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的收获-德育

时间:2019-05-15 16: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课的收获-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课的收获-德育》。

第一篇:德育课的收获-德育

德育课的收获

哲学并不神秘,离人并非遥远,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当然不是按照哲学生活,但生活中确实有哲学。哲学需要生活,需要从生活提升问题;生活需要哲学,需要哲学独有的眼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为世界本源的问题,第二个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有两个派别,一个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另一个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其中,唯心主义派别也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

世界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层次,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彼此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是彼此各不相同。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世界中。从身边的花鸟鱼虫,山川树木,到遥远的日月星辰,宇观物质,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文化现象,到对这一切进行思考的人自身,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不是万事万物的基础,不是万事万物背后的支撑者,而是各种具体事物的共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具体地说,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是可变的、相对的,但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的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则是不变的、绝对的。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多么特殊,他们永远都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物质的根本特征就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依赖于人脑这种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只能来自客观存在的事物。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会有对客观事物的意识。

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自然界是物质的;第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第三,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主观意识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选择人生道路的根本出发点,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人生选择的条件性,意味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只能根据客观实际和自身的实际、对象实际进行选择。人生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人生发展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在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时,首先要学会选择,其次要善于选择,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不能与不为的关系。凡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事都不能做,这样才能创造和享受成功的人生。

世界上的事物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千变万化,始终处于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以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变化的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物质在运动中发展,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

人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也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劳动创造了人,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特殊形式。首先,行动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次,行动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人通过行动创造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创造了自我及其人生,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也只能通过人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事物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务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作为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渗透在一切现象之中。普遍性来看,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活动也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的行动,因此人们必须以客观规律作为人生行动的“向导”,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敢于行动、善于行动。首先,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行动遵循规律,其次,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使规律起作用的结果符合人们行动的目的。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格努规律不断修正目的,使目的更接近现实并不断转化为现实。

人与动物不同,人是在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动物则不是。恩格斯之所以赞美人的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就是在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首先,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带有一些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其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列宁认为,人的自觉能动性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规律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是把握,认识和运用规律的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同时,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要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发展需要能动的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说需要能动地改造世界;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足够的自信、智慧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逆境或困境。

自尊是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自尊本身就是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对自我存在的关注与肯定,是对自我的积极的评价、体验和感受。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是有机的统一。要做一个自尊的人,一是要尊重自己,肯定自己;二是要悦纳自己,完善自己;三是要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四是要坚持自己,尊重他人。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潜能是潜在的能力,是一种尚未显现的能力。人的潜能是最宝贵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自我实现就是人的潜能的实现。发掘自我潜能的前提就是相信自己的潜能。只有努力学习,反复实践,才能将潜能转化为实际能力。

中国有句古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精神强调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自强精神需要自信自立自勉自责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出来,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现实的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中。人际关系是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又反过来制约人的交往活动,并规定着人的特征。人际关系具有交互性和复杂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利益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原则、合作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学会交往艺术,形成健康的心态,学会欣赏他人,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的人生。

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从凭经验预测天气到专业气象预报,以及城乡的变迁等现象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变化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状态或性质的改变。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都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事物才能发生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事物。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往往表现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顺境与逆境是人生的两种境遇。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不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顺境为人生提供发展的机遇和条件,逆境是人生发展遇到障碍和阻力。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目标。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自古英雄多磨难。”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人与规律的关系,就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求得个人的发展。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和趋势,这种对立性又被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的趋势,这种统一性又称为同一性。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所造成的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人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要理解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人生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还需要正确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所谓主观世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意识、认识、思想、思维方式以及欲望、意志、目的等。所为客观世界就是人的主观世界之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要深入客观实际,正确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认识者)对客体(认识对象)的能动的反映。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认识过程首先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这属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来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为理性认识提供鲜活、生动的感性资料;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只有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统一起来的事物,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对于人而言,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人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经过了反复多次的实践检验,是一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对于我们的实践具有指向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活动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人的自我价值,而且实现了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社会价值,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我们每天所见所闻,是异彩纷呈的现象世界。在这多样的现象背后,是决定事物的本质。所谓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本质则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根据,它组成一个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也就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我们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根据表现事物本质的不同形式,将现象区分为真象与假象,以及错觉。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识别假象,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这要求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而变革现实,改造世界。

第二篇:自然生长的德育课-德育

自然生长的德育课

文/李继红

本章中,辅导员在组织少先队生活课时,让我们感觉到了孩子们自然的流淌的成长。我在看到阿莫让所有自愿入队的孩子们全部入队,当时我的脑子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不守纪律的孩子怎样让他进步呢?本身有许多不足的孩子怎样让他成长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萦绕在脑间。”读完辅导员组织的少先队生活后,我彻底被折服了,仿佛听到了每个孩子节节成长的声音。我想再次回顾这个自然的生活课:

1、辅导员提出了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辩论,老师在黑板上提炼写下孩子们表达的见解和名字,如:“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

2、孩子们设法用措辞表达作为少先队生活致力的目标-----除恶扬善。

3、孩子们写论文,在论文中指出:怎样理解目标?为什么把这认定是自己的目标?这一目标将怎样改变自己的面貌?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劳动中,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讨论论文,代表发言

5、召开记者招待会,编辑彩色报纸

6、即兴演讲

7、了解家长孩子的改变

8、孩子们揣着自己的誓词和自我鉴定光荣入队

9、庄严宣誓入队:“时刻准备着!”

这样的德育教育来自孩子们的声音,激起孩子们身上的每个细胞在不断的改变中迫不及待、自然的、奔跑着喷涌着自己的热情而成长,孩子们的成长是不可阻挡,是发自内心的,是连续的,是清纯的。这完全不同于我们给孩子们设计个条条框框,孩子们被迫的成长。这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让我再次深入理解:叶澜教授倡导的,所有的课程要整体设计、步步推进、重心下移,移到孩子们的水平

2、课应该是立足孩子们的实际,引领着孩子们慢慢拔节生长的课、3、我的德育教育课也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整体设计、步步推进。既: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理想职业、崇拜的名人、近期理想、激励自己奋进的语言、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等,但我的德育教育过于狭隘,没有研究孩子终身发展的目的,缺乏真正的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地方。

4、我的德育教育应该找到“根”的教育,要学习人的教育的本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研究孩子们心里特点、更加丰富的组织理想教育的活动;德育教育应具有连贯性等。

我发现自己的德育课需要再次深入的去备课,重建自己的德育课程。

第三篇:“玩飞行棋”的德育课很接地气-德育

“玩飞行棋”的德育课很接地气

文/王瑶

传统的飞行棋游戏,却变成了一次极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游戏当中,学生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格,反之则退格。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德育教育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同时也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学生评价这是一次“最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时,活动的效果不言自明。而这一极具创新意识的体验式教育,也在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改变当前德育教育的尴尬境地,使德育教育真正“接地气”?

传统的德育教育常会依靠教师的宣讲,这种苍白的宣讲,一是缺少形式上的创新,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二是许多价值观解释起来较为费力,学生缺少直接的体验,即便听进去了也难以深化于心。正因为这样,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第一步就是应当创新形式,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前不久北京丰台草桥小学在其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中,让全体学生“倒背书包护鸡蛋”,以此来体验妈妈孕育难。此次,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通过玩飞行棋的形式,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次创新。因而,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前提。

还应注意到,这么完善并且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飞行棋,最初却是由6名5年级的孩子设计的。可见,德育教育最不应忽视学生这一受教育群体。但以往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只需按时参加并积极配合教师。德育教育面向的是学生,但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却不让学生参与制定。忽视了学生的意见,意味着德育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众多支持者,而除非教师能够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在活动中不断带给学生惊喜。否则,忽视学生意见、割裂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就如无缘之木,既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此外,德育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没有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学校的努力难免会显得势单力薄。因而,广泛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通过多方联动,不断进行头脑风暴,从而保证德育教育始终新意迭出。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到德育教育,又能在有趣、好玩的活动中真切体验到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先入耳、再入心,并逐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成自身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德育教育才能告别过去的苍白无力,从而助推学生成长……

第四篇:德育课教案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德育课教案

课题:让信念之光照亮青春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作为中职学生与十九大精神之间的联系,坚持成才的信念。关心国家大事,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学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传承优良作风。

教学难点:如何在课堂中展现十九大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让十九大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教学方法:案列,讨论,分析,归纳。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老师讲: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3、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二讨论,什么是信念:(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1. 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信念的理解。(略)2. 师总结信念的定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我们中职学生也应该具备成才的信念。第三环节:观看视频

让我们来观看一个短片,这个主人公你们肯定认识,看完以后请大家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从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你们学习? 2.他的信念是什么?

3.你们的学习信念是什么?有同学讲我们是未来的职业人,我们需要用工匠精神的信念支撑自己成为有用之人。第四环节:

借用故事,升华情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红木制品”国家最高司法鉴定责任人。真正的具有匠人精神的,有一位是已故家具大师吴学忠。吴学忠去世后,曾有他的一个徒弟来找我拜师,想继续学习。我指着一把官帽椅说,你先把吴老师的这把椅子仿出来我看看水平。一年半后,椅子仿好了,我还没坐,就说不一样,张力不够。他说不可能,吴老师这把椅子就是我做的。我一坐,说椅背差3厘米,一量,果真。所以手工的艺术是有差距的,好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感觉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精神,从作品看得出匠人要表达的什么。四。总结信念:

人生需要信念,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着;信念,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信念,能够化冰雪为春风、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人生,需要信念。因为信念可以创造奇迹、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地方依然顽强生存、可以让人在危难时刻、在九死一生的时候仍不言放弃;因为信念可以让星星之火燎原、可以让野火烧不尽。信念,可以改变事情的结局和我们的人生。

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为了圆梦,为了理想,为了人生的价值,为了生命的精彩,人的信念不可无。一个人若是有了坚定的信念,那么他一定可以渐渐磨练成百炼钢、坚实岩和涛涛水。如果没有信念,爱迪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 如果没有信念,司马迁就不会著就闻名遐迩的《史记》; 如果没有信念,中国红军就不可能走完漫漫征途、创造出举世震惊的壮举。正是因为有了信念,人才会慢慢学会承担、学会坚强、学会付出、学会坚持。信念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亮。

第五篇:德育课教案

时代好少年,弘扬民族魂

歌曲导入,动画激情。

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自制动画: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奥运会火炬传递。

师:同学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德育活动课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好少年。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三个篇章的互动板块,让同学们了解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希望你们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获有所悟。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 赞英雄 弘扬民族精神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他们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下面,请一小组的同学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A、岳飞抗金。B.郑成功收复台湾 代表:请欣赏我们组的诗词朗诵—满江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精神格言竞猜环节。我们在屏幕上展示与民族精神有关的格言,请大家将其与作者连线。

这些格言浓缩了中华民族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啊。直到今天,这些精神财富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师:不光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志士,而且在近代战争史上,也因有更多的战斗英雄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请第二小组展示

代表:同学们可曾知道70多年前的八年艰苦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中,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小组先给大家讲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故事?(背景视频)

生1: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为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为了革命的胜利,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86000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抢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爬过了生命禁地的莽莽大雪山,趟过了渺无人烟的大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

代表:请听我们组带来的长征小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师:同学们,这些故事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满是硝烟的战场。多少先辈葬身于雪山,长眠于泥潭。红军历时24个月,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间奇迹,拯救了中华民族!请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吧!生谈感受(4、5名)

师:是啊,民族精神并不遥远,英雄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64年前的峥嵘岁月中,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就曾有过民族精神的荡气回肠。下面请第3组向大家展示“四保临江英雄魂”。(视频:四保临江战役)代表: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方针,主动撤出丹东、通化等城市,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在临江、抚松、靖宇、长白四个县的狭小根据地,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临江地区的四次猖狂进攻,保卫和扩大了长白山革命根据地,扭转了东北战局,为我军解放全东北乃至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四保临江战役。代表: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涌现的革命事迹呢?(生发言)代表:临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临江英雄辈出,万古流芳。临江这个名字是多么光荣,老区军民是何等的英勇顽强。下面请欣赏诗朗诵:《英雄 临江》

师:是啊,英雄的家乡人,坚强的中国人,在以毛泽东爷爷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以其艰苦卓绝的丰功伟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是坚强的中国人,我们都拥有民族魂!(建国图)。请听革命诗词朗诵《长征颂》《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

第二篇章:积极思考,争做时代好少年

引导少先队员探知建国六十年来,时代赋予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师: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收复山河是爱国,抗日救国是爱国,解放中国是爱国。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祖国正在日益强盛起来,除了继承又该怎样体现我们的时代特有的民族精神呢?(课件:航天英雄杨利伟、奥运健儿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吉林人民抗洪)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抗洪中一方有难八方资源的救灾精神等,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民族精神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但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应有颗爱国心。相信同学们同样都有一颗爱国心。但是,我在校园里、教室里,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件):地上有纸团、饮料盒,不知是谁扔的,也没有人捡起来;教室里的灯、风扇有时没人管;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洗手时水龙头打开哗哗地冲,冲完了不关严就走了,水在滴滴地流也没有人管;课室、公区脏了,只要今天不是我值日,我就不管。只要不是我搞的,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管,看到这些现象与行为,我真的怀疑某些同学的爱国心。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拾废纸、节约水电与爱国与民族精神有关系吗?古训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一点小事都不用心做或是自私自利,将来怎么做大事情,更谈不上发扬民族精神了。如果有同学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就能为祖国做贡献,以上提到的那些现象都是小事情,不影响同学们发扬民族精神,(课件)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同学请举手?(个别)大多数同学对他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这样,你能根据学习、生活实际,利用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们吗?

师:老师也来劝劝她,读书是为国家服务,眼前的事你都不做,还能为未来服务吗?眼前的责你都不负,能为未来负责吗?水、电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现在对浪费国家水电的行为不闻不问,将来能为国家节省资源与财富吗?其实这些校园不良现象,或多或少的在我们自己身上有发生过是吗?

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就因为没有一张废纸。而同学们回想我们集体活动以后场地是怎样的呢?许多时候会场变成了大垃圾场,满地的废纸、胶袋、饮料盒,到处乱扔。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上海世博会场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形,让人遗憾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反省呢?

因此我们要体现爱国主义要体现民族精神第一步应该是:讲道德(板书),第二步就是:有责任感(板书),第三步:奉献精神(板书)。邓小平爷爷曾三次被打倒,却又三次站起来,一如既往地为国家忘我工作,终于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峰。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坚强,成为“打不倒的小个子”?是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情的爱。

第三篇章:激情畅想,展望未来

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的体验中,体会应该怎样做一个中国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畅谈决心和打算)

老师: 一个聪明的人,总以自己的教育告诫自己,一个伟大的人,总以他人的教育告诫自己,希望我们今天的批评反醒,今天对他人的劝诫,能提醒我们走向成功。在了解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悄然成长,有人说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那我们的民族精神该如何继承传承?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这堂德育课,每个同学都表现的很出色。从材料的收集整理到课堂上的出色表现,都离不开同学们的付出与努力。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传承上,你们不仅能有所获,有所悟,将来更会大有作为!愿你们从现在开始弘扬民族精神,不分你我,争做文明学生,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后让我们在《英雄少年》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德育活动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进入歌曲)

下载德育课的收获-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课的收获-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课工作总结

    德育活动课工作总结德育课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

    德育课例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孙华英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

    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案(一) 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德育课教案

    唐河县思源实验学校中小学生德育课 第一周:如何面对突发事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初步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 2、能力目......

    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案 班 级:二年二班 班 主 任:王姝敏(31岁) 活动内容:小学二年级 第二十三课 《我是中国娃》 活动主题:我是中国娃 活动目的: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

    德育课案

    德育课案 篇一:德育优质课教案【德育课】 《面对挫折,勇于克服》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对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 2、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用健康的......

    德育课心得体会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

    德育课教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十不准”德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十不准”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学校“十不准”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识记“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