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

时间:2019-05-13 02: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

第一篇: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

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

——科学教学的新方向

肖超

本学期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书中理念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是我对于科学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确定了我今后教学的新方向。现就将自己的点滴感触作如下的总结:

新课改后的科学教学一直处于成长的阶段,当探究式教学成为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的时候,于是科学老师蜂拥地开展着“红红火火”的探究式教学,但当学生热闹的学习完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任务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时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像老师们想象的那样达到教学目标,于是,科学教学探索的脚步继续漫进。通过探索慢慢的老师们意识到,之所以学生学习效果差异大,原因是教学的过程中重探究轻概念。科学教学是一概念为主线的,也就是教学的方向,没有正确把握方向,教学的问题必将层出不穷。

本书将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罗列,明确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以及由大量的基本概念的累积形成系统的科学意识也就是科学的核心概念。在小学科学中生命世界教学占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接触的小概念也非常的多,但如果简单的就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小概念,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可能学生也有能够记得很好的,但知识的庞杂和缺少联系也不能让学生能很好的将知识内化和迁移。其实,生命世界的教学学就只需要把握中心概念“适应与生存”,确定好这个方向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个概念的上位,或是总结表述应用或是理解。例如,牛、羊、马它们都有蹄子,联系到它们所吃的食物——草,而一般草原会分成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蹄子是为了方便它们长途迁徙的;额像狮、虎、豹它们的脚上有肉垫,有尖牙,它们是为了偷袭食物和杀死猎物的。牛羊为了适应生存所以具有它们独特的身体结构,狮、虎为适应生存所以具有其独特的结构,进一步推想其他动物,再结合其生存的环境,不断的反复如此,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慢慢学生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所有的动物身体结构都是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如果再遇到另一种新知的动物,学生自然也就会去这样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会很理想的。教学是一个需要用心的事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把握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方向是非常需要的。科学教学的方式仍在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不断保持质疑的态度才能探索出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就能够提高。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实和现象。

第二篇:读《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有感

读《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有感

岳麓区实验龙灿

“大概念”一词在进入小学科学教学岗位后便开始接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但科学包含的领域之广,使得我对生命科学之外的大概念了解非常少,知晓的那一部分在教学中的理解与把控也存在的问很多题,故在读书清单中选择了这一本《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

正文部分不到60页,原想着就算是精读半个月之内也能完成,然而事实完全相反,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原因有二:

1、缺乏实例的理论性内容,读起来较为枯燥;

2、翻译基本为直译,长句子多,理解较为费力。

但是,难读在某些方面也代表着耐读,这正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特别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所引发的感悟、思考,重新定义了本书的厚度。以下谈谈我之前并做过多思考的两方面。

一、科学上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可获得的实证最为吻合的。对于5——7 岁的学习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大概念是:每个人都能对自然界的事物提出问题,以及努力去寻求答案,来解释所发生的事物。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课外知识(对教师来讲,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并不丰富),提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合理但其实并不正确的说法。

此时,教师最好的做法不是及时纠正,给予超越学生认知层面的正确答案,而是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是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导致他提出了这一想法,只要在他的认知范围内,这一说法是有充分依据并符合逻辑,教师都应给与鼓励。

同时给他提供更多参考或与之相关的一些事实,引发孩子更深入的思考,促使他去寻找更完善更接近事实的答案。也许有一天,我们现在公认的正确答案会被另一个与事实更吻合的说法取代,不能被取代的,是努力寻求答案的兴趣与能力。

二、科学运用常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有些负面影响可以事先预计,但也有一些实在应用过程中才暴露的。如果已经了解了这些有害影响,对科学的应用就应该认真的考虑,如何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之间做出权衡。

虽然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但新的科技总是在运用一段时间后才会暴露出不利影响。例如电动车技术的使用,锂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虽比传统电池降低了很多,但现在电动车产业井喷式发展,将来也会有电动车电池集中报废的时期,若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与产业跟不上,超大量的锂电池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就达不到新能源车的初衷了。

事实上,欧盟国家在2017年仅有5%的报废电池得到了回收。同时,很多渠道会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却很少告知其劣势,特别是对环境潜在的威胁。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有长远而辩证的思考。

与此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虽有课标的指导,但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授课教师。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板块,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对学生的价值观生成会有一种无形的引导作用。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多提供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问题的机会,我们需要培养在全面的了解一项技术的利与弊之后,能本着对环境与社会负责的角度做出决策的公民。

对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大概念教学,不会因为看完了这本书就能做到合适把控,更需要的是我不断在教学中探索与思考,反复咀嚼。

第三篇:读《新原道》有感

品中国哲学之精神

——读《新原道》有感

冯友兰先生所著的《新原道》一书,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本书中按照历史的顺序对古今之中国哲学加以评判。判断或评价就要有其标准,冯友兰先生用以评价和判断孔孟老庄等的标准就是所谓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个中国哲学的精神,是先生认为的中国哲学的精神。即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后,他以自己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结,阐述了“新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读《新原道》的过程,可以说是品中国哲学之精神的过程。

在自序中。冯友兰先生讲到,“此书并非哲学底书,而是讲哲学底书。此书之作,盖欲述中国哲学主流之进展,批评其得失,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所以先论旧学,后标新统。异同之故名,斯继开之继显。”本书主要是贯穿着冯友兰先生对于古今中国哲学的评判,彰显中国哲学之精神。著书的目的是叙述中国哲学主流的进展,批判主流哲学的得失,以显示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冯友兰先生经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新原道》一书评判各时期中国哲学的得失优劣所依据的标准。这是借用《中庸》的说法,《中庸》说: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本来是说君子人格养成的,冯友兰先生借用它来表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所谓“道中庸”,因为它是入世的,而“极高明”则说明它又是出世间的。所以“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即世间而出世间,这种境界是最高的,但又是不离乎人伦日用的。这种生活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把高明与中庸对立统一起来。如何统一便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对于它的追求便是中国哲学之精神所在。而能够到达这种境界的人即使冯友兰所说的“圣人”。圣人超世间而不离世间,他的人格就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个人修养来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来说的。所以冯先生也说哲学所讲的精神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他是以这一基本的精神来评点和论说儒道墨名等各家哲学,以揭示其对这一基本精神的追求中所有的得与失。以此标准衡量,虽然中国哲学各家各派都认为自己在讲“内圣外王之道”,但并不是每家所讲都合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有些哲学偏于高明,有些哲学偏于中庸,但总的来说,都在致力于“极高明”和“道中庸”的统一。从中国哲学的发展演变来看,这个问题解决得越来越完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进步。当然冯友兰先生认为自己的新理学体系是后来居上,继承了中国哲学好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哲学的优点,真正实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统一。

本书中,冯友兰先生以历史为顺序,具体评判了他认为代表着中国主流精神的各家哲学,共分为十章。

从孔孟讲起,儒家是真正了解人的道德境界与功利境界的不同,以及道德境界与自然境界的不同。分别就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此孟子所讲的“四端”,亦是孔子所常讲的)进行判定阐述。其中儒家关于“义利之辨”主张求义,即是求社会的公利,然后达到仁的境界。儒家虽常说仁义,但并不限于仁义。其所说的最高的境界同样不限于道德境界,而是在人的一生中逐步有一个境界的变化实现过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冯友兰对于儒家之道的评判是儒家于实行道德中,求高的境界。不过以“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来说,儒家于高明方面尚未达到最高的标准。

然后讲到杨墨。杨朱一派的人,就是早期的道家。主张“轻物重生”。人重生,需要不自己伤害自己,并且不使他人他物伤害自己。而达到“轻物重生”的方法有三种境界。“避世”“避名”是最初的方法。能只带宇宙间事物变化的通则并且可以加以应用来趋利避害是道家学说的第二重进展。庄子能“同人我,齐死生。”不以利害为利害,于是利害就真的不能伤害到自身。这便是道家学说第三步的进展。在此境界中“物物而不物于物”,真正能够“免乎累”,对于一切皆是主动。然后讲到墨家对于儒家的批评。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是功利主义的,儒家则不追求利。墨家只讲到功利境界。照“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墨家的学说不合“高明”之标准。

再次是名家。先秦名家出于“辩者”主要大师有惠施和公孙龙。但是一般辩者只“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但名家的大师惠施,公孙龙,则已经进步到有对于超乎形象者的知识。这是名家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他们从批评形象以得到超乎形象。惠施从“天地一体”推到“泛爱万物”,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史上名家是最先讲到超乎形象的哲学,但是他们尚未能以他们的哲学得到一种生活,所以他们的哲学虽然“经虚涉旷”,可以说比较“高明”,但在“中庸”的方面比较欠缺。

老庄道家经过了名家对于形象世界的批评,而又超过了这些批评,以得到一种“极高明”的生活。老庄道家清楚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分别,但对天地境界和自然境界却不甚分别,对生活有方内和方外的区分,就“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来说,其哲学是“极高明”的,但尚不能全符合此标准。

然后是易庸。冯友兰先生认为,《易传》和《中庸》的作者都受到老庄道家的影响更进于高明,又接着儒学的传统比较注重“道中庸”,达到了“高明”和“中庸”的统一,方内方外的统一。但《易传》和《中庸》的哲学只是认识到“有名”是可以超乎形象的,尚未认识到要完全讲超乎形象必须要讲到“无名”,因此其哲学尚不十分合乎“极高明”的标准。

接下来是汉儒,玄学,禅宗,道学。他们都不能完全合乎“极高明而道中庸” 的标准。最后以新统作结。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精神的进展,在汉朝受了逆转,经过三四百年,到玄学又走入了正路。中国哲学精神的进展,在清朝又受了逆转,又经过二三百年,到现在才开始又进入了正路。新理学便是中国哲学最新的进展。宋明道学家的哲学已经统一了高明和中庸的对立,但尚未达到极高明的标准。冯友兰先生认为自己的“新理学”利用了西方新逻辑学对于形而上学的批评,重建了一个完全“不著实际”的新形上学,此之谓“新”。“新理学”是接着中国哲学各方面的最好的传统,而又经过了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而建立的全新的形上学。它是最玄虚的哲学,他讲的仍旧是“内圣外王之道”,而且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还是中国哲学精神最精纯的要素。

《新原道》把整个中国哲学看成一个发展的系统,注重各时期哲学的承续流变,这是它的独到之处,也是它的深刻之所在。所以我们认为在“贞元六书”中《新原道》一书有着独特的价值,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中国哲学的主流所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是成为圣人之道,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尽人之所以为人”。

李慎之先生才说:“冯先生说天地境界,对我启发最大。据说,先生认为自己生平立说,其他什么都可丢,唯有天地境界说不能丢。先生叫世人要认识自己是宇宙的一分子,确乎是究竟至极之论,将永远有裨于世道人心,而且能推动科学思维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哲学所体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超乎世间又见于日常伦理之中。在中国哲学之发展演进中品悟中国哲学之精神,在入世与出世间找寻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内涵。

第四篇:读《警惕科学》有感

15级生物工程 何欣 ***451 读《警惕科学》或读《警惕科学家》

提到科学,大多数人觉得是深奥的、难懂的,这就给科学带来了一丝神秘色彩。小的时候,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时,好多人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认为科学是神圣的。我认为,科学是不可或缺的,是有必要发展的,它带给我们优质的生活,大到飞机火箭,小到细菌,都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我是学生物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微生物,可以说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通过添加各种调料,才达到的色香味俱全,味精发酵用的是谷氨酸,酱油发酵用的是酵母等等,都依靠的微生物;聚会时,增加气氛喝的啤酒、白酒等,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经常喝的酸奶,不紧需要微生物发酵,而且其中还添加了肠道益生菌,来改善我们的肠道菌群;我们生病吃的抗生素,都是通过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获得;洗涤业、造纸业等添加的各种酶都来自微生物;穿的羊毛大衣,也是用蛋白酶处理,才使我们穿的舒适等等。可以说,微生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没有科学,人类便不会进步。

然而,读《警惕科学》和《警惕科学家》,文中作者只看到了科学的负面影响,科学家的阴暗面,大力呼吁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甚至呼吁要远离科学。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懂科学,不了解科学,所以造成了恐慌,进而排斥科学。比如说,大多数人听说谁是艾滋病病人,大家就都远离他,排斥他,生怕会被传染,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艾滋病,正常的接触,如握手、拥抱,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只有血液才能传播,如果了解了真相,人们还会那样排斥,接触到艾滋病病人,还会那样恐慌吗?我认为不会。再来说说《警惕科学》吧!

首先,作者是从《疏于防范的教训——百年环境问题警示通则》中得到启示,看见了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举了苯和甲基叔丁基醚来说明,文中作者说了不是太了解这些化学物质,从苯的例子中也提到了“但是苯究竟是个什么东 西,做什么用的,有什么后果,我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在2005年11月,大量液态苯直接泄漏到松花江中,我也只知道江水被严重污染了,不知道具体的后果。”。其实,只要日常加以注意,是减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的风险。生产在一线的工人,平时穿防毒服,带着防毒口罩,完全可以减轻、甚至不会得病。而苯的制取及以苯为原料的工业,应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防止管道跑、冒、滴、漏,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装备,加强透风,涂料行业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作溶剂,改进喷漆作业方式,如静电喷漆、漫漆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避免苯中毒。都说想象是可以吓死人的,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了解,一旦听到点不好的东西,他的想象会自然而然的夸大负面的影响,会将其负面影响无限放大。再比如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会用到高压灭菌锅,会用到有毒的试剂等,最初我是害怕用高压灭菌锅的,总是想象着它会爆炸,看见实验室正在使用的高压灭菌锅,都会躲得远远的,可后来我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便不会害怕了。我觉得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作者想象的那样“过”大于“功”,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你能想象到没有汽车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没有电脑的生活会怎么样?你又能想象出如果没有工业发展,我的日常用品会满足需要吗?答案是不能没有科学。历史不能倒退,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只有科学发展了,人类才能幸福。

再说说《警惕科学家》吧。作者提到了科学共同体,又说“在以往的主流话语中,科学家是一些才智超群、道德崇高的人物。科学是神圣的殿堂,科学家就是殿堂中的神职人员。”,“然而,现实的科学共同体如何呢?即使高居殿堂顶端的诺奖得主,也有剽窃、造假的,还有给希特勒造毒气室的。中国的情况更令人尴尬。”。作者又将以前的科学共同体和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做比较,说现在的科学共同体的道德品质败坏,我不敢苟同。现在的科学家是有一些是品质不太好,那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道德品质败坏的。有些科学家是为了自己的盈利,可那也是付出劳动了,那是他们应得的呀。难道付出体力劳动的人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那些为了科研,日日夜夜的付出体力加脑力劳动的人,就不该获取利益了吗?他们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也便利了其他人。比如说当你着急到某地办事,坐着飞机赶到某地时,你不应该感谢科学的发展,才会便利你的出行,满足你的需要?再比如说,你用着笔记本或手机跟远在天边的家人朋友联系时,是不是也应该感谢那些夜以继日的奋斗,才创造出这些联系工具的科学家致敬呢?还有袁隆平院士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杂交水稻,他只是想更多的人有饭吃,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这是多么的值得尊敬呢!何亮在《该警惕科学了吗?连是继续祛除蒙昧? — —就田松 《警惕科学家》一文为科学辩诬》中也提到了“不能用诺奖得主中也有剽窃造 假者和科学技术 曾被魔头们用以杀人来抹黑科学家群体,更不能就此来揶揄科学,大喊什么 ‘警惕科学’”。更讲到“求力、求利的科学仍然是科学。出问题的是体制,是人性,不该把污水泼在科学头上”,这一点我很赞同。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问题,这些不仅仅是出现在科学家身上。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影响到一部分人,使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忘记了人的本性,可是这些是可以通过教育等挽回的,真正的问题处在人性身上,这跟科学本身是无关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田松先生讲的问题。我只是觉得田松先生的观点有点悲观,看到的阴暗面有点大,不能以偏概全,科学的发展还是必要的,人类也要进步。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不是也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嘛!我认为科学发展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不能倒退,更不能停止。我相信只要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更多难题就会得到解决。李蕴也出了本书,叫《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说:“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不会把我们逼进死胡同。相反,它会给困境中的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科学带来的难题,人类是可以战胜的。

读《警惕科学》或《警惕科学家》有感

班级:15级生物工程 学号:***451 姓名:何欣

第五篇:读《趣味科学》有感

读《趣味科学》有感

科学是什么?

它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你前方的道路。

它科学,它为我们中间增添了一朵朵锦花,指引了我们走向更宽广的未 来 是一个火苗,点亮了我心中的光明。

科学,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小事物到大事物,都蕴含着科学。有一本书,它就是我的明灯和火苗,就是《趣味科学》。

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部研修员“王文丽”教师曾说:“好的书往往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惊喜和力量。这套书就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它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能寓教于乐,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趣味科学这本书中,内容广泛,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全方位的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这本书中有对宇宙的认识,有独特的星体,地球秘密,走访七大洲。对动物的了解,特别的动物,动物信息.............内容丰富,我十分喜爱。

在这里,我知道了:

宇宙原来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有这么多千千万万的独特星体,有的科学家都无法说出的真相。动物这么奇怪,有这么多的科学道理,有许多我没有见过的动物,真奇妙..........在这本书中,我发现身边的科学这么的有意思,生活中几乎每个微小的事物都有大的科学道理。

下载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育经典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

    读《法律行为概念疏证》有感

    语言的陷阱——读《法律行为概念疏证》有感吴赵居士宋问天法学院校中的的五院四系,多有各自的重点学科,华政的重点学科是外国法制史。我一直对这一点不以为意,觉得法制史没民法......

    马原论文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总体上是对实践的彻底、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解释和 概括有些很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定义,这是实践的总结,是认识......

    读《华原春梦》有感1000字

    读《华原春梦》有感1000字作者 白永祥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我的老师,从书中我可以得到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书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它默默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它也是我的向导,在我的人......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读后感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是最近刚出版的科学教育丛书,三明听课时,郁波教授介绍的基本科学老师必读书中的一本,这本书从为什么需要大概念、支撑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大概......

    读《科学失误故事》有感(大全)

    读《科学失误故事》有感‘‘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

    读《自然观和科学观》有感

    读《自然观和科学观》有感 Impressions of natural and scientific concept 摘要 通过对《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学习,了解到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进而表明了科学的......

    读《科学趣味故事》有感

    读《科学趣味故事》有感近来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许多课外书,都是关于科学的。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从图书馆借阅,就连我这个平时懒读书的也被他们感染了,竟不自觉间读完了这本《科......