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书关键在育人》读后感
《教书关键在育人》有感
老店镇大石庄小学,曹帅玲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运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有大同小异。说起来已经有三年的教学生涯,在这三年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很多情况也得到了解决,也有许多问题仍然待解决。
问题有大有小,却同样可以反应一些问题。当我读到《教书关键在育人》第四辑_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一章中:学生在努力,家长需学习,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尤其是,在这一年中,与家长多次发生矛盾,沟通方面出现问题,让我觉得家长与老师之间真的需要好好的沟通。所以针对学生再努力,家长需学习这一节中,家长会观点集锦中,第五条家长要调整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信任心,尤其是信任心与理解心这两项尤为重要。
还记得之前有一次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就有家长对于这一行为不理解,不支持。在群里面开始,无礼貌的咆哮:这么冷的天,让学生穿校服,想冻感冒吗?声音充满了怒气和怒火。当时听到家长的喊话之后,心立马就凉了,为什么有些家长就可以做到让学生穿的暖一点?或者让学生把校服穿到里面去,这就是很多时候学生家长不能够做到理解和信任或者说不能够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去谩骂去找去咆哮,家长的这一行为往往会影响学生,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抱怨,去埋怨。有时候家长不仅仅是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影响老师的情绪。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在某些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理解,抱有一颗理解的心去对待学生和对待学校和学校发生的事情。
另外就是信任心,有一次发卷子的时候少了一个学生的卷子,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解释清楚,家长就开始来质问老师为什么不发学生的卷子,是故意的吗?有时候家长认为老师,会故意针对学生或者说是看不起后进生。对于一些学习中出现的情况,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有色的态度去看待、去解决,或者是埋怨。作为一个老师,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绝对不会去偏私或者说是故意的损害某些学生的利益。所以有时候家长在描述情况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或者沟通方式,或者语气有时候会伤害或者拉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是不利于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共同进步的。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的问题,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智慧,财富和经验。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需要艺术化的改善,如沟通方式的改变,还有信任和理解方面的加强,希望家长能够做孩子的好榜样,多一分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平静,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平和谐的解决问题。
2018年12月27日星期四
第二篇:教书关键在育人读后感
教书关键在育人读后感1
炎炎夏日,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这句话说得真好,七月的大自然虽然每天都是蒸煮模式,但我却能很自然地接受它,因为我的心因读书而变得安静了。
我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拜读了李先军老师所著的,《教书关键在于人》这本书,真是收获颇丰。书里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真知灼见,李老师的话中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芒,他说:教书很重要,育人更重要,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只有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上面这些话是李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见解独到,同时也道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细细品读。以下是我读了《教书关键在育人》这本书后的两点感受:
首先,教育需要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让学生看到人的心灵美,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细想起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也渗透着爱心吗?
下雨了,走在我前面的小同学没带伞,我跑步追上去和他共用一把伞,为他撑起了一片晴空,他看看我,甜甜地笑了;监考时,我默默地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橡皮轻轻地放在考生桌子上,他微笑着向我点点头;自习课,学生安静地写作业,我纠正了他错误的捏笔姿势,他写得更认真了;考试后,我帮差生认真分析他试卷上的错题,他不再贪玩了,而是认认真真地改正……教育中有爱,才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教育中有爱,作为普通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其次,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常常忽视了育人,所以体会不到教育的幸福,感受不到教学的快乐。读后感·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教育观念:要成才必先成人,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人将无法成人,但即使学生成了人,成才还是需要时间的。我和李先军老师的感受一样——作为教师,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摆脱不了育人的教育。作为教师,真的应该像李先军老师那样,教育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膨出一颗滚烫的爱心认真地做教育。
教书关键在育人读后感2
李先军先生,在〈不应该忽视后进生〉这一篇中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一盏灯,只能亮,不能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认可、欣赏、赞美。”感染了我,是呀,后进生更应该是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人,于是在新接的三年级学生身上,我做了如下安排,通过后进生改变班级现状。
不怕犯错,知错就改
这个三年级是一个语文基础不太扎实的班级,语文拼音没有掌握好的全班20人左右对拼音掌握80%,其余的学生掌握30%左右,学生的课堂沉默无声,连自己没有学会的声音都没有。于是针对学生的情况,我首先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错误的东西反而是你进步的地方,正如黄后江老师说:错误等于学习。我让学生不再恐惧自己犯错,也敢于大胆说出自己不会的地方,以及承认自己错了。当学生不再惧怕犯错之后,我再帮助学生怎么改错以及把自己不会的学会。针对拼音,我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后黑板利用起来了,帮扶对子帮助了,课堂拼音重视了,晨读让学生放心问等等方法应运而生。期中考试30人左右,有了进步,不仅仅是成绩,学生整体各方面都明显成长了。
奖章积分主动学习
成绩只能代表一部分,所以为了检验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我采用了奖章积分的办法记录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哪怕一点。
奖章范围有:课前写地书,课堂回答问题,展示参与课堂,课下学会自己不会的内容,当然也有帮助别人学会奖章,作业完成,帮助他人做好事,卫生,班群读书,帮助学生改错字等等更全面的记录学生的点滴努力。把学生的奖章积分加到考试成绩中,发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努力、变化,甚至自信、勇气、主动等方面。
学生变得主动,变得开始读课外书了,开始发现写字了,敢于读课文了,敢于问问题了。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期中考试后我们班级也颁发了进步奖,学生变得主动自信,我也充满了力量。
做一名老师,我有一份自豪感,我可以让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学习,让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变得大胆积极,也可以让一个基础不好的学生打好基础。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努力都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自己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因为我舍不得那份教师的荣誉感,忘不了教师的责任感,我想让自己的存在有价值。
加油!一切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教书更要育人
《西海都市报》载文,前不久,大通某中学一学生为一点琐事而夺人性命,震惊之余,令人深思。校方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把凶残的“刀光剑影”说成是学生的控制能力差而造成的。这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东西是学生的思想品质问题。这名学生没有诚恳待人、友善待人、包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人格学说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都有一种成长性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对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这种需求如受到阻碍、被否定或受到压抑,那就会引起心理障碍。而持刀行凶的学生正是如此。此前,他曾与人打架受到校方的严厉处分,但因学校、家庭对他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没能让他深刻地认识到错误,一遇机会,旧病复发,酿成毁灭性的悲剧。这就是育人问题所凸显出的缺憾。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上层建筑特别是学校永恒的课题。育人要育心,以心暖心,使青少年有颗积极向上、金子般的心。上世纪50年代的人崇尚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为祖国而学习,吃苦受累都不怕;而现在的不少孩子满脑子都是玩乐、享受,追求新潮的东西,视学习为包袱,把艰苦奋斗等同痛苦生活……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制定出有震撼力、穿透力的德育方略。年级组、学校对德育工作要立项研究,德育工作不能有盲点、盲区。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作者:薛春海)
第四篇:教书和育人
教书要和育人并重
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做事。教书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讲,教师都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问题。
作为中学的教师,我接触着少不更事的少年孩子,他们富有青春的活力,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初中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教学和育人的并重,并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首先要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念。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在生活实际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其次,我们要把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作为工作的理想。我是一位语文教师,语文的教学外延等同于生活,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会学语文,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朱小蔓教授指出,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工作,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于这点,我非常赞同。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在评价学生方面,-采用成绩跟踪的方式,鼓励学生的阶段性进步,给予进步生更多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评价多元化,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要不断的汲取崭新的教学理念,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高效的教学课堂,这些是教师的育人之本,相信只有更为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教学的长路,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第五篇:勤勤恳恳教书 兢兢业业育人
勤勤恳恳教书
兢兢业业育人
——“双学”先进事迹材料
陈长海、男、汉族、本科学历。1974年4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该同志从教16年来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师德高尚。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能将大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能将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从而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自愿自觉地付诸行动。陈老师还能将狂热的激情带进课堂,将科学的教法融进互动,将传授知识与提升能力和谐统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一、勤勤恳恳把书教,扎扎实实促发展。
1、考纲导向。考纲是教学的终极目标,陈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总能坚持按考纲要求设计考点训练题,确保教学的高效性。通常为了突破某一考点,他总能设计由低到高的不同层级的训练,花费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或几个轮回来付诸练习。或利用小黑板出示,或印发系列的资料卡片,确保学生训练量的到位和质的保证。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形成“在教学中点击考点,在考试中回味教学”的良性循环。
2、吃透教材。语文教材往往是通过文质兼美的文本彰显语言文字的审美内涵。陈老师常常花大量时间挖掘教材的审美要素,链接教材的同类文本,确定教材的处理方案,拓宽教材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提升能力的平台、点击考点的窗口。他善于将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提炼、归纳与整合,而呈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体系和能力广角。
3、分层互动。互动是课堂上师生配合的最佳方式。陈老师目前所带的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起来不能整齐划
一、步调一致。对此,他在课堂上采用分层互动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参加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参加较容易的互动活动,以帮他们找回自信,唤醒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互动设计能促使学生中强者更强、弱者趋强。
4、能力提升。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陈老师认为,学生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它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其次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确保训练量的到位,有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并配置一定量的能力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些项目训练量达不到的就利用课余或自习的时间训练到位。因此,在他的语文课堂上经常是各种训练材料及时更替,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
二、兢兢业业将人育,顺顺利利求转变。
1、法规植根。教育法规是一切教育活动合法化的有力保障。陈老师能熟记教育法规的条款,并用它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他对待品行有缺陷的学生从不打骂,从不用过激的语言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从不歧视和偏爱某些学生。和学生之间保持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做到了依法执教,俯仰无愧。
2、观念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在逐渐变化,伴随着的是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观念。陈老师经常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搜集学生心理现象的种种趋向,吸纳教育专家们对此现象所持的观点。然后他结合本班学生的心理现状制定种种预案。“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他能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来正视学生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学生问题,所以总给人游刃有余的感觉。
3、摸透学生。学生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只有摸透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性格差异,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了掌握学生的动态,他每天晚上坚持到办公室坐班、巡视课堂。为了摸透学生的性格,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座谈,以教育者的姿态、以同龄人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表白自己的观点。有很多学生在座谈中声泪俱下,决心痛改前非。陈老师还经常利用休息日骑着摩托车下乡家访,从家长那里获取有关学生的更多信息,在教育观念上与家长达成共识,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从而构建“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4、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和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举措要因人而异。陈老师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五中近几年的生源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学生现状良莠不齐。他为班上的后进生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方案,每种方案逐一尝试,哪种方案见效就继续,否则就更换。他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时机、场合和方式进行个别教育,在不同的转化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运用相匹配的举措,确保后进生顺顺利利地按预期目的转变。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平凡的日常工作,但陈老师却能把日常工作苦心经营、确保实效。他如此执著的爱岗敬业精神可敬可佩,如此实在的工作举措可圈可点,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自己充实的人生。
黄陂五中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