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第一篇:《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

原创: 心悦心灵成长

最近读了一本书《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作者清流,是一个在美中两地执业七年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里写了一些对维持我们心理健康有益的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以下内容是结合书籍重点及我自己的经验融合所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负面情绪不仅消耗心理能量,也实实在在地消耗我们的体力。怎么进行处理呢?

1、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我们的身体感觉与内心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紧张时会心跳加速,脸发红,说话不利索。有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心里不舒服时,肚子会痛一下。悲伤抑郁时,整个人都瘫在那里,动不了,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重点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试着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声或者写下来,是自己的什么想法导致自己的这种情绪,想通了,情绪以及情绪造成的身体反应才可能会消失。

2、注意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多受到过心理伤害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对自己和他人有伤害性的。

比如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有个人化的信念,就是什么事儿都觉得跟自己有关。演讲的时候别人走出去上厕所都觉得好像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好。走路时,你跟别人打招呼,别人可能没看到没理你,你会觉得是不是你得罪他了,我不够好,自己的无价值感就出来了。发了一篇文章到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你就觉得是不是他们对我有意见,他们不够重视我,没人喜欢我,我自己没有价值等等。其实别人可能压根在忙,没空关注这些,跟你并没有关系。

还有些人可能容易灾难化的考虑问题,比如PPT一页没做好,就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老板给开除了。

还有些人想事情非常两极化,觉得事情如果不是最好,它就是一无是处,而缺乏对现实中灰色区域的认知。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思维倾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你可以每天回顾自己这一天的认知误区,然后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去考虑他们,或者在你陷进去的时候让朋友给你提醒,帮助你从自己的负面思维惯性中摆脱出来。

3、除了改善消极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和提升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开始学习感恩和有意识的去培养爱心做一些善行。一个常见的方式是你可以用一个小记事本,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手机,甚至是桌边的记事贴。每天以我感谢某某某为开头,简短地记下几行,你身边值得感谢,甚至只是引起你注意的美好的人和事情。持续记录这样的感恩日记,可以让你更容易赞美和接纳自己,也更容易赞美和接纳你周遭的一切,这会使你的心情更容易积极愉快。每天有意识的去做一件小小的善事,比如别人不方便开门时,为别人开门。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快乐。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几乎都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你长期的进行实践。

4、有一些研究显示,受到过严重心理创伤,并且被困在自己心理创伤中的人,而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也就被凝固在了记忆中最糟糕的那一刻,无法舒缓、也无法释放。一旦他们可以开始想象不同的可能性,他们的内心也会从过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自由。过去不等于未来,某一个人那样对待你,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那样对你。多想想哪些人给过你温暖,多拿出来温习。

5、一个人如果情绪稳定、思维健康、抗压能力强,那常常意味着在他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与他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一些比较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缺乏这样的关系,几乎可以预期他的主观生活体验、情绪驾驭能力,可能就比较难表现得积极稳定了。那么在现在的生活中,你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和维护一些对自己在情绪上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都是特别重要的。进一些正能量的群体中,看一些正能量的文章等等。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按照从最熟悉的人到最生疏的人列成一张表,然后你可以考虑一下,你是否从这些人身上得到过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以及最近你是否有跟他们联系,并且获得帮助。如果你从来没有从某些人身上得到心理的支持,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同时你是否有帮助或支持别人,也是你要梳理的内容。对于那些能够支持你的人,你可以考虑时常跟他们联系,并为他们也提供相应的心理关怀。而对于那些你发现对你的心理状态有破坏性的关系,就需要在不是必须的时候尽量多地说“不”,尽量地减少这样的关系接触。

虽然我们通常都不喜欢痛苦的情绪体验,也不希望有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当我们回望历史,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就会发现,痛苦的经验实在是人类体验中无法避免、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终归要尝试去解决问题、提升自己,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接纳苦难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晴天雨天都是好天,因此我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的时候,就能多一分从容。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不是把所有缺点都改正了就成了完美的人了,而是在生命中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光明一面,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去创造价值,带着不圆满上路,慢慢的走向圆满。

第二篇:《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故事的疗愈力量》读后感

这两天再看周志建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书很好看,一天就看了大半。作者的真实很感染人,就如同他做叙事,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去陪伴。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真实。这份真实不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完美”,而是坦然揭开自己,完整呈现的那种真实,真实是一个呈现的过程,不只是结果。

其实,每个人都想真实,但是能够完完全全的袒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表现希望好的,遮盖不好的,这就不是真实。一个人能完全展开,他一定对自己是完全接受的。接受那些不完美,接受那些不着调,接受自己的不同常理,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和世间的一切安排。这个需要修炼。只要能坦然面对接受,缺点就不是缺点,而是个性。

讲自己的故事具有疗愈作用我也深有体会,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故事,并把它讲出来就已经跳脱出去了,通过回溯过往,看到自己“卡”住的某一部分,把他们认领回来。认领这个词真是太棒了,让人浮想联翩。不再追求完美的那个我,而去努力做好完整的人。

只看过这一本叙事的书,我现在有个大大的疑惑:往往我们感觉差的时候,都带有太多负面情绪。我们被这些乌云困住,好像在脑袋上扣上塑料袋,我们只顾解决眼前的窒息,根本没有能力摆脱内心的恐惧。更进一步的想,大多数人只知当下的烦恼,是没有能力辨识内心潜藏的恐惧和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的故事,好像更多是发泄,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吗?

写上面这一句我忽然犹豫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评价、不建议、完全包容接受你的人呢?如果是一个可以吃进你所有情绪的人,那当然是一种疗愈。我们没被疗愈,有时候被激怒,是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他耳朵听,可脑子一直在做判断,一直想给你什么建议,他没有体会到你的委屈,你的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个听者,只能是二次受伤。

我真不是一个好的听者。听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我常常是边听边在判断,他遇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该给他什么建议。其实,说话的人最想要的不是建议,是陪伴,是你能听懂他的难过,了解他的情绪,然后和他在一起面对。

那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给人建议呢?是想借着建议表达我自己聪明和独特吗?好像是有点。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听别人讲负面的情绪事情呢?我好害怕那些会传染到我,我好害怕那种伤心无助的感觉。那会让我立刻有一种同感心,想到自己很多难过无助的时刻。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自己,所以在她有苗头的时候,我就立刻躲开。通过给别人建议,让自己有把控事情的安全感。

“你没有办法给别人你没有的。”诉苦的人想要的安全和温暖,我自己没有,只能靠着建议逃脱。

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这种内心的力量。想要有一种深海般不惊波澜的吸纳,你必须先对自己深海般的发现和接纳。

身体里那些被压抑隐藏的需要和情绪,常年在一个不见光的阴湿的角落,发酵腐烂。你得把他们挖出来,翻到面上,暴晒。这样的土壤更肥沃。你完全有能力把腐烂的水果变成甘甜清洌的美酒。感谢那些生命力那些林林总总的沙子吧,他们是上帝放在你身体里的珍珠。这些“短”最终会成为你最骄傲的“长”。

前一段看了很多自我完善的书,我隐隐约约有个不解,这些智慧让人完善,完善似乎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妈妈是好的,怎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可是,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不同,人人都独特。既然那么独特怎么会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框框呢?

这本书解开了我这个困惑。完善就是让你自然舒服的做自己。独特和完善似乎是一个表里关系,内心的完善是相对统一的,就是自由、安全、喜悦,它可以通过你独特的自我去表现。你可能是巧言的,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热情的,也可能是保守的,但内心都是舒服的。谁也不会说,我独特因为我内心拧巴。美好的特质有很多,你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更突出,那就是你的独特。敢于做自己不是独特,而是内心完善的需要。

第三篇:《轻疗愈》读后感: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轻疗愈》读后感

一潭浑水

作者简介:一潭浑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毕生追求。另,喜欢收集曾造访之地的地图丝巾和各种造型的橡皮。心理年龄三岁。

如果我告诉你,我通过看一本书且付诸实践,仅仅花了20分钟时间就彻底治好了自己的恐高症,你一定觉得难以置信吧?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还治愈或缓解了自身其它一些疾病。这本神奇的书叫作《轻疗愈》,名列亚马逊畅销榜第一,作者是尼克。奥特纳。

感恩尼克。奥特纳先生!感恩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先生!感恩教气功的李英伟老师!我是在李老师建的微信课堂里聆听了樊先生的读书分享,从而与该书结缘的。

我前阵子跟大家分享过《脑内革命》的读后感,此书告诉我们,负面情绪能产生剧毒的去甲肾上腺素,良好的心态乃大药,换言之,心的问题不解决,其它均白搭。但道理明白了,做起来难。假设我是个销售经理,临近年底,销售任务还差1个亿,压力山大,却告诉自己别焦虑,谈何容易?因而需要找到一种切实的解决途径。

《轻疗愈》介绍的正是哈佛医学院、美国国家行为医学临床应用研究所最推崇的身心疗愈法。它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经络学相结合,一边自我对话,一边对8个穴位拍拍打打,像剥洋葱一样,从身体症状入手,将关联情绪、事件和束缚性信念层层暴露出来并清除。它被用来疗愈“9.11”事件、卢旺达种族屠杀、印尼海啸等各种灾难导致的病痛、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身心痛苦,受益人数逾千万。轻疗愈的特点是易学习、易操作、见效快。

人们在内观过程中直面存在的问题、反复并大声地说出来为何有利于清除负面情绪呢?我认为书上的阐述有些令人费解;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可能更便于讲清楚,即随着人对获得某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举两个例子:一位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得到了3碗残羹冷炙。他吃第1碗、第2碗、第3碗时的满足感是递减的。再举个例子:台湾作家李敖的前妻--名演员胡茵梦和李敖分手后说:“同一屋檐下无美女。”天天看,西施也显得稀松平常了。所以,不断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对这个问题就会变得较为麻木,不会太多影响你了。

轻疗愈的奥妙在于:给自己一个机会,接受不完美的我,卸下所有思想包袱,过一个没有“应该”的自在生活。还是拿我的恐高症为例。刚开始敲打时大声自言自语:“尽管我近些年恐高,站在高处往下望,腿软头晕,但我全然地接受我自己。”敲打过程中,我回忆生活中究竟发生过什么?搞得自己胆小如鼠?两件往事浮上心头:我听我的一位同事讲,她父亲文革期间锒铛入狱,吃尽了苦头。平反后,天天在自家楼顶倒走,锻炼身体,不久竟然从楼上摔下来,不治而亡。还有一件事发生时我尚在杭州。我们这栋楼有一户人家,叔叔带着三、四岁的侄儿在楼顶平台放风筝,结果叔叔从楼顶平台跌下来,就此离开了人间。我听说后,心想:这孩子心里的阴影一辈子都难以抹掉了!我于是边敲打,边大声对自己说:“只要注意安全,根本没必要恐高。”敲完,我立马跑到10楼阳台上朝底下望了好久,身体未感到任何不舒服。我好开心!

尼克。奥特纳说,每个人通过内观,都能明心见性,找到根本问题,从而化解它。对此,我笃信不疑!

昨日立春。万物复苏!

第四篇:心态疗愈体会感受2013.12.7

12月6日活动的心得的体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月珊老师的博文中得知“心态疗愈工作坊”的培训活动,以前从未接触过,当看到相关的介绍后决定体验一下。经过一天的学习和互动练习后,我觉得找到了一个面对人生问题的工具,一种自我完善的手段,给我的心灵注入了一些润滑和自由。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总会出现不安,即负面的情绪。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要学会与这些情绪同在,怎样才能同在呢?首先要有觉知力,当我们放下过去和未来时,活在当下的状态容易观察到情绪的起伏生灭。觉知力是在情绪和反应行为之间,建立起缓冲带,然后给自己“选择平安”的机会。

我们能够通过宽恕而非判断,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对于宽恕的含义我有了新的理解,宽恕在这里不是容忍与认同,不是原谅自己认为做错事的人,而是澄清错误认知的手段,是自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事,自愿从整体的层面上,认识和理解事物。如果是从支离破碎的片段看,会造成错误的认知。

心态疗愈是个长期的训练,继续学习直到全面掌握,在生活的各个情境下,不断练习,不断提高。

1.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培养倾听的能力,明白对方字面的、情绪的、需求的表达含义。

2.无批判的回应方式,有判断就可能有反抗。

3.我有选择权,能够选择平安。

4.学会宽恕自己,宽恕别人

第五篇:从心抗癌,自我疗愈

从心抗癌,自我疗愈

癌症是21世纪人类的头号敌人。癌症并非只是身体上的病变,冀希望以医学和药物的进步来发展治癌的技术,不啻缘木求鱼。人绝不仅只是一个身体而已,人生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灵性的层面,所以癌症不应该只被视为身体的疾病,它是透过身体而反映出来的人生现况。未来的科技固然会有长足的进步,但再发达的物质科技,也解决不了心灵层面所引发的问题。癌症不是绝症,它所带来的不是对生命的冲击,而是整个生活品质的改善;癌症的治疗是全面性的,它涉及的不单是身体层面,更重要的在于人生观念的调整。癌症确实有了一种最全新的疗愈方法。它由许添盛医师提出,且在台湾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帮助过无数癌症患者及其亲属,让他们走出心灵和肉体痛苦的困境。可贵的是,许添盛医师否定了传统医学中将癌细胞视为健康入侵者的单一治疗方法,从心灵方向中提出一套全新的治疗和预防癌症的理念。许添盛医师的这本《绝处逢生》是身心灵著作的第一本,正是癌症身心灵治疗的经典之作。

癌症是一种致命的压力,真正的致癌因子是绝望,一个身体上的癌症,事实上反映出心理上的绝望。一个已经得了癌症的患者,要如何看待他的身体?首先他要重建对身体健全性的信任。其次,相信自己的心灵能量有扭转身体疾病的力量。过分强调“环境致癌论”、“饮食致癌论”、“烹调方法致癌论”的人,是不信任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明白:身体天生是健康的;身体有伟大的自我疗愈力;身体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当一人开始与内心的感受取得联系时,便开始活过来了,不再与自己的情感疏离,不再和自己的感受疏离。确实,心灵如果没有被了解,被洞悉、没有予以面对的话,任何只考虑身体的医疗、物质的理疗,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个再好的基因,遇到不健康的心理、绝望的心境,还是会突变为致癌基因。打开内在的心结——信念的改变可以修复基因。当我们用信心、用希望、用爱来治疗的时候,其实就是真正的基因治疗。这是一种对生命热情的追求、自我觉察以及自我认识的方式,针对人性层面进行互动,以达到对基因外在表现的调整。一旦癌友能为自己未来的生命蓝图找到热情、找到信心、找到希望、找到爱,基因蓝图就会改变,从自我毁灭的基因计划转为生机蓬勃的基因表现,这就是以基因治疗为导向的身心灵治疗法基本精神。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的这首偈告诉我们身体与心灵的关系。通过身体症状,觉知观照自己心灵上的阴影,面对拂拭尘埃才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健康光明人生。本书中,许添盛医师帮助患者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面对它,绝对不要抗争和战胜它,就如佛家所说“感谢伤害过我的人”,也有癌症患者绝处逢生,走到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在书中,许添盛医师一直建议并帮助案主勇敢的放手做自己,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认同、被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发现存在的价值,许添盛医师还建议案主学会运用爱因斯坦的公式E=MC²把肿瘤的质量转为能量,变成生命的活力,使人生从黑白变为彩色,让一个绝望的生命重新复苏。

癌症是教一个人回过头来爱自己的契机,他将因此学会由世俗的标准回归心灵本质,而非以更苛刻的态度来批判自己做的好与坏,自己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得了癌症之后要面对的,并不只是怎样去治疗、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而是如何了解和认识自己,如何超越表象而追寻到自己的天命、喜悦以及创造力,或是藉由癌症的启发去校正自己过去的人生,重新调整生命的方向,能够健康快乐的活下去。

许添盛医师的这本《绝处逢生》,给了我很多的感慨。他在发现了现代医学的无力之后,转而寻求心灵,使我们灵魂能够上升到:进一步则粉身碎骨,退一步却海阔天空。同时许添盛医师作为一名专业治疗师,他身心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生命的特质,以及“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的生命的宣言,更让我们震撼和感动。我们的心境改变了,在面对绝境时,开始能对外在看似困难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观点以及弹性的因应之道,为自己的生命开辟另外一条希望之路,为我们的生命开出另外一株新鲜灿美的花朵。相信这本书能帮助那些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的朋友们,从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上都达到巨大的改变,打开僵化的思维模式、冲破人生的绝境,使生命得到更新,让爱,智慧,创造力的菩提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绽放,这正是绝境却又逢生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七种荒唐传说 “肿瘤不治”说我们常说的不治之症绝大多数指的是恶性肿瘤...“肿瘤不治”说 北京癌症治疗医院揭开了恶性肿瘤的七种荒唐传说。

我们常说的不治之症绝大多数指的是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肿瘤治疗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

原位癌和癌症的早期症状是可以治愈的。随着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M3型白血病、低度恶性淋巴瘤、男女生殖细胞肿瘤、绒毛膜癌即使发现较晚,都接近于治愈。对卵巢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也会明显延长生存期。由于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于体质较弱、病期较晚的,也有了更多的治疗对策,比如用氩氦刀消除局部肿瘤病灶,配合化疗、放疗、中药等治疗方法。

“一切了之”说

得了肿瘤,只要切干净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能A切掉的瘤灶,只是肿瘤这个病的“标”,而致癌因素及免疫监控失调这些病的“本”还存在于体内,解决不了癌症手术后复发、扩散、转移的难题。

全面的肿瘤治疗方案就是要标本兼治。手术后给予适当的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以预防复发,甚至改变肿瘤病人的癌症体质。

“赶尽杀绝”说

病人往往希望检查时发现肿块完全消失,好像只有“赶尽杀绝”才算治疗彻底,这就往往导致了过度治疗。肿瘤虽然消失了,但生命赖以生存的正气也耗伤殆尽。

20世纪的恶性肿瘤治疗,被称为“寻找和破坏”的时代,从外科手术的扩大切除、放射治疗的适形高剂量,到化学治疗的骨髓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但肿瘤患者并未获得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现在确立了能手术切净的不再盲目扩大根治的方案,对不能手术切净要实现人与肿瘤和平共处,带瘤生存的原则就是在前车之鉴基础上建立的。病人应该清楚,肿块大小,存在与否并不是衡量肿瘤是否治愈的唯一指标。

"无法预防”说

很多癌症患者发病前身体特好,从没上过医院,可一发现已是癌症晚期,看来癌症是无法预防的。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也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是由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不均衡的营养、环境污染、病毒和细菌等感染、人体内部的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降低、遗传易感性和精神情绪压抑等许多致癌、促癌因素在机体内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般说来,在人体暴露于致癌因素后,经过一年、数年、或几十年的诱发期(潜伏期)后,才可能发生癌症,往往先有癌前期疾病和病变,可能演变为癌也可能演变为正常。

“中药无效”说

在民间存在这样的说法,中药治肿瘤无效。一般患者有症状时才去诊治,这时肿瘤已到了中晚期,且先到西医医院诊治,再到中医治疗时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现在评价疗效的标准是根据肿瘤缩小的程度,而不是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而中药的有效性恰恰表现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而瘤灶缩小方面不明显,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中医防治肿瘤在消除癌前病变、对放化疗增效减毒、防复发防转移、减缓病情进展等多个环节有着重要作用,越是早期,其作用也越明显。

“中药神效”说

总听到这样的说法,某中医真神了,某患者被西医说只能活三个月,可经过他的治疗活了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确,中药有一定疗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特效药。

一般疗效被夸大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医生告诉你的只是某种癌症生存期的平均数,但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不一样,病期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心态不一样,都有可能生存期不一样,而不是单纯中药的作用;二是有些中药治疗时把症状暂时的好转也列为有效,所以有效率可达90%之多,而不是指的治愈率;三是有的中医为了经济利益,夸大宣传,把西医的治疗手段减去不说,只是说服用中药后如何好,如一脑瘤患者吃某中医的中药有十年没复发,其实那个人最初做过伽马刀治疗。而不知情的人以讹传讹,说某患者的脑瘤被某中医治好了。

“饿死肿瘤”说

这指的是所谓的“饥饿疗法”,认为肿瘤患者不能吃有营养的东西,甚至让病人饥饿,说这样能“饿死”肿瘤细胞。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如果为了防止肿瘤得到营养,而以人的正常组织得不到营养为代价,其最终结果就是同归于尽。

据统计,40%以上的癌症病人死于营养不良,足见补充营养的重要。病人如果营养不良,可以使病人的免疫力低下,一方面不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增殖,反而有利于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病人容易出现感染等合并症,这是很多癌症病人最终不治的原因。肿瘤患者应与正常人一样都需要营养均衡,肿瘤因营养过剩而生长的可能尚有待于理论证实及临床观察。

下载《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疗愈时光,你终将盛放》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疗愈者的日常生活散文

    我是一个抑郁者,拥有抑郁情绪三十多年,一直处于抑郁失眠,情绪低落,思维纷乱,身心疲惫之中。我也一直在努力奋斗,在为生活生命而奋斗,我想拥有一种美好自由富裕健康的生活,现在正在全......

    潜意识整体自然疗法疗愈奇难病k

    潜意识整体自然疗法疗愈奇难病症一、概述 潜意识记录了人类始生以来数千百万年的遗传基因(DNA)层次的信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即人......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读后感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当我途经你的盛放,我明白了旅行可以如此美好,如幻的国度,真实的行走,怀着慈悲、平和、虔诚的心,追随......

    沙盘游戏疗法为什么能疗愈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长?

    http://www.xiexiebang.com/ 沙盘游戏疗法为什么能疗愈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长? 文 | 李北容 区区沙盘游戏能疗愈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长? 很多人都在问,对于我来说,这问题本身......

    你的青春,终将美好散文

    青春,代表着最美的年华,散发着朝阳的气息,恰如东升的旭日,有着喷薄的气势。时光覆我锦绣流年,让我漫步美好青春――题记青春必有梦,随梦去远方。远方会蕴含着什么?机遇或危险?我不知......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陈苏琴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

    素黑心疗系列读后感

    素黑,原名叶佩怡,1969年出生于香港,注明心性治疗师、作家、心灵启迪着。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硕士,心疗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 素黑著有《素黑心疗系列》,一套......

    时光—童年读后感

    假期读童年 读了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