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跑的小球教案
“会跑的小球”是为小班幼儿制作的科学领域玩教具。游乐场中形状各异的滑道,就像绿油油的草坪上的快乐游乐场,吸引着孩子们的游戏。创作并观察小球在各种滑道中滚落的不同轨迹,孩子们的好奇心自然就被激发了。
作品结构:
1.主体部分:
透明管状滑道(长度约1米左右),缠绕在竖起的小桶上,因为落差,管状滑道成为“可以让小球跑起来的游乐场”。另外两条固定的轨道槽,可更换若干种不同轨迹的滑道(阶梯状、波浪状、曲线状等,长度约80公分),帮助幼儿观察物体在不同滑道中滚落的不同轨迹。
2.辅助部分:
长方形的整体托盘(110cm×50cm×100cm),既衬托主体,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又能够圈住滑落的小球。玩具桶起到固定竖起小桶的作用。
制作材料:
废旧玩具桶、洗衣机排水管、旧薯片筒盒、烟盒、铝制槽板、彩色即时贴。
玩具功能:
1.幼儿感知物体在螺旋管中滚落时的状态。
2.幼儿观察物体在不同的滑道中滚落的不同轨迹。
3.激发幼儿观察、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制作方法:
1.制作整体托盘,将两个玩具桶固定连接在托盘一端。玩具桶顶端开洞,将薯片装饰筒插入玩具桶进行组合连接。
2.在薯片筒上缠绕透明管道,一端出口朝上,一端出口对准滑道,将滑道一头搁置在玩具桶上,玩教具“会跑的小球”制作成功。
玩具玩法:
1.将薯片筒盒单独取下,将小球放入高处的管道口,观察小球顺着管道滚落下来,并发出滚动的声响。
2.把薯片筒盒插入玩具桶,与滑道进行组合,延伸滑动的长度,并通过更换不同的滑道,供幼儿探索尝试,观察小球不同的滚动轨迹。
3.除了把管道固定在薯片筒上外,还可以变化管道的长度及空间位置,供幼儿进行多种探索尝试。
第二篇:科学实验-会藏的小球教案
会藏的小球
1.复习前课:通过问答的形式回忆空气的性质,及做实验的结果。
2.课程导入:老师拿出海报给小朋友读儿歌。问一问小朋友怎样找到藏着的瓢虫。请他们回答方法。之后放光盘10分钟-12分钟,让他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找到瓢虫的。
3.兴趣点及引导质疑:为什么敲敲桶或者摇晃桶,瓢虫就会出来呢?那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老师先做实验:我给大家变个魔术,看里面是一些小米可是我现在变变变,小球出来了。我变出一个小球。这个小球是泡沫的,非常轻而且有这么大。那下面我有一个铁钉,先来预测下实验结果,能不能出来。我把它放进去,咱们看看能不能从里面把它给变出来。做对比实验。问:铁钉为什么出不来呢。铁钉比泡沫球小还出不来。这就说明了:是上沉还是下浮,不是由轻和重来决定的,而是由一种叫做密度的东西决定的。铁钉的密度比小米大,所以要下沉。泡沫球的密度小于小米的密度所以就上浮。所以记住: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面。请学生重复并板书这句话。
下面我们也来验证下这个是不是密度小的物质浮在了密度大的物质上面。先来预测下实验结果。
做实验:取材料:1.从大盒子里拿出6号袋子里写着2的那个小袋子。是黄色的袋子。放在桌子角。再从小盒子里找出圆直筒。放在袋子上。一根铅笔。(课前准备好)
2.观察:拿出袋子。先观察里面的东西,一袋小米请学生举起来。一个小球举起来。一张贴纸举起来。放在一边。
3.我们先把塑料球放在瓶子底部,会黏在底部,是因为有静电。之后将小米倒在桶里,盖上盖子,用胶带粘好。一条一条粘好,不能让小米露出来。用铅笔敲几下。小球浮上来了。
我们来分析实验结果。谁的密度大:小米。密度小,泡沫球。那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面。那我们下面来解释为什么小瓢虫浮上来了。
好老师留一个小作业:那就是研究下木头,铁钉,硬币和水的密度大小。请爸爸妈妈帮忙。下节课我们来研究。
第三篇:小球教案
羽毛球——羽毛球的过去与未来
基本模式设计案例
教学主题:我国毛球的发展历史及辉煌成就
学科领域:体育常识
年级:大学三年级
单元概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羽毛球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和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及我国羽毛球的成长历程,系统的认识我国羽毛球的成就和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小组成员将会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讨论并各自发表自己对我国羽毛球的经历的感想。此外,我们将集体学打羽毛球,亲身感受这一运动给我们带来: 学生将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认识羽毛球这一运动和其发展,了解其中的曲折与艰辛。
2、初步掌握羽毛球的技术动作,能够简单的在场上的进行对打。
3、学生能够初步的辨别动作的正误,彼此之间能够进行交流,相互纠错,相互鼓励。
4、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大概的了解我国羽毛球的发展,以及我国羽毛球和国际羽毛球之间存在的差距;课后可以俩两之间进行对打,相互娱乐,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身心。认知:每个学生都讲述自己对这项运动的原始了解以及后知认识,然后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A)言语语言智能:论述羽毛球的发展,对各自心中的羽毛球进行描述。B)肢体运动智能:每个学生都要学打羽毛球。C)人际沟通智能: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D)视觉空间智能:播放国际羽毛球赛事和羽毛球的初级教学。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关注体育频道有关球类的赛事,重点强调羽毛球的赛事;关注我校学生对这一项运动的热衷程度。
2、教师额外搜集这一方面的视频和资料,把已知的有关羽毛球的内容制作成演示课件。
3、教师专门准备一次课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体验这一运动项目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通过课堂,让学生积极的发言他们对羽毛球的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完善他们对羽毛球的认识。
2、交流资料,讨论我国羽毛球的国际地位。
3、通过实践课,再进一步了解技术领域,分析给身心带来的利与弊。
4、小结:我国羽毛球的发展历程,进而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第二课时
1、确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2、激发学生寻找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练习,从而达到学技术的同时又能愉悦身心。
3、让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媒体技术,并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想到它,运用它。
评价:1.简洁完整的概括了我过羽毛球的发展历史及辉煌成就,领域明确,研究课题直接明了。
2.在对未来羽毛球发展的历程和目标上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见解。
3.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利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工作,充分运用了上课所学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4.语句正确,没有语法错误,教案直嵌主题,论据来源途径可信度高。
5.与实际相结合,适合大众人群适用,发展性高。
第四篇:《会跑的“黑板”》教案
35.会跑的“黑板”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杰、培、贯、考、掏、粉、移、恍、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杰出”、“入迷”、“全神贯注”、“恍然大悟”等词。
2.初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通过圈画词句,感受安培研究问题时入迷的态度。3.积累文中相关语句,说说安培研究问题入迷的故事。4.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安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其实,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出示)
二、认识安培(第1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出示)理解“杰出”。
2、读了这节,你还了解了什么?学习“贯”的笔顺;理解“入迷”。
3、说话训练。
4、小结。
三.重点学习课文2—5节
1、学生读2—5小节
2、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怎么来写安培研究问题很入迷的?
3、学习第二节(出示)
①感受“热闹”。
②感受“入迷”。学习“考”的笔顺。③小结。
4、学习第三节。
①“一边„„一边„„” ②感受安培的想法,指导朗读。
5、黑板的线索梳理
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于是,安培一切的表现就随着黑板而变化了。让我们先来看看黑板是怎么变化的?
6、安培表现的线索梳理
同时,安培的表现也在随着黑板的变化而变化着,当安培看到竖着“黑板”时,他怎么表现的?(出示)(学习“掏”、“粉”)
那么,“黑板”在变化,安培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请你自己读读文章,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7、现在,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安培研究问题到了怎么入迷的程度?
①“高兴”。看看这个红色的词能不能看出安培的入迷呢?
②“忙说”。③“不知不觉”。
④气喘吁吁追。
⑤ 小结。
四.说话与总结
1、练习说话。现在你能借助板书,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文章用这样一个生动的事例,告诉了我们(出示)安培研究问题全神贯注,常常达到入迷的程度。所以,他才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指板书:杰出)
第五篇:会跑的黑板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生字“杰、研、贯、注、辆、顾、考、吁、恍、悟”;正确书写并记忆“杰、注、考、吁、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
中想想“黑板”为什么会跑,安培怎么会在这块“黑板”上演算数学题的。
3.体会安培对科学的专注态度,并对这种态度产生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课文,根据句子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2.边读边思,体会安培对科学的专注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激趣:“想知道黑板怎么会跑吗?读课文,找找:文中的黑板究竟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要求: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指导。
(1)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2)交流。知道:黑板指马车车厢的后壁(观察插图找后壁)
出示句子并朗读:“原来,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马车车厢的后壁,安培怎么会当成黑板呢?”
(1)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读读议议。
1)学习第2节。
议:安培把什么都忘了,一心想着数学题,所以会把车厢后壁当成黑板。街上人来人往,很热闹,但他并没有留意这些,相反边走边在自己的衣襟上写呀画呀。
读:抓住“来来往往”“什么”“只顾”
最后师问生读:安培走在街上散步,他做了些什么?心里怎么想?
2)学习第3小节。
议:安培最希望能有一块黑板给他演算。这时正巧有一块黑的板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就以为是黑板。
读:“多么希望”读出迫切的心情。“太好了”读出欣喜的情绪。
最后问生读:安培看到黑板,他些什么?心里怎么想?
2.再读课文:“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黑板呀!安培是怎么用这块黑板的?
(1)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读读议议。
第4节
读议。起先,安培就在车厢跟前演算,后来他发现黑板慢慢后退,他很着急,就跟着黑板边走边演算。
再读:哪儿看出他着急?说明什么?朗读
指导朗读句子:黑板还在移动,安培不知不觉地跟着黑板走,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抓住不知不觉和聚精会神体会安培的专注。)最后师问生读:安培发现黑板在动,他做了些什么?心里怎么想?
想象并说说:街上的行人看到安培这个样子,会说些什么?(称赞、取笑、惊叫)
第5节
1、指导朗读2——5节。师问生读,注意语气变化和重点词语。
2、小结:课文讲述安培因为思考数学题入迷,把马车车厢当成黑板在上面演算的故事。正是因为他把精力都放在研究上,所以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五.复习生字
1、学生自己学习:读生字,注意字形。
2、检查。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教师重点提示“襟”“希”
教学反思: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捧起书读了起来,初读课文后,通过完成填空,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作出了同一意思但用不同词语的填法,思维的火花迸发,但在这里的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显得长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