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的童话

时间:2019-05-14 14: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影之间的童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影之间的童话》。

第一篇:光影之间的童话

光影之间的童话

电影,更多的以一种诗意化的符号来刻画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印象,串联起了深藏在心底里的丝丝回忆,这些回忆的各个瞬间并不能够简单的用几个或华美或朴实的文字来形容。那毕竟难以承载人心底里那么多的独特体验。在这铺天盖地的信息浪潮里,非得需要那么一些故事,声音,图片才能重新再唤醒那些曾经的事物。在荏苒的时光里,我们在经历,在寻找,在遗忘。但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角落,藏着一些我们陌生而又熟悉的时刻,那不仅仅只是所谓的人生酸甜苦辣,而是那些深藏着的,有时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却又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背某些人某些事所触动,而突然涌出的一层贯穿身体各处的感动,而这一切的一切,真是电影能带给我们内心的独特体验,这也就难怪,这光影的变幻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让千千万万的心灵沉醉其中。电影就是这光影之间的童话,用镜头来记录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让观者从中感悟世界,也看到自己。这次听了王小帅导演的访谈,真的感觉很幸运,并非只是那种单纯的见到了所谓的名人,因为这些往日只能从屏幕和书中才能看到的人今天以一种真实的形式存在于你面前,而是我能以一个更加真实的角度感受这些光影童话编织者的人生轨迹,能够真正了解他们想要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的生活态度,分享的独特的岁月回忆以及他们对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感。说实话,在今天之前我并没有看过王导的电影,只是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中国有着这样的一群导演,他们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曾经获得众多的荣誉,有贾柯樟王小帅,陆川等等,被称为中国的第六代导演,也就仅限于这样的认识。听了这场讲座,才连忙找来了讲座里谈论最多的《我十一》,把这部电影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突然发现这部电影虽然写的是发生在七十年代的故事,却和出生于九十年代的我的人生经历有着太多连接之处。一样的布满在布满岁月痕迹的教师,班长的起立声后一众带着浓浓的儿音却又特别一丝不苟的“老师好”,上课时笔直的身板,收在背后的双手,还有童音版本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当电影放到这里,耳畔传来这熟悉的音符,情不自禁的也哼起了这久违的旋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小孩脖子上挂着的一串钥匙,当初的我同样也是挂着这样的一串钥匙踏上上学的路。可能因为我家乡是在乡村,经济浪潮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席卷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所以就能够保留着一些往日的印迹。那个时候,爸妈都是要出去做事的,也没有爷爷奶奶的照料,并不像现在的一代,受尽宠爱,放学的时候爸妈不在家。未免回家进不去家门,就准备把钥匙挂在脖子上,放学了自己开家门。特殊情况下还要自己做吃的,就像片中的王憨,放学了要帮妈妈捅煤,淘米,看到这里就想起我当初自己妈妈不在,自己做吃的的情景,虽然仅仅只是下个面条,热热中午剩下的饭菜,但这的确是我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没有掺杂任何的水分,原汁原味的保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保鲜柜里。好像我那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蛋炒饭和煮方便面,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对方便面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许这种情感会一直延续下去,也许我将来不在吃了,但这段记忆是永远不会忘却的。自然放学之后的打弹珠,下河摸鱼也少不了了,那时候,树还很茂盛,水也很清澈,我也曾和伙伴们一起,卷起裤腿,跑到小河里摸鱼钓虾,这是一段至今想起来都感觉快意自豪的回忆。随手折根竹条树枝,绑上更从家里带来的妈妈打毛衣用的棉线,再栓上只剥了皮的青蛙或者直接用虾肉,摔倒水里就开钓了,运气好的话半天能钓到小半桶,晚上回家就让妈妈炒了吃麻辣龙虾,或者养着攒起来,等村里有收龙虾的小贩来收龙虾,就一起卖掉。有时能有十几块呢。对那时的我们,十几块就是一笔巨款了,大多都花在了买弹珠或买冰棍了。那时候,弹珠是一毛钱三个,冰棍是两毛和三毛。十几块能用一个星期了!感觉那才是真正无忧无虑,快乐的岁月。每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也曾经像王导一样因为偷家里钱买吃的被妈妈打了一顿,可至少那时不会有太多的无助和烦恼,不会盯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发呆,哪里有着广阔的世界等待着去探索,田野里有着无尽的野草等着我们点火烧着,看着干燥的秋风带着野火一路噼噼啪啪的烧过去,升起滚滚浓烟,留下一地漆黑的残灰。等着春天,依旧是这田野长出碧绿的野草,随手把一根,抽出草心,放在嘴里就能吹出清脆的曲调,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曾经挖过野生姜,摘过桑葚果,逮过小鲫鱼,也采过水茭白。这就是曾经的日子,是最真实的那些年。

现在再回家,好像已经看不到这些东西的,变化仿佛只在一夜之间。楼变高了,食物变丰盛了,服饰打扮也不想以前那么的单调了。现代文明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寿命的延长和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污染,带来以前未有过的疾病,带来了心里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感觉的遗失。那时候我最喜欢吃的是芹菜,而这现代化大棚里养殖的粗壮饱满的芹菜却不复当年的小芹菜的芳香和独特口感,吃起来只觉味同嚼蜡。在这得失之间,不免让人唏嘘感叹了。

一部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这么短的篇幅难以也不可能完整的还原最初的点点滴滴,它能显示的的只是那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抽象出来了的最能代表生活本质的共性,但却正是这些事物,能够打开我们记忆的闸门,让曾经封存在内心深处的潮水般的回忆汹涌而来,收获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感动。这也许就是光影童话的真正魅力所在。

第二篇:浪迹于法与童话之间

浪迹于法与童话之间

——雅科布·格林印象

初识德国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位名噪世界的“德国兄弟”。

首先值得提及的是“洪堡兄弟”——威廉与亚历山大: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以其在语言学、哲学上的著述,倡导自由主义,创办柏林大学而著称于世;其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作为近代地质学、气候学、地磁学和生态学的创始人而享誉自然科学界(德国的“洪堡奖学金”即以其名义设立)。其次是“韦伯兄弟”——马克斯和阿尔弗雷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作为社会学的巨擘至少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弟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在社会学(尤其是文化社会学,Kultursoziaologie)上的贡献亦令人瞩目,杂志报章屡有评述。

自然,最为全世界各国普通民众所熟知的,当属雅科布和威廉两位“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Jacob Grimm,1785-1863)与其弟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于1812年和1815年梳理出版的《家庭和儿童童话集》(Haus-und Kindermaerchen,俗称“格林童话”),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有趣的故事:“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狼和七只小山羊”、“青蛙王子”、“穿靴子的猫”„„。这一则一则耳熟能详的德国乡间童话,绽陈梦幻与纯洁,给这个急于成熟老化的世界。其纤柔宁静无潮无涌,如清泉流经千万人心溪间,轻起几分恬淡、欣喜。

不过,人们对格林兄弟的了解,大抵止于童话。俄国学者г·舍甫琴科在《格林兄弟传》的俄文版序言中曾指出:“格林兄弟属于这样一类知名人士,大概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多于了解。”的确,格林童话带来的过分显著的声名,反而遮蔽了格林兄弟的其他贡献,使我们知道的格林只不过是一个“单向度的人”。本文通过采撷其生平片断所要展现的,是作为一位重要的德国法学家形象的雅科布·格林。

求学于卡尔·冯·萨维尼

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出生于哈瑙(Hanau,德国黑森州)的一个法律之家。其父菲利普·威廉·格林(1751-1796年)早年学习法律,后从事律师职业,曾担任哈瑙“公国城市和地方秘书”和斯泰诺的裁判官。父亲中年因病去世,格林一家举迁至卡塞尔(Kassel)。格林兄弟在卡塞尔接受了中学教育,而且在以后50岁以前的岁月里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此地度过的。

出于对父亲及其职业的景仰,格林于1802年开始在马尔堡(Marburg)大学学习法律。这无疑是格林兄弟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拓展了青年格林的视野,也铸造了他们聪灵浪漫而又严谨求实的心性。

在马尔堡,格林兄弟系统学习了自然法、国家法、私法、刑法、司法方法论、继承法、债法、罗马法等课程。他们与弗里德利希·卡尔·冯·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1779-1861)这位未来的法学巨子的接触和交往,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文学创作和法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萨维尼比雅科布·格林年长6岁,1800年在马尔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从1800/01的冬季学期开始在该校任教,讲授刑法、罗马法、法律史和方法论等课程。1803年萨维尼

出版其成名之作《占有权》(Das Recht des Besitzes),奠定其作为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的地位。

格林在马尔堡求学时,萨维尼在事业上正崭露头角。萨维尼的课程是他们最喜爱听受的课程。年轻的格林被萨维尼渊博的学识、勤谨的治学态度和富有朝气而又不失谦抑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而萨维尼也对与其年龄相仿的学生颇为赏识。大家谈论投合,遂成好友。

位于马尔堡城堡脚下的萨维尼私宅,是格林兄弟经常造访的地方。在这里,萨维尼通过私谈,以“认真、明睿而且以所具有的极大的敏感性”把格林兄弟带入浩瀚无垠的知识领域和科学研究的世界。而且,也正是在萨维尼的社交圈里,格林熟悉和认识了一些时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如著名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海德堡浪漫派创立者克列缅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1778-1842)。布伦塔诺作品的非凡音乐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其飘忽不定的灵敏感觉,在另一方面型塑了格林兄弟的性格,使他们有一种“向往世界的无限性,渴望冲向天空”的浪漫情怀。这也是他们(尤其是威廉·格林)后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搜集、整理德国民间文学的主要原因。

谈到自己大学时的恩师萨维尼,威廉·格林这位在未来岁月中几乎完全与法学职业绝缘的文学研究者,在1850年10月31日柏林科学院为纪念授予萨维尼法学博士学位50周年而举行的隆重大会上,满怀深情地说:他(萨维尼)对于自己著作中历史方法的形成赋予了重大的影响。事实上,格林兄弟正是在他们的导师那里学会了一种在研究社会现象时珍视历史主义的态度,并将它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工作之中。

发表《论法之诗》等法学著作

雅科布·格林终身未娶,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锺爱的学术事业。这位伟大的研究者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证明日尔曼人自古以来就是以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以自己的社会发展而远远胜过其他民族的民族”(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客观地说,《家庭和儿童童话集》给他和他的弟弟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声名并不能完全使其在学界立足,真正得到学界认可的,是他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多项“严肃的”研究工作和出版的研究成果。雅科布·格林的研究领域兼跨诸多学科,这使之成为包括日尔曼民族语言、文学、历史、法学、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个独立分科在内的日尔曼学的奠基人。他所提出的语音对应规律通称为“格林(一译格里木)定律”。

1815-1828年雅科布·格林在家乡卡塞尔担任图书馆的第二管理员(zweiter Bibliothekar)期间,是其学术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在此期间,他与威廉经十几年搜集的民间童话第2卷出版;确立其大语言学家地位的扛鼎之作——《德语语法》问世。雅科布在一块完全的“处女地上”构筑了德意志语言规则的大厦。诗人亨利希·海涅(HeinrichHeine)称赞《德语语法》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

1816年,雅科布·格林在“历史法学派”的理论刊物——《历史法学杂志》(萨维尼和艾希霍恩[Karl Friedrich Eichhorn,1781-1854]主编)第2卷发表其第一篇法学论文,题目为《论法之诗》(Von der Poesie im Recht)。该文篇长77页,分14节。在这篇长文中,格林以童话作家的灵敏性和感受力,语言学家的丰富知识和法学家的眼光,考察了德意志古法(如《萨克森之镜》)的诗性因素和独特的民族性格。格林在文章的开篇即指出:“法和诗相互诞生于同一张温床。„„所以,诗中蕴涵有法的因素,正象法律中也蕴涵有诗的因素。„„我们有责任把它作为一项遗产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流传给后代。”他证明说:在一定意义上,诗是纯真的、虔诚的,它不过就是古代简朴的法(das einfache Recht)。例如,德国古法是象诗歌一样表达的。在德语中,法官被称为“发现者”,他们发现判决,就象诗人也被称为发现者一样(Trobadores,Trouveurs)。法官和诗人二者都是Schaffer(创作者,希腊文),他们创造规则,确定秩序。

在《论法之诗》之后,雅科布·格林相继出版了长达数千页的几部法律巨著,这其中包括《德意志法律古董》(Deutsche Rechtsaltertuemer,1828)和《智判询答汇编》(Die Sammlung der Weisthuemer,1840-1863)。前者是从一个“古代文化研究者”(Altertumsforscher)的角度对日尔曼(包括北欧、盎格鲁萨克森)古代和中世纪的法律制度(Rechtseinrichtungen)所作的一个资料汇集,它包括一个导论和6卷,涉及身份、家政、财产、计件契约(Gedinge)、犯罪和法院等内容。后者是格林搜集整理的德国乡间的智判询答(die baeuerlichen Weistuemer)而集成的资料,其中包含大量民间裁判者对法的解释,体现着“乡间智者”对法的认知和处理案件的智慧。格林对这些智判询答给予了特别高的评价,认为“它们在本质和内容完全可以同一般的民族语言、民歌相提并论”,“它们是德意志民族自然生成的法律自由、高贵式样的极好证明。新的、变化着的和不断年轻化的法律,在其外形上总是包含着纯正血统的古代法律风习,它们虽然长期以来不再被适用,但却被普通人所信奉,并且带着完全的敬畏„„。”

格林的后几部法律著作在法律史家那里只得到非常低调的回应(反响)。他们认为格林只是抢先将不同世纪的原始证据毫不费力地汇集在一起,他的工作只是“汇总和简单的叙述”而不是“思量、建构和诠释”。这种苛评是有失偏颇的,应当承认:《德意志法律古董》和《智判询答汇编》的学术价值仍然是独特而重要的,它们为我们了解一切日尔曼法律的历史关联提供了一种导引。正如R.Huebner的评论指出的那样,《智判询答汇编》对于法律所起的作用,就象《德语语法》对德语语言所起的作用一样:两者都可以看作是“巨大、浩瀚的德国古代文化研究的伟大篇章”。格林的法律著作也许在具体的问题点上是可以加以校正的,但作为整体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德国当代著名法律史家魏雅克(Franz Wieacker,1908-1994)在其大著《近代私法史》(Privatrechtsgeschichte der Neuzeit,Goettingen 1952)中,也非常公允地说:格林的所有法学著作都以其巨大的热情、想象力、散发着令人着迷、创造性人格魅力而给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德意志法律古董》还以其浩瀚的原始材料知识和语文体的精确性而著称。

正是由于其在法学上的贡献,雅科布·格林被列为自艾克·冯·雷普高(Eike von Repgow)开始500年以来德国重要的法学家之一,与艾希霍恩和格奥尔格·贝塞勒(Georg Beseler,1809-1885)并称为德国历史法学派“日尔曼支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格林与“哥廷根七君子”事件

1829年在卡塞尔由于没有获得图书馆第一管理员的职位,雅科布·格林便接受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et Goettingen)的邀请,担任该校文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其弟威廉·格林一同就职,担任编外教授和图书馆副馆长。当时的哥廷根大学(1737年建校)是全欧洲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集聚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一流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属人文荟萃之地。

格林兄弟在哥廷根的8年生活总体上是优裕而安定的。雅科布开设的日尔曼学、古代法律文献、文学史和文学资料研究的课程吸引众多的听众,使他获得了“更加受人尊敬的”快乐。在学术领域,他继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言、诗歌艺术和法学”课题的研究,并完成其语言学巨著《德语语法》第4卷,准备把它作为哥廷根大学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的献礼。在其哥廷根社交圈中,一些法学界名流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其中包括当时仍然健在的古斯塔夫·胡果(Gustav Hugo,1764-1844)。胡果自1792年起担任哥廷根大学法学正教授,由于其在罗马法文献资料的考辨和法哲学学说上的贡献,而获得当时包括萨维尼、艾希霍恩和蒂鲍(Anton Friedrich Justus Thibaut,1772-1840)等一大批法学同行的尊敬,被视为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共同的法学志趣,使格林和胡果这两位年龄相差21岁的法学名

家走到了一起,并在古代法律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方面相互持撑。

但格林在哥廷根安逸的学术生活,不幸被一个意外的事件所打破。1837年在哥廷根大学庆祝正式建校100周年不久,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哥廷根属其管辖区域)国王威廉四世(Wilhelm IV,1765-1837)去世,其弟爱恩斯特·奥古斯特(Ernst August)继任汉诺威国王。新汉诺威王刚愎自用、专横跋扈,对其兄于1833年批准的较开明的宪法不予理会,甚至考虑予以废除。这激起了得自由风气之先的哥廷根广大师生的愤慨,但多数教师害怕失去既得利益,敢怒不敢言。天性素来自由浪漫的格林兄弟,虽一生志献学术、不谙于世故,貌似文弱,却有一腔义气。面对强权,遂联合另5位慷慨悲歌之士陈书抗议(他们分别是历史学教授达尔曼[F.C.Dahlman]、法学教授阿布列希特[E.Albrecht]、文学史教授格尔维努斯[G.G.Gervinus]、东方学教授埃瓦尔德[H.Ewald]和著名物理学学家韦伯[W.Weber])。

雅科布·格林抱着“为法律观念献身”的决心,甘冒解职和逮捕的危险,悲愤地写道:

公法教师和政治教师应当从自己的信仰和科学研究的最纯粹的源泉中获得社会 生活的原则;历史教师应当不惮其烦地说明宪法和政府对于人民的幸福和痛苦会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哲学教师经常研究那些创作非常有趣的古代统治者故事的古典作 家,他们应当以历史上的实例证明,人民的自由和压迫人民对于诗学的发展,甚至 对语言状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于渴望揭开宗教和自然界秘密的神学,甚至 医学,应当促进青年人对于神圣的、纯朴和真正的事物的要求和向往,这是毋庸赘 言的。因此,可以想象,听到废除国家宪法的消息后,大学的震惊多么巨大。(引自

[德]盖斯特涅尔:《格林兄弟传》,刘逢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版,页187。)

格林兄弟等7人以自己的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表现出了身羸气弱的文化人所能够表现出的最大的勇气和力量,为哥廷根的教师争得了荣耀,博得广大青年学生的尊敬和全德国有识之士的普遍同情和声援。但,格林兄弟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参与抗议的教授被强暴的国王一并解职,逐出公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哥廷根七君子”事件(GoettingerSieben)。

可叹哥廷根大学欢庆建校百年未定,不料遭此一劫,多少有些凄凄苍凉。不是情势所迫,断不会有此悲幕。格林兄弟,泪别哥廷根“井旁的牧鹅姑娘”。浪迹天涯,竭尽余生才智,编纂工程浩繁的《德语大词典》(Deutsches Woerterbuch),终至不能成就(该词典经过德国学者一个世纪的不断努力,直至1960年方告竣)。

人类的一对相濡以沫的“兄弟”,在他们度过古稀之年后,分别地离开了这个烦忙的世界,面颊上“带着充满他(们)一生的内心慈祥的表情”。不过,只有他们兄弟内心明白,“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在他们的心底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创伤!人类不能理解“童话世界”背后的格林,其悲苦之心,也只有苍天可知了。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在历史上重演。

节载《中国政法大学校刊》

1995年3月20日

2000年3月28日增补

第三篇:光影人生

光影人生

人生如一首歌,有高亢的旋律也有低沉的音符;人生如一汪大海,有汹涌澎湃的瞬间也有平静如镜的时刻;人生如一幅画,有鲜艳的色彩也有暗沉的渲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是荆棘满路还是洒满阳光,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迎接这一切,以洒脱的人生心态走好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都是在困厄艰险中找到人生的真谛,从而谱写出一篇壮丽恢宏的人生乐谱。

如一代文豪大家苏轼,他踌躇满志,励志为国家百姓奉献自己的一生,却遭受其他官员的陷害而被贬谪。尽管内心苦闷,郁郁不欢,但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忘情于山水之间,与友人对饮于赤壁之下,在自然风景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从而成就了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心境,更留下了一大批豪气万千的诗词。

再如,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他拥有世人羡慕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的音乐之路变得崎岖坎坷。他患上了耳疾,双耳完全失去了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执着,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流传万世的命运交响曲。

回望历史,再看今昔。

一代伟人钱学森,在留学海外,决定回国建设祖国时,却受到美国政府的反对,遭受软禁,失去自由。但依旧无法动摇他的炽热爱国情怀,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他终于回到了深爱的祖国。将自己的所学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上,研制出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所以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人生路途中的顺境与逆境。当你处于鲜花满路的途中时,切不可迷恋美丽的风景,沉浸于醉人的芬芳;而当你遇见人生的风浪时,也不必惊恐。人在旅途,少不了要风雨兼程。倘若人生没有磨难与挫折,当你回首时,也许会觉得人生乏味单调。

风雨后的阳光为何会比晴天时的阳光更加诱人,正因为它是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历经艰难才得以普照大地。

挫折是人生的绊脚石,但只要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人生的垫脚石。我们可以在风雨的洗礼中,让意志变得坚强,让脚步变得沉稳,让心灵接受洗涤,变得勇敢,淡然的接受一切苦难和欢喜。

光明和阴影才能交织完美的人生。

第四篇:光影爱情故事

光影爱情故事

2012级播本 张悦宁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所以当老师说写一篇关于爱情的作业时,我第一个就想到的就是那些爱情电影。

在我看来,爱情戏就是戏剧中的最低级形式,因为爱情不讲道理,可以胡编乱造,就好像画鬼,怎么画都可以。这并不等于说爱情戏不好看,事实上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看爱情戏,它满足了人类的偷窥欲和学习欲望,也正因为如此,爱情也成为编剧最爱的一个题材,爱情电影总是会大卖。

在本次的作业里,我要写一写我看过的那些爱情电影,浅析那些光影中的爱情故事。

《初恋那件小事》

对于泰国的青春片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初恋这件小事》突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校园味十足的海报、言情味浓重的片名,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这会是部好看的片子。好的电影会触动人心,当影片开头女主角的旁白响起,属于盛夏大喇喇的太阳、永恒的白衬衣、唧唧喳喳的少女、帅的耀眼的马里奥依次出场,我就知道,这次势必有很多人会沦陷了。

在我眼里这个片子分为三段,一段暗恋,一段互相暗恋,一段童话结局。“我喜欢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不是每个丑小鸭都会变成白天鹅,但是每个丑小鸭都曾细心的爱过:收集关于他的一切消息,记住他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为他做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所有事情,那些好长好长的岁月只是想让他多看你一眼。为了他改变自己,变优秀、变美丽,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和他站在一条线上。爱的积极意义在于尽全力完善自己,那种进步的快乐是让人灵魂颤栗的喜悦,让人怀念的青葱岁月啊。如果有目标、如果你想要一个人,一定要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初恋是有多美好,冒点傻气的执着,永远珍藏在心底。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都挺淡定的,唯独最后一刻他说,我一直等那个人从美国回来,眼泪真的掉下来。暗恋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没有说出口,而暗恋最欣慰的结局就是我暗恋你的时候正好你也喜欢我。可是我真的已经不相信这种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了,要知道,初恋的美好在于,它没有后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再回头再淋它一次。”

看这部电影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无心回顾银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中。我的故事没有电影精彩,但是比电影真实。我的那些年,没有同学上课打手枪,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没有人人都艳羡的女孩。不过,我还是坚定不移的给这部影片好评,因为情感,回忆,以及真诚。之后我看过了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当读到沈佳宜收到“眼中的苹果”,终于感动的打电话给柯景腾时,我躲在被子里泣不成声。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的无价之宝。

这个美好的故事的结尾却不是童话结局。可是我必须得说,这个结局很疯狂,很帅气,很浪漫,很疯狂。但是我想知道,当沈佳宜走过红毯时,凝望柯景腾的那十秒钟在想什么? 是高中时期他故意冒着大雨剃来给她看的光头,还是大学时代他鼻青脸肿的在那个无聊的擂台上被丢在自己脚下,又或是那个惊心动魄的地震夜晚,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敞开心扉。

我不知道,但我想,坐在台下的柯景腾应该也会看见曾经的自己吧。那个用尽全力喜欢沈佳宜的自己。

那个无时无刻都在发着光的自己。那个自己也很喜欢的自己。

我当然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这个结局,明明一部爱情小说,男女主角却从来没有在一起。或许就像蔡康永说的那则寓言:在宁静无人的山谷里,有一只小鸟唱了一首有史以来最美妙的歌,然后就飞走了。没有人听到过,也没有任何证据。可是有谁能说这段歌声从来没有存在过?

反正恋爱这件事,如果你不认真,不勇敢,怕受伤,不管你爱多杀人,故事都会烂尾的。因为前路漫漫,如果你不发光,那个人怎么会看到你?

《失恋三十三天》

2011年底上映的《失恋三十三天》以89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投资获得了3.5亿的票房,成为了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这部电影的原小说来自豆瓣的鲍鲸鲸,她在失恋后,在豆瓣小组发泄失恋情绪,然后写下了这个小说。火爆了,被豆瓣文青各种膜拜,先是出版成书,然后被导演发掘,收购了版权,于是有了光棍节的《失恋三十三天》。

瞧人家这恋爱谈得,很悲剧。瞧人家这失恋失的,太TMD值了。大把的银子可劲儿挣哟~ 电影里,女主角黄小仙被劈腿了,而男友劈腿的对象是她的闺蜜。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扯淡更惨绝人寰的吗?于是,一个女生开始行使其悲伤和质疑人生的权利,于是,一条失恋后自我救赎和被救赎之路铺开了。

小仙同志,爱的舍不得,然后由爱生怨,自暴自弃,颓废不堪。在“男闺蜜”王小贱的照顾和帮助下被救赎。看这个影片时,我一面感叹文章的演技足够妖娆,一面感叹王小贱泡妞的手段之高明——不说一个“爱”字而把爱之刃插在对方胸间,真的是好凶。

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王小贱也受不了小仙那冷酷的自尊。无论是嗲声嗲气的河南女,还是年近花甲的金婚夫妇,都为小仙的救赎之路指引了方向。魏XX真的会因为“简单”而娶河南女吗?这个插曲是为了说明什么?而金婚夫妇的故事也是一种残缺的、未完成的美。在金婚故事中,也曾有欺骗。但是老太太告诉小仙,问题不可怕,主要是拿一颗宽容的心,用智慧用手段去解决爱情遇到的问题。最后,老太太没熬到金婚那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结婚、金婚、死亡面前,失恋算老几?谁没失恋过啊喂!

爱情不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没有爱情会死吗?不会。终有一天,我们也不再会被这种小文艺的爱情恢复论而落泪,因为知道失恋是三十三天后收获的不一定是新的恋情,只会收获一个更加成熟的内心。

为什么他会因为你的自尊就抛弃你、为什么看起来很2B的河南妹会嫁给高富帅?所谓爱情,能够长久的的原因就是平和与安宁。如果依然以一个最复杂的人格,或是最完美的姿态去等待爱情,那么真的很难等到爱情。如果依然以为陆然过后会有一个王小贱从天而降,那么你只能去看电影了。

我没有看出黄小仙有什么成长。她只不过是做了大部分失恋的人都在做的事,用一个新恋人抛弃一段旧回忆。我就得,要做一个敢于面对自己失恋时候的痛楚的人,并且长久的保持一段理智的单身,好好审视自己,选择如何对待背叛,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永远也改变不了爱情。那才是崭新的自己。

当冬天的风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脏,黑夜越来越长,当太阳被黑暗遮住,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温暖,发光发亮。活得开心点,就算失恋一千万次,也绝不过失态的人生。

《乱世佳人》

我为什么突然搬出来一部超级无敌经典影片?因为它是爱情电影里最经典的一部。很多很多人提到对影片中的小高潮拔萝卜片段如何难忘与感动,而我想说,真正触动到我的其实是另一个镜头:斯嘉丽牵着马车躲在桥下的沟里,下着大雨,桥上是行进的士兵,马车里是女仆、刚生完孩子的情敌和一个初生的婴儿,瑞德已在猩红的天色里与她分道扬镳,剩她独自一个女人在这战乱时刻带着一帮同样弱小无力的人前行在回家的路上,她曾经是一个富庶家族里的娇贵千金,却能在一切困难扑向她的此时如此坚韧地扛下一切担子,是何等的坚强。

这个女人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每一次瑞德离开她,她都无法接受地喊着“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可面对无法逃避的绝望的现实时她又永远如压不倒折不断的蒲苇般坚韧而坚持地走下去,她强大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勇气直至影片最后瑞德彻底地离开她时依然在她身上展现,她虽无助痛苦到极点,却从她终身热爱的塔拉庄园里再度获得力量。

另外,引用我认为说的非常好的一段对斯嘉丽的点评——“她自私冷酷,却在最危难时给了美兰最真诚的帮助;她喜欢在男人面前卖弄风情,却始终对艾世礼一往情深;她坚强独立,却会在午夜梦回时独自潸然泪下。然而她的迷人之处却是在此,她如此的真实”。斯嘉丽的自私、狡猾、任性,又或是坚强、专一,人性的弱点与闪光点在她身上共存,也由此塑造了如此非同常人的她。她的人生中的两次婚姻都是作为手段而嫁给完全不爱的人,她恒久专情于艾希礼,甚至只为了答应他的一句誓言而在战乱中照顾她曾仇恨的情敌,可最终换来的只是怯弱而犹豫的艾希礼对已逝前妻的无法割舍和对她的无法接受。而当她穿越迷雾喊着追赶瑞德时,她才终于明白那个反复出现在梦中的浓雾中苦苦追寻却不知为何物的东西正是瑞德,正是瑞德对她的真爱,而此刻一切皆晚矣,瑞德最终还是抛弃了她,撂下一句对她今后如何生活毫不在乎的决绝,消失于浓雾中。她没有得到所爱的,也最终失去了爱她的人。

有人说,斯嘉丽根本配不上瑞德,她太刁蛮任性。其实,任性才是一种真性情,如果斯嘉丽忽然褪掉刁蛮,变得像梅兰一样得体、完美,瑞德未必还会喜欢她。瑞德一直相信,他会用真心赢得斯嘉丽的爱,于是一直为她尽心尽力。当他认为一切都是徒劳的时候,斯嘉丽终于说爱他,他的精力却已经消磨殆尽,不再相信。他与斯嘉丽的爱情擦肩而过的那个背影让我忽然觉得,爱情真是一个真假难辨的东西。或许爱情根本就不存在,或许,爱情只是一句话,只是一个说法,无所谓真与假。

第五篇:第一课 光影之旅(范文)

第一课 光影之旅

【教学目标】

 了解图像处理的意义和流程

 了解常见图像处理软件及其适用范围  了解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机房的优势,首先由教师展示作品,确定教学主题并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加工处理图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Photoshop界面,体验Photoshop的功能,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实现改变图像大小和图像的纠正。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学习要求】

(1)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倡创新。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暑期生活刚刚结束。在暑假,你们有没有去旅游啊?

老师旅游了一次,大家一起看看我的一些照片!

我想将一些照片作为图片素材用于网页制作,放到网络上,行不行?有什么地方不行?要如何修改?

那我们今天就利用Photoshop来修改这些照片吧!

【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由于Photoshop的普及面比较广,可能有的学生以前系统学习过,有的简单接触过,有的也可能一点都没有接触过,起点差异性比较大。教师应当尽力避免单纯介绍知识或限制学生的操作过程,而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创造性地学习Photoshop。

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非常强,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通过这一任务让他们的想法得到实现。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暑期生活刚刚结束。在暑假,你们有没有去旅游啊?

老师旅游了一次,大家一起看看我的一些照片!

我想将一些照片作为图片素材用于网页制作,放到网络上,行不行?有什么地方不行?要如何修改?

那我们今天就利用Photoshop来修改这些照片吧!

学生活动:倾听、欣赏并思考

初识Photoshop的操作环境

教师活动:

1、标题栏:

2、工具箱:

3、工具属性栏:可针对用户所选工具参数调整,一般工具属性栏均在菜单栏下方。所有工具的参数均可复位。

4、菜单栏:菜单栏中包含了大多数的操作命令,5、图像窗口:即为当前或已打开的各张图像,一般每张图像均有一个独立的窗口。

6、状态栏:

7、浮动面板(调板):用来显示各种编辑信息,可显示各种图层、通道、路径、历史记录、动作等。

教师简单介绍Photoshop的界面,过一会儿练习时学生们可尝试操作,特别是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和菜单栏各菜单中的命令,尽量都试一试,在操作时注意观察标题栏、状态栏、工具选项栏和面板的变化,从实践中思考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

学生活动:体验,思考

二、photoshop文件操作

教师活动:这张照片放上网上,照片太大影响网页的布局,同时浏览速度太慢,请修改它,以适合在网上浏览。

布置任务:

1、第一张照片放到网页中要求是300*80像素;修改好这张照片并上交。

打开指定图像文件,并能改变图像文件的大小及分辩率的设定,学生根据选取的图片进行操作。并保存为另一种格式文件。

学生活动:倾听、制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发现问题,激励同学主动解决问题,加以点拨

注:

1、补充:双击图像文件的结果,如何修改打开方式。

2、知识林

像素是用来表现图像的亮度和色彩变换的一个点,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

分辨率是指每单位长度方向上包含的像素数量。相同的区域内包含的像素越多,图像的细节就越丰富。

3、数码相机的像素如何计算:数码相机的CCD的分辨率(或称为像素值):一幅标有1024×768像素的图像而言,就表明这幅图像的长边有1024个像素,宽边有768个像素,1024×768=786432,即这是一幅将近80万像素的图像。

三、图像的纠正

教师活动:第二张照片拍摄时没拍好,歪了,要求将它纠正。

布置任务:

(1)度量倾斜的角度;

(2)旋转画布摆正图像

教师活动:我们从建筑物底下往上拍摄时造成图像在空间上的扭曲,要求将它纠正。

布置任务:

(1)使用工具箱内“矩形选框工具”,将整个图像全部选中。

(2)点击“编辑” 板书:

教学反思:

下载光影之间的童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影之间的童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影秀解说词(定稿)

    光影秀解说词 (开始,配背景音乐,待定) 场景一:繁星点点,流光溢彩5秒 场景二:笑脸3秒 场景三:字母“O” 3秒 场景四:字母“N” 3秒 场景五:字母“L” 3秒 场景六:字母“Y” 3秒 场景八:字......

    光影协会”年终总结

    “弘仁光影协会”年终总结 光透过镜头倒映在眼中,影穿过眼睛融化在心里,用视觉感受世界,用心灵感知世界,用快门捕捉瞬间,用镜头记录生活。 社团就像一个孩子,需要呵护,需要关爱,更......

    光影素描教案(本站推荐)

    什么事是素描 素描是西方绘画的一种基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各种方式,材料来表现空间和体积的绘画形式。只强调明度而不强调色彩的绘画形式,通常用单色来完成的绘画。注重结构......

    光影故事台词

    传说中,有这样一种光芒,只要你虔诚的期盼他的到来,他就一定能够照耀你的梦想,这束光芒就源自他,我们每天的太阳。我们是一群阳光照耀下快乐的80后,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与梦想。......

    光影似箭(推荐)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大三下学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在这学期学期里,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现在我将自己这学期的思想情况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首先,我认为大三是一个很......

    光影梦想 激扬绽放

    光影梦想 激扬绽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我是十八中学团委书记,郭华。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光影梦想激扬绽放》。十分的感谢团市委的领导为我校创造了这样一个展示的机......

    文字与光影2范文合集

    文字与光影 如果说电影的发明,只是为了准确的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估计卢米埃兄弟谁也不曾想到,在以后的导演手里,这光和影不仅仅能只反映出我们眼中的现实…… 如果说文字像位于......

    《光影变幻》活动方案

    2《光影变幻》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