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的光影》读后感1000字
《荷花的光影》读后感1000字
原创: 王丹
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古色古香的装帧吸引了我的目光。深蓝色的布质书脊,乳白色的书皮,毛笔字错落有致的书名,搭配着两片荷叶和一支袅袅的莲蓬,朴素雅致,仿佛闻到荷的清香。细观之,这是孙犁老先生的忘年小友段华所著的一本记叙两人近20年交往的回忆录。说是小友,是对孙犁老人而言,实际现在作者已近50岁了,是一名颇有成就的作家诗人,这本书也是纪念老先生逝世15年所著,于今年年初出版。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记录了与孙犁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向我们描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文坛巨匠。
孙犁先生真诚善良。初次拜访孙犁时,段华还是一名初中生,趁暑假去京津旅游的机会到天津寻访老人。虽然事先发了信,到门口时依然忐忑。他不敢直接进去,就写了张纸条,央求在院里玩耍的一个儿童送进去。结果,孙犁老人的保姆很快迎了出来,连声有请。才一进门,就看到孙犁先生站在那里等着,见到段华,热情的握手,让座,倒水……对一个贸然登门的少年,70多岁的文坛宿斗毫无架子,亲切随和,教导这位晚生后辈作文,做人,生活……临别,还赠送自己新出版的四本书,殷殷题字,叮嘱他努力学习和写作。不仅对待段华这样,孙犁先生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无私地帮助和指导了许多热爱文学的青年人,自己却永远那么谦和低调,像深沉的大地,默默滋养着成长的树苗,喜看他们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孙犁先生勤奋智慧。孙犁先生20多岁投身参加革命,在抗战前线,他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与战友一起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小说奠定了孙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孙犁先生的理论功底十分深厚,1941年,他在冀中写成十几万字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在抗日根据地大受欢迎,对解放区群众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难能可贵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从牛棚中出来的孙犁老人重新焕发了创作青春,在60多岁到80多岁的晚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10本作品集。“言何耕堂已老荒,劫后十种吐新芳”,篇篇散文、杂文、书论、文论等,回忆跌宕人生,谈论创作经验,研究经史古籍,探讨文艺人生,老人用刻苦和勤奋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孙犁先生淡泊宁静。新中国成立以后,孙犁先生就定居天津。在繁华的都市居住近50个春秋,但他的家里一直简单朴素。屋里除了桌椅就是书橱,没有电扇,没有电视,没有冰箱洗衣机,甚至连一架像样的收音机都没有。每次段华去看孙犁,老先生都是坐在一张旧桌子后面的破旧藤椅上,读书写作,心无旁骛。孙犁吃饭简单,所爱者唯有喝粥。他还幽默的写了一篇《吃粥有感》,“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捧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板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该书的作者段华,河南淮阳人,是我的老乡。而他所就读的南开大学,与我的母校天津大学仅一墙之隔。作者在书中记述了他大学期间看望孙犁老人的情景,熟悉的地方,让我觉得宛在眼前。当时孙犁住在鞍山西道,就在天津大学北侧。段华从南开大学西北村的一个小门进入天津大学,那个小门就是两校隔墙的小门,我们上学时也经常出入。穿过天大,从西北门出来,过马路就是孙犁先生住的学湖里住宅了。作者写到,“天还早,城市还没有完全从沉睡中醒来。小区里也很安静,我陪他走着,他的拐杖在地上慢慢敲击,嗒,嗒,声音清幽,伴随着他的步伐,传得很远很远……”
第二篇:光影婆婆的图书馆读后感
《光影婆婆的图书馆》的读后感,作者是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光影婆婆的图书馆读后感,读后感《光影婆婆的图书馆读后感》。文章是根据《光影》连载版第13章《小盒子和吞吐器》写成的,虽然大量引用了原作内容,但对小朋友而言已经处理得很不错了。与《时间之城》不同,《光影婆婆的图书馆》以及《钟表店的时间木偶》是我专门为小朋友创作的童话,希望日后能推出单行本。
第三篇:《荷花》读后感
《荷花》读后感
《荷花》读后感1
今天,我在百看不厌的《作文选》中读了《荷花》这篇文章。
《荷花》这篇作文讲的是:小作者全家去公园看荷花。同时“爸爸”问小作者和他弟弟,“谁能说出荷花的好处?”小作者的弟弟抢着说:“荷花香,莲蓬子可以吃。”小作者说:“荷花美,它的根——莲藕也可以吃。”“爸爸”说:“荷花的好处很多,最可贵的是:荷花生长在污泥里,可它不怕,而且生长得清爽干净。”
小作者不但把荷花描写得很具体,并用它的生长条件来告诉大家:做人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能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我想,现在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光天化日下抢钱包、抢首饰、撬门进屋偷东西,甚至杀人吗?如果他们个个都能像荷花那样保持正义,不受别人感染,社会里就不会有这些小偷、强盗了,人们也可以好好地过日子,那该多好啊!
我真想让大家向荷花学习,让世界充满正义,充满和平!
《荷花》读后感2
荷花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可却被“吱呀、吱呀”的摇橹声打破了。
伴随着杂乱的.脚步声、说话声,荷花镇的早市就开始了。不少人乘船来到这里,本就窄小的小路更是水泄不通,来往的人也只能“见缝插针”。
这天,正好是阳阳的奶奶七十大寿,阳阳从城里回来,跟着姑姑去为奶奶买用于拜寿的礼品。
阳阳和姑姑东走西走,找到了一家蛋糕店。他们在店里订下了蛋糕预备回来再龋当他们走到菜市场时,叫卖声、喧闹声、吵杂声,更是震耳欲聋。
这本书充分利用了阳阳和姑姑为奶奶拜寿,买东西的事来体现早市的热闹。
《荷花》读后感3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张兴良教师以一个神话故事的诞生——荷花淀导入,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帮忙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很早就被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荷花淀”文学流派由此诞生,华北明珠白洋淀所以名扬天下!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读后感4
《荷花》这本书是由叶圣陶老先生的散文和小说构成的。
其中,《小蚬的回家》,这篇小说最令我感动,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模仿大人们刨鱼而残害了一只小虾。后来,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体会到了小蚬父母的悲伤,认识到动物的生命也很宝贵,重新把它投入到河里。小说写得自然活泼,对儿童心理体会得细致入微,表达了儿童对亲子之爱的美好追求。
叶圣陶先生宣扬自然的美和童心的爱,在当时具有争取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积极意义。通过《小蚬的回家》这篇小说,我也知道了不能轻易伤害生命。在生活中,我也受到了它的启发——尽量不践踏小草,不随意采摘小花,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的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神。让我们爱读书吧!
《荷花》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荷花的清香花瓣的清凉和它的冰清玉洁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你看文章中的这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色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多美的画面呀!仿佛我也身在其中,我从前只知道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这篇文章中的“挨挨挤挤”却让我知道原来荷叶是喜欢交朋友的,它们大家热热闹闹的在一起聊些什么呢?是在交流昨晚都做了什么好梦,还是在讨论今天都准备干什么,还是……
那支神奇的笔挥洒出了精美的`文章,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感觉吗?
通过对《荷花》这篇文章的阅读,我知道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在生活中就要处处留心观察,处处留心记忆。
《荷花》读后感6
在《荷花淀》轻柔的、乳白色的月光下,身体羸弱的革命知识分子孙犁,讲述的是一个极可怕的故事,一个轻生死的故事。临走时,水生最后交代女人的话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大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l。这是要女人去死。而女人也似乎坚决顺从。对他和对她来说,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并不是我的杜撰,小说的结尾,四个女人去找男人不果,返乡路上碰上了鬼子,她们想到的'也是死: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对死亡的轻蔑,给这篇小说的人物,立下了一个巨大的标杆,后来者几乎无法超越。
因此,对家庭的抛弃,跟对死亡的蔑视,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荷花》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课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文中写了荷花的美丽,荷叶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碧绿的'圆盘中间冒出两三片花瓣,荷花像穿着雪白的衣裳的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作者看着看着,以为自己也是一朵荷花呢。荷花不仅美丽,而且还有高尚的品质,她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我很喜欢荷花。
荷花是多么美丽、优美,可是,现在一些乱丢垃圾的人把荷花都弄受伤了。我看见有人在河里乱丢垃圾,我就对那些人说:“你们以后不要再乱丢垃圾了,要不然会把荷花弄脏、弄受伤的。还会污染小河,把小河也弄脏,还会对我们地球人身体有害处的。”他们听了都表示他们知道自己错了。
我想对荷花说:“只要有我们爱护环境的人,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平时都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样爱护坏境。
《荷花》读后感8
今天,我又拿起语文书,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荷花》来。
当我读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这句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旁边的一朵就是小姑娘,我和她一起嬉戏舞蹈聊天。小鱼说:“荷花姐姐,你好美!”我笑了笑,青蛙跟我说:“荷花姐姐,你能跟我玩吗?”我摇摇头,蜻蜓飞过来,停在我头上,对我说:“荷花姐姐,你能让我在你的花瓣上美美的睡一觉吗?”我点点头。
我从头开始看起,看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了不起”这一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妙,实在是妙!”如果真有这画家,那人们会让他画上上千、上万幅画!
读《荷花》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心灵中的一种美。
《荷花》读后感9
《荷花淀》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孙犁小说中诗性的特点。小说的开头就写到“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诗一样的语言,简练,优美。“跳跃着”三个字将女人编席子时的熟练写的淋漓尽致。还有接下来的一段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诗化了女人遍席子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读后感10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代表了解放战争时期妇女的新思想,也象征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步胜利。这些被解放的妇女加入到解放战争的大潮中,为全国的最后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荷花》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本书,荷花那不孤傲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荷花从不孤傲,一要开就是满地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该这样。
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试得了全班第一,得意极了,心想:“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学习,我有些不愿意,心想:“他自己不会学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开才灿烂,那才叫春天。”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话牢记在心上,鞭策自已。那些同学在我细心帮助下,学习成绩由中下进入中上时,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
我要学习荷花那不孤傲的品格。
《荷花》读后感12
为了丰富暑假生活,拓宽知识面,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适合五年级读的好书,我精心挑选了《荷花镇的早市》这本书,利用业余时间有兴趣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名叫阳阳,和她的姑姑、爸爸妈妈一起回乡给奶奶过七十大寿。于是,阳阳和他的姑姑到集市上买生日礼物。荷花镇早晨的集市卖什么的都有,卖衣服、买菜、卖宠物、买蛋糕......人也特别多,十分热闹。阳阳和他的'姑姑在集市上买了蛋糕、鞭炮、两只鸡、米酒;又看了戏,看了毛茸茸的小鸡。最后,阳阳和他的姑姑回乡下给奶奶过七十大寿去了......
通过读这本书,我可以看出,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依旧对平和安详、朴素洋溢人情爱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只有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荷花》读后感13
我正读着《荷花》这篇课文,读着读着,被课文里的精彩语句所吸引,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随风飘荡,翩翩起舞。
这时,一只蝴蝶飞来落在我身上伸长了鼻子左闻闻,右听听,大声说:“好香啊!”我说:“你好漂亮啊!”蝴蝶说:“我原来看见的荷花都是粉红色的,你怎么是白色的`呢?”我说:“我是荷花的一种,我最香,我的花蜜最甜。”它闻着闻着伸长了嘴吃了一口花蜜,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
一只蜻蜓飞过来,说:“今天我吃了100只苍蝇!可是还有些苍蝇,但是我的肚子都要破裂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小鸟飞过来,说:“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快乐了,他们正在玩儿捉迷藏,总是小猴子找人,小猴子蹦手蹦脚的,你说,它能找到人吗?”说完就飞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我正在读课文,并没有变成荷花。
第四篇:光影人生
光影人生
人生如一首歌,有高亢的旋律也有低沉的音符;人生如一汪大海,有汹涌澎湃的瞬间也有平静如镜的时刻;人生如一幅画,有鲜艳的色彩也有暗沉的渲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是荆棘满路还是洒满阳光,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迎接这一切,以洒脱的人生心态走好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都是在困厄艰险中找到人生的真谛,从而谱写出一篇壮丽恢宏的人生乐谱。
如一代文豪大家苏轼,他踌躇满志,励志为国家百姓奉献自己的一生,却遭受其他官员的陷害而被贬谪。尽管内心苦闷,郁郁不欢,但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忘情于山水之间,与友人对饮于赤壁之下,在自然风景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从而成就了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心境,更留下了一大批豪气万千的诗词。
再如,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他拥有世人羡慕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的音乐之路变得崎岖坎坷。他患上了耳疾,双耳完全失去了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执着,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流传万世的命运交响曲。
回望历史,再看今昔。
一代伟人钱学森,在留学海外,决定回国建设祖国时,却受到美国政府的反对,遭受软禁,失去自由。但依旧无法动摇他的炽热爱国情怀,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他终于回到了深爱的祖国。将自己的所学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上,研制出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所以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人生路途中的顺境与逆境。当你处于鲜花满路的途中时,切不可迷恋美丽的风景,沉浸于醉人的芬芳;而当你遇见人生的风浪时,也不必惊恐。人在旅途,少不了要风雨兼程。倘若人生没有磨难与挫折,当你回首时,也许会觉得人生乏味单调。
风雨后的阳光为何会比晴天时的阳光更加诱人,正因为它是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历经艰难才得以普照大地。
挫折是人生的绊脚石,但只要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人生的垫脚石。我们可以在风雨的洗礼中,让意志变得坚强,让脚步变得沉稳,让心灵接受洗涤,变得勇敢,淡然的接受一切苦难和欢喜。
光明和阴影才能交织完美的人生。
第五篇:光影爱情故事
光影爱情故事
2012级播本 张悦宁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所以当老师说写一篇关于爱情的作业时,我第一个就想到的就是那些爱情电影。
在我看来,爱情戏就是戏剧中的最低级形式,因为爱情不讲道理,可以胡编乱造,就好像画鬼,怎么画都可以。这并不等于说爱情戏不好看,事实上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看爱情戏,它满足了人类的偷窥欲和学习欲望,也正因为如此,爱情也成为编剧最爱的一个题材,爱情电影总是会大卖。
在本次的作业里,我要写一写我看过的那些爱情电影,浅析那些光影中的爱情故事。
《初恋那件小事》
对于泰国的青春片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初恋这件小事》突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校园味十足的海报、言情味浓重的片名,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这会是部好看的片子。好的电影会触动人心,当影片开头女主角的旁白响起,属于盛夏大喇喇的太阳、永恒的白衬衣、唧唧喳喳的少女、帅的耀眼的马里奥依次出场,我就知道,这次势必有很多人会沦陷了。
在我眼里这个片子分为三段,一段暗恋,一段互相暗恋,一段童话结局。“我喜欢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不是每个丑小鸭都会变成白天鹅,但是每个丑小鸭都曾细心的爱过:收集关于他的一切消息,记住他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为他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所有事情,那些好长好长的岁月只是想让他多看你一眼。为了他改变自己,变优秀、变美丽,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和他站在一条线上。爱的积极意义在于尽全力完善自己,那种进步的快乐是让人灵魂颤栗的喜悦,让人怀念的青葱岁月啊。如果有目标、如果你想要一个人,一定要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初恋是有多美好,冒点傻气的执着,永远珍藏在心底。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都挺淡定的,唯独最后一刻他说,我一直等那个人从美国回来,眼泪真的掉下来。暗恋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没有说出口,而暗恋最欣慰的结局就是我暗恋你的时候正好你也喜欢我。可是我真的已经不相信这种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了,要知道,初恋的美好在于,它没有后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再回头再淋它一次。”
看这部电影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无心回顾银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中。我的故事没有电影精彩,但是比电影真实。我的那些年,没有同学上课打手枪,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没有人人都艳羡的女孩。不过,我还是坚定不移的给这部影片好评,因为情感,回忆,以及真诚。之后我看过了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当读到沈佳宜收到“眼中的苹果”,终于感动的打电话给柯景腾时,我躲在被子里泣不成声。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的无价之宝。
这个美好的故事的结尾却不是童话结局。可是我必须得说,这个结局很疯狂,很帅气,很浪漫,很疯狂。但是我想知道,当沈佳宜走过红毯时,凝望柯景腾的那十秒钟在想什么? 是高中时期他故意冒着大雨剃来给她看的光头,还是大学时代他鼻青脸肿的在那个无聊的擂台上被丢在自己脚下,又或是那个惊心动魄的地震夜晚,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敞开心扉。
我不知道,但我想,坐在台下的柯景腾应该也会看见曾经的自己吧。那个用尽全力喜欢沈佳宜的自己。
那个无时无刻都在发着光的自己。那个自己也很喜欢的自己。
我当然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这个结局,明明一部爱情小说,男女主角却从来没有在一起。或许就像蔡康永说的那则寓言:在宁静无人的山谷里,有一只小鸟唱了一首有史以来最美妙的歌,然后就飞走了。没有人听到过,也没有任何证据。可是有谁能说这段歌声从来没有存在过?
反正恋爱这件事,如果你不认真,不勇敢,怕受伤,不管你爱多杀人,故事都会烂尾的。因为前路漫漫,如果你不发光,那个人怎么会看到你?
《失恋三十三天》
2011年底上映的《失恋三十三天》以89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投资获得了3.5亿的票房,成为了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这部电影的原小说来自豆瓣的鲍鲸鲸,她在失恋后,在豆瓣小组发泄失恋情绪,然后写下了这个小说。火爆了,被豆瓣文青各种膜拜,先是出版成书,然后被导演发掘,收购了版权,于是有了光棍节的《失恋三十三天》。
瞧人家这恋爱谈得,很悲剧。瞧人家这失恋失的,太TMD值了。大把的银子可劲儿挣哟~ 电影里,女主角黄小仙被劈腿了,而男友劈腿的对象是她的闺蜜。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扯淡更惨绝人寰的吗?于是,一个女生开始行使其悲伤和质疑人生的权利,于是,一条失恋后自我救赎和被救赎之路铺开了。
小仙同志,爱的舍不得,然后由爱生怨,自暴自弃,颓废不堪。在“男闺蜜”王小贱的照顾和帮助下被救赎。看这个影片时,我一面感叹文章的演技足够妖娆,一面感叹王小贱泡妞的手段之高明——不说一个“爱”字而把爱之刃插在对方胸间,真的是好凶。
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王小贱也受不了小仙那冷酷的自尊。无论是嗲声嗲气的河南女,还是年近花甲的金婚夫妇,都为小仙的救赎之路指引了方向。魏XX真的会因为“简单”而娶河南女吗?这个插曲是为了说明什么?而金婚夫妇的故事也是一种残缺的、未完成的美。在金婚故事中,也曾有欺骗。但是老太太告诉小仙,问题不可怕,主要是拿一颗宽容的心,用智慧用手段去解决爱情遇到的问题。最后,老太太没熬到金婚那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结婚、金婚、死亡面前,失恋算老几?谁没失恋过啊喂!
爱情不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没有爱情会死吗?不会。终有一天,我们也不再会被这种小文艺的爱情恢复论而落泪,因为知道失恋是三十三天后收获的不一定是新的恋情,只会收获一个更加成熟的内心。
为什么他会因为你的自尊就抛弃你、为什么看起来很2B的河南妹会嫁给高富帅?所谓爱情,能够长久的的原因就是平和与安宁。如果依然以一个最复杂的人格,或是最完美的姿态去等待爱情,那么真的很难等到爱情。如果依然以为陆然过后会有一个王小贱从天而降,那么你只能去看电影了。
我没有看出黄小仙有什么成长。她只不过是做了大部分失恋的人都在做的事,用一个新恋人抛弃一段旧回忆。我就得,要做一个敢于面对自己失恋时候的痛楚的人,并且长久的保持一段理智的单身,好好审视自己,选择如何对待背叛,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永远也改变不了爱情。那才是崭新的自己。
当冬天的风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脏,黑夜越来越长,当太阳被黑暗遮住,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温暖,发光发亮。活得开心点,就算失恋一千万次,也绝不过失态的人生。
《乱世佳人》
我为什么突然搬出来一部超级无敌经典影片?因为它是爱情电影里最经典的一部。很多很多人提到对影片中的小高潮拔萝卜片段如何难忘与感动,而我想说,真正触动到我的其实是另一个镜头:斯嘉丽牵着马车躲在桥下的沟里,下着大雨,桥上是行进的士兵,马车里是女仆、刚生完孩子的情敌和一个初生的婴儿,瑞德已在猩红的天色里与她分道扬镳,剩她独自一个女人在这战乱时刻带着一帮同样弱小无力的人前行在回家的路上,她曾经是一个富庶家族里的娇贵千金,却能在一切困难扑向她的此时如此坚韧地扛下一切担子,是何等的坚强。
这个女人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每一次瑞德离开她,她都无法接受地喊着“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可面对无法逃避的绝望的现实时她又永远如压不倒折不断的蒲苇般坚韧而坚持地走下去,她强大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勇气直至影片最后瑞德彻底地离开她时依然在她身上展现,她虽无助痛苦到极点,却从她终身热爱的塔拉庄园里再度获得力量。
另外,引用我认为说的非常好的一段对斯嘉丽的点评——“她自私冷酷,却在最危难时给了美兰最真诚的帮助;她喜欢在男人面前卖弄风情,却始终对艾世礼一往情深;她坚强独立,却会在午夜梦回时独自潸然泪下。然而她的迷人之处却是在此,她如此的真实”。斯嘉丽的自私、狡猾、任性,又或是坚强、专一,人性的弱点与闪光点在她身上共存,也由此塑造了如此非同常人的她。她的人生中的两次婚姻都是作为手段而嫁给完全不爱的人,她恒久专情于艾希礼,甚至只为了答应他的一句誓言而在战乱中照顾她曾仇恨的情敌,可最终换来的只是怯弱而犹豫的艾希礼对已逝前妻的无法割舍和对她的无法接受。而当她穿越迷雾喊着追赶瑞德时,她才终于明白那个反复出现在梦中的浓雾中苦苦追寻却不知为何物的东西正是瑞德,正是瑞德对她的真爱,而此刻一切皆晚矣,瑞德最终还是抛弃了她,撂下一句对她今后如何生活毫不在乎的决绝,消失于浓雾中。她没有得到所爱的,也最终失去了爱她的人。
有人说,斯嘉丽根本配不上瑞德,她太刁蛮任性。其实,任性才是一种真性情,如果斯嘉丽忽然褪掉刁蛮,变得像梅兰一样得体、完美,瑞德未必还会喜欢她。瑞德一直相信,他会用真心赢得斯嘉丽的爱,于是一直为她尽心尽力。当他认为一切都是徒劳的时候,斯嘉丽终于说爱他,他的精力却已经消磨殆尽,不再相信。他与斯嘉丽的爱情擦肩而过的那个背影让我忽然觉得,爱情真是一个真假难辨的东西。或许爱情根本就不存在,或许,爱情只是一句话,只是一个说法,无所谓真与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