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

时间:2019-05-15 16: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

第一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

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性格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却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的行为习惯等也纳入了学生的考评之中。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相反目前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被置于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一个人及时再有才华,若其没有基本道德,只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小学作为每个人离开家庭的第一个集体,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地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为这些青少年感到痛惜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学校教育的失败。正是因为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种种不尽如意的地方,无法使学生自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这些学生在接触到社会不良影响时,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至关重要。

一、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一定的道德教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礼仪教育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教育等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国家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教育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德育教育。虽说目前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广大家长同样对于学生分数及其重视,每次家长会首先询问的必然是孩子的分数,而不顾及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现在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德育教育方面深有体会。班级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之余,根据学校的安排也有序地参加钢琴班、舞蹈班、手工制作小组等活动,每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动手操作、思维训练以及合作意识。在这些课外活动的促进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学校、家长以及老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该让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充分发展。

其次,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衔接。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往往采取一些说教方式,而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同时学校与教师存在沟通不及时、交流甚少等,无法将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及时反映给家长,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断层,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小学德育工作策略的思考

首先,学校领导以及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是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从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之余,多开展一些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认识,获得感悟,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本月是李千小学感恩月,学校制订了“孝行十个一”的活动内容,比如:每周给父母洗一次脚、每月读一篇感恩的文章、每月帮父母打扫一次卫生、每月给父母长辈一份满意的答卷、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话等等,孝行十个一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简单却很少去做的事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从小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践行。

德育不应该仅仅是思想品德老师的事情,应该是全校领导、全体教师的事情。校领导可以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道德的教育,从而将学校塑造成一个德育教育的良好环境,做到时时处处存在道德教育。

其次,要重视道德模范的作用,将传统说教方式变为言传身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独立人格还未形成,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道德教育不需要老师空洞的说教,所需的是教师的亲力亲为,教师的模范作用。举个例子,在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时,比起空泛的说教、严厉的批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主动拾捡地上垃圾会更有成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德育教育能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顺利衔接与贯穿。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贯穿小学教育的始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性格、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时,学校应该时时刻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定期举办家长会,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同时也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将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表现联系起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最后,学校要开展多方面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践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不能仅仅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局限在理论方面,而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但只要抱定一个态度:持之以恒,不放弃。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第二篇:对德育教育的一点思考-德育

对德育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现阶段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不把德育放在首位。建国以来到现在,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呢?大家都有目共睹,国民的德育品质和国民修养不是在进步,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是在倒退。那原因何在呢?

第一、德育教育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教导孩子“做共产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大而空的东西。幼儿园、小学学生能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吗?应该教育他们的是“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感性的东西。而到了高中,反而不讲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接班人,却天天在讲“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甚至完全倒置,这不令人可笑吗?

第二、德育教育具有太强的政治目的。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人的需要,德育教育也应如此。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无不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那么德育真的是人的首要需要吗?德育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毫无疑问,精神需要不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的第一需要一定是生理和物质需要。满足人的生理和物质需要首先应有健康的体魄和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因此体育和智育应先于德育。再退一步说,充其量三者并重或同步,绝不是德育为首。那为什么国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呢?

我个人认为:第一、国家设定的德育目标是为国家服务的,为统治者服务的。站在国家和统治者角度来看,这可以理解。但现在我们主张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应为人服务的,国家是人们的国家,而非统治者的国家,国家是为人们服务的,统治者也应为人们服务。因此教育应考虑人的需求和需求层次,德育教育也应如此。不应首先就上升到国家层次,不应太早打上政治目的的烙印,使得人们不愿接受或甚至反感。第二、为什么国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并非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忽视德育或甚至缺失。因为德育不是高考科目,德育也难以或者说无法用分数来量化。

第三、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说教重于体验。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探索中,没有教材,没有课时,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更没有检测衡量的标准。充其量就是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而且大多是说教的方式,教育效果不佳。也有强调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当中,事实上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第四、德育教育和整个社会德育环境不协调。

即便学校德育教育很成功,学生在校表现非常优秀。然而一走出校门,看到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亲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他们就迷惑了,甚至也走入了他们的队伍而导致学校教育功亏一篑。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是学校教育能解决的。既要国家制定合理切合人的真实需要的教育目标,也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共同来完成。

第三篇:德育教育-德育

德育教育

(一)一、学生的情况

姓名:杜义性别:男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自束能力较差。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其他调查资料

该同学今年13岁,性倔,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性格。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烦。

四、个案分析

1、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作为任课老师,我经常主动找他聊天、谈心,让同学们多找他交流,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则采取文火慢工的方法,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是他对学习产生乐趣。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杜义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身体强壮,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七、德育心得: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德育教育

(二)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朱某性别:男年龄:13岁六年级学生刘敏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四篇: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托起了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全部感情寄托。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德者才之主也,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德,在人之所以“立人”,人之所以“立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马光曾说过:“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徳者谓之小人。”足见德乃立人、立事之基础,那么人之德在先,对孩子的教育也必须德育先行。

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那么如何进行德育呢?依我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礼”。大家都清楚这句俗语——礼多人不怪,礼反映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都有礼可遵。我更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与社会生活多接触去懂礼、知礼、行礼。生活中我们是社会化的人,与人见面应微微笑主动地打招呼,寒暄几句,这是见面礼;与人有意见分歧时,应沉着冷静,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与朋友交,真诚为先,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其实“礼”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行礼,才不失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懂的孝敬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爱自己、爱家庭、爱事业。我们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了解生活,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时怎么样的,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家庭、为事业、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终会慢慢长大,他们会成家立业,会成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知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敬”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敬老”,不仅仅是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对每一个老人有尊敬之心,知敬也是知礼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恩”。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感恩,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感恩,心怀感恩。让他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生他养他,给予物质和精神;让我们感恩大自然,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扥给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让他们感恩师长,师长交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恩对他们好的人,因为他们爱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恩对他们不好的人,因为他们让他们认识生活。总之,心存感恩,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身为父母,我们是教育者,我们也是孩子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只有我们生活中言行一致,只有我们知礼、知敬、知恩,他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第五篇:对德育教育实效的理解-德育

对德育教育实效的理解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德育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让在多元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让老师可以对症下药、把握主动,既当教书的经师,更当好育人的仁师;既当好知识传播者,更当好人生领路人,至关重要。系统分析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教育思想,对如何增强当前德育教育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价值。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社会规范、法律要求等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德育教育的实效,既是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期待。在德育教育实效的维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从教育过程看:一是目标要求实。在制定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时,要切合实际,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尤其是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要遵循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性特点。二是过程要求实。开展教育活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不能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大,有的还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三是成果要求实。要使教育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中小学生向善向上向好的导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中小学生终身负责、对社会发展进步负责的基本责任,而不是为了单纯的管住学生而开展教育。

从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一是主体要务实。德育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其自身必须求真务实,做到爱、责、能、范的统一。爱,就是从事德育教育必须真心喜爱这项事业。所谓真心喜爱,就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从事德育教育。责,就是对从事德育教育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干好每一件工作。能,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教育主体实践能力的支撑。范,就是德育教育主体要为教育对象做出示范和表率。德育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别人的人,他要通过自己对教育要求、内容的理解和宣讲,使教育对象能够接受教育要求和内容观点,并且自觉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行为。二是主客体的互动程度。这已经成为影响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客体在教育结构中主体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使得教育者必须十分重视客体在教育中的参与度,不能简单地搞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信息沟通交流手段很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不能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这个客体。

从教育效果的评价上看:一是要紧贴实际。加强未成年人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学校德育工作要着眼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大处,更要着手于言谈举止的小处,在“具体化”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一定要紧贴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鲜明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不能自转、空转。二是要学生认可。教育的实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在开展教育之前,教育过程中,教育结束后,要十分注重学生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的态度。始终把学生认可度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三是要注重长远。不能仅仅满足一时的教育需要,而要着眼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长远目标,着眼育人的长远需要来开展教育。

从教育环境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看:一是文化熏陶。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二是舆论引导。主要是形成一种积极的、鲜明的舆论导向。三是求实导向。教育特别是着眼改造思想的德育教育,只有始终求真求实,才最有说服力。

下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文/刘迎新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

    德育教育心得-德育

    德育教育心得情景一: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萧萧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可昕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可昕,我们一起玩滚球吧......

    浅谈德育教育-德育

    浅谈德育教育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

    德育教育案例-德育

    德育教育案例(一)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上,而应更多地关注“人”。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

    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德育

    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文/许永华网络德育在近年来的信息化潮流中逐渐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德育现代化与自身突破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现代化背景下,如......

    中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德育

    中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

    青少年德育教育浅淡-德育

    青少年德育教育浅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一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