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帝也是单亲家长的故事
每当看到案头的咖啡杯,我就会信心百倍,笑一笑说:“怕什么,上帝也是单亲家长。”
我是个孤儿,结婚后,丈夫关怀体贴,孩子聪明懂事,我总算甩掉了童年的不幸阴影。然而一场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我成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单身。我不想一辈子靠救济金生活,便决定重返大学校园——有了学位,我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抚养儿子长大,然而,没有亲人的支持,我很快发现,这条路异常艰辛。
一天晚上,对着学校的催款信,我最后的防线崩溃了。付账单,照顾儿子,兼职,上课考试……这么多事情须要应付,可我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眼泪不争气地落了下来。
儿子见我流泪,丢下玩具跑来,露出满脸的关心与焦急。
“没关系,妈妈就是太孤单了,”我语无伦次地解释,“好多事情要做,却没有帮手……做单亲妈妈好累。”
他走进一步,用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上帝也是一个人造了亚当和夏娃,他跟你一样,是单亲家长。”他的话闪电一般击中了我。
“你说的太好了,儿子。”我搂住儿子,“妈妈要把这句话告诉所有人。”
第二天,我借钱买了100只咖啡杯,印了儿子的名言:上帝也是单亲家长。我在网上打出广告,杯子立刻被一抢而空。有个单亲家庭协会打电话,要预定1000只,那个学期的学费就这么解决了。
每当看到案头的咖啡杯,我就会信心百倍,笑一笑说:“怕什么,上帝也是单亲家长。”
第二篇:做好单亲孩子的家长
做好单亲孩子的家长
父母离异的孩子在与自己的伙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有关父母婚姻的问题,如果单身父(母)及早向孩子作出他能理解的说明,让他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询问。而不致于陷入尴尬的境地。但对幼小的孩 子,尽量不要让他们参与和离婚有关的成人谈话。
有的父(母)亲害怕孩子和母(父)亲见面后,会对自己冷淡,就千方百计不让孩子和母(父)亲见面,甚至恫吓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当孩子懂得了自己是父母竞争的对象时,他可能会反过来利用这一点。
有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提起父亲,好象孩子从来没有过父亲一样。这种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亲极力 贬低父亲,努力让孩子相信父亲是坏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即使情况果真如此,这种教育方法也不好。随着 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批判地对待母亲,不再尊重母亲,还会把由于没有父亲而产生的委屈转移到母亲身上,这 样反而破坏了母子间的关系。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把父亲看成是一个普通人,客观评价他的优缺点。当然,对 母(父)亲来说有相当的困难,这需要有很高的修素,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中的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 建立起正确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础,使孩子承认父(母)亲的威信。
在不完全家庭中,家长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和孩子的密切接触及相互理解。有的单身父母认为自己的责任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给予他正常家庭的孩子所有的一切。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长大后自私、粗暴,不理解父母亲的苦心。
企望用孩子来充实自己的全部生活,这是单身母亲最普遍的错误。孩子迟早要离开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 中的位置,并建立自己的家庭。总想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实际上是破坏了孩子的生活。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的成效不直接取决于完全家庭与否。”家庭教育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方法,关键在 于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盲目的自我牺牲和奉献是不能使孩子幸福的。单身父母亲当然应该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做很多事情。可是真正爱自己孩子的母(父)亲,她(他)必须不仅考虑孩子,而且也应该考虑自己,考虑其他人。她(他)的家庭是由孩子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组成,家里形成愉快的气氛,将有助于对孩 子进行全面的教育,也有助于将不完全的家庭变成完全家庭。
第三篇:家长也是教育者
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次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上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每当我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吗?我毫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是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次家长会,我都会对家长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们的孩子!”就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还会朗读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学校所进行的每一项改革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一位年轻教师曾对我说:“现在教育上种种弊端是明摆着的,我很想进行一些改革,但我怕呀!”我说:“怕什么呢?校长不是很支持吗?”他说:“我怕家长呀!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家长有意见;取消星期六的半天补课把时间还给学生,家长有意见;想让学生每晚看新闻联播,家长有意见;想叫学生每天吃完晚饭后洗一次碗,家长反对„„”教师是为孩子好,家长也为孩子好,可为什么这两个“为孩子好”竟然“打架”了呢?我陷入了沉思:问题出在哪儿?很多家长不是教育者———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对教育却一窍不通。
历届学生进校,我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校访接待日、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同事”——学生的家长们探讨教育,不仅仅是探讨某一个孩子的具体教育,也探讨比较宏观的教育问题。尽管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的本职工作并非教师,但经过一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懂得教育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自觉地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的角度进行审视。
我有班级家长委员会,这个家长委员会绝不仅仅是帮班主任做一些琐碎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和班主任一起开会研究班上的工作。同时,学生家长还常常出席班会,有时也来听课……这一切,使得我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学生家长的反对。因此,每当学生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或者自己教育上获得了新的成果,我总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学生家长。
第四篇:上帝的眼睛故事
小的时候,我的家境很不富裕,加之我又很馋,这使一切好吃的东西对我充满了诱惑。
一次邻居送来一块年糕,祖母照旧分成两份,我和姐姐各一份,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自己的那块时,姐姐还未回来,这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着灶台上的年糕,我终究经不住诱惑试着吃掉一小块,当一大块年糕被我如此一点点消受光时,我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祖母终于回来了,我不敢抬头看她,一口咬定年糕不是我吃的,祖母不嗔不怒,对我说:“我们的一举一动,上帝都会看在眼里的,如果我撒了谎,晚上上帝会在你鼻子上抹黑的。”我吓坏了,夜里关好了所有的门窗,凭着我那时的知识,以为“上帝”一定是个很高很大无所不能的人。早晨醒来,祖母已在灶房做饭了,想起昨晚祖母的话,我摸着鼻子到镜子里一照,鼻子上果然有拇指大小一块黑,我吓得大哭起来,在祖母面前承认了我的错误,并且发誓以后不再撒谎。
读的书多了,渐已明白,世界是无所谓上帝的,所谓“上帝”其实便是我们自己,而上帝的眼睛便是我们的良知和信念。
随着我的长大和成熟,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唯有这段经历刻骨铭心。读的书多了,渐已明白,世界是无所谓上帝的,所谓“上帝”其实便是我们自己,而上帝的眼睛便是我们的良知和信念。
记得在《简·爱》中,小简爱对把她关在红屋子里对她倍加折磨的里德太太大声喊出:“你的所作所为,死去的里德叔叔都会在上帝那里看得清清楚楚的。”里德太太顿时被吓得的手足无措,其实,里德太太又何尝不知道“神灵妄说”的道理呢,只是良知在反省中所生出的恐惧罢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上帝都会看在眼里的,上帝的眼睛让我们穿透现实的自私、冷漠和怯懦,固守灵魂深处的那份理解、宽容和坚强;
努力而诚恳地工作,正直而清白地做人,留一份坦荡的心境,永远问心无愧地生活,无论对事,还是对人。
第五篇:哲理故事:上帝与信徒
哲理故事:上帝与信徒
有个懒人入了基督教,他听教友们说只要对上帝虔诚,就能得到上帝的庇佑得到永生。饥饿的时候只要祷告,浑身就充满力量,没有饥饿感。于是他每天认真的念诵圣经,把圣经背的一字不差,其余时间全用来祷告。
妻子见他像着了魔一样,百般相劝,他不听。一气之下和懒人离了婚,妻子走后,懒人更自由了整日祈求祷告,希望上帝能给他数之不尽的金银,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没几天他饿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气愤地对上帝说:你是个骗子。上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说我骗子?
懒人说:我每天虔诚的祷告念诵圣经,可是我得到了什么?弄得妻子离开了我,而我饿死在家中,你说你不是骗子?是什么?
上帝微笑地说:圣经本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你只是每天捧着朗诵,尽管倒背如流又有何用?一个只知欣赏钥匙,不知用它打开门户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登入幸福的人生殿堂的!你既没有明白圣经里的道理,也不懂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岂能不妻离子散,饿死家中?
懒人听完顿觉无地自容,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