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法律行为概念疏证》有感
语言的陷阱
——读《法律行为概念疏证》有感
吴赵居士宋问天
法学院校中的的五院四系,多有各自的重点学科,华政的重点学科是外国法制史。我一直对这一点不以为意,觉得法制史没民法、刑法等部门法重要。这种思想在逐步褪掉,原因,并非是校园氛围改造了我,而是法学学习的展开使然。共和国的当代法学,还是一部翻译来的法学,很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陷阱。越过这个陷阱,了解外国法的来龙去脉,很重要。
近来拜读朱庆育教授《法律行为概念赎证》,这篇论文有二百多个注释,一部分还是德文的。之所以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个人喜欢死磕基础概念,当年学《民法总论》时,期末考试有道试题就是区分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我当时即按通说作答,大致讲法律行为就是意思表示,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是民事法律行为,等等。,但心中疑虑未消。读了朱教授的这篇,觉得这三个概念的区分更让人兴趣盎然。本来在发明“法律行为”这个概念的德国,“法律行为”就是私法领域才有的词,新中国立法者为了人民误解行政行为、刑事行为也是法律行为,特别强调“民事”,所以才有“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之“民事”.中国立法者还发现,德国学说自相矛盾,一方面德国学说认为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下位的概念,另一方面居然有法律行为无效、可撤销的情况,于是称“民事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的,那些无效的、可撤销的属于“民事行为”而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这一点亦是误读,有效无效,合法不法,是两组概念,合法行为亦得无效;合法不法的区分标准是归责标准,究竟是意思表示能力还是侵权行为能力;而有效无效,则是以是否有拘束力为标准。因此,一个欺诈而订立的合同,虽然是无效的,但仍然是“合法的法律行为”,故“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与“法律行为无效”并不矛盾。假使不接受以上区分,朱庆育教授称,实质定义所指向的是事物的共相,个别殊相不足以否定之,如“小明无理性”、“人有理性”、“小明是人”皆不矛盾,故“法律行为是合法有效行为”“某合同无效”“某合同仍是法律行为”皆不矛盾。
以上啰里啰嗦,颇费周折,其实根据田士永教授的研究,“法律行为”在德文中的词语,汉语直译过来是“权利交易”,日本译者、中国译者都没有这么做,而是译为“法律行为”.本来中国学者对法律行为一词也挺清楚的,但是1949年革命之后把基础知识逐渐忘得差不多。首先,望文生义,以为法律行为就全部要是合法有效的,所以创造出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两个词之区分;其次,还是望文生义,以为法律行为是各个部门法下的合法有效的行为,故还特意创造了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以强调其民事性。法律行为概念,本来就是在私法领域,本来就是为了强调私法自治原则而产生的概念。朱庆育教授评价其为买椟还珠,十分得当。以上种种,不能完全归责立法者,语言的陷阱就是这样,翻译者尽力做到翻译精当,但终究会因时日长久等种种原因,被之后不懂得源语言的学者依形而训、望文生义,最终乱了阵脚。刑法学上关于犯罪构成一词的含义,苏俄、中国似乎也是在这方面犯了错误,以致绕了弯路。
对中国法学生比较可怜的是,我们的主要外语是英语,但英语也就对国际法、商法比较有用,对民法、刑法、诉讼、行政法并不灵,这也许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吧!传言徐国栋尝言,“外语就是力量”,以为然!笔者作为仅飘过六级的人,呜呜!共勉!
注:在大陆法系内部,法律行为与“合法”、“有效”的关系,仍存争论。
第二篇: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读完此文后,我感触良深。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是此文论述富于哲理,吐词发乎深心,气势雄健,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光芒,对于现阶段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来对待。在这里,按照这次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的安排和要求,我将结合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谏太宗十思疏》首先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说,要想使国家安定,做君主的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正义。这种观点对于现为领导者的人来说亦然。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的形势下,身为一名基层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领导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我市目前的“新阶段、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对于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在做好工作中应当具备以下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
1、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院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坚持和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载体,是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必须通过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2、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所谓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四个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和深入实际、求真务实;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切实落实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谏太宗十思疏》中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正身以黜恶”。意思是担心自己被蒙蔽,就要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畏惧谗言与小人,则应端正自己,远小人。身为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率先行动,树立威信,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获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勤政爱民、一身正气,不以权谋私,真正成为群众的好榜样。在工作上遇事要拿主意,有好点子,新思路,多谋善断,有解决复杂矛盾的勇气和办法,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要敢于承担责任,带头搞好团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和谐共事、和谐谋事、和谐成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优秀本色。另一方面,要走群众路线,要有广阔的心胸。
作为我本人来说,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认真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通过司法手段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魏征说得好:百姓象水一样,既可载舟,又能覆舟,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满腔热情支持群众,真心实意引导群众,耐心细致宣传群众,要牢记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要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领导者,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率,则令出如山。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按照“十六大”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精神要求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重托。新阶段、新发展,当今社会对我们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省委孟建柱书记在今年7月11日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顺应时势,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出发,从更好地履行职责的现实需要出发,清醒认识自我、自觉改善自我、尽力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为和谐创业、富民兴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此过程中,人民法院要全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长新本领,努力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改革三件大事,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到“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意思是:不因个人的喜怒而胡乱奖赏或者惩罚部下。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干部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现为领导者,要应该做到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尽量减少私人感情的成份。在对待工作中既要有坚定的原则,但又不能太固执;既要意志顽强,坚忍不拔,但也不能坚持错误;既要有主
见,按照自己制定的方略处理工作,但又要善于团结同志,吸收别人的意见;既要有临危不惧的气质,也要有冷静、沉着应对的心理;既不能感情脆弱,多愁善感,但也不能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创业需要和谐社会,领导干部的协调能力和亲和力,既是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工作能否有所作为的重要因素。孟书记指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凝聚人心。对下属,不仅要下达“过河”的任务,更要帮助他们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既吹冲锋号,又搭过河桥”,不仅要严于管理,更要善于关心和激励,从而进一步凝聚人心,减少内耗,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初、慎独、慎微,始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我们就能象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造就的辉煌壮丽的盛唐气象一样,创建我们的和谐平安九江县,创建我们美而富、和而强的社会主义新九江。
第三篇:读《中药临证备要》有感
读《中药临证备要》有感
作者:李明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初见
这是我第二次读郑虎占教授的《中药临证备要》,第一次是在我刚读大二那会儿。那时,我因为感到要学的中药学有些艰涩难懂,打算寻找一些关于中药的书辅导自己学习理解这门课,于是便遇上了它——《中药临证备要》。
其实,那会儿我还处于所谓的人生低谷中不可自拔,虽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绝望,每天也看似很积极地工作,学习,但是,我明白自己内心的迷茫:自从申请转向中医专业失败后,我失去了成为中医这个目标后,整天只是漫无目的地努力,要谈起激情干劲什么的是一点也没有。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迷住了。这本书,与其他书最大的区别便是,它并非单纯地举例子讲一些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论证,仿佛考古学家一般将事实证据摆到你面前,最终推理论断出结论。这种结论是你自己通过思考所得到的,远比简单的听别人的结论来得影响深刻。
另外,中医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它是经过名为时间的筛子筛选过,最终沉淀下来的精华。而在这过程中留下来的经典,更是经过千锤百炼,每一处都是精华,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而这本书中,信手拈来的经典摘录,用的恰到好处,让我这个传统中医文化的fans读来十分心喜。这一点,大概是因为郑教授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经典诵读倒背如流的原因吧。
郑教授对现在的中医药独有一番见解。在第一讲中,他看似只是在谈论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但实际上,在谈论的过程中,他已经把现代人们对中药疗效产生的质疑,中医在当代无法快速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等等这些问题一并都解决了。他并没有直接去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在谈论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时,他却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我们心中隐藏的所有疑问。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他还解决了我心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已知的抓药,中药师还能在临床方面做什么?
是的,我一直对本专业——中药学心存疑惑。我当然知道,学中药以后可以走药剂药理这些方面,但是我心中存着一个梦想——我想上临床,圆自己一个医生梦。现在转专业失败后,我一直不知该如何自处,失去这次转专业机会后,我想实现上临床的梦想变得越发困难,我不知该如何努力。
但是,现在在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在临床上中药师的作用很大。中药疗效的影响因素很多,变化很大。不同品种的同一味药质量相差很大,所需用量也大大不同,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医生开出的方剂是对症的,但是拿到的药却用量不对,疗效大打折扣,最终造成患者对中医的不理解。所以一个好的临床药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当然,这本书里强调的是加强医学生的药学教育,但这并不妨碍我得到自己的理解。
也许,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遇
再次遇见它已经是15年的春天了。
因为已经完整地学习过中药学,当初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已变得清晰,再次品味它又有了一番新的见解。
看一本书先看目录。一共十六讲,第一讲讲的是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后面十五讲则是各类中药临证备要。
本书的第一讲就与众不同。第一讲讲的是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有中药品种、中药采收与贮藏、中药炮制、中药加工。这些内容粗看与教科书上差不多,它有的教科书上似乎都有。但仔细一看却是大大不同。教科书上是单纯地列出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等等,虽然内容全面,但是感觉知识点仍然散落,没有聚集在一起。而这本书里不一样,郑老师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以中药疗效为线索真正把散落的知识点串在一起给我们讲解的,内在的结构感和逻辑感让我读来尤为畅快。
除了行文流畅外,本书的细节处理也尤其到位。一般来说,中药临证备要,一听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讲得很细碎,需要大量记忆的书,即使书写得再好,在看到中间部分,经过大量药重复,仍不免感到稍许厌烦,忍不住弃书而逃。
但是本书不然,每一讲,虽然是在讲一类药,但是每个药都是取其独特之处,侧重点不同,详略得当,读来始终带着新鲜感。
结束语
这真是一本好书。
好书的定义是什么?由大到小,由浅入深,适合领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基础的人精读,每个人读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这些说的都是它。
我在刚学中药那会儿读它,因为其中优美的辞藻,形象的中医理论解释,恰到好处的经典引用,生动而具体的病例和各类药的临床各种妙用,而深深地被吸引了,原本枯燥无味的中药学学来也是有趣地很。比如,学过中药的人都知道大黄虽是泻下药,但是其功效却有很多,远不止泻下一种,在记忆它的功效时,我很是一番头疼。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中关于大黄描述后,我却很快将大黄的功效记下来了。原来大黄的解毒消痈排脓功效时导热毒自大便排出,活血化瘀也体现在导离经之血由大便排出??从根本上去理解中药的功效,这样的记忆比死记硬背更牢固,也更有趣。
等有一定基础后在读它,越发不可自拔,里面有着大量宝贵的用药临床经验,与课本上为了应试而画出的重点不同,这本书上的是扎扎实实的临床累积的经验。比如说金银花,临床上金银花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它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以每年10%递减,所以在应用金银花时以新品为宜。
本书的特色还包括灵活应用经典。由于古今药材应用的差异,同一味药,应用部位发生改变,其应用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比如说瞿麦,瞿麦的入药部位,古人主张只用穗不用茎叶,而当今药典则规定地上全草部分入药;有文献记载瞿麦地茎叶利尿作用强,所以目前的瞿麦饮片药性峻猛,因此临床使用尤其注意小便利则止服,免致“小便不禁”.而且引用经典方面,本书并非是毫无根据,而是郑教授长年在临床上实践过后,的确行之有效的才写在本书里,而有些疗效与理论不一致的他标注在书里了。
相信即使以后上了临床后再来读这本书,我一样会有所感悟。
第四篇:《四库全书总目·风月堂诗话》疏证
《四库全书总目·风月堂诗话》疏证
作者简介:张兴华,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风月堂诗话》是宋代朱弁所撰,其论诗宗旨是尚“自然”而贬“故实”。朱弁推崇杜甫、苏轼、黄庭坚,以混成自然为主耳,此理论对金代诗坛及金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四库提要》)对此进行了概述,本文将从《四库提要》入手对《风月堂诗话》进行疏证与研究,以便有更多人认识并了解朱弁的诗歌理论。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风月堂诗话 朱弁
Abstract:“Poetry of wind and moon hall”is written by Zhu Bian of Song Dynasty.His opinion on poems is advocate“nature”,while reject“literary quotation”.Zhu Bian praises highly about Tu Fu、Su Shi、Huang Tingjian.What purpose of his is blend together with nature.The theory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poetic circles and poetry development of Jin Dynasty.The head of Si Ku Quan Shu(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a “Si Ku abstract”)proceeds to overall summarize for it.The article will conduct to explan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Poetry of wind and moon hall”from the“Si Ku abstract”in order to there have a number of people know and understand poetic theory of Zhu Bian.Keywords: The head of Si Ku Quan Shu Poetry of wind and moon hall Zhu Bian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永瑢等撰的一部大型书目,对采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未采入其中的书籍都分别编写了内容提要。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第一百九十五卷的集部四十八为“诗文评类一”,其中在“诗文评类一”的第1784页,就有关于朱弁《风月堂诗话》大概300字的内容提要,提名为“《风月堂诗话》二卷”,注为“内府藏本”。正文如下:
‚宋朱弁撰。弁有《曲洧旧闻》,已著录。是编多记元祐中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梅尧臣及诸晁遗事。首尾两条皆发明钟嵘‘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明月照积雪羌无故实’之义,盖其宗旨所在。其论黄庭坚用昆体工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尤为窥见深际。后來论黄诗者,皆所未及。前有自序,題庚申闰月。考庚申为绍兴十年,当金熙宗天眷三年。弁以建炎元年使金,羁留十七年乃还,则在金时所作也。末有‚咸淳壬申月观道人‛跋称得于‚永城人朱伯玉家‛,盖北方所传之本。意弁使金时遗其稾燕京,度宗时始传至江左,故晁陈二家皆不著录。观元好问《中州集》收录弁诗,知其著作散落北方者多,固不得以晚出疑之矣。其序但题甲子,不著绍兴纪年,殆亦金人传写,不用敌国之号,为之削去欤。‛
此“提要”对朱弁《风月堂诗话》的主要内容、思想以及创作时间和作品收录都作了较全面和准确的概述。不过笔者在仔细研读了此“提要”过后,发现其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晦涩,对于读者了解朱弁的诗歌理论有困难的地方,因此需要对此“提要”进行疏证,以便人们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朱弁此人和他的作品。笔者对《风月堂诗话》的疏证如下:
《四库全书总目》中对朱弁的《风月堂诗话》进行了内容概述,其提名“《风月堂诗话》二卷”,首句曰:“宋朱弁撰。” 朱弁,宋代人,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人。《宋史》三百七十三卷有传,曰:“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其中收录了朱弁的作品,有《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卷、《曲洧旧闻》三卷、《续骫骳说》一卷、《杂书》一卷、《风月堂诗话》三卷、《新郑旧诗》一卷和《南归诗文》一卷。亦有《风月堂诗话》,是书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诒经堂藏书七种》本及《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宝颜堂秘笈》于广集第二章载入《风月堂诗话》。《澹生堂藏书目》、《天一阁书目》、《千顷堂书目》、《八千卷楼书目》、《续文献通考》及《续通志》亦作二卷,《也是园藏书目》、《述古堂藏书目》及《新安文献志》均作三卷。而《述古堂书目》将其归入诗话类,载为朱少章《风月堂诗话》三卷,此与朱氏《自序》所言不符,《自序》曰:“乃纂次为二卷,号《风月堂诗话》,归诒之孙。”盖疑字讹也。又曰:“以其地无松竹,且去山水甚远,而三径闲寂,庭宇虚敞,凡过我门而满我座者,唯风与月耳。故斯堂也,以风月得名。”此即《风月堂诗话》得名之由。
接下来,其《四库提要》云:“弁有《曲洧旧闻》,已著录。” 《曲洧旧闻》写于朱氏留金期间,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北宋太祖以来诸帝及名臣的逸闻轶事。是书十卷,有《丛书集成》本及《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曲洧旧闻》提要。《澹生堂藏书目》、《八千卷楼书目》、《天一阁书目》、《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述古堂藏书目》及《传是楼书目》亦作十卷。《四库全书》中收录为四卷,并称朱氏写《曲洧旧闻》“意在申明北宋一代兴衰治乱之由,深于史事,有补实。”《宋史》三百七十三卷收录《曲洧旧闻》三卷,《新安文献志》、《国史经籍志》亦作三卷。而《文渊阁书目》载为“朱弁《曲洧旧闻》一部一册”,《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将其归入小说家类,载有《曲洧旧闻》一卷,注“直秘阁新安朱弁少章撰,弁于晦庵为从父。建炎丁未使金,留十七年既归而卒。”《文献通考》二百一十七卷亦将其列入小说家类,是书一卷。对于朱弁的《曲洧旧闻》,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论述,不过对于其所作的《风月堂诗话》却未有学者对其作专门的研究,只是在著作中提及而已。
其《四库提要》又云:“是编多记元祐中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梅尧臣及诸晁遗事。”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号醉翁、六一居士。《宋史》三百一十九卷有传,云:“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同时著有《醉翁亭记》、《秋声赋》。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宋史》三百三十八卷有传,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朱氏书中推崇东坡之语颇多,谓“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虽鲁直亦瞠若乎其后矣。”又如:“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公处,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著有《山谷词》。《宋史》四百四十四卷文苑六有传,云:“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宋史》四百四十四卷文苑六有传,“江西诗派”人物,著有《后山先生集》。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宋史》四百四十三卷文苑五有传,著有《宛陵先生集》。诸晁,当指晁叔用、晁以道、晁无咎、晁美叔、晁伯宇、晁季一与晁文元,朱氏交游,多在诸晁,且其《风月堂诗话》中皆提及诸人。
《四库提要》曰:“首尾两条皆发明钟嵘‘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明月照积雪羌无故实’之义,盖其宗旨所在。”
“思君如流水”,乃出自魏晋时期徐干《室思》诗的第三章句。诗云:“浮云何漾漾,原因通我辞。飘摇不可寄,徒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即目,乃眼前所見。江总《入摄山棲霞寺诗序》曰:“率制此篇,以记即目。”而“明月照积雪”,出自南北朝谢灵运《岁暮》诗句,不过全诗已佚。《艺文类聚》卷三《岁时·冬》及《初学记》卷三《岁时部》引曰:“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钟嵘《诗品·中》序曰:“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補假,皆由直寻。”
朱氏《风月堂诗话》卷上曰:“诗人胜语,咸得于自然,非资博古。若‘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之类,皆一时所见,发于言辞,不必出于经史。故钟嵘评之云:‘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朱氏于《风月堂诗话》卷上、卷下皆提及此语,其宗旨当是尚“自然”而贬“故实”,以求文章浑然天成。朱弁的诗歌理念是追求自然朴实,不喜欢太过华丽、夸张,故而以“风雅”之趣来命名他的住处。
其《四库提要》云:“其论黄庭坚用昆体工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尤为窥见深际。后来论黄诗者,皆所未及。”
黄庭坚,如前所述,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昆体,即西昆体,因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彼此唱和,而以《西昆酬唱集》得名。其延续唐五代诗风,多师法李商隐。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云:“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老杜,即杜甫。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旧唐书》一百九十下卷及《新唐书》二百一十文艺上卷有传。谓“浑成之地”,当出自于《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意为浑然一体,自然生成。汉班固《幽通赋》云:“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黄庭坚崇尚杜甫浑然一体的诗风,而独有见地。
《风月堂诗话》论诗推崇苏轼、黄庭坚,反对“句无虚辞,必假故实;语无空字,必究所从”。朱氏于文中道“义山(即李商隐)亦自觉,故別立门户成一家。后人(即宋人)挹其余波,号西昆体,句律太严,无自然态度。黄鲁直深悟此理,乃独用昆体功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今之诗人少有及者。此禅家所谓更高一著也。”此谓“后来论黄诗者,皆所未及。”是则朱氏之取于山谷者,亦效仿杜甫、苏轼、黄庭坚,仍以“混成自然”为主耳。此理论对金代诗坛及金代诗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王若虚(金代文人)便是一例。
朱氏看法,王氏以为非也,其《滹南诗话》曰:“朱少章论江西诗律,以为用昆体功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予谓用昆体功夫,必不能造老杜之浑全,而至老杜之地也,亦无事乎昆体功夫,盖两者不能相兼耳。”王氏亦不推崇黄庭坚,认为“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不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语当同时代相联系,亦不能全然否定。
其《四库提要》云:“前有自序,题庚申闰月。考庚申为绍兴十年,当金熙宗天眷三年。弁以建炎元年使金,羁留十七年乃还,则在金时所作也。”
考《宋史》、《金史》年表,绍兴十年为一一四零年,即金熙宗天眷三年。金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合刺,太祖孙,景宣皇帝子,《金史》四卷有本纪。建炎元年,是为建炎初。《宋史》载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宮,弁奋身自献,后弁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赴金。绍兴二年,金人言和议可成,王伦先归,而朱弁遺留金国。金人迫其仕刘豫,弁誓死不从。之后,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至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弁得归。考《续文献通考》,载为“羁留十九年”,与此不符。建炎元年为一一二七年,弁于绍兴十三年归,当为十七年,云“羁留十九年”为误。又弁在自序中题名庚申闰月,是为绍兴十年,此时当未归也,则《风月堂诗话》为在金时所作。
《四库提要》曰:“末有“咸淳壬申月观道人”跋称得于“永城人朱伯玉家”,盖北方所传之本。意弁使金时遗其稾燕京,度宗时始传至江左,故晁陈二家皆不著录。”
《风月堂诗话》跋中咸淳壬申嘉平月观道人云:“右《风月堂诗话》二卷,得之于永城人朱伯玉家。断烂脱误,盖北方所传之本也。”此谓北方传本,盖因非其手自校定,不免脱误,如卷下云:“王介甫在馆阁时,僦居春明坊,与宋次道宅相不听顺也,前后集似此类者甚多,往往有唱者不能达也。”此节文义不能衔接,定有舛误。跋中陈“断烂脱误”,盖指此类。燕京,一一五三年,金人迁都于此,改称中都。度宗,即宋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宋史》四十六卷有本纪。
《四库提要》云:“观元好问《中州集》收录弁诗,知其著作散落北方者多,固不得以晚出疑之矣。”
元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金史》一百二十六卷有传。元好问《中州集》收录弁诗,其卷十载有朱奉使弁三十九首,如《苏子翼送黄精酒》、《元夕有感》、《忆钟离濬》等。
在文章末尾写道:“其序但题甲子,不著绍兴纪年,殆亦金人传写,不用敌国之号,为之削去欤。” 朱氏于《风月堂诗话》中尚“自然”、“体物”,而反“故实”。故云“诗人胜语,咸得于自然,非资博古......大抵句无虚辞,必假故实;语无空字,必究所从。拘挛補缀而露斧凿痕迹者,不可与论自然之妙也。”又云:“诗人体物之语多矣,而未有指一物为题而作诗者。晋、宋以来始命操觚,而赋咏兴焉,皆倣诗人题物之语,不务以故实相夸也。”朱氏认为江左自颜、谢以来,虽表学问而非诗之至也。观古今胜语,皆出自肺腑之言,故爱老杜者,皆因其“句法妙处,浑然天成,如虫蚀木,不待刻彫,自成文理。”此乃朱氏《诗话》之目的所在。弁之文章大多平淡自然,真挚而近于白描,这便是朱氏论诗的宗旨。
以上是笔者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朱弁《风月堂诗话》的疏证。《风月堂诗话》是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论诗宗旨是尚“自然”而贬“故实”。朱弁推崇杜甫、苏轼、黄庭坚,以混成自然为宗旨,此理论对金代诗坛及金代诗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四库全书总目》对《风月堂诗话》的概述來看,亦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同时阐明了朱弁的诗歌理论主旨,而朱弁的文学观的确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弁的大多诗歌已经失传,少量保存在元好问的《中州集》里。他学习杜甫、苏轼、黄庭坚,崇尚自然,而他的诗学理论也被金代诗人王若虚所接受,其《滹南诗话》便是一例。王若虚亦然推崇杜甫、苏轼,还有白居易,不过他对于黄庭坚之学却是不遗余力地批判,这一点恰好与朱弁相反。王若虚认为评黄庭坚诗过于恪守“诗法”,没有苏诗挥洒自如的才情。不过这并不能阻挡朱弁诗歌理论在金代的发展。朱弁大力推崇杜甫、苏轼、黄庭坚,而金代诗人多学习苏、黄也是受他的影响,他的《风月堂诗话》和《曲洧旧闻》对金代文人学习苏、黄文化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我们今天研究金代诗歌和文学也必然离不开朱弁的诗歌,所以掌握朱弁的文学观,了解《四库全书总目》对其作的提要,疏证其主要内容与观点,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
參考文献: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台北:广文书局有限公司,1968.03 [2]杨士奇撰.文渊阁书目[M].台北:广文书局有限公司,1969.02 [3](清)钱曾撰.述古堂藏书目[M].台北:广文书局有限公司,1969.02 [4]丁仁.八千卷楼书目[M].台北:广文书局有限公司,1970.06 [5](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 [6]郭绍虞.宋诗话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9.08 [7](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1.07 [8](宋)欧阳修撰.六一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02 [9]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3 [10]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09 [11](宋)朱弁撰.风月堂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07 [12](清)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5 [13](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 [14]吴文治.宋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2 [15](汉)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04
第五篇:德鲁克给我的启示——读《公司的概念》有感
优秀奖:德鲁克给我的启示——读《公司的概念》有感
时间:2008-04-25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统计评价局刘志
拿到《公司的概念》这本书,我又习惯性的看看封面,封面设计的平淡无奇,甚至还有千篇一律的现代图书惯用的推销手段——在封底印上冠以名人姓名的吹捧——这些吹捧我是从来不看的,然而,当我细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不禁为写作本书的学者——德鲁克所折服,我不想再称呼他为管理学大师,他已经赢得了人们远超过大师的尊敬,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哲人,他思考了经济学、管理学所未深入研究而又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
确实,管理学大师的称号使得我对德鲁克之前的定位仅限于企业家——印象中的一个追求超额利润的管理者,或许这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学以及所谓的现代企业家给我的印象,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德鲁克有了深入的认识,其实,他更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一个社会学家。
一直以来,我对于管理学的理解只限于其作为一个工具,用以解决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在我以前看来,企业管理更像西医方法治病,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手段,但是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能治本。德鲁克让我对这个学科的理解更加广泛:事实上,管理学首先是隶属于社会学的,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而社会
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因此,解决企业管理中任何一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德鲁克从“人本主义”这个基本的价值立场出发,将企业管理统一于其“和谐社会”这个基本价值主张上来,这种思维的高度、这种远见,怎能不让人钦服。德鲁克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出发,将视野扩大至整个社会,关心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又从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出发回到企业管理的视角上来,用社会和谐的观点来指导企业管理,德鲁克的这种思想应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从大方面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出发,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解决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才有可能使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构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企业得以健康成长;对于个人来说,德鲁克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我们国家,“和谐社会”这个观念从十六大开始提出,如今已经广为人知了,而且,可喜的是,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这一观念已经开始起指导作用,我们已经看到,煤矿工人的劳动环境已引起关注并有所改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也正在减少,但是,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目前我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等数据,对其他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还不够。不可否认,上面两个数据是衡量国家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我们也应该看
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公平失衡,农民、下岗工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他们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其子女教育也得不到保障。这些就业、医疗、教育问题在我国企业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而这些正是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解决不好这些关系广大人们利益的问题,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的环境便得不到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维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进一步地,由于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关注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不应只关注一些经济财务指标。国务院国资委自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年多了,三年多来,在委领导、各机关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规模、盈利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作为人民政府代表的出资人,换句话说,也是作为全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国资委不应该只关注中央企业的这些经济、财务指标,而更应该关注中央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关注中央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领头军作用。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国家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我想:这种重要地位不仅仅指的是中央企业的规模要大、盈利能力要强,排头兵也不仅仅指的是中央企业的业绩在其所在的行业中位于前列,这些只是一个方面;中央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更具有重要地位,应该起到领头的作用。《公司的概念》这本书详尽地阐释了大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大企业管理应建立在与社会相和谐的基础上的观点值得我们中央企业借鉴学习。其实,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需要大企业的支撑,而大企业的生存发展何尝不是建立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国资委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在关注中央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效应,引导中央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真正发挥中央企业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社会给企业发展以支持,企业也应回馈社会,只有企业共同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才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增强。
德鲁克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对于我们年轻人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在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具体的事务中而丧失对整体、对全局的把握能力,遇到问题不能跳出来从全局加以思考解决问题,就像盲人摸象,无法对问题给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德鲁克,他思考企业管理的问题却跳出一个企业的框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以思考,终于给出
一个全面的管理方法。这一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德鲁克与当时通用公司总裁斯隆的不同之处,前者从大局着眼谈企业管理,而后者只拘囿于一个企业谈管理,历史是公正的,它使得更具有远见的前者成为一个大师。对于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培养这种高远的目光,而不应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思考问题。但是,目光高远不意味着脱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德鲁克的管理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不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那样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为了验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用于指导未来的社会实践,德鲁克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一年半的调研,可以说,他的理论主张是来自于实践的。作为年轻人,我们也很容易忽视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学起,长期下来,容易形成工作眼高手低的问题。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基层中学习并积攒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作为国资委的年轻人,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一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必须从大局着眼,不能拘囿于一个狭小范围,另一方面,也要从基层做起,吸取经验,踏踏实实工作。
在深思德鲁克的思想之后,我仍然觉得,德鲁克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管理学家,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他的思想中体会出深意,有所收获,受到启发。他的思想值得我在学习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并用以指导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