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

时间:2019-05-15 16:1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

第一篇:《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

悲剧早已注定

——《波之塔》读后感

清泉 茗就乐活

松本清张堪称日本推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与本格派推理(代表人物:江户川乱步 横沟正史)相对应,他开创了社会派推理,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宫部美雪深受他的影响,对他有很高评价:就像抬头便能看见月亮和太阳那么自然真实,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一抬头看见的,就是松本清张的那些作品。时下炙手可热,作品一路畅销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也如是说:松本清张是影响我创作生涯最深的作家。

很偶然地,在微信读书里,发现了松本清张的作品:《波之塔》。好像是为了迎合大陆读者的阅读兴趣,特意给这本书取了另一个名字:《富士山禁恋》。我个人还是喜欢原著名。看完原著以后,去搜索了2006年根据原著改编翻拍的日本电影,实乃败笔。

原著语言简练,措辞优美,描写细腻,剧情不徐不慢地展开,每一个人物的刻划,与每一处景物和情境的安排,搭配得天衣无缝。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原著,从下午两点直至第二天凌晨三点。虽然熬夜不是个好习惯,但是读起来欲罢不能,生怕会疏漏了某一个情节,某一个时刻;故事的结局应和了书名,在波浪上聚沙成塔,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浪冲来,塔轰塌,悲剧早已注定。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一名少妇,结城赖子。作者对于她的人物设定,堪称完美。赖子身上有一种令人不能够忘却的美丽。她身形苗条气质高雅,喜欢穿白色的衣裳,白色的和服,白色的西式连衫裙,她的服饰很多变化,可以驾驭不同风格。她有艺术品味,气度不凡,她既神秘又镇定自若,有一种震慑人心的美丽。如此完美又魅力十足的女性,却时时陷入沉静、失神,郁郁寡欢的状态,她必定有其人生的软肋:赖子身处于一段失败的婚姻之中。

说到赖子的婚姻,读者们一定会对赖子的丈夫展开猜测和联想。作为书中的一号男主角,结城庸雄却直到后面的章节才登场,而且是通过旁人的视角,缓缓走入读者视线。

结城的外形健硕、神色沉稳,他五官周正、身材挺拔,静默沉思时,从侧面看有一种冷峻、威严的气势。从书中的叙述里得知,他与赖子是同乡,他们的父辈们有交情,他们之间经过父辈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步入了婚姻殿堂。之后他们定居在东京,开启新生活的篇章。从表面看,这是一对珠联璧合的夫妇。

婚姻的缺口定格在结城谋生的职业上,他们的理念产生了分歧。

结城有着自己经营的公司,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他所从事的行当,就是职业政治掮客,在政府高官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企业通过职业掮客向官员们行贿,官员们在政策上给予企业便利;他作为掮客中的一员,不但暗扣企业的贿金,还从交易中谋取高额回扣。这个职业为赖子所不齿。她厌恶丈夫的职业,她瞧不起丈夫的行为。她提出了离婚,结城没有给予回应后,她采用冷暴力的作法,对于丈夫的一切置若罔闻,不管不问。

作者对于结城这个人物设定,在外形上与赖子的人设也是旗鼓相当。

他有着强烈的好胜心,头脑聪明灵活,做事缜密、思维冷静;他有着赌徒心态,崇尚自由,蔑视规则和教条;他雄性荷尔蒙十足,对于周遭女性,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但是,他除了逢场作戏之外,唯一深爱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妻子赖子。在遭到赖子的轻视和冷遇之后,结城故意以傲慢的姿态对待妻子,以显示丈夫的尊严,以期待引起妻子的关注。

与东京检察官小野木乔夫(后面我会介绍)这个正面人物作为对比,结城是标准的反面人物。他这样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却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心。

从政治掮客的这个角度看,他的确应该被谴斥;但作为一个丈夫,他被自己所爱的女人鄙视,瞧不起,冷漠对待,而后又发现妻子出轨;处于这种打击境遇,反而显示出结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

他所擅长的唯一谋生手段,却被高洁的妻子所鄙视;这是矛盾冲突的焦点。他还不能放弃这个行当,否则就无以为生,无法养家。这种矛盾交加的苦楚,只能通过喝酒去排遣。他的傲慢自负,掩盖着他的自卑,在烟雾缭绕下,那冷酷的神情是一种面具伪装。他伪装出忙碌的样子,奔走于不同的声色场所,以逃避回家面对妻子。他被女人们逢迎追捧,但妻子却对他冷若冰霜。即使他变本加厉地眠花宿柳,也从未激发起妻子的在意。他内心里越发地空虚和失落,越是逃避现实,越是得不到妻子的尊重和在乎,最终东窗事发,被检察院抄家,留待审判。

结城庸雄的悲剧,源于得不到赖子的尊重和爱;而小野木的悲剧,是把爱慕当成了顺从,有着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

不论是带着占有和把控的爱,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结局都颇令人担忧;因为那种迷失了自我的爱,非常的危险和盲目。

围绕在赖子身边的另一名男性人物:小野木乔夫,这名年轻的检察官,他在故事的开头匍一出场,便吸引了年轻女孩田泽轮香子的目光。

小野木和轮香子的初相遇,是在名古屋诹访的一处乡间小木屋。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五月天,葱绿的麦田深处,有一间古代小木屋。周边是碧波粼粼的湖水,抬眼是压在枝头的白色梨花,枝繁叶茂,山势绵延。在小木屋里,女生笑语盈盈,眼神清澈,皎洁如花瓣,笑容娇艳灿烂;男生阳光高大,斯文帅气,温和有礼,对于考古知识如数家珍;在乡野小路上,他们并行的身影朝气蓬勃,春机盎然。

轮香子后来和小野木在深大寺又有过一次偶然邂逅,也是那一次,轮香子第一次见到了赖子。之后的故事发展线索,就是轮香子单恋着小野木,而小野木和赖子则维持着长期的恋人关系。

小野木和赖子的邂逅也是很戏剧化一幕。根据书中的描写,小野木完全被赖子的美貌所震慑,被她的高贵不凡所征服。对于一个初出茅庐刚入职场,生活经验和资历都很浅的男生来说,成熟少妇的吸引力和杀伤力都无法阻挡、无法抵御。他们的每一次私会,都是赖子主动打电话邀约;他们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听从赖子的安排;他们约会时间的结束,也是由赖子做决定。赖子对于小野木的出身,家乡,家里情况,供职地和住所,全都知悉的一清二楚。

而当小野木询问起赖子的个人情况时,赖子通常都是以沉默作答。对于赖子的一切,她对小野木都是守口如瓶。在二人的关系里,赖子掌握了把控权,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赖子曾对小野木说:请您眼里只有赖子一人吧!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这种声嘶力竭的索爱方式,与其说是恳求,但控制的欲望更多。这种略带畸形的爱,以不可阻挡的方式,蔓延,加剧,深深根植在小野木的心里。

赖子的婚姻是一潭死水,小野木如同一泓清流,注入她枯竭的心田,滋润了她的情感。他是她情感投放的抽屉,只要她想打开抽屉,随时随刻,一个电话就可以召唤小野木到来。

小野木在书里的人设,是一个被动承受,思维单纯,心地善良,性情随和又循规蹈矩的人。他喜欢在周末进行郊野旅行,有一次被赖子告知她也要一同参与前行。那是一次温泉之旅,天气情况恶劣,他们遭遇了台风,在狂风暴雨中徒步行走的时候,小野木内心里的独白是 :一定要把她安全地送回到她男人身边。可见这个男人对于这份爱,感受到了压力,他的内心对于未来的规划并没有把握;而坚持一份迷失方向感的爱,更显得非常的盲木和信心不足。

在个人气场上,与结城庸雄的自大、自负相比,小野木显得孱弱而单薄。当小野木带着检控人员,前往结城的私宅住所进行突袭搜查时,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这处地段高级,装修豪华的精致住宅就是赖子的家;当赖子以女主人的身份进行接待时,那一刻的惊鄂、讶异、震惊,重重地袭击了小野木,他完全乱了方寸,面色发灰,呼吸急促,话语迟钝,神情呆滞。

就在这前一晚,他们刚刚幽会过,赖子急电他,他们去了一家很奢华的酒店共进晚餐。更为讽刺的是,在他们交往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赖子一直担心的,就是小野木以检察官的身份,来上门带走从事掮客职业的丈夫;而她从未将家里的实情,丈夫的状况,对小野木吐露只言片语;甚至于,在丈夫以微妙的方式告知赖子,他已经掌握了他们幽会的时间、地点和物证时,赖子都没有告知小野木,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在结城被拘留的日子里,小野木从未单独去提审过他。潜意识里,他在逃避与结城的正面对峙。松本清张在这里的构思非常巧妙,代表正气的小野木,神情恍惚,在心理上不占丝毫优势;而反面人物的代表结城,却不慌不乱,与律师面授机宜,其他时刻均保持缄默。从头至尾,这两个与一个女人发生情感纠葛的男人,都没有正面地交锋过,因为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作者笔下的赖子,遭遇似乎非常令人同情。作者描述她本性高洁,内心苦闷,对于婚姻失望至极,多年来始终心如死灰。

可是在遇到小野木以后,她忽然变得鲜活亮丽。她除了不间断地给小野木致电,邀约幽会,共同旅行;却未见她对于结束这段婚姻采取过什么实质性的举动。

在深大寺的邂逅,从轮香子的眼里看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赖子,从她的穿戴看来一定家境不俗;轮香子的女友和子,从赖子的衣料质地和腰带配饰也看得出她穿着讲究,衣着昂贵。而之后小野木对于赖子的回忆,她是如此雍容华美。种种迹象表明,赖子的生活很富裕,物质条件很丰厚。

作为家庭主妇的赖子,家里还雇有女佣,整个收入来源就是丈夫给的家用。看到这里读者会产生疑问:既然赖子深恶痛绝结城的处世之道以及赚钱手段,时刻盘算着要与他离婚,可为什么花起他的钱来却从不手软呢?赖子一直犹犹豫豫,既下不了决心与结城一刀两断,甚至连回到家乡的勇气也没有;又不舍得和年轻单纯、英俊温顺小野木扯断瓜葛;赖子其实是更自私、更虚荣的人吧。

结城的律师公布了一条信息:在东京检察厅里,有检察官与嫌疑人的太太有私情。小野木果断选择了辞职,他内心里还含有对于上司和同行的愧疚。在接到赖子的电话后,他整理行囊,退掉租的公寓,为了肩负起对赖子的爱情,他决定和赖子另辟他乡,开始新的旅程。

失约背信的人是赖子。她没有在约定的时刻出现在火车站。

或许更了解赖子的人是她的丈夫结城,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高傲,自负,喜欢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当遇到棘手的事情,就采用逃避的方式。结城逃避回复赖子的离婚,最后的回击是公布她与小野木的私情。而赖子,既不采取法律程序处理离婚事宜,在婚姻内冷暴力对待丈夫;在明知小野木的检察官工作性质后,又不告知丈夫具体职业的实情,她以为一切都可以被她把控,最后却是害人害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赖子毁掉了小野木。私情暴露,小野木被迫中断了检察官这一职业生涯,这对于他今后的择业,影响很深。而对于小野木以后的生活,这段恋情,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阴影,他将一人承担来自社会的压力和舆论。

赖子选择的那条路,看似迫不得已,也许对每个人,是一种完善的交待。

她需要为自己自私的爱赎罪,除了赎罪,她想不出别的方式,去承担生活回击的重负,毕竟带来痛苦的爱,是不值得再继续下去的。

第二篇: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麦克白》读后感

不同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视角看

——莎翁创作《麦克白》

总听到不同的人说,中国的作品中没有真正的悲剧,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团圆”三个字影响深远,中国式悲剧如《窦娥冤》,当窦娥受冤死去后,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延续到窦娥的父亲衣锦回来为自己的女儿平反。当我看到莎翁的四大悲剧时,我觉得悲剧不是那种浅显的受冤或者生离死别,悲剧是那种让人看后从心里都为其感到悲哀、无奈。《麦克白》就是这样一部经典悲剧。

《麦克白》这部经典著作与莎翁其他的悲剧有所不同,当你读完后不会为了它悲伤,尤其是作品主角麦克白,甚至很多都觉得麦克白是罪有应得。但当你慢慢的静下心来细想,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以及这个国家的悲哀。

莎翁作品仔细读起来会被他塑造的人物巧妙所赞叹,他所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或是促成着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两个女性角色,或许我自己是女生的缘故吧,我总是很在意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下面,我就分析分析我眼中莎翁创作的《麦克白》两大女性角色——麦克白夫人和三个女巫。

罂粟开的比玫瑰更艳

单纯从《麦克白》中说麦克白夫人,我觉得对麦克白夫人是不太公平的,所以我把麦克白夫人与莎翁创作的另一大悲剧《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对比来说。麦克白夫人和苔丝狄蒙娜同是莎翁笔下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但不同的是,她们一个是恶的代表,一个是善的代表。麦克白夫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在听说自己丈夫在路上的奇遇后,便怂恿自己的丈夫去杀了国王,谋夺皇位。所以对于麦克白夫人的死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罪有应得的。相反,苔丝狄蒙娜是人们同情可怜的对象,她是那么善良、那么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一个女子最后却死在丈夫的怀疑和嫉妒中,这是多么的让人可惜啊!所以,多年来苔丝狄蒙娜被许多女性当做爱与美的代表追捧。

可是,我们将这两位女性带到现代来看,事实并不是全是这样。

苔丝狄蒙娜是很善良,很美,但是在具有古典少女美德的同时,她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传统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软弱性,这一点,在我们国家鲁迅先生的《伤逝》中也有体现,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与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麦克白夫人身上是可以看见很多人性堕落阴暗的一面,但是,若带着现代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麦克白夫人,我们会发现,在她身上更能体现现代新女性的意识,可以把她作为一个斗争女性的代表,甚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恶的化身。说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得不提麦克白夫人在麦克白登上皇位的不可缺少的“功劳”。每当麦克白由于软弱而举步不前时,麦克白夫人总能鞭策他,激起他的决心。在做国王这件阴谋中,麦克白夫人始终比他的丈夫更加坚定。因此,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确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只是她的能干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时把他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这两个人物,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两种女性的缩影:善良淳朴的旧社会妇女,积极主动的新时代女性。在莎翁笔下,用那些美好笔触描绘出的苔丝狄蒙娜是一朵娇艳动人的玫瑰,在凄凉的雾色中沾露哭泣;而麦克白夫人就犹如那鲜红的罂粟花,虽是透出死亡的讯息,却掩饰不了绽放的绚丽。如果单纯从一种欣赏的角度来剖析,把麦克白夫人身上的“新”与苔丝狄蒙娜的“旧”作对比,我们会发现,这朵罂粟花开的比玫瑰更加艳丽。

有意为之还是命运使然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在作品中用的笔墨并不多,却不能忽视的三巫女。说是笔墨不多,这到是真的,女巫的出场集中在三场中,语言加在一起也不过204行,但在剧中却推动全剧情节的发展。麦克白之所以将内心隐藏的谋逆之心浮出水面不得不说是因为三个女巫的预言。预言麦克白成为格莱密斯爵士、考得爵士、苏格兰国王,有实现这些预言的看似无懈可击的条件。如果说没有女巫的出现,麦克白还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么?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女巫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索,它燃烧了麦克白心中对那把宝座的渴望之心。麦克白心中一直都有那野心的小火苗,他只是缺少那一阵风可以让那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所以,就算没有这三个女巫,还是会有别人出现,只是改变的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那既然这样,莎翁为什么选择女巫来做这个导火索呢?女巫是最佳的人选,女巫通常与神秘、邪恶、混乱、丑恶相联,加上她们的妖精灰猫和蟾蜍精相伴出现,奠定了全剧阴沉黑暗的基调,以后剧情的发展几乎都在黑暗中进行。女巫的出现总是在作品最关键的时候,开头、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女巫的话,麦克白野心勃勃的谋取王位,也是因为女巫的话,麦克白丧生失掉王位。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呢?这三个女巫在《麦克白》中所起的作用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诱惑”、“欲望”、“毁灭”。可是我们不能单纯说麦克白的悲剧全是由女巫的预言造成的,它只是占着其中一个因素。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的怂恿、麦克白本人的内心欲望,这些缺一不可。

所以不能单纯说是不是女巫的有意为之,只能说是麦克白的悲剧是命运使然,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我想说一句,莎翁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所推崇的女性所应该具有的美德在现在看来很多方面已经不符合了,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应该着眼于当前,对过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篇:红楼梦读后感之宝钗的悲剧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第四篇:剪刀手爱德华观后感-注定悲剧的童话[定稿]

注定悲剧的童话

——《剪刀手爱德华》观后感

“阴沉的天空在犹豫,是雪花?还是雨滴?浑浊的河流在疾走,是追求?还是逃避?远处的情侣在分手,是序幕?还是结局?”

——顾城《初春》

我们每个人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有些童话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有个悲伤的结尾。不管它表面是多么的轻快,多么梦幻,多么的让人心旷神怡。

天为什么会下雪呢?

小女孩问外婆, 一脸的天真和不解。换来外婆的一阵沉默, 那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了。

如果你乖, 我就讲给你听剪刀手爱德华的故

事……

窗外飘着漫天的飞雪, 外婆的声音变得悠

远……

“Before he came down here, it never snowed.And afterwards, it did.I don't think it would be snowing now if he

weren't stillup there.Sometimes you can still catch me dancing

in it.”

有雪,就有Edward,有Edward,就有爱的温暖。

很唯美的一部电影。

清澈透明的天空泛着微蓝色泽的古堡一个奇怪的男人面色苍白,头发蓬乱

有过人的天才,天真不受污染的心灵

爱情为他带来了灵感

可是EDWARD有一双剪刀手是一个未完成的机器人

连自己的爱人都不能拥抱的机器人

童话中的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注定了悲伤的结局

就象

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无声的倒下,离开了我们追求不灭灵魂的小人鱼

化成了泡沫

永远的失去了她的爱人

外面的世界太多风浪

不是他们可以承受和愿意选择的EDWARD

我看到了那张苍白的脸

深深下陷的双眸中隐藏着浓重的孤单

开始,是与世隔绝的孤单;然后,是异于常人的孤单;接着,是不被理解的孤单;

还有委屈中的孤单。

最终,他还是孤独一人在下雪的夜里用灵巧的双手雕刻心中的爱人形象。

尽管,当年那个17岁的美丽少女已成了白发老妇,而爱德华依然和他没有改变的外表一样,没

有放弃心中的思念。

于是,他雕刻时的碎冰化作漫天的飞雪,在每一个冬天的雪夜里如约而至,告诉他的爱人,那依

然不变的恒久思念。

有雪,就有Edward,有Edward,就有爱的温暖。

爱德华和他喜爱的女孩在一起的时间是那么短,而这段现实中短暂的爱情却维系了漫长的岁

月。

他也许会常常想起那年圣诞夜里和那女孩短暂的相拥吧。她没有畏惧他锋利的双手,投入了他的怀抱。。

但他注定是寂寞的,因为他不属于这个世

界。。

但有时会想

如果他有了一双手,过上平常人的生活他还会保留那颗纯真无暇的心灵,还会延续那

恒久绵长的思念吗?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情...一些童话注定着悲伤的结局

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

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此

小人鱼并没有感觉到灭亡。

她看到光明的太阳,看到在她上面飞着的无数

透明的,美丽的生物。

透过它们——她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彩。

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乐,可是那么虚无飘渺,人类的耳朵简直没有办法听见,正如地上的眼

睛不能看见它们一样。

它们没有翅膀,它们只是凭它们轻飘的形体在空中浮动。

小人鱼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它们这样的形体,渐

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一些童话这样的结局无语

为什么不是从此以后

王子和公主就过着幸福的生活?

流年。宿命。轮回。

2012.07.28

(写于自己的个人空间,懒得再抄下来了。所以直接打印出来了。希望老师谅解哈)

第五篇:《巴别塔之犬》读后感

《巴别之狗》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失去心爱的妻子杰奎琳后,与他的宠物狗勒邦之间的故事。 勒邦是一只非常聪明的狗。 它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 虽然它不会说话,但它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了重要的线索,帮助它的主人成功解开了妻子的死亡之谜。

读完《巴别塔之狗》,我的思绪不断回荡着主人公保罗和勒庞之间的友情和亲情。 虽然故事是从狗的角度来叙述的,但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奇妙联系。

小说中,保罗是一位悲痛欲绝的寡妇,妻子的去世让他悲痛欲绝。 勒庞成为了保罗的精神支柱,他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关注保罗的感受,这让我深受感动。

不仅如此,小说还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类语言和交流问题的思考。 当勒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杰奎琳的遗言时,我想起了狗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是多么出人意料。 这让我开始真正意识到,有时我们误解宠物只是因为它们缺乏语言,而不是因为它们缺乏理解力。

此外,本书还深刻探讨了人类的信仰问题以及与宠物的情感联系。 保罗认为勒庞是他唯一的、充满关怀的伴侣,他在他身上找到了很多安慰和爱。 勒庞还努力成为保罗在他的领域内的支持者,鼓励他快乐、坚韧地生活。

因此,读完《巴别塔之狗》后,我开始意识到,宠物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物,而是具有惊人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力量。 宠物与人类之间的信任和依赖,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总而言之,《巴别塔之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 它从动物的角度阐述了人类情感、语言和交流的问题。 它不仅发人深省,而且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 它给我带来了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

下载《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波之塔》读后感:悲剧早已注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

    一个妻子的非正常死亡庄秋水/文《巴别塔之犬》借助了侦探小说的结构,一桩命案的侦破。一个人意外死去了。她的死亡充满了重重疑点,甚至无法断定是意外死亡还是自杀。不过不是大......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我理解的悲剧——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感 最早接触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是在高中,依稀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并不轻松,没有细读,看完后也只知道先生在叙述......

    《红楼梦》读后感之红楼女子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之红楼女子的悲剧命运 这篇《红楼梦》的读后感从书中女子的悲剧命运着眼,试图找出《红楼梦》中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该文文字优美,使人在伤感的同时,也为红楼......

    《水浒传》读后感之:解珍、解宝的悲剧

    《水浒传》读后感之:解珍、解宝的悲剧 解珍解宝是一对极为普通的猎户兄弟,却因猎获一只猛虎,无端招来横祸,当地恶霸豪绅毛太公为霸占解氏兄弟的猎物,竟然捏造罪名,对他二人诬陷迫......

    悲剧是怎样造成的?《道士塔》

    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读余秋雨的《道士塔》 吴三冬 余秋雨的《道士塔》写莫高窟敦煌文书所遭受的历史厄运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沉思。但文章涉及的一些问题却引起了我的疑问......

    《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重庆市万州区小学四年级3班:陈劲松指导老师:郭飞跃在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被她这种独立意识征服了,14岁的乌塔就可以独自旅行欧洲。 乌塔不管做什么事都想......

    《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今天,我品读了《乌塔》文章,文章中的小女孩——乌塔是个独立自主的一个小孩,读课文时,我想到了自己,我在家中爸妈总是惯着我,让我一直当着家中的“小公主”,只要我......

    《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1 今天,我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诧异于乌塔,一个14岁女孩,如此周密的旅行计划和强大的自理能力。她用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场旅行,阅读了许多国家的书籍,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