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

第一篇: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

原创: shirly

再拿起《查令十字街84号》,读到最后一封信,是海莲写给到英国度假的朋友凯瑟琳的信。

“布莱恩在电话里对我说:‘如果你手头宽裕些就好了,这样子你就可以跟我们一道去了’。我一听他这么说,眼泪差点儿要夺眶而出。”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读到这里,泪流满面。从头开启那些越洋书信,了解海莲和弗兰克,了解关于读书和藏书,了解工作的态度,了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和英国……

1海莲和弗兰克

从1949年至1969年,一个英国书店的店员,一个美国的小作家,因书结缘,一封封越洋书信,一个苛刻的提出择书要求,一个认真严谨的选书,透过书信,看到了那个不拘小节、没大没小的汉芙。海莲,看到了那个埋头认真做事、温和有耐性的弗兰克。海莲说,你是最懂我的人。弗兰克的妻子诺拉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

两个人通信交流20年,从未谋面,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因为爱书爱读书所结下的友谊,才是最纯正的吧。

弗兰克:“夏天又快到了,预料会有更多美国游客到英国来,然而我们所期盼的”那位美国游客“却仍独独教我们望穿秋水。”

海莲:“到了六月,也许我就可以启程赴英,自己去逛‘我的书店’---如果我胆子够大的话。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溜进去又静静踱出来,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

2关于读书

海莲提到多次她读书的方法,她喜欢读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她喜欢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她买书是为了收藏和重读,买的书一定是读过觉得值得再读的书,书的印刷和包装一定要精美,她说,如果买一本从未读过的新书,就像是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她不认可买书来,潦草读完,然后束之高阁的做法(我就是)。对于不想重读的书,她都要每年清理。

她的方法值得我借鉴,书是要读的,不是选来收藏的,何况花钱买书也是有时间价值的。读书很快乐,如果可以交流读书,将是一件更快乐的事,即使观点相异。如培根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海莲:“我寄给你们吃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关于工作

在弗兰克去世后,在书店秘书写给海莲的信中,说到弗兰克先生在书店服务已超过四十年,对于一辈子做一件事,忠诚于书店的弗兰克,真心的喜欢。海莲算是一个刁钻的客户吧,可弗兰克总是用英国式的谦逊、敬业,满足客户的要求,卖几本书,再附信,在现代的社会看来,效率也许太低了,但这恰恰却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让商业或工作不再那么简单冰冷,在得到物质的满足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关怀,或许等我们不再那么浮躁,真正能认知自我存着意义的时候,又会回到那个时代,选择那种生活方式,获得那种精神层面的宁静与富足。

工作,并不一定就是挣钱,让客户满意、交到朋友,宁静以致远,我喜欢的做事态度。

海莲:“我已经叫复活节兔子给你捎个蛋,希望它到达时不会看到你已经慵懒而死了。”

读完略有遗憾的是,弗兰克和海莲通信20年,却从未谋面,但对于一个浪漫的故事来讲,足已。

做一个爱书、爱读书、有书友的人,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第二篇: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500字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500字

没有方舟的诺亚

不知道已经多久了,都没有一本书能让我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更没有哪本书能够让我耗费心思的写一篇书评。

我无数次畅想着能够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找到慰藉,于我而言,此时的我无疑是幸运的。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故事其实很简单,海莲·汉芙小姐(这个翻译很好,姓和名的偏旁部首都一样)是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过曼哈顿,爱书成痴,弗兰克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经理,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温文稳重的英伦绅士。

机缘巧合下,海莲得知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在售各类旧书,于是就写信联系购书,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回信并帮她找书。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除了讨论各种书籍文学之外,书信的内容也渐渐扩展到两人各自的生活,通过弗兰克,海莲更认识了旧书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弗兰克的家人们。

由于当时英国还处在二战之后的经济恢复期,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还都是配给制,而生活在纽约的海莲,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住的是「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但除了尽力卖书支持旧书店的生意,还常常给远在伦敦的这些朋友们寄送各类「不是久未见到,就是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礼物(火腿、蛋奶食品甚至是丝袜),慢慢的,海莲和弗兰克他们之间,有了家人的感觉。这一场横跨二十载的书信交流,终止在弗兰克去世,可惜的是,直到最后海莲都未能踏足伦敦和这些情同家人的朋友们见上一面。

西安的天气一时间冷的能冻掉耳朵,随便的找了个茶包泡上,一边走神一边犯困的躺在床上,捧着手机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被书评家冠以“爱书人的圣经”的桂冠,但看完全书,首先是觉得它配不上“圣经”一词。大西洋两端的信件往来让人感动,但是远远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也许对于好书的追寻是一致的,但是H.H.小姐经常清掉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书这样的行为让我很是不同意,这些书都是很值得收藏很值得无数次翻阅的呀,这是我不同意它被称作“圣经”的原因,它并不是一种普世的东西。

接下来的言论可能会偏激一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和《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好像啊,一样的长期的通信,一样的相互的支持,一样的没有见到最后一面,都是那么一致,甚至都被误解为爱情都那么像。豆瓣上的影评很多都给《玛丽与马克思》加上了爱情的标签,这本书的四篇序言无一例外认为H.H.小姐和F.D.先生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可我完全没有看出来这俩人之间有爱情的痕迹,不能是知交好友吗,还是说这些序的四个作者都认为男女之间只有爱情,或者是认为只有爱情才能解释20年间的通信?这四篇序让我对整本书的水平产生了怀疑,尤其是我看到有两篇序的作者居然用星座来认定H.H.小姐的性格的时候我简直觉得他们侮辱了H.H.小姐。

抛开宣传的两大噱头:“爱书人的圣经”和“20年的书缘情缘”,这本书还是挺值得一看的(我并不是在推荐书),实在是很喜欢H.H.小姐,这样风趣有味道的女子我一向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并且她还是那么善良。H.H.小姐和书店员工们之间那种纯粹的出于感激、不掺杂一点利益的感情让我十分感动,并且有一些渴望。

这样的感情最集中体现在这句话: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书信集这种东西,之前也不是没有读过,至少在读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看你就像爱生命时,我就有一种等待既是一种焦虑,又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在遇到她之后,更是愈加的强烈。那种逐字斟酌的慎重,等待回复的煎熬,像烈酒一般灼热着我的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彼时的期盼,现在想来竟然是那般的美好......也就是在昨天,蓦然的想起了木心先生,对她如是说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里的少年,还愿意给你述说,原本只说给自己的故事。

愿你归来,我们未完待续......

第三篇: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

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之间的书缘情缘。它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它,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当我看见位于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装满古朴书橱的古董书店时,禁不住一阵激动。这是一家二手书店,名叫马克书店。书店的日常管理人是法兰克·杜尔,一位优雅博学的英国绅士,他经常奔波在英国各地的豪宅,去收购那些旧书用来出售。他尽力满足各种顾客的需要,因为他明白作为一个爱书人对书本的重视和珍爱。书店把广告做到了美国的书评杂志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纽约的女作家海伦·汉芙看到。她正为寻找几本英国作家的书发愁,于是从1949年10月5日开始,她和马克书店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鸿雁友情,直到1969年法兰克去世后的几个月,在书店即将拆迁时她才有机会来到伦敦这家书店。二十年因书结识的友情清淡如水却弥足珍贵,汉芙的热情坦诚和法兰克的含蓄隽永跃然纸上,相映成趣。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海伦·汉芙亲身经历改编的,当她把二十年里和马克书店所有的来往信件以及她在伦敦一个月的游记寄给美国《读者文摘》发表后,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电影也在1987年的时候获得了当年英国电影学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

这部电影取胜的当还是这种清新隽永的感情。影片再现了战后伦敦古朴的建筑风格,在音乐和色彩上增加了浓厚的怀旧氛围。尽管连男女主角直接交流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场景的衔接和时代背景的展示充分弥补了故事情节的单薄,让人欣赏的时候不禁为之沉醉。我甚至开始爱上电影中的伦敦,正如海伦说的想去伦敦寻找英国文学中的伦敦一样,我喜欢英国文学,可是我接触到的只是汉化的伦敦,真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体验纯正的英语文学,就像朗读中国文言文时的感觉一样,美妙而又神奇。阅读是一种神圣体验,而对语言的解读感受更是一种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购买尚未读过的书有违我的原则,就像买没有试穿过的衣服”,这是海伦的藏书宣言。我想我赞成她的观点,不过却已经没有机会在图书馆里看书了。我喜欢图书馆的阅读感受,静静的,安逸的,空气中只有这种陈腐浓郁的纸香,耳边只有别人轻翻书本的沙沙声,在空旷的大堂里那是一种美妙的音乐,而你的心神总会在这个时刻贯通作者的神思。阅读是一场智慧的交流,作者在字里行间藏进谜语般的哲思,而阅读者更像是一个解字谜的体验者,抽茧剥丝的沉醉会感受到与先知对话的享受。面对着书房如山的书籍,这部电影让我汗颜不已。书本只为爱它的人存在着价值,这和人一样。你说自己爱它却只把它束之高阁,就像你说爱一个人却让她的心沾满灰尘一样罪过。所以,爱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体验,否则汗牛充栋等同与一无所有。我想我该感谢海伦,她教会了我要爱人般地爱书。别只想着去买它,如果你不看它就让它存在着该存在的地方。

在浮躁如摇滚的时代,这种感情是无法想象的,纯粹的精神感念和浪漫,似乎只能在那些早已发黄的书中看到,即使搬上舞台,观看者也不过是一群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对着舞台上的真挚情感发出阵阵叹息,而后走出演出大厅,重新投入快节奏的生活,把刚才的感动忘却。这个时代,感动也成了一种消遣和放松。不知道汉芙和德尔的故事是个悲剧还是喜剧,他们得到了自己的真情,失去了20年的光阴,汉芙甚至到死都没有去找一个人嫁了,尽管她有这个权利。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汉芙真的很不值,我也觉得不值,幻想中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可是时间的变化会把一切都打碎。德尔的死亡给他们的故事划上了一个句号。汉芙尽量把她和德尔的故事写出来,展现给世人,我想她不是为了钱,她不过是想保住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查令十字街84号。

第四篇: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这本书是羊小佳佳在研究生毕业之际送给我的,当时并不知道具体是关于什么的,只听说是一些书信。到工作单位报到后的这几天不是很忙,就偷闲读完了它。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的作品。我本来不爱读外国文学,总觉得翻译后的作品没有原味,也没有意思。但这本书读起来却很有味道。这是台湾古书爱好者陈建铭译本,只是因为由本书改变的电影《迷阵血影》的片名太过荒唐,忍无可忍之后,他没有联系出版社也没有购买版权便独自译出了全书。不得不说他译得非常棒,虽然没读过原着,但我相信译本的味道绝对够品尝。

这是一个娇蛮趣致的美国女人与古板有礼的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海莲·汉芙极爱读书,尤其爱读古书,但是纽约的古书不但少而且贵,贫穷的海莲只得将目光投向海外。一次,她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一则古书店的广告,便于1949年10月5日寄信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订书,没想到真的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古书。往来书信由此开始。

这本是普通的买卖事件,但是海莲的直率真诚却让她成了书店所有员工的好朋友。写第一封信时,她已经三十三岁,但是结尾的署名却特意标注了“小姐”一词,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在回信中用了尊称“夫人”,海莲马上不高兴地在回信中写道“我希望在你们那边,‘夫人’的意思和我们这边指的是两码事”。如此斤斤计较的人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她写出的第三封信的开头,她便破口大呼“这是哪门子的新约圣经啊!”然后洋洋洒洒地写了半封信表达自己的不满。不得不佩服翻译,这虽然是陈建铭的第一部译着,但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海莲直率的个性通过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

海莲之所以深受喜爱,还因为她对朋友的真诚。当时英国处于战后经济困难期,不少物资都实行配给制。海莲得知这一境况后,虽然自己也不富裕,却源源不断地向书店寄鸡蛋、火腿等稀缺物资。书店的员工亦是对其感恩戴德,无数次地邀请她来英国,并竭力为海莲做力所能力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无论对方是贫是富,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果断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人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朋友!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海莲的真诚甚至打动了弗兰克的妻子。同为女人,我能理解自己丈夫与别人的女人密切联系时的心理,海莲要做到多好才能与弗兰克的妻子都成为朋友?其中艰难只能个人体会。

书中另一主人公弗兰克亦是招人喜欢之人。弗兰克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对人彬彬有礼,做事一丝不苟。与海莲的通信中,他一直保有着极至的礼貌,比如在第二年九月的信中,他仍这样写道“自前封信以来,许久未向您报告,盼您不致认为我们因驰废店务而忘却了您交代我们该找的书。”这么有礼貌的人,很难想象会做出出格的事。而保持着距离也是我喜欢弗兰克的原因。其实海莲与弗兰克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顾客与店员的关系。海莲在信中常会有撒娇语,而弗兰克的妻子诺拉最后也说“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毫无疑问,弗兰克对海莲亦有好感。但有妻女的弗兰克从未越线一步。这样的男人,即便不能成为终身伴侣也会被祝福!

我曾因为海莲与弗兰克之间付出的不平衡而抱怨弗兰克,海莲无私地为弗兰克及其家人和同事寄了无数的礼物,但是弗兰克连一次书价都没有为其免过,大多数只是口头上感谢,偶尔送些小回礼罢了。读到后面就慢慢理解了,书店不是弗兰克的,人做事要有原则。弗兰克只是书店的店员,他若随意的免单只会被老板炒鱿鱼,而自己垫付亦不符合他有家之夫的身份。唯有努力为海莲挑选她需要的书才是对海莲以及对书店的最好选择。性情中人的海莲固然可爱,做事有原则的弗兰克亦值得效仿。归结来说,海莲的处事方式适合对待朋友,弗兰克的适合对待工作。

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能互相通信20年,虽然不曾谋面,却是一生的挚友。有幸认识两位可爱的人!

第五篇: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

一份独特的友谊

——记《查令十字街84号》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t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I owe it so much„„”

在这本书橘红色的双面扉页上有一张淡黄色的卡片,上面写着这段话,当时只是觉得独特,当我读完这本书,在最后看见“卖这本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 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科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径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欠他很多„„”这段话时,一股悲怆忧伤的心酸冲向鼻端,泪水竟不知不觉润湿眼眶。

《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不没好的书,系以1949年至1969年长达二十年流光,往复于美国纽约和这家小书店的来往信函交织而成——驻纽约的女剧作家买书,任职“马科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负责寻书寄书,原本是再乏味不过的商业往来,但很快的书籍击败了商业,如约翰·房龙说“一个马槽击败了一个帝国。”(当然,在书籍堆栈的基础之上,一开始是汉芙以她莽撞如火的白羊座人热情再开缺口,尤其她不短寄送鸡蛋、火腿等食物包裹给彼时因战争物资短缺、仰赖配给黑市的可怜英国人)认得情感、心思乃至于咫尺天涯的友谊开始自由流窜漫溢开来。查令十字街那头,他们全体职员陆续加入,然后是德尔自己的家人,再来还有邻居的刺绣老太太玛丽·伯尔顿;至于纽约这边,则先后有舞台剧女演员马克辛、友人金妮和艾德替代汉芙实地造访“她的书店”,惟遗憾且稍稍戏剧性的是反倒汉芙本人终究没能在一切落幕之前踩上英国,实践她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街之旅。全书结束于1969年19月的二大女儿替代父亲的一封回信,德尔本人已于1968年底腹膜炎病逝

那些从未说出过的期待,那些从未实现过的梦,都被时光悄悄带走了。当有那么一天,她苍老的心还在一样跳动,她干枯的眼还看得见这世间的繁华与悲凉,即便步履蹒跚形容枯槁,他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可是,曾带给她欢笑的人和见证她青春的岁月,都已经不在了。陪伴她的,只有慢慢的、慢慢的记忆。她孤单的活着,只是因为不肯让这些记忆死去。虽然他知道,他们最终有一天会死去,化为尘土,再也无人知晓。

1997年,汉芙去世,终生未嫁

下载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网上得知《查令十字街84号》是2016年十本最畅销书之一,有幸从阿彬那借来读之。它让我度过了两个“青春洋溢”的下午,非常感谢阿彬。 这本被誉为“爱......

    查令十字街84号观后感

    云中谁寄锦书来,相知何必曾相识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平时看的书少,《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书名,还真的就是在电影《不二情书》那听来的,只是没想到原本电影情节里的东......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刚刚看完了《查令十字街84号》,趁热打铁写下读中和读后的想法和感想。因为太了解自己的德行,如果告诉自己“好晚了快睡觉吧,明天起来再写”,那我明天一定不会再写,即使写也可能不......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遥寄相思于鸾笺

    遥寄相思于鸾笺——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吾黄撩生活“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中经典......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3篇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一)文:Carisa得益于《不二情书》这部电影,这本书在亚马逊的推荐书单里一直名列前茅,不巧,我偏偏又是个经不住劝说、喜欢凑热闹、随大流的人,非常好奇这本被热......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感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中经典的段,让我感受到了这段跨越大西洋的精神之旅,孤独而高贵。......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共5则)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苟雪梅早就听说《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了,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原来你就在那里

    原来你就在那里——《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Angelauncle 咖啡夜愿来自陌生世界的善意,请随我同行,我将再次拥抱你——题记初次捧起这本书,蓝白相间的封面格外清晰,一张简易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