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磨课《简单的推理》有感:勤径
勤径
——磨课《简单的推理》有感
曾美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多读、多听、多练、多写,多请教,而公开课是集合这所有方式的表现。刚好学校教研室安排我和彭兰老师上一堂二年级的数学同课异构课。经过商量,我们选择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推理》。
通过对《简单的推理》这一教材分析研读、讨论,最终我设计这堂课以游戏贯穿整节课,通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经验。能接触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去的思考问题。
但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连线或列表格的方法把结果记录下来,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我决定在试教课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在194班试教,事先没让孩子们做任何准备。新课导入——猜礼盒。孩子们兴致非常浓厚,进行两个条件的推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可到了小组合作环节,当我出示以下合作学习要求:(1)四人为一组,一人当小红,一人当小丽,一人当小刚(2)第四个同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他们三人的话(3)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推理的结果。孩子们不知所云,甚至大部分同学为谁扮演小红、小丽、小刚争得面红耳赤,更不用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所推理的结果。整堂课下来,只有一组同学能用连线法记录,我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急忙结束小组合作。第一回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试教结束,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为角色而争执。既浪费时间又没起到实质性的效果。用办公室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网撒得太开,收不回。对于如何引导他们用连线法或列表法记录还是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晚上,在微信上和段琼梅老师聊起了这个话题,她告诉我陈晓凤老师上过这堂课,可以向她请教。并且段老师也非常热情地帮我去解决这一疑惑,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陈老师告诉我二年级的孩子还没尝试过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用连线法和列表法整理记录可能难度大些,如果让他们相互间说一说,老师再帮助他们进行整理记录,效果可能会更好些。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还是放手一试。第二次试教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我作了以下调整:(1)组长安排其他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红、小丽、小刚(2)小红、小丽、小刚根据图中的提示选择相应的书,并说出理由(3)组长负责把最后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整堂课下来,比第一次有序多了,大部分孩子会用连线法记录。但在阐述时个别孩子混淆自己所扮演的是谁,教学时间上分配不均,导入环节耗时较长。
有了上两次的试教经验,以及年级组其他老师的多次集体备课,讨论,就有了我的这堂公开课。在这次课堂中,我改进了前两次出现问题的环节,虽然在小组合作时由于不够熟练导致所耗时间有所延长,但是我看到同学们在课后对这堂课仍是津津有味地讨论课堂中的内容,以及年级组其他老师的热心祝贺我感到自己的付出还是得到了收获。希望在今后的课堂当中,能让孩子们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也希望能与心目中的偶像名师并肩同行。
教师的生涯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唯有用心、尽心、用自己的勤劳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才成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篇:磨课有感
从磨课中找问题、在听课中找差距
——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有感
还记得接到参加市里讲课比赛通知的时候,心中的那一份欣喜。从教五年来一直在期待着这一课。作为一位村小的老师,第一次有机会站在梦寐以求的舞台上上课。但是随之而来的担心,因为要参加比赛就必须要改课题。可是距离比赛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时间,心中不免有些茫然。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可是时间太短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脑海中不断盘旋着这两个问题。最终下定决心挑战一下自己,即使成绩不好对自己也是一种磨练。带着很多人的期望,开始了我的“磨课之旅”。
一、认真思考、精心备课。
参透教材、教参才是备课的关键,所以我开始认真翻阅所有有关此课题的相关材料。往前看,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往后看,是为了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更大数加减法打下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学习直接影响了后续一系列知识的掌握水平。所以在写教案之前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如何用一条情景线贯穿整节课呢?
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非常的短暂。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序的、低效的状态。怎样才能让学生不仅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又乐在其中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可将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融入到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喜羊羊的原因,通过交流可以引出上课需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接下来在课中用喜羊羊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不同计算方法的整理。练习题出现的时候正是学生一节课中注意力比较分散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将练习题设计成解救美羊羊的闯关活动,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练习了本节课内容,而且学生会非常有成就感。
思考二:学生的起点到底定位在哪里?
本节复习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现在学生处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能力。而且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已经学会了初步整理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我又查阅了与本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与代数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和法则。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与代数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索、发现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这样不仅让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有序整理所有算式,还能在整理的过程中就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蕴藏的规律。一举多得,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这些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所以我很坚定地将第二环节“自主整理、建构网络”放手让学生对来完成。
思考三:怎样才能让一年级的复习课上的“活而不乱”、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思考。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一年级课堂从来不担心会冷场,因为学生会不管对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让我们又喜又忧。喜的是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忧的是在不是自己班级的前提下如果把控不好这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①整个课堂设计要到位。我在操作的时候有简单的标准:
1、这堂课这样设计是否能合理的落实知识目标。
2、这样设计学生是否感兴趣,过程中能否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能否体现一定的情感目标。②要求到位。一年级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过多,多了,学生记不住,仍然无效,要做到要求简洁、明确,但必须行之有效。一年级学生正处在需要老师悉心引领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数学语言不仅要精练还要到位。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老师的意图,从而降低回答问题“跑偏”的问题。
思考四: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多种数学思想?
复习课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整理,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在这节课中我想在整理环节渗透分类思想、有序整理的思想、在找规律时渗透函数思想。
二、多次试课、修整教案。
带着这种种的思考,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份教案,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试课。没想到课上的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在课上自得其乐,玩铅笔的、玩文具盒的、同桌之间聊天的„„上完课以后,嗓子竟然哑掉了,从教5年多以来,自认为自己在教低年级学生时“很有一套”,没想到换了一个陌生班级效果会那样的差。而且整节课上下来用了50分钟左右,当时的我心情跌倒了谷底,第一次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挫败感。
课后教研员黄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她让我先谈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出现的问题。接着我们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开始找问题、理思路。50分钟的一节课上下来,却没能让学生满载而归。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可是静下来思考后,我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1.环节设计不够到位。
本身放手让学生整理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第一环节,我设计了两道解决问题,导入课题就用去8、9分钟,后面的整理就更显仓促了。在第二环节学生整理完后让学生发现规律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说、我再出示两道根据规律猜上下左右算式的小练习。把练习的时间都给挤掉了。很多环节不够优化,所以拖堂非常严重。
2.小组合作之前没有提示引领。
毕竟还是一年级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好。在第二环节小组整理前我又没有合作提示进行引领所以会出现学生手忙脚乱的问题。3.评价不够到位。
《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整节课中我的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都不够及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习惯也不够好。
4.没能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
这节课中生成的东西非常多,也非常考验老师的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整理好后,我没有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没能让学生给予意见进行再次整理。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6点多钟,骑着电动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在回想课上出现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听取了多位专家老师的意见,我再一次完善教案,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在这个多次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步完善自己的教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我们在磨课过程中决定加入小组评价表。
教学环节也进行了如下改动:
环节一:将两个解决问题合二为一,为后面的整理汇报、发现规律留有充足时间。环节二:①在整理前加入小组合作提示。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整理②三个小组在小白板上整理,一个小组在大黑板上整理,这样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生成。③去掉同桌互说规律和小练习。④加入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简化过程。让学生通过简化加法表更快、更方便的记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环节三:将练习题换成1分钟口算和找规律填数。环节四:加入对整堂课进行“回头看”。
环节确定以后,我便不断地精化自己的课堂语言。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数学团队和区里的数学名师工作室,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课逐渐成型。两个星期的磨课让我对课的思考有了更深的认识。磨课过程告诉我怎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才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带着第一次参加大型讲课比赛的“忐忑之心”我结束了讲课比赛。现在课虽然上完了,可没有想象中轻松的感觉,因为课堂中又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各种问题,因为课后又多了值得我反思的问题,最终我想通了,问题永远会出现在课堂中,怎样才能解决好问题,永远在于平常的磨练,只有磨到位了,课才能上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认真听了其他县区老师的复习课和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让我对复习课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像一位教研员在评课中说的:复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针对我听的课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是上好课的基础。
每位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但好课都不尽相同,那就是从他们的课中能看出他们深入的钻研了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每一个小知识点都涉及到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到位。
二、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身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在第一天的听课中,当和我同课题的一位老师在课中谈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为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我马上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就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只是在为了复习而复习,没能注意到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也听到很多老师做到了往前看、往后看。于科长在点评时也很认可这一点,不过复习课重在往后看。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次的听课之旅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复习课不仅要梳理一整单元的知识,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很多复习课中“转化”、“分类”、“有序整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都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渗透。教给学生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一位老师的“整体看—部分看—思考”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很是值得借鉴,四、教师的激情到位、评价到位、师生关系融洽。
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位同行的老师告诉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课精彩吗?因为讲课老师真正的投入了,真正的与学生融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在表演课,而是在真正的上课。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不管是什么课,我想如果你想感动到学生,那么你就必须先感动你自己。在这次优质课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他们有激情、语言功底特别好,他们不是在背教案,而是用自己平日里积累在与学生对话。每一句评价都是那样的适时、到位,不光学生听着高兴,连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非常舒服。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效果自不用说。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决不能轻视评价的作用。
„„
总之,在这次听课过程中,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与很多老师的差距,也让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我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简单推理微课教学设计
简单推理――微课教学设计
荔波县第一小学 莫弼华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09页,简单推理。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教学活动:
一、牧童回声:
(一)两个事物的推理。
师:同学们,今天莫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请看图(出示课件)。1.任意猜一猜:你能猜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吗?
师:我给大家一个提示(课件出示),现在你能猜出来吗?你是怎样猜的?因为2号说,我不是姐姐,那就是妹妹,1号一定是姐姐。小结:以上两种事物猜得方法:“不是-----就是”
二、牧童飙声:
(一)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三种物体的推理。
1. 出示例1情境图。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1)仔细读题,都知道了什么?(2)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从信息中,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另外两个人拿的分别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书了,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她拿的一定是品德书,所以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板书:
确定
不是
就是)小结:这就是三种物体的推理方法,同学们学会了吗?
(二)、练习: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动物运动会到了,乌龟、蜗牛、蚂蚁在赛跑,它们各拿第几名呢? 提示一:看!最后一位选手蜗牛也到终点了!提示二:唉!乌龟不是最快的!
根据提示一,先确定蜗牛获得第三名,剩下的是乌龟和蚂蚁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根据提示二,乌龟获得第二名,蚂蚁获得第一名。三种物品的推理,先把知道的确定了,剩下的两种物品就好办了。(按 “不是-----就是”)(三)、总结:
1.孩子们真棒,推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通过以上的推理,我们总结出了推理的四个步骤:
(1)理解题意;(2)收集信息;(3)进行推理;(4)得出答案; 2.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谈谈你的收获?
第四篇:育人之路勤为径
育人有路勤为径
中山市东凤中学赵少兴班主任工作有感
摘要: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是一名新班主任,既要适应新的环境,还得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真是
困难重重,可是再难再苦也得撑着。育人之路没有捷径,唯“勤”是路。只有勤,才能在越来越难行的班主任道上,走出自己的路。
关键词:育人;班主任工作;勤
俗话说:笨鸟先飞,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是一名新班主任,首先自己得适应新的身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并且得适应新的环境,还得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一时之间可谓千头万绪,都不知从何做起,但又只有前途没有后路,唯有硬着头皮,顶着压力,边学边做又边做边学,且行且珍惜吧!经过五年的教学,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从其他优秀班主任身上和自己的总结中,始终觉得:班主任之路真的难行,而且越来越难,因为现在学生实在是不好“应付”,所以只有一字经验:勤。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我只有笨鸟先飞了。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觉得班主任之路也亦然“育人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爱作舟”,学生是一届比一届难教,这是公认的,但是时代不会因抱怨而改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社会发展的滔滔浪潮中,学生总爱引用动漫中的一句戏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教师就是那学生的前浪,而我们作为教师的则期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现在的学生难教是难在他们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懂,就是那种半桶水的状态,甚至是小半桶水,但又急于想溢出,所以就尽浑身解数表现自己,只是方式各自各精彩而已,由此学生各有各的性格,任凭你老师是七十二变的老孙,你也难于纠缠,但三年来,我坚持:勤,爱,理,一路走来虽然有风有雨,但也有苦有甜,回望来时路,我会对自己笑笑:人嘛,风雨过后总有机会看到彩虹,当彩虹出现时,希望我的学生就是那彩虹桥上的色彩——各有各出色!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三年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希能与大家共勉:
一.勤且早到课室。坚持每天在早读前到课室,而且在开学的前三周尽量比早读提前二十分钟,因为值日的同学得提早二十分钟到校值日,老师在场有三大优势:1.学生不好迟到;2.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更高效完成任务,并把握标准;3.及时发现榜样,及时大力表扬,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尤其对于初一的学生,他到课室看到班主任的感觉就像回家看到妈妈----踏实,这对于适应新环境很有帮助;而且在学生还没坐好时,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如书本的收拾,桌椅的摆放,各自垃圾的整理等等,都容易发现而及时进行纠正,因为学生开始学习后很多的乱象都会被掩盖。习惯一旦养成,教师的负担就轻了。
二.勤与学生攀谈。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情报站的,往往很多教师无法观察到的变化,学生就能感受到,而且学生的数量永远比教师多,看到的听到的也多,我的套料方式往往是在上完自己的课时,尽量在课室逗留,问问听懂了没呀,电视上的新闻呀,从中引开话闸子,学生就会七嘴八舌的开始高见的,次数多了,学生也习惯下课就聚在你的旁边吹吹风,不经意你就能了解学生的喜好厌恶,发现很多看不到的情报,这可都是不经意间学生自己漏口的,班主任也顺梯而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就在不经意间接收了你的意见,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比特意的谈话教育气氛要好,学生容易下台,当然效果就要有点耐性,一旦发现号的转变要及时称赞,最好是私底下的,别让学生觉得他是因 1
老师而变,而是他自己的素质高了,这样他会觉得有面子一点,有学生就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喜欢现在班主任的批评方式:我做错了事,她没有在课室批评我,而是在空课室里和我谈”,“树要皮,人要面”,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三.勤沟通学生,科任,家长。现在的学生其实见识面很广,而且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需要的尊重也特别,不一定是认同,更不是抬举,其实现实性和包容性还挺强的,所以挺能理解你作为老师的苦心,但理解是理解,行动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自控能力有限,这样才难缠,我的做法往往是先礼再理而后兵,同学接受第一,因为集体是同学的,必须和谐才能同舟共济,然后水涨船高,班风是学风的保证,所以每次犯错,每人都有同样的三次机会,首先会得到原谅,然后才是明理,这理还让学生自己来说,错哪里了,保证如何,不行再来兵,兵分三路,一路是同学,二路是科任老师,三路是家长,逐级递进,班主任是一路上的夹心饼干,通过多方的沟通协调,勤谈勤转勤家访,这样问题发现就早,把孽芽插死在萌芽状态;科任老师赞许第二,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配合,琴瑟共奏,才能把师生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教学共长,但是摩擦总是难免,因为每位学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各科的后进生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学初期我不会把自己的学生印象塞给科任,而是在大概三周后主动勤问科任老师相关的课堂纪律和作业缴交情况,因为对于一些小问题,科任老师是不好意思主动反映的,班主任自动送上门的,科任可以大小通报,而且还表现班主任的主动积极性,既取了料,还得了赞,何乐而不为呢?家长支持第三,家校共育嘛,何况孩子最终是要回家的,家长才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应该是教育的最大支持者,但我与家长的相处之道是与科任相反的,在学期初即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做到心里有底,尽量只说好话,给予家长信心,重要目标是告知家长班主任的联系方式,希望家长能经常主动联系班主任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因为班主任通常会针对总体情况定期并且多以群发的形式给家长反馈情况,而且学生很多时都是些小打小闹的犯错,班主任不好总是“投诉”,但是“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家长若能主动联系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也能像科任一样大小通报,家长则能防患于未然,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形成一种班主任,科任,家长配合的三足鼎立之势,工作的开展会更为踏实顺利。
所谓教书育人,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先育人后教书,就像人的神经反射活动产生过程一样,要有刺激才能在神经正常的基础上出现反射,而教育是依靠人脑接收信息的活动,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才愿意紧跟老师的步伐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备课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备学生,勤就能帮助班主任获取大量的学生素材,但是我更认同教育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本质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唤醒自觉,由此我的育人之路上还坚持教中有爱,首先爱自己,再而爱学生,如班主任有事请假的,尽量告诉学生为什么,希望他们怎么管理自己,而在班主任不舒服时,尽量坚持上课,但告诉学生自己不舒服,希望他们能体谅和配合,也借机会多交事情给学生处理,并肯定他们的能力,这样不但树立了榜样,也不错失任何的教育机会,就像父母生病期间,可以让孩子适当承担照顾任务一样,既培养能力,也体会父母照顾自己的艰辛,当然,在任何学生生病时,教师也得体谅他,同时强调让学生尽量坚强,因为爱也是有限度的;而且教育的秘密还在于“三分教,七分等”,所以我们得有耐性,情况了解了,榜样树立了,爱也付出了,有些学生还是挺能装的,所谓“死鸡撑饭盖----硬撑”,所以讲道理也是需要的,以理服人,修为还得靠个人,三分教,七分等,我们也只好尽力而为,顺应人愿,育人之路任重而道远,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简单推理教案
简单推理
知识要点
一道算式题都是用运算符号和数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图形算式,就是在算式中用图形来代表不同的数,要我们通过计算把图形所代表的数求出来。解答时,要根据加、减、乘的意义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来解答,通常要用分析法、代入法、推算法等。
典题解析
例
1、☆、○、□各代表什么数字?
☆+☆+☆=18 △+☆=14 △+○+○+○=20 ☆=()○=()□=()
练习1:
1、△+○=24 ○=△+△+△
△=()○=()
2、○=△+△+△+△+△ ○×△=20 △=()○=()
例
2、找出下面式子中☆和△各代表什么数。
☆+☆+☆+△+△=22 ☆+☆+☆+☆+☆+△+△=30 △=()☆=()
练习2:
1、□+□+△+△+△=21 □+□+△+△+△+△+△=27 △=()□=()
2、□+□+○+○=14 □+□+○=11 ○=()□=()
3、春节到了,爸爸买了2只鸭、1只鸡共付33元,如果买2只鸭、3只鸡要付51元,问一只鸡和一只鸭各多少钱?
例
3、找出下面式子中□和△各代表的数。
□+△=9 □+□+□+△+△=25 △=()□=()
练习3:
1、□+□+△=16 □+△+△=14 △=()□=()
2、☆+☆+○=10 ☆+○+○=8 ○=()☆=()
3、1只菠萝的重量+3只梨的重量+2只桃的重量=140 1只菠萝的重量+5只梨的重量+2只桃的重量=190 问:一只梨重()克。
例
4、☆、○、△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 △+△+△=☆-△-△ ○=()
练习4:
1、☆、○、△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1)○×△=☆ ○+○+○=□-○ △=()
(2)☆×△=○ ☆+☆+☆=○+☆ △=()
2、☆、○、△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 △+△+△=☆-△-△ -△ ○=(例
5、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5 △+○=6 □+○=7 △=()○=()□=())
练习5:
1、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3 □+○=4 □+☆=5 ☆=()○=()□=()
2、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24 ☆×□=45 □×○=40 △×□=15 ☆=()○=()□=()△=()
例
6、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练习6:
1.□+□+○+○=38 □+□+○=22 □=()○=()
2.□+□+□+△+△=52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