮百孔的希望,飞到无边际的尽头,小玉怀着樱花梦来到了日本找寻亲生父亲,阿青守护与傅爷的承诺,一直帮助其他被家庭遗弃的人,龙子抱着对阿凤的深切愧疚,开始新的生活;有些,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其他人的青春,留下了一段传说。就好像,阿凤,他的故事待滚滚红尘将之淹没。
小说的最后,孽子们,离开了公园、黑夜、莲花池,也放下了心中的沉重,没有排斥社会,而是主动迎接生活。因为,他们看懂了这本《青春鸟集》,找到自己珍惜的人,沉入池底的残烬没有消失,他们度过了一个与其他人不一样的青春——他们将青春只献给自己。
《孽子》中有一个常来拜访黑暗王国的艺术大师,他曾评价那些大学生娇作肤浅,在他们受过文明洗礼的身上,找不到一丝灵感;只有莲花池里的那群野孩子,才能激起对生的欲望、生的狂热。艺术家为他们作画,记载下一幅幅“青春狂想曲”。
上至教授、警察,下至杨教头、主人公,处处可见生活对生命的压迫,只觉得一整个人性在心中轻轻响起,然后重重落下。只是沉重,却无半点感伤眼泪。
有人问,生来得轻,死去得松,两道空空,那么人为什么活着?
因为,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