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僧侣与哲学家读后感
僧侣与哲学家读后感
(一)contra 和声Xy
《僧侣与哲学家-父子对谈生命意义》虽然纸厚书沉字体小,洋洋洒洒24万言深奥难懂,所幸翻译流畅,话题有趣,令人不忍释卷。
《僧侣与哲学家-父子对谈生命意义》虽然纸厚书沉字体小,洋洋洒洒24万言深奥难懂,所幸翻译流畅,话题有趣,令人不忍释卷。赖声川不仅是戏剧大家,还是藏传佛教弟子,为作者指定之译者,还有夫人助力,保证了翻译质量。另一译本为陆无昶 译《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根据法文原版而非赖根据英文版翻译,其实也译的不错,译者网上查不到背景。本书书名其实原本是“佛法和西方”,更贴切一些,现有名字是出版商为了书好卖改的。很久没看过这么艰深却有收获的书了,待到要写读后感,却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整个西方神学的衰落,哲学的失意,现代性的焦虑,让西方想从古老的东方佛法寻求解决之道,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从这一点说,本书的父子对话本身就是不对等的、西方中心的、动机不纯的,无论父子双方多么表现出冰释前嫌,貌似平静理性的交流下仍然不断涌动着叛逆、反思、标新立异、故作惊人之语等等。作为曾经法国主流生命科学界的青年才俊,现在的尼泊尔藏传佛教僧人,儿子其实是嬉皮嗑药的叛逆一代,父亲不小心说漏嘴揭了底。
本书前两篇一直在质疑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为了叙述清楚,本文把偏哲学的叫做佛法,偏宗教的部分叫佛教。因基督教文化中虚伪阴暗的侧面不断被人文主义抨击,导致其智慧与道德的双重破产,佛法在西方受到欢迎,倒也真的有些谬托知己的有趣。西方视角中的佛法被哲学化,成为某个门类哲学的分支,但由作为哲学的佛法到作为宗教的佛教,又跨越了一条深深鸿沟。佛教的伦理观是宗教的,不容置疑的,关乎心灵与幸福,但又显然没有苏格拉底那样经历猛烈的反思、辩论。藏传佛教又和中土佛教禅宗、净土宗大有不同,法国无神论者对藏传佛教人畜无害的认识,可能是不知道或故意忽略其与西藏世俗奴隶社会政权政教合一的血腥残酷,那比起某和平教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藏传佛教脱离了其地域、时代与社会结构,在西方社会的嫁接是否会不伦不类?身在藏地的人民,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是否还会秉持不变的价值观,仍然愿意生于斯长于斯?
宗教是否应该干预世界干预现实,宗教信仰的进化演化了什么?面对同性恋、女权、动物保护、堕胎、安乐死、转基因、人工智能等等大潮冲击,破什么立什么?本书1996年写成,911之后人类社会尖锐对立的演化并未展开。文中哲学家作为无神论,却嘲笑“前卫神学家”对待信仰的自由化倾向。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对世界真理的思考追寻是普罗米修斯盗火还是自建巴别塔的僭越?如哲学家总结,自古希腊文明始,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哲学、社会乌托邦。科学的信仰取代了对智慧的追求,进步和理性改变了现实生活,质疑颠覆了哲学美好淳朴的田园时代,知识的火把燃尽了哲学的智慧与灵性,惶恐的西方社会人文主义者把目光转向古老的佛法。未曾经历科技潮流、工业革命、社会形态变革的藏传佛教世外桃源,是无知者无畏的灯下黑?还是因关注自我又内心否定自我,从而以上帝视角俯视一切,因此被称为智慧?心理分析对潜意识力比多的揭示,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让人类认识了原罪认识了自我,却消解了信仰。科技被人驾驭,心理深层的欲念也被放在聚光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人类自以为无所不能,连艺术的挥洒也不再为了荣耀上帝,而是展现自我。佛教历久弥新,面对新事物,却保有自己不变的价值观。佛教的艺术不追求创造力的个性,永恒的超越性的世界本没有个人的妄念。吊诡的是,个性解放,反对宗教,人文主义勃兴的欧洲大陆,尤其拜法国德国俄国所赐,一场场解放人性的乌托邦实验,却引人类入阿鼻地狱边缘。高举人性打碎宗教,却以人为蝼蚁草芥,个人沦为伟大社会实践的微不足道的沧海中的一滴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伟大格言,格式化了极权之下所有平民的大脑,教育人民作宏伟社会的人肉电池。此刻佛法却如涓涓细流,仍保持着原始生命力的清冽泉水,卓尔不群,滋润人心。
如《Le Bouddha》一书所说,“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我理解没有100%纯粹的信仰,也达不到绝对的理性。那么人类的思维是肉体机器里的灵魂?一切感觉如同电影matrix中只是大脑的幻觉,一段程序代码制造的VR场景?色声香味触只是大脑多巴胺和激素分泌后的潮涨潮落,如同高烧后的胡话谵妄?这种忘我出神有时被叫做精神病,有时叫作圣灵的感动,如同一中各表那样各自解释。主宰人类社会的是这大脑阵发放电产生的信仰,还是过度抽象的思维都是无用的妄念,坚硬铁血的世界靠家族荣誉/文化传统/乡情/黑社会/皇权/金钱/政治左右。有唯一不变的真理吗?所有人是否都受其支配,是否又愿意承认?真理可以被证明吗?没有了自我的本体真理何存?改变心灵,理解适应现实,还是勇猛精进,改变现实世界?如上面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我想说信仰如果不与现实世界发生关系,纯属意淫,而信仰如果宗教化去过度干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被工具化,最后必然被人厌弃排斥。时代巨变,唯有不断进化的信仰,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佛法的开放包容慈悲值得基督教文明学习。基本要义派与极端右派宗教的崛起,让世界更加撕裂,虽然所有宗教都提倡爱自己的邻舍,但它们同时又在以爱为名义和武器,消灭异教者和无神论,佛教式的温和不是平庸,反倒更符合虽己所欲,勿施于人的现代普世价值。
对本书佛教与死亡一章,我自己只是浅浅涉猎佛教,不信文中说的“中阴身”、“转世”那些深深焦虑下的发明,反倒更欣赏心经里面禅宗化的生死观: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生老病死只是假相,本性是空,不用执着于解脱生老病死的问题。一家之言,就此打住,再说下去成了“融合主义”的禅宗基督教了。
即便基督教在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的大潮冲击下表现的并不完美,但我们看到推动人类生活方式进步的科学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属性,以“科学主义”来设计人类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僭越,科学并没有研究、阐述、判断人生的意义与至善,“科学主义”恰恰不是爱智慧和知行合一的西方传统,而是一神教的科学主义、马列主义异端,类同于极端环保主义者、极端宗教保守主义者。
人类不存在该不该建造巴别塔的问题,而是塔已经越建越高的问题。AlphaGo围棋完胜柯洁,柯洁输的比李世石更加不堪,斗志尽失膜拜臣服,对人工智能惊呼围棋上帝,以至于焦躁失态,对着在英文媒体工作而用英文提问的中国记者发飙。对人工智能终结围棋这件事,另一极端是苏小和这样的伪知识分子兼宗教右派,对科技的发展拒绝真正了解和思考,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用背诵圣经和康德的办法吹口哨走夜路,自己给自己壮胆。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疾风识劲草,板荡见忠臣,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让我们站在巨人肩上,坐上科技的时光战车,去思考追寻不变而又能接受时代检验的真正信仰。我们何其幸运,躬逢其盛,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僧侣与哲学家读后感
(二)白冰
书名:《僧侣与哲学家》
作者:[法]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马修·理查德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作为一个学建筑的人,砸啄一本建筑学的书似乎更有权威性,但是看了这么多年的建筑学书后,我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看纯建筑学的书。然而我很庆幸自己学了建筑学,因为建筑学早已把它的脉络延伸到了各个领域。
我对哲学的兴趣起源于《时代建筑》一期有关建筑现象学的讨论,此后便开始阅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籍;而宗教在我世界观不断修正的过程中,一直刺激着我的思考,这是因为母亲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信基督教,父亲修了半辈子的佛,我美国留学的时候的舍友是一位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人,三个宗教就这样流淌进了我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本对谈录,它所展示给读者的信息是相对零散,很难说通过一条线索将整本书串联起来。这本书讲到了所有西方哲学和东方佛教所关注的点,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从“自我”到“中阴身”无一不谈。这本书同时打开了西方哲学和东方佛教的大门,让我们可以伸进头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对谈的其中一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及政治评论家、法兰西学院院士让·弗朗索瓦·何维勒,另一边名为马修·理查德,他曾在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其优异的成绩拿下博士学位,然而他突然放下一切,披上袈裟,削发为僧。
让是马修的父亲。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父子俩在各自的领域都创造了伟大的成绩。法国媒体一直对这对父子抱着好奇和不解的眼光,于是安排了一次父子对谈,讨论当年马修离家的原因和心情、讨论他们所定义的生命意义、东西方哲学的异同。
这次对谈的内容被分为18个章节,加上哲学家和僧侣的结论,总共20章。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我不可能用短短几页纸把哲学和佛教的问题全部说完,所以我按照我的理解,对这本书进行了简单的归纳,聊一聊我的一点思考。
1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第1章)
父亲疑惑在于,为什么儿子当初放下一切,削发为僧?马修的回答我非常喜欢,他说:“科学研究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最基础的问题,甚至我发现科学研究的目的也不是解决生命根本的问题。简而言之,科学虽然有趣,但不足以让我的生命有意义。”在我看来,马修说的科学研究事实上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因为当代的西方哲学从17世纪中叶以后,把对生活方式的的探索丢给了宗教,摒弃了对人“心”的探索。从此以后,科学研究占领了西方哲学,但是,科学研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生活?
对于古典哲学家来讲,哲学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诠释。而当代西方哲学已经把对生命的诠释完全抛弃了。我不能否认科学技术在这两个世纪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但在这里,我想问两个问题,地球是不是圆的,对你的存在有什么关系?是否有一种内在祥和的方式,不依赖健康,不依赖权势,不依赖成功,不依赖金钱或感官的感受?
马修在本章中没有明确的回答他如何让自己生命有意义,正如他在本书的很多回答一样。同样的,父亲不知道的问题,马修也回答不出来。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生活?是否存在一个像E=mc?一样简单而通用的方式,可以教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父亲的原因我曾有幸和几位仁波切对谈,而每每当我问出上述的问题时,他们也无法回答。
2宗教或哲学(第2章)
这个章节开始细致的探讨佛教和哲学。父亲问:“佛教到底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马修提出了两个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地方,马修说:“佛教不排除信仰,也不排除因揭露内在真理所产生的亲密和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及揭露而产生的惊奇感。”这与其他宗教总有其既定的教义不同,对于宗教来说,教徒必须接受一种教义,不需要重新发觉那个教义的真理;马修接着说:“佛教的佛陀并不是圣人,而是究竟的老师,证悟的化身”。这也与其他宗教的神的概念不同。
父亲进一步说,或许佛教是哲学加上宗教?马修通过对教义的回答引出了关于痛苦和快乐的讨论,在这里,佛教的说法与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的说法是相似的。佛教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或者说这一世轮回,是充满痛苦的,但不要认为这是个悲观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解决痛苦,获得真正的快乐,而所谓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内在的喜悦,一种心灵的开阔,这种内在的喜悦对外的表现是一种不移的慈悲。
我们的痛苦来自对“自我”的概念,一种我们珍惜而愿意不顾一切来保护的“我”,要认清这个“我”没有实质的存在,需要通过禅定的修行,这是一个极高的解放过程。()禅定有万千“法门”,在《西藏生死书》这本书里有更加详细描述。
在《西藏生死书》中有一段对于禅定的解释:你过去的思想已经成为过去,你未来的思想还没产生,这之间的间隙,延长它,就是禅定。很有意思的是,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墓志铭也有类似的思考:我过去不存在,我存在过,我现在不存在了,我不在意。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人生态度。
3黑盒子中的鬼魂(第3章)
这一章所讨论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父子之间冲突最大的地方。佛教不认为有不朽的个体,而是认为有一种不断变化的连续状态,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即意识的河流。马修认为意识具有持续性,即他认为意念可以直接传递,他举了很多他亲眼所见的仁波切转世的例子,而这是他父亲不能理解的。父亲以尼采、斯宾诺莎为例说明二元论的可笑,作为一位坚定的一元论者,父亲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有两种原理,只能有一种,就是物质。
马修不能证明给父亲看意识如何传递,他认为说话的对象必须要有一个相称的心理架构才行,没有打开自己心来修行的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马修的回答似乎有些无赖,但事实上父亲的唯物主义科学在很多方面也是不能被实验证实的,尤其是理论物理,其真理性的评判仅存在于理论物理圈。
4心的科学(第4章)
西方人对佛教最感兴趣的一个层面就是佛教对心的研究,所对应的西方科学就是心理学。本章开始是以通过如何修心来摆脱负面情绪,即禅定的讨论,开始探讨西方哲学的一些概念,知觉和感觉的问题,意念和体验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柏拉图那个著名山洞实验,一直到康德的时代及以后,都在研究。每个哲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都不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我们不可能了解不断运动或者变化的东西,所以整个西方哲学的努力,就是要在现象背后寻找一种永恒和稳定的元素,可以成为确切认知的对象。佛教不否认在觉知的相对世界中,现象有其真实性,但是它否定现象背后有任何永恒的实体存在。
关于这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是哲学思辨最困难的地方,在下一章还会继续讲到。
5寻找真相(第5章)
本章首先谈到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在西方,哲学只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就像数学或者生物学一样,所以哲学家是一个人,当他上课的时候,他会教导一些特定的学说,但是他回家后,他的生活和他所教导的一切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在西方,宗教对于大部分的信徒而言,是一个在某些特定日子或时间才被打开的小空间,而在没有实际做什么之前又被牢牢的关上;东方也有哲学家,但是东方的哲学家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心灵导师,他所教导的从来不是对纯粹知识的好奇,这些教导唯一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这么看,去谈论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似乎没有多大意义。由此,马修认为,佛教是一条道路,是一种救赎的方法,一种向心灵强烈下功夫而得到解脱的方式。
众生皆有佛性,佛性的完美是被埋在众多的自我和现象之下。于是道路就在于要化解掉所有掩盖真正本性的东西,看到他真正的面貌。因为我们对现象世界的觉知是通过感觉器官,于是我们并不在觉知真正的世界,我们觉知的不过是我们意识反映出来的意向。佛教的这种说法与很多哲学家的想法一致,例如康德的“超越性的理想主义”。但是接下的说法可能有些难理解:世界不是我们心的投射,但也并不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心之外。这里的“世界”或者说一切本质都是“空”。佛经有云:因为有空性,一切方能存在。空即是宇宙、众生、动作、意识。
6改造世界或者改变自己(第6章)
哲学无外乎谈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前面谈了几个世界观的问题,现在来谈一下方法论。
西方发明了能够救人性命的抗生素,而西藏花了很多时间赋予存在以意义。医学的理想是让每个人活到一百岁以上而不掉一颗牙,心灵道路的目标是要从意识的河流中消除任何傲慢、嫉妒、憎恨、贪婪等痕迹,让人无法做出任何伤害其他众生的事。
父亲认为,或许佛教就是逃避受苦的方法之一,真正的目的是要了解到自我是一个骗局。马修说要完成这些改变需要拥有不可改变的坚定决心,不可遏制的行动力,不过这种强大的“心”应是一种建设性的利他主义。
在西方思想之中对行动的欲望有两种:一种倾向死亡,造就了希特勒;一种倾向生命,造就了爱因斯坦。
柏拉图在《共和国》中拟定了一个宪法,因为他想改变社会,卢梭发展出社会公约的概念。不仅是哲学家,对于西方的建筑师来说,通过建筑构建乌托邦社会,似乎是每位建筑大师的课题。不管怎么说,对西方人来说,人类要减轻痛苦,就是要通过社会的改革和世界的转化,这和佛教的论点很难相容,然而马修认为西方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方法是可以与佛教的思想相容的,他认为可以利用物质进步之中所有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同时对一切保持一个更真实的观点。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的阐述如何合并两种思想。
7佛教和西方(第7-10章)
这四个章节谈论了许多概念,对话的内容我认为都可以涵盖在佛教和西方这个题目下,在之前所讨论的所有问题,佛教的形而上、意识、宇宙论,以及这些伟大的哲学和形而上构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仍然是佛教乐于辩论的话题。我们依佛法生活,正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弟子一样。而在西方,很多这样的辩论早就消失了,这本书引用了英国史学家阿诺-汤恩比的话: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20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文明的接触。我深以为然。
马修举了一个例子,1994年丹增仁波切被邀请到英国,评论《圣经》里的福音。这对于一个从没看过圣经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丹增仁波切愿意试试看。那次经验非常特殊,因为在他朗读那些段落的时候,有些神父和修女感动的流泪,虽然他们已经念了一辈子,但是当丹增仁波切念诵时,却有一种第一次听到这些段落的感觉。这说明对心的修行有全宇宙共通的价值。
父亲认为,20世纪末最主要的事件,就是西方文明在非科学领域的失败。社会改革的意图,是要取代道德的改革,但是却制造出了一个灾难。这种道德灾难在我们身边十分常见。所以我们才会燃起对哲学的兴趣,因为这些哲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性道德性的忠告,教导我们如何生活。这也就是佛教会吸引我们的原因,因为佛教谈的正是生活和慈悲,没有说要破而后立。我对佛教的兴趣,正是因为之前政治、科学的伟大失败。
7佛教的信仰、仪式和迷信(第11-12章)
这部分是书中的第十一章和十二章,在这里我觉得有两个方面需要阐释,马修说,佛教既不是多神论也不是一神论。所谓的诸天神佛,是佛性的不同面貌;第二方面是马修所描述的关于信仰的四个层面。第一是我们听到一次心灵开示,或者佛陀的生平故事,或是以为伟大老师的生平故事时,心中被激起的清晰感和灵感,这是一种很强烈的兴趣。第二层面多是一种期望,是一种愿望,想知道更多,想亲自去体现一个开示,想跟随伟大老师的榜样,然后一点一点的达成同样的完美。第三个层面就是当信仰转化成信心,一种确定性,来自自我印证佛法真理和心灵道路的效果,而从这个印证中,我们得到日益增强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有点像是发现一个建筑,我们越去仔细观察他的比例空间等等,它越美丽。到最后,就是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状况,我们的信心不会改变,也不会被证明是错的。这是佛教信仰的四个阶段,这并不是一种知性的跳跃,是阶段性发觉的果实,以及一种印证,心灵道路确实会有结果。
8佛教与死亡(第13章)
索甲仁波切在他的《西藏生死书》中说到:死亡就是我们最执着的那个东西必然的毁灭。死亡的过程以及死亡后的各种经验,在佛经中有极为详尽的描述。
我们一旦停止呼吸,就开始了一连串的意识和身体分离的过程。简单的说,当物质世界从我们眼中消失,我们的意识会进入“究竟广大的透明空间”中,之后,意识再升起,经历中间过渡状态,就是“中阴身”(这是佛教中一个很复杂的一个概念,参考《西藏生死书》),这个状态会引向一个新的存在形式,也可以说“投胎”。佛教据此研究了许多修行的方法,让佛教徒接受死亡这件事,对于修行高的佛教徒,死亡,是一种喜悦。
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对死亡有一个更加逻辑的说明:我们不需要恐惧死亡,因为事实上我们永远不会碰到它。只要我们还在这,它就不会发生;当它发生,我们就不在这,所以恐惧死亡是没有意义的。
9佛教与死亡(第14-18章)
马修说:任何真正心灵道路必须包含两种精要的元素——让自己走向完美的方式,以及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方法。让自己走向完美即是对小乘佛法的修持,是根据在家伦理和寺庙纪律,以及对一般世界的不完美和我所作所为大部分无意义的思索。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即是对大乘佛法的修持,是为了所有众生而进行个人内在的转换。而为了除去众生的痛苦,必须弄清楚正义社会的原则是什么。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指出两个正义的原则:平等和自由。平等与自由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他们将这两种价值理想作为其民主政治的基础和核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发现这两种价值观在同时运用于民主政治中时呈现出的彼此冲突的情况,导致国家的治国理念及一系列干涉手段的差别。
根据佛教,所有众生都盼望增进自己的福祉,也同样拥有快乐的权利;所有众生都盼望从痛苦解脱,同样也拥有不受痛苦的权利。
东方比西方更倾向于一种思想,认为社会的和谐不该被利用人权概念而为所欲为的人士所破坏,而这些人士却认为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做他们想做的事,只要他们被允许,人权的概念可以给他们正名。马修认为,因为缺乏智慧和利他主义,缺乏伦理和心灵原则,就无法明确分辨自由和平等中可取的那一面、或直接间接害人的一面。
哲学家和僧侣的结论
在和马修的对谈后,父亲认为,以一个智慧的系统而言,他越来越欣赏佛教;以一个形而上学系统而言,他越来越怀疑它。为什么佛教今天在西方世界可以引起那么大的兴趣,最主要是因为佛教填满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是西方哲学遗弃了伦理和生活艺术范畴所造成的。西方在科学上胜利了,但是它再也没有有效的智慧和伦理系统。东方能带给西方伦理,能教导我们如何过得更好,但是这些缺乏理论基础。因为佛教的智慧的根据不是科学印证,科学印证也不导向智慧。
佛法认为,所有人在生命中寻找的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不只是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满足,满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呼应我们最深的本性。快乐的意义必然包含“智慧”。马修认为让这一切发生的学问绝对应该被称为一种“科学”,一种静虑科学。马修并不期待西方修行佛法的情况能和东方一样,但是佛法似乎能够提供一种方式,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内在平和,这绝不是无用的资讯,而是真正的智慧。
1杂感
写完这篇文字之后我给父亲和一位学佛的朋友看了一下,父亲只说了两个字:太浅。而朋友看后哈哈大笑说:“你就算证悟了,也是一癫僧。”我听后心里莫名的畅快。
我们都应该审视自己的人生和生存的本质。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做。美国文化是出了名的讲究实用。我们只关心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做什么才能让美元进我的钱包。或许因为这样,世界变得更舒服,但个人生活和命运的问题和罗马时代还是一样的,我们的物质生活比罗马时期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是,你能比他们更快乐吗?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公正?”“世界为何存在?”这些问题似乎对我们来说毫无价值。但是,提出这些问题,其实价值非常巨大,而这种价值,往往无法用货币来衡量。但是,对于苏格拉底他老人家来说,这些问题不但重要,而且是迈向真正的人性,迈向反省的第一步。
来到公司一年多,我内心始终有种欢喜,那是因为公司里有着充满人文情怀的同事和领导,让我们在每日辛勤的工作的同时,能够我们了解自己应该如何“存在”。
僧侣与哲学家读后感
(三)王学勇
各位亲爱的书友,今晚的这本书是《僧侣与哲学家》,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所谓的有意思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本书的内容,一方面是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它的翻译者。在我们的一般意识里面,我们认为僧侣和哲学家仿佛是这个世界的两个极端,僧侣仿佛完全沉浸在自身的体验中,而哲学家不断的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本质奥秘。一个爱之求真的,一个行于当下。
这两个仿佛完全不搭的生物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第二个有意思是僧侣和哲学家,他们两个的作者特殊的身份,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是哲学教授,法国著名的政治评论家。他的政治评论在西方世界都引起了极大轰动,曾经担任过法国新闻周刊快报的总编辑。他的儿子就是僧侣,他并不是一个出身于东方,完全基于东方文明的传统的修道者。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一个完全受到西方哲学思辨训练的父亲和一位政治家,和一位在西方完成了最基本的训练的生物学的博士,而后走上东方修道之路的僧侣,他们的对话,各位您不觉得这话风非常有意思嘛。
这是一个对话,对话于1996年,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那位哲学家和政治家和他的儿子进行了一场为期10天的对谈,因为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有基本的对话的基础。因为他们基本受过西方哲学思辨的训练。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有共同的频道去理解彼此是什么。或者说,儿子更多的能够理解父亲的语言体系,而父亲可能不怎么能够理解儿子的语言体系。
所以,在这本书对谈话中,父亲更多的扮演一个提问者。也就是说,父亲如苏格拉底一般不断提出假设,不断提出论证,不断的按照那个线索不断探索。而儿子来自于分享、说明和解释。向父亲分享他对宗教、佛教对藏传佛教的理解。当然藏传只是一个表现的形式,更多的来自于对世界、对文明、对历史、对生命、对宇宙的重大话题的对谈和碰撞。实际上这是东方智慧和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对话。
为什么他的儿子获得了分子的博士学位之后,没有什么重大的意外发生,而走上了这样的一条修行之路呢?所以这本书就从这个疑问开始。他的儿子说:他发现,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而是他也发现,仿佛他在这些的科学研究,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生命的最基础的问题。各位您认为生命的五最基础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思考一下,您的答案是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最基础的问题?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两个人通过对谈之后的结论,关于这个最基础的问题僧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实际上,佛法道路和所有的伟大心灵传统一样,其目的是要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所以生命的最基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真正有品质,如何让我们生命的内在变得更加有意义。从这个问题出发,父子两个人,就展开了对宗教的探索。在这本书的最后,父亲的结论是这样的:通过对谈,他对东方的智慧除去了标签的含义之外,因为在西方人的心里面,佛教是有一个标签的,他认为,就是讲无为,讲涅盘。通过和他儿子,和僧侣的对谈,他认为,东方文明、佛教充满了生机,而且他认为佛充满缺口,就是西方哲学所遗弃的伦理和生活艺术的范畴。
因为我们说,在过去的很多书里我们读过很多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它不断的爱之求真,甚至他会把哲学推向了由无数的概念堆积的结构,甚至称之为这个世界就是由数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是一个结构,是一个算法。各位您觉得这个说法是不是特别的耳熟,因为最近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算法有了更多的熟悉。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会被算法所吞噬吗,在这本书里面,说西方哲学的探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仅仅包括书的哲学,还包括人对这个世界的精神体验。我们目前称之为“智慧”。
而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上,实际上,关于科学、关于智慧,它本身就是同步存在的,只是到了17世纪以后,更多的划向了科学,把智慧放在一边。因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应该如何过。所以在佛教里面,更多的强调我们如何能够活出真正的自我,真正的找到生命的本性。所以僧侣认为,所谓的探索生命的内在意义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而那个本性的发挥和闪现就让人获得了最终的快乐。他认为人类最深切的期望就是活得快乐。
由这本书,双方探索了众多的课题。比如什么是死亡,比如什么是个人主义,比如如何去创新。现在创新创业是我们大众的话题,在这本书里面,佛教认为真正的创造力意味着要不断的除去无知和以自我为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我们无数次提到每个人都有遮蔽效应,过去的成功会让我们看不到更多的未来。而佛教就是一个让我们的心性得到升华的过程。
这是一本书相对而言比较难读的书。因为这里面他的父亲讲了大量的西方哲学的术语,和大量的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同时,僧侣所阐述有众多藏传播佛教的专有名词和说法。但是我依然推荐各位看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纷乱的世界里面,去看一下这个世界,或者说看一下这个世界上经历过从几千年来从哲学和宗教两条主线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祝福大家,美满幸福!
第二篇: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读后感
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读后感
雅克·拉康(1901-1983)是法国精神分析学派最受争议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他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肯定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曾掀起轩然大波。现如今雅克拉康的理论不仅在文化研究及艺术批判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最初选择《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拉康》这本书是因为拉康与弗洛伊德的“渊源”甚深,可以说拉康哲学是对弗洛伊德重建,而《拉康》这本书也让我对拉康哲学以及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解读有大致的了解。
但是拉康这位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家具有挑战性的写作风格或者说语言风格使得格尔达·帕格尔等各种领域的作家对其的阐述是不一的,或许就像拉康自己强调的一样他的“作品”并不是为了传播信息,而是为了“启发”,如果你想充分了解他的思想只能坐着时光机去听他的“研讨班”,在那里你所获得的是任何阅读都无法给予的。
拉康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时运用现代结构主义的概念,这一方法对20世纪后半叶精神分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对当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拉康将精神分析运动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最初发现,其次是拉康所描述的“自我心理学”派对弗洛伊德的遗忘(或压抑),第三则是拉康自己的“回到弗洛伊德”。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弗洛伊德的思想拉康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哲学领域,同时这也将众多精神分析领域的思想家引入了哲学领域。
《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拉康》这本书一共包括了五个章节,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第一章节,拉康提出的“我是他人”。这个矛盾的论题如同一条绳索贯穿拉康的作品和思想。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已习惯我是“我”,那么为什么在拉康看来我是“他人”呢?拉康在研究此类问题时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开辟了新道路。“此我非彼我”,“我”通过在潜意识的梦以及主体迷惑的情绪和情感中发现了另一个主体,对拉康来说精神分析的基础便是存在于这一事实之中。
《拉康》这本书结合了法国着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哲学家拉康的思想形成和发展,以及他的思想与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和以列维一斯特劳斯为代表的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之间的传承关系,以简洁明晰的语言,对拉康影响巨大而又备受争议的基本思想进行了介绍。对镜像阶段论,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无意识、愿望、本能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以及对精神分析学中语言和言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展开了研究。
哲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拉康哲学只是其中的一小份子但是他的成就却是不可磨灭的,这个曾经被人视为“冒失鬼”遭人诟病的“法国弗洛伊德”正在为人类开启另一个哲学世界。
第三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读后感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读后感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现在他们回来了,每个人满腹经纶,《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读后感--石宇琪。这时,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我给你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都坐了下来。哲学家问:“我们后面的旷野里长着什么?”“长满杂草啊!”哲学家说:“对,现在我想知道你们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都没有想到,最后一课是这么一个问题。他们都想到了方法,这时,哲学家站起来说:“可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读后感《《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读后感--石宇琪》。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的地方不再是杂草,而变成了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坐了下来等哲学家,但哲学家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弟子们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去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忧,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由的念到:是啊!若想自己的灵魂永远的纯洁,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用美丽的灵魂和良好的品德去占据。
第四篇: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读后感
《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从苏格拉底的追问方式奠定了哲学及哲学家的根本怀疑精神,到哲学和宗教藕断丝连还互相矛盾的关系,到近代哲学的出世、康德的统一、黑格尔的完善,还有理性的陷落即对科学价值的思考,最后留给人们对非理性认识的无限遐想„„这些都可以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加强了人们对哲学这门“没用”学科的理解——其实它没那么“高深”,更并非那么“不接地气”,也诚实地告诉了人们我们在认识事物上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家》的主线。
其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文笔,把一个个理论,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妙趣横生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哲学画卷。其中,理论说明深入浅出却不失严密,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评价风趣却不失客观。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个部分关于哲学基本精神的开端,以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评说结束。苏格拉底的死昭示了哲学基本的追问精神——即“怀疑”。希腊人希望用死的威胁让苏格拉底放弃他随意质疑和发问的权利,但那却是苏格拉底及其“后人”死也不愿放弃的东西。用了一章来介绍这个一下这个故事和苏格拉底其人。
从中看出他是个勇敢顽强的战士,后来则以教育青年为己任,被当做教唆犯处以极刑,他遵循自己知行合一的原则,为自己的道德感而献身,成为公民的典范,也成为后世哲学家的典范。他是“爱智慧者”而不是有智慧者,前者指追求真理的哲学家,后者指靠炫耀知识赚钱的智者。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认识你自己”“德行是知识”他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育,让人们自己找到真理。
第五篇:哲学家经典语录
哲学家经典语录
哲学家经典语录1
1、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托马斯.阿奎那
2、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3、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亚当斯密
4、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卢梭
5、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
6、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
7、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
8、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
9、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
10、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11、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
1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13、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
14、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15、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福柯
16、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 ——利奥塔
17、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叔本华
18、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克尔凯戈尔
19、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泰勒斯
20、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黑格尔
21、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
22、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像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哈耶克
23、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24、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 ——柏拉图
25、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叔本华
26、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维特根斯坦
27、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赫拉克利特
28、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29、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伊壁鸠鲁
30、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31、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 ——阿那克西曼德
32、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弗兰茨.卡夫卡
33、我手中的灯笼,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 ——泰戈尔
34、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
35、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36、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
37、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38、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 ——托马斯.阿奎那
39、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罗尔斯
40、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
41、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伽达默尔
42、本文之外,别无它物。 ——德里达
43、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
44、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
45、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
4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4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48、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孔德
49、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50、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 ——马基雅维利
51、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 ——卢克莱修
52、存在就是统摄。 ——雅斯贝尔斯
53、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54、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
55、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
56、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
57、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
58、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59、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休谟
60、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61、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 ——霍尔巴赫
62、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柏拉图
63、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
64、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
65、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
66、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 ——克尔凯郭尔
67、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 ——泰戈尔
68、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康德
69、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蒙田
70、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 ——布迪厄
71、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苏格拉底
72、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
73、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
74、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哲学家经典语录2
1、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2、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命运。
3、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4、一切改变都是值得深思的奇迹,但它又是一种随时会发生的奇迹。
5、智慧的一个特色,就是做不顾一切的事情。
6、人的灵魂所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钱来买的。
7、我终究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8、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9、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
10、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11、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12、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13、如果你欢快地迎来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而且更有弹性,更加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
14、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15、如果一个人充满自信地在他的梦想的方向上前进,并努力过着他所想像到的那种生活,那么他就会遇见在普通时刻里意料不到的成功。
16、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17、人生也需要这样一个向导,可能我们在可计算的时间内无法达到港口,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偏离航线。
18、我其实并不应该过多地谈论自己,前提是,如果我了解别人如同了解自己一样透彻。
19、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20、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点。尽管贫困,你要爱你的生活。
21、一种善良的意识,要比一座像月亮那样高的纪念碑更令人难忘。
22、我们能够给予物质的任何面目,最终都不如真实对我们有用。只有真实才经得住考验。
23、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
24、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25、不要费什么神去得到新的东西,不论是新衣服还是新朋友。改改旧的;回到它们那里去。事物没有改变;是我们变了。卖掉你的衣服,保留你的思想。上帝会看到,你不需要交往。如果我终生像只蜘蛛一样,被禁闭在阁楼的一角,只要我有思想,对我来说世界还是那么大。
26、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全身只有一种感觉,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在其中任意来去。
27、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28、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29、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30、清水是一个聪明人唯一的饮料,酒并不是那么高贵的液体。
31、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32、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33、如果我们只是喋喋不休、大声说话的人,那么,我们倒可以紧挨在一起,互相感受对方的气息;但要是我们说话含蓄而又富有思想内容,那便会希望双方站得远点,使所有那些动物性的热气和湿气有机会蒸发掉。
34、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成为更好地自己,会成为父母的依靠,成为值得爱的人!
35、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西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6、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37、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无知则从懒散中产生。
38、与我们自己的私人意见相比,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指出了他的命运。
39、没有计划和计算的生活,那注定是一败涂地的了。
40、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信仰,那么无论与谁合作,他的信仰都不会贬值;如果他没有信仰,那么不管他加入到什么团队,都不过是茫茫众生中的一员,终其一生都随波漂流。
41、穿着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衣服,哪里还有贫穷可言。
42、让我们目盲的光线,就是我们的黑暗。
43、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
44、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滴地浪费你的人生。倘若真心地做事,约莫用你的双手就够了。如果还嫌不足,无防再加上你的双足,便会能做成了。一切要简化!简化!再简化!
45、一个人只有站在安贫乐道的立场上,才能成为一名公正而又有智慧的人生观察者。
46、如果把你的目光直接朝内看,就会发现,在你的思想中有一千个领域尚未被发现。
47、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48、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49、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50、智慧和纯洁来自努力,无知和纵欲来自懒惰。
51、所有的事情,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像水流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
52、我们也许不能够在一个约定的时日里到达目的港,但我们总可以走在一条真正的航线上。
53、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需要闭上眼睛,转个向,就会迷路。
54、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55、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
56、人们在狭小的生活圈里互相模仿。为什么他们不尽量远离些,做个真实的自己呢?
57、那些老年人告诉你办不到的事情,你不妨来尝试着做一下,最后发现其实你能做得到。
58、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深处的那种微弱而自信的反对,终将能战胜人类的种种雄辨和习俗。
59、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60、人应该穿着简单,这样他就能在黑暗中把他的双手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且应该在所有的方面都简洁而又有准备地生活着,这样一来,如果敌人占领城镇,他就能像古代的那位哲学家一样,毫无焦虑地空着手走出家门。
61、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62、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63、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64、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我宁愿在大地上乘坐空气自由流通的牛车,也不愿坐在观光火车的车厢里,一路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上天堂。
65、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
66、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不让任何一片落在铁轨上的坚果或蚊子翅膀把我们抛出轨道。下决心好好度过每一天吧,不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
67、倒不是我比别人残忍,而是我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恻隐之心。
68、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
69、一个人如果活得真诚,就一定是活在一个遥远的国度。
70、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
71、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
72、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73、年长并不一定都好,长者有时甚至连指导年轻人的资历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岁月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
74、古典的作品如果不是最崇高的人类思想的记录,那又是什么呢?它们却是从街头巷尾的琐碎平凡之中被提炼出来的语言,是永久的暗示,具有永恒的激发力量。
75、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
76、人的价值不在于皮肤中,并不需要接触才能知道。
77、我浏览一切风景,像个皇帝,谁也不能否认我这拥有一切的权利。我们都拥有欣赏一切,享受一切的权利,不要忽视这项权利哦!
78、切记,一种机会只能出现一次。
79、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80、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81、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哲学家经典语录3
1、人只有靠眼睛才上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们是天文学家。天空使人想起自己的使命。麦尔巴哈
2、理想是什么,那么关于理想的名言又有哪些,对不同的人来说理想就会不同,对诗人来说理想是诗,对画家来说理想是画,对于哲学家来说理想就是名言,关于理想的名言通常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想要去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不断前行。
3、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英国哲学家培根.F.
4、一个人若不会运用别人更好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热情,怎么能成为哲学家?——梭罗
5、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在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如今很少有人关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话还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
6、不要把一些现代的东西和古典的东西理解的太复杂,他们都来源于生活,哲学只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加入说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方的,那么你忽悠一大群认可你的说法,你也是哲学家。
7、做自己感情的奴隶比做暴君的奴仆更为不幸。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8、一个人若不会运用别人更好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热情,怎么能成为哲学家?(梭洛)
9、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学者,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不同的道路,人与人的经历可能有相似,但绝对没有相同!这一路上,你可以借鉴经验,但不要刻意模仿。
10、君子宁为维护尊严而死,不为苟且偷生而寡廉鲜耻。印度古代泰米尔族诗人思想家和伦理哲学家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11、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12、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
13、只有拥有高尚目标的爱才是崇高的值得赞美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会饮》赞美的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由于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4、15、思考一切。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16、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尤利特
17、如果独自一人时自言自语是一种愚蠢,那么在别人面前倾听自己的声音更是双倍的不智。
18、一杰出的哲学家说,建筑是冻结了音乐,许多人对他的这个说法摇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相信没有比这个巧妙的思想换一种说法更好了,那就是把建筑叫做无言的音乐。
19、欢娱本身并不是罪孽但是,能带来一定乐趣的东西,同时也会留下比乐趣本身大出许多倍的烦恼。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
20、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1、千百年来,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寻找这个答案。
22、别意欲超乎你的能力以外的东西意欲超过能力以外的人们有着一种恶劣的虚伪。(德国哲学家)尼采
23、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
24、哲学家们对于生命的眷恋或冷淡,只不过是他们自爱的口味不同,我们无需再去争论那舌间的味觉或色调的选择。
25、二性情稳静愉快的人,不大会感到老年的压力,但是对于具有相反之性情的人,青年和老年同样都是重负。――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
26、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
27、我曾经引用过哲学家赵汀阳先生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它必定同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28、有两样事物使我越想越感到神奇和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这说明上帝不但在我头顶,也在我心中存在。大哲学家康德
29、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0、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31、嫉妒他人的幸福的人,也往往是将幸福当成了成功。从其本质上说来,成功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日本哲学家)木清
32、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33、竞争是一个人愿意得到别人所有的一种烦恼。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34、当我们勇敢的时候,我们并不如此想,我们点也不认为自己是勇敢的。(德国哲学家)尼采
35、一个人若不会运用别人更好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热情,怎么能成为哲学家?——梭罗
36、哲学家的爱情是讨论题,文学家的爱情是作文题,数学家的爱情是计算题,政治家的爱情是判断题,普通人的爱情是填充题,用爱情填充无聊的生活。
37、凶险的情意固然应承你获得一些微不敷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索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38、有一个哲学家说,如果邮差知道他们的邮袋里装着多少愚蠢庸俗荒唐的废话,他们就不会跑得那么快,而且一定会要求加薪,这是实话。
39、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40、只有拥有高尚目标的爱才是崇高的值得赞美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会饮》
41、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L
42、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
43、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
44、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
45、不加思索地滥读或无休止地念书,所读过的对象无法铭肌镂骨,其大部门终将消散殆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思索的名言
46、人是为了思索才被缔造出来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
47、命运女神很少陪伴人走到门口。西班牙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格拉西安西班牙历史人物
48、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柯普宁(前苏联哲学家)
哲学家经典语录4
1、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2、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3、所以,哲学家们终其一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带着我们保护灵魂,追求更加完满的自我。
4、哲学家尼采的经典语录(精选)
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6、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感情的“
7、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8、(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一)。年月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专家。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另有,同名图书《萨特》。)
9、果断与迅速乃是最好的保密方法要像疾掠空中的子弹一样,当秘密传开的时候,事情都已经做成了。(英国哲学家)培根
10、从阿米巴变形虫到人类的这一过程对哲学家来说,很明显是个进步。但是变形虫怎么想我们就不知道了。
11、(拓展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大哲学家)
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3、如果你不努力向上司学习,就虚掷了升迁及更好的工作机会。哲学家从犯错的人身上找出人类所犯的错误。
14、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国女作家)
15、人是为了思索才被缔造出来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
16、四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我。康德(这个哲学家让人眉开眼笑)”
17、生命需要运动——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18、辉煌的胜利最易冲昏人的头脑。〔古希腊哲学家)塞内加
19、EM(作者简介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20、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德国哲学家尼采FW)“
21、EM(作者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22、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23、(拓展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24、一位哲学家说过没有书籍的人家,如同没有主人。精读一本书如同一本万利,使你立于不败之地。--池田大作
25、辉煌的胜利最易冲昏人的头脑。〔古希腊哲学家)塞内加
26、重要的是,开头就要习惯于在不好的地方也能睡觉,这是以后不怕遇到坏床的办法。一般地说,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而舒适的生活将是会带来无限的烦恼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爱弥儿》
27、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为上。杜勃罗留波夫,俄国哲学家文学批评家
28、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德国哲学家尼采。F.W.)
29、一个好女人,能把男人变成快乐的人,一个坏女人,能把男人变成哲学家。
30、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31、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教育和灾变之间的一种竞争。(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32、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里《心灵的自然史》”
33、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34、金子使兄弟反目金子使家庭不和金子使友谊破裂金子使国家内讧。古罗马哲学家考利关于金钱的名言
35、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36、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
37、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L
38、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39、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40、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国女作家
41、愚钝的灵魂所不能控制的烦恼,应该用理智来驱除。(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
42、有一个哲学家说,如果邮差知道他们的邮袋里装着多少愚蠢庸俗荒唐的废话,他们就不会跑得那么快,而且一定会要求加薪,这是实话。
43、如同钢铁被铁锈腐蚀一样,妒忌者被自己的激情消耗掉。(古希腊哲学家)安提西尼
44、人都是哲学家,人都是糊口的学者,但我们更应该苏醒的知道,人都有本身人生差异的阶梯,人与人的经验也许有相似,但绝对没有沟通!这一起上,你可以小心履历,但不要决心仿照。
哲学家经典语录5
1、那些仅仅循规蹈矩的人并没有使社会变得更好,他们只是使它持久。
2、对一个人的期望无非是他要献身于一项美好的事业。
3、当你的一个希望落空时,你也要坚定,要冷静!
4、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5、我需要的是失败。它对我来说和成功一样重要。
6、如果进化的历史被重复,人类出现的可能性将为零。
7、一个人的一生,乃至整个命运,都只在一瞬间。
8、万物从其中诞生,万物消亡又归于其中。阿那克西曼德
9、热爱你的生活,让它变得更好。
10、我手里的灯把黑暗的道路指示给我。
11、除了我无知这个事实外,我什么也不知道。
12、现实是这岸,成功是那岸,中间是河的缝隙,兴趣是河的桥梁,只要行动就能通过。
13、享受爱和荣誉的人会找到生活的乐趣。
14、任何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哲学思想都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15、过多的冷静思考缺乏情感冲动,也必然会使人精神错乱。
16、如果我们太容易承认失败,我们可能会忘记我们离正确有多近。卡尔·波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