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劳动德育课实录
这节课是德育活动课。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俩兄弟,他父亲在临死之前给他们分了家。老大分到了一块荒山地,但他勤劳肯干,所以他最后过上了好日子;老二分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但他好吃懒做,天天什么也不干,结果没吃没穿。细心的同学应该听出来了,老大分到荒山地最后过上好日子,老二分到肥沃的土地最后却没吃没穿。请你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兄弟俩的结果不一样?(对,老大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老二因为懒惰自作自受)咱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勤劳的手吗?平时你们勤劳的手都干了些什么呢? 在学校 在家里 在社区
同学们可真能干,热爱劳动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被世界各国赞扬和传诵的。在国际上有一个专门为广大劳动人民设立的节日,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国际节日有什么来历,和不寻常?其实第一小组还搜集了关于劳动的古诗,格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呢!下面就请第一小组汇报 我们的口号是:勤劳是无价之宝。
请 给我们介绍劳动节的来历。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们还收集了勤劳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请欣赏。
1懒惰的人,吊死在苹果树下,勤劳的人,沙漠上可以种花 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3一勤天下无难事
4真正的财富是劳动的本领。
5勤劳意味着万物不缺,懒惰意味着一无所有。
6勤劳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7《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请刘泽平汇报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刘泽平:彭德怀是建国时的国家领导人之一,1962年他回到了故乡,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故事概要:建国后,中共中央副书记、中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虽然整天忙着国家大事,但他从没有放弃教育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次,上小学的儿子源源把换下来的衣服、袜子往床上一扔叫保姆洗,后来,刘少奇知道了,耐心的想源源讲清了道理,又向班主任写信要求要让小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后来,源源养成了习惯,时常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看来大家都知道热爱劳动是最光荣的,那就让我们与懒惰告别,与勤劳结为朋友,去构建和谐的美好的生活。下面我们还有三个小组将分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向大家汇报。有请第二小组汇报
:我们的口号是:
第一小组全体人员:用勤劳的双手构建和谐的校园。
:课前,我们组调查了校园内的一些不好的现象,请同学们说说。:1我发现操场上总是有垃圾,特别是小食品袋。:2我发现有些家长将烟头扔在操场上。:3我发现中午吃完饭后走廊里有饭菜和筷子。
:4我发现下雨天的时候同学们将泥土带到走廊和教室里很脏。:5我发现垃圾桶上面和周围有垃圾。
:6我发现值日生擦黑板不及时
:7我发现有的同学书桌堂乱七八糟
:8我发现暖气包后面被同学塞上垃圾。
这些现象使我们和谐的校园变的不和谐了,如果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不光发现问题,而且用我们勤劳的手解决问题,那么,校园就会更整洁。下面请听我们小组同学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为每个地方制作了标语牌来警示其他同学。1我为草坪做的标语是:我不吃垃圾,我要新鲜的空气。2我为食堂,走廊做的标语是:拿送饭菜要当心。3我为垃圾箱做的标语是:请你近距离投篮
4我为暖气片做的宣传语是:我怕热,不用往我身后加衣服了,谢谢!
5我为班级做的标语是:做值日时要认真,清理每个死角。6我为水房做的标语是:节约用水,小心使用。
7我为学校门口做的标语是:为了您和祖国花朵的健康请勿吸烟!我们深信只要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构建和谐的校园。
老师:同学们,你们干净的衣服是谁洗的?香喷喷的饭菜是谁做的?你们家里的卫生都是谁打扫啊!是呀,爸爸妈妈不但要为我们的生计而奔波,还要这么辛苦的为我们服务,那么作为家里的成员,我们又长大了,可以成为爸爸妈妈的帮手了。请听第三小组的汇报
;我们小组的口号是;
第三小组全体人员:用勤劳的双手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活。我们组的李嘉旭妈妈写来一封表扬信。下面就请李嘉旭读一篇自己洗衣服的作文
最近,妈妈没有时间洗衣服。我决定帮妈妈洗衣服吧。
于是我拿起大盆去水龙头下接水。满盆的水我实在端不动,我扎好脚,一咬牙,用力地端起来,走得一歪一斜的。没有走几步那些水都洒到了我的身上,全身都有水。怎么办?嘿!办法有了,用提桶来装水,再把它倒进大盆里面,我把衣服拿业把它泡在水里面,又拿洗衣粉和洗衣板,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学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开始洗。我先把衣服铺在洗衣板上,洒一点洗衣粉上去,用力搓。特别是领口、袖口和衣角处要多搓几遍,搓完就把脏水拧干,把衣服搭在水笼头上,再把盆里的脏水倒掉,把衣服放进盆里,用清水来回冲洗。一连这样冲洗了几遍,终于把衣服洗干净了。我把衣服拧干,用衣架衬着,挂在宿舍窗台上晾晒„„
妈妈回来看见我把衣服洗了,她高兴地跑到了我房间直夸我。那时候我感到很高兴,觉得我们大家应该帮家人洗衣服,这样别人感到快乐,自己也快乐。
我们组
还写了一篇擦玻璃的作文,请欣赏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 ,小朋友们也都在外面做游戏,而我却在家里擦玻璃。看着他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好想下楼去玩。可又一想,妈妈上班忙,姥姥身体又不好,家里这么脏的玻璃又有谁去擦呢?想着想着,我便挽起袖子动起手来。
我先投干了抹布,接着把投好人抹布放在脏兮兮的玻璃上,就开始擦了起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横着擦了一遍。但不是很干净,我又擦了第二遍。这一遍我是竖着擦的,比刚才那遍干净多了。可我还是不满意,因为窗户上有一些小黑点擦不下来,有的地方还模糊,所以我又一个劲用哈气,再用力来回蹭,不一会儿,黑点就没有了。我投了投抹布,想擦擦手休息,可是再细细地看看玻璃,我觉得还是不满意。于是,我又拿起抹布和报纸擦第三遍。这一回我吸取了前两次的不足和经验,把抹布洗得干干净净的,拧得干干的,顺着一个方向擦。擦完一看,还真干净。我高兴极了。看来擦玻璃也有学问。
妈妈看着一尘不染的玻璃,直夸我长大了。
听了李嘉旭妈妈的信和同学的作文,你有什么打算
1我决定洗自己的袜子和妈妈的袜子。
2我会用电饭锅做饭,我想每天在妈妈下班前把饭做好。3妈妈干活总是肩膀疼,我想给妈妈按摩。4我给妈妈打热水,让她好好泡泡脚。5我帮妈妈洗碗。6我帮妈妈整理衣柜。7我帮妈妈擦地。8我给妈妈洗水果。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课前咱们布置钉纽扣,包书皮的学习。现在咱们进行劳动技能展示,每组选两个人。一个人参加包书皮,一个人参加钉纽扣。其余的同学用奶箱整理自己的书桌堂。请听我们小组准备的三句半《我们从小爱劳动》。
;独生子女是个宝,;劳动观点最重要,;培养劳动好习惯 ;不能娇!
;我在家里学做饭,;烙饼煎鱼炒鸡蛋,;炒肉不咸也不淡,;能干!
;自己锻炼洗衣服,;洗衣机一开呜呜呜,; 干净衣服穿身上,;舒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劳动不怕多,;家长老师都高兴,;真不错!
对,只要你们用勤劳的双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会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请第四组汇报
;同学们,我们的口号是;
第四组组员:用勤劳的双手构建和谐的社区。
我们组课前进行调查,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我们打算互相参考为社区做更多的事。
;我们小区的清洁工人清扫不及时,一到夏天苍蝇到处飞,我要给清洁工人叔叔阿姨写信反映情况。
1;我们小区的楼梯扶手很脏,我利用休息日去清理干净。
2我们小区的走廊有垃圾,周围住着的又都是老年人,我要动手扫一扫。3我家里有纸盒箱子,我将它们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放在垃圾桶处。4我在楼门上发现各种各样的广告,影响环境,我要用休息日将它擦掉。5王奶奶家里只有一个人,上了年纪我要去帮她擦玻璃。6小区前的运动场地总有垃圾,我要把它拾起来。
知道吗?为了宣传劳动的快乐,我们小组的同学专门做了宣传小报。请看。我们组还准备了诗朗诵 劳动的盛日 大地的五月,禾苗的青春期; 冬小麦抽穗灌浆,桃李杏挂果压枝。一幅幅劳动的油画,展现着万物的勃勃生机; 满目绿色为天地打气,热烈的五月容不得半点消极!
五月,劳动的盛日,春勤的光彩一切都那么现实; 迎新春的壮志,在五月 都长成花花绿绿的诗句。除旧岁那陈腐往事,早已被春雨刷洗; 五月,人生将迎接
更加壮观的更加红火的夏季。
五月,看着自己的双手是多么有力; 五月,看着自己的双脚该走出怎样的奇迹。五月的大地与时俱进,秋天才会有金色的果实; 五月的人生扎扎实实,就经得起酷暑天的狂风暴雨。
五月
检验劳动盛日; 财富是劳动,劳动是财富。不劳而获,永远都该予以鄙视,让五月变成歌颂劳动的警句,会促使亿万心灵变的美丽!
每个小组都进行汇报了。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 请班长宣读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同学们,热爱劳动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它传承下去。我以班委会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希望同学们做到
在学校做忠实的小主人,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在家里做父母的小帮手,能做的事情经常做: 在社区做合格的小卫士,任劳任怨多做好事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相信我们班同学以后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以这次德育活动课为契机,为创建和谐的校园,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德育活动课到此结束!
第二篇:关于征集微型德育课教案(实录)的通知
关于征集微型德育课教案(实录)的通知
各学校:
教育局定于在九月底前编辑出版一本《邗江区微型德育课教案(实录)集》。现将教案(或实录)征集的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上报篇目:每校不得少于五篇。
二、上报时间:2008年8月底前。
三、上报方式:通过网络上报。上报路径为:邗江教育网——FTP——基教股——上报材料——微型德育课教案
四、工作要求:
1、微型德育课教案(或实录)一定要遵循随机性原则。教案(或实录)能要反映出随时抓住闪现出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法律意识、感恩意识等的教育。要通过随机的微型德育课反映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2、微型德育课教案(或实录)一定要遵循微小型原则。教案(或实录)要参反映微型德课的一事一开、一事一议,一般在10——15分钟。不能把微型德育课视作主题班会。
3、微型德育课教案(或实录)一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教案(或实录)要反映出开课的地点不是局限在教室,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教师认为需要的任何地方。
4、微型德育课教案(或实录)一定要遵循实效性原则。教案(或实录)要反映出能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究教育效果。要杜绝过浓的表演色彩,因为那样会违反随机性原则,也违反了微型德育课的根本特征。
五、格式要求:
微型德育课教案(或实录)应按下列顺序成格:
1、课题
2、执教者(学校、班级、班主任姓名)
3、上课地点
4、开课时间
5、开课背景
6、教育目的
7、教案主体。
8、教育反思
9、例:
环保意识培养
一、执教者:邗江区实验学校 七一(12)班 某某某
二、上课地点:学校小卖部前
三、开课背景:教师发现学生在购物时,未按相关要求,大量使用塑料袋,缺乏环保意识
四、开课时间: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
五、教育目的: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育过程(略)
七、教育反思
第三篇:爱劳动
“爱劳动 惜成果”主题班会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热爱公益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主要方法:演讲法、表演法。
三、会前准备:
1、全班准备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2、四位学生准备小品。
3、二名学生准备名人故事。
4、二名学生准备诗歌朗诵。
5、五名学生准备小品。
6、八名学生准备拼字游戏。
7、主持人准备开场白、串词和小结。
8、班长准备倡议书。
9、二位同学协助“爱劳动,惜成果”的签名活动。
四、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白
达•芬奇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 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二)全班齐声合唱革命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主持人点拨:歌声唱出了热情,歌声唱出了力量。那么,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呢?
(三)小品表演。
1、请四位同学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2、主持人点拨:确实,在我们之中还有些同学对公益劳动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像小品中的小明同学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给人笑话,看着处在危险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这一点又说明了什么呢?请大家讨论、发言。
(四)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同学讲《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2、请同学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3、主持人点拨: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公益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
第四篇:爱劳动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智育目标]: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素质发展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认真做值日、热爱劳动的素材。课件[附件: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我们的教室”、“访问今天的值日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昨天放学时,我们班的环境卫生状况是怎样的呢? 老师:现在大家再看看我们班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老师:环境卫生是不是有了很大变化?教室多整洁啊!这都是谁的贡献呢? 老师:这多亏了值日生认真做值日!(过渡)【讲授新课】
一、认真做值日(板书)
(一)为什么要做值日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做值日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老师:值日既是为集体服务,为大家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因为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生活会感到很舒服、很高兴。大家能更好地学习,所以需要大家认真地值日,大家说是不是啊?
(二)怎样做值日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我们看看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做值日的?
老师:在值日时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分次序(先洒水,再扫地,摆齐课桌椅,收拾值日工具,然后关窗。)来完成值日,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值日。(给同学们讲“这样分工好”和“值日的学问”,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下面我们请今天的值日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得?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整洁呢? 老师:让我们先来夸一夸今天的值日生吧!
老师:(问受到大家表扬的值日生)听了大家的表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当好值日生”、“今天我值日”;图片“擦地”、“擦桌子”、“值日
(一)”、“值日
(二)”、“做值日
(一)”、“做值日
(二)”、“扫地”、“认真做值日
(二)”、“认真做值日
(一)”。)
老师:做值日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但有的同学没有认识到做值日的意义?(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这样值日好吗?”。)
老师:大家说一说:图中的同学这样值日好吗?为什么? 老师:说一说你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值日呢?
老师:大家都想做一个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同学,这很好,下面大家就来完成课本第五十五页的评一评栏目吧!看看你哪一项做的好,哪一项需要改进。
老师:值日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但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值日劳动好,还要在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过渡)
二、热爱劳动(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分别看一看几幅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老师:他们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热爱劳动,在家里或其它场合也要热爱劳动,从小做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学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下面大家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呢? 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积极主动做家务活,都能成为爱劳动的好孩子。教学反思: 当前家庭生活越来越优越,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及他们年龄小,一些家长加大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方面技能的锻炼,致使一些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教育小学生要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做家务的良好劳动习惯。本课正是基于此,让同学们知道当好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激发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情感和当好值日生的责任感、光荣感。
第五篇:德育课例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孙华英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当然,在教育教学中,本人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偶尔说脏话、对学生发火、上班纪律性不强、知识点没认真落实等,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的缺点和错误,争取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教材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玉山县明德小学:孙华英 联系手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称作鸟的天堂?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
第一、二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天堂”)同学们,你理想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生自由发言)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带着我们走进了梦一般的世界,那你想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板书“鸟的”)就请和我一起走进这里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幻想这一年龄特点,教学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激活学生思维,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学生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读完之后我喜欢哪部分,为后面的精读作好铺垫。同时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用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孩子的读书习惯。)
(三)抓住重点,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划,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注)(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大。(一簇簇,许多,看不清,不可计数,卧)
(2)大榕树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再读你划出来的这些句子,感受大榕树的活力。(树叶真绿的可爱……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一片片树叶绿的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像一个个新活的生命,是那么有生机和活力,让人眼前一亮)
(适时评价,激发兴趣)
2、默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闭着眼睛,听录音读课文,说说这时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3、看图,进一步感受大榕树的硕大无比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美丽。教师配音简介“鸟的天堂”。(这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树冠大的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小岛上约20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设计意图:安排几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默读,听读,师范读,自读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文本相通,与作者共鸣。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张有弛,稳定学生兴趣,利于下一个高潮的出现)
(四)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课文的重点语句。注意下面两句话的读法:
“我/有机会/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注意停顿,重音)
生自由朗读,也可小组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时你最想怎样?(生自由发言)
生1:我如果是一个音乐家,我会用最动听的歌喉,为他唱响美的颂歌。
生2:我如果是个画家,我会用最亮丽的色彩,描绘出迷人画卷。师:(老师也想变作一只快乐的小鸟,到这株漂亮的大榕树上安家落户,那将是多么美好啊!)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步步推进,为情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到不吐不快,由想说、敢说到会说,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抓住重点语句,继续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数量多:我们把手一拍,……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种类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快乐、自由:……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2、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像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把这幅场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谁来把你看到的这一壮观的景象说一说,和大家一齐分享?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上千上万只鸟一起翱翔,在蓝天下嬉戏。生2:我看到海滩上停泊着一群群鸟,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再捕食水里的游食……
3、放课件影片,随着音乐,图片深入体会榕树的美和鸟儿的自由。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能找出具体语句,加以体会,与心灵沟通,将文本抽象的表述转化成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
(六)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位同学能把鸟儿给读活了,让它们自由地在我们面前飞翔。
注意评价(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二次有感情朗读文章,情感升华,此时鸟的天堂已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再次朗读,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与感情的释放。)
(七)针对文章内容,大胆质疑
你觉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1)为什么把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2)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给予鼓励,引导讨论。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体会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环保意识)
(八)回顾内容,引发感受。
现在,谁最想告诉老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锻炼学生胆量)
(九)拓展作业
“鸟的天堂”已是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解说词!并亲自当回小导游,在中外游客面前介绍《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印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巧设辩论会使品德课堂精彩纷呈
上饶市玉山县县后山小学
孙华英
社会是道德的田园。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学生辩论会,改变了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使课堂精彩纷呈。
课标链接
伴随着新课程而在小学校园里脱颖而出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把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目标割裂开来不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三个方面的分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对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关注多了,想办法去了解,就获得了有关这一事物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这一事物的兴趣、情感态度、获得的知识能力及形成的各种习惯等几个目标的达成是同时进行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活德育理念、尊重儿童理念和追求教育有效性理念,是教学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要将这些理念贯穿和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如何确定每个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而且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精彩生成
“邻里之间”这部分内容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我在教学时共设计了四个环节。(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2)走进生活,找问题: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3)感同身受,出点子:结合自己耳闻目睹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好的做法。(4)总结全课: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进入第一环节,导入谈话,引出观点:你们听说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吗?谁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我本来是想引导学生意识到搞好邻居关系的重要性。没想到有的学生认为此话有理,举例说:“我们小区的吕爷爷退休后自觉地承担了全院的清洁工作,处处为邻居们着想。特别是有一次,小晨光突发阑尾炎,他的父母又不在家。这时,吕爷爷和邻居们及时把小晨光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此话不对,举例说:“院子里新搬来的一户邻居正在装修房子,噪音很大,影响我学习,而且他们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并由此产生了“争执”。
在同学们争论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形形色色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正确与错误的混杂在一起,难免会使儿童产生错觉和误区。尽管生活德育的旗帜反对灌输,但教学决不是“干什么都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主义。学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要让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教师无疑应伺机进行价值引导。
心有灵犀
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开一次辩论会呢?各自表达真情实感,并进行积极探讨。从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故事里感受到邻里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影响,由此体会到邻里关系对人们生活的普遍意义。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学生对于俗话“远亲不如近邻”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我组织了一个辩论会。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远亲不如近邻”,反方的观点是“远亲胜于近邻”。我讲明了辩论的规则,让学生加入自己赞同的一方参加辩论,并要求学生做好准备。
在课堂辩论中,学生有教师指导的辩论方法,又有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鲜活、具体的事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持“远亲不如近邻”观点的学生说:“只要爸爸、妈妈下班晚,我就到邻居奶奶家写作业,有时我还在他们家吃晚饭。”有的学生说:“一天我夜里发高烧,爸爸又不在家,是邻居家的叔叔帮助妈妈将我送到医院的,使我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还有的学生说:“一次住在我楼上那家水龙头忘关,水哗哗地往下流,邻居见我家没人,就在门外用土和砖堵住,没有让水流到我家屋里,爸爸、妈妈都非常感激。”
持“远亲胜于近邻”观点的学生说:“我的表哥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这个送500元,那个给1000元,请问邻居能做到吗?”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每天都是我的小姨到学校接我回家。我曾听大人们说过,偶尔一次邻居可以帮忙,可时间长了就不合适了。”还有的学生列举了媒体曾报道的事例:一个人丢了驾驶执照,登了布告后很快有人告知捡到,两人见面互相问候时才知道原来是同一楼里住了十几年的邻居,却彼此不相识,真是“老死不相往来”。
辩论双方据理力争,发言一个接一个,学生在发言的结尾还会补充上:“请问对方辩友,你不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吗?”“对方辩友还不赞同我方的观点吗?”学生运用着这些刚刚学会的术语,觉得自己很像电视上参加“大学生辩论赛”的大哥哥、大姐姐,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神色。最后,正方的主辩人讲道:“遇到紧急情况,邻居要比远方的亲戚来得及时。有时候,宝贵的时间能够挽回损失,挽回生命。”反方的主辩人也讲道:“在大事面前,人们首选的还是亲戚,血缘关系使得亲终究是亲,邻终究是邻,到头来还是亲胜于邻。”
辩论结束后,我接着又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它说明了什么?”“在远亲与近邻中同样都存在着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听到这些问题,学生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对立双方的观点逐渐趋向一致,并总结出,邻里之间应该注意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诚相待。我在最后总结时说:“远亲与近邻都是亲,但这个„亲‟不是亲戚的意思,而是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真诚关系。”整节课的学习,由于教学目标明确,组织严密,学生在自发探究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感悟回归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它不应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替换,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使用好教科书,挖掘其中的内涵,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把社会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素材及时地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不予重视,再加上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角色,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倾听,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本节课的设计是由学生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不同认识而引发的。有的学生认为此话有理,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此话不对,并由此产生了“争执”。为了澄清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针对“远亲”“近邻”展开辩论。学生通过将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作为辩论的有力论据,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有理有据的陈述、辩论,则是两种不同思想认识的相互碰撞,而撞击结果则是促进了学生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只要大家真诚相待,都会成为亲人。”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实效。这节课,由于我捕捉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而且在教法与学法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应该看到,在我原本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这辩论会,它是我在发现学生对邻里之间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和分歧后,临时决定插入的,这说明我在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亟待改进。
作者介绍
本人孙华英(女),今年42岁,是玉山县县后山小学的一名高级教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品德与社会》课。联系手机:***
让爱在德育课堂中得到诠释
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小学 杨夏梅
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理念对接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情景描述
我在上《我的爸爸妈妈》这课,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小统计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父母一周的生活和工作,以小时为单位记录父母工作、路途、学习、家务、娱乐、与孩子沟通等活动的时间,以凸显父母每天的忙碌与操劳;同时也以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每天学习、娱乐、洗碗、扫地、擦桌等活动的时间,以突出自己能减轻父母多少负担,为父母减少多少麻烦。
我设计的意图: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幸福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关心,觉得家长养育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体会不到做父母的辛劳。课前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学会感激,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一周以后的课堂上,我请来了三位家长,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意图让家长到时说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说几件自己的孩子在家孝顺关心父母的事例,以点带面,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做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我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录和探究结果:
生1:我的妈妈在三都西裤厂工作,每天7点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时,晚上5点下班,傍晚回家要给家里人做饭,有时晚上要加班二、三个小时。不加班时晚上在家看电视。
生
2、生3……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学生甲抱怨说:“我的父母很少和我沟通,回家老板着脸,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我这要求我那。”
学生乙也诉苦:“我在校时间几乎和父母的工作时间相等,回到家还有家庭作业,而父母除了一些家务外,其他时间都可以用于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我比父母更辛苦!”
学生丙也发牢骚:“我的父母不爱学习,而只知道对我的学习监督得很牢……”
智慧生成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这些学生的“探究结论”引发了很多学生的共鸣。我原来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现在几乎变成了对父母的抱怨。后面的家长也听得皱起了眉头。
怎么办?课堂成了对父母的声讨会。我马上想到这是生成的资源,是最真实的,最鲜活的,就看我怎么引导和处理,让孩子对父母的误解能拨乱反正,看清父母貌似严肃、苛刻后面未曾言说的用意,并更为深刻地认识父母养家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拳拳爱心。我略一思索,计上心来。
我赶紧追问:你的父母为什么要监督你的学习?父母为什么会板着脸和你说话?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样的话?让我们回忆一下。学生甲:我的爸妈在外是做体力活的,他们每天回家总是很累的样子,话都不愿多讲,看到我老看电视,就会训我了。
学生乙:我的爸爸妈妈常常教育我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才有出息,所以每天督促我做作业,一发现我不认真就要批评。
师:同学们,老师自己也是一名家长。我先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每天6点起床,7点到校。在校时间基本是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家后常常要备课或写文章,比如昨晚我就要为今天的课做准备,一直到11点才睡。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有时自己在忙,孩子过来打扰,可能心情就会不好,真希望孩子能乖一点,自己一边玩去。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一天忙下来了,也许也会有相同的感受。针对你们刚才的说法,我们请在场的三位家长谈谈自己的感想。
家长面对课堂中的意外,在捏着一把汗的同时,也努力配合我“拨乱反正”,化干戈为玉帛。
家长1:同学们,我是一名建筑工,在外一天忙到晚,真的很累,回到家可能就脸色不好,懒得讲话,晚饭后或许就看会电视解解乏,一边看电视,一边想想明天的事,想想家里的情况。老师强调学生要学习与休息相结合,大人也要工作与休息相结合,对不对?
家长2:我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农村家长在看书学习方面确实做得不行,又要工作赚钱,又要照顾孩子,还有方方面面的事情,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但我们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努力学习,有好成绩,长大超越我们,也是望子成龙哪!
家长3:我们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谈谈心,沟通沟通;孩子们也要理解家长,父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可能在教育你们上会出现很多不足,但每一位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打是亲,骂也是爱”啊!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改变,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不会变。无微不至是爱,放手给你空间更是爱;轻柔的关怀是爱,严格的要求甚至偶尔的责备都是爱。真是细微之处藏真情,平凡之中见伟大!父母的爱无时无刻不充盈在我们周围,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爱的眼睛!
(学生若有所思地听着,不时地点着头)
师(趁热打铁在电脑屏幕打出一连串问题):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做道数学题,进一步体会父母养育我们的不容易。请你计算一下,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多少日子?这么多年来,父母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父母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父母语重心长教育你好好学习健康生活的话有多少句?这么多年来,我们与父母相处中有多少个感人的故事?你能算出父母的爱值多少斤?
(学生动笔算,然后很多同学为难地放下笔。)
生1:老师,我算不出来,父母的爱没法算!
生2: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了,我们平时却没注意到。
生3:我妈妈才30多岁,可脸上已经有不少皱纹了,为了家,为了我,妈妈太操心了。
生4:为了养育我们,父母真的很辛苦!
尽管课堂生成影响了预设的教学任务,但我认为这10多分钟时间还是值得的,意想不到的声讨会,在我的引导下仍然成了一次生活访谈,一次真情告白,让差点搁浅的情感之舟又平稳驶向了爱的海洋。作为教师,在反省预设的不完善的同时,也为意外生成而感到欣喜。家长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数字计算让学生直面父母每时每刻对自己付出的爱和辛劳。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强行灌输或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用情感伴随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平凡!当然也会意识到自己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必要性。
感悟反思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课堂中的儿童已经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生活体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的教育符合儿童当前道德发展的需要,生活的亲切温馨使课堂充满了亲和力,有利于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课前设计的调查活动就是要与学生的生活有机链接,让学生的这种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变成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扩展、深化、提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美好生活的过程。将家长请入课堂,引导家长诉说,倾诉的心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直面学生生活中的困惑与疑问,不回避,不草草了事,充分挖掘父母平时的艰辛与对孩子的疼爱,引导学生多维体验。
课堂中的生成如不细心呵护,用心珍视,就会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不断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把时间和空间真正交给孩子,让孩子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更关注生成,把握生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中不断创生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学得开心,高效,课堂上高潮迭起,趣味盎然,这样的品德课值得我们永远奋力追求!
作者介绍
本人杨夏梅(女)今年55岁,是玉山县冰溪镇小学的一名高级教师。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品德与社会》课,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联系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