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西瓜》教学反思
这已是我工作以来的第四周,对孩子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周是以“家乡的西瓜”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的,编排这样的主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我们平湖的传统节日——西瓜灯节,感受西瓜灯节的气;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平湖西瓜的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也请了家长们的配合,一起收集有关西瓜灯的照片,家长们也很热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下是我对本周其中一节科学《家乡的西瓜》的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西瓜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我是以平湖的特产——西瓜,而引开的话题,让幼儿回答“你在哪里看到过过西瓜”紧接着出示了各种种类的西瓜让幼儿欣赏,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出西瓜的外形特征。同时也请几位幼儿上来摸一摸西瓜的,感受一下真实的西瓜,感觉是怎么样的,他们也把基本的特征也说出来的。我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展开第二个环节,也请幼儿说说“刚刚看了那么多西瓜,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孩子们也动了自己的小脑瓜,说出了很多的吃法。与此同时也介绍了西瓜的内部特征和无籽西瓜。以“说说无籽西瓜的好处”展开第三个环节,教师小结了无籽西瓜的优点。以让幼儿吃西瓜而结束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教学的思路,经过了老师的指导后,我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及调整。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欣赏西瓜的图片,我是一张一张逐步出示的,并提问了孩子“你看到的西瓜是怎么样的”,这样更让孩子了解到西瓜的特征,不会忘记。然而在阐述西瓜的特征的时候,幼儿没有说到“硬硬的”,我也忘了把这一特征补充进去,后来我还准备了面包与西瓜相比,让他们感受“硬硬的”和“软软的”的区别。在第二环节后面经过指导后,我还出示了办个西瓜,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特征,由瓜皮、瓜瓤和瓜子三部分组成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各自的吃法,以及西瓜的用途(西瓜霜、西瓜牙膏、儿童感冒药等),小结西瓜身上都是宝。
经过第二边上下来,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有些细节问题还需处理,如与幼儿的互动,眼神的交流,对幼儿回答的点评,还需琢磨。
通过这次的反思,认为科学课主要是让幼儿通过体验了解该物体的基本特征、用途、吃法(玩法),通过实践来得到的信息,幼儿们会更容易接受与喜欢。
第二篇:吃西瓜教学反思
《吃西瓜》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 本节课所教学的是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学习,教材中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时我始终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证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纸卡片上“摆一摆”“想一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我在课堂开始就创设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然而在本节课中我错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机会。在课堂证明2/8+3/8=5/8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小组内完成了证明过程,但在集中讲解时我没有交给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让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动手摆一边讲解她证明过程。在这个环节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放手。课后,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处理不够妥当。自主高效的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把这个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机会浪费掉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锻炼。
课堂就是个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最大潜能。
《吃西瓜》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
镇安乡司屯小学
张亮亮
第三篇:《西瓜船》教学反思
语言故事《西瓜船》是一则富有生动情节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青蛙和蛤蟆两个角色的对比,鲜明的向幼儿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这个故事中蛤蟆就像我们现在大多数的托班幼儿一样,自己的玩具不会与大家分享。针对多数幼儿这样的特点,通过青蛙这个角色,让幼儿知道与同伴分享玩具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在托班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教学,幼儿的反应与我原本想的有所不同,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选材的内容太难了,动物太多,而且是幼儿不常见的,如河马、松鼠、蛤蟆等。
2.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整个故事太长,听到后面幼儿的兴趣大大减少了,由于年龄特点,也不愿好好的坐下来听故事。
3.应多用体态语言来亲近孩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对于同伴的幼儿来说,应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通过游戏和知识的结合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独自玩和一起玩的不同感受。我们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合作玩的活动,使幼儿一起玩的机会。
第四篇:切西瓜教学活动反思
《切西瓜》是一个体育游戏,切西瓜教学活动反思。该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注意在游戏中的安全。
我把“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作为该教学的重点;“明白游戏的要求,能遵守游戏规则”为教学难点。
“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小朋友围成个大圆圈,表示变成了一个大西瓜,老师把手合拢变成一把刀,在小朋友拉手处做切西瓜状,教学反思《切西瓜教学活动反思》。儿歌念完时,老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来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反复进行数次。
这个游戏小朋友可喜欢玩了,但是在我把西瓜切开了,大家吃西瓜时却显得很乱,孩子们往圆心挤,甚至扑成一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怎么办呢?我问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大家都很想玩,于是我说想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谁违反了规则老师就罚他站在旁边看别人玩一次。仔细听好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吃西瓜时要站着拿西瓜,不可以挤,更不可以往人家身上压。等大家都明白后,我们再进行游戏,这次啊,大家玩得更开心了,也没有人挤啊压了。
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第五篇:中班语言《西瓜船》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排图讲述《西瓜船》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课要求达到两个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地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排列,并能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想像,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较有条理地表达图片内容。
2、通过排图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互相帮助。
在整个教学活动。我把握住了4个教学环节:
一、师扮鼠妈妈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讲述。
三、教师把故事完整地再现一次,并以“鼠妈妈”的形象请小朋友评价故事的人物形象。
四、请幼儿把自己的排图拿回家去与父母一起分享故事结束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得到了很多启示。排图讲述是指幼儿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图片,予以合理排序,并将所排的结果及所体现的情节讲述出来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它是属于图片讲述范畴的一种类型,具有图片讲述的共同特征,如离不开讲述的凭借物──图片,离不开看(观察)和说(讲述)两个要素;同时它又有其相对的较独特的特征,即要求幼儿先要将教师所提供的无序图片排成一定的序列,然后再进行讲述。如果我们将看图讲述的活动程序表述为“看→想→讲”,那么,排图讲述则是“看→想→排→讲”。显然,排图讲述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操作程序“排”。由此可见,“排”是排图讲述区别于其他图片讲述类型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同时也是其所独具的教育价值所在。它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组织与指导幼儿开展排图讲述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抓住排图讲述的“质”是“排”,而后才是“讲”,应有的放矢地将组织与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引导幼儿懂得运用观察的方法。如观察图片上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景)的变换、时间的变化、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情节的发展等,来发现图片上所承载的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和整理“排序”的线索,从而顺利地完成图片“排序”工作。或者是引导幼儿去观察图片的内容,如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根据图片上所蕴含的信息,充分发挥想像进行大胆的联想,并依所猜想的结果将图片进行合理的排序,再进行讲述。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完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