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向养育导师培训心得
想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做起
--双向养育导师培训心得
作者|双向养育认证导师齐伟宏
双向养育金章导师培训总结
双向养育是美国超过30年的全面,系统的亲子课程,目的是帮助家长改变并成长为好的父母,用非暴力,非控制的方法,将孩子培养成自律,独立,有健康的自尊,富有责任感,积极健康的人。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它吸引我走进双向养育,一探究竟。
在众多的城市中,我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武汉,太原到武汉乘坐高铁也需要六个多小时,我还是提前两天到达。武汉是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登鹳雀楼眺望长江大桥,乘“知音号”轮船穿越30年代旧武汉感受人生百态,夜游长江赏两岸美景,骑单车游东湖绿道,在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漫步,江汉街楚河汉街也是此行的目的地,寻访美食吃上一碗热干面满足一下我的味蕾,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想人们所向往的游学不过如此吧!
2018年11月2日双向养育的旅程正式开启,三天的学习收获满满,且时时是惊喜。一切都超乎我的想象,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和美好。发自内心的笑容荡漾在我的脸上,惊喜一个接着一个,让我慢慢道来。
别出心裁的签到仪式让我终身难忘,这是我外出学习或培训所受到的最高礼遇。当我走到会议室的门口,一位老师面带微笑地迎了上来,“欢迎你的到来!请站在这里。”我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双大大的卡通脚印贴在地上,我站在上面接受老师的大大的拥抱,胸前佩戴上双向养育的徽章,可心的小礼物棒棒糖代表了主人的热情,甜蜜的祝福语收入我的心田,我郑重签下我的名字,似乎在告白我一定好好学习。我觉得我被关注和接纳了,之后我便成了主人,向老师迎接我一样的迎接下一位学员的到来。后来我感知到了,双向养育的实践教学是从此时此刻就开始了。为老师的精心设计点赞。
我找到空位坐下来,桌子上的摆设让我喜形于色,鲜花,彩色的画笔,玩具小汽车,布玩偶等等。我在疑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环视四周不由站了起来走动,墙上粘贴有各种用途的贴画,“鼓励墙”“问题墙”“收获树”“双向养育词汇表”“双向养育情绪图”等等的各种宣传画,仿佛之间这屋子是一个童话的世界,我的心门立即打开。
贾老师开讲了!在学习群里曾经听过贾老师的分享,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家风范的印象埋藏很深,却不想贾老师还是如此的年轻美丽。贾老师的自我介绍语速不紧不慢,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既亲切又充满了睿智。贾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激发动机,体验建构,团队促进和思考探索,充分享受整个教学过程,让我们首先成立我们的团队。脑洞大开确立队名和队呼,且每个学员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真正体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IP”。
而“课堂协议”充分体现了“规则”的重要性,用一种游戏的方法体现规则,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尊重。在制定规则同时,也确定了小小的惩罚办法,用发红包作为惩戒。我认为我是一个守时遵守承诺的人,我不会成为发红包的人。结果第二天中午我就迟到了,我记错了上课的时间。我反思,第一,大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孩子呢?要用同理心来看待他人;第二,规则是给每个人制定的,你忽视规则就会得到惩罚。“自我介绍”环节也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完成的,动手制作“我的名片”。一张小小的即时贴容纳了个人的全部信息,欢声笑语中老师指引着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一两位不曾相识的人,看到即时贴我们彼此接近,微笑着拥抱,我们放下戒备,互相接纳成为朋友。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家里我们可以演示给我们的孩子看,相信孩子们也会在游戏中认识更多的朋友。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双向养育关注的重点,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四位四五岁的小朋友,我看到孩子们在预设规则后,能懂得遵守,有妈妈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游戏,他们是快乐的。“养育,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这话太有道理了。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和年轻的妈妈们在一起,我也学到了新的陪伴方法,就是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感知规则和快乐。我们的这次学习还有两位爸爸一起来陪伴爱人,虽然他们的双人舞看着都让人笑破肚皮,但他们的幸福感不言而喻。在一个家庭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夫妻俩有共同的话题要谈,有共同的事业来分享,在育儿观念上也是相同的。夫妻携手共同成长,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双向养育不但适合于改善亲子关系,同时适合于改善夫妻关系和同事关系。
在整个讲授过程中,贾老师俨然是一位实践家,不拘泥于形式,内容鲜活积,极向上。在老师的家庭里体现出这样一句话:“家庭是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最佳场所”。老师的每一个案例,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是他的孩子的最佳陪伴教练。老师是用她的养育方式,在很好的阐述,如何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如何成为孩子的陪伴者和支持者。贾老师既是亲子专家,还是美好爱情婚姻的追求者和践行着。在老师平凡朴实的生活中,既能看到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也能看到老师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恩。践行双向养育创造美好生活,不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吗?
在老师的板书设计上,也能体现出她的智慧。用白纸作板,彩笔板书,每一张纸中包含一个重要内容,板书内容前后贯通,呼应,打开一个内容如同一个链接,真正便于回看和复盘。向优秀者学习优秀,此行不但学习了双向养育的知识体系的基本知识,还学到了课程以外的点点滴滴。如老师的生活态度----踏实积极向上,她的工作态度----认真严谨专业。
学员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老师的教学有强烈的带入感,教学中学员们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案例,扮演角。我们学员们由相互陌生到相互认识,再到相互熟悉,这一切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着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自己的好来影响愿意改变的人。
“带导”环节,我是其中一个主角,被分配任务时有些不知所措。我的课题任务:带动大家做主课前的热身运动。活动名称是:我说你做。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员理解别人更在意你是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时间设定三分钟。我真的感到很紧张,中午没有休息,写了满满一张纸该怎么做,恐怕忘记哪一步。站在前面我能感觉得到我是笑的,但脸上的笑容是僵硬的。我的语速极其的慢,唯恐人们听不清我的指令,有好多话要讲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似的,本应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却严肃有余而趣味不足。之后大家对我的“带导”发表感言,老师看出了我的紧张,却给与了肯定,学员们是如此的善良不惜赞美之词送给我。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学员们,就是指出我的不足也是以我能接受的方式送给我。我非诚感谢大家的真诚。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有效学习的角度和方法”这个内容中,老师讲到采用被动的学习方法,最多能掌握吸收知识的30%,而采用主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运用“转教别人/立即应用”的方法,则可以掌握90%的内容。“带导”体验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行大于言”。谢谢老师给我机会占用宝贵的三分钟时间来体验。我真的觉得我成长了。
每天的复盘环节是我最最喜欢的环节,贾老师用一张纸画成“九宫格”梳理当天的学习要点,图文并茂,演绎的如行云流水般清晰,一个个知识点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撞击。有样学样,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是我的榜样,我会努力。
要分享的内容太多太多,还有一点要总结。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待的太久了,以至于没有了是非标准,失去了方向,没有目标感。回归初心,方得始终。自己学不如大家一起学,在家学不如在外学,井底之蛙看见的永远是一方天地。假如我们自己不接纳学习和改变,在遇到挫折和挑战时,就会无从下手,更无法看到自己的潜能,舒适圈自然也会越来越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改变从我做起。
有双向养育的陪伴我愿再次成长,同时,我也会用爱来陪伴影响我的家人。
最后用双向养育封底杰恩·梅杰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我总是建议那些有过不快乐童年的父母至少学习两次养育课程,一次为他们自己,一次为孩子。
第二篇:宝宝三个月养育心得
宝宝三个月养育心得(抬头翻身吃手抚触被动操发声)
在经历了前两个月的“适应期”之后,糖糖同学进入了第三个月。如果说第一个月在迎接宝宝,第二个月在适应宝宝的话,第三个月便是在一步步的伴随宝宝成长,在这个月,糖糖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大笑,第一次握拳……让我深深感受着作为妈妈的幸福感。
(文章来源:乐苗网)
抬头:
抬头是第三个月宝宝的必修课,糖糖这点做的很好,在大约2个月的时候,头已经可以抬的很好,三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俯卧抬胸了,婴儿的发展过程是从上而下逐步发展的,先会控制自己的眼睛,学会睁眼闭眼眨眼,然后学会控制自己的头部,学会抬头,然后是控制自己的胸部腰腹,学会翻身,然后是四肢,学会爬行,最后是腿部,学会走路,第三个月是一个宝宝抬头的时间点。
翻身:
由于出身季节的不同,穿衣的多少会对宝宝翻身的早晚有一点影响,大多数宝宝都会在3-4个月的时候学会翻身,糖糖是3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学会的翻身,先是从仰卧到侧卧,在侧卧了一段时间之后,宝宝会拼尽全力的进行侧卧到俯卧的过程,整个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翻身过程,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翻身,对婴儿来讲却是需要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才会学会。
吃手:
在第二个月学会吃手之后,糖糖的第三个月基本也是沉浸在吃手的快乐中,从吃一个拳头,到一个个手指的享受,到最后会选择咀嚼起来最像乳房的大拇指进行舔尝。在吃手的同时,糖糖经常会把拳头举得高高的观看,有时一看能看十几分
钟,在研究自己的拳头,在这个阶段,很多宝宝还喜欢把双手握在一起把玩。对手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也预示着宝宝更进一步的成长。
抚触:
宝宝的前六个月,我们都坚持一周起码三次的抚触,抚触增进了亲子关系,也给了宝宝最强烈的安全感。
被动操:
也是一直坚持给宝宝做的,对宝宝大运动能力的发展很有好处。
发声:
糖糖已经不满足于发出啊啊啊的音了,有时会发出伊伊,有时发出aguagu,偶尔会发出一些辅音,还会报以一些笑声。
在经历了前两个月的哭闹之后,糖糖的第三个月基本不怎么爱哭了,在她寻找到安全感,开始信任家人的时候,哭闹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而作为产后妈妈,到第三个月也已经慢慢恢复的差不多了,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不过,如果期望第三个月就戒掉“夜奶”,那还是想的太美好了,晚上一般会起1-2次喂夜奶。糖糖妈妈也加入了微博的“深更半夜喂奶团”,成为众多深夜喂奶妈妈中光荣而辛苦的一员,享受着累并快乐着的育儿生活。
第三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听课时间:2010年6月12日
体会时间:2010年6月13日
昨晚听了马教授的报告,得知要每晚都要些心得体会,当时心理就“咣当”一声,能不能坚持做作业啊?我自己都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既然参加这个培训班,也就有了思想准备啦!排除一切困难,好好学TA一回!
昨晚马教授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意义,说实话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名词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是真正参与学习这还是头一次。
昨晚培训中的那份课前问卷给我触动很大,这份问卷让我发现我根本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一直以来都在用自己口中所谓的“爱”在束缚着女儿,同时我也发现,我目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女儿还有一个月就四岁了,小家伙活泼可爱,性格外向,是个胆大的小姑娘,喜欢玩刺激的游戏项目,并且鬼灵精怪,经常做一些在大人眼里“不对”的事情:比如说她在刷牙的时候会故意把嘴里漱口水吐到自己的衣服上,或是吐到镜子上,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大叫:“好好(我女儿的小名),天啊,你在干什么?妈妈刚给你换的衣服,你怎么把水往衣服上吐啊……”再比如,我不是个太爱干家务的人,但是只要是干家务我都会把家里打扫的特别彻底,女儿这个时候会跟在我的后面,把我刚刚收拾好的鞋盒全部翻出来,鞋盒里面凡是我的鞋,她都要拿出来穿一个遍,结果整个屋子就左一只鞋,右一只鞋,乱七八糟,本来干活干的腰酸背疼的我,这个时候总会大喝一声:“小祖宗,能不能别给我添乱啊,妈妈刚刚收拾整齐,你怎么这么捣蛋!”……像这些事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所以小家伙对我的呵斥根本不在乎,该干嘛还是干嘛。有时候真的是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苦无解决的办法。自己总想给予孩子好的环境、好的教育,但是自己却缺乏好的教育方法,总觉得自己的做法就是对孩子好,她就应该听我的,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任何事情。每每遇到孩子反抗、调皮的状况,大部分是我在那儿生一顿气,孩子在一边哭闹,根本不能在根子上将问题解决。
所以,参加这个培训班,我就想将自己回归成一名家长,通过这次培训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包容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期待着……
第四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今天是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的第三天的课程。今天马教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皮亚杰、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班杜拉、维果茨基、洛伦兹的理论、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说实话,翻翻今天的讲义内容,一下子还真接受不了,感觉大脑有些蒙蒙的感觉,特别是针对那些理论类的知识点,我需要时间消化消化才行啊,嘿嘿……
我觉得今天学习的内容中,感受比较深的内容是(0——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我觉得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因为通过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有效的去指导教育孩子。我的女儿快四岁了,所以我也在网上找到了比较详细的四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出轨的,不守规矩的年龄:
一、体力——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
二、情绪——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
三、智慧——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四、社交——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
五、行为上应注意之点: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我将以上内容对女儿进行对照后,觉得还真是相差不多,比较吻合。原来我在网上也曾经搜过相关的内容,但看了总是没感觉,直到今天听了马教授现场的授课,通过马教授列举的一个个鲜活有针对性的例子,才体会到为什么看大片一定要去影院看,而不能在家里看电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专家就是专家啊,嘎嘎!
今晚下课后我回到家,因为上课的缘故一天没见到女儿了。不知道是听课真的悟出点什么,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看着女儿在家里调皮捣蛋我居然没发火,居然相当有耐心的看着她,那种感觉好像、似乎、大概、也许有些理解一个四岁孩子的世界了。
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就是一个成功的妈妈,我不敢保证在我的教育下女儿一定要多么优秀,但是我会用自己一颗最真的心,朝着最高的目标去努力,把马教授讲授的知识逐步消化吸收,让我的女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它能够自然茁壮地成长。这个时期特别需要“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
爸妈们,我们要加油の!!!
第五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崔凌云
我觉得今天学习的内容中,感受比较深的内容是(0——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我觉得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因为通过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有效的去指导教育孩子。我的女儿快四岁了,所以我也在网上找到了比较详细的四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出轨的,不守规矩的年龄:(1)、体力——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2)、情绪——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龄。(3)、智慧——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4)、社交——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5)、行为上应注意之点: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
我将以上内容对女儿进行对照后,觉得还真是相差不多,比较吻合。今晚下课后我回到家,因为上课的缘故一天没见到女儿了。不知道是听课真的悟出点什么,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看着女儿在家里调皮捣蛋我居然没发火,居然相当有耐心的看着她,那种感觉好像、似乎、大概、也许有些理解一个四岁孩子的世界了。
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就是一个成功的爸爸,我不敢保证在我的教育下女儿一定要多么优秀,但是我会用自己一颗最真的心,朝着最高的目标去努力,逐步消化吸收,让我的女儿快乐、健康的成长!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它能够自然茁壮地成长。这个时期特别需要“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
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的时代,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新的挑战也在不断出现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面前。家庭教育指导师最好的选择是尽快将自己武装起来,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认识,再从科学理论认识回到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去。
2012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