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个“糊涂”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个“糊涂”的班主任
常常听到一些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讲:要想胜任班主任这项工作,对班级的一切都应了如指掌,遇事要果断决策,这话诚然不假。由于学生智力、情感、态度、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多层次化,对班级情况的清晰了解,的确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之一,但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班主任适当“糊涂”一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表态时“糊涂”些,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学生常有实际困难向班主任提出,且企盼马上得到解决,其中相当多的问题属于合情合理,而班级现时又无力解决的,对此,班主任不可简单答复“行”或“不行”,而要耐心细致地说明学生要求的合理性,又要讲清当前解决不了的缘由,并认真记下他的问题,最后表态说:“我们会努力创造条件,尽快为你解决。”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失望。如某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因有些任课教师上课时纪律不好,自己想学习,要求班主任将她调到前面去。虽然这位同学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但班主任老师不可轻易表态,因为同意了她的要求,将会产生其他同学也要求调位子的影响,更使后位中的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管他们,而更加影响班级纪律。这时班主任就要说明不能调位子的理由,也要记下她的问题,并且恳切回答:“我会配合某老师搞好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听到。”使学生满怀希望而去。
二、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例如,某同学自习课大声喧哗,又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制止,值日干部要将这位学生拉到讲台前站着,结果两人闹别扭,吵了起来。虽然事件清楚,班主任处理时,也不可公开断然结论,而是在肯定值日干部工作认真、敢于维护班级纪律的同时,指出其应注意工作方法,而不能采取过火行为;在指出那位同学违纪的同时,也肯定这位学生其他的优点,如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认真或关心同学,从而避免矛盾激化,使双方消除隔阂,握手言和。
在班主任工作中适当采用“糊涂术”,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有利于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师生间或同学间矛盾激化,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青少年学生未经历社会的风雨的磨砺,犹如一棵幼树,需要及时地慢慢浇灌,从而使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糊涂”只是一种策略,对很多是非问题,老师还是需要表明明确的态度,且勿走向中庸之道。
第二篇:做一个“糊涂”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个“糊涂”的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崇尚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妨做一个“糊涂的班主任”,您完全不用那么操劳,天天像消防队员,随时准备因“火情”而出动,其实有时候没您想的那么严重,糊涂一些,有时给孩子们留点反省的空间可能比声色俱厉的大声呵斥效果更好。所以只要把握好班级管理中的“糊涂”艺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学生当朋友,所以得“糊涂”
班主任要想和学生处理好关系,要想班级工作正常推进,就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也一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想一想学生怎么样对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都会经常讲师生平等,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所以,当孩子放错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班主任放下架子,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就是一种“糊涂艺术”。
在现在的很多的班主任的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为了评比,经常都喜欢睁大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课堂上偶尔说笑、看课外书,便以为问题严重,立即传来家长训斥,下课一有追逐打闹现象,就立刻消灭于“萌芽”状态,甚至不允许学生开展一些有危险性的课外活动,生怕出安全事故。班主任的角色正逐渐变成“保姆”和“管家”。凡此种种,造成师生关系的逐渐对立,班主任管理变成了一味的“防、”“堵”的低效管理。如果班主任能“睁着眼来闭着眼”,该糊涂时就糊涂,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换一种教育方式,不仅班级管理变得简单,也能形成一种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工作地顺利开展。
二、为了自我教育,所以得“糊涂”
大凡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都是自我能力差,又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他们天生好动,最典型的就是坐不住,管不住自己,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靠一味的说教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但如此,更有甚者,有时还会跟你“对着干”。试想,这类学生连他的父母及小学老师都改变多少年了都没有改变,你还用他们传统的老方法能达到目的吗?这类学生身负繁重的学习任务,交往圈子又小,缺乏必要的活动,有时心情又压抑,偶尔犯点小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应只从自己的立场看学生的问题,对待他们不能硬来,也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缺点。如果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我们有时要转换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不能再“严防死守”了,对待他们的行为,以因势利导为主,必要时讲点“糊涂哲学”,“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里的“糊涂”式的“饶人”不是对问题的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或任课老师发现的问题都应妥善处理。近代思想家卢梭就认为:学生的行为若不导致对自身的伤害和对别人自由的妨碍,成年人原则上不应干涉,既不妨任其自由行动。所以对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佯装不知,这正是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对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可把握时机,事后提醒或委婉暗示,如偶然迟到一次,班主任不必过分计较,甚至不必批评,可以给他以暗示。如订错不过关,可以和他商量,如果有时间把你做的卷子或作业拿来让我看一下,或许对你有帮助。这样远比把他带到办公室噼里啪啦吵一顿更有效。
当然这里的“糊涂”式的“饶人”主要针对细小的问题,而对于品行严重不良的学生,在处理时也可以适当严厉些,用用“猛药”。
三、为了孩子尊严,所以得“糊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面对瞬时的信息变换,班主任必须能对新的意外情况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作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作出处理。”那么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处理突发事件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头脑冷静,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育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应不失师者的修养、气度。适当的采取一些“糊涂艺术”,可以避免和学生针锋相对,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形成僵局。
四、为了鼓励孩子,所以得“糊涂”
许多班主任认为,在班级管理中,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评价学生,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这样泾渭分明的管理固然有其客观、公正的积极意义,可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知道再好的学生身上也有缺点,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表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当后进生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斤斤计较,而是要糊涂一点,装聋作哑,而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或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记住埋怨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现在教的学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心情总是一团糟。殊不知哪个班上没有这样的学生呢?你越是批评他,埋怨他,他的叛逆性就越强,就象皮球一样,你拍得越重,它弹得越高。有时候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批评,但行动上坚决不改。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进而使得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很难管理好整个班级。然而,如果这时候班主任调整一下战术,采用“糊涂艺术”,先不要批评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仔细观察,深入学生中去,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扶植和发扬,以促进思想矛盾的转化,促进其慢慢进步,最终由后进生转为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我们的班主任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我这里讲的“糊涂”是适度“糊涂”,是“表面糊涂”,不是真糊涂。逻辑学上有一种“模糊逻辑”,它是在传统的“非此即彼”的逻辑,不能够解决问题时,圆满解决难题的高招。这种“糊涂逻辑”也是一把双刃剑,班主任只有把握好尺度,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因为他们都是孩子,我们应该给他们自我醒悟,自我改正的机会,以便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难得糊涂”只有这样你,孩子才会和你打成一片,你的工作才会顺利的和谐的往前发展。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的“糊涂”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中的“糊涂”艺术
有的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喜欢下断语,十分看重教育的清晰性,认为只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学生记住,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其实,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与其简单地评判对与错,不如用“糊涂”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堆中,而且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这种“糊涂”艺术,不少班主任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归纳其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征求学生建议时“糊涂”
某校开展环保评比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建一个“绿色墙角”。有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他先在班会上向学生宣布学校的要求,然后装出一副江郎才尽的模样,耸了耸肩说:“唉!我知道同学们很想在这次全校环保评比活动中取得好名次,可我对建这个‘绿色墙角’是‘外行’,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拿第一……”老师话音未落,全班学生已开始热烈讨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得出一个最佳方案。从表面上看,这位班主任说自己是“外行”,好像自己对建“绿色墙角”十分“糊涂”,其实他的真正用意是给学生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培养其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同时,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在学生偶尔犯错误时“糊涂”
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学生一旦有过错,最怕班主任点名批评,尤其是对偶尔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上纲上线地数落起来没完。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装装“糊涂”,让学生自己去反省、去思考。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激励他们自觉改正错误。有位学生,一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可是,一天早上却迟到了。按照惯例,应在全班点名批评,但班主任却没有这样做。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班主任偏心眼。第二天放学后,那个迟到的学生主动来到办公室,很内疚地说:“老师,您忘记点名批评我了。”班主任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说:“哦,是吗?我忘了。因为在老师的记忆中,你是从不迟到的。”这位班主任假装自己忘了,让其他学生去议论,促进犯错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这位班主任的糊涂装得巧。这样做引发的“自责”,往往能变成学生改正错误、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产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处理师生人际关系时“糊涂”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关系占85%,而专业知识仅占15%。”班主任要取得教育工作的成功也大致如此。班主任不仅要与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班主任也可以运用“糊涂”艺术。一位颇有经验的班主任在谈及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诀窍”时说:“做班主任,有时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是一种“糊涂艺术”。比如说,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对于学生的一些无伤大雅的个人癖好、生活琐事,不妨“闭一只眼”,淡化教师身份。同时,班主任要具有“心理移位”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和思索。这样更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备感教师可近、可亲、可敬,“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在解答学生问题时“糊涂”
学生思维活跃,喜欢争辩,有时会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常常要找老师评说。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不妨“糊涂”一下,用弹性大、外延宽泛的模糊语言提示学生,如“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是什么?”“你的思维不错,请再考虑一下,有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把学生引至“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境,再予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因此,在给学生解答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在处理偶发敏感事件时“糊涂”
班主任有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生物的乡村女教师,领到了一台盼望已久的显微镜,她把显微镜放在教室的角柜里。一天,学生们发现显微镜不见了,便跑去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不知道。于是班长组成了一个“侦察小组”,经过“侦察”,他们觉得彼佳最可疑,于是星期天午后去彼佳家侦察。刚进门,他们便看到彼佳正在聚精会神地用那台显微镜看什么,人赃俱获。他们不由分说就把彼佳和显微镜一起带去找老师。一进老师家的门,就吵嚷着说是彼佳偷了显微镜。女教师见这架势吃了一惊。女教师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事后,她冷静一下,像是忽然想起来似地说:“哎呀,这显微镜是我借给彼佳的,我怎么忘记了!”彼佳愣愣地说不出话来。教师表扬了这几个小侦察员,又嘱咐他们以后不要这样鲁莽地对待同学。这是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在回忆他童年的老师时所写的一件事。这个彼佳就是这个教育家。他说:“由于教师以模糊方法处理这件事,使他没有陷入抬不起头的窘境,也使他更加痛恨自己的失误。”正是“糊涂”艺术起到“帆扬五分船便安,水注五分器便稳”的教育效果。
六、在给后进生奖励时“糊涂”
大多数班主任习惯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是必要的;但是对后进生奖励得少、惩罚得多,则会使后进生越来越落后。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老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因此,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缺点不要明察秋毫,时时刻刻念念不忘,而是要模糊一点;同时,要改变过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维定势,在每一时刻、每个地方、每件事情上清楚地看到后进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哪怕只有点滴的进步,也要予以奖励。奖励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可以激励后进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实现由“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乃至“自主成功”的转变。
第四篇:做个有威信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个有威信的班主任
新班主任,威信可能很重要,可我一直在叹息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
于是,我尝试过走近他们,跟孩子们同吃,同乐。结果我成了他们的大姐姐。
于是,我开始走向反面,拉开距离,板起面孔,开始训斥,于是常常对抗。
这个星期,那个这个学期新来男孩又一次咆哮起来,跟我对着干了起来。
起因很简单,下午休铃响起,我走进了教室,这个男孩正在电脑前摆弄电脑。我站在旁边站了大概一分钟,有同学提醒他老师来了。这孩子常常围在电脑旁,偷偷的玩电脑,被我当面看到不止一次。他这才缓缓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很是自然的走下讲台,手插在裤口袋里,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几步,回头向我丢下一句话:“我刚玩的啊!”看到他这样自以为是的样子,我还没说话呢,你老人家就凶起来了。我哪受得了这样的气,一个小孩自己犯了错,我还没批评,你就先自得起来,像什么话!一下子,自己的气就上来了,于是我便指着他:“站出去!”这孩子满脸无所谓,走着海路来到了走廊。只说我觉得你就是在想我肯定玩了很久,我干脆说出来算了。此时,寄宿的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我也转身到教室组织纪律,这个孩子在我为允许的情况下走进了教室,我更是来气。“谁让你进来的,站出去!”这个孩子很是嚣张,你凭什么叫我出去,我为什么要出去!当时很多同学在场,我没有说什么。然后走到他的位置上,把他拉到了办公室。怒气冲冲,迎面来的学生都被我的怒气吓到了。
依然是对抗,他说了很多,比如说我经常斥责他们,经常板着面孔,经常不给他们面子,我不值得他尊重,一直是他在反。听得我真的难受,这样一个学生,来这里都三四个月了,还在跟我对抗,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我真是有够失败的。
此情此景,让我真是备受打击,眼泪又不争气地留下来了,这时有老师来劝,可越劝我越烦,越觉得自己无能,眼泪更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唉,后来学生虽然道了歉,同事也在劝说我,可是我却在这场角逐中输了,输得很彻底。我自己的负面情绪让我失掉了师道尊严。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才能站到比学生高的地方,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更自如地开展工作。才能不被学生逮到小辫子,才能真正的被学生尊重,不怒而威方是师道的最高境界。
该愤怒时,不怒,才能更冷静地进行思考,才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才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才能赢得战机。
不拍桌子、红脸,做个不怒而威的班主任。
第五篇:做个多面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个多面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鲜活的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应富于创造性,做个多面多角色的老师,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发展和需要。下面我就想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些方法。
一、运筹帷幄之中,做个统帅
班主任工作很多很繁琐,如果你每件事情都靠自己亲自去做,可能你会劳心劳力,班级却是一团糟,如果你运筹帷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己做统帅,那你就会事倍功半。一位好的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做个“严格”的统领。接手新的班级,首先要拿出统领的威严,先稳住局面,掌握住大气候,做个“严格”的统领,让学生打消想入非非的念头,并严格去执行你的要求。虽然有些事情有时是和学生商量着进行,但有些事情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安排。因为由于年龄的限制,好多事情必须统揽全局,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如不能随便买零食吃,不能乱扔,谁也不能犯规,这没有商量的余地;说布置多少作业就得完成多少作业,不要讨价还价,否则完成双份任务;说男孩子胸怀要宽广,不能和女孩子吵架,哪怕错在女孩子,也不能主动去吵,否则就要重重的惩罚;说女孩子绝对不要骂人,就不要骂人,否则发生什么意外不要来找老师评理。若是犯错了,咱按班规行事,“没有任何借口”。在严格控制半个学期后,学生已经养成了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后,老师就稍稍放松一点,学生也不会处于失控状态,到那时再实行一些新花样,课堂上会锦上添花。
2、组织强硬的班干部队伍。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他们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对班集体有着“以点代面、以面带面”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慎重选择和培养那些能以身作则、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组织性、纪律性、进取心较强的学生,在班上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表扬他们的优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在工作上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教师才能从繁重走向轻松。
二、和风细雨,做慈母良友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母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
1、对学生要关爱和宽容。对于学生的偶尔犯得错误要正确看待,不能扩大化,也要善于忘记,不能把学生犯得错误总挂在嘴上,这样对学生是很不好的。因为每提一次他们就会加强一次印象,这样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和希望,不利于他们进步和改正错误。(班主任工作艺术)再就是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用老眼光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他们,要理解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有,就是不歧视他们,而是真诚的关心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你没有抛弃他们,没放弃他们,他们也就会慢慢改掉坏习惯的。对于不思进去的学生,自己必须冷静的对其“诊断”,分析“病因”,找准“症节”,不蔑视他们。
2、多激励和赞扬。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学生也是一样。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同学取得一点点的成就,我都几乎用放大镜来观看,来激励表扬他们。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是比较强的。有的时候要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3、多和学生谈心。在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勤,多动腿、动眼,通过这些来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了解他们思想的动向,然后及时针对性的找他们进行谈心沟通,给与开导和鼓励,这样老师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明确他们的需求。
三、家校沟通,做个外交家
1、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学生教育是来自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学校,家庭,社会,而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如果把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得一致性,那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会大于2/3,为教育和管理学生取得最大的胜算。每一次家长会就是一次家长学校的开办,不仅从理论上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而且就学生的家庭起居,生活自理,尊老爱幼等方面也进行商讨,使班级文化思想和家庭教育相互渗透,这样校家一致性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住校的学生不想家,大家其乐融融,回到家里,家长的谆谆教导,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保证了教育的效果,为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打下了教育的基础。
2、充分利用家访。
班主任针对性的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了解他们的闲暇时间的作业的情况、上网情况、交友情况等,通过家校沟通,可以让学生健康顺利的成长。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又是学生的“调度师”,无论在哪个环节都要体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在学校如同在家一样的温暖,班主任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的亲切,班主任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来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