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6: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

第一篇: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一)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财政、公共投入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投入比重或者是数量,使公共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研究。可在财政、公共投入中划拨出一定比例,按科研成果在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生产领域中取得的效益,分类分等级地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奖励政策可适当向应用技术倾斜。此外,还应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出台相应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向评价或者鼓励的体制转型,不以论文数量的多少作为科研人员考核和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此外,科研评价体系应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不同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二是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政府应鼓励大众媒介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面和栏目,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三是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

(三)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

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的力度,动员、吸纳更多的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培训机会;增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民急需的专业技术课程,解决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科技培训夜校、定期请农业专家作报告,或者在农闲或节假日期间组织专家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

(一)端正科研态度。

第一,科研工作应该是健康的,是纯粹的。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思想,正确认识科研工作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淡泊名利,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

第二,科研工作应该是真实的。农业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必须是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第三,科研工作应该是科学的。科研人员应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从调查研究做起,切忌纯理论的臆想和拼凑。

(二)加强与媒介的合作。

科研人员应注重与媒介的合作。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宣传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可设立科普发言人,并通过科普发言人与媒介进行对接,借助媒体为各类社会热点、科普需求作出权威、准确的解答,不断填补科研机构与受众之间的知识沟。

三、大众媒介应加大对农民的重视力度。

(一)回归农民受众本位。

大众媒介应重视农民受众的信息需求。针对媒介形式,应对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进行整合。可根据不同媒介的不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同一时间段,就同一主题或内容,以统一口径进行传播,以壮大传播声势,提高传播效果。针对媒介内容,对农民喜爱的信息要加以强化,对农民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信息要加以改善。选题时,要符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实际生产情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农民根本需求。针对农业科技节目的播放时间,大众媒介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节目播出时段尽量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从事家务劳动的时段错开,并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农闲”时增加播出时间或者根据农民需要安排重播。

(二)回归科技本位。

大众媒介进行农业科技传播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对某个科技成果、某种实用技术或某项科技政策的传播,而是要利用持续的、不间断的科技信息流通,形成信息环境,培养农民受众的视听习惯,塑造农民受众的科学理念,提高农民受众的科学素养。现有的农业科技节目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因此,大众媒介应注重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规律、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目的“含金量”,真正做到回归科技本位。

(三)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科学素养。

媒介工作者在制作节目和撰写报道时,应将语言通俗化,将信息“去专业化”,在兼顾信息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变死板机械的传播方式为农民容易理解的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消除广大农民受众与农业科技信息之间的隔阂。此外,媒介工作者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政策的学习和积累,完善个人的农业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消除知识盲点,避免错误报道,保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农民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农民必须正视科学技术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主动尝试接触、积累和运用农业科学信息,积极主动地收看、收听农业科技节目,阅读农业科技报刊,参加各种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是农民应该主动关注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辽宁省发布的农业发展政策,做到对政策心中有数,并能从政策中发现机遇,为个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农民应主动接触利用多种媒介,视媒介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工具,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并根据媒介各自的特点,将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保存下来。此外,农民还应利用媒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想看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媒介进行反映,使媒介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张通生,赵梁.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传媒传播创新[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1,10(2):41~42

[2]李成砚.涉农报纸如何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作用[J].中国报业,2012,7:68~69

[3]董成双,邢祥虎,薛寿鹏等.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思远.辽宁省科技传播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互动及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第二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的论文

1农业科技创新内涵

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剖析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农业创新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地揭示农业创新过程中的规律,针对农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使农业科技在农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高布权[4]认为农业科技创新表述为将农业科技发明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吴林海[5]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实质就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创造及向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转化;王丰等[6]从农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创新来解析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刘春香等[7]则从技术研发、品种改良、资源配置、市场设备、综合效益等角度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本质基本上趋于一致,也就是对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以达到农业效用的最大化。有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刘爱群等[8]从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角度来认识,朱玉春等[9]则强调农村公共服务功能,段莉[10]则认为是网络关系系统。以上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认识有独到见解,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吴敬学研究员则认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系统工程,以中央政府统筹为主,主攻方向明确、核心支撑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区域分工明确、资源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研究开发一体的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种见解更为全面和深刻,说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复杂和系统工程,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经济中的活动,更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事。

2SWOT分析

SWOT分析框架是1979年由Steiner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分析框架,这种框架是对被分析主体处于内、外部环境下的竞争力态势分析[11]。SWOT分析是一种较客观的态势分析方法,通过调查的形式挖掘与研究对象发展相关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从而根据找出有利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12]。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就是要对农业产业本身的优势、劣势有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做到知彼知已、趋利避害,进而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和外部发展机遇,时刻警惕并化解外部威胁,以便及早发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农业创新问题的研究都是偏重于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没有对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优势、机遇及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因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化解威胁,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提出合理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2.1优势

2.1.1经济优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又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耕地面积12172万hm2,林地面积30590万hm2,水资源总量30906.4亿m3,森林覆盖率20.36%,内陆水域面积1747万hm2,草地面积39283万hm2,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hm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hm2,粮食产量达54641万t,棉花产量达596.1万t,油料产量达3230.1万t。木材总产量8089.6万m3,饲养牲畜12238.5万头,水产品总产量5373.0万t,农用机械总动力达92780.5万kW,农村用电量6632.3亿kWh,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5924万kW。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2.1.2科研优势一个国家要想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农业科研人员及农业科研机构是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44个,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约9.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7万人,科研管理1万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近70万,在农业主管部门注册的种业公司8700家[13]。其中,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龙头的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棉花研究所、草地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及省市地方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等,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创新提供了支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院士、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院士、核农学家徐冠仁院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学家刘更另院士、植物生理学家施教耐院士、农业工程学家陈秉聪院士、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家陈文新院士、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专家曾德超院士、昆虫生理学家钦俊德院士等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以及大批在各自农业科研及农业推广应用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他们是科学理论的探索者,是新生产力的推进者,是农业科学知识的拥有者,是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者,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正是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掀起了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新篇章。

2.2劣势

2.2.1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阿罗斯?熊彼特(SchumpeterA.J)最早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以来,缪尔塞(MueserR)、格温(GerwinD)、库姆斯(CoombsR)、施穆克勒(SchmooklerJ)、莫厄里(MoweryD)等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介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到论述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等。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方面,理论研究则相对较晚。1993年《上海改革》刊登了“让农业健步进入市场———各地加快农业走向市场的做法”,这是较早对我国农业走向市场的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启杰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理论与实验探索研究,从介绍澳大利亚[15]、德国农业技术[16]创新及推广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17]等,为农业科技创新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新世纪以来,周波(2004)、纪绍勤(2005)邢广智等(2006)、李圣军等(2007)、李哲敏等(2008)、张正卓(2009)、陈燕娟等(2010)、吕姗等(2011)、张世煌(2011)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模式相对成果较少,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缺少量化分析研究。理论研究是基础,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再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才能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2.2农业基层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农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从事科学理论探索创新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农业基层从业人员,即从事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在我国广大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年富力强的年青人在城市、城镇打工创业。多年来由于劳务输出力度加大、不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的往往是老人和妇女,只有农忙时年轻人才回家帮一下农活。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2012年乡村人口达67113万人,而全国文盲人数达5466万人,文盲人群基本在广大乡村。广大农村人口中,除了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外,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无从谈起,这势必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大部分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验,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3机遇

2.3.1政策机遇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十分重视,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业科技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凸显了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提高重要支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要努力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进一步保障,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2.3.2战略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七篇第二十七章明确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有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农业行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则强调农业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如分子生物学、生物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为农业科技创新孕育新的战略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财政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凸显了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地位。

2.4威胁

2.4.1市场风险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尚未完全完成,农业国际化条件相对不太成熟,国际农产品市场必将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否经受住考验,最关键的要看其竞争力[18]。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质量差、价格低,卖难的问题时常发生,农业市场风险较大[19]。由于主要农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中活劳动投入比重较大、中间生产成本高,而相应的科技水平较低,导致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处于不利地位[1]。还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从业人员缺乏市场意识、不愿承担风险,把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致富的希望都寄托在当地政府上[20]。再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往往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这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此外,农产品销售缺乏有效的网络渠道,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也是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2.4.2不可持续性威胁《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粮食连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保持在5亿t以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可以说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在追求农业高经济效益或高产量的同时,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应用,高投入、高消耗的农业经营模式,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使环境受到污染,农业措施不当使水土流失加剧等,势必影响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农业科技的创新。

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优势和科研条件方面,但也存在科研创新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农业基层从业遇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等问题,同时存在市场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威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就要把握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机遇、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化解威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而使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1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应给予政策支持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创新政策正走向公共政策的中心舞台[2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要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强调国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支持农业科技项目,这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作为国家农业政策落实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加大科研专项实施力度,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明确重大关键攻关技术;二是农业研究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农业政策,积极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在新品种培育、农业信息化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争取国家、省、市级立项;三是农业生产经营部门是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者,国家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部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部门走上科技创新应用之路。

3.2加强资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一方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带有公益性质,农业科学的基础研究、科研专项的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都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应该是政府投入为主;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外资投资农业科技创新事业,以及以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组织共同投资,走出一条“多元化投资、共同收益”的农业科技创新新路子,让公众参与成为主流[22]。因为农业科技创新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农业生产经营部门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资金的投入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为保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有效运用,应该成立以政府牵头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合理应用。

3.3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征,涉及到农业管理、农业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应用部门等,必须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试验为基础,以科技产业效益化为目标、以国家政策支持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选取具有相关优势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广试验基地。省市级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推广试验基地可参加国家级相应的模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必须充分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加强农业科学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农业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布局,创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人才环境。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系统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

3.4努力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素质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一大批从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劳动力。针对目前素质相对较低情况,要做好以科技培训和推广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再充电、再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农村土生土长的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在农业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再深造学习,提高其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能力,努力改善和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安心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农村农业从业人员的宣传发动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科学地运用科技成果,才能给农业带来更好的收益。对科技成果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要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举办不同的学习培训活动。有的农民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可以从扫盲开始;对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可以开办农业技术兴趣班,如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教农民学会运用农业信息网站、教农民运用“农业一线通”等声讯、开通手机“农信通”等,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从而不断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素质。

3.5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农业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科技创新要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方面要走“产、学、研”之路,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必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后,流通到产品这一环节就要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如果不进行科学预测,盲目生产,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往往会导致增产不增收的结果。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业企业或农户在承担市场风险方面力量还显得单薄,所以要完善市场机制,一方面要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利益共同体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创新模式,另一方面要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线,一边向市场延伸,一边向农业生产延伸,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体化模式[23],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或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6农业科技创新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是使农业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转向可持续发展型[24]。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消费能源为代价,农业科技的创新要体现“生态、低碳、循环经济”等理念,要用长远战略眼光来进行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不能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要大力做好低碳技术产业的创新、以减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着力突破农产品优良品种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努力打造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以解决水资源的日益匮乏问题,建立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及灾害预警监测体系技术创新、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积极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预警与控制等技术创新、以给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要注重现代农业网络平台与智能处理技术的创新、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等。只有通过以上科技创新举措,才能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农业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25]、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

4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能力的迅速提高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战略机遇。但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科研创新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农业基层从业遇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等问题,同时存在市场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威胁。只有国家对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生态、低碳、循环经济”等理念创新,才能做到利用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化解威胁,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篇: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探索农科的论文

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培训,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知识更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促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1加强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和管理

科技示范户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农村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培养一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种田能手”、“种养大户”,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参观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能够长期依托示范户开展农业试验、示范,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没有试验示范基地的问题。201x年呼和浩特市开始实施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该项目是农业部、财政部启动的重要项目,技术指导员挂村包户指导生产,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将使呼和浩特市的农技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2强化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着力发展农民技术员,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增加基层农技推广力量。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一批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选择当地有一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农民,通过农业技术部门技能培训,作为村级农民技术员,由乡镇(村委会)给予一定生活补贴,乡镇统一管理。村级农民技术员里联农户、外联农业技术部门,了解本地情况,有人际关系,容易开展工作。

3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入户到田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作为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测土配方施肥覆盖全国,是农业部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呼和浩特市大力推广的重点工作。实践证明: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节能减排发挥了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积极作用。改变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深入推进配方肥应用到户,供肥企业应积极采取主动对策:

(1)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直接对接,订单生产。农企对接,促进配方肥推广应用。

(2)积极构建基层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拓宽供应渠道。

(3)创新合作机制,协同推进配方施肥普及到户到田。

农民的需求是农民专业化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配方肥生产企业应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统供、统施,帮助农民施肥到田。农资销售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促进科技成果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与农民共赢。

4建立科技示范场

把试验示范基地搬到农田,直接面向农民,做给农民看,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农民亲眼看到或亲身体验到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好处,就容易接受。建立科技示范场:一方面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与配套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有了稳固的平台;另一方面推进了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篇:农业科技论文.doc.deflate

农 业 科 技 写 作 课 程 论 文

姓 名:王士兵学 号:班 级:农学专升本

0901005051 09-2班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untermeasures

摘要:本文就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所面临的合力不足、协作一般、推广不力、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缺乏、体制和政策不协调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采取的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村科技工作领导等有关对策进行研究,借此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对策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一次新变革,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制约,本文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与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1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科技创新合力不足

张宪法等在《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现实生产的需要,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难以转化为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国家级攻关项目较少,获得的大奖也比较少;常规技术研究得多,对高新技术研究较少;技术引进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整合能力差,表现为立题研究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缺乏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科研队伍,团队精神不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70%~80%;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只有30%~40%,推广度仅有25%。世界先进国家达到50%~60%,美国更高达80%以上;三是技术应用水平低,化肥当季利用率低,仅占35%,与世界先进水平60%、技术先进国家的70%相比相差甚远。先进适用技术不足,已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1.2 农业科技创新协作一般

农业属于弱势群体。苑鹏、刘玉萍等人认为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应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然而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开发计划在政府整体规划中的地位却比较低,重视程度不高,投资相对较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网络建设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从而使部分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机遇。农业经济农村科技服务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农村科技服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与部门的自身效益不协调。科技服务单位的农技人员送科技到乡村、到田间,致富了千家万户,获得的收益回报却很低微,除成果在获奖时有少量奖金外,其他几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回报。二是缺乏动力机制,“喂入式”的政府科技服务行为与市场机制下农村经营模式的内在要求不协调。再加上农业本身的效益比较低,农民缺乏追求科技的原动力,普及新技术在一些地方难以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缺乏市场机制。农村技术市场发展不成熟,科研与推广、服务与市场之间也没有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行政计划占有较大比例。1.3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不力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50%以上,特别是近年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实际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更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决定了科学应用水平低,难以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办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性能弄不懂,即使将新型的技术送到农户,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上。美国从事农业技术和经营服务的人数是农民人数的几倍。蔡立湘发表在农业科技管理上的《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一些地方的决策者不懂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技推广事业必须由各级政府来支持和保障的道理,为甩掉财政包袱,逐年扣减农技推广事业经费;还有一些眼光短浅的决策者把所属农技推广机构当作自己的刨收单位,不仅不给事业费,还规定要上交任务,致使农技推广机构业务转向、技术骨干改行,造成

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绩效严重滑坡。1.4 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思维的培养,致使培养出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这个同题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尤为突出。再加上现有的机制还没有把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收益偏低,使得农业科研部门优秀人才、中青年骨干流失较多,导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老化,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出现了年龄结构断层,中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奇缺,一些重要学科后继乏人,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保证,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1.5 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政策不协调

我国目前体制和政策上都有许多不配套的地方。主要反映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与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矛盾。翟虎渠认为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要求实行优化组合,但是优化出的人员无处安排,使科研单位的技术骨干越来越少,而勤杂人员越来越多。科技推广与资金、物资供应脱节的矛盾。许多农业科技刨新成果的推广需要以实物为载体,但目前技术、资金、物资为”三张皮”。行政推广惯性与基层经济组织涣散的矛盾。目前我国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而基层特别是村一级组织涣散,不能承担起推广农业科技的职能,新的多样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又没有形成。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现代化技术的矛盾。特别是一些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组织配套技术的推广和采用受到限制。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育不完善。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研究周期长、不易保密、地域性强等特点,难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缺乏信息交流和传递。政策和信息对促进地方科技工作及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农村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基层科技服务和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最新科技政策信息,更难以及时向上反映科技服务的需求。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2.1 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戴小枫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考》一文中提到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这

一问题作为着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二、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

三、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四、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2 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臵,提高农业科技在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要走多条投资渠道、多种投资形式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个体和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资结构,还要努力争取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总体水平。另外,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投入的最低增长幅度,建立一套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制,确保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高于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加强政府对科技市场的监督,实行规范有序运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国内外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出现的假冒伪劣农业技术信息以及不规范交易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为农户采用科技成果创造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2.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一是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鼓励和支持创新领军人才带领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二是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库,分级、分层培训和管理,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专家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创建农业合作社,对合作社负责人和骨干科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科技人员的专职化和素质优化,利用举办技术培训班、外聘专家讲课、外出参观学习等途径,在合作社成员

中培养科技能手,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科技素质和对新技术的认知与接受能力。针对合作社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可以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有关专家担任科技顾问;也可以把合作社引进科技型人才与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结合起来,引进一批技术过硬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专职技术人员。2.4 构建农村科技创新平台

以农村企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分别建立以科研、大专院校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为主的农业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从而构建以农村企业组织为主体,以科研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部门为两翼的新农村科技创新体系。(1)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好形式,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构建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要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立,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建立以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以科研大专院校为重要支撑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要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以市和县为重点,依托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龙头科技企业发展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5 加强对农村科技工作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研究制定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并把工作实绩作为市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考核内容。各级科技、农业等部门要把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与农村科技的政策法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知识、科技工作的先进典型,向公众公布科技成果,让公众了解科技的最新进展和科技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理顺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3 结语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

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刨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注重科学研究,适时采用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对科技投入与管理,为我国农业提供有利科技支撑,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张宪法,翟勇等.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12):12一1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 [3] 苑鹏,刘玉萍,等.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及发挥政府作用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8(1):3-7.

[4] 原野,陈士俊.我国农业科技园建设管理及发展新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4435—4436.

[5]蔡立湘,夏礼如,彭新德等.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4(3):1一15.

[6] 翟虎渠,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求是,2005(6):3-12. [7] 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月刊,2005(4):9-13.

[8] 戴小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2(10):5—1l.[9] 刘仁平,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障碍与支撑平台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1):53—57.[10] 徐秀丽等,农业科技政策应以支持农民生计改善为导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3(12):4—10.[11] 王红林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公共投资作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0):2l—25.[12]邓宗兵等,科技进步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4):241—243.[13]张景安.实现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11):37—42.

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本文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进行了共性问题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规划;科技示范园区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各个地区都在规划所在区域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产业基础,开发优势农业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在规划和发展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区建造形式

在产业结构上,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遍及缺少有特征、有竞赛实力的产品。大多数园区所展现的项目及种类类似、缺少特征,存在产业相同的倾向。在已建成的园区中,一有些的建造项目重复表象也比较严重,如大多园区都建有大面积各类标准大棚和喷滴灌设备。因为园区建造时间不长,自我堆集、自我开展的才能弱,因此园区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遍及和信息传达等方面表现的效果有限。

二、运营办理机制与商场不相符

一是示范园区是由政府一手包办建立起来,商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

二是园区用行政手法进行办理,尽管设立了有限责任公司,但政府对园区的干涉较多,园区的领导及有关人员是由政府或农业部门委派,办理人员的收入与其地点园区的运营情况没有关系。

三、扶持方针不完善

农业示范园区建造缺少一致的宏观指导,扶持方针和配套办法不完善,影响了园区的快速开展。在园区开发方面,多数农业园区尽管制订了一些鼓舞和扶持办法,但扶持力度不大,难以表现鼓励效果,或许难以遵循下去。在科技立异方面,亟需出台一些扶持优惠方针,对新技术、新种类引入,风险性科技立异项目给予必定的资金扶持。在土地流通方面,因为有些农人对土地流通方针不理解,对租借土地等还有思想顾虑,加之有些地方政府的作业不到位,土地流通目前还有很大的艰难,给园区的集约化运营、基地化出产、园区的建造带来必定程度的影响。

四、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一是人才缺少疑问较突出。因为人们的工作观念的影响,园区农业科技力量需充沛加强。二是农业科研院校正园区开展的推进效果没有充沛表现出来。农业示范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效果转化上,还没有构成有用的机制,缺少有力的办法,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持效果没有得到很好地表现。

针对以上的问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发展可有以下主要对策:

(一)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当前很多农业旅游刚起步,大部分园区农业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为使规划区农业旅游顺利健康发展,建议:

1、农业旅游要和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

规划区内靠农业单一的种类展开农业旅行是适当艰难的。要在农业旅行全部项目中,联系新农村建造的各种元素,来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2、农业旅游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目前农业旅游处于初级阶段,要整合旅游资源,借鉴联合旅游的方式,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旅游档次,扩大旅游规模。

3、农业旅游要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结合起来

将规划区各类传统旅游的因素巧妙地与农业旅游结合在一起,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4、发展旅游农业衍生产品,不失为发展旅游的一条途径

规划区各农业旅游单位要联合研发旅游衍生品。例如:即摘即食的无公害瓜果、富有特色的农村土特产和水产品。还可以生产一些富有农村特色的工艺品。

(二)规划区管理组织机制

规划区产业发展能够选用多种形式,如市场导向,农户自主经营;公司+基地+农户;农工商联合经营等。能够选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最佳。活跃搞好招商,培养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示范园区出资树立优异农产品生产基地。

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业主或公司来具体操作与施行。政府则给予方针上、资金上的支撑,首要体现在推进基础设施建造方面。政府投入建基础设施,企业融资运作运营。

(三)农业产业应体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

改变生产方式,大力开展低碳生态高效农业。针对以往高投入、高耗费开展形式,改变增长方式,以开展绿色(低碳)食物产业基地建造为主战略,应在规划区内建立了绿色生产基地、开发绿色产品。

(四)树立相关方针支持系统

1、财务、税收与金融扶持方针。主张示范园区财务建立农业园区开展专项基金、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基金等。金融部门应加大对园区内科技和加工型公司的借款扶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应把现代农业园区建造作为信贷支农要点,恰当放宽担保典当条件,简化批阅手续,并给予恰当借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

2、鼓舞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业方针。答应科技人员通过承揽和入股的方法参与园区建造与办理,政府应每年拿出必定的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讨、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公司家给予重奖,鼓舞科技人员、办理人员到现代农业园区建功立业。

3、园区建造用地与土地流通方针。在方针答应范围内,对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农业园区项目,鼓舞农民以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以及政府必要的区划调整等方法,会集土地,成片开发。

4、建立强有利的高校科研产学合作机制

一方面,为了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应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构成的一个强大的科研支撑体系,以加强规划区内的产学研紧密协作,通过技术改进、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不断提高规划区内农业园的农业生产与研发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专家学者,到当地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为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充实了的科研、培训、产业孵化等良性循环的园区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通河县支行课题组,刘伟.金融支持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通河县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5(06).其实,一个国家想要掌握芯片这项高科技技术,也不是不可能的。像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都是依靠大规模投资,开展技术项目研究,从而获取高水平产品。而且先进的技术也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所以,针对我国芯片现状,想要快速发展,打破垄断,也是有迹可循的。

(1)我国芯片产业革命先锋

我国台湾芯片产业技术发展飞速,短短几十年,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探路者”,发展成为位居世界前四位的先锋者,台积电、联华电子的技术实力和利润还行业内都名列前茅。其中,华为还成功涉入汽车电子领域――为德国某整车厂供应芯片模块等相关产品。而这项成就与华为对其技术开发所投入不菲的资金有关。华为在其芯片产业一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欧盟公布的2014年各行业研发资金五十强榜单显示,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以接近35亿欧元的研发支出位列第三十一位,甚至超过了电子巨头高通。”[4]

(2)芯片产业突破垄断对策

1、高端技术人才缺失是目前芯片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专业技术。拥有人才就等于拥有技术,只有通过聚集专业型芯片技术人才,我国国内芯片产业技术才能得到提升,进而在业内赢得稳固地位。另外,好的企业管理者也是保持芯片产业活力的血液,我国应该积极培育相管管理者,促进产业发展。

2、政府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针对芯片产业制订了相应的税收政策,通过减少税收,刺激芯片产业发展。同时,各个国家用于芯片技术开发的资金,也都逐年递增,从而推动芯片产业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基金的投入,都会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短期生存的风险,给芯片企业带来巨大的活力。因此我国应该重视起来,积极成立相关部门,借鉴国际经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光是从税收方面制定政策,更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保障,对投资方向抱有信心,加大对芯片产业开发的融资力度,以实现对芯片技术的资金支持。

3、而对于芯片产业,政府应该认清并不是只有芯片技术这一项产业,而是由各类产业串起的一条产业链,如封装、产业应用、测试等领域。目前,我国企业在这些行业中,不乏领头的佼佼者,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这些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纹丝合缝的产业链,是我国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总结基金运营的经验,将其糅合到一起,共同发展芯片产业领域,提高创收,并为其它领域的突破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孙永杰.4G时代:中国“芯”春天真的到来了吗?[J].通信世界,2014(7):5.[2]本刊综合.中国芯片产业崛起[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5(2):5.[3]牛禄青.寻找中国强“芯”剂[J].新经济导刊,2015(7):1.[4]高振华.芯片之殇[J].汽车观察,2015(1):15.

下载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播论文

    高校的就业网站与传播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教育政策的扶持,学生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和奢望,全国各大高校的对大学生的扩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而每年从全......

    对于热带农业科技成效及发展研究论文

    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技平台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增长的载体和基石。依托于现有科技平台,热科院在项目申报、成果产出、创新人才......

    探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制约因素论文大全

    1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我国关于农业科技以及农业科技企业的信息大多被农业部、科技部和工商行政部门掌握着,而这些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公开的,缺乏有效科技信息......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及对策(大全5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及对策 成浩鹏 早在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 最终......

    浅谈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浅谈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农业科技问题解决的对策,提供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管理;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六个方面对当前......

    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电子商务是中国新兴的商业运营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对......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汇报根据市政府研究室和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指示,7月下旬,鹤城区政府经调室组织相关人员,对鹤城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