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寻隐者不遇字词解释:
⑴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⑵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⑶松花:松树的花。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⑷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⑸遍:一作“满”。
寻隐者不遇翻译:
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寻隐者不遇阅读答案:
试题:
(1)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
(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
(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
寻隐者不遇赏析: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休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个人资料: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第二篇:《寻隐者不遇》原文及翻译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寻隐者不遇》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寻隐者不遇》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第三篇:《寻隐者不遇》诗歌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隐者不遇》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简介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翻译/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赏析/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旳艺术效果。“我”旳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旳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旳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旳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旳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旳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旳浮想。从造型旳递变,色调旳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旳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旳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旳知识分子离开繁华旳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旳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旳。
第四篇:寻隐者不遇古诗原文及翻译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第五篇:改写《寻隐者不遇》
改写《寻隐者不遇》
这是一个阳光万里的一天,贾岛在家里无聊的看着书,情不自禁地想了自己的朋友——一位隐士。于是他风餐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来到了隐士居住的森林。森林里有各式各样的野花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美丽极了,小虫子在青草上不时的发出“吱吱喳喳”的声音。小鸟在树上有的呼朋引类,用的昂声歌唱,唧唧喳喳的声音回荡在森里中,好像到了天堂一样。贾岛边走边看,不一会儿就到了隐者的居住处。
他很有礼貌的敲了一下门,一阵杂声后,便有一个童子出来开门了。那童子怀着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你是谁?有事吗?”
“哦,我是你师父的朋友,贾岛,特来此地,来拜访你师父,他在家吗?”
“哦,你就是我师傅常提到的贾岛啊?”童子恍然大悟,“他去采药了。”
“他在哪采药?”贾岛急切的问到。“他在山上采药。”“在哪座山上?”“就在这座山中。”童子向远处的一座山上的指着。“你能带我去一下吗?”“嗯,这„„?对不起先生,你瞧山中遍布森林,山又高,而且云雾缭绕,不好找啊!”贾岛不禁抬头仰望,只见山腰已经被云雾遮住了,好像系在山腰的一条白手巾。“那,童子,我走了,请你转告你师父,说贾岛来访过此地。”“嗯,一定。”
回到家,贾岛诗兴大发: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余东中心小学五年级:徐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