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

时间:2019-05-15 16: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

第一篇: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

素人行

——读《自在独行》有感

2016级英语三班孔晓茹

逃离着尘世的浊,素人看山看水、观雨赏花,啜口茶、吸根烟,吞云吐雾间,想象自己变作了神仙,天地间逍遥一游。孤独是一把油纸伞,心情若是同这四月天一般爽朗,旅途中便觉不出它的存在;一旦阴云密布,它便现身,隔着豆大的雨点,在人心上猛烈敲打着,泛起阵阵苦味。素人毕竟不是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不会郁郁寡欢,偶尔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在寂寂的长空下,自在独行,你无须怜悯。

素人将孤独背在行囊中,必要时拿来赏玩,于是雕梁变作朽木,丑石化为美玉。素人读诗以解暑乏,饮茶听戏以谋温饱。他抖落了鞋底千里之外的泥土,头也不回地走了。素人名叫贾平凹,遗落下一本书,取名《自在独行》,将行走世间的个中滋味一一晾晒,寻觅趣味相投的知交。

素人并非与世隔绝,最怕的是敲门声,有时稳重,有时急促,有时停了半晌爆出雷声,有时骤雨般接连不断,永不停歇。登门造访的都可称作朋友,大致分为两类:利益相吸型或精神相通型。那些因利而聚的朋友,往往掬着笑意,多一分怕洒出来失礼,少一分怕蒸发太快不够意思,尽管一时顺了素人的意,于精神交流却无益。

送走这帮“狐朋狗友”,得了好些烟酒,素人叫来几个挚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或是高谈阔论,胸中激荡着笑傲江湖的快意,或是静坐无言,呆望着桌上那把无弦古琴,聆听来自远古的梵音。可是素人常常感到痛苦,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他的心,却总是拂他的意。然而要生活就不能没朋友,怕被犬吠驱逐,怕有满腔的深情无处倾诉。

一个人安闲自在时,素人常捧着一本书,放浪形骸,或坐或卧,甚至于晨昏颠倒,茶饭也不思。长年累月下来,素人眼泡浮肿,脑门半秃,胃也遭到创伤,只是没有脚气病,因为看书时不自觉要抠脚。伏案写作常到深夜,伴着清幽月色,剪剪竹影,倒觉得惬意。想到《聊斋》故事,暗暗企盼自己变成旅居古寺的白面书生,将有一个狐仙变的姑娘施施然走来,演一段郎才女貌的故事。

最好藏身在闹市一隅,素人心想,那里没有冲天的高楼,拥塞的人群,拙朴、清净:街前是杨柳依依,临风照水;檐上是新燕斜飞,捎来春的情信;若逢雨季,地上青苔准会绿油油漫出一大片;巷道上空是各色的衣服床单,在风中招摇,间或露出一张张白皙而娇羞的少女脸庞;土院中不过寻常菜蔬,圈养些家禽,常有蝴蝶钻窗而入;月夜下,人们下棋品茶,唠叨着一天的辛劳,素人喜欢静静地思想,听蛐蛐儿唱晚,等一树槐花。如此田舍,素人称之为静虚村。

素人爱瞧山色,喜欢山石静到极致又暗含变化的独特。巉岩钩心斗角,满山遍坡的石头或是平滑或是粗砺,仄,斜,坐,卧,形态各异,不一而足。天的空阔显出山的富态,月光下,斜影重叠的山又显得瘦骨嶙峋,朦胧雾气下浮动着影影绰绰的轮廓,像一幅丹青。半山坡上云朵翻腾,争一片草地。山凝聚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它成形得毫无规律,依旧端庄安详。山路盘旋曲折,往往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胜过一眼望到尽头的枯索,一路制造着惊喜。

素人爱听雨声,终于给他盼来了一场晚雨。黑云漫天,雨势不急不缓,如同松针簌簌委地。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脚步匆匆。素人心怀喜悦,来到房檐下,隔着雨帘,仿佛置身于水帘洞了。雨水在河面上泛起旋涡,好像新蕾初绽,铺就一层华贵的地毯。素人心想,天地间为什么会有雨呢?想来那雨连贯着天和地,竟是一座维系爱情的鹊桥,那么海子诗中所言“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是不错的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原本就在一处,以天之神圣,地之美丽,合当汇聚。

素人向往大海,一叶扁舟在水波浮沉,天地是极开阔的,人的胸怀也激荡起来。素人也爱山,他是大山的孩子。花草间的石头就是山里人,依傍着大山生生不息。素人有点与众不同,他同万物心意相通,感怀着风雨的愁,草木的灵,万物又给予他多情的反馈,他的世界是外人瞧不出的鲜活,性格中天然带有童真童趣。素人笔下,有俗世的智慧,生活的趣味,自在独行时的所见所感,是他永不衰竭的快乐源泉。

与孤独同行的日夜,全在心境,如素人般暂时割断思虑的绳索,任性地寻求内心所爱。看那山、那水、那人家,一层层拨开云雾,心头顿然敞亮起来。早晨是山洞中一只踩人的华鹿,野花烧到天上,山体从沉睡中苏醒,雨点为天地的相会铺路,红狐已成为梦中的新娘,天地间渺然一粟,是素人的身影,孤独地走向未来。

第二篇:读《自在独行》有感1000字

读《自在独行》有感1000字

刘方舟

这本书是写给生命的行者,写给那些“任性”之人,书的封面便已经清楚地写出: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这本书讲的是个人、群体、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是一本孤独而丰满的书,读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人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害怕孤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自在,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想要的东西都要学会靠自己去争取。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有趣,作者总能以促狭之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总是显得十分有趣。“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所以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我们才不会累。通过这部作品,可以让我去到没有到过的地方,体验我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作者用他朴实而隽永的文字,也仿佛让我感悟到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朋友》一文中写道:“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解了我许多困惑,一个人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在独处和热闹的生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看完书后我对孤独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身边来来往往人群络绎不绝,却毫无可说之人,尽管有一个人在,但也不是随时可说。孤独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心情,不是一种感受。书中如此描述孤独:“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都说真正在某方面成功的人往往在某个时间段都是孤独的,我们要习惯和自己独处,习惯孤独。但是在独行的路上难免会感到熬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自在的独行者,享受孤独的快感,再把暗黑许下的承诺藏在心底默默守候,把每一天都过的充实。

虽然这是一个喜欢群居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都只能靠我们自己完成。在自己的这一条路上,无论别人给了你多少建议,但是你的感受以及你自己是否收获,完完全全都只能看自己,哪怕你周围的人给你伸出了很多援手,但是是否伸手接受,最后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要面临好多好多种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代表一个分叉路口,它将会影响你的下一阶段的道路,可能你很幸运能鼻嗅花香,也可能正好碰上阴雨天但是你却忘记了带上之前好心人给你的雨伞。但这都没关系,如果你想要欣赏花可以自己种,想要雨伞可以自己买,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什么,却没有想过自己能创造什么,但是路往往是自己走出来的,你的每一步路以及心里的路程,只有自己清楚。

书中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枉此行。”,所以不管人生如何,我们要任性一回,要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要坚守本心,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不管前方多么黑暗,道路多么泥泞,也不要管是否有人和你同行,即使只身一人也要做到从容洒脱,不要惧怕孤独,要学会坚持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才会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价值,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潇洒自在的过一生。

第三篇:《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1

从未想过,一部散文,能让人在读第一段时就深感震撼,读了两三页时就湿了眼眶。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多么美丽的句子,韵意悠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情和心绪。

“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多么细腻的孝子!在本应大大咧咧、胡搅蛮缠任性而为、满身是泥的年纪,还是孩童的作者对身边绝大部分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竟拥有如此细腻入微的感知,何其珍贵,又是何其让人心酸。

正如作者的母亲说的:“咳,孩子,你还不该这么懂事的呀!”

母亲日夜纺织,天灾欠收,母亲只撇稀饭上的汤喝,父母同甘共苦的爱情,长子辍学挣钱填补家用照顾弟妹,母子情深,长子自学成才……所有催人泪下的俗套的故事竟都汇聚到这篇小小的散文中,仅对自己生活中熟见的场景的描述,已让我感动得心中只剩下柔软。

我想贫穷和困苦中,并不缺乏幸福吧。

《自在独行》读后感2

《自在独行》这本是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粹,翻开书之前我以为这里面都是内心孤独的寂寞与冲破孤独之后的淡然。而看完书后才明白这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一段以异于大众的处事角度写下人生中遇到事、物、人的看法的文集。

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你独自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书中共分五个板块:生命的睿智、人世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天空的.禅意。分别记录了作家生活中的人、事、物、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与审美: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行于天地。

书中写感情、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世俗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懂得孤独的真意,在生活里多些从容潇洒。文章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深刻叫静虚村记,文章大致内容是作者想寻找一片“安宁”之处,来到乡下租住农房,享受清净、自在的写作生活。如今想在这闹市中寻找清净之地简直或者无疑是件大海捞针之事。自在、独行是一种享受安静、独自经历,又不脱离世俗的人生境界,愿所有人都能放下包袱,享受生活做一个勇敢前行的独行侠。

《自在独行》读后感3

得这本书起初是看到贾先生的文字,触动了我。作者对孤独的阐释,使人内心宁静,新生淡淡暖意。

作者讲述从小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古朴自然,对家中物的钟爱犹若至宝,每每感叹作者辞藻可爱华丽,使人深感体会,感同身受。

在独处的时光里,作者感受到的生活细节唯美舒服,使人身临其境,说到秦腔和在商洛的`人文环境,好像已经穿越到作者身边一起感受一样,这种用艺术的心情去生活需要去慢慢培养,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至少缺少发现美。

看完这本书,有通透之感,所谓孤独,人就是孤独的来的,孤独是一杯淡淡清雅的茶,细细体会品第一泡的苦涩,第二杯的醇厚,第三杯回甘。

孤独似年轮,遇到好日子愉快的成长,赶上风雨满满蓄积内在力量,作者对人生,对孤独用身边的物化作了一粒VC片,酸酸甜甜的,滴水无痕的治愈了我。

我虽看似淡定从容,实则内心焦虑不安,第一个目标达到后,茫然不知所措。

生活中目标方向是一定要清晰的,这非常重要,在无目标的时候,每日生活索然无味,如同行尸走肉,迈向目标,分阶计划是每日每月所要具体体现的,日子是一天天过的。

说到这里感觉过生活似在经营企业般套路。

多去感悟,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可爱,生活将妙不可言,感恩今天无病无灾,生活美满。

很久没有打开微信健步了,今天第一天就得了第一名,一万九千多步。

《自在独行》读后感4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豆瓣好书排名第一的《自在独行》出自贾平凹先生笔下。

是贾平凹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他在这里谈感情、聊爱好、述人生、品社会、讲禅悟,笔法洒脱,情感细腻,娓娓道来。谈感情,细腻柔软;聊爱好,万物勿志;述人生,包罗万象;品社会,有声有色;讲禅悟,持静守神;言而总之,“长河落日圆”、“悠然见南山”是对此书最好的诠释。

书中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开篇,谈他的母亲,阅读之时,数度潸然泪下,对于母亲,贾平凹打心里佩服和敬仰。一个典型的西北女人的形象,更是中国千万母亲高大形象的化身,孱弱的身子里面透出的是倔强、坚强、坚韧的性格,在贾先生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他有书可读,日夜摇着纺车,日子穷但思想不能穷,穷生活但不能穷孩子”,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旧社会小脚女人的思想,不能不让任何一个读者都会产生由衷地钦佩。贾平凹先生写母亲,心是软的,字是润的。

贾平凹的独行世界,大有“雨打芭蕉、闲庭信步”的洒脱,当然,活得真叫一个自在!

第四篇: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一)贾平凹的书,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这本在2016年京东购书畅销榜名列前茅。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百度)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百度)

这本《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粹。初始读来,感觉平实无华,朴素普通,甚至感到有些名不副实。慢慢读下去之后,文字越来越有味道,渗入了明清小说的节奏和韵律;体悟越来越超然,以世间万物为镜映照己心;精神越来越自在,挣脱了物役的束缚和羁绊遨游天地间。总的来看,有几个感悟。

情之深恸。书中有几篇散文回忆母亲纺车、父亲喝酒、儿时上学,情感质朴,动人肺腑。“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母亲与纺车融为一体。描写母亲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敬重,更让人痛彻心扉,肃然起敬。当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写信与母亲离婚时,母亲说:“龙儿给爸爸回信,就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当纺车坏掉,我偷偷把爸爸藏的书准备拿去卖掉时。母亲一个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骂道:“给我买纺车,我那么想买纺车的?”我说:“不买新的,纺不出线,咱们怎么活下去呀?”母亲气得浑身发抖的说:“活?活?那么贱着活,为啥全都不死了?!”是啊,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我觉得这也是对世人之问:难道我们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

世之百态。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世态炎凉感,正是历经了人生得失、人情冷暖、背叛欺骗、劳燕分飞、趋炎附势、疾病缠身、虚以委蛇、勾心斗角,等等。作者才痛彻地把自己与世界剥离开来,宁静地走进孤独。写出了《说舍得》《人病》《朋友》《说奉承》《说请客》《关于父子》等文章。“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子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猫头鹰就是一个神”“奉承换句话说是献媚,献媚就是送上女之色,是妓的行为,那么,既然有了妓,妓使许多人变成了嫖客,嫖客得性病就让他自受去吧”“我是最能交朋友的,殊不知我的相当多的时间却被铁朋友占有,常常感觉里我是一条端上饭桌的鱼,你来捣一筷子,他来挖一勺子,我被他们吃剩下一副骨架”“但做儿子的绝不会爱自己的父亲,就是爱,爱里亲的成分则少,属的成分要多”.这些都是作者体悟世间百态后的感慨,没有了抱怨,只是平静的诉说。类似的还有很多,有时间可以细细品咂一下。

人之出离。这本书时时处处流露出了一种孤独感,这份孤独的根基在内心宁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出离,出离世界看世界,出离人生看人生,好似跳出了三界外的行者。《看人》这篇文章体现的最为明显,他在街上看人间百态,好似自己是上帝一样,冷眼看世上忙人。通过看人,他悟到:人活着是多么无聊又多么有意义,人世间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这让我想到了加缪的《局外人》。不同的是,一个表达对世界荒诞的无能为力、无动于衷,充斥着冷漠,甚至连冷漠这种感情也是一种浪费;另一个是对世界荒诞的超脱,把内心作为一个世界,在宁静中重塑宇宙天地。正如作者讲的,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物之灵性。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刚以为作者摆脱了物役之时,他又翻回头来钟情甚至痴迷醉心于物。哈哈!这个感觉很有意思。有点像出世后再入世的味道。书第四、五部分,是万物的情怀和天空的禅意。这里写了收藏的各种奇石、古琴、拓片、动物骨架以及大自然中的落叶、树木、风雨、文竹等等,他给它们赋予灵性和灵魂。这让我想到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曾七天坐于竹林里格竹子。作者似乎也是在格天地万物。比如,格法桐,“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格桌面,”万事万物在天地宇宙间,或许是有着各自的生命线路,这天地宇宙也或许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那我呢?我想象不出用刀将我断开,那躯体的截面上一定也是有这种路线了吧?从此面对桌面,我自我感觉,我是一天天豁达、成熟、坚强起来,我热爱起我的生命了,热爱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着一个我。“格卧虎,”一个人的文风和性格统一了,才能写得得心应手,一个地方的文风和风尚统一了,才能写得入情入味,从而悟出要做我文,万不可类那种声色俱厉之道,亦不可沦那种轻靡浮艳之华。可见,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可为文,当你赋予万物之灵时,就建起一个唯我的价值体系,在这里你就是上帝。这让我想起了尼采的狂言“我是太阳。”

另外,还有第三部分独自走一走写的别有风味儿,写出了每个人骨子里面的流浪情怀,脚踏大地的踏实和敬畏。尤其是《白浪街》描写三省人惟妙惟肖,诙谐幽默。世界这么大,我们真得去看看。

最后摘一段《说死》中陕西镇安县的一次葬礼,几人围着死人敲锣打鼓唱孝歌,其中一段在唱:“说一声你死了就死了,亲戚朋友都不知道。亲戚朋友知道了,亡人已过奈何桥。奈何桥七寸的宽来万丈的高,中间抹着花油胶。大风吹来摇摇摆,小风吹来摆摆地摇。有福的亡人桥上过,无福的亡人被打下桥。亡人过了奈何桥,从此阴间阳间路两条。社会主义这么的好,你为什么要死得这样早?!”哈哈,社会主义这么的好,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自在独行读后感

(二)老徐

作为“小小书院”开院第一本共读新书,这本书是我推荐的。为什么第一本书推荐贾平凹的新书?真的是有我的情节在里面。在我上高中及大学期间,陕西有三个最牛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在90年代初,横空出世,震撼文坛,形成了文坛著名的“陕西作家群”现像,风光一时无双。其代表作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秦腔》、《废都》。我在大西北兰州上的大学,期间,没少读他们的书。这些作品,不知道在当时及后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可惜路、陈天不假年,都已离世,只有贾还活着。贾很牛,每部作品都很棒,水准极高,当然,也颇有争议。()贾也现年事己高,后续作品会很少,所以选择了《自在独行》作为第一本共读新书。

书的副标题为:写给每一孤独的行路人。周国平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李白曾发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行吟。佛说:“色即是空”.仿佛文人与先哲,最后的状态,都归于孤独。在此处,孤独不是痛苦、失落、孤单等贬义意思,而是一种坦然、平和、安寂的本真状态。“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这和心学大师王阳明强调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简直是一种意思的两种表述!全书作者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观物、观景、观人、观心、观人间百态、观人生万种风情,一个自在观世音。

在《纺车声声》中,主要描写他的母亲,于其父亲在外服刑期间,作为母性所散出来的人性光辉,时光虽然艰难,但内心却是充满了温情和阳光。多少次,越在历史苦难的关头,女性的光芒就越发闪耀,作者的母亲同样如此。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同样一个女人,作为女孩是一种表现,作为母亲,则有万种刚强,是什么东西会让同一个人有如此大的不同呢?这是每一个读者都应该去思考的。作为受难者的少年,作者在苦难之中,有万种理由选择逃避、黑暗、自弃;但他却表现的是阳光、希望、向上。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是可贵的人性,二是他们是母亲的作品,是父母品性的一面镜子。

“大口袋中,插一只钢笔的是小学生,插两只钢笔的是中学生,插得更多的,则是修钢笔的了”.作者在《看人》中的几句话,立马把我带回了我上学的场景,是的,我们那是这就这样,不同的是,我们插的是圆珠笔,只有家里条件特别好的人,才有可能插根钢笔的。“赌博桌上,仅看着一双双参赌人的手,也就知道了这一个赌徒是多么迫不及待,那一个赌徒却是胸有成竹”.读到此处,真的是忍俊不禁,作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字的。真想好奇的问:贾大哥,在赌桌上,你是哪双手?

《关于父子》中,我们会看到父亲在儿子面前一种尴尬的存在。一颗本是柔情的心,但却要装着用棍棒来表达。做父亲的都希望儿子像蛇脱皮一样的始终是自己,但几乎是每一个儿子,都想在成长过程种发生裂变,不想做父亲的影子。“枕边无伟人、近处无风景”,在现实生活中,父子关系好的不太多,母子关系好的却很多。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父亲和儿子彼此是站在人生的不同结点在看对方,且彼此不敢宽容。父亲在成熟的年纪时看儿子及对儿子提要求;儿子是在年小的时光看父亲及对父亲提要求。一个是风尘满霜,看到过太多的人间困苦,想到的是平平安安、规规矩矩做人,才是正道,才会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儿子;一个是少不更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想到的春风十里、鸿鹄之志,才会看到父辈的不完美,才会想到去做另外一个自己。他们其实都没有错,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因为不能接纳自己,所以才会有些天然的违和,所以才会说“父子是前世的冤家”.等儿子长大后,大多数会成为父亲一样的人,那时,他才能了解父亲。而父亲,这时候已经老了,又变成一个老小孩了,又能了解儿子了。所以啊,他们是彼此轮换着过一生的啊!

必须得说一下《秦腔》。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只能用一样东西去形容西北人的话,那是什么?我肯定会说是秦腔。刚上大学第一天,大家互相介绍,同学中有一个陕西凤翔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此地是秦腔和西凤酒的产地),开口就来这么一段秦腔,当时全没有听明白,但那个精、气、神和动作,把我这个来自江南也算纤秀之士的同学,半天震得回不过气来!心中在想:这不是鬼哭狼嚎吗,这也叫戏!?但是从此,秦腔就一直安在我心里了,我也开始就关心上了。后来在电视、电脑及现场看过秦腔的表演,记得后来还上过春晚。越来越认为秦腔是人用来和鬼交流的工具,表演者不上台时,平静且木讷,一律的清刚。只要一上台,立刻就换了一个人,进入了民间传说中的“跳大神”状态,眉飞色舞、行为癫奇、如泣如诉、撕心扯肺。我们常见的是:在斜阳将落的农舍旁,旁边有刚卸下的农具,骡子还在大口的喘着粗气。台上一群人在撕心裂肺、地动山摇、惊天动地泣鬼神般地表演。台下一班如痴如醉的观众正在静观,情绪随着台上的表演此起彼伏,有时郁闷、有时高亢,仿佛台上台下正在合演一出戏,天衣无缝般的配合。这一刻,好像所有的不快都抛开了,陕北的老农正饮着醇美的烈酒、那么开心快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正是这种快乐,让他们在侍候贫瘠的黄土高原时,能宽慰自己,繁衍人类,延继文明。

我想,此刻,应该在台下的某个地方,贾老这杆老烟枪,在深吸一口兰州老烟丝后,看着吐出后袅袅升起的烟圈,一定是快乐的。他一定可以在其中见己、见人、见众生吧。此刻,江山万里如泥,不如半日闲逸。他一定会说:是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的最大“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

(三)《自在独行》贾平凹散文集读后感

许彩宝

《纺车声声》

从未想过,一部散文,能让人在读第一段时就深感震撼,读了两三页时就湿了眼眶。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多么美丽的句子,韵意悠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情和心绪。

“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 “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多么细腻的孝子!在本应大大咧咧、胡搅蛮缠任性而为、满身是泥的年纪,还是孩童的作者对身边绝大部分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竟拥有如此细腻入微的感知,何其珍贵,又是何其让人心酸。

正如作者的母亲说的:“咳,孩子,你还不该这么懂事的呀!”

父亲被文革,母亲日夜纺织,天灾欠收,母亲只撇稀饭上的汤喝,父母同甘共苦的爱情,长子辍学挣钱填补家用照顾弟妹,母子情深,长子自学成才……所有催人泪下的俗套的故事竟都汇聚到这篇小小的散文中,仅对自己生活中熟见的场景的描述,已让我感动得心中只剩下柔软。

我想贫穷和困苦中,并不缺乏幸福吧。

《我的小学》

像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样的乡村,这样的学校,浓浓的黄土气息,浓浓的旧中国北方乡村味道。我似乎都能看到,我的面前,站着一个刚从古老的祠堂教室出来满身满脸都是黄土的孩子,嘴的上方正一长一短地挂着两条鼻涕,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要流到嘴巴里去了。也许他还会试探性地伸出一点点舌头尖儿舔上一舔,嗯,似乎味道一般,继而一脸平静地跟继续小伙伴们溜土坡、潜水塘去了,丝毫不认为舔鼻涕是什么让人难为情的事,留下我站在原地,愣愣地,有点惊讶,有点想笑,嘴角不知觉就上扬了,心里只觉得可爱和温暖。

虽然我和这孩子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我们的童年连周围的树木和小动物都完全不同呢,但我也试探性的舔过鼻涕,嗯,味道确实一般。

因此,又觉得像是这个世界我已熟知,我们的童年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至于周围景色,电影中书中已无数次见过这些场景,在北方读书的几年,也已熟悉北方的环境,但旧时的农村毕竟不同吧,而我当年在宁夏的黄土高原上看到的那些孩子,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个贫穷的地方,曾在我的梦境里无数次的出现。我想再去一次。

那个童年的启蒙老师,皮肤白皙声音好听的女老师,也许还有些胖,正是我的梦想呢,心中满是对孩子的爱,敢于承认错误,心思细腻,包容孩子的过错并不吝大力表扬,引导孩子不拘一格敢于打破成规,在孩子的关键期给他们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助力,就如那只为作者珍藏的秃了的毛笔。

遇到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而我,想成为多几个人的幸运。

第五篇:《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一)齐市八中 王莹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读书心得。其实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我却是一个愿意认真读书的人。在泛读和精读两者间我更喜欢精读,喜欢静静的品味。我认为读书是一个过程,要经历找书、读书、品书三个阶段。这样才能做到精读一本好书。

作为语文老师,经常有人问我要不要让孩子补作文和阅读,为什么孩子没少读书写作文还是很吃力。其实我认为问题主要是在于我们的阅读更多的是拓展知识面的泛读,而缺少了带有兴趣的深入精读,内容是记住了,但是没有细腻深入的情感体悟,所以学会找书和品书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学修养,甚至提高品味人生的能力,才能让你的读书从无意识阅读变成有意识阅读,这样收获才越大。

假期我无意中看了一部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逍遥游》,我很喜欢就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一名当年语文学的超好的学生和我分享了他的观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说到了“自在”,说到自在庄子《逍遥游》一文就深入浅出的论述过,但我们不是圣人神人,所以做不到逍遥,于是我们的生活少了从容和自在。在这样的契机和阅读兴趣下我找到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

这本书是贾平凹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 “鬼才”。上大学我读的贾平凹的第一本书是《废都》,最后一本是《怀念狼》,印象中他的文章极具叛逆性、创造性,文字中透露出敏锐的观察力,其实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但是他的农民模样却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

毕业15年,我又一次品读了他的文章,对他的文章有了更深感悟。他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体察、个人情绪的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皆可入文。这是对传统的散文写作的一大突破。在他的文中,不难发现一颗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他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经常忽视的景象,并做到引人入胜。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

《自在独行》,独行与自在是一个看似多么矛盾的话题,但是贾平凹却在独行中获得自在的精神享受。其实什么样的人孤独呢?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只会偶尔做一声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凶猛野兽。贾平凹是孤独的, 文章开篇,一架纺车,“嗡嗡”的响着,飞转的车轮低低地吟唱拉开了贾平凹孤独生活的序幕。童年时父亲缺失,和母亲艰难度日,热爱学习却被迫辍学,平日里在母亲同学面前十分坚强,晚上仰望星空而流泪,不知所措,即使后来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他的孤独却未有消解,世间庸人来往于他的生活,作为名人,他只觉越发孤独,没有几人能真正理解他,他的内心世界是苦涩的。但是他的孤独却与众不同。

贾平凹在灵魂中独行,他在鲜活的体验中感悟人生。《看人》一文中,他说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他看到了陌生人相视时羞涩的笑容,听到了人群中衣服磨蹭和头发飘逸的声音,感受想象出服饰、肢体、语言种种形态背后隐藏的故事,感受到了芸芸众生光环背后统一的平凡、平淡,所以他认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默默的看世界,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宽释不如意,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贾平凹在灵魂中独行,他在率真的追求中书写人生。《好读书》中说读书就要受穷,好读书就别想当官,但是好读书也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其实说白了就是脱离了物质享受我们还可以在精神上获得满足,这也许就是文人的酸腐,也许会有人说这是阿Q精神,但是如果你知道阿Q,就说明你在读书了,而贾平凹寂寞的独行旅程中,就是读书让他变得从容洒脱。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孤独,人们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打击和迫害,你若不优秀,你就将平凡,你若继续前进,终于使他人无法赶超,于是大众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偶像,甚至是圣人。偶像和圣人都是真正孤独的。那我们如何在迷茫找不到出路,在屹立塔尖高处不胜寒时,摆脱孤独获得宁静那,那就需要静心。

更准确的说是心静,心静自然凉。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作者收到了一封让人心感清凉的信,配以沁人心脾的绿茶。信中除却日常的寒暄,还有这样一句话“读诗能耐热”后面紧跟一句“慢读即可安灵,灵魂安妥,酷暑便是清凉世界。”读完信,作者在漫漫夏日中伴着诗卷忘记了炎热。读完这篇文章,我在漫漫寒夜中感受到了静心的力量,亦或是其带来的温暖。静心读书,静心品诗,静心享受生活。在如今这个每人与时间赛跑的社会,这一份静心是多么的可贵。孤独的行者,因这份静,有了开阔的眼界。因这份静,就有了凉爽的夏日,有了美好的生活。

贾平凹的散文是与众不同的,他曾说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和典型的人物形来吸引人,它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示”。我读贾平凹的散文,不仅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更为他独特的感悟而拍案叫绝,不仅可以获得心灵深处的震撼,更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所以或配一杯清茶于午后,或煮一杯咖啡于深夜,静心品读体味,在他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中感受他俗世的智慧,生活的趣味。

对于匆匆的路人来说,平凹的这部文集只是用来附庸风雅的玩物。()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不虚此行!孤独的行者,他们并不孤独,他们以山水为友,天地为伴,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孤独。

文章中曾写道这样一个作家:当他的名声流布全国的时候,对他的诽谤也铺天盖地,他总是沉默着。当有一次“我”向他阐明事理的时候,他泪流满面,并说了一句“我并不孤独”,然后匆匆走掉。或许是这个作家的“忍”,或许是他的“坚”使他最后成为文化界的著名作家。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总是另眼相看。他们在一片污浊的世界中,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坚持自己坚持的,喜欢自己喜欢的,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所以当我们学会宽释、懂得从容,能够静心,隐忍坚持,也许你就不再孤独,最后借用贾平凹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讲话:愿每个人都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独行的生活里多一些洒脱和自在。

《自在独行》读后感

(二)刘鹏

自在独行是果敢之心和洒脱之行。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贾先生也喜静,但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下载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贾平凹《自在独行》有感:我就想任性一回

    我就想任性一回——读贾平凹《自在独行》有感伊若贾老先生说,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

    大学语文 读书报告-《自在独行》-贾平凹

    娜仁高娃 2016050234 16级三班 读书报告 明灭萤火,而观风行 ——读《自在 独行》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选有感 “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

    素读心得

    感受“素读”经典之美 ------听陈琴老师讲座有感 涌口小学 王晚虹 这个学期,我校积极响应教办的要求,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学初,我们早已把开展经典诵读的方案写好,连......

    读《瓦尔登湖》有感:匠心我心寂寞独行(精选五篇)

    匠心我心 寂寞独行--读《瓦尔登湖》有感蔡东海"一个单独旅行的人要今天出发就出发,而结伴的却得等同行的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之前可能要耗费很长的时日"--亨利·戴维·梭罗自心......

    读弟子规有感-刘素珍(xiexiebang推荐)

    读弟子规有感 汇诚园:刘素珍 看了《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不断提高。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

    读刘素娥《白妮》有感大全

    情系桑梓—— 读刘素娥《白妮》有感刘杏芝有位哲人曾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谈话。读作家刘素娥的新作《白妮》给人的就是这种心灵的享受。她怀着对家乡这块热......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读瓦尔登湖有感)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读《瓦尔登湖》有感 有这样一个人,孤身住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修建房屋,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夏去冬来,春耕秋收,自给自足地过了好些年寂......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有感:花开自在

    花开自在——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有感"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现在,你可以想象了。有一朵花开在了你的心上。对,一朵花,一朵你最最喜欢的花……"伴着悠扬的音乐,王崧舟老师开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