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

时间:2019-05-15 16: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

第一篇:《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

梦想与救赎

——《城的灯》读后感

小张

这是一部关于苦难抗争和灵魂救赎的为主题的小说。在复活节放假的时间里,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有人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留下长久思考的书就是好书,李佩甫的《城的灯》无疑是一本好书。

在我用急行军的速度读完了整本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受着冯家昌带领着冯家的其他几个“蛋”在与命运苦难抗争过程的那种内心的痛楚、情感的撕裂、人性的无奈、心灵的扭曲……直至丧失自我,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从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他自己不仅提了干,转业后还成了副厅级的干部,同时还成功的将几位弟弟除了拒绝离开的冯家老四都“日弄”出了上梁村,培养成在各自领域里的精英,从结果来看,冯家昌无疑是成功了。但在在这个过程中,他背叛了自己的爱情,摒弃自己的良心,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底线换来了所谓的“成功”,并时刻接受着灵魂的拷问,那么,他真的成功了吗?

在读完《城的灯》以后一个多星期里,我如同经历了段长时间的旅行,思绪陷入深深的倦怠之中,不曾一次拿起书本。如同书中女主人公在最终接受自己深爱苦等的男主人公冯家昌已经抛弃自己跟一个城里的姑娘成婚以后的那种感觉,“命,保住了,心,寒透了”.阅读的过程,感受着别人的悲欢离合,也品味着自己的人生百味。

冯家昌的命运和我们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我们中的大多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何尝不是被命运、责任、和各种期许裹挟前行。“家昌”这个名字本来就赋予了主人公太多的责任,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命运并没有给他更多的选择权利。书里面有句话:“有时候,真诚并不是一种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真诚其实是一种权利”,道尽了现实的无奈。当他只是个穿不起鞋的高中生的时候,“刘汉香”成为了他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参军入伍了。为了那“怀揣四个兜”,娶汉香,他连续五年寄回“优秀士兵”的奖状,并在“奖状”的后边留下三个字“等着我”,这个时候,他是那么的虔诚,努力。而在他具备的能力离实行他的梦想越来越近时,他与刘汉香却渐行渐远了。在他娘临终前,他答应他娘,要让兄弟们都有出息。最终,为了这个更高的“梦想”,把他的四个弟弟都“日弄”出上梁村,进城,他需要更大的能量来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放弃了刘汉香,与周主任介绍的有背景的城里姑娘结了婚。这个关键的选择和放弃,让他从此有了依仗,最终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他把他家的一个个“蛋”都培养成了人才,进了城,改变了命运,换来了城了的“灯”.沐浴在城里的绚烂的灯光里,欣赏着满目的浮华,走在拥挤的大街上,心却空了。对照现实,何尝又只是冯家昌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追求物质的梦想过程中,能力越来越强,梦想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他人越来越多,自我越来越少,这个是现代人普遍所面临而又努力逃离的灵魂拷问。

从刘汉香和冯家昌的命运发生交集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开始一直看不懂这一段所蕴含的寓意。为什么后来刘汉香站在殉道者的制高点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时,书中那段描述她进城梦境的描述中,进城的每一道关卡的收费员,都要求她把心交出来才可以过关,而她却没有“心”,最终也没能进“城”.那么在她“殉道”的过程中,她是如何把“心”给弄丢的呢?

刘汉香在最初的时候,说冯家昌是一个“狠人”,从书中的描述来看,柔弱的刘汉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狠人”,这也是她爱上冯家昌的原因。这是一个纯粹的女子,为了爱情,她可以放下对所有物质的索求,不顾世俗的眼光,跟反对这桩婚事的家人断绝往来,毅然决然的下嫁到“夫家”,八年如一日的,独自支撑起这个家。然而,当她得知她苦等八年的“丈夫”已经为了更高的“梦想”,而抛下她,娶了个城里姑娘的时候。面对全村人的愤怒,她又决绝的搬出夫家。在进城见了冯家昌最后一面后,她绝望的选择了原谅、离开。我想就是在她内心受到极度伤害而完全绝望后到完成“重生”的过程中,她把的“心”弄丢了。至此,正如在本书开头作者引用《圣经》中的这句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了许多子粒来”.刘汉香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会了栽培技术,然后重返乡村,当起了村支书。并通过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努力,带领大家脱离了贫苦;通过自己无言的身教,激发了人们的内心的真善美。然后又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成功的培育出了“月亮花”,而就在功成名就之际,她倒在了血泊里,就在弥留之际,还一直念叨着,“天呐,谁来救救他们……”.她通过“殉道”的方式,成为了人们新的精神信仰和道德丰碑。人们通过对她的缅怀,叩问内心,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灵魂深处丢失的东西,她已然成为了人们心城的一盏“城的灯”.当上梁村成了“月亮镇”,当村民成了市民,人们胸前挂着的那条滑稽的白毛巾成为了人们内心坚守的象征。

冯家昌的故事,不免让人心酸绝望。还好有冯家的老四,“铁蛋”.他的担当和良知,如同荒漠中的一抹绿意,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他是四兄弟中唯一没有按照冯家昌的安排进城的人,当他用他的方式对曾经的“嫂子”做出补偿的时候,让人心生些许暖意。他记住了他的“嫂子”在冯家的八年时间里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他尊敬她,爱护她,用世人无法理解的癫狂的方式守护着他。也许,在世人的眼里,他是冯家最没出息的,但他却是冯家无兄弟中最无愧于人世间的,因为,他坚守住了灵魂深处大多数人都已经丢失的东西,他的心没有在追逐中丢失。最后,冯家昌在功成名就以后,喝醉了酒,哥四个连夜赶回那多年没回的上梁村时,却在已经成为“月亮镇”的上梁村里兜兜转转了一夜,都没有找到想要回的上梁村,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最后,在冯家老四的指引下,他们哥五个在“香姑”的坟前的忏悔,完成了他们的自我救赎的仪式。

李佩甫说:“这里的城有双重含义,它既是物质的城,也是精神的城”.冯家昌在追求物质的城的过程中,把心丢了,刘汉香在最求精神的城的过程中,心也丢了。唯有冯家老四在追逐的过程中,坚定的捍卫和坚守着内心的底线,所以他的心还在。不管追求是物质的城,还是精神的城,都需点亮心灯,指引前行的脚步,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第二篇:城的灯读后感

城的灯读后感

《城的灯》主要写了两位主人公—冯家昌,—刘汉香的一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诱惑,吸引和建设新农村为城市的两大主流下,两位主人公为我们演绎了他们各自的一生。这篇小说,光从名字的构思下,就看出了作家李佩甫的匠心独运。冯家昌,“冯”,二马也。寓意着像马一样奔腾,奔向充满诱惑的城市。“家昌”,赋予了他带领家族走向昌隆的使命。刘汉香,“刘”,留者也。寓意着对农村的坚守。“汉香”,象征着汉家女儿的温柔善良。

作家李佩甫曾对《城的灯》说过,在这部作品中,他要表达的是生长在平原上的两个童话,一个是进入物质的“城”,一个是建筑精神的“城”。诚然,客观上这两个城都成功了。

我们先看冯家昌进入物质的“城”,他成功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他不仅站住了脚,而且也把他三个兄弟也“日弄”出去了,并且他们四兄弟在城市中获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不得不归功于冯家昌的处心积虑的规划。在这条道路上,他走的异常艰辛,失去了很对。尊严,爱情,人格,心。看了这部作品的很多人,都为冯家昌的狼心狗肺,见利忘义所唾弃,在道德伦理上,冯家昌的确算的上道德败坏,人格蜕变异化。对不起刘汉香。但是,当事人刘汉香都原谅了他,我们还能说什么。可是,我理解冯家昌,一个没有背景,只身来到大城市的农民来说,没有点手段,心性,想站住脚并脱颖而出是不不可能的。人的一生,爱情不是唯一,冯家昌不是只有他自己,他还有他的四个弟兄,有他的责任。不是他心狠,如果不心狠,跟着刘汉香回去又能这样,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抬不起头,窝在农村么?箭在弦上,身在那个环境,你所有的努力,坚持,隐忍都在你的抉择之间,或成功,或一无所有。乡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六亲不认,攀龙附凤,但是谁又看到他的努力煎熬,没有尊严的唯唯诺诺,现实就是这样,该放弃就的放弃,该抉择就的抉择。完美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功虽然靠了两个女人,但是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总之,他的理想成功了,责任完成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无奈,生活的艰难。也很佩服他的心狠。

还有就是刘汉香,我想这是作者在农村构建的一个乌托邦的梦,这样的人只能存在精神当中。她完全是被作家神圣、崇高化了。她从小爱到大爱的无私奉献,既让我爱又让我心疼。这样的女子,结局不应该是那样的,悲剧的爱情,悲剧的结果,在她最美好的年华,只为等待一个人。背叛双亲,只身来到心上人的家徒四壁家里。本事村里养尊处优的公主,为了情人,自愿下嫁,哪怕是没有准丈夫的同意,在家为他撑起一片天。当书中写道他为撑起冯家的种种,让我心疼的落泪。这该是怎样的一位坚强的女子。只为了每年的五好战士奖状后的“等着我”三个字苦苦支撑下来。后来,当知道心上人不要她,娶了一位城里的小姐,并快有孩子的时候,她昏死过去了,那一瞬,我也跟着心痛,怕她熬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啊,一种摧残。但是这样的一位女子,面对八年的等待却冷静对着要为他打抱不平的父亲和想为她出头的乡人说,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处理。并且让他们不能为难冯家四兄弟。这一刻,为她的宽容,善良所折服,在后来,她见着了他,还为他着想,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被告知,她八年的等待已被蹉跎,还是选择成全,选择原谅。现实的人儿,谁又这样的襟怀。在城里学了一年种植,回乡带领村人把农村建设成城市的信念,带领村人一起发展,一起走向富贵。先种植苹果树,之后又培育月亮花,把她的故乡建设成月亮城,冯家昌是小富,而香姑确实大富,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冯家昌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甚至更好。然而好人没有好报,香姑的死,让我心痛,同情,气愤。也让我们看到农村人民的自私狭隘。

最后香姑的结局,让我陡然想起了作者的引语,她就像那颗粒子,牺牲了一生,换来整个月亮村的发展。

第三篇:复活读后感800字,救赎与复活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闻名之作。本书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1、《复活读后感800字》

小说中的主人翁卡秋莎马斯洛娃原本是一个贵族地主的养女,贵族地主的侄子是一个大学生和家财豪富的公爵,这个侄子在奔波战场的旅途中顺便到他姑姑们家住了四天,他在临行前夜诱奸了卡秋莎,第二天给她一百卢布的钞票就走了。

在过不就他发现自己怀上了地主的侄子的孩子后,不久她就被赶走,四处漂泊,后来她搬到乡下一个寡妇家里住,在过不就他就要分娩了,刚好那个寡妇是接生婆,兼做酒生意,她分娩顺利了。可是很不幸的是那个接生婆给村里有病的女人接生,把产褥热病传给卡秋莎,卡秋莎生的是小男孩可是他感染了产褥热必须把孩子送到育堂,在送到育堂时小男孩就死了。

后来卡秋莎恢复健康后身边已经没有钱了,非找工作不可了,她找了几份工作都做几天就走了,是因为那几份工作的男主人调戏她,结果就辞职了。直到她被姨母设寡款,灌醉约她到本城一家最好的妓院做妓女。马斯洛娃照这样生活了七年,这期间她换了两家妓院,进过一次医院,在她失身以后的第八年,她二十六岁那年,她出事,为此下了监狱,如今已被关押六个月了,也在法院受审。

在法院她遇到当初诱奸她的偌维奇。涅赫柳多夫公爵出现在法庭,十年后他以陪审员身份出现在法庭审理马斯洛娃的案件。涅赫柳多夫后来认出被告就是他十年前诱奸的后抛弃的马斯洛娃,他受到良心的自责。为了给他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波为她减刑,当所有的付出都无效时马斯洛娃已经被押送到西伯利亚,这时涅赫柳多夫也与她同行,在途中收到减刑通知,苦设改为流放,这时马斯洛娃还有点爱他,但为了他的前途他拒绝了他的求婚。

这两个主人翁的经历可以表现出他们在道德精神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色贪桩法官,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和贵族中的贪色无责的行为。

2、《复活读后感800字》

其实。对于看这本书,自己是完全出于好奇,是谁复活了?之前死了吗?是如何复活的呢?然而,读罢全文我才明白,这里所说的复活不是肉体的复活。而是一个堕落的灵魂重回纯洁灵魂的一次升华,一个冷漠灵魂重返善良灵魂的一次救助。

整篇小说,讲的好比是一场战斗,精神人性的人与腐败兽性的人的战斗,斗争异常艰辛,所幸的是精神人性的人赢了。

《复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一切都好似生活写照。

全书以聂赫留多夫和玛丝洛娃为男女主角展开聂赫留多夫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他姑母家的婢女玛丝洛娃,致使她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认出她后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并为她奔走伸冤,上诉失败后即赔她去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但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她终于拒绝了他。这样,男女主人翁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堕落是容易的,但想再次复活过来便很困难。然而,聂赫留多夫却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自己的恶习弱点,在一次回到那个精神而人性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更何况,它所处的是一个黑暗的社会1做为学生的我们,我很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它弘扬人性,歌颂人性,能使我们更懂得善良又多么重要,失去人性的人又是多么可怕。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然而依然有许多精神徘徊不定,在利益金钱,权力与人性之间,因此这本书更要让大家看看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客观因素干扰,同时,也要拥有一颗谦虚地心和勇于自我审视,检讨批评的勇气。善与恶总是在于人的那么一念之间,只要人们在做事之前都能扪心自问一下,那么这世上就不会出现那么许多的错和不幸。

现在的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定的意志,绝不同流合污,把握住自己,为自己的前途铺上一条光明之路。

3、《复活读后感800字》

《复活》这个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描述了原本心灵纯洁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诱奸了玛丝洛娃以后抛弃了她。后来他们又相遇在法庭上,由于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引起了聂赫留朵夫心灵中善良的一面开始复活。觉醒的聂赫留朵夫为了弥补他所犯下的错误,帮助玛丝洛娃洗脱她的罪名。而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他平时都瞧不起的低下阶级的人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发现了自己在堕落的期间是那么虚伪与令人讨厌。而且也发现玛丝洛娃因为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沦为妓女却不知羞耻。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让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复活了,也帮助玛丝洛娃改过自新。

有钱并不代表一切,靠自己双手争取回来的东西。虽然你是有权活或富有的,说就是衣食无忧,但是或许你心里是空虚的,因为你所做的事都是违背自己的良心的,这种行为在潜意识中便成为了一种恶习。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义和大众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钱而已,所以谁也不会关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为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原因仅此而已。

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对于这句话,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解释。

复活,人性的复活指的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后改过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会有新的看法,对于善与恶的区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灵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复活才能换来的。

4、《复活读后感800字》

聂赫留朵夫凝视着那盏油灯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里的种种丑恶现象,又设想是人们能理解这些箴言,咱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于是他的心充满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喜悦。

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写出这话,我也是思绪了很长时刻的。这本书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他大学期间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完美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时,于美丽纯洁的少女卡秋莎恋爱。等他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以后,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并诱奸了卡秋莎。这也是卡秋莎之后堕落,成为妓女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在为玛丝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诉失败后就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玛丝洛娃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合。两个主人公都到达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在我读这本书时,一位律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见他们不能不感激涕零,正因我没有坐牢,您也没有坐牢,咱们大家都没有坐牢,那就的感谢他们的恩德。至于要唬夺咱们每人的特权,流放到不很远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但是的事了。其中的他们就是检查官和有权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这话真是让我深思,如果他们能够为所欲为,那还要法院干什么呢?同时,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的爱也让我感动。她爱他,认为自我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生命,而她和西蒙一齐走开,就能够使他恢复自由。她由于实现了自我的愿望而感到高兴。

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艺术性,高度的真实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们饱受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我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当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状况。那就是我起初觉得古怪、荒诞甚至可笑的思想,却不断被生活所证实,有朝一日我会忽然发觉这原是及其平凡的无可怀疑的真理。

5、《复活读后感800字》

突然的心血来潮,读了一本厚厚的名着,也懂得了为什么它能成为名着。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腐朽的上流社会造就了荒唐的法庭、黑暗的监狱、苦难的农村。人性:上流社会的人性。在这环境下,堕落,昏睡。

聂赫留朵夫作为一名公爵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再正常但是了。精神的空虚使他无所作为。也许在他心底的深处有着一颗被深深隐藏的追求正义的种子。

年轻的时候他抱着正义不允许土地私有的观点把一块自我从长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如今继承了超多土地的他,既不能放下产业,又不愿否定自我年轻时的观点。

年轻的时候他玩弄和抛弃了喀秋莎之后,对自我的行为产生了内疚。为了使自我愉悦,他迫使自我不去想她,发奋忘却。表面上他成功了,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哪怕是他知道了喀秋莎生性放荡,自甘堕落之后。正是正因如此他才会在陪审席上认出喀秋莎后如坐针毡,内心展开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斗争。

聂赫留朵夫精神上尽管还有健康的因素,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常在他内心发生冲突,他还几次进行灵魂的净化。他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主动上监狱去求她宽恕,并愿意与其结婚,以此来赎罪,可他正真地觉醒了吗?

没有!在法庭上他心惊肉跳,并非正因谴责自我的可耻行为,而是担忧自我名誉扫地,目前他说思考的只是这事不能让人家知道,她或者她的辩护人不好把这事和盘托出。

但他又迈出了一大步,正因他鼓起了勇气去监狱里探望喀秋莎。这个充满空想的精神探索者最后采取了切实的行动。

就在他见到多年未见的喀秋莎时,他还没有在内心承认自我的残酷卑鄙,而是居高临下地审视被他蹂躏的不幸女子。只有在玛丝洛娃的精神完全觉醒下,他的心灵才受到正真地触动。直到此刻,他才了解自我的全部罪孽,发觉自我罪孽深重,感觉到他害了她到什么地步。以前聂赫留朵夫一向孤芳自赏,连自我的忏悔都感到很得意,如今他觉得这一切简直很可怕。

聂赫留朵夫自此才开始正真觉醒,背离了上流社会:否定了贵族(包括自我),分送了土地,为平民奔波。

6、《复活读后感800字》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

但是,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纯洁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爱情的青年,贵族家庭把他养成了种种坏毛病,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风气又使他堕落。促使他去损害马斯洛娃。聂赫留朵夫本身对于这种生活十分厌恶,但是人因环境而变,所以当他身处在黑暗的环境中时,变得堕落这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但最终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让他足以抛弃官场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7、《复活读后感800字》

暑假,我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作的《复活》。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涅赫柳多夫和卡秋莎玛斯洛娃。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灵魂复活的不同轨迹。

卡秋莎玛斯洛娃是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最丰富,最动人的形象,她不仅是一个被侮辱者,而且是一个精神上觉醒、走上新生活的女性。在狱中和政治犯的朝夕相处使她认识到自己是广大受欺凌的人民中的一个,她决心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些优秀分子联系在一起,她渐渐恢复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心灵纯洁的本性在玛斯洛娃的身上复活了。

涅赫柳多夫原先是一个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的青年,可是在服役期间染上许多恶习,成了贪淫好色的利己主义者,整日挥金如土。他在一次探望自己姑妈的时候,与婢女卡秋莎玛斯洛娃相遇,并且在一个晚上诱奸了她。几年以后,当他再一次旁听法庭庭审时,被诬告犯有杀人罪的妓女正是当年的玛斯洛娃。他感到十分愧疚,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曾经对自己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犯罪的是我,受到惩罚的却是她。他下决心清扫自己的灵魂,并付之行动,企图打通各方面的关节,减轻玛斯洛娃的罪名。当这一切努力失败之后,他决定变卖家产,跟随玛斯洛娃一起流放,并且同她结婚。他的这一想法被玛斯洛娃拒绝了。

然而涅赫柳多夫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他的一次次表白,一件件实际行动,终于感动了玛斯洛娃,使她从颓唐和绝望中醒悟过来。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政治犯西蒙松做自己的终身伴侣。

《复活》让我懂得人的善良是多么重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让一丝一毫的因素动摇自己的信念。以这样的态度面对学习,相信我们一定会在09高考中不留遗憾,实现自己理想目标!

8、《复活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和一个赎罪男人的故事。复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与释放。

马斯洛娃是备受凌辱与损害的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从年轻时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会逼上绝路,但她同时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唤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从而成为了新女性的代表,这也表明了俄国民众的觉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的人物。虽然年轻时对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但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斯洛娃时,他的心没有片刻安宁,他开始走上了为自己赎罪的道路。他的许多举措,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地疯狂,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他要把她从牢房中救出来。他到底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我想两者都有,所以他才如此矛盾。他认为马斯洛娃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应该由他来承担,是的,那是一个改变马斯洛娃一生的夜晚。但每每回忆起青年时他们,涅赫柳多夫又会激起异样的情感。

马斯洛娃入狱后,涅赫柳多夫经常去看她,并同她讲:我要娶你,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我也会跟随着你。马斯洛娃对此态度很冷淡,她不太相信涅赫柳多夫会一直遵守他的诺言,因为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个入狱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绝他对她的好,也许是在她生活的那个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仅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马斯洛娃的要求,也帮助了许多狱中其他的犯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马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好转,但马斯洛娃的案子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涅赫柳多夫把自己的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思想,他认为土地不该由个人所有,之后他就准备前往西伯利亚。马斯洛娃在去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男子西蒙松,他也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囚犯,西蒙松爱上了马斯洛娃,虽然他知道她与涅赫柳多夫的关系,但他还是提出了要与马斯洛娃结婚,涅赫柳多夫知道后也很震惊,但他还是想要征求马斯洛娃的意见。与此同时,由于之前涅赫柳多夫的努力,马斯洛娃最终被释放了,但她还是同意和西蒙松结婚,虽然她真正爱的并不是他,可是她不能跟涅赫柳多夫结婚,因为她不想让他永远活在赎罪的阴影里,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两个得到解脱。

马斯洛娃结束了原来的妓女生涯和牢狱生活,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

第四篇:灵与肉的救赎读后感

吸毒一口,再无回头-----《灵与肉的救赎》读后感

我系一名普通的八零后社会工作人员,仍记得,当年第一次踏入学校读书的第一天的第一堂课,我的启蒙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内容就系毒品的危害,一幕幕毛骨悚然,触目惊心,噬人心神的图片震撼我幼小的心灵,令我对毒品从小到大都系极度憎恨抵制,它丑陋的面目早已印记在我心中。读完《灵与肉的救赎》一书里面的一百个活生生撼动灵魂的真实戒毒案例,使我有两个感想:生命无第二次,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吸毒一口,再无回头;加大对学校,社会进行深度全方位的宣传禁毒教育知识。

《灵与肉的救赎》除了系一本给我们学习警醒的书籍之外,也系一本给予一些误入歧途,一步失足的吸毒人士希望之书,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功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归结起来大致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在起着积极作用:

吸毒本人的决心和毅力。广州番禺区的何某,经历了10年的吸毒后,面对父母的绝望、妻子的离异、朋友的远离以及久未谋面的幼儿,失去了一切的他在道德和亲情面前,下定决心与毒品抗争,做一个不被社会抛弃的人,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成了他最大的人生追求。广东侨乡恩平市的吴某成为吸毒受害者后,家里辛辛苦苦积攒的30多万元像流水一样飘走后,他又把自己经营的印刷厂和门市部卖掉,把

小车卖掉,最后还借高利贷吸毒。由于还不起高利贷,他被别人打晕过去。当他在医院醒过来时,见到了年迈的母亲,还有年轻的妻子和可伶巴巴的幼儿。他们面容憔悴,尤其是他的母亲,白发苍苍、瘦骨伶仃、眼窝深陷,仿佛一下子老了20岁。。。经过痛苦的戒毒历程后,他最终战胜了毒瘾,并成为禁毒宣传志愿者,被评为广东省首届民间禁毒先进个人。

亲人的不离不弃。英德市某镇的一位女士,她的丈夫因吸毒而“六进宫”,在三水劳动教养。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丈夫可谓无药可救、弃如敝屣。然而,这位妻子却对丈夫不离不弃,她在娘家一边带着儿子生活、工作,一边定期去劳教所看望、帮教丈夫。当丈夫解教回来时,她又满怀热切的期盼,把丈夫接回了家中,从此丈夫戒除了毒瘾,全家过上和和美美的生活。四会市大沙镇村民马某的妻子,为了使正在戒毒的丈夫杜绝与粉友接触,展示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包容,丈夫去任何一个地方,她都寸步不离、如影随影、最终把丈夫从毒魔身边夺回。如今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创业,马某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养能手,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社会各方力量的帮教和挽救。吴川市塘头“千人戒毒帮教示范点”的陵成昌等老同志殚尽竭虑地帮教吸毒青年李某的事迹。李某于1992年开始吸毒,耗费毒资100多万元,曾自愿和强制戒毒七次均不成功。直到2001年遇到凌成昌等一帮“五老”,他们以“千回百折不撒手”的信念,经过长达五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频临死亡的得李某从毒魔口中夺了回来。而凌成昌同事,却因劳累过度永远地倒了下去。。。这种荡气回肠的伟力,这种高尚的人品人格,无不令人为之动容!例如与台资中杰鞋业公司合作开办的肇庆市戒毒劳动康复及安置帮教基地,以“人本,关爱,实效,和谐”未宗旨,以自愿为前提,以康复为中心,以生产为平台,以安置为手段,以回归为目标。这一特殊企业开办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有300多名吸毒史的人员到康复基地就业康复。通过康复基地这座桥梁,有近200人找到了工作,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从而探索出一个较为成功的戒毒康复模式。

以上种种例子的主人翁既是不幸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毁灭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幸运的是他们有自身觉悟,身边亲情,社会帮助。

《灵与肉的救赎》一书,我觉得除了告诉我们希望之光与侧面描述吸毒的各种各样危害之外,更隐晦地讲述毒品就系死亡。在广东,收戒、帮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468434万人次,收戒自愿戒毒人员68563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19442人,但当中成功可以戒毒至今无一个具体数字统计,就只有书本里百例比较典型的例子,可怕。生命只得一次,面对死神的镰刀没有重来,没有再来。希望每一位读过《灵与肉的救赎》一书的人除了对人性中的光辉、希望感动与深刻更加加深认识毒品的危害之外,更要知道毒品系没有仁慈,没有侥幸,没有后悔。不要轻视毒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和健全人格,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

谨记!毒品,一次就足以毁掉一生!

第五篇:点亮梦想之灯

点亮理想之灯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已走过了11个春夏秋冬,进入了六年级,也开始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开始品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了。我们会哭泣,会疲惫,会迷茫,会不想前行。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光明大道,我们需要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给自己点一盏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温暖迷失的心,照亮前行的路,这样我们才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理想,就是我们的那盏灯,点亮理想之灯奋发图强,理想才会实现。三年级的时候我爱上了作文,也是从那以后,我树立了一个理想——当一位作家。尽管它离自己很遥远,但对我来说,那是希望的动力!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作文,开始不断地参加征文比赛。第一次征文比赛的主题是科技小论文。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搜集资料,去书店翻阅书籍,问问有作文基础的二姐。确定好主题后我将资料整理在一起写写想想,扔掉了好几张失败的作文,手也写得酸痛不已,甚至都忘了吃饭。当我大功告成时,已是深夜了,望着写好的论文我开心地笑了笑。我站起来时才发现腿已经坐麻了,我抖了抖脚,摇了摇手臂,将书包整理好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发现自己的作文得奖了,还是象山县的一等奖呢!第二天我将作文交给了老师,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我却清清楚楚地记得论文的事。终于到了下半学期,奖状发下来了。看着别人欢欢喜喜地领着奖状,而我却一无所获。我突然觉得好绝望,仿佛天都塌下来了。我迷茫了,我失望了,伤心了,甚至想放弃。一个人悄悄在寂寞的夜里哭泣,我不明白,自己明明那么努力,为什么却没有收获。泪水涟涟,在泪水中我仿佛看到了闪闪的灯光,透过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了前方黑暗中精灵在对我招手,就是那盏灯,在呼唤我勇敢向前。于是我擦干了眼泪,重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坚定地向理想彼岸出发。

四年级,我转学了到了现在的学校——奉节县辽宁小学,刚来不久机会就来了,又有了一次征文比赛,同样是写科学小论文。我报了名,回家后认真分析原来为什么没得奖?是偏题,还是语句不财经纪幽默,还是好词佳句太少,还是……我又重新查找资料,读了许多范文,问问同学们的主题,经过一切整理和思考后,我开始动笔了。但是我迟疑了,以前没得奖的难堪和同学们的嘲笑,就象电影一样不断出现在我脑海里。我禁不自禁地落泪了。但是我心中的那盏灯,仿佛在鼓励着我,我擦干眼泪,整理好心情,写下了科学小论文。第二学期又到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忐忑不安,心想:以前的那个悲剧会不会重演呢?旁边的同学推了我一把,才把我从思考中拉了回来,我赶紧上去,一张荣誉证书在我手中。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字:三等奖,打着我的名字——刘慧颖。我激动不已,想想以前,再想想现在。激动兴奋的泪水忍不住落下来,这次努力终于没白费。虽然是三等奖,但是却倾注了我的努力。

从此,我的理想更加明确,信心也随之倍增,如今已步入六年级,家中也有不少的作文的荣誉证书,正是我心中的那盏灯给了我信心和动力,让我继续努力!

只有奋斗,只有拼搏,理想之灯才会亮出绚丽色彩,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他人。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理想,就知道了自己明确的方向;给自己的一盏灯,当你为一时的失败而痛苦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理想,你就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在为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理想,你就知道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当你在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向前的时候,想想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它一直在为你照明……

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再黑、再远、再难走的路我们都不会胆怯了!我们的青春会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给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吧!

下载《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的灯》读后感:梦想与救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暖灯读后感

    微故事说《暖灯》,看的我心里暖暖的。《暖灯》,讲的是一个小山村里,节俭的二刀叔为了省电,在微弱的月光下干着农活。一个小小的身影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月光隐去,风雨欲来。没有路......

    自由与救赎

    救赎与自由 倘若一个人无罪,却被判处了无期徒刑,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毁了。没有证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无罪,或许换到生活中的普通人,是绝望还是崩溃,是沉沦还是救赎。“生存还是灭亡,......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爱与救赎泰州市二附中初二 黄杨阳当命运一次次的戏弄,当现实一点点的铺开,爱、恐惧、愧疚、赎罪慢慢交织,在你的面前织出一张硕大无比的网。是否,你还愿意......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看完《道路与梦想》后,很平静,打心底讲,感觉好像跟随王石先生走了一遭.类似的感觉在我看其他的几本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当我看完时,有一种自己就是......

    《辉煌与梦想》读后感

    《辉煌与梦想》读后感 《辉煌与梦想》一书以“爱国、爱党”为主题,通过“先驱李大钊、劳动模范王铁人”等模范事迹记录中国伟大道路发展的坎坷与崎岖。中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光荣与梦想》,光荣与梦想读后感。这本书是去年3月在南大附近的一个有品位的书店买的,陆陆续续地读,一直到昨天晚上才读完。一是书太厚,二是时不时地因为工作或学习......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作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光荣与梦想》以历史的角度对美国从1932罢工潮的“补偿金大军”至1972年水门事件及其余波的这40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